慨然应允简介
慨然应允的意思
解释:
慨然:慷慨、爽快。形容豪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出处:
明 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十七回:“令婆召孟良入与言其事,孟良慨然领诺。”
语法:
慨然应允作谓语;指答应很爽快。
示例:
张君是认定《浮士德》有可译价值的之一人,我也是认为有可译的价值的,所以我当时也就慨然应允了。(郭沫若《论文学的研究与介绍》)
慨然应允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慨然允诺
成语造句
- 1.有特殊困难的工人要求预支下年工钱,他也慨然应允,至于下年来与否也不太追究,来上了工的也不一定扣除借支工钱。
- 2.我向方丈请求派一位高僧去西藏将禅宗与中原武功一起传播过去,方丈慨然应允派已经隐退的少林高僧山空禅师随我一块去。
- 3.张丰显然已经做过深思熟虑,既不意外,更不推辞,豪爽大度地慨然应允。
- 4.稍微踌躇了一下,张劲就慨然应允,领着四个小丫头向自己的座驾走去。
- 5.听得冰娥说话,伯玉当即慨然应允。
- 6.但赵贞吉一腔热血,当下慨然应允。
英语翻译
- 英语:
readily consent
慨然应允相关词语
- 1 呼应不灵
- 呼应:一呼一应,彼此声气相通。呼叫和应答都没效验。形容声气不通,指挥不能如意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起初不过有点呼应不灵;到得后来,渐渐的这个官竟像他二人做的一样。”语法:呼应不灵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做事。
- 2 豁然贯通
- 豁然:开阔通达的样子;贯:贯穿;通:通晓。一下子就彻底明白;通晓了。出处:宋 朱熹《大学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语法:豁然贯通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学问、事理等方面。示例:听了他对时局的分析,同志们都有豁然贯通的感觉。
- 3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 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应应。”语法:铜山西崩,洛钟东应作宾语、分句;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示例:此义易明,铜山西崩,洛钟东应,不以远而阴也。(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
- 4 同然一辞
- 犹异口同声。指大家说得都一样。出处:唐·韩愈《讳辩》:“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语法:同然一辞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李贽《答刘晋川书》:“何乃同然一辞,效儿女故态也。”
- 5 不轻然诺
- 轻:轻易;然诺:许诺。不随便许诺什么。形容人守信用出处: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中卷:“如严某者,其亦浊世之铮铮,而不轻然诺者与!”语法:不轻然诺作谓语、定语;形容处事谨慎。
- 6 从容应对
- 从容:舒缓,悠然。不慌不忙地应付答对。出处:明·李贽《焚书·杂述·豫约》:“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答,不敢慢之,不可敬之。”语法:从容应对作谓语;指对付。
- 7 大义凛然
-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出处: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语法:大义凛然联合式;作状语;含褒义,形容勇士与英雄。示例:因想起文丞相和谢先生,一般的大义凛然,使宋室虽亡,犹有余荣。(清 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二回)
- 8 萧然物外
- 物外:自身以外的一切。形容极为超脱,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出处:《清朝野史大观》卷九:“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语法:萧然物外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9 惘然如失
-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迷惘,好像失落了什么东西似的出处:宋·洪迈《夷坚丙志·蔡十九郎》:“次日,彷徨于案间,惘然如失。”语法:惘然如失作谓语、状语;形容怅惘失意。
- 10 哑然大笑
- 哑然:笑声。发出哑然的大笑声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同行者哑然大笑。”语法:哑然大笑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 11 处之泰然
-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 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语法:处之泰然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面对困难与变故的态度。示例:大赤包听出瑞宣的讽刺,而处之泰然,她尖声的咯咯的笑了。(老舍《四世同堂》四十八)
- 12 懵然无知
- 懵:无知的样子。一无所知的样子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除读书属文外,其它懵然无知。”语法:懵然无知作谓语、定语;用于不知情。示例:王朔《许爷》:“一个懵然无知,只当他是嫖客,无耻纠缠。”
- 13 海内澹然
- 海内:四海之内;澹然:安静的样子。形容国家安定,生活正常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海内澹然,永亡边城之灾,金革之患。”语法:海内澹然作谓语、定语;用于局势等。
- 14 八方呼应
- 八方:四面八方。形容各方面互相呼应;彼此配合。出处: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上下串连,八方呼应,以天下大乱、取而代之、逐步实行、终成大业为时局估计和最终目的者,到底只有较少人数。”语法:八方呼应偏正式;形容彼此呼应。示例:中国申办奥运的计划一提出,立即八方呼应,群情激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