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四海简介
九洲四海的意思
解释:
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九州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的地方。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方。
出处:
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洲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成语造句
- 1.一轮明月挂中天,两地中秋月同圆,三言四语表祝愿,五彩缤纷幸福显,六六大顺顺帆悬,七福八寿享天年,九洲四海知己念,十全十美喜连连。中秋快乐!
- 2.九洲四海,道佛儒法兵,谁主大道沉浮!一万年太久的等候,只为你回眸的微笑。
- 3.玉帝见那殿角倾圮,庭柱歪斜,许多器具都是九洲四海之宝,被他们糟得不成模样,不由心中不悦。
- 4.甚至各部落间频频发生战争,九洲四海满目沧夷,不周山下狼烟滚滚。
- 5.送你一副二龙戏珠图,三江财源任你收,四世同堂乐逍遥,五颜六色龙飞舞,七星高照祥云绕,八喜临门门庭耀,九洲四海好运到,十战十胜事业好,百年好合夫妻睦,千言万语祝福到,祝你。
九洲四海相关词语
- 1 十眠九坐
- 时躺时坐。形容病体难支。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初时父子坐店甚好,后因十老得了腰痛的病,十眠九坐,劳碌不得,另招个伙计,叫做邢权,在店相帮。”
- 2 倒海移山
- 倒:颠倒,翻转。翻转大海,移动山岳。指气势或力量洪大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飞北上……都是倒海移山雄猛客。”语法:倒海移山作谓语、定语;用于气势。示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八回:“只消把法身一动便能倒海移山,连阴阳两界不得安全。”
- 3 湖海之士
- 旧时形容气概豪放之人。出处:《三国志·魏志·张邈传》:“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 4 三朋四友
- 泛指各种朋友。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大树坡义虎送亲》:“自有一班无赖子弟,三朋四友,和他檠鹰放鹞,驾犬驰马,射猎打生为乐。”语法:三朋四友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大学毕业,年届三十,婚姻难就,累得三朋四友八方搭线,但一次一次介绍终未能成就。(贾平凹《笑口常开》)
- 5 一子悟道,九族升天
- 九族:本人的父、祖父、曾祖、高祖和子、孙、曾孙、重孙。一个孩子领悟天道,整个家族都能升到天堂去出处: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升天’,不要错过了。”语法:一子悟道,九族升天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海说神聊
- 漫无边际的胡吹乱谈出处:王蒙《友人和烟》:“我呢,要请老兄多多恕罪,从此戒烟戒酒,戒牌戒棋,海说神聊,我也再是奉陪不起。”语法:海说神聊作谓语、宾语;指胡吹乱谈。示例:我不想跟你海说神聊浪费时间
- 7 江海之学
- 学:学识,学问。如江海般浩瀚无边的学识。比喻学识渊博出处: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二折:“先生江海之学,小道是井底之蛙,焉敢班门弄斧。”语法:江海之学作宾语;用于人的学识等。
- 8 四海一家
- 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语法:四海一家作谓语、定语;用于局面等。示例:朱自清《论朗诵诗》:“这就是威尔基所鼓吹的‘四海一家’。”
- 9 推之四海而皆准
- 之:代词,指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语法:推之四海而皆准作谓语、定语;指普遍性的真理。
- 10 虎豹九关
- 谓天门的门禁森严。
- 11 阳九之阸
- 阳九:古代术数家的说法,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外有灾岁九,称为“阳九”。指灾难之年或厄运。出处:《汉书·食货志上》:“予遭阳九之阸,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
- 12 山奔海立
- 像高山飞奔,似大海竖起。形容气势浩大出处: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语法:山奔海立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3 放之四海而皆准
- 放:放置;之:代词;指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准:准确。原指孝道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人们奉行的准则。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语法:放之四海而皆准复句式;作谓语、定语;指普遍性的真理。示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 14 茫茫苦海
- 佛教语,辽阔深远的样子。比喻苦难无穷无尽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马介甫》:“袛缘儿女情深,遂使英雄短气。”清 但明伦评:“儿女情深,英雄气短,茫茫苦海,同此病源。”语法:茫茫苦海作宾语;指苦难无穷无尽。示例:儿女情深,英雄气短,茫茫苦海,同此病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