聱牙诘屈简介
聱牙诘屈的意思
解释:
聱牙:不顺口;诘屈:曲折。形容文辞艰涩难读
出处:
清 周亮工《书影》第二卷:“为诗好为聱牙诘屈之语,多不自解。”
语法:
聱牙诘屈联合式;作定语;含贬义。
聱牙诘屈相关词语
- 1 含屈而死
- 含着委屈而死去语法:含屈而死作谓语;指死不瞑目。示例:他在文革期间含屈而死
- 2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 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出处: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语法: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复句式;作宾语、分句;用于讥讽与开玩笑。示例:父亲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元曲选 遇上皇》第一折)
- 3 聱牙诎曲
- 形容文辞艰涩难读出处:清 钱谦益《题归太仆文集》:“推公之意,其必以聱牙诎曲不识字句者为古耶?”语法:聱牙诎曲作谓语、定语;用于文辞方面。
- 4 屈一伸万
- 伸:展开。屈身一人之下,凌驾于万人之上出处:《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专诸曰:‘子视吾之仪,宁类愚者也,何言之鄙夫。夫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上。”语法:屈一伸万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狗嘴吐不出象牙
- ◎ 狗嘴吐不出象牙gǒuzuǐ tǔbuchū xiàngyá[look not for musk in dog's kennel;a dog's mouth emits no ivory] 比喻坏人口里说不出好话。也作“狗嘴长不出象牙”
- 6 鼠牙雀角
- 鼠、雀:比喻强暴者。原意是因为强暴者的欺凌而引起争讼。后比喻打官司的事。出处:《诗经 召南 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语法:鼠牙雀角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加以光棍包揽教唆,鼠牙雀角,便成讼端。”
- 7 聱牙佶屈
- 聱牙:不顺口;佶屈: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语法:聱牙佶屈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我今赠君亦无物,但有聱牙佶屈村田诗。(元 戴元表《剡源集 寿陈贵白》)
- 8 衔冤负屈
- 心怀冤枉,身受委屈。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语法:衔冤负屈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蒙受委曲。示例:张平《抉择》:“忍辱含羞、衔冤负屈,活脱脱地就像一群遭了大灾大难、无家可归的叫化子!”
- 9 坚贞不屈
- 贞:节操。坚定有气节;绝不屈服。出处:唐 韦应物《江州集 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语法:坚贞不屈补充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示例:而那些共产党人的坚贞不屈、为了人民和祖国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更深深使他向往。(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十四章)
- 10 锯牙钩爪
- 见“钩爪锯牙”。出处: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彼锯牙而钩爪,又循江而习流。”语法:锯牙钩爪作谓语、宾语;指军队。
- 11 不屈不挠
-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语法:不屈不挠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顽强。示例: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先人曾跟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 12 咬定牙根
- 见“咬定牙关”。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六回:“李逵浑身脱剥,咬定牙根,手双斧,从城濠里飞杀过来。”语法:咬定牙根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众商都是愚夫,听了他的话,咬定牙根不肯答应。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二回
- 13 含冤负屈
- 负:背着;屈:委屈。指蒙受冤枉、委曲。出处:元 高文秀《黑旋风》:“俺哥哥含冤负屈有谁知。”语法:含冤负屈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说无休诉不尽的含冤负屈情。(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四折)
- 14 聱牙戟口
- 聱牙:不顺口。形容文词艰涩,拗口难读出处:《明史 文苑传三 李攀龙》:“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语法:聱牙戟口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而不知只从形式上着眼,就必然走上聱牙戟口的道路。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