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名去利简介
遗名去利的意思
解释:
谓丢弃名位和利益。
出处:
唐·卢肇《宜州新兴寺碑铭》:“但学者不能窒欲攘贪,遗名去利。”
语法:
遗名去利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遗名去利的近反义词
- 反义词
- 争权夺利
遗名去利相关词语
- 1 拂衣而去
- 形容很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语法:拂衣而去作谓语;用于发怒时。示例:《新五代史·汉高祖皇后李氏传》:“太后深以为不可,帝拂衣而去,曰:‘何必谋于闺门!’”
- 2 遗篇坠款
- 指散佚的诗文篇章和书画款识。出处:宋·张淏《云谷杂记·藏金石刻》:“前代遗篇坠款,因得概见于方册间,此尤可贵也。”语法:遗篇坠款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时去时来
- 有时去,有时来,来去不定出处:《史记·孝武本纪》
- 4 没查没利
- 谓言语不实。
- 5 自遗伊戚
- 伊:是,此;戚:忧患。比喻自寻烦恼,自招灾祸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若公则自遗伊戚,可无庸诉也。”语法:自遗伊戚作谓语、定语;指自寻烦恼。
- 6 莫可名状
-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出处:明 刘基《松风阁记》:“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语法:莫可名状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指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示例:这信该收束了,我心中莫可名状,我觉得非常的荣幸!(冰心《寄小读者 通讯一》)
- 7 争权夺利
- 追求名誉、地位和私利。出处:邹韬奋《消弭内战的唯一途径》:“任何为私人私党争权夺利的内战都必然地要为全国民众所唾弃。”语法:争权夺利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他们就只晓得争权夺利,草菅人命。(郭沫若《蔡文姬》第三幕)
- 8 汤去三面
-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汤去三面”泛言普施仁德。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语法:汤去三面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畅传》:“汤去三面,八方归仁。”
- 9 贪夫徇利
- 徇:通“殉”,以身从物。贪财的人为财利送命。形容人爱财如命出处:元·揭傒斯《逸士徐君墓志铭》:“尝市大木筑室,将伐,贪夫徇利,造辞以争,因以让之,不以为弱。”语法:贪夫徇利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利深祸速
- 获利愈多,灾祸来得愈快。出处:《后汉书 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语法:利深祸速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1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 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出处:《战国策 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语法: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宋·陈亮《孙天诚墓志铭》:“夫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而善致富者则曰:‘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 12 盛名天下
- 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出处:《后汉书·黄琼传》
- 13 不名一格
- 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 收藏 元》:“有元一代画家,全讲气韵,不名一格,实能超出唐、宋人刻画之习。”语法:不名一格作宾语、定语、状语;比喻打破常规。
- 14 去泰去甚
- 泰、甚:过分。适可而止,不可过分。出处:《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韩非子·扬权》:“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语法:去泰去甚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匪朴匪斵,去泰去甚。(晋 左思《魏都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