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刑吊拷简介
非刑吊拷的意思
解释:
非刑:法律外的残酷肉刑。指使用残酷的肉刑进行审讯逼供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我实不曾为盗,你们非刑吊拷,务要我招认。”
语法:
非刑吊拷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刑事等。
示例:
清·无名氏《隔帘花影》第十回:“到了金兵一抢,俱用非刑吊拷。”
英语翻译
- 英语:
torture somebody brutally
非刑吊拷相关词语
- 1 说是谈非
- ①评说是非。②指搬弄口舌。出处:元·无名氏《点绛唇·赠妓》:“不问生熟办酒食,他便要异盏传杯,说是谈非,斜眼相窥。”语法:说是谈非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明·无名氏《骗英布》第三折:“本待要说是谈非,不承望走将来正逢着本对,岂不闻好斗者必遇其敌。”
- 2 积非成是
- 非:谬误;是:正确的东西。长期形成的谬误;久而久之被当作正确的。出处:清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原善序》:“治经之士,莫能综贯,习所见闻,积非成是,余言恐未足以振兹坠绪也。”语法:积非成是兼语式;作谓语;指长期所形成的错误,往往被当作正确的。示例:换一句话说,就是促进语言的规范化,又一点是从心理上作探讨,那些语言现象既然不妥当,为什么大家乐于运用它,几乎积非成是。
- 3 是非不分
- 分辨不出正确与错误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正领而诵之,此见是非之分不明。”语法:是非不分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分辨不出正确与错误。示例: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实际上,对方不只是一些是非不分的群众,还有一批造反派和大量的社会渣滓。”
- 4 僭赏滥刑
- 赏的不是有功的人,罚的不是有罪的人。泛指赏罚不当。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语法:僭赏滥刑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5 器宇非凡
- 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出处:《三国演义》
- 6 言是人非
- 谓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出处:明·李贽《史纲评要·宋纪·太祖》:“徐铉、张洎言是人非。”语法:言是人非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半吊子
- 肤浅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出处:丁玲《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他却说自己是‘半吊子文人’,也是一种夸大,是不真实的。”语法:半吊子作宾语、定语;用于骂人。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人缘也是靠自己,自己是个半吊子,哪里来的朋友?”
- 8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 镒:古代重量单位,1镒=20两;裘:皮衣。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白毛制成。比喻治理国家需要众多贤才的力量出处:战国·宋·墨翟《墨子·亲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语法: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9 淆混是非
- 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出处:清·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语法:淆混是非作谓语、定语;指故意制造混乱。
- 10 心谤腹非
- 口里不说,心里谴责。指暗地里反对。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语法:心谤腹非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魏书·太祖纪》:“已而虑群下疑惑,心谤腹非。”
- 11 悬断是非
- 悬断:凭空推断。凭空推断是与非、对与错出处:唐·柳宗元《复杜温夫书》:“吾性呆滞,多所未甚喻,安敢悬断是且非耶?”语法:悬断是非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2 饰非掩丑
- 饰:掩饰;丑:丑恶。掩饰错误和丑恶的行为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多少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为解,又以‘情而不淫’作要,此皆饰非掩丑之语耳!”语法:饰非掩丑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3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 比喻心情不安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寻思道:‘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如何这般相待,不许人动身?’”语法: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这句话却叫她怎的个答法?所以只急得她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 14 以刑致刑
- 谓对重罪施以轻刑,则罪犯无所畏惧,其结果将导致不断用刑。出处:《商君书·靳令》:“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又《去强》:“以刑致刑,国治。”《韩非子·饬令》:“罪重而刑轻,刑轻而则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语法:以刑致刑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