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贼见赃简介
捉贼见赃的意思
解释:
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出处:
元 李文尉《燕青博鱼》第三折:“常言道:'捉贼见脏,捉奸见双。'燕大,你既要拿奸,如今还我奸夫来便罢。”
语法:
捉贼见赃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办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示例:
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
捉贼见赃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成语造句
- 1.人常说“捉贼见赃,捉奸见双”,没有真凭实据谁敢给他下结论。
- 2.韩枫看了看四人的表情,果然没人愿意相信,都一脸捉贼见赃的表情。
- 3.看到没有,捉贼见赃,有此为证,没错吧!
- 4.但捉贼见赃,要其彻底缴械打破僵局,必须想办法追赃,用赃款来撬开他的嘴。
- 5.周通判与一帮官员的贪腐之事虽已查明,但须得捉贼见赃,光凭这一篓的调查资料总是显得证据不足。
- 6.笑话,捉贼见赃,捉奸见双,你说话要负责任的,你,“小偷指了指坐在他对面的一个妇女,”。
捉贼见赃相关词语
- 1 藏贼引盗
- 藏:隐藏;引:勾引。包庇小偷,勾引强盗。形容与坏人狼狈为奸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其中夜静人稀,趁便藏贼引盗,什么事情做不出来。”语法:藏贼引盗作谓语、定语;指包庇。
- 2 肤见謭识
- 浅陋的见识。
- 3 请人捉刀
- 捉刀:指代人作文。代人做事或写文章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语法:请人捉刀作谓语;指请人代做。示例:张贤亮《父子篇》:“他年轻时与人酬唱,多半也是请人捉刀吧。”
- 4 见弹求鹗
- 见“见弹求鸮”。出处:明·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是以见弹求鹗,或欲速而不达;投珠抵鹊,或见小而妨大。”语法:见弹求鹗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5 捉贼捉赃
- 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出处:宋·胡太初《昼帘绪论·治狱》:“谚曰:‘捉贼捉脏,捉捉双。’此虽俚言,极为有道。”语法:捉贼捉赃作宾语、定语;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示例:捉贼捉赃,捉奸见双。又无证见,如何断得他罪。(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五)
- 6 生擒活捉
- 生:活;擒:捉。活捉对手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故此是天然蜕下,气候俱到,肋节俱完的,与生擒活捉、寿数未满的不同,所以有如此之大。”语法:生擒活捉作谓语、宾语;用于战斗或对抗等。示例:蔡东藩《明史演义》第16回:“被明军生擒活捉,扛抬而去。”
- 7 开心见肠
- 见“开心见诚”。出处:郭沫若《南冠草》第三幕:“我们有什么话要说,可以舒舒展展地说,说得开心见肠一点。”语法:开心见肠作谓语、定语;形容待人诚恳。
- 8 一见钟情
- 钟:集中;专注。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很深的感情。出处:清 墨浪子《西湖佳话》:“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语法:一见钟情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男女之间相爱。示例:他们两个人一见钟情。
- 9 滥吏赃官
- 滥:贪得。贪污腐化的官吏出处: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一折:“莫不是滥吏赃官,将民业攘。”语法:滥吏赃官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贪官。
- 10 认贼为父
- 见“认贼作父”。出处:苏曼殊《遁迹记》:“先是余家既亡,怅怅无之。大盗更迫我侪,为供奔走。测彼居心,是畜猎犬之技。斯是认贼为父,自残梵裔者,亦复不少。”语法:认贼为父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甘心投靠敌人。示例:他是那种认贼为父的小人
- 11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语法: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明·吕坤《呻吟语》第三卷:“然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岂无风雨雷霆,亦只时发间出。”
- 12 见机行事
- 机:时机;行事:办事。看准时机立即办事。出处:《周易 系辞下》:“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语法:见机行事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示例:你去见机行事,得回再回方好。(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八回)
- 13 赃秽狼藉
-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出处:《古今小说 沉小霞相会出师表》:“一到京师,看见严家赃秽狼藉,心中甚怒。”语法:赃秽狼藉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看得见,摸得着
- 指能看见的实实在在的事物语法:看得见,摸得着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