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泪交下简介
涕泪交下的意思
解释: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同“涕泪交零”。
出处:
《魏书 临淮王谭传》:“彧闻乐声,歔欷,涕泪交下,悲感傍人,衍为之不乐。”
语法:
涕泪交下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悲痛时。
示例: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1回:“一阵心酸,不觉涕泪交下,竟要哭出声来。”
成语造句
- 1.与燊毫不在意,摄衣升坛,痛论时局,辞气慷慨,涕泪交下。
- 2.彧闻乐声,歔欷,涕泪交下,悲感傍人,衍为之不乐。
- 3.琳萌萌看着边看电视边涕泪交下的琳阳阳,一脸无语。
- 4.已经缔结了盟约,章邯见到项羽,涕泪交下,向项羽诉说赵高的种种行径。
- 5.说到这里,禁不住呜咽得涕泪交下,又对柳毅说道我起初所以不对您说,是因为知道您没有重女色的心;现在所以告诉您,是因为知道您有爱我之意。
- 6.顾枫闻言涕泪交下,失声道“大哥!错在小弟,看在你我曾经结义的份上,饶她一命吧。
英语翻译
- 英语:
Tears and snivel fall down at the same time.
涕泪交下相关词语
- 1 天下奇闻
- 奇闻:罕见的见闻。天下少有的令人惊奇的事情出处:欧阳山《三家巷》:“天下奇闻,从总司令到一名下等兵,都没有一个共产党员。”语法:天下奇闻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惊人的事物。示例:凌力《少年天子》第七章:“我说我说,这真是天下奇闻!”
- 2 杯觥交错
- 比喻相聚饮酒时的欢乐。觥,酒器。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回:“五位客各跟家人到了。序齿而坐,潜斋孝移相陪,杯觥交错。”语法:杯觥交错主谓式;作补语、状语;形容聚餐热闹场面。示例:近30年未见的几个老同学齐聚一堂,杯觥交错,乐不可支。
- 3 比下有余
- 比:比较。对所处的中等地位感到知足。形容满足现状,不求进取出处:清·沈复《浮生六记》第六卷:“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最是寻乐妙法也。”语法:比下有余作宾语、定语;用于安慰自己。示例:茅盾《如是我见我闻》:“现在呢,自然也还‘比下有余’。”
- 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语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夏衍《代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建筑百丈高楼,不先打好地基是不行的。”
- 5 陈蕃下榻
- 同“ 陈蕃榻 ”。明 陈所闻 《一枝花·送马元赤之蜀兼寄何别驾仁仲》套曲:“多应他 陈蕃 下榻,肯教你 王粲 登楼。”
- 6 贫病交加
- 交:一齐;同时;加:压上。贫困和疾病一齐压在身上。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暮年之人,那禁得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来。”语法:贫病交加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形容生活境况非常艰难。示例:因为贫病交加,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 7 犯天下之不韪
- 犯:触犯;不韪:不是,错误。公然做天下都认为最大错误的事情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语法:犯天下之不韪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做最大错误的事情。示例: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
- 8 天下承平
- 国家持久太平出处: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七回:“内无吴蜀东西之忧,外无南北边防之患,天下承平,甲兵不用。”语法:天下承平作谓语、定语;用于局面等。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1回:“玄宗只道天下承平无事,又尝亲阅库藏,见财货充盈,一发志骄意满,视金帛如粪土,赏赐无限。”
- 9 天下老鸹一般黑
- 比喻坏人坏事各地都差不多,到处都是一样黑暗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众人笑道:‘这更奇了!天下老鸹一般黑,岂有两样的?’”语法:天下老鸹一般黑作宾语、分句;用于感慨。
- 10 买上嘱下
- 见“买上告下”。出处:《水浒传》第一○三回:“当下龚正寻个相识,将些银两,替王庆到营差拨处买上嘱下的使用了。”语法:买上嘱下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1 折节下士
- 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语法:折节下士作谓语、定语;指尊重有知识的人。示例: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累官至大冢宰,折节下士,天下多称之。”
- 12 饥冻交切
- 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出处:宋·洪迈《夷坚丙志·鱼肉道人》:“父母欲其死,置于室一隅,饥冻交切,然竟不死。”语法:饥冻交切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 13 按下葫芦浮起瓢
- 做事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
- 14 欺上罔下
- 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出处:唐 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语法:欺上罔下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8卷:“此恐不然,只当时子孙欲得谮窃,故为此以欺上罔下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