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铺谋简介
用计铺谋的意思
解释:
铺:展开,安排。运用计策,安排谋略
出处:
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二折:“俺行兵处尽按管乐用计铺谋,相持时尽按孙吴安营下寨。”
语法:
用计铺谋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用计铺谋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用智铺谋
用计铺谋相关词语
- 1 用夏变夷
- 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出处:《孟子 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语法:用夏变夷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中华文化同化少数民。示例: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13回:“平时守着用夏变夷的古训,把新政、新学批驳得一钱不值。”
- 2 疏不谋亲
- 疏:疏远;谋:图谋,营求。关系疏远者不会去离间关系亲近的出处:汉·刘向《说苑·臣术》:“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语法:疏不谋亲作宾语、定语;指人际关系。
- 3 长计远虑
- 指长远打算。出处: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然古之人君,所以为子孙长计远虑者,类皆如此。”语法:长计远虑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长期打算。
- 4 铺锦列绣
- 铺:铺陈;列:陈列;锦、绣:原指精致华丽的丝绣品,比喻华丽的词藻。形容文章充满华丽的词藻。出处:《南史 颜延之传》:“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眼。”语法:铺锦列绣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的词藻。
- 5 一夫之用
- 谓仅能当一人之用,而无兼人之能。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语法:一夫之用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夫将帅者,御众之名;士卒者,一夫之用。《宋书·张畅传论》
- 6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竭:尽,完。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出处:宋 苏轼《东坡集 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示例: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我们要珍惜用水。
- 7 一家之计
- 指一夫一妻的家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人命关天地,别人怎生替得?寿数非于今世,相守三朝五夕,说甚一家一计。”
- 8 恩威并用
-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出处:《三国志 吴书 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语法:恩威并用作谓语、定语;指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示例:为朝廷计,宜先赦其矫诏之罪,然后赏其斩曦之功,则恩威并用,折冲万里之外矣。(宋 周密《齐东野语 文庄论安丙矫诏》)
- 9 节用爱人
- 节约用度,爱护百姓出处:唐·高郢《谏造章敬寺书》:“陛下若节用爱人,当与夏后齐驾,何必劳人动众,而踵梁武之遗风乎?”语法:节用爱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量才録用
- 酌量才能,收录任用。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凡所擘劃利害,不問何人,小則隨事酬勞,大則量才録用。” 毛泽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凡愿继续服务者,在人民政府接管后,准予量才录用,不使流离失所。”亦作“量材録用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爾等果能悔悟來歸,定然量材録用。”
- 11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 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出处: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韩厥为何自刎了,必然走了赵氏孤儿,怎生是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语法: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复句式;作分句;指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示例:《三国演义》上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们普通说话所谓“让我想一想”,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毛泽东《实践论》
- 12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出处:《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语法: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复句式;作谓语、分句;用于劝说词。示例:如果遇到困难就采取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态度,那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 13 桑土之谋
- 喻勤于经营谋划,防患未然。出处:《明史·赵世卿传》:“古者国家无事则预桑土之谋,有事则议全汤之策。”语法:桑土之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锦囊妙计
-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原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策;现比喻能及时解决危急或疑难问题的好办法。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语法:锦囊妙计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俏皮、讥讽语句中。示例:刚才我的发言是抛砖引玉,现在该轮到你“小诸葛”拿出锦囊妙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