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神定魄简介
安神定魄的意思
解释:
安:安定,安稳;魄:魂魄。指安定心神,稳定神智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剂,连进了数次粥汤,被众人扶入寝室,一夜稳睡。”
语法:
安神定魄作定语;指稳定情绪。
示例:
贾母叫鸳鸯找些安神定魄的药,按方吃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五回
安神定魄的近反义词
- 反义词
- 魂飞魄散
成语造句
- 1.还有你胸前的那块血玉,带着它,我看得出,能安神定魄,心烦意乱之时能帮你安定心神!
- 2.御医找了些安神定魄的药给皇上吃了。
- 3.将精魄灵石放在身边可以有助于感悟封存在内妖兽的灵性,是提升和感悟的辅助物品,而且带在身上可以安神定魄,不可多得的罕有之物。
- 4.魏徵忙命太医煎了安神定魄汤,让他喝下,又让他吃些稀粥。
- 5.急着太医院进安神定魄汤药,又安排粥膳。
- 6.达无悔低低的说完,手开始掐动安神定魄诀,印决成形,达无悔一指聚魂阵,低喝一声“聚!”。
安神定魄相关词语
- 1 神融气泰
- 精神融和气息通泰。出处:金·王若虚《四醉图赞》:“漠乎其如忘其声,茫乎其如忘其形,神融气泰,无欲而无营,渺乎其如物之莫撄也。”语法:神融气泰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济世安民
- 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出处:《旧唐书 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语法:济世安民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安邦定国。示例:孟轲得圣贤之传于子思,有济世安民之志。(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
- 3 迟疑不定
- 犹言迟疑不决。出处:《易·蒙》“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唐·孔颖达疏:“师若迟疑不定,或再或三,是亵渎,渎则不告。”语法:迟疑不定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迟疑不定的神色就很显然地浮上了杜竹斋的山羊脸儿。茅盾《子夜》二
- 4 燕幕自安
- 比喻处危境而不自知。出处:清·柯超《辛壬琐记》:“[太平军]特于郡城北门外沿江一带建筑炮台数座,城上排列大炮,尚欲逞螳臂之力,燕幕自安。”语法:燕幕自安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犹豫不定
-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2章:“正在他犹豫不定的时候,马连福来了,真是天遂人愿。”语法:犹豫不定作谓语、定语;指拿不定主意。示例:林语堂《国语的将来》:“这种成语很多,如‘犹豫不定’,‘模棱两可’,‘截长补短’,‘不堪回首’,‘趾高气扬’。”
- 6 神闲意定
- 精神或神态悠闲,心意专一稳定出处:宋·王安石《虎图》
- 7 神魂颠倒
- 神魂:精神。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着了迷;以致心神不定;失去常态。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陆五汉硬留合色鞋》:“神魂颠倒,连家里也不思想。”语法:神魂颠倒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示例:他被那些书弄得神魂颠倒。
- 8 神不附体
- 形容心神不定。出处:元·白朴《东墙记》第一折:“早是身体不快,又遇着这等人物,教我神不附体,何时是可也。”语法:神不附体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惊慌等。
- 9 神竦心惕
- 肃敬貌。出处:明·张居正《荆门州题名记》:“乃使人斤斤焉神竦心惕,及过荆门,谒先生祠下,又低回久已不能去。”语法:神竦心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神来之笔
- 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7回:“这三张东西,我自己画的也觉得意,真是神来之笔。”语法:神来之笔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示例:周作人《知堂回想录》:“自己也觉得仿佛是神来之笔,如用别的韵语形式去写,便决不能有此力量。”
- 11 正襟安坐
- 正襟:正一正衣襟。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十卷:“昔贬涪州,过汉江,中流船几覆,举舟之人皆号泣,伊川但正襟安坐,心存诚敬,已而船及岸。”语法:正襟安坐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恭敬严肃地坐着。
- 12 安常守故
- 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出处:明·海瑞《申军门吴尧便宜五事文》:“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至任以来,千万人以鼓舞作兴,翻然改革望之矣。”语法:安常守故作谓语;指墨守成规,不求改变。示例:他长期以来安常守故,缺乏锻炼,因而经不起挫折。
- 13 黯然伤神
- 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出处: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篝灯询母,如秋蝶黯然伤神。”语法:黯然伤神作谓语、定语;用于个人情绪不好。示例:篝灯询母,如秋蝶黯然伤神。(清 淮阳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
- 14 牛鬼蛇神
-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李贺诗的想象奇特、虚幻怪诞。后多用于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出处:唐 杜牧《李贺诗序》:“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语法:牛鬼蛇神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在四人帮时期,许多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和牛鬼蛇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