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豚之息简介
鸡豚之息的意思
解释:
比喻微小的收益。
出处: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驷马之家不恃鸡豚之息,伐冰之家不图牛羊之入。”
语法:
鸡豚之息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示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夫伐冰之家,不利鸡豚之息;委积之臣,不操市井之利。”
鸡豚之息相关词语
- 1 鼎足之势
-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出处: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语法:鼎足之势偏正式;作宾语;指三方面相持。示例: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 2 务农息民
- 甸:勉力从事。 努力发展家业生产,让百姓休养生息。出处:《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四年》:“近讨公孙瓒,师出历年,百姓疲敝,仓库无积,未可动也。宜务农息民,先遣使献捷天子。”
- 3 咫尺之功
- 咫尺:比喻微小。微小的功劳。出处:《战国策·秦策五》:“虽有高世之明,无咫尺之功者,不赏。”语法:咫尺之功作宾语;用于否定句。
- 4 云奔之涌
- 象云一样奔涌聚集在一起。 形容人群迅速聚集在一起。出处: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一:“乐作,诸军队伍,亦次第鼓吹振作,千乘万骑,如云奔之涌,四方万姓,如鳞次蚁聚,迤逦入丽正门。”
- 5 眉睫之利
- 眉睫:眉毛和睫毛。眼前微小的利益出处:清·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图眉睫之利,不顾充要。”语法:眉睫之利作主语、宾语;指小利。
- 6 诛意之法
- 诛:惩罚,责备。以意图和动机论罪,不问实际结果如何。也指深刻的议论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集注:“夹子之言,亦《春秋》诛意之法也。”语法:诛意之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7 葵藿之心
- 葵:葵花;藿:藿香。葵花和藿香倾向太阳。比喻心向仰慕的人或下级对上级的忠心出处:唐·白居易《谢清明日赐新火状》:“仰之如日,空倾葵藿之心。”语法:葵藿之心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 8 呼吸之间
- 形容极为短暂的时间。出处:《晋书·郗鉴传》:“决胜负于一朝,定成败于呼吸。”语法:呼吸之间作宾语;指短时间。示例:须先理其气,气若顺,则呼吸之间,自然痊可。(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 9 分而治之
- ①分别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出处:清·俞樾《群经平议·周官二》“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亦不自医也。”语法:分而治之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分开管理。示例:维护国与国之间友爱关系,互利与和平事业,反对民族奴役,反对分而治之的策略。宋庆龄《人民团结起来是不可战胜的》
- 10 正气之歌
- 形容无私无畏、刚正不屈的精神出处:宋·文天样《正气歌》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诃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语法:正气之歌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穆青《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在乌云密布、群魔乱舞的日子里,这个纯朴的老农,昂首挺立,用自己的行动为人们谱写了一首悲壮的正气之歌!”
- 11 斗筲之才
- 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出处:宋·苏轼《商鞅论》:“至于桑弘羊,斗筲之才,穿窬之智,无足言者。”语法:斗筲之才作主语、宾语;指人的气量狭小。示例:宋·洪迈《容斋续笔·钟繇自劾》:“以斗筲之才,仍见拔擢,显从近密,衔命督使。”
- 12 终天之恨
- 到死的时候也不能消除的憾恨。终天:终身。出处:明 归有光《震川集 请敕命事略》:“及先人之方殁,而始获一第,曾不得一日之禄养,所以为终天之恨也。”语法:终天之恨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万一尚得相见,免得终天之恨,事在不疑。(《醒世姻缘》第七十六回)
- 13 鸡毛蒜皮
- 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目前大敌当前,同心协力还怕迟误,谁还记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语法:鸡毛蒜皮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毫无价值的东西。示例:他们是为了报答你的恩情,才送给你;你倒说是鸡毛蒜皮。(孙犁《石猴——平分杂记》)
- 14 睚眦之怒
- 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怒:生气。生点小气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台谏李知孝、莫泽奉承风旨,凡平日睚眦之怒,悉指以从伪,弹劾无虚日。”语法:睚眦之怒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