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负其实简介
名负其实的意思
解释:
出自汉·曹操《与王修书》,指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符,是名副其实的反义词。
名负其实相关词语
- 1 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
- 鸠:斑鸠;憎:憎恨。鹰变化为斑鸠,其他的斑鸠仍厌恶它的目光。比喻外表变化,凶恶的本性不改,仍遭厌恶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语法: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莫名其妙
- 莫:没有什么人;名:表达;说出。没有人能够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奇怪;不合常理。出处: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陬邑官亲》:“及进西瓜汤,饮兰雪茶,莫名其妙。”语法:莫名其妙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常与让人等组成兼语式。示例:这个人与众不同,常有些令人莫名其妙的惊人之举。
- 3 逐名趋势
- 追求名声和权势。出处: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世俗之人,交不论志,逐名趋势,热来冷去,见过不改,视迷不救。”语法:逐名趋势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4 矜名妒能
- 矜:夸耀;妒:嫉妒。夸耀自己的名声而嫉妒贤能。出处:《后汉书 崔骃传》:“其达者或矜名妒能,耻策非己,舞笔奋辞,以破其义。”语法:矜名妒能作谓语、定语;指自以为了不起。
- 5 曲尽其态
- 曲:委婉细致。曲折委婉地充分表达其姿态。形容表达技巧非常高明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叙画》:“画之为用大矣,盈天地间者万物,悉皆含豪运思,曲尽其态。”语法:曲尽其态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或绘画。
- 6 射利沽名
- 谋取财利和名誉。出处: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张昉》:“乃迹寄林泉,心悬富贵,旦暮奔走,射利沽名而叩其中,且空空无当于用。”语法:射利沽名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等。
- 7 各行其志
- 见“各从其志”。出处:《北史·宇文孝伯传》:“尉迟运惧,私谓孝伯曰:‘吾徙必不免祸,奈何?’孝伯曰:‘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臣为子,知欲何之!且委质事人,本徇名义,谏而不入,将焉逃死?足下若为身计,宜远之。’于是各行其志。”语法:各行其志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范景仁与温公为异性兄弟,心未尝不合,元祐出处,各行其志,不失为同也,人安得议其优劣?宋·戴埴《鼠璞·温公申公议论》
- 8 名声赫赫
-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名非常显赫。
- 9 名不虚行
- 虚:不真实。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出处:《晋书·唐彬传》:“帝顾四坐曰:‘名不虚行。’”语法:名不虚行作谓语、定语;指名实相符。
- 10 名卿巨公
- 有名声的权贵出处:宋·欧阳修《序》:“自明道、景佑以来,名卿巨公,往往见于余文矣。”语法:名卿巨公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高官。
- 11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语法:一个人做一部书,“~”,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 ★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示例:一个人做一部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鲁迅《准风月谈 序的解放》)
- 12 垂名竹帛
- 垂名:传名。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出处:《封神演义》五十七回:“大丈夫先立功业,共扶明主,垂名竹帛。”语法:垂名竹帛作谓语、定语;指载入史册。示例: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7回:“大丈夫先立功业,共扶明主,垂名竹帛。”
- 13 负薪之言
- 负薪:背柴,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地位低微的人说的话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司马贞索隐:“《文子》曰:‘圣人不让负薪之言,以广其名。’”语法:负薪之言作主语、宾语;用于口语。
- 14 名公钜人
- 见“名公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