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刑慎罚简介
详刑慎罚的意思
解释:
详:审慎。审慎地量刑和处罚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帝纪》:“详刑审罚,明察单辞。”
语法:
详刑慎罚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详刑慎罚相关词语
- 1 详计审处
- 审:审慎。详细考虑,审慎选择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列传》:“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语法:详计审处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2 罚不及众
- 罚:惩罚;及:到达;众:大众。指处罚只对小部分人,不会处罚大众语法:罚不及众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人们都知道罚不及众,因此出现现今的局面
- 3 罚弗及嗣
- 罚:惩罚,处罚;嗣:后嗣,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出处:《尚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语法:罚弗及嗣作宾语、定语;用于处罚等。
- 4 赏罚分审
- 赏罚:奖赏和惩罚。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清楚明白出处:《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赏罚分审,白黑著明。”语法:赏罚分审作谓语、定语;指处理问题界限分明。
- 5 谨言慎行
- 谨:小心;慎:谨慎。小心谨慎地说话、做事。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语法:谨言慎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言行小心谨慎。示例:这不像是他说的话,他一向是一个谨言慎行的人。
- 6 慎防杜渐
- 慎:谨慎;防:提防,防止;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错误或坏事刚萌芽时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出处:《明史·王邦瑞传》:“朝廷易置将帅,必采之公卿,断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渐,示臣下不敢专也。”语法:慎防杜渐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事前预防。
- 7 蒲鞭之罚
- 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出处:《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以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语法:蒲鞭之罚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罚当其罪
- 罚:处罚,惩罚。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出处:唐·王方庆《魏郑公谏录·对百官应有堪用者》:“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语法:罚当其罪作谓语、宾语;指处罚和所犯罪行相称。示例:凌力《少年天子》第二章:“皇上明见万里,实在是我自己糊涂,罚当其罪!”
- 9 非刑逼拷
- 非刑:法律外的残酷肉刑。指使用残酷的肉刑进行审讯逼供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假虎威古玩流殃》:“他非刑逼拷,打死平民,纳贿诈财。”语法:非刑逼拷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刑事等。
- 10 谨小慎微
- 原指对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形容非常谨慎。现指对细小的问题过分小心;流于畏缩。出处: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语法:谨小慎微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其生平无不谨小慎微,事事得其所处。(清 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
- 11 刑不上大夫
- 我国古代大夫以上的贵族享受的特权之一,是宗法等级制在法律上的反映。大夫以上的贵族犯罪,“不执缚係引,不使人颈盩,不捽抑”,处死刑不“於市”,而“於朝”。《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孔颖达 疏:“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所以然者,大夫必用有德,若逆设其刑,则是君不知贤也。”《汉书·司马迁传》:“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厉也。”《晋书·刑法志》:“古典刑不上大夫,今士人有犯者,谓宜如旧,不在刑例,则进退为允。”《明史·刑法志》:“古者刑不上大夫,以励廉耻也。”
- 12 慎终若始
- 慎:谨慎。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指始终要谨慎从事出处: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将德》:“不轻寡,不劫于敌,慎终若始。”语法:慎终若始作谓语、定语;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 13 明罚勑法
- 严明刑罚,整饬法度。《易·噬嗑》:“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勑法。”亦作“ 明罰敕法 ”。《晋书·郭璞传》:“陛下上承天意,下順物情,可因皇孫之慶,大赦天下。然後明罰敕法,以肅理官。”
- 14 详略得当
- 详略:详细和简略;得当:适当,恰当。指应当详细和应当简略的地方都处理得很妥当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非相》:“略则举大,详则举小。”语法:详略得当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写文章等。示例:写文章应该详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