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蕴藉简介
风流蕴藉的意思
解释:
蕴藉:平和宽厚;含蓄内秀。风度潇洒;才华含蕴也可用来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出处:
《北齐书 王昕传》:“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蕴藉,世号王氏九龙。”
语法:
风流蕴藉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张世文《新草池塘》、《紫燕双飞》二首,风流蕴藉,不减周秦。清·沈谦《填词杂说·张世文词警策》
成语造句
- 1.大气场狼烟滚滚、波澜壮阔,大气派忠肝义胆、侠骨柔魂,其中文风剑气、风流蕴藉、恩怨交织而咄咄逼人。
- 2.胡铁花的粗率、直爽,与楚留香的风流蕴藉,正好相得益彰,在此,古龙充分撷取。
- 3.禾兄出语惊人,果然是风流蕴藉不同凡响。
- 4.近百年来,吴士大夫以风流蕴藉称者,首推吴文定。
- 5.他们有的沉练浑成、震憾人心,有的风流蕴藉、飘飘若诗,更有的幽默风趣、鬼马惹笑。
- 6.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绵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有淡泊闲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藉若贵介公子者。
英语翻译
- 英语:
graceful but not showy
风流蕴藉相关词语
- 1 风萍浪迹
- 浪迹:到处飘游。比喻漂泊不定出处:柔石《二月》:“萧涧秋在这六年之中,风萍浪迹,跑过中国底大部分的疆土。”语法:风萍浪迹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 2 遗风馀烈
- 前人留传的风教和业迹。
- 3 风流浪子
- 风流成性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放荡不羁的人。指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人出处:明·无名氏《包青天奇案》第七卷:“姓汪名琦,生得清秀,是个风流浪子。”语法:风流浪子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我们得采取得当的教育方式来改变这些风流浪子
- 4 应答如流
- 对答像流水一样。形容答语敏捷流利。出处:《晋书 张华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语法:应答如流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许晏、许普应答如流,理明词畅。”
- 5 望风希旨
- 指说话行事迎合上面和意旨。出处:《三国志·魏书·杜畿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希旨,甚于受属。”语法:望风希旨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6 石火风烛
- 比喻为时短暂。出处:唐·黄滔《祭宋员外》:“石火风烛,惊波逝水,诚修短之无改矣,奈痛伤之有等焉。”语法:石火风烛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7 波流茅靡
- 随波逐流,随风而倒。比喻胸无定见,趋势而行。出处:《明史 赵炳然传》:“世宗朝,璁、萼、言、嵩相继用事,六卿之长不得其职。大都波流茅靡,淟涊取容。”语法:波流茅靡作谓语、定语;指人没有自己的意见。
- 8 文化底蕴
- 所谓文化底蕴,就是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即人或群体所秉持的可上溯较久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
- 9 流连忘返
-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返:回;归。指沉迷于游乐而忘归。后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返谓之流,从流上而忘返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茺,乐酒无厌谓之亡。”语法:流连忘返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四时随意出游,弦管相逐,流连忘返。(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
- 10 雪月风花
- ①代指四时景色。②喻男女情事。出处:元·贯云石《粉蝶花》套曲:“古往今来题咏多,雪月风花事事可。”语法:雪月风花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元·李日华《南西厢记·对月琴红》:“雪月风花寻笑耍,两家休作是非堆。”
- 11 月晕知风
- 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
- 12 风舂雨硙
- 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硙:石磨,研磨谷物。比喻将发生某种情况,事先出现的征兆出处: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郭《图赞》曰:‘小虫似蚋,风舂雨硙。’”语法:风舂雨硙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3 头破血流
- 打破了头;血流出来了。形容受到严重打击或惨遭失败时的狼狈相。出处:唐 吕道生《定命录 桓臣范》:“其如果偷两千而去,至徐州界,其婢与夫相打头破血流。”语法:头破血流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示例:你若在继续顽抗下去,必定会碰得头破血流!。
- 14 金风飒飒
-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飒飒: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