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及屦及简介
剑及屦及的意思
解释:
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
语法:
剑及屦及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示例:
邹鲁《督军称兵与复辟》:“滇军师长张开儒、方声涛等,尤摩拳擦掌,大有剑及屦及之势。”
剑及屦及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剑及履及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楚庄王派申舟去齐国访问,申舟没有经得宋国同意而路过宋国,被宋人所杀。楚王听说此事后,就调集军队,当年9月派兵围攻宋国,他迫不及待要为申舟报仇,快速跑出去,捧鞋的人追到寝门,捧剑的人追到寝门外才追上他
英语翻译
- 英语:
perform a task with full vigour and urgency
剑及屦及相关词语
-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老:敬爱。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语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剑头一吷
- 剑头:指剑环头小孔;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出处:庄周《庄子 则阳》:“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语法:剑头一吷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言论无足轻重。示例:榻上双痕凛然在,剑头一吷何须角。(宋 苏轼《再游径山》诗)
- 3 言不及行
- 谓言行不一。出处:明·薛瑄《薛子道论》:“言不及行,可耻之甚,非特发于口谓之言,凡著于文词者皆是也。”语法:言不及行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4 枪刀剑戟
-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四种常用兵器。泛指兵器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回:“关前摆着枪刀剑戟,弓弩戈矛,四边都是檑木炮石。”语法:枪刀剑戟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兵器。
- 5 有过之,无不及
-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 6 万不及一
- 指极其优秀,出众出处:《东周列国志》三五回、《红楼梦》二回。
- 7 牵鬼上剑
- 比喻非常困难。出处:明·单本《蕉帕记·下湖》:“读书牵鬼上剑,饮酒车水灌田。”语法:牵鬼上剑作宾语、定语;用于事情等。
- 8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语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复句式;作宾语、分句;。示例:在讨论会上,他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9 舌剑唇枪
- 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出处: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平日之间,别无甚么买卖,全凭着舌剑唇枪,说嘴儿哄人的钱使。”语法:舌剑唇枪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争辩激烈。示例:显吹弹歌舞,论角徵宫商,使心猿意马,逞舌剑唇枪。(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
- 10 及锋一试
- 及:趁着;锋:锋利。趁锋利的时候用它。比喻乘可行之机而行事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然科名是读书人的第二生命,一听见了开考的消息,不管多垒四部,总想及锋一试,雯青也是其中的一个。”语法:及锋一试作谓语、宾语;比喻乘可行之机而行事。
- 11 卖剑买犊
- 同“卖剑买牛”。出处:明·张居正《答殷石汀言宜终功名答知遇书》:“抚民愿焚械归籍,此即古人卖剑买犊之化也。”语法:卖剑买犊作谓语、定语;指停止战争。
- 12 剑态箫心
- 见“剑气箫心”。出处:柳亚子《自题磨剑室诗词后》:“剑态箫心不可羁,已教终古负初期。”语法:剑态箫心作宾语;指人刚柔相济。
- 13 铸剑为犁
- 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出处: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语法:铸剑为犁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14 年已及艾
- 艾:代指五十岁。 老年头发花白如艾。指已到老年。出处:《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