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不搭后语简介
前言不搭后语的意思
解释:
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出处: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四科长急得前言不搭后语地说:‘701,不是我!’”
语法:
前言不搭后语作谓语、状语;指不能自圆其说。
示例: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4章:“孙少安心神不宁,目光恍惚,说话常常前言不搭后语。”
成语造句
- 1.前言不搭后语的一番话,恐怕只有老者自己能够明白。
- 2.这句很没有逻辑的话,出自火车之口,你一点也不会感到唐突,因为他说话时常前言不搭后语。
- 3.闺蜜就是坐在一起即使我说的前言不搭后语,你也懂,即使什么也不说,也不会感到尴尬。
- 4.其他常见的错误包括:文笔单调,前言不搭后语,计划书又臭又长。
- 5.既不具有哲学美,更不具有实践美,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自我否定的地方,随手可以检出一大篓,存在重大理论误区。
- 6.他讲起话来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
英语翻译
- 英语:
contradict oneself in words <talk disjointedly>
- 日语:
前後のつじつまが合わない
前言不搭后语相关词语
- 1 强聒不舍
- 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语法:强聒不舍补充式;作谓语;指不顾别人是否愿意听,絮絮叨叨说个不停。示例:“强聒不舍”虽然是勇壮的行为,但我所奉行的,却是“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这一句古老话。(鲁迅《二心集 关于翻译的通信》)
- 2 岿然不动
- 高大挺立;难以撼动。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至德,道者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语法:岿然不动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山》)
- 3 暴不肖人
- 暴:凶暴;不肖:不贤。凶暴而不贤的人。出处:《墨子·非命下》:“以此说观之,则必非莫三代圣善人也,心暴不肖人也。”
- 4 路见不平
- 指见到不平的事出处: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我不过路见不平,说几句气话罢哩!”语法:路见不平作宾语;指见到不平的事。示例:他赶快转过口又说道:‘我不过路见不平,说几句气话罢哩!’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十
- 5 不欺屋漏
- 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出处:《好逑传》第八回:“台兄乃不欺屋漏之君子,不胜愧悔。”语法:不欺屋漏作谓语;形容为人正直。
- 6 器二不匮
- 比喻东西有储备,就不怕短缺。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六年》:“君异于器,不可以二。器二不匮,君二多难。”语法:器二不匮连动式;作谓语;指作事有准备。
- 7 步后尘
- 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模仿出处:明·屠隆《昙花记·讨贼立功》:“副帅好当前队,老夫愿步后尘。”语法:步后尘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8 赏不逾日
- 见“赏不逾时”。出处:《晋书·祖逖传》:“其有微功,赏不逾日。”语法:赏不逾日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9 踧踖不安
- 恭敬而忐忑不安。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8回:“田氏踧踖不安,伸手出被,告罪请诊。”语法:踧踖不安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坐立不安。示例:烁烁的灯光迫得我们皱起了眉头,我们的风尘色全给它托出来了,这使我踧踖不安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10 妙不可言
- 美妙极了,简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出处:晋 郭璞《江赋》:“经纪天地,错综人术,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语法:妙不可言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公子侧会其意,一吸而尽,觉甘香快嗓,妙不可言。(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九回)
- 11 匍匐前进
- ◎ 匍匐前进púfú qiánjìn[crawl] 身体贴近地面以手臂和腿的力量推动身体前进的运动方法。通常有受敌火威胁,遮蔽物较低的场合采用。分为低姿、高姿和侧身三种示例:战士们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匍匐前进。
- 12 相视无言
- 指彼此相对说不出话来。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三百六十三:“引刘至一厅,朱紫数十,有相识者,有已殁者,各相视无言。”
- 13 不求闻达
- 闻:有名望;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语法:不求闻达动宾式;作谓语、主语;形容人不想出名。示例:因此不事王侯,不求闻达,隐姓埋名,做庄家,学耕稼。(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
- 14 诈奸不及
- 犹言十分奸诈。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个奸诈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又第五十二回:“那厮带将许多诈奸不及的三二十人,迳入家里,来宅子后看了,便要发遣我们出去,他要来住。”语法:诈奸不及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