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恐不及简介
如恐不及的意思
解释:
及:追上,赶上。 就像怕追赶不上。
出处:
《旧唐书·元载传》:“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
如恐不及相关词语
- 1 凸凹不平
- 指凹进与凸出,不在同一水平面出处:《中国的西北角·陕甘形势片断》:“路面凸凹不平,车行其上,忽高忽低。”语法:凸凹不平作谓语、定语;指不平坦。
- 2 疏而不漏
-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出处:《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语法:疏而不漏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你可记得三年前蔡指挥的事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今日有何理说。(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 3 不识大体
- 识:懂得;大体:重要的道理;关系全局的道理。指不能认清大局;不懂得做事、处理问题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出处:《宋书 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语法:不识大体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明白关系到大局的道理。示例:上斥为不识大体,仍谕内监在外生事者听人责惩。(《清史稿 高宗本纪》)
- 4 食不充肠
- 见“食不充饥”。出处: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语法:食不充肠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艰难。
- 5 一丝不乱
- 一点也不紊乱。形容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齐语法:一丝不乱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整齐有序。示例:他把这个家收拾得一丝不乱
- 6 生不逢时
- 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出处:《诗经 大雅 桑柔》:“我生不逢辰,逢天僤怒。”语法:生不逢时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傅光明《从老舍之死看老舍的幽默与悲剧意识》:“老舍说祥子‘生不逢时’。”
- 7 名不徒显
- 徒:空;显:显露。名望不会轻易得来。出处:《吕氏春秋·期贤》:“凡国不徒安,名不徒显,必得贤士。”
- 8 无巧不成话
-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同“无巧不成书”。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又道是‘无巧不成话’。”语法:无巧不成话作宾语、分句;比喻事情十分凑巧。示例: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5回:“常言道:‘无巧不成话。’即只鹿,刚刚跑到那林边,被那使刀的女子,加上一箭。”
- 9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 市:众人聚集的地方。指富贵人家子弟犯了死罪,可以免除服刑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语法:千金之子,不死于市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朝不图夕
- 图:图谋。早晨不能为晚上打算。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出处:唐·柳宗元《上广州赵宗儒尚书陈情启》:“某天罚深重,余息苟存,沉窜俟罪,朝不图夕,伏谒无路。”语法:朝不图夕作谓语、定语;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
- 11 面色如土
- 见“面如土色”。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西湖二集·吴越王再世索江山》:“董昌面色如土。众兵都面面厮觑,不敢则声。”语法:面色如土作定语、宾语、状语;指惊恐。示例:学徒淘米河边,照见面色如土。刘复《学徒苦》诗
- 12 心焉如割
- 焉:语助词。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形容心情极为痛苦出处:《晋书·海西公纪》:“但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语法:心焉如割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极其痛苦。示例:明·李东阳《襢祭告先考文》:“瞻望灵爽,实不知所以为怀。俯仰覆载,心焉如割。”
- 13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指有志之士报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时机再动手出处:《儿女风尘记》:“孩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把这笔账牢牢地记在心里!”语法: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待时机成熟再说
- 14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 推举人才时,秉持公正无私之心出处:《吕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