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倚仿佯简介
徙倚仿佯的意思
解释:
徙倚:徘徊;仿佯:游荡不定。徘徊,游荡不定。
出处:
《楚辞·哀时命》:“然隐悯而不达兮,独徙倚而仿徉。”
徙倚仿佯相关词语
- 1 被发佯狂
- 被发:披散头发;佯:假装。披散头发,装作疯狂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六卷:“箕子曰:‘知不用而言,愚也;杀身以彰君之恶,不忠也。二者不可,然且为之,不祥莫大焉。’遂被发佯狂而去。”语法:被发佯狂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3回:“自己被发佯狂,跣足涂面,手执斑竹箫管,在市中吹之,往来乞食。”
- 2 佯狂避世
- 佯:假装。假装疯狂以回避世人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41回:“少不得借鉴着佯狂避世,放浪形骸,以为遮饰地步。”语法:佯狂避世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3 蒹葭倚玉树
- 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也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蝗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元并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语法:蒹葭倚玉树作宾语、定语;用于自谦。示例:太太如此见爱,,妾非木石,那有不感激的哩?只是同太太并肩拍照,蒹葭倚玉树,恐折薄福。(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
- 4 东徙西迁
- 同“东迁西徙”。出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黄宗羲》:“宗羲窜匿草莽,东徙西迁,屡濒于危。”语法:东徙西迁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稳定。
- 5 倚官仗势
- 倚、仗:依靠、凭借。倚仗官府的权势(欺负人)。出处:元 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你说领着省事,掌着军权,居着高位,又道会亲处倚官挟势。”语法:倚官仗势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旧社会,地主资本家倚官仗势,到处横行霸道。
- 6 倚闾之望
- 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9回:“姑母接了此信,见了阿妹,也好放心,也免许多倚闾之望。”语法:倚闾之望作宾语;多用于父母等。
- 7 倚草附木
- ①比喻依附有能力或权势的人。②谓精灵倚托草木等物而成妖作怪。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语法:倚草附木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因此到所在,人多倚草附木,成行逐队来皈依他,义声赫然。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九
- 8 才高倚马
- 文才比倚马可待的袁虎还高。形容文思敏捷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5回:“那秘书员成竹在胸,才高倚马,立刻草成八九百字。”语法:才高倚马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文才。
- 9 倚庐之望
- 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出处:唐·骆宾王《上廉使启》:“虽噬脐思归,空轸倚庐之望;而啮臂未仕,非图高盖之荣。”语法:倚庐之望作宾语;多用于父母等。
- 10 诈败佯输
- 诈、佯:假装。假装败阵,引人上当。出处:元·高文秀《谇范叔》楔子:“被他诈败佯输,添兵减灶,在马陵山下,削木为号。”语法:诈败佯输作谓语、宾语;指假败。示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9回:“二人诈败佯输,各拖兵器,回头就走。”
- 11 佯打耳睁
- 犹言假装没有听到,没有看见。
- 12 徙倚仿徉
- 徙倚:徘徊;仿徉:通“彷徉”,游荡无定。徘徊、游荡不定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哀时命》:“然隐敏而不达兮,独徒倚以仿徉。”语法:徙倚仿徉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13 倚门倚闾
- 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出处:《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语法:倚门倚闾作状语、定语;指盼望子女归来。示例:倚门倚闾久相望,不可以留行束装。(清 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
- 14 倚门卖笑
- 旧时形容妓女的生活。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语法:倚门卖笑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清·周友良《珠江梅柳记》:“妾等生不逢辰,早年沦落,倚门卖笑,入室含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