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心一意简介
专心一意的意思
解释:
一心一意。
出处:
《汉书·翟方进传》:“其专心一意毋贷,近医药以自持。”汉·陆贾《新语·怀虑》:“专心一意,身无境外之交,心无欹斜之虑。”
语法:
专心一意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示例: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使我们的红军减少自己的找给养的这一部分工作,专心一意去打敌人。”
成语造句
- 1.端坐不斜视,专心一意。
- 2.学习如果不能专心一意,那就会变得杂乱无章。
- 3.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 4.一个战士的心灵一定要专心一意!
- 5.坐不窥堂是近义词是专心一意。
- 6.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英语翻译
- 英语:
self-absorption
- 日语:
一意專心(いちいせんしん)
专心一意相关词语
- 1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出处:汉 王充《论衡 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语法: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示例:跟在王团长身后的亲兵爱将,大部分是姓王的,照他手下的说法,这就是俗话所说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2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驷马:古时用四匹马拉一辆车。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形容话已说出口;没法再收回。也作“一言出口;驷马难追”或单作“驷马难追”。出处:元·李寿卿《伍员吹萧》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语法: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多用来表示说出话后决不后悔;也用来提醒别人说话要算数。一般作谓语。。示例:这可是你答应的,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不要后悔。
- 3 一命归西
- 见“一命归阴”。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儿,我不就一命归西了吗!”语法:一命归西作谓语;指死亡。
- 4 忧心如焚
- 焚:火烧。忧虑、焦急得心里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忧愁、焦急。出处:《诗经 小雅 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焚,不敢戏谈。”语法:忧心如焚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人的焦急心情。示例:魏巍《东方》第四部第20章:“尤其是他一口饭不吃,使老妈妈忧心如焚。”
- 5 一纸千金
- 一纸价值千金。极言诗文价值之高。出处:宋·陈师道《题明发高轩过图》诗:“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语法:一纸千金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语法: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老年人。示例:金玉舟《赵匡胤》第19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想起曹操的诗句,他凄惨地一笑。”
- 7 铭诸心腑
- 牢牢铭记在心里。比喻永记不忘出处:《旧唐书·李德裕传>
- 8 同心方胜
- 两个连接在一起的菱形结。 多以表示男女爱情。胜,原为女子头上菱形饰物,以金箔、丝绒或绢帛剪制而成。
- 9 一昔之期
- 一昔:即一夕。 一夜的时间。出处:《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袭梁及霍。”
- 10 眼穿心死
- 眼穿:望眼欲穿;心死:心如死灰。眼睛望穿,心也死了。形容殷切的盼望落空而极度失望。出处:唐 杜甫《喜达行在所三首》诗:“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眼穿当落日,心死着寒灰。”语法:眼穿心死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职无任眼穿心死之至。明 袁宏道《去吴七牍 乞改稿二》
- 11 一片汪洋
- 形容水面辽阔,水势浩大。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郑州底下黄河开了口子,漫延十余州县,一片汪洋,尽成泽国。”语法:一片汪洋作宾语、定语;形容水面辽阔。示例: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 12 无所用心
-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语法:无所用心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鲁迅《故事新编 理水》:“至于那些下民,他们有的是榆叶和海苔,他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 13 一律千篇
- 一律:同样的。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题材、写法公式化。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出处:明·费经虞《雅论》:“用事非诗正体,然景物有限,格调易穷,一律千篇,只供厌饫,欲观人笔力才诣,全在阿堵中。”语法:一律千篇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一个模式。
- 14 一貌堂堂
- 堂堂:庄重大方。一副庄重大方的相貌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陆姑救易》:“我见他一貌堂堂,必然高贵。”语法:一貌堂堂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3回:“当下李白见他一貌堂堂,便勒住马问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