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心之律简介
诛心之律的意思
解释:
诛心:凭推究别人动机来判定罪名。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和深刻的评论
出处:
鲁迅《忽然想到》:“心的反抗,那时还不算什么犯罪,似乎诛心之律,倒不及现在之严。”
语法:
诛心之律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诛心之律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诛心之论
诛心之律相关词语
- 1 宿夕之忧
- 宿夕:早晚;忧:忧虑。 早晚之忧。比喻暂时的忧虑。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不肖,有宿夕之忧,不敢自外,使喻其欢心。”
- 2 不终之药
- 即不死药。
- 3 受之有愧
- 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感到惭愧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回:“又买礼来,使老身却之不恭,受之有愧。”语法:受之有愧作谓语、定语;用于自谦。示例: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姐妹们对我这么好,这么关心,我真是受之有愧呀。”
- 4 郑卫之曲
- 郑卫: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出处:汉·荀悦《汉纪·宣帝纪》:“臣闻秦王好淫声,华阳后为之不听郑卫之曲。”语法:郑卫之曲作宾语;指淫乐。
- 5 目瞪心骇
- 见“目眐心骇”。出处:《轰天雷》第十回:“当时土木工匠们弄得目瞪心骇,不知所为,都停着工看。”语法:目瞪心骇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惊恐时。
- 6 豺狐之心
- 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狡猾的心肠。出处:《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这文》:“近闻楚王无道,遂发材(豺)狐之心,诛妾家破亡消。语法:豺狐之心作宾语;指心肠狠毒。示例:他的心肠就像豺狐之心一样
- 7 心平气温
-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出处:宋·张镃《读乐天诗》:“学博才兼裕,心平气自温。”
- 8 吞舟之鱼
- 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出处:《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语法:吞舟之鱼作宾语;多用于比喻句。示例:吾顿八纮之网以收之,即或漏吞舟之鱼,而已暴腮断鳍,颓然老矣。严复《论世变之亟》
- 9 骇目惊心
- 使人见到非常震惊。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平地水深数丈,树头牵夫藻荇,舵尾压于楼台,骇目惊心,声如万马。”语法:骇目惊心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态严重。示例:[包兴]不觉骇目惊心,失声道:‘哎哟……这是那里来的刀。’《三侠五义》第三八回
- 10 一金之俸
- 一:比喻很少;金:金钱;俸:俸禄。很少的一点薪俸。比喻微薄的待遇。出处:南朝·梁·任昉《与沈约书》:“一金之俸,必偏亲伦,仲庚之秩,散之故旧。”
- 11 疑似之间
- 疑似:既像又不像。指有所怀疑,不敢肯定的事。出处:唐·陆贽《论叙迁幸之由状》:“断速则寡恕于人,而疑似之间不容辩也。”语法:疑似之间作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王谠《唐语林·方正》:“今我得魏谟,于疑似之间,必极匡谏,虽不敢望贞观之政,庶几处无过之地。”
- 12 爪牙之士
- 爪牙:比喻辅佐的人。指勇敢的卫士或得力的助手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越语上》:“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语法:爪牙之士作主语、宾语;指得力助手。示例:唐·元稹《宋常春等内仆局令》:“盖所以将腹心之命达于爪牙之士也。”
- 13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语法: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他处处怀疑别人在跟他过不去,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14 半面之交
- 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62回:“我与道友未有半面之交,此语从何而来?”语法:半面之交作宾语;形容交情很浅。示例:我与道友未半面之交,此语从何而来。(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