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轨不物简介
不轨不物的意思
解释:
轨:轨道,引申为法规;物:典章文物。超出常规和不合乎法则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五年》:“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语法:
不轨不物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混乱状况。
不轨不物相关词语
- 1 名不虚得
- 谓盛名非凭空取得。出处:唐·孟綮《本事诗·高逸》:“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语法:名不虚得作谓语、定语;指名实相符。示例: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倩娘端妍绝伦,紫云名不虚得。”
- 2 楚楚不凡
- 形容人才出众,不同寻常。出处:清·袁枚《与何献葵明府书》:“幸为小女择得一婿,楚楚不凡,差强人意。本求西子,翻得东床,想彼苍亦‘与这齿者去其角’之意也。”语法:楚楚不凡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仪表。示例:他打扮得楚楚不凡
- 3 行不愧影,寝不愧衾
- 影:影子;衾:被子。走路没有对不起影子,睡觉没有对不起被子。形容日夜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毫无愧欠之处出处:《宋史·儒林传·蔡元定》:“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语法:行不愧影,寝不愧衾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明·周楫《西湖二集·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罗江东自此以后,一味学做好人,再也不敢存一毫不肖之心,真个行不愧影,寝不愧衾。”
- 4 不约而同
- 约:约定;同:相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语法:不约而同紧缩式;作状语;指行动、动作相同。示例:中军元帅栾书,不约而同,亦至朝门,正遇胥童引兵到来。(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九回)
- 5 不食之地
- 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语法:不食之地作宾语;同“不毛之地”。示例:山林、溪谷,不食之地。(《资治通鉴 周纪赧王四十二年》)
- 6 不见棺材不下泪
- 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语法:不见棺材不下泪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不到绝境不死心。示例: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 7 不耻最后
- 不耻:不以为羞耻。不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语法:不耻最后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记得韩非子曾经教人以竞马的要妙,其一是‘不耻最后’。(鲁迅《华盖集 补白》)
- 8 间不容砺
- 谓磨治的时间也没有。形容时间的短促。出处:《隋书·李德林传》:“佐斗嫁祸,纷若猬毛,曝骨履肠,间不容砺。”语法:间不容砺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9 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
- 馎饦:汤饼。如果没有米面,最灵巧的媳妇也做不出饭食来。比喻缺乏必要的条件,事情不可能做到出处:宋·陈亮《又壬寅夏书》:“富家之积蓄皆尽矣,若今更不雨,恐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语法: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10 泣不可仰
- 哭泣得抬不起头。形容极度悲伤。出处:洪深《编剧二十八问》:“他把书记大骂一顿,责她多管闲事;她正在泣不可仰。”语法:泣不可仰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悲伤。示例:她听完一曲后竟感动得泣不可仰
- 11 不肖子孙
- 不肖:不像。不像祖宗、父辈的贤良子孙。指品行不好;不能继承先辈事业和遗志的没有出息的子孙。出处:宋 邵雍《盛衰吟》:“克肖子孙,振起家门;不肖子孙,破败家门。”语法:不肖子孙偏正式;作宾语;指不好的子孙。示例:造庙的时候,他的祖宗就捐过钱,现在他却要来吹熄长明灯,这不是不肖子孙?(鲁迅《彷徨 长明灯》)
- 12 三寸不烂之舌
-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出处: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老儿放心,凭着我三寸不烂之舌,见了伍员,不怕他不来。”语法:三寸不烂之舌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能说会道,善于应付的嘴。示例:小生必须自去那里,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他们入伙。(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五回)
- 13 传闻不如亲见
- 听人传说总不如亲眼所见。出处:《后汉书 马援传》:“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景(影)不如察形。”语法:传闻不如亲见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4 不伤脾胃
- 伤:伤害。比喻无关紧要出处:茅盾《子夜》:“骂几句不伤脾胃。”语法:不伤脾胃作谓语、定语;指无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