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死不辱简介
宁死不辱的意思
解释:
宁愿被处死也不肯受辱
出处:
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待将咱所图,我宁死不辱。”
语法:
宁死不辱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示例:
能临危不惧,宁死不辱的人才是真正有骨气的人。
宁死不辱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成语造句
- 1.能临危不惧,宁死不辱的人才是真正有骨气的人。
- 2.很多报道称赞她,说她为守贞洁,宁死不辱。
- 3.众人听到他临死时说‘宁死不辱’四字,知他如此不顾性命的和段延庆蛮打,乃是受阿紫渔网缚体之辱,早萌死志。
- 4.今主公听谋士之言,欲降曹操,此真可耻可惜之事!吾等宁死不辱。
- 5.十三岁那年,我始登基,恩科取士,琼林宴上,那探花郎只因被我多看了两眼便悲愤跳了太清池,表示宁死不辱。
- 6.先帝非容易创立基业,今一旦弃之,吾宁死不辱也。
英语翻译
- 英语:
choose death before disgrace
宁死不辱相关词语
- 1 天不作美
-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23回:“哪知天不作美,到了晚上,彤云密布,降下一天大雪。”语法:天不作美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口语。示例:林斤澜《海上仙山》:“可以怨天不作美,可以怪人为成灾。”
- 2 包而不办
- 包:包揽。把事情包揽下来却不办理出处:杨植霖《若飞同志在绥远狱中》:“一种是国民党的包而不办的办法,一种是共产党的发动群众奋起抗战的路线。”语法:包而不办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讲信誉。示例:我不喜欢那些爱吹牛、包而不办不干实事的人
- 3 清议不容
- 清议:公正的评论。行为不正,舆论不容许出处:宋·苏舜钦《杜公求退第一表》:“臣若肆然自处,默无所为,清议不容,素履将丧。”语法:清议不容作谓语、定语;用于行为等。
- 4 不教而杀
-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语法:不教而杀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对待犯错误的人应当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针,而不应该不教而杀。
- 5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出处: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语法: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畜精锐,乘懈沮,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则边人之仇报,奔北之耻雪矣。《后汉书 庞参传》
- 6 食之无味,弃之不甘
- 味:滋味。吃起来没有滋味,丢掉它又可惜。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出处: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这一种杂志,大约小峰是食之无味,弃之不甘也。”语法:食之无味,弃之不甘作宾语、定语、谓语;用于处事。
- 7 势不可遏
- 犹势不可当。出处:唐·裴铏《传奇·韦自东》:“自东不顾,仗剑奋衣而往,势不可遏。”语法:势不可遏作谓语、定语;指来势迅猛。示例:鲁迅《坟·写在后面》:“后来白话渐渐通行了,势不可遏,有些人便一转而引为自己之功,美其名曰‘新文化运动’。”
- 8 路不拾遗
-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出处:汉 贾谊《新书 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语法:路不拾遗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社会风气好。示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
- 9 取之不尽
-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孟子·离娄下》:“他那源头只管来得不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供自家用。”语法:取之不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巴金《谈我的短篇小说》:“我们拥有取之不尽的宝山,只等我们虚心地去开发。”
- 10 损人不利己
-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出处:鲁迅《书信 致曹聚仁》:“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对的。”语法:损人不利己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稳当是稳当,可能劳而无功,也可能损人不利己,徒然搞垮永兴盛。”
- 11 了不相干
- 了:完全。 完全不相干涉。指毫无关系。出处:宋·陈亮《谢留丞相启》:“苟其有少或似,所当明辩于十目之严,至于了不相干,宁肯依违于众口之铄。”示例:如今我的生活方式和原本的构想,可说是南辕北辙,全不相干。
- 12 忠不避危
- 忠:忠于。避:回避。忠于职守,不回避危险,出处:《晏子》:“忠不避危,爱无恶言。”语法:忠不避危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道而不径
- 道:走路。径: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险。出处:《吕氏春秋·孝行览》:“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语法:道而不径作宾语;指不走小路。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1回:“岂不闻君子道而不径,舟而不游。”
- 14 双眉不展
- 展:舒展。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出处:唐·姚鹄《随州献李侍御》之二:“旧隐每杯空竟夕,愁眉不展几经春。”明·杨慎《升庵诗话·附录》:“正好不对烟月,双眉不展自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