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头劈脑简介
劈头劈脑的意思
解释:
正对着头部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杨志拿着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
语法:
劈头劈脑作状语;指正对着头部。
示例: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一个个手执篱竹细棒,劈头劈脑打将下来,把纱帽都打脱了。”
劈头劈脑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劈头盖脸
成语造句
- 1.从下往上看,劈头劈脑都是翁蓊郁郁的森林,要弄清楚北在野他们位置,就好象在深草丛中找一只公蚂蚁一样。
- 2.所以,他们有勇气,也有信心,一张张脸挣的通红,口里也不知道喊着什么,劈头劈脑的就把手里的家伙冲风光的脑袋招呼了过去。
- 3.但是在训练场上刘玉却象是换了一个人,若是被他看到谁动作不对,立刻就劈头劈脑的打过去。
- 4.肥猪眼睛睁的圆圆的,对着伊风劈头劈脑的叫道小子,吃吧。
- 5.不知道是一开始就站着看热闹还是终于忍不住了,说时迟那时快,雷弛一个闪身从校门口闪了出来,劈头劈脑一个火球在手里燃烧然后砸向了那个跑的比老鼠还快的强盗。
英语翻译
- 英语:
straight on the head
劈头劈脑相关词语
- 1 头童齿豁
- 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缺口。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语法:头童齿豁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衰老的状态。示例:一年数病,头童齿豁;而忽遭母夫人之变,形神益复支离。(清 谢章铤《魏子安墓志铭》)
- 2 品头评足
- 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对人对事任意挑剔。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众情颠倒,品头论足,纷纷如狂。”语法:品头评足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你应该多干点实事,不要总品头评足。
- 3 大祸临头
- 临:光临。即将发生大灾祸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做官到了三品时,就要急流勇退,不然就有大祸临头。”语法:大祸临头作宾语、定语;指面临危机。示例: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一旦被别人发现,真的要大祸临头了。”
- 4 迎头痛击
- 迎面给以狠狠地打击。出处:清 吴趼人《发财秘诀》第十回:“倘使此辈都是识事务熟兵机之员,外人扰我海疆时,迎头痛击,杀他个片甲不回。”语法:迎头痛击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我只见到对青年作家的迎头痛击,冷笑,抹杀,却很少见诱掖奖劝的意思的批评。(鲁迅《华盖集 并非闲话(三)》)
- 5 点头道是
- 道:说;是:对。表示赞同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公子自知手中只有五十金,此时费去大半,说到资斧困竭……不觉点头道是。”语法:点头道是作谓语、定语;指赞成。
- 6 头昏眼晕
- 头脑晕乱,眼睛昏花。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5回:“李太师被张保背着飞跑,颠得头昏眼晕。”语法:头昏眼晕作谓语、状语;指头脑眩昏,视力模糊。
- 7 天打雷劈
- 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2回:“我在嫂子面前,若有一句谎话,天打雷劈!”语法:天打雷劈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我告诉了我师父师娘,叫我天打雷劈。”
- 8 脑满肥肠
- 肥头鼓脑、肥胖丑陋的样子。形容不劳而食,养尊处优无所用心,养得肥头大耳的样子。也比喻终日饱食没有心思的庸夫。
- 9 豹头环眼
- 形容人的面目威严凶狠。出处: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我也不信,我豹头环眼,倒拿不住一目的夏侯惇。”语法:豹头环眼作谓语、宾语;指人的长相。示例: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3回:“只见那人年纪只好三十上下,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十分精悍。”
- 10 空头支票
- 空头:有名无实的;支票:向银行取款或拨款的票据。指有名无实的支票;不能兑现。现多比喻不能实现的诺言或保证。出处:邹韬奋《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他们以为放出一个‘九年预备’的空头支票,可以缓和空气。”语法:空头支票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示例:我知道会上根本没研究她的什么事,心里有些怪黎凤乱开空头支票。(茹志娟《在果树园里》)
- 11 方头不劣
- 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不劣:倔强不驯顺。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出处:元·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四折:“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劣。”语法:方头不劣作谓语、定语;用于指人的个性。
- 12 榆木脑壳
- 比喻思想顽固。同“榆木脑袋”。出处:刘绍棠《柳伞》三:“‘大叔,谢谢您老人家!’黄金印淌下了热泪,‘您敲开了我脖腔子上这颗榆木脑壳。’”语法:榆木脑壳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13 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 比喻人民群众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无穷力量出处:邓拓《英雄的路》:“人们常说的‘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奇迹,在宝成路上真正实现了。”语法:高山低头,河水让路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4 肌劈理解
- 比喻立论精辟,析义详实出处:清 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圣贤之微言大义,纲举目张,肌劈理解,权衡尺度,凿凿乎指定于胸中。”语法:肌劈理解作谓语;指文章。示例:[郑君]有志于左氏、太史公、班固之书,久之而其学大成,肌劈理解,浸渍演逸,虽通人大儒,未能或之先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