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智弃智简介
至智弃智的意思
解释:
智慧达到极点,就可舍弃智慧不用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任数》:“至智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无言无思。”
语法:
至智弃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至智弃智相关词语
- 1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 智:智谋,指巧诈,诡辩;谏:规劝。巧诈足够拒绝别人的规劝,言辞足够掩饰自己的过失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语法: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倒戈弃甲
- 倒:颠倒,翻转;弃:抛弃。比喻放下武器认输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汝若上识天时,下穷人事,倒戈弃甲,束手归命,犹不庙绝血食。”语法:倒戈弃甲作谓语、宾语;指认输投降。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0回:“智及见兄囚在陷车,心胆已碎,又见众军倒戈弃甲而去,忙欲……”
- 3 人急智生
- 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智深见了,‘人急智生’,便把禅杖倚了,就灶边拾把草,把春台揩抹了灰尘。”语法:人急智生复句式;作谓语、补语、分句;含褒义。示例:庐隐《思想革新底原因》:“俗话说道:‘人急智生’。”
- 4 上智下愚
- 智:聪明;愚:笨。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出处:《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语法:上智下愚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弃旧图新
- 图:图谋、追求。抛弃旧的、不好的东西;追求新的、正确的东西。出处:唐 韩愈《昌黎集 上宰相书》第16卷:“忽将弃其旧而新是图,求老农老圃而为师。”语法:弃旧图新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出岔子不可救药者外,不是采取排斥态度,而是采取规劝态度,使之翻然改进,弃旧图新。(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 6 弊帷不弃
- 帷:帐幕。破旧的帐幕也不轻易抛弃。指物品虽已破旧,却有用处。出处:《礼记·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
- 7 沓来麕至
- 同“沓来踵至”。出处:梁启超《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匈国之内乱及其原因》:“至难至险之现象,沓来麕至。”语法:沓来麕至作谓语、定语;指纷纷到来。
- 8 相继而至
- 接连不断地到来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王平传》:“涪诸军及大将军费袆自成都相继而至。”语法:相继而至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智过万人
- 智:才智。形容才智极高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百人者为之豪,十人者谓之杰。”语法:智过万人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绝圣弃知
- 绝:断绝;圣:智慧;弃:舍去,抛开;知:通“智”,智慧。指摒弃聪明智巧,回归天真纯朴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语法:绝圣弃知作谓语;指摒弃聪明智巧。
- 11 累土至山
- 比喻由小到大,积少成多。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九十卷:“累丝至疋,累土至山,累业至圣,累灵至真,故万里之涉累足乃达。”语法:累土至山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积少成多。
- 12 饰智矜愚
- 装作有智慧而在无知者面前夸耀。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山木》:“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语法:饰智矜愚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成汤伪让,仲尼饰智矜愚。斯数言者,战国有之。”
- 13 智小言大
- 谓才智低下,说话口气却很大。出处:《旧唐书·江夏王道宗传》:“君集智小言大,举止不伦,以臣观之,必为戎首。”语法:智小言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 挈瓶:汲水用的小瓶。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浅薄见识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职守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语法:挈瓶之智,守不假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