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齐天简介
福寿齐天的意思
解释:
福寿与天一样高。是祝颂之辞。
出处:
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三折:“俺从神圣降临下方,庆贺了元宵,祝延圣主福寿齐天也。”
语法:
福寿齐天作谓语;用作祝颂之辞。
示例:
会众官同来称贺,齐祝赞福寿齐天。(明 无名氏《广成子》第三折)
福寿齐天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洪福齐天
成语造句
- 1.反言之,若能修成大道,则福寿齐天,泽被于后,有何不好?
- 2.愿王爷、王妃犹如鸳鸯般恩爱,也祝王爷、王妃福寿齐天。
- 3.满目春色的旁边,一首娟秀的小诗表现出喜迎春回大地,福寿齐天享天伦之乐的美好生活。
- 4.天天渴望天天盼,爸爸节日终兑现。思念爸爸心已久,祝福爸爸早已留。短信简短意不简,祝福爸爸心欢颜。福寿齐天尤嫌少,安康快慰不足表。祝福语言无处找,恭祝爸爸安康快乐无烦恼。
- 5.相当一批“广造钟”装有活动玩偶,玩偶手中握有“福寿齐天、千秋永固”等吉祥的对联或条幅。
- 6.五四青年节,温馨送祝福。年轻永不老,愿福寿齐天。轻松把钱赚,愿福禄双全。好运连连到,愿洪福齐天。吉祥团团绕,祝后福无量。
英语翻译
- 英语:
good luck and long life
福寿齐天相关词语
- 1 受天之祜
- 蒙受老天的保祐。出处:《诗经·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 2 开云见天
- 见“开云见日”。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十回:“众人一听,如同开云见天,兴奋得一下把老武拥在当中。”语法:开云见天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3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出处: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语法: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章炳麟《菌说》:“‘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事之由妄想而者,岂独胚胎然哉?”
- 4 祸绝福连
- 指灾祸消失,好运接连不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四十二卷:“万神即时倒,合会琼羽门。使令散祸,祸绝福连。上寝玉堂,世受名仙。”语法:祸绝福连作宾语、定语;指转好运。示例:想开点,别灰心。祸绝福连,会好起来的。
- 5 遗恨终天
- 谓终身感到悔恨。出处:佩蘅子《吴江雪》第十六回:“则我之身虽死犹幸,他日殉节,庶有名目。但恐辱抹爹娘,害他涉险,计不出此,遗恨终天矣!”语法:遗恨终天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洪仁玕后来谈到这遗恨终天的事件时指出,‘安庆一失,沿途至天京之城相继陷落不可复守矣。’《历史研究》1976年第6期
- 6 海角天涯
-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出处:唐 白居易《浔阳春 春生》诗:“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语法:海角天涯联合式;作宾语;指偏僻遥远的地方。示例:陈毅《渡黄河作歌》:“人民法庭早安排,海角天涯难逃避。”
- 7 地棘天荆
- 谓到处布满荆棘。比喻环境恶劣。出处:朱谦良《感怀和病侠》:“地棘天荆谁管得,此身权寄水云邨。”语法:地棘天荆作宾语、定语;用于处境或局势。
- 8 兼济天下
-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 9 埋天怨地
- 抱怨天,埋怨地。形容对什么都抱怨出处: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每日在吾庙里,埋天怨地。”语法:埋天怨地作谓语、定语;指抱怨。示例:今日据着他埋天怨地,正当冻饿,念他一点小孝。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
- 10 福禄未艾
- 福禄:福气与禄位;艾:停止。 福气和禄位还没有停止。指还可以继续高升,享有荣华富贵。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古人有言,知将不为福将。臣观参知政事王钦若,福禄未艾,宜可为守。”
- 11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 俗语。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留着我中甚么用!也不过像俗语说的,‘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罢了!就是拼性命去干,现在的事也是弄不好的。”示例:人活着要有理想,有作为,切不可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 12 抢地呼天
- 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老板奶奶见媳妇已死,抢地呼天,哭个不了。”语法:抢地呼天作谓语、状语;指极度悲伤。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老板奶奶见媳妇已死,抢地呼天,哭个不了,官媒到此也奈何他不得。”
- 13 齐齐整整
- 保持整洁和有条不紊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等待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莺。”语法:齐齐整整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有条理。示例:宗璞《东藏记》第二章:“村后一座不大不小的山,山上两座齐齐整整的庙。”
- 14 地丑德齐
-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语法:地丑德齐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彼此条件一样。示例:梁启超《自序》:“其在本族,亦地丑德齐,莫能相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