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心憋气简介
使心憋气的意思
解释:
使:致使;憋气:指有委屈或烦恼不能发泄。 让人心情不舒畅,使性子,发脾气。
出处:
明·天然智叟《石头点》卷十二:“可知有你这歪老货搬弄,致使我家娘一向使心憋气。”
使心憋气相关词语
- 1 气谊相投
- 见“气义相投”。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太史慈……与孔融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气谊相投,有分忧共患之意。”语法:气谊相投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2 气吐虹霓
- 虹霓:彩虹。吐气能成为天上的彩虹。形容气魄宏大出处:明·无名氏《聚兽牌》:“气吐虹霓兴宇宙,赤心忠孝保江山。”语法:气吐虹霓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百虑攒心
- 各种思虑一齐聚集在心头。语法:自从这匆匆一别,他~,久久不能平静。示例:自从这匆匆一别,他百虑攒心,久久不能平静。
- 4 心绪恍惚
-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出处:战国 楚 宋玉《神女赋》:“精神恍惚,若有所喜。”唐 王洙《东阳夜怪录》:“自虚心神恍惚,未敢遽前扪撄。”语法:心绪恍惚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的心情。示例:我今日心绪恍惚,想此水亦可治疗,你可批示我去看看。明 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五十三回
- 5 心非巷议
- 心里不满,而在私下议论。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出处: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入则心非,出则巷议。”语法:心非巷议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戴名世《再上韩宗伯书》:“考校之文一出,而心非巷议,嗤点流传,共指为笑。”
- 6 两头担心
- 指人心挂两头,不能平静语法:两头担心作谓语、定语;指人心挂两头。示例:我们一家分居三地,让我两头担心
- 7 协心同力
- 见“协心戮力”。出处:清·汪琬《孝陵于役诗后序》:“凡所简任,必极一时人才之选,故能协心同力,以左右太平之治。”语法:协心同力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共同努力。示例:《辛亥革命·四川讨满洲檄》:“协心同力,并复中原。”
- 8 无所容心
- 不在意,不留意。出处:鲁迅《呐喊·兔和猫》:“然而我向来无所容心于其间。”语法:无所容心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叶圣陶《老太太的头发》:“女儿来了以后,李太太作无所容心的神态说,但语调实在不很自然。”
- 9 重迹屏气
- 见“重足屏气”。出处:《北齐书·酷吏传·卢裴》:“又伺察官人罪失,动即奏闻,朝士见之,莫不重迹屏气,皆目之为卢校事。”《北史·恩幸传·穆提婆》:“令萱则自太后以下,皆受其指麾;提婆则唐邕之徒,皆重迹屏气。”语法:重迹屏气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示例:《北史·恩幸传·穆提婆》:“令萱则自太后以下,皆受其指麾;提婆则唐邕之徒,皆重迹屏气。”
- 10 齐心协力
- 协力:合力。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出处:《周书 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语法:齐心协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往后咱们齐心协力,一块打反动派!(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九章)
- 11 利欲熏心
- 利:名利;欲:欲望;熏:熏染;侵袭。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出处:宋 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利欲熏心,随人翕张。”语法:利欲熏心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示例:故凡进此阵内,为其蛊惑,若稍操持不定,利欲熏心,无不心荡神迷,因而失据。(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
- 12 百爪挠心
- 像有一百只脚爪在抓心一样。形容人心情错综复杂,心神不定出处: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4章:“那心里的滋味更不必提了,里面好似生了二十五个小老鼠——百爪挠心。”语法:百爪挠心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心情。
- 13 上下一心
- 上上下下一条心。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上下一心,三军同力,与之远举极战,则不可。”语法:上下一心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邓小平《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我们应切勿骄躁,兢兢业业,上下一心,达成每一个具体任务。”
- 14 心在魏阙
- 《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谓臣民心在朝廷,关心国事。魏阙,古代天子和诸侯宫外的楼观,其下悬布法令,因以代称朝廷。出处:《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语法:心在魏阙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三国·魏·阮籍《达庄论》:“中山子牟心在魏阙,而詹子不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