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漏吞舟简介
网漏吞舟的意思
解释:
网:渔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网里漏掉吞舟大鱼。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语法:
网漏吞舟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明·刘若愚《自序》:“今外则网漏吞舟,内则桃僵李代。”
成语造句
- 1.真是网漏吞舟啊,这张网的罅漏太大了!以致让这条鱼长成这么巨!罪不孤生,张新华之所以有如此能量,自有其生长环境与条件。
- 2.对流氓犯罪分子如果不坚决镇压,人民就会指责我们网漏吞舟。
- 3.从贪污仅给予党纪处分,到组织软禁行为仅写检讨书,都可谓网漏吞舟。
- 4.不知??呆头呆脑焚林而猎竭泽而渔黎丘丈人买椟还珠冥顽不灵明珠暗投弄巧成拙陪了夫人又折兵亲痛仇快网漏吞舟枉己正人无的放矢愚不可及。
- 5.当考核、问责体系“网漏吞舟”,对缺岗听之任之,吏治注定会处于失序状态。
- 6.第一是法律漏洞太多,“古代形容法律漏洞大有一句话,叫‘网漏吞舟之鱼’。
英语翻译
- 英语:
(of laws) too mild (to punish criminals)
网漏吞舟相关词语
- 1 舟中敌国
- 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语法:舟中敌国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尔辈无恐,即舟中敌国,不能为我害也。”
- 2 孤舟独桨
- 喻单独行动,没人帮助。出处:京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怎能够光凭这一家仇恨,个人勇敢、孤舟独桨、匹马单枪?”语法:孤舟独桨作宾语、定语;用于做事。
- 3 生吞活夺
- 生:原封不动。形容粗暴地抢夺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16章:“原先本打算田三厅直接办理的,梁寒操生吞活夺的抢夫,乃超和鹿地便只以顾问的名义留下。”语法:生吞活夺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4 吞刀刮肠
- 比喻决心改过自新。出处:《南史 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语法:吞刀刮肠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 5 上溢下漏
- 谓上富下贫。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天是之谓上溢而下漏。”语法:上溢下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书·食货志下》:“天下财赋多为禁中私财,上溢下漏,而民重困。”
- 6 文深网密
- 用法严刻,法网严密。出处:唐·陈子昂《谏用刑书》:“刀笔之吏,寡识大方,断狱能者,名在急刻,文深网密,则共称至公。”语法:文深网密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戴名世《李太常案牍序》:“文深网密,使人无所措手足。”
- 7 服气吞露
- 服气:导引之术,即气功。指修炼道术出处:明·无名氏《洞玄升仙》第一折:“若论道姑休养,服气吞露,搬离运坎,施仁布义,必有成仙之日也。”语法:服气吞露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修道。
- 8 天网恢恢
-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出处:《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语法:天网恢恢作宾语、定语;常与“疏而不漏”连用。示例:他杀人后就逃走了,殊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终于还是被捕归案。
- 9 朽竹篙舟
- 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元晖谓笔不可意者如朽竹篙舟、曲箸哺物,此最善喻。”语法:朽竹篙舟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0 杜口吞声
- 形容一句话也不说。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 黄节》:“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语法:杜口吞声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度害怕。
- 11 一月三舟
- 佛家语,同是一个月亮,三只船上的人看的角度各不一样。比喻佛家的道规只有一个,而因人理解不同而异。
- 12 打落牙齿和血吞
- 和:混合。比喻吃了亏不让别人知道或失败了还要充好汉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为了团结,为了大敌当前,顾全抗战,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语法:打落牙齿和血吞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3 胡越同舟
- 犹言吴越同舟。谓关系疏远者,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语本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出处:语出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语法:胡越同舟作宾语、定语;指共患难。示例:双方务念兄弟急难之情,感胡越同舟之谊,屏除意气,宏济艰屯。《“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陈光远〈请力争青岛电〉》
- 14 一毛吞海
- 毛:同“蚝”,蛤蜊。 一只蛤蜊吞吸海水。比喻无损于事。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五·宣鉴禅师》:“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