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昏菽麦简介
智昏菽麦的意思
解释:
谓智力不能辨认豆麦。形容无知。
出处:
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朝秀晨终,龟鹤千岁,年之殊也。闻言如响,智昏菽麦,神之辨也。”
语法:
智昏菽麦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裴让之、张宴之……皆不著本贯郡县,盖校书者单知写《北史》以补足卷数,而不及检其先世郡望,几于智昏菽麦矣。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北齐书·裴让之传》
智昏菽麦相关词语
- 1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出处:《周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语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对某问题的不同看法。示例: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对这些人的看法应该理解。
- 2 头晕眼昏
- 头脑眩昏,眼睛昏花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回:“在水面上团团转转,自然头晕眼昏,故此问而不答。”语法:头晕眼昏作谓语、状语;指头脑眩昏,视力模糊。
- 3 智尽能索
- 索:竭尽。智能和能力都已用尽。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语法:智尽能索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3回:“中国专使陆征祥等,智尽能索,不得再向和会提出抗议,申明意见。”
- 4 鱼菽之祭
- 以鱼、豆为祭品的祭事。鱼、豆是常用食品,表明祭品的菲薄。《公羊传·哀公六年》:“ 陈乞 曰:‘ 常 之母有鱼菽之祭,愿诸大夫之化我也。’” 何休 注:“ 齐 俗,妇人首祭事。言鱼豆者,示薄陋无所有。” 南朝宋颜延之 《陶徵士诔》:“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 清龚自珍 《农宗》:“宅不什一,则不足以容鱼菽之祭,不足以容舂揄。”亦作“ 鱼菽之奠 ”。 明杨慎 《祭毛以正文》:“同乡友生 杨慎 谨以薄陋鱼菽之奠,致祭于亡友乡进士 毛君以正 之灵。”
- 5 智圆行方
- 圆:圆满,周全;方:端正,不苟且。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出处:《文子 微明》:“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语法:智圆行方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明·张居正《襄毅杨公墓志铭》:“维公之德,智圆行方,忠不近名,言不泥常。”
- 6 昏镜重明
- 将昏暗的铜镜重新打磨光亮。比喻重见光明出处:元 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今日投至见大人,似那拨云见日,昏镜重明。”语法:昏镜重明主谓式;作谓语;比喻重见光明。
- 7 才疏智浅
- 才识不高,智力短浅,用作自谦之词。
- 8 不辨菽麦
- 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语法:不辨菽麦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比喻脱离实际,缺乏常。示例: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郭沫若《银杏》)
- 9 欲令智昏
- 因贪心太大失去理智,什么都忘了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
- 10 才薄智浅
- 薄:浅薄。形容人的才智浅薄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某才薄智浅,不称其职。”语法:才薄智浅作谓语、定语;用于自谦。示例:他才薄智浅,根本不能胜任
- 11 灰身灭智
- 佛教语。谓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出处:隋·智顗《四教仪》:“若灰身灭智,名无余涅槃。”语法:灰身灭智作谓语、定语;用于佛教等。
- 12 智周万物
- 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出处:《周易 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语法:智周万物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唐·辩机《赞》:“道洽十方,智周万物。”
- 13 大智若愚
-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出处: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语法:大智若愚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有智能的人不露锋芒。示例:执雌守黑,不敢自遂,大智若愚,于是乎在。(章炳麟《箴新党论》)
- 14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乐:爱好。智者爱好水,仁者爱好山。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语法: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