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相关系数介于区间[-1,1]。当相关系数为-1,表示完全负相关,表明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容完全相反。当相关系数为+1时,表示完全正相关,表明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完全相同。当相关系数为0时,表示不相关。
r值的绝对值介于0~1之间。通常来说,r越接近1,表示x与y两个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就越强,反之,r越接近于0,x与y两个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就越弱。
扩展资料:
相关关系:当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取一定的数值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变量的值虽然不确定,但它仍按某种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变量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具有不确定性的相关关系。
⑴完全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一个变量的数量变化由另一个变量的数量变化所惟一确定,即函数关系。
⑵不完全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介于不相关和完全相关之间。
⑶不相关:如果两个变量彼此的数量变化互相独立,没有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关关系
- mlhxueli
-
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是:
r值的绝对值介于0~1之间。通常来说,r越接近1,表示x与y两个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就越强,反之,r越接近于0,x与y两个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就越弱,一般认为:
扩展资料:
需要说明的是,皮尔逊相关系数并不是唯一的相关系数,但是最常见的相关系数,以下解释都是针对皮尔逊相关系数。
依据相关现象之间的不同特征,其统计指标的名称有所不同。如将反映两变量间线性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平方称为判定系数);将反映两变量间曲线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非线性相关系数、非线性判定系数;将反映多元线性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复相关系数、复判定系数等。
- 北营
-
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如图:
其中Cov(X,Y)为X与Y的协方差,Var[X]为X的方差,Var[Y]为Y的方差。
扩展资料:
相关系数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它接近于1的程度与数据组数n相关,这容易给人一种假象。因为,当n较小时,相关系数的波动较大,对有些样本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易接近于1。
当n较大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容易偏小。特别是当n=2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总为1。因此在样本容量n较小时,我们仅凭相关系数较大就判定变量x与y之间有密切的线性关系是不妥当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关系数
- meira
-
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是:
$r = frac{sum_{i=1}^{n} (x_i - ar{x})(y_i - ar{y})}{sqrt{sum_{i=1}^{n} (x_i - ar{x})^2} sqrt{sum_{i=1}^{n} (y_i - ar{y})^2}}$
其中,$n$ 是样本容量,$x_i$ 和 $y_i$ 分别是第 $i$ 个样本的 $x$ 值和 $y$ 值,$ar{x}$ 和 $ar{y}$ 分别是 $x$ 值和 $y$ 值的样本均值。
- 北境漫步
-
相关系数 r 的计算公式为:
r = [nΣxy - (Σx)(Σy)] / [sqrt(nΣx^2 - (Σx)^2) * sqrt(nΣy^2 - (Σy)^2)]
其中,x和y分别是两个变量的取值,n为样本容量,Σ表示求和符号,xy表示变量x和变量y的乘积。
- gitcloud
-
列维坦相关系数公式:用于计算两个分类型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其公式为:r = (∑O - E) / √ (∑O - u) (∑E - u),其中r为相关系数,O为观测频数,E为期望频数,u为期望频数的总和。
皮尔逊相关系数公式:用于计算两个连续型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其公式为:r = ∑ (Xi - X̄) (Yi - Ȳ) / [ (n - 1)SxSy],其中r为相关系数,Xi和Yi分别为样本中第i个观测值,X̄和Ȳ分别为样本均值,Sx和Sy分别为样本标准差。
概率论相关系数是什么?
相关系数如下:在概率论中,相关系数是:显示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强度和方向。实际中,为了能进行这样的横向对比,我们需要排除用统一的方式来定量某个随机变量的上下浮动。这时我们会计算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归一化”的协方差。一些不同的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衡量两个等距尺度或等比尺度变量之相关性。是最常见的,也是学习统计学时第一个接触的相关系数。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衡量两个次序尺度变量之相关性。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衡量两个人为次序尺度变量(原始资料为等距尺度)之相关性。Kendall和谐系数:衡量两个次序尺度变量之相关性。Gamma相关系数:衡量两个次序尺度变量之相关性。2023-05-22 21:15:211
相关系数是什么意思?
相关系数越大,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越强。样本的简单相关系数一般用r表示,计算公式为:r的取值在-1与+1之间,若r>0,表明两个变量是正相关,即一个变量的值越大,另一个变量的值也会越大;若r<0,表明两个变量是负相关,即一个变量的值越大另一个变量的值反而会越小。r 的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强,要注意的是这里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若r=0,表明两个变量间不是线性相关,但有可能是其他方式的相关(比如曲线方式)。 利用样本相关系数推断总体中两个变量是否相关,可以用t 统计量对总体相关系数为0的原假设进行检验。若t 检验显著,则拒绝原假设,即两个变量是线性相关的;若t 检验不显著,则不能拒绝原假设,即两个变量不是线性相关。扩展资料一些实际工作者用非居中的相关系数(与Pearson系数不相兼容)。例如:假设五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分别是1、2、3、5、8(单位10亿美元),又假设这五个国家的贫困比例分别是11%、12%、13%、15%、18%。则有两个有序的包含5个元素的向量x、y:x = (1, 2, 3, 5, 8) 、 y = (0.11, 0.12, 0.13, 0.15, 0.18) 使用一般的方法来计算向量间夹角(参考数量积)。上面的数据实际上是选择了一个完美的线性关系:y = 0.10 + 0.01 x。因此皮尔逊相关系数应该就是1。把数据居中(x中数据减去 E(x) = 3.8 ,y中数据减去E(y) = 0.138)后得到:x = (−2.8, −1.8, −0.8, 1.2, 4.2)、 y = (−0.028, −0.018, −0.008, 0.012, 0.04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关系数2023-05-22 21:15:341
相关系数是什么?
相关系数是最早由统计学家卡尔·皮尔逊设计的统计指标,是研究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量,一般用字母r表示。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相关系数有多种定义方式,较为常用的是皮尔逊相关系数。相关表和相关图可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关方向,但无法确切地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程度。相关系数是用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是按积差方法计算,同样以两变量与各自平均值的离差为基础,通过两个离差相乘来反映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着重研究线性的单相关系数。需要说明的是,皮尔逊相关系数并不是唯一的相关系数,但是最常见的相关系数,以下解释都是针对皮尔逊相关系数。依据相关现象之间的不同特征,其统计指标的名称有所不同。如将反映两变量间线性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平方称为判定系数);将反映两变量间曲线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非线性相关系数、非线性判定系数;将反映多元线性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复相关系数、复判定系数等。应用概率论[ 例? ]若将一枚硬币抛n次,X表示n次试验中出现正面的次数,Y表示n次试验中出现反面的次数。计算ρXY。解:由于X+Y=n,则Y=-X+n,根据相关系数的性质推论,得ρXY=−1。企业物流[ 例? ]一种新产品上市。在上市之前,公司的物流部需把新产品合理分配到全国的10个仓库,新品上市一个月后,要评估实际分配方案与之前考虑的其他分配方案中,是实际分配方案好还是其中尚未使用的分配方案更好,通过这样的评估,可以在下一次的新产品上市使用更准确的产品分配方案,以避免由于分配而产生的积压和断货。表1是根据实际数据所列的数表。通过计算,很容易得出这3个分配方案中,B的相关系数是最大的,这样就评估到B的分配方案比实际分配方案A更好,在下一次的新产品上市分配计划中,就可以考虑用B这种分配方法来计算实际分配方案。聚类分析[ 例? ]如果有若干个样品,每个样品有n个特征,则相关系数可以表示两个样品间的相似程度。借此,可以对样品的亲疏远近进行距离聚类。例如9个小麦品种(分别用A1,A2,...,A9表示)的6个性状资料见表2,作相关系数计算并检验。由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可计算出6个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分析及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冬季分蘖与每穗粒数之间呈现负相关(ρ=−0.8982),即麦冬季分蘖越多,那么每穗的小麦粒数越少,其他性状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以上为[ 相关系数是什么? ]的所有答案,如果你想要学习更多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环球青藤教育官网!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相关系数是什么?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3-05-22 21:15:511
相关系数的性质是什么?
相关系数的性质是:1、r的取值范围是[-1,1]n|r|=1,为完全相关lr=1,为完全正相关lr=-1,为完全负正相关nr=0,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n-1GBPr<0,为负相关n0<rGBP1,为正相关n|r|越趋于1表示关系越强,|r|越趋于0表示关系越弱。2、r具有对称性,即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和y与x之间的相关系数相等,即rxy=ryx。3、r数值大小与x和y原点及尺度无关,即改变x和y的数据原点及计量尺度,并不改变r数值大小。相关系数计算:相关系数介于区间[-1,1]内。当相关系数为-1,表示完全负相关,表明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完全相反。当相关系数为+1时,表示完全正相关,表明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完全相同。当相关系数为0时,表示不相关。2023-05-22 21:16:091
如何理解相关系数?
如何理解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性的度量。它可以范围从-1(完全负相关)到1(完全正相关)。当两个变量都是线性相关时,相关系数可以有助于衡量这种相关关系的强度。此外,如果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也可以使用相关系数,但是必须注意它不能准确地衡量非线性关系。2023-05-22 21:16:232
corr是什么相关系数
corr是相关系数。corr(x,y)相关系数,用来刻画二维随机变量两个分量间相互关联程度。-1<corr(x,y)<1,也就是说相关系数介于-1到1之间,并可以对它说明:corr(x,y)=0,则称X,Y不相关,不相关是指X,Y没有线性关系,但也有可能有其他关系,比如平方关系,立方关系等,corr(x,y)=1,则称X与Y完全正相关,corr(x,y)=-1,则称X,Y完全负相关。缺点需要指出的是,相关系数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它接近于1的程度与数据组数n相关,这容易给人一种假象。因为,当n较小时,相关系数的波动较大,对有些样本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易接近于1;当n较大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容易偏小。特别是当n=2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总为1。因此在样本容量n较小时,我们仅凭相关系数较大就判定变量x与y之间有密切的线性关系是不妥当的。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相关系数2023-05-22 21:16:351
相关系数r的计算
头大了2023-05-22 21:17:035
相关系数与估计标准误差的关系
相关系数与估计标准误差的关系:估计标准误差Syx与相关系统r在数量上存在着密切关系,Syx和r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当r越大时,Syx越小,这说明相关密切程度较高,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较大;当r越小时,Syx越大,这说明相关密切的程度较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较小。r±1时,Syx=0,说明现象间完全相关,各相关点均落在回归直线上,此时对x的任何变化,y总有一个相应的值与之对应;对r=0时,Syx取得最大值,这说明现象间不存在直线关系。估计标准误差的值越小,则估计量与其真实值的近似误差越小,但不能认为估计量与真实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就是估计标准误差。扩展资料:依据相关现象之间的不同特征,其统计指标的名称有所不同。如将反映两变量间线性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平方称为判定系数)。将反映两变量间曲线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非线性相关系数、非线性判定系数;将反映多元线性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复相关系数、复判定系数等。相关系数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它接近于1的程度与数据组数n相关,这容易给人一种假象。因为,当n较小时,相关系数的波动较大,对有些样本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易接近于1;当n较大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容易偏小。特别是当n=2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总为1。因此在样本容量n较小时,我们仅凭相关系数较大就判定变量x与y之间有密切的线性关系是不妥当的。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估计标准误差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相关系数2023-05-22 21:17:353
相关系数r怎么算
相关系数r用公式r=cover(x,y)/√(var[x]vay[y])计算。相关系数是最早由统计学家卡尔·皮尔逊设计的统计指标,是研究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量,一般用字母r表示。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相关系数有多种定义方式,较为常用的是皮尔逊相关系数。 另外相关系数的相关表和相关图可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关方向,但无法确切地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程度。相关系数是用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是按积差方法计算,同样以两变量与各自平均值的离差为基础,通过两个离差相乘来反映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着重研究线性的单相关系数。2023-05-22 21:17:471
线性相关性与相关系数r有什么关系,与残差的平方和m有什么关系
1、相关系数:,当r>0时,表明两个变量正相关;当r<0时,表明两个变量负相关;|r|≤1,且|r|越接近于1,相关程度越大;|r|越接近于0,相关程度越小。2、残差:相关指数R2用来刻画回归的效果,其计算公式是,在含有一个解释变量的线性模型中,R2恰好等于相关系数r的平方。显然,R2取值越大,意味着残差平方和越小,也就是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2023-05-22 21:17:551
什么是相关系数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相关系数 英文名称:correlation coefficient;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定义1:衡量两个变量线性相关密切程度的量。对于容量为n的两个变量x,y的相关系数rxy可写为 ,式中 是两变量的平均值 所属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 定义2:由回归因素所引起的变差与总变差之比的平方根。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数学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3:度量两个随机变量间关联程度的量。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1)。当相关系数小于0时,称为负相关;大于0时,称为正相关;等于0时,称为零相关。 所属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群体、数量遗传学(二级学科)2023-05-22 21:18:374
什么是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是指与某一关系式或是公式等的常系数,相关系数是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样本相关系数用r表示,总体相关系数用ρ表示,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1]。|r|值越大,误差Q越小,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高;|r|值越接近0,Q越大,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低。2023-05-22 21:18:572
相关系数的定义
常见的相关系数为简单相关系数,简单相关系数又称皮尔逊相关系数或者线性相关系数,其定义式为:r值的绝对值介于0~1之间。通常来说,r越接近1,表示x与y两个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就越强,反之,r越接近于0,x与y两个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就越弱,一般认为:扩展资料:相关关系:当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取一定的数值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变量的值虽然不确定,但它仍按某种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变量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具有不确定性的相关关系。⑴完全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一个变量的数量变化由另一个变量的数量变化所惟一确定,即函数关系。⑵不完全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介于不相关和完全相关之间。⑶不相关:如果两个变量彼此的数量变化互相独立,没有关系。2023-05-22 21:19:041
几种相关系数的含义
简单相关系数:又叫相关系数或线性相关系数。它一般用字母r 表示。它是用来度量定量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复相关系数:又叫多重相关系数复相关是指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例如,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水平、职工收入水平等现象之间呈现复相关关系。偏相关系数:又叫部分相关系数:部分相关系数反映校正其它变量后某一变量与另一变量的相关关系,校正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假定其它变量都取值为均数。 偏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等同于偏回归系数的t检验。 复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等同于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典型相关系数:是先对原来各组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新的线性无关的综合指标.再用两组之间的综合指标的直线相关系敷来研究原两组变量间相关关系可决系数是相关系数的平方。意义:可决系数越大,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越高,自变量引起的变动占总变动的百分比高。观察点在回归直线附近越密集。2023-05-22 21:19:341
如何计算线性相关系数?
常见的相关系数为简单相关系数,简单相关系数又称皮尔逊相关系数或者线性相关系数。线性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如图所示:r值的绝对值介于0~1之间。通常来说,r越接近1,表示x与y两个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就越强,反之,r越接近于0,x与y两个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就越弱。线性相关系数性质:(1)定理: | ρXY | = 1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常数a,b,使得P{Y=a+bX}=1。相关系数ρXY取值在-1到1之间,ρXY = 0时。称X,Y不相关; | ρXY | = 1时,称X,Y完全相关,此时,X,Y之间具有线性函数关系; | ρXY | < 1时,X的变动引起Y的部分变动,ρXY的绝对值越大,X的变动引起Y的变动就越大, | ρXY | > 0.8时称为高度相关,当 | ρXY | < 0.3时称为低度相关,其它时候为中度相关。(2)推论:若Y=a+bX,则有。证明: 令E(X) = μ,D(X) = σ。则E(Y) = bμ + a,D(Y) = bσ。E(XY) = E(aX + bX) = aμ + b(σ + μ)。Cov(X,Y) = E(XY) − E(X)E(Y) = bσ。若b≠0,则ρXY ≠ 0。若b=0,则ρXY = 0。2023-05-22 21:19:411
如何计算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是ρXY=Cov(X,Y)/√[D(X)]√[D(Y)]。公式描述:公式中Cov(X,Y)为X,Y的协方差,D(X)、D(Y)分别为X、Y的方差。若Y=a+bX,则有:令E(X) =μ,D(X) =σ。则E(Y) = bμ+a,D(Y) = bσ。E(XY) = E(aX + bX) = aμ+b(σ+μ)。Cov(X,Y) = E(XY)−E(X)E(Y) = bσ。变量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具有不确定性的相关关系。⑴完全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一个变量的数量变化由另一个变量的数量变化所惟一确定,即函数关系。⑵不完全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介于不相关和完全相关之间。⑶不相关:如果两个变量彼此的数量变化互相独立,没有关系。2023-05-22 21:19:551
相关系数是怎么求出来的?有哪些公式?
相关系数是怎么求出来的?有哪些公式?相关系数是一种评估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强度的量度。其中常用的公式有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和Kendall相关系数。皮尔逊相关系数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r=N∑xy-(∑x)(∑y) / sqrt[N∑x^2-(∑x)^2] * sqrt[N∑y^2-(∑y)^2]其中,N为两个变量的样本数,x和y分别表示变量X和Y的值;∑xy表示X、Y对应值的乘积之和,∑x表示变量X的值之和,∑y表示变量Y的值之和,∑x2表示变量X的平方和,∑y2表示变量Y的平方和。2023-05-22 21:20:112
什么是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是最早由统计学家卡尔·皮尔逊设计的统计指标,是研究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量,一般用字母 r 表示。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相关系数有多种定义方式,较为常用的是皮尔逊相关系数。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一般在0.8以上,认为A和B有强的相关性。0.3到0.8之间,可以认为有弱的相关性。0.3以下,认为没有相关性。扩展资料相关表和相关图可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关方向,但无法确切地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程度。相关系数是用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是按积差方法计算,同样以两变量与各自平均值的离差为基础,通过两个离差相乘来反映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着重研究线性的单相关系数。需要说明的是,皮尔逊相关系数并不是唯一的相关系数,但是最常见的相关系数,以下解释都是针对皮尔逊相关系数。依据相关现象之间的不同特征,其统计指标的名称有所不同。如将反映两变量间线性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平方称为判定系数);将反映两变量间曲线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非线性相关系数、非线性判定系数;将反映多元线性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复相关系数、复判定系数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相关系数2023-05-22 21:20:221
相关系数怎么算
若Y=a+bX,则有:令E(X)=μ,D(X)=σdu。则E(Y)=bμ+a,D(Y)=bσ。E(XY)=E(aX+bX)=aμ+b(σ+μ)。Cov(X,Y)=E(XY)−E(X)E(Y)=bσ。相关系数介于区间[-1,1]内。当相关系数为-1,表示完全负相关,表明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完全相反。当相关系数为+1时,表示完全正相关,表明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完全相同。当相关系数为0时,表示不相关。 需要指出的是,相关系数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它接近于1的程度与数据组数n相关,这容易给人一种假象。因为,当n较小时,相关系数的波动较大,对有些样本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易接近于1;当n较大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容易偏小。特别是当n=2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总为1。因此在样本容量n较小时,我们仅凭相关系数较大就判定变量x与y之间有密切的线性关系是不妥当的。2023-05-22 21:20:471
相关系数值的大小是
相关系数又称线性相关系数.它是衡量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样本相关系数用r表示,总体相关系数用ρ表示,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1].|r|值越大,误差Q越小,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高;|r|值越接近0,Q越大,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低2023-05-22 21:21:361
SPSS 3种相关系数的区别
SPSSAU提供了三种相关系数,分别是Pearson、Spearman,Kendall相关系数:如果呈现出显著性(结果右上角有*号,此时说明有关系;反之则没有关系);有了关系之后,关系的紧密程度直接看相关系数大小即可。一般0.7以上说明关系非常紧密;0.4~0.7之间说明关系紧密;0.2~0.4说明关系一般。2023-05-22 21:21:451
相关系数用什么表示?
常见的相关系数为简单相关系数,简单相关系数又称皮尔逊相关系数或者线性相关系数,其定义式为:r值的绝对值介于0~1之间。通常来说,r越接近1,表示x与y两个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就越强,反之,r越接近于0,x与y两个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就越弱,一般认为:扩展资料:相关关系:当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取一定的数值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变量的值虽然不确定,但它仍按某种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变量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具有不确定性的相关关系。⑴完全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一个变量的数量变化由另一个变量的数量变化所惟一确定,即函数关系。⑵不完全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介于不相关和完全相关之间。⑶不相关:如果两个变量彼此的数量变化互相独立,没有关系。2023-05-22 21:22:091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1,1]。相关系数取值范围如下:1、符号:如果为正号,则表示正相关,如果为负号,则表示负相关。通俗点说,正相关就是变量会与参照数同方向变动,负相关就是变量与参照数反向变动;2、取值为0,这是极端,表示不相关;3、取值为1,表示完全正相关,而且呈同向变动的幅度是一样的;4、如果为-1,表示完全负相关,以同样的幅度反向变动;5、取值范围:[-1,1]。扩展资料:需要指出的是,相关系数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它接近于1的程度与数据组数n相关,这容易给人一种假象。因为,当n较小时,相关系数的波动较大,对有些样本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易接近于1;当n较大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容易偏小。特别是当n=2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总为1。因此在样本容量n较小时,我们仅凭相关系数较大就判定变量x与y之间有密切的线性关系是不妥当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关系数2023-05-22 21:22:271
相关系数是什么意思啊?
相关系数就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1<0负相关,r>0正相关,r2越接近1表示越相关。P值即概率,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统计学根据显著性检验方法所得到的P 值,一般以P < 0.05 为显著, P<0.01 为非常显著,其含义是样本间的差异由抽样误差所致的概率小于0.05 或0.01。在线性回归中,p<0.01(或者0.05)表示两个变量非常显著(显著)线性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在非线性回归中,不可以用p值检验相关显著性, 因为在非线性回归中,残差均值平方不再是误差方差的无偏估计,因而不能使用线性模型的检验方法来检验非线性模型,从而不能用F统计量及其P值进行检验。复相关系数:又叫多重相关系数。复相关是指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例如,某种商品的季节性需求量与其价格水平、职工收入水平等现象之间呈现复相关关系。典型相关系数:是先对原来各组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新的线性关系的综合指标,再通过综合指标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来研究原各组变量间相关关系。2023-05-22 21:22:331
大数定律通俗理解是什么?
大数定律通俗一点来讲,就是样本数量很大的时候,样本均值和真实均值充分接近。这一结论与中心极限定理一起,成为现代概率论、统计学、理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石。概率论历史上第一个极限定理属于伯努利,后人称之为“大数定律”。概率论中讨论随机变量序列的算术平均值向随机变量各数学期望的算术平均值收敛的定律。来源最早的大数定律的表述可以追溯到公元1500年左右的意大利数学家Cardano。1713年,著名数学家James (Jacob) Bernouli正式提出并证明了最初的大数定律。不过当时现代概率论还没有建立起来,测度论、实分析的工具还没有出现。因此当时的大数定律是以“独立事件的概率”作为对象的。后来,历代数学家如Poisson(“大数定律”的名字来自于他)、Chebyshev、Markov、Khinchin(“强大数定律”的名字来自于他)、Borel、Cantelli等都对大数定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1930年,现代概率论奠基人、数学大师Kolmogorov才真正证明了最后的强大数定律。2023-05-22 21:24:502
大数法则是什么意思?
大数定律:在大量的随机试验中,由于各次的随机性(偶然性)相互抵消又相互补偿,因而其平均结果趋于稳定,而阐明大量随机现象平均结果稳定性的定理。中心极限定理:高斯指出测量误差符合正态分布,如果一个量是由大量相互独立的随机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而其中每一个因素在总的影响中所起的作用微小,这种随机变量往往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这就是中心极限定理的客观背景。中心极限定理回答了大量独立随机变量和的近似分布问题,其表明了当一个主导因素除外的量受许多随机因素的共同影响而随机取值,则它的分布就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以上两者合称极限定理,可用以描述大量随机现象。探讨独立随机变量序列的平均结果的极限时,大数定律给出取平均值的理论依据;中心极限定理导出大量独立随机变量之和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极限定理揭示了随机现象最根本的性质:平均结果的稳定性。[1]杨元启.大数定律的应用及例解[J].科技风,2019,(28):88.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928070.[2]陈常琦.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的思考与应用[J].考试周刊,2017,(50):9.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7.50.008.2023-05-22 21:25:145
大数定律公式
大数定律公式为g=log*vn。概率论历史上第一个极限定理属于伯努利,后人称之为“大数定律”。概率论中讨论随机变量序列的算术平均值向随机变量各数学期望的算术平均值收敛的定律。大数定律概述大数定律的定义是,当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足够多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趋近于预期的概率。可以简单理解为样本数量越多,其平概率越接近于期望值。大数定律的条件:1、独立重复事件;2、重复次数足够多。与“大数定律”对应的,就是“小数定律”, 小数定律的内容:如果样本数量比较小,那么什么样的极端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但是我们在判断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往往会违背大数定律。伯努利大数定律公式:伯努利大数定律设fn为n重伯努利实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p为A在每次实验中发生的概率,则对任意给定的实数ε>0,则成立。基本内容设有一 随机变量 序列,假如它具有形如(1)的性质,则称该随机变量服从 大数定律。(又译为“贝努力大数定律”)伯努利大数定律设fn为n重 伯努利实验中事件A发生的 次数,p为A在每次实验中发生的 概率,则对任意给定的实数ε>0,有 成立。即n趋向于无穷大时,事件A在n重伯努利事件中发生的频率fn/n无限接近于事件A在一次实验中发生的概率p。2023-05-22 21:25:421
大数定律是什么意思?
他说经理都还有很多,可以把那个专业的静虑,然后提升过来,然后人们可以利用它做很多的事情2023-05-22 21:26:053
大数定律通俗理解是什么
大数定律通俗一点来讲,就是样本数量很大的时候,样本均值和真实均值充分接近。这一结论与中心极限定理一起,成为现代概率论、统计学、理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石。概率论历史上第一个极限定理属于伯努利,后人称之为“大数定律”。概率论中讨论随机变量序列的算术平均值向随机变量各数学期望的算术平均值收敛的定律。来源最早的大数定律的表述可以追溯到公元1500年左右的意大利数学家Cardano。1713年,著名数学家James (Jacob) Bernouli正式提出并证明了最初的大数定律。不过当时现代概率论还没有建立起来,测度论、实分析的工具还没有出现。因此当时的大数定律是以“独立事件的概率”作为对象的。后来,历代数学家如Poisson(“大数定律”的名字来自于他)、Chebyshev、Markov、Khinchin(“强大数定律”的名字来自于他)、Borel、Cantelli等都对大数定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1930年,现代概率论奠基人、数学大师Kolmogorov才真正证明了最后的强大数定律。2023-05-22 21:26:111
大数定律
什么是大数定律?举个例子,我们都抛过硬币,都知道抛出正面和抛出反面的概率相同,都是50%,假设我们抛10次硬币,我们的期望值是5正5反,但是如果你真的去实验一下,每组都抛10次,然后记录正面朝上的次数,你会发现正好出现5个正面的情况并不像我们预期一样稳定,正面朝上的次数 波动很大 ,有时候是7次,有时候6次,有时候是4次。 但是如果你吃饱没事干,每组抛1万次,你会发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会稳定在5000次上下,误差不超过 2% 如果你每组抛10万次,你会发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会稳定在5万次上下,误差不超过 6‰ 大数定律的意思是你每组抛的次数越多,正面朝上的次数越接近50%,就向下图一样: 在 随机事件 的大量重复出现中,往往呈现几乎 必然 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大数定律。通俗地说,这个定理就是,在试验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试验多次, 随机事件的频率近似于它的概率 。偶然中包含着某种必然。 在抛硬币的场景中,有一种场景下的概率经常让人算错,假设你连续抛了5次硬币,都是朝上,那么第6次抛硬币还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正确答案是50%,因为大自然并不会记住前5次的结果。记得几年前和蛋哥一起在澳门金沙通宵赌博,我们连续押大,但是摇骰子的结果是连续小,在连续出了6个小后,我们觉得下一把是大的概率很大了,然后。。。然后我们所有现金都输光了。。。然后还动用了蛋哥的银行卡。。。然后还引来了高利贷。。。 大数定律和血本无归的教训告诉我们赌的次数越多,输钱的必然性越大。2023-05-22 21:26:291
伯努利大数定律是什么?
伯努利大数定律是指在N重伯努利实验中,在实验次数足够大的条件下,其中某一事件发生的频率n/N可无限接近其发生的概率,因此可用频率近似估计来代替概率。在这个定义中必须注意伯努利实验蕴含着只有两个相互独立的事件发生,并且发生的概率是不变的。现实生活中的抛硬币是典型的伯努利实验。概率论主要的目标是研究不确定性:正如我们抛掷一枚硬币,我们在进行实验之前根本不知道究竟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它是不确定性事件,但是我们可以估计出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的概率值,估计概率值的方法就是用大数定律,即在大量重复实验的过程中,用事件发生的频率去近似估计它的概率。2023-05-22 21:26:351
大数定律
概率论历史上第一个极限定理属于伯努利,后人称之为“大数定律”。概率论中讨论随机变量序列的算术平均值向常数收敛的定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又称弱大数理论。大数定律(law of large numbers),是一类描述当试验次数很大时所呈现的概率性质的定律。 有些随机事件无规律可循,但不少却是有规律的,这些“有规律的随机事件”在大量重复出现的条件下,往往呈现几乎必然的统计特性,这个规律就是大数定律。 通俗地说,这个定理就是,在试验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试验多次,随机事件的频率近似于它的概率。比如,我们向上抛一枚硬币,硬币落下后哪一面朝上本来是偶然的,但当我们上抛硬币的次数足够多后,达到上万次甚至几十万几百万次以后,我们就会发现,硬币每一面向上的次数约占总次数的二分之一。这种情况下,偶然中包含着必然。必然的规律与特性在大量的样本中得以体现。 简单地说,大数定理就是“当试验次数足够多时,事件发生的频率无穷接近于该事件发生的概率”2023-05-22 21:26:522
大数定律的意思
大数定律(lawoflargenumbers),是一种描述当试验次数很大时所呈现的概率性质的定律。但是注意到,大数定律并不是经验规律,而是在一些附加条件上经严格证明了的定理,它是一种自然规律因而通常不叫定理而是大数“定律”。而我们说的大数定理通常是经数学家证明并以数学家名字命名的大数定理,如伯努利大数定理。大数定律分为弱大数定律和强大数定律。例如,在重复投掷一枚硬币的随机试验中,观测投掷了n次硬币中出现正面的次数。不同的n次试验,出现正面的频率(出现正面次数与n之比)可能不同,但当试验的次数n越来越大时,出现正面的频率将大体上逐渐接近于1/2。又如称量某一物体的重量,假如衡器不存在系统偏差,由于衡器的精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同一物体重复称量多次,可能得到多个不同的重量数值,但它们的算术平均值一般来说将随称量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接近于物体的真实重量。几乎处处收敛与依概率收敛不同。生活例子:开始上课了,慢慢地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是几乎处处收敛。绝大多数同学都安静下来,但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的时间不安静,这是依概率收敛。2023-05-22 21:27:001
什么是大数定律.是什么
大数定律概率论历史上第一个极限定理属于伯努利,后人称之为“大数定律”。概率论中讨论随机变量序列的算术平均值向常数收敛的定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又称弱大数理论。发展历史1733年,德莫佛—拉普拉斯在分布的极限定理方面走出了根本性的一步,证明了二项分布的极限分布是正态分布。拉普拉斯改进了他的证明并把二项分布推广为更一般的分布。1900年,李雅普诺夫进一步推广了他们的结论,并创立了特征函数法。这类分布极限问题是当时概率论研究的中心问题,卜里耶为之命名“中心极限定理”。20世纪初,主要探讨使中心极限定理成立的最广泛的条件,二三十年代的林德贝尔格条件和费勒条件是独立随机变量序列情形下的显著进展。 伯努利是第一个研究这一问题的数学家,他于1713年首先提出后人称之为“大数定律”的极限定理。主要含义大数定律(law of large numbers),又称大数定理,是一种描述当试验次数很大时所呈现的概率性质的定律。但是注意到,虽然通常最常见的称呼是大数“定律”,但是大数定律并不是经验规律,而是严格证明了的定理。有些随机事件无规律可循,但不少是有规律的,这些“有规律的随机事件” 数学家伯努利在大量重复出现的条件下,往往呈现几乎必然的统计特性,这个规律就是大数定律。确切的说大数定律是以确切的数学形式表达了大量重复出现的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即频率的稳定性和平均结果的稳定性,并讨论了它们成立的条件。简单地说,大数定理就是“当试验次数足够多时,事件发生的频率无穷接近于该事件发生的概率”。该描述即伯努利大数定律。举例说明例如,在重复投掷一枚硬币的随机试验中,观测投掷了n次硬币中出现正面的次数。不同的n次试验,出现正面的频率(出现正面次数与n之比)可能不同,但当试验的次数n越来越大时,出现正面的频率将大体上逐渐接近于1/2。又如称量某一物体的重量,假如衡器不存在系统偏差,由于衡器的精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同一物体重复称量多次,可能得到多个不同的重量数值,但它们的算术平均值一般来说将随称量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接近于物体的真实重量。2023-05-22 21:27:181
概率论——大数定律
依据考研数学的安排,在学习大数定律之前引入这样两个先修知识点: (1)切比雪夫不等式: ,对任意的ε>0. 它的意义是:事件大多会集中在它的期望附近 (2)依概率收敛:如果xn是一个随机变量序列、A是一个常数,对任意的ε>0,有 ,则称Xn依概率收敛于常数A 依概率收敛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实验无数次后频率会无限靠近概率”,它实际上在概率附近划出了一个小的边界ε。实验结果当然可能发生波动,这个边界的作用就是把波动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即使超出这个边界,也只是一个 小概率事件 。(小概率事件是指在一次实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而在重复实验中一定会发生。) 接着看大数定律: (1)切比雪夫大数定律: 这里显然是不严谨的,因为为了方便表述我们省略掉了一些前提条件,好在并不影响对于这个定律本身的理解。 它的数学意义显而易见: 算数平均值依概率收敛于数学期望 。当我们中学做的物理实验中采用多次实验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时,实际上理论依据就是切比雪夫大数定律。 (2)伯努利大数定律: 伯努利大数定律的条件是Xn服从B(n,p),也就是说Xn是n重伯努利实验中事件发生的次数,它的数学意义是 频率依概率收敛于统计概率 。伯努利大数定律实际上是切比雪夫大数定律的一种特殊情况。 (3)辛钦大数定律: 辛钦大数定律在表述上和切比雪夫相差不多,但它的特点在于要求Xi独立同分布,并且要存在期望。 (4)棣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 设随机变量Xn服从B(n,p),则对于任意实数x,有 ,其中φ(x)是标准正态的分布函数。 结论:Xn近似服从于N(np,np(1-p)) (5)列维——林德伯格中心极限定理 条件:Xn独立同分布、期望和方差存在,有 结论: 近似服从于N(nμ,n ) 我们先给出这两个中心极限定理,可能不太好懂,好在他们之间有很深的关系,或者说棣莫弗实际是列维的特殊情况(服从B(n,p))。有了上述的两个中心极限定理,我们就可以在n很大的情况下把任意一个复杂的分布近似地看作一个正态分布,大大减少了分析的难度。(当然,要符合前提条件)2023-05-22 21:27:241
如何理解大数定律?
对于数列的收敛一定有|fn(A)-P|<ε但是对于事件再大的样本,都有可能使|fn(A)-P|>ε,只是说当样本容量趋近无穷大的时候|fn(A)-P|的概率为1,不排除特殊的情况2023-05-22 21:27:333
大数定理有什么意义
概率论历史上第一个极限定理属于伯努利,后人称之为“大数定律”。概率论中讨论随机变量序列的算术平均值向随机变量各数学期望的算术平均值收敛的定律。 在随机事件的大量重复出现中,往往呈现几乎必然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大数定律。通俗地说,这个定理就是,在试验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试验多次,随机事件的频率近似于它的概率。偶然中包含着某种必然。 大数定律分为弱大数定律和强大数定律。2023-05-22 21:28:091
协方差的性质是什么?
定义1:变量xk和xl如果均取n个样本,则它们的协方差定义为 ,这里 分别表示两变量系列的平均值。协方差可记为两个变量距平向量的内积,它反映两气象要素异常关系的平均状况。定义2:度量两个随机变量协同变化程度的方差。协方差 协方差(Covariance)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用于衡量两个变量的总体误差。而方差是协方差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当两个变量是相同的情况。协方差表示的是两个变量的总体的误差,这与只表示一个变量误差的方差不同。 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也就是说如果其中一个大于自身的期望值,另外一个也大于自身的期望值,那么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就是正值。 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即其中一个大于自身的期望值,另外一个却小于自身的期望值,那么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就是负值。性质若两个随机变量X和Y相互独立,则E[(X-E(X))(Y-E(Y))]=0,因而若上述数学期望不为零,则X和Y必不是相互独立的,亦即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协方差与方差之间有如下关系:D(X+Y)=D(X)+D(Y)+2Cov(X,Y)D(X-Y)=D(X)+D(Y)-2Cov(X,Y)协方差与期望值有如下关系:Cov(X,Y)=E(XY)-E(X)E(Y)协方差的性质:(1)Cov(X,Y)=Cov(Y,X)(2)Cov(aX,bY)=abCov(X,Y),(a,b是常数)(3)Cov(X1+X2,Y)=Cov(X1,Y)+Cov(X2,Y)2023-05-22 21:14:511
协方差的计算公式?
定义 E[(X-E(X))(Y-E(Y))]称为随机变量X和Y的协方差,记作COV(X,Y),即COV(X,Y)=E[(X-E(X))(Y-E(Y))]。注意 E[(X-E(X))(Y-E(Y))]= E(XY)-E(X)E(Y) 。一:举例(1)Xi 1.1 1.9 3Yi 5.0 10.4 14.6E(X) = (1.1+1.9+3)/3=2E(Y) = (5.0+10.4+14.6)/3=10E(XY)=(1.1×5.0+1.9×10.4+3×14.6)/3=23.02Cov(X,Y)=E(XY)-E(X)E(Y)=23.02-2×10=3.02。二:(1)协方差表示的是两个变量的总体的误差,这与只表示一个变量误差的方差不同。 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也就是说如果其中一个大于自身的期望值,另外一个也大于自身的期望值,那么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就是正值。(2) 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即其中一个大于自身的期望值,另外一个却小于自身的期望值,那么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就是负值。(3)如果X与Y是统计独立的,那么二者之间的协方差就是0,因为两个独立的随机变量满足E[XY]=E[X]E[Y]。(4)反过来并不成立。即如果X与Y的协方差为0,二者并不一定是统计独立的。(5)协方差Cov(X,Y)的度量单位是X的协方差乘以Y的协方差。而取决于协方差的相关性,是一个衡量线性独立的无量纲的数。协方差为0的两个随机变量称为是不相关的。三:性质若两个随机变量X和Y相互独立,则E[(X-E(X))(Y-E(Y))]=0,因而若上述数学期望不为零,则X和Y必不是相互独立的,亦即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协方差与方差之间有如下关系D(X+Y)=D(X)+D(Y)+2Cov(X,Y)D(X-Y)=D(X)+D(Y)-2Cov(X,Y)协方差与期望值有如下关系:Cov(X,Y)=E(XY)-E(X)E(Y)。2023-05-22 21:13:421
什么是协方差,怎么计算?
cov(x,y)公式是:D(X)=E(X²)-E²(X)=(1.1²+1.9²+3²)/3 - 4=4.60-4=0.6 σx=0.77D(Y)=E(Y²)-E²(Y)=(5²+10.4²+14.6²)/3-100=15.44 σy=3.93X,Y的相关系数:r(X,Y)=Cov(X,Y)/(σxσy)=3.02/(0.77×3.93) = 0.9979协方差表示的是两个变量的总体的误差,这与只表示一个变量误差的方差不同。 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也就是说如果其中一个大于自身的期望值,另外一个也大于自身的期望值,那么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就是正值。 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即其中一个大于自身的期望值,另外一个却小于自身的期望值,那么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就是负值。若两个随机变量X和Y相互独立,则E[(X-E(X))(Y-E(Y))]=0,因而若上述数学期望不为零,则X和Y必不是相互独立的,亦即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协方差与方差之间有如下关系:D(X+Y)=D(X)+D(Y)+2Cov(X,Y)D(X-Y)=D(X)+D(Y)-2Cov(X,Y)协方差与期望值有如下关系:Cov(X,Y)=E(XY)-E(X)E(Y)。协方差的性质:(1)Cov(X,Y)=Cov(Y,X);(2)Cov(aX,bY)=abCov(X,Y),(a,b是常数);(3)Cov(X1+X2,Y)=Cov(X1,Y)+Cov(X2,Y)。由协方差定义,可以看出Cov(X,X)=D(X),Cov(Y,Y)=D(Y)。设X和Y是随机变量,若E(X^k),k=1,2,...存在,则称它为X的k阶原点矩,简称k阶矩。若E{[X-E(X)]k},k=1,2,...存在,则称它为X的k阶中心矩。若E{(X^k)(Y^p)},k、l=1,2,...存在,则称它为X和Y的k+p阶混合原点矩。若E{[X-E(X)]^k[Y-E(Y)]^l },k、l=1,2,...存在,则称它为X和Y的k+l阶混合中心矩。显然,X的数学期望E(X)是X的一阶原点矩,方差D(X)是X的二阶中心矩,协方差Cov(X,Y)是X和Y的二阶混合中心矩。2023-05-22 21:13:361
协方差计算公式 公式讲解
协方差计算公式 1. 公式:cov (x, y)=EXY-EX * EY协方差的定义,EX为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同理,EXY为XY的数学期望。 2. 协方差是概率论和统计学中用来度量两个变量的总体误差。方差是协方差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当两个变量相同时。 3.协方差表示两个变量的总误差,不同于方差只表示一个变量的误差。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其中一个大于其期望值,另一个大于其期望值,则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为正。2023-05-22 21:13:171
什么是方差.协方差
协方差分析是建立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基础之上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方差分析是从质量因子的角度探讨因素不同水平对实验指标影响的差异。一般说来,质量因子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回归分析是从数量因子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来研究实验指标与一个(或几个)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但大多数情况下,数量因子是不可以人为加以控制的。样本中各数据与样本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叫做样本方差;样本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样本标准差。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都是衡量一个样本波动大小的量,样本方差或样本标准差越大,样本数据的波动就越大。数学上一般用E{[X-E(X)]^2}来度量随机变量X与其均值E(X)的偏离程度,称为X的方差。望采纳2023-05-22 21:13:111
协方差公式
协方差公式为:COV(X,Y)=E(XY)-E(X)E(Y)。其中X和Y为两个实随机变量,E[X]与E[Y]为其期望值。协方差(Covariance)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用于衡量两个变量的总体误差。若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如果其中一个变量大于自身的期望值,另一个变量也大于自身的期望值,则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就是正值。若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即其中一个变量大于自身的期望值,另一个变量却小于自身的期望值,则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就是负值。2023-05-22 21:13:021
怎样求方差,怎样求协方差?
对于二维随机变量(X,Y)方差Var(2X-Y)=Var(2X)+Var(Y)-2Cov(2X,Y)=4Var(X)+Var(Y)-4Cov(X,Y)因为X,Y独立,即X,Y不相关,因此协方差Cov(X,Y)=0=4Var(X)+Var(Y)示例已知某零件的真实长度为a,现用甲、乙两台仪器各测量10次,将测量结果X用坐标上的点表示如图1:甲仪器测量结果:a,乙仪器测量结果:全是a。两台仪器的测量结果的均值都是 a 。但是用上述结果评价一下两台仪器的优劣,很明显,我们会认为乙仪器的性能更好,因为乙仪器的测量结果集中在均值附近。由此可见,研究随机变量与其均值的偏离程度是十分必要的。那么,用怎样的量去度量这个偏离程度呢?容易看到E[|X-E[X]|]能度量随机变量与其均值E(X)的偏离程度。但由于上式带有绝对值,运算不方便,通常用量E[(X-E[X])2] 这一数字特征就是方差。2023-05-22 21:12:551
计算样本协方差
除以n首先,把这两组数据看做是二维随机变量(X,Y), 要求协方差cov(X,Y) 有公式cov(X,Y)=E{[X-E(X)]*[Y-E(Y)]} =E(X*Y)-E(X)*E(Y) 又因为,求期望的表达式为E(X)=∑Xi*Pi 由于样本中元素较少,每个元素的概率可以看作相等,都为1/n 因此,E(X)=(∑Xi)/n 同理可得,E(Y)=(∑Yi)/n E(X*Y)=(∑Xi*Yi)/n 最终结果为:2023-05-22 21:12:371
什么叫协方差分析?其与方差分析比较有何优势
协方差分析是加入协变量的方差分析,协变量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控制变量,你的调查研究中如果有一些你并不真正关心、但有可能对因变量有影响的变量,你可以将其作为协变量,这就意味着你控制了该变量对因变量的效应,从而可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真实关系。协方差分析出了要设定协变量这一点,其他方面与一般的方差分析没有太大区别。协变量是连续变量方差分析是不能控制这种无关的连续变量的,所以协方差分析能够得到更可靠的研究结果2023-05-22 21:12:191
怎么求协方差?
你好,请采纳! cov(x,y)=EXY-EX*EY 协方差的定义,EX为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同理,EXY是XY的数学期望,挺麻烦的,建议你看一下概率论cov(x,y)=EXY-EX*EY 协方差的定义,EX为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同理,EXY是XY的数学期望,挺麻烦的,建议你看一下概率论 举例: Xi 1.1 1.9 3 Yi 5.0 10.4 14.6 E(X) = (1.1+1.9+3)/3=2 E(Y) = (5.0+10.4+14.6)/3=10 E(XY)=(1.1×5.0+1.9×10.4+3×14.6)/3=23.02 Cov(X,Y)=E(XY)-E(X)E(Y)=23.02-2×10=3.02 此外:还可以计算:D(X)=E(X^2)-E^2(X)=(1.1^2+1.9^2+3^2)/3 - 4=4.60-4=0.6 σx=0.77 D(Y)=E(Y^2)-E^2(Y)=(5^2+10.4^2+14.6^2)/3-100=15.44 σy=3.93 X,Y的相关系数: r(X,Y)=Cov(X,Y)/(σxσy)=3.02/(0.77×3.93) = 0.9979 表明这组数据X,Y之间相关性很好!2023-05-22 21:12:121
协方差的实际意义
协方差(Covariance)是概率论和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用于衡量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协方差的实际意义如下:协方差的符号表示两个变量的相关方向。当协方差为正数时,表示两个变量是正相关的,即当一个变量增加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加;当协方差为负数时,表示两个变量是负相关的,即当一个变量增加时,另一个变量减少。协方差的绝对值大小表示两个变量相关程度的强度。当协方差的绝对值越大时,表示两个变量的相关程度越强。协方差的单位是两个变量的单位的乘积,因此很难用具体的数值来直接解释协方差的实际意义。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协方差的相对大小,来比较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协方差在金融和投资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用于衡量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协方差可以帮助投资者理解不同资产之间的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以便在投资组合中进行最优的资产分配。协方差还可以用于计算其他重要的概念,如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中的斜率等。2023-05-22 21:11:351
协方差公式
cov(X,Y)=[E(XY)-E(X)E(Y)]/{sqrt[D(X)]*sqrt[D(Y)]}2023-05-22 21:11:292
方差怎么算?
方差分两步算:第一步:先算样本中各个数据的平均数x拔 x拔=(x1+x2+x3+........+xn)÷n第二步:再算样本中各个数据与平均数x拔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S^2=[(x1-x拔)^2+(x2-x拔)^2+(x3-x拔)^2+...........+(xn-x拔)^2]÷n 则S^2就是样本方差。2023-05-22 2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