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tou123
-
辩论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相异于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观念,为人处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一评论。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都会外化成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与论辩。留心我们周围,争辩几乎无所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都能引起争辩;甚至连某人的发式与妆饰也能引起争辩。从某种意义上看,不同见解的争辩过程玉是寻求真理的过程。辩论,就是为了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维护真理而相互劝说。然而由于论争的任何五方都想推翻对方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故比,辩论和寻常说话不同,它是带有"敌意"的语言行为,因而有所谓唇枪舌剑之说。于是,大凡争论留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不愉快的,最容易使我们良好的交际愿望落空。如果你能够在论辩之前多投入一些思考,在论辩结尾搞好"善后"工作,就能使你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既做到个人心情舒畅,探求了真理,又不伤人际和气。
一、 为争辩定下一个积极的格调 (一)避免无益的争辩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意见与人相左时,当你的言行遭人非议时,你的知一本能大概就是奋起辩驳。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往往就在这时发生了。为了避免无益的辩论,此时,你需对如下问题进行冷静思考: 1.如果你能最终获得争辩的胜利,它有什么意义?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大可不必动用你的"唇枪舌剑",一笑置之最妙。同样,你向别人提出"挑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通过争论使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启发和教育的问题,不必在那无关宏旨的细节琐事上做文章。 2.你的辩论一番的欲望更多的是基于理智还是感情原因?----诸如虚荣心、表现欲望或面子上下不来。如果是感情原因,大可就此打住。同样,我们向人提出问题是否有感情的因素?如有,就同辩论的实质----探求真理背道而驰了。所以最好别去做这种不积极的提示而把他人引入无谓争辩的歧途。 3.对方是充满敌意的吗?他对你有深刻成见吗?如果是,那么在这种非理性的氛围中最好不要再火上浇油。同样,如果你是处于这样一种心境,绝对不要向对方提出论题辩论,因为此时你提不出理性的论点,在辩论伊始,就注定了你失败的命运。 (二)使争辩成为一种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换 辩论是为了明是非,求真理。只要我们的辩论出自公心、就能采取积极的态度,使用积极、文明、恰当的论辩语言去参加辩论。 1.树立正确的辩论价值观,即为追求真、善、美而去积极地争辩。做到观点正确,旗帜鲜明。 2.树立正确的辩论道德观。把辩论置于科学基础之上。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辩论者要有高深的涵养;不搞诡辩,不揭隐私;不搞人身攻击;不把观点的敌对引申为人际的敌对;不靠嗓门压人,有理不在声高,如果你能有制有节的音调语气道出你的理,其效果不亚于如雷贯耳。 3.用真情、善意、美感与人辩论,就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与情恰恰是列车通往"积极争辩"的双轨,缺一不可。有位诗人说过,全是理智的心,好像一把全是锋刃的刀,让使用它的人满手流血。在争辩中,"理"是争的目的和取胜的保证。然而人又是感情动物,如果你在论辩中既能做到以理制理,又能以情明理,你的辩论将会成为一种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流。你们彼此会以这样的话语来结束论辩:"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您让我心服口服。"真正是既争出了公理,又增进了人际和谐,达到了积极论辩的目的。
二、掌握"解剑息仇"的妙方 经过一阵唇舌剑,胜负已成定局。做好辩论的善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生活中,观点的对立极易产生人际间的隔阂。因此,学习辩论语言既要学会辩论技巧,更要懂得如何"解剑息仇",这是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下,社交者做到言谈有"礼"的最高境界。下面就是使你达到这最高境界的三个途径: 1.如果你失败了,而且败得其所,必须要有敢向真理低头的胸怀。向真理低头并不等于向论辩者本人低头。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你所服从的是对方所道出的真理,只能说你同他一样,对下理有了同等水平的认识。在人格你们永远是平等的。所以,当你败下阵来的时候,应该以坦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在这场争辩中所受的教益,以此道出你人格的伟大。在心理上足以弥补因辩论失败所造成的遗憾。 2.如果你在辩论中已经眼见对方哑口无言,败势已定,便应拿出不杀降者的气魄来,一是主动打住话题,结束对立场面;二是巧妙地对为对方搭个台阶,让他在不失面子的前提下得以"平安下台",胜负自是彼此心照不宣,何不抓住重归于和平的机会呢? 3.如果你因辩论的需要而已经把对方打得一败涂地,切不可为了一点点虚荣把旗帜挂在脸上。人在得意时,克制更是一种美德。争论结束后,给对方端一杯茶,笑言一句:"瞧我们像孩子一样,这么认真!"或轻松自如地转一个话题。请记住:争论是一回事,人际交情又是一回事。人性都有很软弱的一面,易被击垮也易被扶起,你只要说一两句得体的话语,便可恢复一个刚刚失去的心理平衡,让他重返愉快平静,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论辩赛是许多青年同志喜爱的一项侧重于人们言辞表达能力的比赛。然而,不少青年,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学生,虽参赛热情很高,却由于缺乏一定的论辩赛知识,或赛前不懂如何正确准备,或赛中不要领,初次上阵便遭受挫折。因此,对初学者来说,掌握一些论辩赛的基本入门知识显得十分必要。 那么,初次参加论辩赛的参赛队员在赛前该做好哪些准备呢?主要有四项:认识准备、核对准备、立论准备和试辩准备。 一、认识准备 所谓认识准备,是指参赛队员在赛前对"论辩赛"的性质和特点要有所认识。我们知道属于口头论辩的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专门场合下进行的有特定议题的论辩,如谈判论辩、法庭论辩;一类是由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的矛盾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争辩,如邻里争辩、同事间争辩、上下级争辩;再一类就是各种形式的论辩赛。前两种论辩,论辩双方各自有明确的立场和主张,辩论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或争取第三者支持自己的观点。于此同时,自己也有被对方说服或作出妥协的心理准备。论辩赛则不同,论辩赛是一咱作为比赛项目来进行的模拟论辩(即论辩演习)。这种论辩往往不问论辩者本人的立场和主张,而侧重于人们的论辩技巧的比赛。比赛双方都不准备说服对方或被对方说服,而以驳倒对方、争取评委的裁决和听众的反响来击败对方。因此,这种比赛有以下三个特点: 1.论辩的题目、论辩的程序、发言的时间等,都是由论辩赛的组织者所决定,参赛者必须按规定进行论辩,不能随意改变。 2.比赛胜负标准包括立论、材料、辞令、风度以及应变技巧等综合因素、胜负由评委根据标准及主观印象进行裁定。 3.论辩时只能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攻击,而不能涉及对方的立场和人品。 初赛者了解了论辩赛的这些性质和特点,就不会在比赛中,在思想和方法上与日常争辩相混淆。 二、核对准备 某队初次参加论辩赛,到正式临辩时,他们突然发现黑板上写的辩题为《当今青年一代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而他们事行准备的辩题却是《当今青年学生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某队经过初赛、复赛进入了决赛,在决赛开赛前,突然听到比赛主持人宣布各方允许发言时间比初赛、复赛时增加一倍,而他们事先却按初赛、复赛规定的时间准备辩词。更有甚者,进入赛场后,双方才发现谁为正方谁为反方都未搞清楚。凡此种种,都是由于初赛者缺乏经验,在事先准备过程中缺少仔细核对有关比赛事项这一环所造成的。 前面已经说过,论辩赛是一项新近发展起来的比赛项目,目前虽有"国际雄辩赛"这样大型的论辩赛,但还没有统一的比赛规则。事实上,论辩赛的规模有大有小,层次有高有低,各主办单位的具体要求也会因时因地而不尽相同,所以论辩赛的规则也很难趋于统一。既然目前论辩赛的规则难于统一,这就要求参赛者在接到比赛通知后,不能立即简单地按照通知上的要求去准备,更不能想当然去准备,而应设法主动地找主办单位仔细核对一下通知上各项比赛规定和要求是否实无误,包括辩题的确切的字面样子,正反方所属,论辩程序细则,各位队员的分工和允许发言时间等,这既是为了确保本方准备辩词时无误,又是为了防止主办单位的工作上有可能失误。一些主办单位本身也是初次主办论辩赛,由于缺乏经验,难免出现疏忽,包括通知传递时的差错,这就要求参赛者每次都要主动认真地核对有关比赛事宜,以使比赛获胜取得起码保证。 三、立论准备 辩题被明确无误地确认后,参赛队员就可以根据辩题,共同商量,研究确立一个最有利于本方论证的具体的总论点。所谓最有利于本方,就是指该总论点不仅观点正确,旗帜鲜明,而且用之攻能破对方任何的立论,用之守能抵挡对方的任何攻击。能不能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是一次论辩赛准备的成败关键。 为了要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首先要对辩题进行严格的审题,也就是要对辩题字面上的每个词或词组逐个进行概念分析,即通常所说的"破题"。这种分析要同时站在双方的立场审视,不能一厢情愿。尤其是要分析出哪些词或词组对对方立论具有潜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为双方首先争论的焦点,因为一般的论辩赛双方都会抓住辩题中的某个词项解释入手开始辩论,有时会出现整个论辩赛始终围绕这种解释来进行。因此,尽量设法站在一定理论高度,对辩题作出有利于本方观点的界定,以获得大多数听众的"公认",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为了典型说明这个问题,下面试举1990年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一例。 1990年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有一辩题为《儒家思想是亚洲四素》。南京大学持反方。为了说明儒家思想不是主要推动因素,南大对"儒家思想""亚洲四小龙经济快速成长""主要""推动因素"四项词组进行了剖析,发现辩论双方争论焦点肯定会在"主要因素有多个,儒家思想是其中之一。"于是,南大把"主要因素"界定为必须是具有总揽全局功能这一点上。这样一来,南大总论点的方向便明朗了:儒家思想只是四小龙取得经济快速成长的背景条件,而并非是一个主要推动因素,推动四小龙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四小龙做得尤为突出的能总揽全局的正确而灵活的战略和政策。 能攻能守的总论点的确立是论辩赛准备的关键,但并不等于说在实际论辩中就一定获胜。如何使这个总论点在实际的唇枪舌剑中充分发挥好,还要有一定的战略战术与之配合。所谓战略,是指论辩中用以争取胜利的带有全局性的总的论战方法;所谓战术,则是指论战中的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法。上面列举的南京大学一例,就是制定了"避实就虚"的战略和设计了一些具体的战术,才保证了整个论辩赛的成功。 由此可见,立论准备包括三个过程:审题、确立总的具体论点、设计相配的战略战术。应该说,这三个过程是整个论辩赛准备的灵魂,初学者在这个准备阶段应昼找一些有一定理信纸水平又有一定实际论辩能力的人请教一下。此外,不应把立论准备看作是一个孤立的静止准备看作是一个孤立的静止准备阶段,而应在以后的辩词撰写和试辩过程中随时要审视先前的审题总论点及战略战术设计有无不慎之处,以便及时修正。 在立论准备停当,各辩手便可分头撰写自己分工的辩词。(初学者如何撰写辩词由另文介绍) 四、试辩准备 如同其他比赛一样,论辩队要想在正式比赛中获胜,一定要在正式比赛前搞一次尝试性的比赛,以检验自己的赛前准备是否经得起实际的考验。为了达到检验的效果,试辩条件和气氛要尽量搞得逼真些,这就需要在正式参赛队员进入准备阶段的同时,应有一支与之实力相当的假设"对方"也进入准备阶段,并且双方都应处于"保密"状态。不过,为了增加正式队员的一些难度,正式队员应故意泄露些立论方面的要点,来吸引"假设对方"作有针对性的进攻准备,用之在试辩中检验参赛一方的立论和战略战术是否能奏效。 试辩的另一个意图,是让参赛队员进入角色。前面已经说过,论辩赛的最大特点就是辩题观点不一定与论辩者本人最初的观点相一致,就像某些演员本身的性格与剧中人的性格不一致一样,需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才能进入角色。论辩赛在比赛过程中不仅有理信纸上的正面交锋,还辩论风度、情态等方面的表演,通过试辩往往能促使参赛队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情感上也完全站在所持的辩题观念上,以便逼真地表现出理直气壮、慷慨激昂、义正辞严而又通情达理地维护真理的样子。对于初赛者来说,试辩还可以先锻炼一下上场的胆量,培养一下临场的经验。 试辩一般宜在正式比赛前一两天举行,这类似于赛前的热身赛,使参赛队员保持最佳竞技状态。试辩的程序应严格按照正式比赛的程序进行,不过不管正式比赛是否设有赛后听众提问,试辩赛一定要有听众提问。这个道理很简单,不管假设的对方准备得如何充分,总比不上众多听众的眼亮耳明,参赛队员在试辩中完整地亮出主要观点和战略战术,"假设对方"可能没有一下子找到"破的"的方法,听众赛后提问揭短则可弥补"假设对方"论战之不得力。 试辩结束后,参赛队员应与假设对方迅速共同进行总结,对原先准备的辩词和论辩技巧作相应的调整、修正和补充,这样赛前所有的准备便完备了。 孙子曰:"上兵伐谋",高水平的论辩赛首先是认辩双方在论辩思路与立场上的较量。对于一个已经确定下来的命题,如果能找到一个最佳的思路,确立好自己的立场,那么就能为整个论辩的胜利奠定基础。 在论辩赛中,论辩命题一般可分为价值命题、事实命题和政策命题三种。价值命题一般是讨论某伯事是否较好,如"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这类命题要求论辩员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对辩题的背景知识有通盘、深入的了解。事实命题是讨论某件事是否真实,如"儒家思想是亚洲四小龙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这类命题注重举例实证,要求论辩者掌握大量材料:政策命题是讨论某事该不该做,如"亚太区国家应该成立经济联盟"。它要求理信论与实践的结合,既需逻辑推理,又应有大量材料佐证,所以论辩比赛中政策命题较为常见。对论辩命题分类的意义在于根据不同命题的特点和要法语来确定思路、建立框架、组织材料,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自己的立场。在确定思路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知已知彼。对一个辩题,围绕正、反方立场,可以有多种理解。这时候就不仅要找出自己论证辩题的各种思路,而且还要找出对方可能出现的各种思路,尽可能地把双方可能的思路都逐一考虑,并找出应付之策,这样对已对彼都心中有数,就为我方确立适当的立场找到了根据。 确立立场就是针对对方可能出现的思路,在我方可以选择的各种思路中找出对本方观点论证最有利、例证材料最丰富的思路。 确立立场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一)弱化我方命题,强化对方命题。确立立场不仅应确立我方对辩题的理解,还须限定对方对辩题的理解,也就是必须明确指出对方应该论证的内容。尽可能扩大我方立论范围,从而给我方留下较大的加旋余地。其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对辩题中的主要概念作限制性解释。如在南大队对台大队"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论辩中,正方南大队一辩开头就指出:"人类和平共处""是和战争相对而言",消除了战争也就实现了人类和平共处。这样就把其他形式的暴力行为排除在外,为本方以后论述打下了较好基础。另一个方法是对辩题加条作。如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北大队对香港中文大学队的比赛中,辩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北大队是反方,正方中文大学队举出许多例子论证许多国家由于具备某些条件,发展旅游业获得了成功。北大队马上指出,正方的立场并不是"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所以中文大学队跑题了。这实际上是要正方证明"在任何情况下"发展旅游业都利大于弊,当然使正方无从论证,陷入被动。 (二)尽量选择逻辑性强、不易受攻击的立场。其主要方法是"高立论"。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和对方纠缠不休往往会丧失本方的优势,到最后仍是"一笔糊涂帐";不如干脆对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众所周知的观点予以承认,接着立即指出:这些仅仅是问题中一个方面,但我们应该讨论的是更重要的东西,把争论上升到更高层次,使对方精心准备的材料无从发挥,在我方熟悉的阵地上与其交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如在北大队和澳门东亚大学队的比赛中,辩题是"贸易保护主义可以抑制",北大队是正方。具备一点经济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当今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而新加坡更是饱尝贸易保护主义之苦。东亚大学队开始就大谈"贸易保护主义是否严重"这一层次上与对方纠缠,显然要占下风,而且很可能引起评委和观众的反感。所以北大队经过仔细斟酌,论辩伊始就明确说明,当今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确实相当严重,在这一点上我们非但不否认,而且还可以举出比你们多得多的例子。但是,我们应该讨论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可以抑制,而不是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存在或是否严重。这样就避开了对方拥有大量材料的事实,把论辩中心提高到对我方有利的"可以抑制"层次上来,避其锋芒,争取主动。 确立立场时还应该注意的是:立意要新奇,要能够"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从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往往会起到很好的场上效果。同时,对手对此准备不足,也会措手不及,仓促应战。当然不能故作惊人之语,应当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就要求教练和队员们对辩题仔细揣摩和思索,努力使自己的立场既无懈可击、固若金汤,又新意迭出,令对方猝不及防,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 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不是随时都有"孙行者""孙悟空"这样现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说,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 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比如,在关于"治贫比治愚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神话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显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绝对不能让反方迂旋于就事论事之上,否则,反方符合现代价值取向的"方法论"必占上手。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的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均人"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例如,在"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论辩中,有这样一节辩词: 正方:张勇,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就是从江苏跳槽到陕西,对方辩友还说他没有为陕西人民作出贡献,真叫人心寒啊!(掌声) 反方:请问到体工队可能是跳槽去的吗?这恰恰是我们这里提倡的合理流动啊!(掌声)对方辨友戴着跳槽眼镜看问题,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流动都是跳槽了。(掌声) 正方举张勇为例,他从江苏到陕西后,获得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空间,这是事实。反方马上指出对方具体例证引用失误:张勇到体工队,不可能是通过"跳槽"这种不规范的人才流动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合理流动"去的,可信度高、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收到了较为明显的反客为主的效果。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有如下一轮交锋: 反方:……我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 正方:对方辨友这里错误地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说,所有的交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雷锋还没有想到交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全场掌声) 反方: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求利的精神? 正方: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吗?(掌声) 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请君人瓮"之意,有备而来。显然,如果以定势思维被动答问,就难以处理反方预设的"二难":选择前者,则刚好证明了反方"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的观点;选择后者,则有背事实,更是谬之千里。但是,正方辩手却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反过来单刀直人,从两个预设选项抽出"等价交换",以倒树寻根之势彻彻底底地推翻了它作为预设选项的正确性,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争辩”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contend] 辩论;争论顽强地为他所信奉的真理争辩争论辩驳。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岂将以希 咸阳 之门,而与 稷下 争辩也哉?” 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 周穆王 ﹞同 王母 宴于 瑶池 之上,歌讴忘归,四方诸侯之争辩者,无所质正,咸宾祭于 徐 。”《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二人互相争辩, 孔明 只袖手冷笑。” 沙汀 《风浪》:“各人说各人的,不要急于争辩。”2023-08-04 21:24:522
争辩的读音争辩的读音是什么
争辩的读音是:zhēngbiàn。争辩的拼音是:zhēngbiàn。注音是:ㄓㄥㄅ一ㄢ_。词性是:动词。结构是:争(上下结构)辩(左中右结构)。争辩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争辩zhēngbiàn。(1)辩论;争论。二、引证解释⒈争论辩驳。引三国魏阮籍《达庄论》:“岂将以希咸阳之门,而与稷下争辩也哉?”唐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_周穆王_同王母宴於瑶池之上,歌_忘归,四方诸侯之争辩者,无所质正,咸宾祭於徐。”《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沙汀《风浪》:“各人说各人的,不要急于争辩。”三、国语词典争论、辩论。《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此是朕意,华但与朕同耳,何必争辩?」《文明小史.第三八回》:「东翁的话诚然不错,要合外国人争辩起来,好便好,不好就动干戈。」也作「争辨」。四、网络解释争辩辩论;争论顽强地为他所信奉的真理争论。争论辩驳。关于争辩的近义词吵闹斗嘴辩论冲突争吵争论争持相持计较争执关于争辩的反义词沉默关于争辩的诗句齿斤齿斤争辩尝遍铁窗风味和镣铐争辩真理的法律假如是我去和火焰争辩关于争辩的成语高谈雄辩辩才无碍能言善辩雄辩高谈口辩户说百喙莫辩览闻辩见论辩风生博闻辩言关于争辩的词语览闻辩见不屑置辩利口辩给博闻辩言论辩风生高谈雄辩大辩若讷口辩户说百喙莫辩辩才无碍关于争辩的造句1、但寇准则不依不饶,争辩不休。2、他认识到自己有些理屈,就不再争辩了。3、他俩为了哪支球队会赢在争辩不休。4、我们应该用无可争辩的道理说服人,而不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5、你明明错了,还要争辩什么。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争辩的详细信息2023-08-04 21:25:041
争辩是什么意思
争辩意思:辩论;争论。【词语】:争辩【拼音】:zhēng biàn一、争辩基本释义:辩论;争论。二、争辩引证解释:辩论;争论。沙汀 《风浪》:“各人说各人的,不要急于争辩。”三、争辩用法示例:1、只有在争辩中,才可能诞生最好的主意和最好的决定。2、他认识到自己有些理屈,就不再争辩了。扩展资料争辩近义词:争论、辩论一、争论【词语】:争论【拼音】:zhēng lùn【释义】:各执己见,互相辩论。示例:1、凡在理论上必须争论的一切,那就干脆用现实生活的实践来解决。2、学术上,不同派别的争论是正常现象。二、辩论【词语】:辩论【拼音】:biàn lùn【释义】:见解不同的人彼此阐述理由,辩驳争论。示例:1、摆事实充分有力,讲道理精辟透彻,这场辩论会太成功了!2、辩论中得分最高的并非一语中的的人,而是表现出最大容忍、更能克制的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争辩2023-08-04 21:25:141
争辩和辩论的区别是什么?
【词语】:争辩 【注音】:zhēng biàn 【释义】:争论,辩驳:有理何急争辩|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 【词语】:辩论 【注音】:biàn lùn/lún 【释义】: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会ㄧ他们为历史分期问题~不休.2023-08-04 21:25:372
争辩的意思解释
争辩的解释[contend] 辩论; 争论 顽强地为他所信奉的真理争辩 详细解释 争论辩驳。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 :“岂将以希 咸阳 之门,而与 稷下 争辩也哉?” 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 :“﹝ 周穆王 ﹞同 王母 宴於 瑶池 之上 ,歌讴忘归, 四方 诸侯 之争辩者, 无所 质正,咸宾祭於 徐 。” 《 三国演义 》 第四四回:“二人互相争辩, 孔明 只袖手冷笑。” 沙汀 《风浪》 :“各人说各人的,不要急于争辩。” 词语分解 争的解释 争 ē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争夺。 竞争 。争长论短。 力求实现: 争取 。争气。争胜。 方言,差,欠:总数还争多少?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争不。争知。争奈。 让 部首 :刀; 笔顺编 辩的解释 辩 (辩) à 说明是非或争论 真假 :分辩(亦作“分辨”)。争辩。答辩。辩白。辩驳。辩护。辩解(?)。辩论。辩士。辩证。 部首:辛。2023-08-04 21:25:451
争辩的拼音是什么
争辩拼音:[zhēng biàn]来自百度汉语|报错争辩_百度汉语[释义] 辩论;争论2023-08-04 21:25:543
争辩与辨别的区别是什么?
争辩与辨别的区别:争辩:因明显的利益关系,而自发产生没有张法的辩论。辨别:基于科学的方法在一定的规则下,对某一存在矛盾的观点或事物进行有逻辑的论证,已方观点明确,排拆对方观点。一、争辩1.【拼音】 zhēng biàn2.【英译】[contend]3.【近义词】争论4.【例句】他认识到自己有些理屈,就不再争辩了。他俩争辩不休,竟然健忘乎所以了。他们总是为一件小事争辩得面红耳赤。他俩为了哪支球队会赢在争辩不休。我们再争辩下去也没有意思,是非曲直,自有公论。这样做后果将十分严重,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摆在这里,这是无可争辩的。经过查阅档案,这块地方确实是张庄的,你们无可争辩。二、辨别1.辨别,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iàn bié,是指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出自唐代元稹的《哭子》诗 、宋代曾巩的《范贯之奏议集序》、鲁迅的《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 。2.例句:他让我辨别这是什么动物的声音。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些商品越来越难辨别真伪了。辨别形近字,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夜间走路,只要认出北极星,就能辨别出东西南北。2023-08-04 21:26:261
争辨还是争辩 争辨还是争辩正确呢
1、这两个词都可以。 2、争辩:释义:辩论;争论。出处:三国,魏,阮籍《达庄论》:“岂将以希咸阳之门,而与稷下争辩也哉?” 3、争辨:释义:争论辩驳。 出处:宋,叶适《徐德操墓志铭》:“在 邵武 ,危与守争辨,数轧其不义,几得罪。”2023-08-04 21:26:471
争辩的反义词是什么
争辩的反义词:沉默争辩的近义词:争论词语解释:争辩:辩论;争论。辩论;争论顽强地为他所信奉的真理争论。争论辩驳。争论:各执己见,互相辩论。词语出处:三国魏 阮籍 《达庄论》:“岂将以希咸阳之门,而与稷下争辩也哉?”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周穆王﹞同王母宴於瑶池之上,歌讴忘归,四方诸侯之争辩者,无所质正,咸宾祭於徐。”《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沙汀 《风浪》:“各人说各人的,不要急于争辩。”词语含义:争辩:辩论、争论,顽强地为他所信奉的真理争论。争论辩驳。争论:一般指两个或者多个人由于目的或者价值观的差异,无法和别人达成一个共同的结论,而互相表达自己观点的一个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常有各种争论,通过争论,可以明事理,现真相,得到真理。2023-08-04 21:27:071
争辩的反义词。
默认2023-08-04 21:27:154
争辩的近义词是什么呢
争辩近义词:强辩,狡辩,相持,争吵,龃龉,喧闹,斗嘴,冲突,争论,争持,争执,计较,辩论,吵闹。满意的话,望采纳~~2023-08-04 21:27:242
争辩,争论,分辩,辩解,这几个词意思相近吗
不一样 举例说明: 1.他们因为意见不同而产生了争论/争辩起来. 虽然一做名词,一做动词,但是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此处就不可以用分辩或辩解. 2.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不想辩解/分辩. 此处表示解释或进一步说明,也不能用争论或争辩.2023-08-04 21:27:341
争辩的近义词
争论2023-08-04 21:27:4414
什么地争辩?
逼近的反义词是什么2023-08-04 21:28:0915
争辩的反义词是什么
“争辩”的近义词争论、辩论“争辩”的反义词沉默争辩[zhēngbiàn]生词本基本释义详细解释[contend]辩论;争论顽强地为他所信奉的真理争辩2023-08-04 21:28:361
争论和争吵的异同
全面开战美国根本不是中国对手美国得罪很多国家一旦开战美国必败中国人十五岁以上全参军学日本做不赢都难2023-08-04 21:29:202
意思是形容争辩很激烈的成语?
意思是形容争辩很激烈的成语有不依不饶,势均力敌,面红耳赤,唇枪舌剑,争论不休,据理力争,舌战群儒,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七嘴八舌。不依不饶,读音是bù yī bù ráo释义:形容要求不遂就纠缠个没完。出处:郝艳霞,王润生《三请薛仁贵》第三回:“李氏和柳大洪慌忙来到前厅,为银环求情。柳刚不依不饶。李氏急了,说:‘你要杀银环,我就撞头!"”造句:他已经原谅了你,你又何苦不依不饶呢?势均力敌,读音是shì jūn lì dí释义: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出处:力敌势均,终相吞咀。——《南史·刘穆之传》造句:这两个拳击手,来回打好几个回合,龙争虎斗,势均力敌。面红耳赤,读音是miàn hóng ěr chì释义:耳朵发赤脸发红的羞涩形态。形容因激动或羞愧而脸色发红的表情。赤,耳朵流血发涨。出处: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朱子语类》卷二九。造句: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弛,身上不知怎样才好。唇枪舌剑,读音是chún qiāng shé jiàn释义:舌如剑,唇像枪。形容言词锋利,像枪剑一样。出处:金·丘处机《神光灿》:“不在唇枪舌剑,人前斗,惺惺广学多知。”造句:两位议员为了环境卫生的改善问题,展开了一番唇枪舌剑的辩论。2023-08-04 21:29:301
什么地争辩填成语
无可争辩 [wú kě zhēng biàn] 基本释义没有什么可争辨的。表示确实无疑。出 处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十六:“太社不立于京都,当安所立。尤无可置辩矣。2023-08-04 21:29:401
孔子学生与人争辩一年四季的故事的出处!
应为《子贡问时》,出处以及作者已不可考,原文如下:子贡问时朝,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何劳先生?”曰:“问时也。”子贡见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子贡异色。子曰:“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时,三日不绝也。”子贡以为然。注:这篇短文并非出自《论语》,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应为后人杜撰。释文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有人来到,问子贡:“您是孔子吗?”子贡答道:“有什么事需要向我们老师请教?”“我想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这个问题我知道,可以回答你”“那你说说一年有几季?”“四季。”子贡笑答。“不对,一年只有三季!”“四季!!”“三季!!”“四季!!!”子贡理直气壮。“三季!!!”来人毫不示弱。然后就争论不止,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消停。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来人听此,大笑而去。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且一年的确有四季啊!“这一年到底应是几季?”孔子答:“四季”子贡不解。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扩展资料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华夏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评价颇高。子贡死于齐国,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子贡尊师相传,孔子有七十二个有名的弟子,子贡便是其中之一。万仞宫墙典故,出自子贡称赞孔夫子之学问高深。子贡尊师的故事,也很感人。一次,鲁国大夫在别人面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听说后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打比方,说老师的围墙高几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能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比做太阳和月亮,说老师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住下,守墓6年。子贡问道人的才能和德行,自古以来就少有能十全十美的,人如果有长处,也必定会有短处。倘若用其长处去弥补短处,那么,天下将没有人不被使用;倘若苛责人的短处而舍弃其长处,那么,天下人都将被弃而不用。再加上人的感情各有爱憎,旨趣各有同异,即使是像伊尹、周公这样圣明的人和象墨翟、杨朱这样的贤能者,如果去征求众人对他们的意见的话,谁能免去受讥刺和遭疑忌呢?子贡向孔子问道:“乡里的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不行啊。”子贡又问:“乡里的人都憎恶他,这个人又怎样呢?”孔子说道:“也不行啊。最好是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而乡里的坏人都憎恶他。”这是因为君子和小人的意趣定相反,小人的憎恶君子也就象君子的憎恶小人一样。要想究明真实的情况,取决于慎重地听取反映。听取君子的话,就废止了小人的邪道;而听取小人的话,君子的正道就会消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季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贡2023-08-04 21:29:501
“争辩”是什么意思?
“争辩”是顽强地为他所信奉的真理争论。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意见与人相左时,当你的言行遭人非议时,你的知一本能大概就是奋起辩驳。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岂将以希咸阳之门,而与稷下争辩也哉?"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周穆王﹞同王母宴於瑶池之上,歌讴忘归,四方诸侯之争辩者,无所质正,咸宾祭於徐。"《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沙汀 《风浪》:"各人说各人的,不要急于争辩。"2023-08-04 21:30:011
争论的反义词是啥
真的反义词不知道。2023-08-04 21:30:465
争辩、辩解、分辨的区别是什么
争辩指两个或几个人有一些问题的想法不一样,他们各说各的,说的激烈。 辩解指与原来就有的解释有不一样的看法,由又作出解释 分辨指几个问题分开做出解答2023-08-04 21:31:174
争论四字成语
1. 争论争辩四字成语(神态动作) 众说纷纭 zhòng shuō fēn yún [释义] 纷纭:言论、事情等多而杂乱。说法多而杂。 [语出] 元·戴表元《剡源集》第二十卷:“然当纯公既没;众说纷纭;卒能坚忍植立。” [正音] 说;不能读作“游说”的“shuì”。 [辨形] 纷;不能写作“分”。 [近义] 议论纷纷 言人人殊 各抒己见 [反义] 众口一词 异口同声 千篇一律 [用法] 常跟“莫衷一是”连用。一般作谓语。 2. 什么地争辩四字成语 振振有词zhèn zhèn yǒu cí [释义] 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语出] 清·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辨形] 振;不能写作“震”。 [近义] 理直气壮 义正词严 念念有词 [反义] 理屈词穷 张口结舌 [用法] 有时用作贬义。表示理由似乎很充分;实际并不充分。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偏正式。 3. 不停地争论改为四字成语 据理力争 jù lǐ lì zhēng [释义] 据:依据;按照。依据正确的道理;尽力争取。 [语出] 《魏书·阳固传》:“初;硖石之役;固有先登之功;而朝赏未及;至是与尚书令李崇讼勋更表。崇虽贵盛;固据理不挠;谈者欣焉。” [正音] 据;不能读作“jǔ”。 [辨形] 理;不能写作“里”;据;不能写作“锯”。 [近义] 力排众议 理直气壮 [反义] 强词夺理 理屈词穷 [用法] 常用来指有理由的人极力争辩。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在是非问题上应该~;不能迁就忍让。 4. 不停地争论改为四字成语 据理力争jù lǐ lì zhēng[释义] 据:依据;按照。 依据正确的道理;尽力争取。[语出] 《魏书·阳固传》:“初;硖石之役;固有先登之功;而朝赏未及;至是与尚书令李崇讼勋更表。 崇虽贵盛;固据理不挠;谈者欣焉。”[正音] 据;不能读作“jǔ”。 [辨形] 理;不能写作“里”;据;不能写作“锯”。 [近义] 力排众议 理直气壮 [反义] 强词夺理 理屈词穷 [用法] 常用来指有理由的人极力争辩。 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结构] 连动式。 [例句] 在是非问题上应该~;不能迁就忍让。2023-08-04 21:31:541
争辩用文言文怎么说
1. 口鼻眼眉争辩文言文翻译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节选自《唐林语》) 嘴巴和鼻子争上下。嘴巴说:“我谈古论今,你有什么能耐待在我上面?”鼻子说:“所有的饮料食物没有我就不能分辨。”眼睛对鼻子说:“我近可以分辨毫毛尖端(那么细微的事物),远可以观察到天边,只有我当排名最先。”又对眉毛说:“你有什么功劳待在我上面?”眉毛说:“我虽然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如果没有眉毛,那成什么面目了啊?” 2. 争在文言文中如何解释 争 zhēng (1) ㄓㄥˉ (2)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夺。 竞~。~长论短。 (3) 力求实现:~取。~气。 ~胜。 (4) 方言,差,欠:总数还~多少? (5)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不。 ~知。~奈。 (6) 郑码:RXB,U:4E89,GBK:D5F9 (7) 笔画数:6,部首:刀亅,笔顺编号:355112 参考词汇 contend dispute strive vie 让 详细注解 争 zhēng [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象两人争一样东西。 从又,义同。本义:争夺) (2) 同本义 [contend;vie;strive] 争,彼此竞引物也。 ——《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争所有余。——《墨子·公输》 几只早莺争暖树。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民争负薪。——《资治通鉴·唐纪》 人争鬻之。 ——明·刘基《卖柑者言》 (3) 如:争座(争座次;争高低);争立(争夺王位);争国(争夺君位);争恶(争夺险要之地);争标(争夺优胜);争重(争夺帝位、王权) (4) 辩论;争论 [argue;dispute] 争者事之末也。——《国语·越语》 在丑不争。 ——《孝经》。注:“竞也。” 分争辩讼,非礼不决。——《礼记·曲礼》 有竞有争。 ——《庄子·齐物论》。注:“对辩曰争。”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如:争抗(抗争;抗衡);争让(争执);争口(争论);争高低;争言(争辩;争吵) (6) 争胜,争着 [rush off to the front; strive to be the first and fear to lag behind] 争割地而赂秦。 ——汉·贾谊《过秦论》 争奔走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争延之使奏其技。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诸将果争前抱持之。——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7) 如:争心(争强好胜的心理);争途(抢占道路。 亦喻争夺地位);争求(竞相追求);争妍(竞相逞美);争长(争行礼先后;争相增长);争奇(竞相逞其奇特) (8) 争斗 [struggle] 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资治通鉴》 (9) 如:争跤(摔跤);争交(摔跤) (10) 竞争;较量 [pete]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如:争校(争竞,计较);争春(争艳于春日);争进(为仕宦而相争);争张(争竞,夸张);争棋(下棋争胜);争强(争为强者) (12) [方]∶欠 [debt] 争账还钱,又不犯王法。——巴金《兄与弟》 (13) 相差 [differ] 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唐·杜荀鹤《自遣》 (14) 如:争些个(差一点);争些儿(差一点儿;险些);争不多(差不多);争差(差错;差别) 词性变化 争 zhēng [名] (1) 春秋时鲁国北城护城河名,又为北城门名 [Zheng gate]。 也作“净” (2) 姓 争 zhēng [代] (1) 多用于诗、词、曲中,相当于“怎么” [how;why] 片言争敢动吾皇。——《警世通言》 (2) 如:争知(怎知);争似(怎似);争耐(怎标;无奈) (3) 另见 zhèng。 3. 庄子关于钓鱼争辩文言文 《 》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 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 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 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4. 不知道情况就别插话用文言文怎么说 原文: 有两人皆患近视,而各矜其目力不相上下。适村中富人将以明日悬匾于门,乃约以次日同至其门,读匾上字以验之。然皆自恐弗见,甲先于幕夜使人刺得其字,乙并刺得其旁小字。既之门,甲先以手指门上曰:“大字某某。”乙亦用手指门上曰:“小字某某。”甲不信乙能见小字也,延主人出,指而问之曰:“所言字误否?”主人曰:“误则不误,但匾上未悬,门上虚无物,不知两君所指者何也?” 意思: 有两个人眼睛都近视,可是,却各自夸耀自己的眼睛比对方好。正好村里一个有钱人家明天要在门上挂匾,于是,两人.便约好第二天一起到这家门前去读匾上的字,来验证各自的视力。然而,两个人都担心自己看不见,于是甲先在当天傍晚便派人去打听匾上的字,而乙连旁边的小字都打听到了。第二天,两人一起来到门前,甲用手指着门上说: “大字写的是某某。”乙也用手指门上说: “小字写的是某某。”甲不相信乙能看到小字,便请主人出来,指着门上问道:“我们所说的字错不错?”主人说:“错倒是没错,可是匾还没挂上,门上虚无一物,不知你们二位指的是什么?” 启示: 当今的社会就如同是一个还没有挂出来的匾,匾上的字是什么,谁也说不准。如果有人愿意猜,那是可以的,每个人都有这个权利。但是不必争辩,争辩是徒劳的。他们一味的空想,结果总没有机会去枉顾他一次。所以这则古文是在告诫我们:在搞不清楚事实的情况下,不要以自己的想象来判断事物,要自己去实践、感受、体验和理解。 5. 《厮争》文言文翻译 没有《厮争》这一篇,也许是这个吧,选自金盈之《醉翁谈录·嘲戏绮语》: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也。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吾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吾上?”眉曰:“吾也不解与诸君厮争得,吾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译文: 眉毛、眼睛、嘴和鼻子他们四个都有灵性。一天,嘴对鼻子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鼻子回答:"我能识别香味和臭味,然后你才能吃。所以才能在你的位置之上。“鼻子对眼睛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眼睛说:"我能观察善恶美丑,遥望东方和西方,我的功劳不小,所以位置在你上面。"鼻子又说:"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眉毛说:"我不能和各位相互争辩比较。如果我在眼睛鼻子下面,不知道你的脸放到哪里?" 6. 文举辩驳陈韪 文言文翻译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 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上前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手足无措。 7. 用文言文写二人辨论一件事 学弈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启示: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2023-08-04 21:32:031
有关辩论的词语
正方 affirmative反方 negative辩题 topic /issue校园辩论赛 academic debate辩手/辩护 advocate歧义 ambiguity主事者 agent of change(负责采取正方计划的人或单位)论点,论据 argument 辩论 argumentation (正式)辩论 debate断言 assertion佐证 backing"Balance of arguments" judge 裁判式评判人员"Better job of debating" judge 评审式评判人员主张 claim 交锋 clash 资料 data,也作ground 推定 presumption论据 evidence 目标 goals 通案反驳 off-case 命题 propositionRefutation 反驳 Stock issues 核心议题 Topicality 合题性 Warrant正方Government一辩 Prime Minister 二辩 Member of the Government一辩总结 Leader of Opposition Rebuttal反方Opposition一辩 Leader of the Opposition 二辩 Member of the Opposition一辩总结 Prime Minister RebuttalA clear gesture or hand signal rejecting the offer用清晰的手势拒绝对方A verbal rejection of the offer语言拒绝A verbal acceptance of the offer语言接受2023-08-04 21:32:156
争辩的反义词有哪些
争辩的反义词——赞成、同意、顺从、沉默争辩:【拼音】:[zheng bian]【释义】:争论辩驳。2023-08-04 21:32:341
争辩的反义词是什么
争辩的反义词是:赞同、同意、认可。2023-08-04 21:32:443
争辩的近义词
争辩的近义词有哪些争辩相关的近义词争论辩论争辩_词语解释_词典【拼音】:[zhengbian]【释义】:争论辩驳。2023-08-04 21:32:592
争辩近义词是什么
争辩 相关的近义词争论 辩论争辩_词语解释_词典【拼音】:[zheng bian]【释义】:争论辩驳。争辩 相关的近义词争论辩论争辩_词语解释_词典【拼音】:[zheng bian]【释义】:争论辩驳。2023-08-04 21:33:441
争辩的反义词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下面是关于争辩的反义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争辩 【拼音】 zhēng biàn 【近义词】争论 【反义词】沉默 基本解释:辩论;争论。 详细解释: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岂将以希咸阳之门,而与稷下争辩也哉?” 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周穆王﹞同王母宴於瑶池之上,歌讴忘归,四方诸侯之争辩者,无所质正,咸宾祭於徐。” 《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 沙汀 《风浪》:“各人说各人的`,不要急于争辩。” 争辩造句 1、他认识到自己有些理屈,就不再争辩了。 2、他俩争辩不休,竟然健忘乎所以了。 3、他们总是为一件小事争辩得面红耳赤。 4、他俩为了哪支球队会赢在争辩不休。 5、我们应该用无可争辩的道理说服人,而不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6、老王实在忍无可忍,便和他争辩起来。 7、我们再争辩下去也没有意思,是非曲直,自有公论。 8、这样做后果将十分严重,这是无可争辩的。 9、事实摆在这里,这是无可争辩的。 10、经过查阅档案,这块地方确实是张庄的,你们无可争辩。 11、在法庭上,控方律师和辩方律师展开了短兵相接的争辩。 12、你明明错了,还要争辩什么。 13、但寇准则不依不饶,争辩不休。 争辩反义词 造句 一、他因浑俗如光的沉默而受到人们的批评。 二、自从父母离婚后,他变得沉默寡言了。 三、老人沉默了一会儿,又继续说下去。 四、她郁郁寡欢,沉默不语,看样子像有什么心事似的。 五、她沉默了一会儿才意味深长的回答。 六、今天我因为身体不舒服,所以就一直沉默不语地坐着,老师和同学都问我要不要去看医生,我点点头表示同意。 七、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八、麦考莱时或有刹那间的沉默,这使他的谈话更加动听。 九、老成持重,沉默寡言,是他的最大特点。 十、母亲视为掌上明珠的次子艾尔弗雷德最为沉默寡言。 十一、他平时沉默寡言,此番石破天惊的话语,令人刮目相看。 十二、有时沉默的确是金,有时却只是怯懦而噤若寒蝉。 十三、姐姐沉默寡言,性格内向。2023-08-04 21:33:581
争辩的解释争辩的解释是什么
争辩的词语解释是:争辩zhēngbiàn。(1)辩论;争论。争辩的词语解释是:争辩zhēngbiàn。(1)辩论;争论。结构是:争(上下结构)辩(左中右结构)。词性是:动词。拼音是:zhēngbiàn。注音是:ㄓㄥㄅ一ㄢ_。争辩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争论辩驳。引三国魏阮籍《达庄论》:“岂将以希咸阳之门,而与稷下争辩也哉?”唐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_周穆王_同王母宴於瑶池之上,歌_忘归,四方诸侯之争辩者,无所质正,咸宾祭於徐。”《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沙汀《风浪》:“各人说各人的,不要急于争辩。”二、国语词典争论、辩论。《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此是朕意,华但与朕同耳,何必争辩?」《文明小史.第三八回》:「东翁的话诚然不错,要合外国人争辩起来,好便好,不好就动干戈。」也作「争辨」。三、网络解释争辩辩论;争论顽强地为他所信奉的真理争论。争论辩驳。关于争辩的近义词龃龉争持喧闹计较吵闹辩论狡辩争吵斗嘴争论关于争辩的反义词沉默关于争辩的诗句尝遍铁窗风味和镣铐争辩真理的法律假如是我切莫争辩去和火焰争辩关于争辩的成语能言善辩口辩户说雄辩高谈辩才无碍博闻辩言论辩风生览闻辩见高谈雄辩百喙莫辩关于争辩的词语辩才无碍雄辩高谈口辩户说能言善辩论辩风生利口辩给高谈雄辩无可争辩析辩诡辞览闻辩见关于争辩的造句1、你明明错了,还要争辩什么。2、老王实在忍无可忍,便和他争辩起来。3、他认识到自己有些理屈,就不再争辩了。4、他们总是为一件小事争辩得面红耳赤。5、事实摆在这里,这是无可争辩的。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争辩的详细信息2023-08-04 21:34:201
争辩的意思
争辩就是遇到某种事情大家一起争论辩别好坏,对或错。2023-08-04 21:34:374
争辩的意思是什么
1、争辩,读音zhēngbiàn,汉语词语,意思是辩论;争论。2、出处三国魏阮籍《达庄论》:“岂将以希咸阳之门,而与稷下争辩也哉?”唐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_周穆王_同王母宴於瑶池之上,歌讴忘归,四方诸侯之争辩者,无所质正,咸宾祭於徐。”《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沙汀《风浪》:“各人说各人的,不要急于争辩。”2023-08-04 21:35:161
争辩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争辩2023-08-04 21:35:355
争辩和争论有什么区别?
用词场景不同2023-08-04 21:36:036
争辩和争议的区别
意见不一样,不同意。2023-08-04 21:36:353
争辩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争辩的解释 [contend] 辩论; 争论 顽强地为他所信奉的真理争辩 详细解释 争论辩驳。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 :“岂将以希 咸阳 之门,而与 稷下 争辩也哉?” 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 :“﹝ 周穆王 ﹞同 王母 宴於 瑶池 之上 ,歌讴忘归, 四方 诸侯 之争辩者, 无所 质正,咸宾祭於 徐 。” 《 三国演义 》 第四四回:“二人互相争辩, 孔明 只袖手冷笑。” 沙汀 《风浪》 :“各人说各人的,不要急于争辩。” 词语分解 争的解释 争 ē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争夺。 竞争 。争长论短。 力求实现: 争取 。争气。争胜。 方言,差,欠:总数还争多少?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争不。争知。争奈。 让 部首 :刀; 笔顺编 辩的解释 辩 (辩) à 说明是非或争论 真假 :分辩(亦作“分辨”)。争辩。答辩。辩白。辩驳。辩护。辩解(?)。辩论。辩士。辩证。 部首:辛。2023-08-04 21:36:431
争辩的意思 争辩的意思是什么
1、争辩,读音zhēng biàn,汉语词语,意思是辩论;争论。 2、出处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岂将以希咸阳之门,而与稷下争辩也哉?” 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周穆王﹞同王母宴於瑶池之上,歌讴忘归,四方诸侯之争辩者,无所质正,咸宾祭於徐。” 《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 沙汀 《风浪》:“各人说各人的,不要急于争辩。”2023-08-04 21:36:501
争辩的词语争辩的词语是什么
争辩的词语有:大辩若讷,无可争辩,高谈雄辩。争辩的词语有:百喙莫辩,无可争辩,口辩户说。2:结构是、争(上下结构)辩(左中右结构)。3:注音是、ㄓㄥㄅ一ㄢ_。4:拼音是、zhēngbiàn。5:词性是、动词。争辩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争辩zhēngbiàn。(1)辩论;争论。二、引证解释⒈争论辩驳。引三国魏阮籍《达庄论》:“岂将以希咸阳之门,而与稷下争辩也哉?”唐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_周穆王_同王母宴於瑶池之上,歌_忘归,四方诸侯之争辩者,无所质正,咸宾祭於徐。”《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沙汀《风浪》:“各人说各人的,不要急于争辩。”三、国语词典争论、辩论。《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此是朕意,华但与朕同耳,何必争辩?」《文明小史.第三八回》:「东翁的话诚然不错,要合外国人争辩起来,好便好,不好就动干戈。」也作「争辨」。四、网络解释争辩辩论;争论顽强地为他所信奉的真理争论。争论辩驳。关于争辩的近义词辩论喧闹冲突争吵争论争持计较争执相持狡辩关于争辩的反义词沉默关于争辩的诗句齿斤齿斤争辩尝遍铁窗风味和镣铐争辩真理的法律假如是我去和火焰争辩关于争辩的成语百喙莫辩能言善辩辩才无碍雄辩高谈高谈雄辩口辩户说览闻辩见博闻辩言论辩风生关于争辩的造句1、这样做后果将十分严重,这是无可争辩的。2、他们总是为一件小事争辩得面红耳赤。3、老王实在忍无可忍,便和他争辩起来。4、他俩为了哪支球队会赢在争辩不休。5、事实摆在这里,这是无可争辩的。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争辩的详细信息2023-08-04 21:36:581
争辩的近义词争辩的近义词是什么
争辩的近义词有:争吵,争持,争执,计较,相持。争辩的近义词有:龃龉,斗嘴,狡辩,吵闹,冲突。拼音是:zhēngbiàn。注音是:ㄓㄥㄅ一ㄢ_。结构是:争(上下结构)辩(左中右结构)。词性是:动词。争辩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争辩zhēngbiàn。(1)辩论;争论。二、引证解释⒈争论辩驳。引三国魏阮籍《达庄论》:“岂将以希咸阳之门,而与稷下争辩也哉?”唐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_周穆王_同王母宴於瑶池之上,歌_忘归,四方诸侯之争辩者,无所质正,咸宾祭於徐。”《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沙汀《风浪》:“各人说各人的,不要急于争辩。”三、国语词典争论、辩论。《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此是朕意,华但与朕同耳,何必争辩?」《文明小史.第三八回》:「东翁的话诚然不错,要合外国人争辩起来,好便好,不好就动干戈。」也作「争辨」。四、网络解释争辩辩论;争论顽强地为他所信奉的真理争论。争论辩驳。关于争辩的反义词沉默关于争辩的诗句切莫争辩齿斤齿斤争辩去和火焰争辩关于争辩的成语雄辩高谈辩才无碍览闻辩见论辩风生博闻辩言百喙莫辩口辩户说能言善辩高谈雄辩关于争辩的词语高谈雄辩辩才无碍览闻辩见不屑置辩无可争辩析辩诡辞能言善辩雄辩高谈利口辩给大辩若讷关于争辩的造句1、你明明错了,还要争辩什么。2、他认识到自己有些理屈,就不再争辩了。3、经过查阅档案,这块地方确实是张庄的,你们无可争辩。4、他俩为了哪支球队会赢在争辩不休。5、他们总是为一件小事争辩得面红耳赤。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争辩的详细信息2023-08-04 21:37:161
争辩和辩论的区别是什么?
【词语】:争辩 【注音】:zhēng biàn 【释义】:争论,辩驳:有理何急争辩|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 【词语】:辩论 【注音】:biàn lùn/lún 【释义】: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会ㄧ他们为历史分期问题~不休.2023-08-04 21:37:261
争辩的拼音是什么
争辩,这几个字的拼音是:zhēng biàn2023-08-04 21:37:442
责问和争辩是什么意思
责问和争辩是什么意思呢?不知道的小伙伴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责问的意思是责备,诘责究问。出自宋代文同《送提刑司勋》诗:“再将厚荫蒙旧物,掩蔽不才宽责问。”争辩的意思是辩论争论。出自三国魏阮籍《达庄论》:“岂将以希咸阳之门,而与稷下争辩也哉?”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2023-08-04 21:37:501
争辩和辩论的区别是什么?
争辩重在争,可以是有道理的,也可以是没道理地争辩论重在论,是有道理地论2023-08-04 21:38:002
争辩与辨别的区别是什么?
争辩与辨别的区别:争辩:因明显的利益关系,而自发产生没有张法的辩论。辨别:基于科学的方法在一定的规则下,对某一存在矛盾的观点或事物进行有逻辑的论证,已方观点明确,排拆对方观点。一、争辩1.【拼音】 zhēng biàn2.【英译】[contend]3.【近义词】争论4.【例句】他认识到自己有些理屈,就不再争辩了。他俩争辩不休,竟然健忘乎所以了。他们总是为一件小事争辩得面红耳赤。他俩为了哪支球队会赢在争辩不休。我们再争辩下去也没有意思,是非曲直,自有公论。这样做后果将十分严重,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摆在这里,这是无可争辩的。经过查阅档案,这块地方确实是张庄的,你们无可争辩。二、辨别1.辨别,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iàn bié,是指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出自唐代元稹的《哭子》诗 、宋代曾巩的《范贯之奏议集序》、鲁迅的《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 。2.例句:他让我辨别这是什么动物的声音。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些商品越来越难辨别真伪了。辨别形近字,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夜间走路,只要认出北极星,就能辨别出东西南北。2023-08-04 21:38:081
争辩的拼音
争辩,这几个字的拼音是:“zhēng biàn ”2023-08-04 21:38:251
争辩的反义词词
【争辩】 争论;辩论。 〔例句〕 你明明错了,还要争辩什么。 〔近义〕 争论 辩论 分辩 〔反义〕 沉默2023-08-04 21:38:334
争辩的近义词是什么
争论;辩论。2023-08-04 21:38:4112
争辩,辩论与讨论的区别?
争辩:争论辩驳。说话语气比较强烈严肃。各方持不同观点,争论。辩论:辨析论说。语气没有上者强烈。不同观点的辩论,为了赢得对方。讨论:议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较为温和低声的。商量出相同观点,并没输赢。2023-08-04 21:39:142
争辩,争论,分辩,辩解,这几个词意思相近吗
争辩和争论意思差不多 都是 顽强地为他所信奉的真理争论。分辨是 辩白,解释辩解是 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2023-08-04 21:3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