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红军长征时过草地当中发生了哪些故事

2023-08-04 11:02:51
TAG: 故事
LuckySXyd

都是吧自己的食物分给别人

苏州马小云

红军长征精彩故事爬雪山、过草地

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如果你能在山上张开嘴,山神就会把你掐**。总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6 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士气高昂。但张国焘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并以改组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相要挟。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并争取张国焘本人,党中央于 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后又对红军序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8月3日,红军总部制定了夏洮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军: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北进;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北上。党中央、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8 月20日,中共中央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决定以主力迅速占领洮河流域地区,并以此向东发展取得陕甘。随后,右路军进入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挑战。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在她的著作《伟大的道路》中勾画了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带:"大草地位于康藏交界地区的高地上,一望无垠,广袤达数百英里,全是没有路的沼泽地带。走了一天又一天,极目四顾,红军所看到的,除了无边无际的野草外,没有别的东西,而野草下面则是浑水深达数英尺的沼泽。**草堆上又长出了大片野草,谁也说不上是不是几百年来就如此。大树小树一概没有,看不到鸟类飞翔,听不到虫声唧唧,甚至连一块石头都找不到。这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无边无际的野草,夏天任凭狂风暴雨冲打,冬天任凭大雪覆盖。天空永远密布乌云,把大地衬托成灰暗而阴沉的地狱。"红军走出草地的时候,只剩下一支褴褛不堪、瘦得只有骨头架子的部队。成千上万的人咳得喘不过气来,可是它还能一师又一师地击败军阀部队,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顽强、最结实、最有政治觉悟的老战士,是历史上一支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红军将士以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历尽艰辛,终于在 8月底以前到达班佑、巴西地区,左路军也于8月20日经过草地到达阿坝。班佑以东的上下包座位于松潘北部,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守敌胡宗南部独立旅第 2团凭借山险林密,筑以集群式碉堡,构成一个防御区,卡在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路上。胡宗南发现红军过草地北上,急令第49师由松潘以北的敌人支援包座,并在上、下包座至阿西一线堵截红军。消灭包座之敌,开辟前进道路,是摆在右路军面前的迫切任务。徐向前主动向党中央建议,攻打包座的任务由第四方面军部队来承担,并准备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求歼包座和来援之敌。29日黄昏,部队发起攻击。经一夜激战,红军扫清外围据点,残敌退入大戒寺后山碉堡负隅顽抗,等待援兵。为诱敌来援,红军对其围而不攻。30日夜,援敌49师先头部队291团进抵大戒寺以南,为诱敌深入,红30军以264团略作阻击便且战且退,至当日下午,敌49师全部被诱入我伏击圈内。下午 3时,我军向敌人发起总攻,隐蔽在山上的红军将士一齐向敌出击,敌49师被分割成 3块,首尾不能相顾。刚刚走出草地的红军英勇拼杀,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敌人。经七八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终于在当晚将胡宗南的第49师全部歼灭,敌师长伍诚仁受重伤后跳河自杀。固守在大戒寺后山高地的300余敌人,见大势已去,在我军政治攻势下全部缴械投降。此役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一个大胜仗,我军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援敌49师的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还缴获了红军急需的牦牛、骡马、粮食、弹药等军用物资,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通道,使敌企图把我困在草地的阴谋彻底破产。

15岁少年 率171人加入红军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到达川北,川东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开始在达县一带活动。当时,因贫困辍学的任老正在家中帮助父亲务农。

“党的队伍给了我思考的能力,我明白了为什么穷人辛劳一生后代还要继续受穷”,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给穷人指出一条活路,这在任老心中掀起了巨澜。红军队伍为贫苦农民作主,任老明白了,这是一支穷人的队伍。

红色家庭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大哥早他加入游击队,但不久便在一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父亲积极响应革命队伍的号召,担任村苏维埃主席。这位老人在红军离开根据地的岁月里,被反动军队关进监狱,活活折磨致死,父亲死后不久,母亲也含恨离去,这一切,更坚定了任老参加革命的决心。

1933年是任老走上革命道路的关键年份。6月,任老参加了游击小组,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老思想活跃,积极探讨革命的道理,很快便成为游击队的中坚力量。红军主力占领达县后,他被选为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15岁的少年成了171名红小鬼的“头领”,在他的带领下,全队172人集体加入了红军。

打“扇子队” 少年军人名声大振

从游击队员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革命战士,但四川强横的反动军阀势力还是逼迫部队流动开展革命工作。

1934年7月,任老时任四川省少先指挥部政教科长兼干部连指导员。在四川西部丹巴地区开展工作。一天,当任老等人在一座3层小楼上开会时,反动军阀的武装突然冲到了楼里,与负责放哨的同志在楼梯上展开了激烈的枪战。脚步声密集急促,逐渐近了,留下来肯定是死,任老等三人跳窗逃生,一名同伴当场摔死,任老右臂支撑着地,上臂骨折后戳断肋骨插进了胸腔,他忍痛与同伴钻入夜幕迅速转移。

但没过多久,绷带吊起伤臂的任老再次活跃于山间的村庄里。

革命者的工作激起了恶势力的疯狂反扑,在新塘坝地区,有一支500人左右的地主武装,他们疯狂袭击革命者的工作队,屠杀革命群众,打仗时人人拿着一把扇子,妄称是刀枪不入的神兵,当地群众称之为“扇子队”。一天深夜,任老带领干部连在地方赤卫队的配合下夜袭“扇子队”。战斗中,他被敌人刺刀捅伤,仍坚持参加战斗。是役,扇子队被全歼,少年军为川陕根据地人民除了害,一战成名。

一过草地 竹签穿透他的脚掌

“年轻人,用语言表达不出长征真实场景,你根本不可能想像出当时有多么艰苦”。任老对记者说。任老前段时间坚持每天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他看得比家里每个人都专注,他为这部电视连续剧感动,但仍然对家人说,“有些苦他们拍不下来”。

任老头上的三块伤疤和脚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伤都是在长征时留下的。说起长征开始后的第一次受伤,任老脱下鞋子,右脚背中央部位赫然有一块大约三厘米见方的凹陷。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最长,三过草地,第一次过草地时,我的右脚便被反动军队布下的竹签阵穿透了”。

那是一次夜间急行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任老带着一支十几人的队伍迅速向阿坝前行。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过反动军队布下的铁丝网,突然脚心一阵剧痛,落在地上再也迈不动步子。战友提来马灯一看,一根近0.1米长的竹签穿过了他的右脚脚掌,脚背上还露出长长一截。

受伤只是一瞬间,此后几个月任老被伤脚折腾苦了。队伍连续行军,根本没有机会停下来养伤。伤口化脓了,战友便将纱布裁成窄长的细条,蘸了水穿过伤洞,来回扯动,清除里面的脓血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随了钻心的疼痛,但有什么办法,那是缺医少药环境中遏制进一步感染的惟一办法。

红军长征中一个感人的小故事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开始到1935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到达峡北是对还是错

错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会师标志长征的结束
2023-08-03 17:54:084

红军长征的"难"难在哪些方面??

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应该够了 虽然有些夸大 但符合事实
2023-08-03 17:54:266

(多选题)以下关于中央红军长征的表述,正确的有

A.、E.和C.
2023-08-03 17:54:416

红军长征起点是哪里?

红军长征起点:江西瑞金。基本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走完长征路的红军队伍一共有4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期是红二军团、红六军团);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前三支方面军队伍即红军三大主力。循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比较完整地走过了这4支队伍的长征路,共计不少于65000里。这四支红军队伍的长征起点(长征出发地)和终点(长征结束地),我们也逐一先后到达。扩展资料红一方面军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由来: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行程里数的统计和提法有一个发展过程。1935年5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朱德名义颁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中革军委第一次提出了“红军万里长征”。1935年8月5日,中央政治局沙窝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说:“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的事业。”时任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l师政治部巡视团主任的肖锋在《长征日记》中7月31日记道:“一方面军从中央苏区出征快10个月,算算行程,约18000里。”上述说明,红一方面军从中央苏区出发长征到毛儿盖附近的沙窝行程里数约为一万八千里。1935年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肃省迭部县俄界(高吉)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作出的《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批评张国焘“对于中央红军在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斗争中及突围后的二万余里的长征中所取得胜利估计不足”。这里所说的“二万余里的长征”,是一方面军长征出发到俄界的里程数,比到毛儿盖多了二千多里。毛泽东后来在《清平乐?六盘山》中“屈指行程二万”的诗句,显然是根据这个数字而来的。中共中央率红军陕甘支队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10月22日,毛泽东在吴起镇政治局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说:陕甘支队自俄界出发已走二千里。根据俄界会议决定中提到的“二万余里”,再加上俄界到吴起镇二千里,红一方面军长征到陕北的行程应是二万二千里左右。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央号召参加长征的同志写回忆录,并组织一部分同志对长征的里程进行了统计。统计的结果是“走的最远的部队,走了约二万五千里”。11月5日,毛泽东对随行部队的讲话中说:“根据一军团的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11月1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首次对外公布说,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地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的红军取得了会合”。11月28日,中共中央在发布的《抗日救国宣言》中,又进一步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与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曾经不断唤 醒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对日作战,曾经派遣了自己红军主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历尽艰难困苦北上抗日。”此后,中共中央在对外宣言和党的领导人讲话中,在讲到红一方面军长征时都称是“二万五千里长征”。虽然红一方面军各部队长征里数不尽相同,但人们都习惯按“走的最远的部队”二万五千里,来称红一方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2023-08-03 17:55:071

关于“长征”的资料 200字

。。。。。。。
2023-08-03 17:55:235

关于长征的资料50字

威。。?。。?????迅6一窠:窠?兴:??。。??????????????????????????。。???????
2023-08-03 17:55:429

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战略转移,被围剿,突围更换根据地就很危险
2023-08-03 17:57:30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丰碑》这篇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过程中一个感人的故事。 B、

选择C。《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寓言”的: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2023-08-03 17:57:451

关于红军长征中党的一系列错误、

长征前,博古,李德战术指挥错误,先是与蒋介石的碉堡阵死拼硬打,后又兵分6路抵抗,红军处处被动挨打,由7万减为3万,被迫长征 长征中,总是与敌人正面死磕,照搬苏联革命套路,未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博古,李德狂妄自大,张国焘又搞分裂ps:李德,原名冯。奥托。德,苏联人
2023-08-03 17:58:031

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8.6万人向湘西进军,开始了艰难困苦的长征,几临绝境。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堵。又穿过荒无人烟的雪山和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1936年10月,红4红2方面军先后与红1方面军会师,历时2年,行程2万5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全文
2023-08-03 17:58:121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小则愈显红军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2023-08-03 17:58:401

历史选择题.和长征有关吧

B.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
2023-08-03 17:58:483

红军长征是因为什么失败

31位粉丝1、长征原因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战略上生存就成了问题,然而西南、江南、华南等地都有国民党的重兵布防,所以只有出其不意,西进北上冲破敌人的重重防线,向西北敌人力量薄弱之处发展才有可能求得生存,从而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所以,在遵义会议上红军果断地决定要进行长征的战略转移。2、起止时间起: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长征。止: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3、基本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扩展资料:长征的由来提起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最早的“长征”概念。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 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193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2023-08-03 17:58:541

有关的红军长征的原因,开始和结束时间?

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但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为保存充分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
2023-08-03 17:59:025

请问当年红军长征是不是正确的?

你想知道“客观点的”答案?哈哈哈!哈哈哈哈!!!
2023-08-03 17:59:286

关于长征的资料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之一。
2023-08-03 17:59:4511

红军长征综合简介

各个都那么长,还叫简介?
2023-08-03 18:00:123

[急~~~]用现代汉语翻译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译文:红军不怕远征的困难,将穿越万水千山只看作很一般的事情。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乌蒙山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金沙江水拍在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是温暖的(春天)。大渡桥横亘在前方,桥的铁索是冰凉的。更喜欢的是大雪山岷山的千里大雪,红军越过以后都欢笑开怀。注释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首诗和《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 〔五岭逶迤(wēiyí威移)腾细浪〕大庾(yǔ宇)、骑田、萌渚(zhǔ煮)、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逶迤”)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江,即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县之间的一段。江的两岸,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云崖”)。中央红军在云南省禄劝县西北的绞车渡(又称绞平渡)渡过金沙江的时候,是一九三五年五月,所以说“云崖暖”。 本句“水拍”原作“浪拍”。作者自注:“水拍:改浪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发表时已改为“水拍”。 〔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河源出青海、四川两省交界处的果洛山。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水势陡急,曲折流至四川省乐山县,入岷江。桥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形势险要。桥长约三十丈左右,用十三根铁索组成,上铺木板。中央红军在一九三五年五月下旬到达泸定桥,当时桥板已被敌人拆掉,红军先头部队的英雄战士在对岸敌人的炮火中攀缘着桥的铁索冲了过去,夺得此桥。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岷山的南支和北支,有几十座山峰海拔超过四千五百米,山顶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 〔三军〕古时军队曾有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军的,以后泛指整个军队。
2023-08-03 18:00:192

《长征》的内容主题是什么?

第一章概括 探寻红色中国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概括 去红都的道路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章概括 在保安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概括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本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章概括 长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第六章概括 红星在西北 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概括 去前线的路上 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第八章概括 同红军在一起 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章概括 同红军在一起(续) 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 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章概括 回到保安 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概括 又是白色世界 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2023-08-03 18:00:251

红色中国的大概内容是什么啊?

广东省智海研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专门从事教育培训、研学策划等领域综合业务发展的一家多元化公司。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践行“教育传递信念”的核心使命,积极探索发展创新之路,履行服务社会的基本责任。公司主要业务包含文化教育、干部培训、研学等模块,此电子宣传册重点展示公司文化教育模块的优势特色。为了更好的推动文化的教育宣贯,公司已在井冈山、古田、韶山、遵义、延安、南梁等革命圣地建立了运营培训基地,并先后与全国各地20多家党校、干部培训学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建教育全国大资源库、大联盟网。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不断推进和弘扬中华人的信仰力量,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的融合,努力为新时期文化传承做出积极贡献。
2023-08-03 18:00:322

红军长征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件中,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基本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扩展资料: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会议1、通道会议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在湖南通道召开临时紧急会议。会议听取了毛泽东的意见,改变了原定的去湘西同二、六军团会合的路线,而取西入贵州。2、黎平会议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县召开会议,再次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放弃了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而改向黔北的遵义进军。3、猴场会议 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瓮安县猴场镇召开会议,通过了在川黔边展开战略反攻,建立新的苏区的决定。4、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毛泽东重新回到了中央领导岗位上。5、鸡鸣三省会议 1935年2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交界处的一个村庄(尚示确切考证)召开会议,决定反攻遵义,并且博古向张闻天正式交出中央领导权。6、扎西会议 1935年2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云南扎西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遵义会议决议,决定恢复白区工作,总结了土城战役的失利原因,重新整编了红军并确定了回师遵义的战略方针。7、白沙会议 1935年2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在四川古蔺白沙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央红军二渡赤水。8、苟坝会议 1935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县苟坝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是否进行打鼓新场战役,并确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军事决策三人团,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9、会理会议 1935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四川会理县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批评了部队中的“右倾情绪”,并点名批评了彭德怀、林彪、刘少奇、黄克诚等人。10、泸定会议 193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泸定县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中央红军过雪山与四方面军会合,并且由陈云去上海恢复白区地下党组织。11、两河口会议 1935年6月26日,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政治局在四川小金县城两河口召开会议,决定红军北上陕甘建立根据地,准备实行松潘战役。12、黑水芦花会议 1935年7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黑水县(亦称芦花县)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并集中讨论了四方面军的工作问题。13、沙窝会议 1935年8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毛儿盖地区的血洛寨(藏语叫作沙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增补了几位四方面军将领进政治局,同时决定执行《夏洮战役计划》。14、毛儿盖会议 193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毛儿盖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左右两路军迅速执行北上东进的发展计划。15、牙弄会议 1935年9月8日,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和徐向前、陈昌浩在四川阿西牙弄召开非正式会议,决定联名催促张国焘及左路军尽快北上。16、巴西会议 1935年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巴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单独北上。17、俄界会议 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四川迭部县高吉村(亦称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18、榜罗镇会议 1935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肃通渭榜罗镇召开会议,决定红军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为陕北。19、吴起镇会议1935年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在陕西省赤安县吴起镇召开会议,总结俄界会议后红军的行动,确定新形势下陕甘支队的行动方针,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从而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结束,开创了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的新的历史时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红军长征
2023-08-03 18:01:181

红军的引证解释红军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红军的引证解释是:⒈指红巾军。元末刘福通等所领导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引元无名氏《松江谣》:“满城都是火,府官四散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明史·韩林儿传》:“_州人刘福通与其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_言‘山童(韩林儿),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乃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谋起兵,以红巾为号时皆谓之‘红军",亦称‘香军"。”明陶宗仪《辍耕录·旗联》:“中原红军初起时,旗上一联云:‘虎_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⒉中国工农红军的简称。引毛泽东《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丁玲《一颗未出膛的枪弹》:“红军好嘛!今年春上咱哥哥到过苏区的,说那里的日子过得好,红军都帮忙老百姓耕田咧!”⒊指1946年以前的苏联陆军。红军的引证解释是:⒈指红巾军。元末刘福通等所领导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引元无名氏《松江谣》:“满城都是火,府官四散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明史·韩林儿传》:“_州人刘福通与其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_言‘山童(韩林儿),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乃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谋起兵,以红巾为号时皆谓之‘红军",亦称‘香军"。”明陶宗仪《辍耕录·旗联》:“中原红军初起时,旗上一联云:‘虎_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⒉中国工农红军的简称。引毛泽东《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丁玲《一颗未出膛的枪弹》:“红军好嘛!今年春上咱哥哥到过苏区的,说那里的日子过得好,红军都帮忙老百姓耕田咧!”⒊指1946年以前的苏联陆军。注音是:ㄏㄨㄥ_ㄐㄨㄣ。结构是:红(左右结构)军(上下结构)。词性是:名词。拼音是:hóngjūn。红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红军hóngjūn。1._泄づ┖炀募虺啤5诙喂诟锩秸逼冢芍泄づ└锩捌渌锩渥坝1928年5月以后陆续改称。2.1946年以前的苏联军队。3._炀械囊辉薄蠢虾炀怠二、国语词典西元一九一七年苏俄十月革命成功后不久,内战爆发,由布尔雪维克党人所组成的赤卫队加以扩编的军队。词语翻译英语RedArmy(1928-1937)_,predecessorofthePLA,(Soviet)_RedArmy(1917-1946)_德语RoteArmee(S,Mil)_法语Arméerouge关于红军的反义词白军关于红军的诗词《满江红·题红军长征图》《书此志喜·红军旌旆出关东》《临江仙·谒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关于红军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故道新工红军碧血关于红军的成语养军千日,用军一时横扫千军残军败将全军覆灭断头将军狗头军师关于红军的词语大树将军败军之将生力军行军动众横扫千军残军败将孤军奋战狗头军师终军请缨断头将军关于红军的造句1、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险,胜利到达陕北。2、老红军张爷爷一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3、老红军张爷爷解甲归田三十年,仍未改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4、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创举。5、同学们肃立在灵堂前,对老红军于爷爷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红军的详细信息
2023-08-03 18:01:341

红军长征的过程中有哪些事件?

张国焘分裂中央——这事件够大的吧?
2023-08-03 18:01:414

七律长征是写军队生活的吗?

不是,七律长征并不是写军队生活的。七律长征是一系列由著名诗人陈毅先生创作的诗歌,其内容围绕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所取得的光荣胜利而展开。这些诗歌表达了中国人民在抵抗外来侵略者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坚强、乐观和奋斗精神,令人感动。此外,这些诗歌也对当代流行文化有重要影响:它们不仅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成为当代流行文化中常用的口头传说。
2023-08-03 18:01:4911

长征资料100字简短文

1 起始时间;1934.10-1935.102 大致路程;从江西瑞金出发,途径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康定、青海、甘肃。到达陕西吴起镇。3 历史意义;1)传播革命火种。2)摆脱蒋介石的围剿。3)锻炼了革命队伍,保存了革命力量。4)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力量。4 客观原因;敌我力量相差悬殊。主观原因;“左倾"错误的指导根本原因;共产党还缺乏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5 几个重要事件 ;冲出重围、四渡赤水、巧夺金沙、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过松潘草地、遵义会议6 人物;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刘伯承等。《沁园春 长沙》 1925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七律 长征 》 1935.1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沁园春 雪》 1936.0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04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水调歌头 游泳 》 1956.06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蝶恋花 答李淑一》 1957.05.11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卜算子 咏梅 》 1961.1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023-08-03 18:02:2510

对长征的看法300字

我贼!!! o()^))o 唉
2023-08-03 18:03:144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两百字以内)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请点采纳,谢谢
2023-08-03 18:03:342

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结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胜利结束
2023-08-03 18:04:284

长征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七律 长征》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长征图”,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每幅画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腾越【五岭】腾细浪——形容险峻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疾跨【乌蒙山】走泥丸——形容绵延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巧渡【金沙江】云崖暖——指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飞夺【泸定桥】铁索寒——指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喜踏【岷山】雪尽开颜——形容红军翻过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后的胜利喜悦。
2023-08-03 18:04:351

关于红军战斗的资料

哈家还差啥
2023-08-03 18:05:036

长征过程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

岷山为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原状山地,地跨四川和甘肃两省,大约北起甘肃岷县,南至四川茂县,西起郎木寺、若尔盖,东到岩昌、武都、青川一线,南北迤逦达500多千米,故有"千里岷山"之说。四川境内主要为岷山的中段和南段,它们也是岷山的主体部分。1935年9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翻越岷山的时候,毛泽东在山顶上极目四望,第一次看见了雪峰如海的世界,感受着一个神话传说的世界。 这就是昆仑山。一个毛泽东到晚年都想骑马去看一看的大山。 伫立岷山峰顶,感受横空出世、似见非见的昆仑,毛泽东体会到人类的过去,畅想着世界的未来,构思出一首《念奴娇u2022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率陕甘支队跨越甘肃和宁夏交界的六盘山。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随后,作《清平乐u2022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走下六盘山,毛泽东对身边的人说:从江西算起,我们已经走过了十个省,下面就要进入第十一个省——陕西省了。那里是我们的根据地,就是我们的家了。 到家了,长征就要结束了。 长征的落脚点最终定了下来。这对一年多来饱尝艰辛的红军来说,有什么能比这个消息和决定更让人高兴呢? 身后的脚印,已化作了留给大地的诗行。如此惊心动魄的征程,总应该给世人留下点什么。 对毛泽东来说,最好的表达方式,依然是写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七律u2022长征》,不用雕琢,只是拿红军跋涉的脚印,把万水千山串在一起,就构成了一首诗。 虽只有五十六个字,虽只有一年的跨度,纪录的时空内涵,却有着世界历史上最罕见的沉重和遥远。 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u2022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七律u2022长征》写了许多山,也写了两条“水”——金沙江和大渡河。 说起大渡河,人们自然要想起石达开。就在红军抢占大渡河的七十年前,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十几万人马,在这里全军覆灭。于是,蒋介石的飞机也向红军撒下了“毛泽东将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传单。 让毛泽东和红军自豪的是,大渡河的历史并没有重演。 在《七律u2022长征》诗中,山,不再那么凶险了。巨龙一样的五条大岭不过是微波细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不过像滚动泥丸。金沙江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的也只是一种“暖”热,被敌人抽去桥板的大渡河上高悬的铁索,也只是有点“寒”意。连眼前岷山的千里风雪,也已变成让人更加欢喜的美景。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
2023-08-03 18:05:321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反围剿失败,被老蒋追的
2023-08-03 18:05:527

红军长征为什么是历史的选择?

80多年前,四路红军相继撤离苦心创建经营的苏区,跨越万水千山,历尽千辛万苦,胜利完成了这次决定中国命运的革命力量的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间奇迹。伟大的创举必然顺应时代的需求。那么,红军长征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红军长征是在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危机、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情况下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开始。1932年,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制造了“一二八”事变,进一步加快侵华步伐。1933年春,日军相继攻占山海关、热河,并侵占长城以北沿线部分地区,锋芒直指平津。日军加紧侵华,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团结御侮、抗日救亡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政治主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但蒋介石却逆历史潮流而动,顽固以“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一再对日妥协,不断调集重兵“围剿”苏区和红军。1933年4月6日,蒋介石在《告各将领先清内匪再言抗日电》中宣称:“剿共”前线的将领“若复以北上抗日请命,而无意剿匪者”,“决不稍加姑息”;“侈言抗日”,“立斩无赦”。在蒋介石集团的不抵抗政策下,“一二八”抗战、长城抗战相继以失败告终。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蒋介石集团“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遭到国人不满和舆论谴责,甚至遭到了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和地方实力派的反对。发表于《独立评论》上的一篇题为《假如我是蒋介石》的文章,批评不抵抗政策是“最下流的自杀政策”,它使中国变成“一大块肥肉”,然后日本“一刀一刀的割去”。在广东的国民党中央委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认为“今日事势,舍抵抗而外,实无其他救亡之道”,要求国民政府切实进行抗战。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随后收复了察哈尔省全部失地。正当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陷入被动之时,驻福建的国民党第19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反蒋势力,于1933年11月20日发动“福建事变”,公开宣布反蒋抗日。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抗日大旗,不断发表宣言,强烈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表示对日宣战,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日;提出在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等三项条件下,红军准备与任何部队签订停战协定,共同抗日;帮助和加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4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闽浙赣皖边地区,其中一项任务就是“最高度的开展福建浙江的反日运动”。尽管有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长征前的中国,民族危机依然日益严重,合作抗日似乎遥不可及。在日本加紧侵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时候,高举着抗日旗帜的中国共产党,本应根据国内阶级关系剧烈变动的新情况,进一步制定出正确的战略策略,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以抗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然而,在党内取得统治地位的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却在革命的生死关头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使党和红军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他们虽然主张抗日,但忽视了“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所引起的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否认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中间势力的抗日要求,否认国民党内部在抗日问题上正发生分化,断定中间派别是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排斥一切上层分子、中间势力,只要“兵”、不要官。他们武断地认为“目前中国政治形势的中心,是反革命与革命的决死斗争”。为此,他们无视敌强我弱的客观现实,反对红军行之有效的“诱敌深入”方针,主张实行先发制人的进攻战略。在这种进攻战略下,他们反对必要的游击战和运动战,“要求阵地战和单纯依靠主力军队的所谓‘正规"战”等等。在军队建设上,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改造红军”的措施:一、实行宗派主义干部政策,改组各苏区党和红军领导机关;二、取消党委集体领导制度,强化政治委员个人决定作用;三、取消红军筹款、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强调红军的任务仅限于打仗;四、反对红军必要的游击性,片面强调正规化,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王明“左”倾错误推行的恶果,是鄂豫皖、湘鄂西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和中央苏区、湘赣、湘鄂赣、闽浙赣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相继失败,红军遭受惨重损失,部队的建设受到严重破坏,党和红军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失败,改变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大格局,影响了其他苏区,使长征由局部演变为全局性的战略转移。两大危机,考验着濒临绝境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以谋生存、图发展为主旨的长征随之在中华大地上展开。
2023-08-03 18:06:051

红军的国语词典红军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红军的国语词典是:西元一九一七年苏俄十月革命成功后不久,内战爆发,由布尔雪维克党人所组成的赤卫队加以扩编的军队。词语翻译英语RedArmy(1928-1937)_,predecessorofthePLA,(Soviet)_RedArmy(1917-1946)_德语RoteArmee(S,Mil)_法语Arméerouge。红军的国语词典是:西元一九一七年苏俄十月革命成功后不久,内战爆发,由布尔雪维克党人所组成的赤卫队加以扩编的军队。词语翻译英语RedArmy(1928-1937)_,predecessorofthePLA,(Soviet)_RedArmy(1917-1946)_德语RoteArmee(S,Mil)_法语Arméerouge。结构是:红(左右结构)军(上下结构)。拼音是:hóngjūn。词性是:名词。注音是:ㄏㄨㄥ_ㄐㄨㄣ。红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红军hóngjūn。1._泄づ┖炀募虺啤5诙喂诟锩秸逼冢芍泄づ└锩捌渌锩渥坝1928年5月以后陆续改称。2.1946年以前的苏联军队。3._炀械囊辉薄蠢虾炀怠二、引证解释⒈指红巾军。元末刘福通等所领导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引元无名氏《松江谣》:“满城都是火,府官四散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明史·韩林儿传》:“_州人刘福通与其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_言‘山童(韩林儿),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乃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谋起兵,以红巾为号时皆谓之‘红军",亦称‘香军"。”明陶宗仪《辍耕录·旗联》:“中原红军初起时,旗上一联云:‘虎_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⒉中国工农红军的简称。引毛泽东《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丁玲《一颗未出膛的枪弹》:“红军好嘛!今年春上咱哥哥到过苏区的,说那里的日子过得好,红军都帮忙老百姓耕田咧!”⒊指1946年以前的苏联陆军。关于红军的反义词白军关于红军的诗词《书此志喜·红军旌旆出关东》《满江红·题红军长征图》《苍溪红军渡》关于红军的诗句红军碧血英勇红军凭肉搏红军不怕远征难关于红军的成语养军千日,用军一时残军败将横扫千军断头将军全军覆灭狗头军师关于红军的词语大树将军孤军奋战生力军全军覆灭狗头军师覆军杀将断头将军败军之将横扫千军终军请缨关于红军的造句1、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创举。2、红军战士一路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到达了陕北。3、当年,毛泽东率领红军在井冈山开创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4、孙爷爷是一位久经考验的红军老战士。5、同学们肃立在灵堂前,对老红军于爷爷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红军的详细信息
2023-08-03 18:06:121

红军长征经历了哪几次战斗?

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概括有奖励写回答贺显华老师高赞答主一个有才华的人聊聊关注成为第218位粉丝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如果你能在山上张开嘴,山神就会把你掐死。总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6 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士气高昂。但张国焘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并以改组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相要挟。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并争取张国焘本人,党中央于 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后又对红军序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8月3日,红军总部制定了夏洮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军: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北进;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北上。党中央、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8 月20日,中共中央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决定以主力迅速占领洮河流域地区,并以此向东发展取得陕甘。随后,右路军进入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挑战。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在她的著作《伟大的道路》中勾画了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带:"大草地位于康藏交界地区的高地上,一望无垠,广袤达数百英里,全是没有路的沼泽地带。走了一天又一天,极目四顾,红军所看到的,除了无边无际的野草外,没有别的东西,而野草下面则是浑水深达数英尺的沼泽。死草堆上又长出了大片野草,谁也说不上。
2023-08-03 18:06:181

红军长征游记的叙述是什么意思?

就是按时间顺序采写的“游记 ”类,以自己的视角理解表述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文世界、精神世界 ,是客观的描述。最佳案叙述 叙述,指的是把人物的活动 ,经历和事件发展变化过程交代出来一种表达方式 。在应用文写作中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应用文写作中叙述的人称。最佳案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第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2023-08-03 18:06:251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的原因

为躲避蒋军的追击,保存革命力量,来到陕西韬光养晦,为后来的战争奠定力量基础。(仅为个人观点)
2023-08-03 18:06:372

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实际上是在长征途中,目的地是没有得到确认的,直到最后才得以成功。
2023-08-03 18:06:455

红军长征过哪些省?

第一章 突出重围————1934年10月,闽浙赣苏区围剿已经进行了四年,在王 明错误指挥下,敌人步步紧逼。广昌失守、万年亭失守、驿前失守、石城失守,敌人已经逼近了红色心脏——瑞金。第二章 绚丽之梦————1930年8月,江西瑞金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红一方面军发展到拥有一、三、五、七、八、九军团,约12.7万人。第三章 十送红军————1934年10月,江西瑞金红军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8.6万人被迫长征。地方部队1.6万人,留在苏区!苏区百姓依依不舍,送别红军。第四章 路在何方————1934年11月 粤北与湘南长征前夕,粤系军阀陈济棠命令军队放开防线,红军突破粤军封锁线,长征开始!第五章 山河苍茫————1934年12月 湘西与豫西无简介第6章 橘子红了————1934年11月 湘南无简介第七章 血漫湘江————1934年11月 湘江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敌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湘江战役是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渡过湘江后,红军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第八章 恭贺新年————1935年1月 乌江1935年1月1日,红军突破乌江江界河,乌江战役打响。经过廻龙场、茶山关、江界河等战斗,至1月3日,红军主力部队以较小伤亡,取得突破乌江的伟大胜利,粉碎了国 民 党妄图凭借乌江天险堵截红军于南岸并予以彻底消灭的黄粱美梦,使红军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第九章 夜郎之月————1935年1月 遵义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左”倾 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自此,我党由稚嫩走向成熟。第十章 残阳如血————1935年2月 遵义二渡赤水后,敌人调集大军企图歼灭红军。2月26日,红军主力在娄山关及其以南击溃王家烈部,攻占板桥,残敌向遵义逃跑。27日,红1、红3军团乘胜追击,在遵义以北击溃敌3个团的阻击,28日凌晨再占遵义。接着于遵义以南忠庄铺击破敌吴奇伟纵队两个师的进攻,歼其第59师大部,重创第93师,战役
2023-08-03 18:06:581

有关长征的故事

两万五千里够长的吧!
2023-08-03 18:07:214

有关红军长征的名言,谢谢大家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023-08-03 18:07:501

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呢

1、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什么?2、长征途中,中央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是?3、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人迹罕至的大雪山是什么?4、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什么山?5、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的第一座大雪山是?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什么?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夹金山是邛崃山脉南部的高山。山上云雾缭绕,白雪皑皑,积雪终年不化,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雪时雨,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有“神山”之称。当时为尽快甩开追在身后的敌人,迅速实现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合,开创革命新的局面,中央红军决定,选择雪山草地一线敌人较少的地区,以达到快速行军的目的。夹金山景区情况介绍。夹金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与阿坝州小金县交界处,夹金山即长征路上的大雪山,是长征路上重要的行程之一。红军以大无畏的精神在上面几次翻越,最后到达陕北,体现了红军精神万岁。红军公园将长征路上所经过的地点作为景点显示给游人,雪山是主要的景点之一。夹金山风景旅游区,以高山湖泊、红军遗迹、民族风情独树一帜,与大雪山、大熊猫半野生放养保护,使自然生态与之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动态的天然山水画卷。长征途中,中央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是?长征途中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中央红军翻过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四川夹金山。夹金山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徒步翻越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的第一座大雪山。1935年6月12日下午,红一方面军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带领下,克服千难万险,终于从夹金山南麓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的硗碛乡成功翻越夹金山。其它四座雪山分别是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1、1935年6月27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翻越第二座大雪山---四川梦笔山。2、1935年7月2日,翻越第三座大雪山---四川亚克夏雪山。3、1935年7月6日,翻越第四座大雪山---四川昌德山。4、1935年7月7日,翻越第五座大雪山---四川打古山。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人迹罕至的大雪山是什么?是夹金山。夹金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与阿坝州小金县交接处,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也是雅安通往小金四姑娘山的必经之道。夹金山又名大雪山,以雪景著称。这里原始森林茂密,自然风光旖旎,雪峰晶莹,主峰海拔为4930米,是青衣江的发源地,逆流而上,两岸悬崖陡峭,谷幽峡深,湖泊明净,瀑布飞溅,野生动植物随处可见,构成一幅使人向往的自然景观。扩展资料:为了弘扬红军精神,宝兴县于2005年修建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县城内青衣江畔,占地约5000平方米。整个纪念馆由红军广场、主题雕塑和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连环画护拦三大部分组成。纪念馆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展厅内展出了很多珍贵的红军手书和文物;红军广场占地3500平方米,主要是园林绿化和休闲广场。主题雕塑长6米,宽2.5米;连环画护拦有112块浮雕石板,是由川大艺术学院教授巫成金精心设计制作,非常壮观,让人们在广场休闲的同时,缅怀革命先烈、增强爱国意识。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碑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夹金山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什么山?是1935年5月翻越的夹金山。1935年6月8日晚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红军先头部队占领宝兴县灵关场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9日顺利过宝兴县城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由陈光率领,担任先遣队的红二师四团开始向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进军。夹金山,是邛崃山脉南部的高山,位于宝兴县的西北、阿坝州懋功县以南,海拔4930米。山上云雾缭绕,白雪皑皑,积雪终年不化,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雪时雨,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有“神山”之称。扩展资料1935年10月27日红四方面军红八十八师从小金县再次翻越夹金山,南下西康。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又从宝兴翻越夹金山,经达维、懋功、丹巴向西转移去康北。红一方面军中的部分战士三次翻越夹金山,创造了历史奇迹。夹金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与阿坝州小金县交界处,夹金山即长征路上的大雪山,是长征路上重要的行程之一。红军以大无畏的精神在上面几次翻越,最后到达陕北,体现了红军精神万岁。红军公园将长征路上所经过的地点作为景点显示给游人,雪山是主要的景点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夹金山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长征途中翻越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夹金山又名大雪山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以雪景著称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是雅安通往小金四姑娘山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的必经之道。为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了弘扬红军精神,宝兴县于2005年修建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长征的意义是什么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1934—1936年期间,工农红军历经重重困难,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长征胜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使抗日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支持。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经验,对全国其他地方的根据地建设有着指导意义,长征的胜利也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展开全部内容--红军长征途中征服的第一座大雪山是?红军长征中征服的第一座大雪山,是1935年5月翻越的夹金山。此山位于四川省定兴县西北,海拔4000多米,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红军翻越的最后一座大雪山是大鼓山,海拔5000多米。
2023-08-03 18:08:041

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呢

1、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什么?2、长征途中,中央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是?3、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人迹罕至的大雪山是什么?4、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什么山?5、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的第一座大雪山是?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什么?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夹金山是邛崃山脉南部的高山。山上云雾缭绕,白雪皑皑,积雪终年不化,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雪时雨,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有“神山”之称。当时为尽快甩开追在身后的敌人,迅速实现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合,开创革命新的局面,中央红军决定,选择雪山草地一线敌人较少的地区,以达到快速行军的目的。夹金山景区情况介绍。夹金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与阿坝州小金县交界处,夹金山即长征路上的大雪山,是长征路上重要的行程之一。红军以大无畏的精神在上面几次翻越,最后到达陕北,体现了红军精神万岁。红军公园将长征路上所经过的地点作为景点显示给游人,雪山是主要的景点之一。夹金山风景旅游区,以高山湖泊、红军遗迹、民族风情独树一帜,与大雪山、大熊猫半野生放养保护,使自然生态与之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动态的天然山水画卷。长征途中,中央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是?长征途中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中央红军翻过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四川夹金山。夹金山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徒步翻越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的第一座大雪山。1935年6月12日下午,红一方面军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带领下,克服千难万险,终于从夹金山南麓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的硗碛乡成功翻越夹金山。其它四座雪山分别是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1、1935年6月27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翻越第二座大雪山---四川梦笔山。2、1935年7月2日,翻越第三座大雪山---四川亚克夏雪山。3、1935年7月6日,翻越第四座大雪山---四川昌德山。4、1935年7月7日,翻越第五座大雪山---四川打古山。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人迹罕至的大雪山是什么?是夹金山。夹金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与阿坝州小金县交接处,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也是雅安通往小金四姑娘山的必经之道。夹金山又名大雪山,以雪景著称。这里原始森林茂密,自然风光旖旎,雪峰晶莹,主峰海拔为4930米,是青衣江的发源地,逆流而上,两岸悬崖陡峭,谷幽峡深,湖泊明净,瀑布飞溅,野生动植物随处可见,构成一幅使人向往的自然景观。扩展资料:为了弘扬红军精神,宝兴县于2005年修建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县城内青衣江畔,占地约5000平方米。整个纪念馆由红军广场、主题雕塑和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连环画护拦三大部分组成。纪念馆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展厅内展出了很多珍贵的红军手书和文物;红军广场占地3500平方米,主要是园林绿化和休闲广场。主题雕塑长6米,宽2.5米;连环画护拦有112块浮雕石板,是由川大艺术学院教授巫成金精心设计制作,非常壮观,让人们在广场休闲的同时,缅怀革命先烈、增强爱国意识。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碑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夹金山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什么山?是1935年5月翻越的夹金山。1935年6月8日晚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红军先头部队占领宝兴县灵关场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9日顺利过宝兴县城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由陈光率领,担任先遣队的红二师四团开始向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进军。夹金山,是邛崃山脉南部的高山,位于宝兴县的西北、阿坝州懋功县以南,海拔4930米。山上云雾缭绕,白雪皑皑,积雪终年不化,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雪时雨,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有“神山”之称。扩展资料1935年10月27日红四方面军红八十八师从小金县再次翻越夹金山,南下西康。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又从宝兴翻越夹金山,经达维、懋功、丹巴向西转移去康北。红一方面军中的部分战士三次翻越夹金山,创造了历史奇迹。夹金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与阿坝州小金县交界处,夹金山即长征路上的大雪山,是长征路上重要的行程之一。红军以大无畏的精神在上面几次翻越,最后到达陕北,体现了红军精神万岁。红军公园将长征路上所经过的地点作为景点显示给游人,雪山是主要的景点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夹金山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长征途中翻越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夹金山又名大雪山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以雪景著称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是雅安通往小金四姑娘山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的必经之道。为什么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了弘扬红军精神,宝兴县于2005年修建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长征的意义是什么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1934—1936年期间,工农红军历经重重困难,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长征胜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使抗日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支持。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经验,对全国其他地方的根据地建设有着指导意义,长征的胜利也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展开全部内容--红军长征途中征服的第一座大雪山是?红军长征中征服的第一座大雪山,是1935年5月翻越的夹金山。此山位于四川省定兴县西北,海拔4000多米,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红军翻越的最后一座大雪山是大鼓山,海拔5000多米。
2023-08-03 18:08:111

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老人家的原话,言简意赅却寓意深远。在70年后的今天,这段话仍是对长征最精辟最全面最权威最生动的诠注。 长征毫无疑问是不朽的,长征精神也确实需要发扬光大,可长征对于70年后的我们还有没有意义呢?当然有,而且很多!但大多数国人渴望听到清新一点现代一点现实一点的长征精神,一种用老百姓的语言讲出来的长征精神。在我这个小字辈看来,长征首先是人与三种极限的斗争:一是与人的生理极限的斗争,二是与人的心理极限的斗争,三是与自然极限的斗争。先说说理由 : 一、长征是人与人的生理极限之间的斗争。 长征为时一年,走了两万五千里,途中作战两万多次,可以说是无时无刻的不面临着战斗。有的是一天之中几次战斗,有的战斗一打就是几天。战斗间隙就是那漫长的行军,极少有休整时间。 关于长征,有这样一组数字:“中央红军,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位战士壮烈牺牲。”这还是平均数字,急行军时还要惊人。拿飞夺泸定桥为例,红军战士以疲惫之躯,一昼夜强行军二百四十里,而且还都是崎岖蜿蜒的山路,非战斗减员非常大。这是对人的生理极限的挑战,即便是没有战斗,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项运动能如此考验人的生理机能。 二、长征是人与人的心理极限之间的斗争。 长征途中每天都有人生病,有人掉队,有人牺牲。每时都有可能被子弹击中,每刻都有可能被疾病吞噬,途中不停的有战友掉入万丈深谷和茫茫沼泽,一觉醒过来后就会发现同伴悄悄的离去,一坐下去就会有人再也站不起来。最痛心的莫过于那些经过九死一生到达陕北的红军战士,敌人疾病雪山草地都未能将他们征服,几个带着麸皮的馒头却夺去了他们无比年轻的生命(长时间的饥肠辘辘早已使肠胃薄得像一张纸,再加上极其匮乏的医疗条件,才会有这种悲剧发生)。这种心理挑战不是一天,而是368天! 诸君不妨自问一下,你能迎接这种心理极限的挑战吗? 三、 长征是人与自然环境极限的斗争。 气候除了热带和极寒带,地表除了沙漠和海洋,连续走了368天共计2万5千里,红军什么都经历了。如果能有人比他们经历得更多,那就只有极少数职业探险家了。但红军是一支执行武装任务的军队,不是职业探险家。而且他们没有时间没有金钱没有药品也没有装备,更没法和职业探险家们比。这是与自然环境极限的殊死抗争,不管是谁想要否定都只能是睁着眼睛说梦话。 这样看来长征就不难理解了。挑战自然、挑战自我、挑战极限,这就是长征带给70年后的人们的第一认识或感性认识。现在不是流行野外生存、极限运动吗?这些运动的目的不就是挑战自然、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吗? 当然这未必能让人人理解,特别是对于一个喜欢安逸生活的人更是无法理解。现在很多国人只对现实感兴趣,对过去对未来没有兴趣;只对享受赚钱感兴趣,对吃苦付出没有兴趣;只对有利可图的感兴趣,对事不关已的没有兴趣……这样的人,有资格谈论长征吗? 至于对长征的理性认识,现在有些不同意见。但在遥远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有那么一群人,为了一种信念一种理想,上刀山下火海,心甘情愿毫无怨言的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这种精神即使你不能认同,也绝对应该尊重。 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一点精神将一事无成。长征是波澜壮阔的史诗,是无与伦比的传奇,它前无古人,它后无来者,它既不可复制,更无从假设。尊重客观事实,才是我们尊重历史的唯一选择。 将这种朴素的认识加以升华,就是一种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种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小部分人的精神,一种为了理想信念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一种默默奉献不图任何回报的精神,一种舍弃名利、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精神,一种大公无私、宁死不屈、甘当苦行僧的精神,是一种排除万难不惜代价夺取最后胜利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这样的精神,尤其是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缺乏过这种精神。 这种精神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演过很多次,这种精神一直在保佑民族前行。正因为中华从来就不缺乏忧国忧民、高风亮节、以天下为已任之士,所以华夏能繁衍生息五千年而不止。他们的名字都被记在书中,颂在口中,听在耳中,刻在心中。他们的精神与长征精神相同之处不是太多太多了吗?所以长征精神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特例,它是中华深厚的人文积累的必然,是民族精神气节特性凝聚的必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集中爆发的必然,没有这种底蕴就不可能有空前绝后、惊世骇俗、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向长征途中的烈士致敬!向所有掩护、帮助红军的国人致敬!向所有老红军致敬!您们的壮举写就了一个词叫长征,您们的意志凝聚了一种力量叫长征精神,您们的业绩将永永远远激励后人奋勇前行,您们的名字将永永远远和巍巍华夏一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023-08-03 18:08:171

红军长征最著名的三个故事(红军长征中的著名故事)

长征最著名的三个故事:《金色的鱼钩》、《湘江之战》、《强渡大渡河》。长征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成就,是一次震动千里江山的伟大成就。长征,是用生命书写的壮丽史诗,是人类精神不屈的象征。1.《金色的鱼钩》讲述了一个关于红军在草原上行进的动人故事。在红军开进草原的时候,很多士兵都生病了,指导员把三个年轻的战士交给了班长。为了让士兵们能够从草原里出来,老班长每天都会为他们垂钓,每天都要翻过无数的草皮,到了晚上,他还会把所有的野菜都挖出来,喂到士兵们的嘴里。而者班长,则是啃着士兵们剩下的鱼骨和青草,咀嚼了一下,就把它们吞了下去。我读到这儿,就觉得嗓子里好像有一根鱼刺卡在那里,很不舒服。这可是草根和鱼骨啊!但是,为了完成党的嘱托,为了战友们的健康,他宁可吃那些难以下咽的草根和鱼骨。这位年迈的班长,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无私奉献,舍己为人。2.《湘江之战》的内容:湘江战役,红军在红军长征中的百场战斗。但是,湘江之战,才是决定整个军队命运的关键。湘江之战,是中国军事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失败。然而,这位红军的最高统帅,在拯救党和红军的命运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3.《强渡大渡河》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省越西县安顺场渡大渡河的战役,这是一次著名的战役。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第一任总指挥孙继先,是在长征时期担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红1团一营营长的,他亲自率领十七名战士渡过大渡河,在敌军看来难以逾越的天险之地,打通了一条通往中央红军北上的道路。中国战争历史上,红军强渡大渡河,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2023-08-03 18:08:241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一、历史背景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1934年4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保存了力量约3万人。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转战14个省,冲破国民党军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通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至此,长征胜利结束。二、意义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扩展资料长征原因:原因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敌人实力强大,二是我党犯了错误。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五次“围剿”。随着战局的发展,国民党军队逐步占领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大部分地区。这个时期,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我们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他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否认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要求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路线,使红军在战略上完全陷入被动。蒋介石集全国的财力和军力于一身,而中央红军只有不到10万人,加上苏区财力物力有限,劣势显而易见。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失败,党和红军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原因二:考虑重开革命新局面,中共中央主动进行战略转移在粉碎敌人“围剿”已经没有可能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在1934年5月提出了战略转移的设想,并报告了共产国际。由于中共中央执行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使得中央红军在国民党“围剿”下处境十分艰难。于是,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主动撤离中央苏区,前往湘西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师,重建革命根据地,重开革命新局面。原因三:原来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被打破,局部长征最终演变成整个主力红军的长征中央红军撤出中央苏区,使其他各地红军受到国民党军越来越大的压力,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当其冲。另外,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长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敌情严重,创建和保存革命根据地十分困难;红二十五军转移也是由于国民党军加强了对鄂豫皖地区的“清剿”。坚持当地革命斗争已十分困难。因此,各地红军相继长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打破了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原因四: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成为直接影响长征决策、进程和方向的重大因素“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开始,“华北事变”则是日本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奏。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绝不会坐视中华民族的沦亡,红军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站在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线。在长征开始前和开始后,中共中央先后组织了两支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即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和政治上的战略转变密切联系起来,把红军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联系起来。抗日救亡,是一个已经存在的,对红军长征必然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因此,长征,由一场惨痛的失败开始,却酝酿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伟大的转折;一次不得不走的艰难行程,却最终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023-08-03 18:08:421

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左”倾教条主义泛滥还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我也参加了这次小高考,历史卷不是想像中的简单啊~~应该是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023-08-03 18:08:553

有关长征的故事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雪山上的小太阳》。夹金山,白雪皑皑,风雪交加,每当前进的队伍脚步迟缓时,女战士充满活力的歌声就会响起,然而当部队翻过山顶时,队伍里却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故事发生在1935年6月。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翻雪山时,小姑娘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过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干部休养连的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伤兵流着泪回忆说,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人在拼命地拉着他,对了,还听见了歌声,他说,很熟的歌: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所有人都沉默了。伤兵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穿过岁月的悠远,70年前,那许许多多美丽的壮烈的故事依然生动、依然鲜活。曾经有一个爱唱歌的小女孩,快乐地行走在这支波澜壮阔的队伍里,她唱过最响亮的歌谣,让疲惫的战士仰望天空,看到太阳;她跳过最动人的舞蹈,让受伤的老兵忘记伤痛,欣然而笑;她曾为一件普通的红毛衣欣喜不已、视若珍宝,在最危险的时候她又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连同生的希望和力量,让给了自己的战友。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15岁。
2023-08-03 18:09:053

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为摆脱国民党围剿;博古等人左的错误
2023-08-03 18:09:134

红军长征的转折点是什么?

遵义会议,奠定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纠正了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路线
2023-08-03 18:0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