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的一些问题

2023-07-30 21:40:19
mlhxueli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主要内容: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1、第一段(第一小节):大草原十分美丽,作者对此赞叹不已。

2:第二段(二~四小节):热情好客的主人接待了作者一行人。

3、第三段(第五小节):快要离开了,大家十分不舍。

文学赏析

文章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烈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充分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这是本文的主题思想,亦即文意所在。

主客双方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依恋不舍地娓娓交谈,时间不停地推移,夕阳渐渐西沉,他们竟浑然不觉,这是蒙汉情深的形象映现。

韦斯特兰
内容错的太多了 回答者: RRRR56QD | 一级 | 2011-2-20 14:48
第一段就错了两处。 回答者: 迁西实验小学 | 一级 | 2011-2-20 15:29
内容错的太多了 回答者: 雪花飞舞着26 | 二级 | 2011-2-20 16:26
1.主要内容
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第一段(第一小节):大草原十分美丽,作者对此赞叹不已。
第二段(二~四小节):热情好客的主人接待了作者一行人。
第三段(第五小节):快要离开了,大家十分不舍。
2题你自己在网上查嘛,像这样有点麻烦
在这上面查比较方便,我一般就是在这上面查滴:http://www.zdic.net/ 回答者: 我开始叛逆 | 二级 | 2011-2-21 12:49
岩石上长出了青苔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2-21 18:11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回答者: 雪尔蔓 | 一级 | 2011-2-21 19:58
背诵1、2自然段 回答者: wangtianshuono | 一级 | 2011-2-22 19:14
为什么那么多的错处?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2-23 12:48
预习要求:

①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并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特点。

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

③通过展示图片和请去过草原的同学作介绍,加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

1、《草原》主题: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草原》是一篇散文,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3、写作特点:

a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b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c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d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4、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5、对词语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6、学习目标: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7、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学习难点: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8、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点,作家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惊喜、赞叹和离开时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流于笔端,将独特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是精笔细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马疾驰的迎客队伍像一条彩虹,这些描写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生动鲜活,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

三是写实清新质朴,不露雕饰的痕迹。(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种纪实的描写,更能表达出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和民族间的团结互助。)9、字音字形:如“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ì”;“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10、相关链接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温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 回答者: 1723650757 | 一级 | 2011-2-24 18:57
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作者来到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我们时的情景

我们六下刚学的
善士六合

草原诗三首

(一)

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

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

(二)

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

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

(三)

斜阳无睹看斜阳,山包林荫俱染黄。

莫道老牛归去饱,牧人炉下正生香。

七律·乌鸦·和塞北草

羽色深深何众嫌?真言诤语反诬谗!

相依福祸随君往,无妄灾殃任客冤。

鸦噪树低无绝唱,乌啼月落有余篇。

俗清风雅本难定,大智如愚乃巨贤。

附塞北草原诗:

出语真实惹众嫌,一身乌色更招谗。

预知福祸殷勤报,反被智愚颠倒冤。

衔肉唱歌留笑柄,投石喝水作佳传。

抑扬褒贬由他去,依旧枝头畅所言。

草原诗一束

〔 作者:陈光林 文章录入:李秋泓 〕

(一)草原啊草原

草原啊草原

我生命的摇篮

清澈甘甜的流水是哺育我的乳汁

芳草淡淡的清香润我生命的心田

圣洁坚实的马背是我成长的登攀

阿妈期待的笑脸是我力量的源泉

每当我想起草原啊草原

就想起那生命的摇篮

草原啊草原

我可爱的家园

辽阔草原给了我宽大的胸膛

秀美山川给了我健壮的脊梁

风雪严寒给了我坚强的性格

阿妈的艰辛给了我永恒的力量

每当我想起草原啊草原

就想起那可爱的家园

草原啊草原

酒香茶浓亲情无限

想你啊草原

我相恋的草原

想你是甜甜的回忆

想你是苦苦的眷恋

想起你就思念悠悠

天蓝地绿心心相连

想你啊草原

我心中的草原

想你是甜甜的回忆

想你是苦苦的眷恋

想起你就情深绵绵

伴着娘亲伴着蓝天到永远

永远的草原

草原啊草原

我的大草原

我绿波荡漾的草原

鲜花如海的草原

生我养我的地方

你是我生命的摇篮

草原啊草原

我的大草原

我阳光照耀的草原

雨露滋润的草原

生我养我的地方

你是我力量的源泉

草原啊草原

我的大草原

我春风拂面的草原

秋波荡漾的草原

生我养我的地方

你是我永远的温暖

草原啊草原

我的大草原

我歌美情深的草原

骏马飞奔的草原

生我养我的地方

你是我心中的永远

(二)乡恋

给我一片白云吧

飘向塞北高原

带着亲情

带着乡恋

给我一缕春风吧

吹到塞北高原

带着春雨

带着新绿

给我一渠河水吧

流向塞北高原

带着歌声

带着生命

给我一弯明月吧

挂到塞北高原

高原夜更美

故乡月更明

(三)家乡的牧场

家乡那片广阔的牧场

是我心中深情圣洁的蓝天

吃着母亲乳汁长大

喝着芳香奶茶长大

听那甜甜的歌谣

伴着与我同年的马儿羔羊

深情圣洁的牧场啊

给了我多少童年的美好回忆

梦中常回到那片生我养我的情深牧场

家乡那片广阔的牧场

是我心中深情圣洁的蓝天

父爱把我扶上马背

娘亲给我多少期望

广阔牧场给了我开阔的胸襟

深情牧场给了我多少勇敢力量

家乡牧场是我生命摇篮智慧的源泉

永远忘不了那片生我养我的圣洁牧场

(四)高原情

清风送我爽

绿野伴我唱

骏马载我乘风去

扶摇直上歌浩荡

高原蓝天阔

雄鹰任翱翔

碧波滚滚情涌浪

青峰巍巍河山壮

(五)艾敏河

艾敏河啊

草原的母亲河

你静静地流 默默地淌

日日夜夜年年月月

不停地流啊波连波

艾敏河啊

你是爱的河

你流淌的乳汁

是草原的生命

你是溢满慈爱的河

艾敏河啊

你是情的河

你流淌着人间的真情

流到哪里都把真情诉说

你是人间最深情的河

艾敏河啊

你是神圣的河

悲痛时你给我力量

危难时你给我信心

你是牧人心中最神圣的河

艾敏河啊

你是人生的河

喝着你的乳汁长大

怀着你的信念耕耘

你教我做人长远纯洁

永远像艾敏河静静地流淌着

艾敏河啊艾敏河

我对你是那样的深情眷恋

你是永远流淌在我心中的河

我对你是那样的崇敬

永远在心灵中宁静清澈

艾敏河啊艾敏河

有多少故事在你心中流过

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你是历史的篇章

你是草原儿女的生命河

·在草原

马休

闪电下的眉毛 烟波浩荡。

草原广阔

瞌睡的诗人

你就像一把被胡马的鬃毛睡着的琴

草原广阔

而内心深沉

我用磕下的眼帘

关闭一盏远方的灯

      

·草原夜在当雄的藏族毡包里做客

马休

她俯身沏茶的姿势

就像河流弯身于睡眠的寂静

在另外的情形里

马丁松的内地之夜

湖泊举起它巨大的汤匙

灌进世界的嘴里

而手 越过辽阔草原尽头的黑暗——

达瓦姑娘

我要用彻底的沉默

与你在你晨曦的辉光里彻夜交谈

ardim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CarieVinne

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作者来到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我们时的情景

我们六下刚学的

北境漫步

岩石上长出了青苔

kikcik

吗,,,就,结核病,好,喝酒,喝酒,结合,就,

左迁

dfsh sgfgdsgbgds g d fs

可桃可挑

预习要求:

①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并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特点。

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

③通过展示图片和请去过草原的同学作介绍,加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

1、《草原》主题: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草原》是一篇散文,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3、写作特点:

a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b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c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d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4、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5、对词语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6、学习目标: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7、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学习难点: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8、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点,作家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惊喜、赞叹和离开时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流于笔端,将独特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是精笔细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马疾驰的迎客队伍像一条彩虹,这些描写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生动鲜活,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

三是写实清新质朴,不露雕饰的痕迹。(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种纪实的描写,更能表达出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和民族间的团结互助。)9、字音字形:如“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ì”;“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10、相关链接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温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

墨然殇

背诵1、2自然段

肖振
1.主要内容
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第一段(第一小节):大草原十分美丽,作者对此赞叹不已。
第二段(二~四小节):热情好客的主人接待了作者一行人。
第三段(第五小节):快要离开了,大家十分不舍。
2题你自己在网上查嘛,像这样有点麻烦
在这上面查比较方便,我一般就是在这上面查滴:http://www.zdic.net/
北有云溪

内容错的太多了

hi投

第一段就错了两处。

《草原》原文

固态电容,冬天剃须刀体股癣分分彩日日夜夜分享一下发一份退大益广场
2023-07-29 07:05:336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草原主要内容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2023-07-29 07:06:178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老舍(舒庆春)的《草原》 课文是什么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一条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象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马飞过了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 ,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都是民族团结互助。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公社的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要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023-07-29 07:06:4014

小学五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草原的阅读短文答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草原的阅读短文答案 我坐在车上,静静地等待着草原美景的出现。一路上山连着山,还有不时出现的村庄和小城市,草原似乎还很遥远。 终于到了草原,我呼吸著新鲜的空气,心情无比的舒畅。草地一望无际,绿叶一样的颜色,但并不单调。同样是绿色,有的浅一点,有的深一点,那是因为有的地方草生长得密一些,有的地方草生长得稀疏一些。这里的草是那样的新鲜,仿佛雨水刚滋润过它们。牛儿、羊儿吃著嫩嫩的小草,不时发出动听的叫声,好像这叫声也是草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上的牧民有的骑着马儿飞奔,有的在蒙古包旁边做着美味的烤全羊,有的在草地上追逐打闹。牧民们都穿着蒙古袍,男的看上去是那样的剽悍,女的看上去都有着迷人的气质。在这美丽、没有一丝污染的大草原上,不由得想高歌一曲,抒发满心的喜悦。 我在这美丽的草原上奔跑起来,实在跑累了,就开始采撷野花。这里的花可多了,红的、黄的、白的,五颜六色。而且还有我一直想见到的、却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蓝色和紫色的花,这些花给草原增添了许多光彩。 我仔细地观赏著这景色优美、没有一丝污染的大草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美不胜收。我在心中默默地向她祝福,愿大草原永远美丽! 小学五年级下册短文阅读:新阿姨 我的童年,是用竹子和河水编织起来的.我的家掩藏在一片毛竹林中,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乾乾瘦瘦的哑巴老头,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没有谁知道哑巴有多老,在这儿摆渡有多少年.在每一个过河人最初的记忆里,哑巴老人就是这个样子:爬满皱纹的脸,深沉的眼睛,一条跛腿,一双粗大布满了老茧的手不知摆过了多少岁月. 但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著桐油的光泽,一点也不像他皱巴巴的脸.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稳稳当当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间(jiān jiàn)断.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误 耽搁)行程. 哑巴老人是孤独的.听人说,他曾经有个女儿,叫丫丫,是从河边捡来的.他用米汤一口一口把她养大.在她长大成人,即将要做母亲的时候,却不幸死于难产.从此,哑巴老人就变得更孤独了.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他太平凡而微不足道了,人们似乎把他(遗忘 淡忘)了.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草原答案 什么答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的第一课草原的读后感怎么写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著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问题 反义词;静寂和热闹 拘束和洒脱 小学五年级下册课文《水》 水 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 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著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开启的那一刻的到来。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面板后,刚好能够润溼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第14课答案 :1010jiajiao./daan/bookid_12553. 如果版本不同,请自行搜寻(搜寻练习册) 如果帮助了你,请及时点选【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窦桂梅教你阅读》小学五年级下册答案 每本书后面应该都有答案吧! 那我就无能为力了,我上六年级。但,我劝你还是自己写比较好,不然即使写完也没有效果。 小学五年级下册答案 请问题目哪呢 感觉提问主意不是很清晰 建议查下资料哦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9课作业单答案 这里应该找不到答案 不会的话 还是问问你的同学·或者老师比较好 让他们给你讲讲 不要总是不动脑 只抄答案。对成绩提高最大的还是问老师。
2023-07-29 07:07:361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课件【三篇】

【 #课件# 导语】课件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悟。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吃透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教学的方案用于课件。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篇一】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课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放课件,听歌曲)   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二、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   1.读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也可以把预习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2.教师随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件展示)   三、自学课文,合作探究。   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注意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过渡: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们特别认真,尤其是同学们能抓住重点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课前查找的资料,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2.小组同学自学交流,认识上达成共识后,待会汇报你们自学的的成果。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组织教学。   四、激励评价,赏读涵咏。   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同学们小组的活动,每个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特别高,很多同学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我们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谈谈你们的体会和理解认识。   (一)指名研读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学,汇报学习的情况。   1.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说说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书上的词语或者自己概括词语加以总结,请同学把这些词板书在黑板上。〔你体会的很好,能否用书上的重点的词语加以总结,把它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参与板书课文中的重点的词语。学生板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错别字。〕   2.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展示课件),加深学生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的思想感情。(听了同学们谈的对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来吧!放课件)   3.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课文。   过渡:这么迷人的景色,这么优美的语句,我们真的应该多读读。选择本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板书:景色美〕   4.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适时鼓励。(出示课件)   (二)研读老舍先生在访问中被热情招待的部分。   过渡:同学们通过边读边谈体会的方法,我们感受到草原的美,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在访问的过程中又什么的感受呢?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部分,放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交流理解课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迎接远客:学生先读重点的语句谈体会,然后看录像,学生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出示课件,板书概括的词语)   教师小结: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随后他们来到了蒙古包外。   (2)学生齐读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热情接待:先让学生随作者一起走进蒙古包,看看发生什么样的事,(学生看录像),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谈谈为什么这样读课文。学生概括板书词语)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如果自己是一位访问团的成员,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又受到内蒙古人民的热情款待,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能不能对主人发出访问我们家乡的邀请?(教师板书:人热情)   2.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今天的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阳下,怎么舍得分别?作者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   六、课内外结合:   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见所闻,课下收集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草原资料或者图片,准备在班上交流展评。   《草原》的教学设计应该让孩子们感受课文中作者描述的内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同时,借助多媒体展示与文字内容相符的美丽的草原图片,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里,就如身临其境去到草原,和作者一起交流感受着草原的无限秀美。   【篇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1)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   (3)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齐唱《爱我中华》。   五、练笔拓展 【篇三】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俊()竣()限()驰()   峻()唆()梭()垠()弛()   蹄()茶()貌()杯()跤()   缔()荼()藐()怀()胶()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二、学习第一段   1.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2.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再读这一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4.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5.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初入草原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4.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2.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2.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   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2.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七、总结   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023-07-29 07:08:021

概括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023-07-29 07:08:115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第一课《草原》的主要内容

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景象第一段(第1小节):大草原十分美丽,作者对此赞叹不已。第二段(第2~4小节):热情好客的主人接待了作者一行人。第三段(第5小节):快要离开了,大家十分不舍!
2023-07-29 07:08:55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草原》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一)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五、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 草原   草原景色真迷人   深受欢迎倍感怀   访问草原 相见如故心相通   盛情款待添礼节   主客联欢何忍别
2023-07-29 07:09:02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草原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教学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篇二:草原   一、 教学目标   1、品读优美句段,感受蒙族兄弟姐妹的热情好客。   2、.结合插图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的内容   师: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美丽和蒙古人的热情。   师:草原有多美呢?谁来读读书上有关的句子好客。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草原的景色是如此之美,那儿的蒙族人民又是怎样对待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呢?请用两个词概括出来。   生:热情 好客   师:这节课让我们走入草原感受感受蒙古人的热情好客。齐读课题。   生读题目。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师: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找哪些句子写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用笔勾画出来,再读读,要读出你的理解。   生默读、思考、勾画、朗读。   师:哪些句子写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谁来说一说?   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师:你怎么理解的?   生:因为蒙古人民来到几十里外的地方欢迎远客。   师:谁能把蒙古人民的热情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你读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还有吗?   生读句子: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响成一片。这句话写出了来欢迎我们的人很多,很兴奋。   师:真会读书。你还找到了什么句子?   生读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蒙族人民见到我们,就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似的,热情地和我们握手,说呀,笑呀,就像一家人。   师:真是蒙汉一家人啊!你能再读读这句话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该句。   篇三:草原   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三、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023-07-29 07:09:111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案

  《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的课文。教案设计栏目我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案,欢迎给位老师参考。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优秀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去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三、学生分析:   农村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在狭窄的空间里看惯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风景,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学过的诗歌《敕勒川》以及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主动去探索新事物。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主题编写的开篇课文。但本篇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课文语言优美,适合美美的朗读;适合在不断的朗读、探索中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感情的直接抒发在课文的末尾一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本文的难点之一。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百度笔画笔顺软件具体化生字的书写训练;利用PPT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知识进行图片阐释;利用视频让学生去了解草原;利用歌曲去营造氛围,增强感情。    六、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通过所学知识,说说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生根据学过的诗歌和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谈谈对草原的映像)   今天,我们跟着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看看草原,看看他在那里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二)走进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课文,自学要求:   ○1大声的读课文,读准文中生字的读音,请将你不熟悉的字词注上拼音;   ○2把不好读的词语和句子多度几遍,直到读通顺,把你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我们在学习课文时注意结合课文。   2、自学检查:   ○1大屏幕出示本课的生字,点名读生字。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对学生多次出错的地方作强化训练。   ○2用“百度笔画软件”对“襟”、“貌”、“羞”、“涩”这几个字的笔画笔顺作示范,强调书写)(笔画软件演练,学生在草稿本上模仿)   ○3大屏幕出示本课词语,点名读词语,相机指导学生读错的部分。针对本地学生对平翘舌音以及“h”和“f”分不清的情况对“柔美”、“回味”、“洒脱”、“疾驰”、“拘束”、“羞涩”、“翠色欲流”这几个词作重点指导。   ○4小组间比赛读新词   3、初步感受草原的魅力: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然后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的映像。(广阔、碧绿、草原人民好客等)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3)交流、展示:   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根据作者的行踪所写)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二) 最近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魅力。   师:上次课,我们初步感受了草原的美景,这节课我们跟着老舍先生具体的去感受一下草原的魅力。   1、 请你们结成小组,一起去草原旅游。注意不要走马观花,要用心,用情感细细的去品味。然后选择一种你认为好的方式来回报你们的学习。(比如:朗诵、画画、吟诗、唱歌、跳舞等)   2、 小组学习。   3、 学习结果汇报,交流。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结合多学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理解“茫茫”的意思。并且体会“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原因。   ○2体会“羊群无论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的妙处。   (大屏幕提示:体会句子的妙处的方法有:修辞手法;重点字词,尤其是动词的妙用;句子表现的意境美)   ○3小丘的美:   请学生朗读有关描写小丘的部分;   反复朗读,读出小丘的美妙之处。重点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翠色欲流”意境美。   用“渲染”法根据课文描写画画你心中的草原。(请学生快速作画,多媒体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品)   ○4“这种境界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作者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你有没有想到关于草原的一首小诗或者即兴将你的感受用几句诗一样的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呢?   ○5草原风光组图欣赏,多媒体展示根据课文描写展示组图,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和图片提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小结过渡:是呀,多美的草原呀。那里会居住着什么样的人们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访问陈巴尔虎旗   师:陈巴尔虎旗是作者和朋友们访问的地方,那里的人民和我们土家族苗族聚居区的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你们想知道吗?(生答)   1、 我来当草原旅游小导游: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现在要带着大家去草原游玩,你需要给大家介绍有关草原的哪些内容呢?   根据课文第2、3、4、5自然段的描写,以小组学习的形式,结合你们预习课文时准备的资料,为你的导游工作做准备。   2、 小组合作学习   3、 展示、交流。   每一小组选一位发言人,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去草原游玩,介绍那里的风土民情。班上其他同学作文游客可在导游介绍时随时提问,当导游有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可以帮忙回答。若有大家都无法回答的问题,老师将把它记录下来。等待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解决。   (三)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升华主题。   师小结过渡:好一个能干的小导游呀,给我们展示了蒙古草原的美,让我们体会到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那我们再来体会一下“梦汉情深”四个字,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找出来,好好读读。   1、 根据提示自学。   2、 汇报,朗读。   师小结:是呀,多美的草原,多热情的蒙古人民,多么与众不同的待客方式。关于西部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呢?(根据预习时在图书室查找的资料,向老师、家长了解的资料介绍祖国美丽辽阔的西部 )   (四) 让我们再来一起探索课文写作方面的一些特点吧!   师: 课文流露出的作者的感情是什么?   (生:对草原的喜欢,对蒙古族人民的赞美)   师:是的,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情感的呢?请你们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感受   生1:直抒胸臆,课文中很多地方都在直接描写草原的美,从中很容易感受出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生2:细致的描写,课文中作者细致的描写了草原的美景,如果不喜欢怎么能看得这么仔细,写得这么细致呢?   生3:对事情的记叙,很自然,不做作,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蒙古人民的好客、热情、大方,蒙汉情深。   师:是呀,归纳得很好。让我们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五)结束   请大家跟着《美丽草原我的家》和一段有关草原的视频一起去欣赏草原的美丽和与众不同吧!    七、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我们介绍了草原的美丽,草原人民与众不同民俗风情,给我们展示了一顿西部文化的大餐。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中入情入境的学习,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突破了山村孩子眼界狭窄的瓶颈,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确实有收货。同时激起了学生了解探索西部文化的兴趣,为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学习的基础没有打牢,在本课的学习中略显吃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多关注后进生。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五、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 草原   草原景色真迷人   深受欢迎倍感怀   访问草原 相见如故心相通   盛情款待添礼节   主客联欢何忍别
2023-07-29 07:09:301

草原课文原文

课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草原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草原课文原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了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老舍的“舍”就是取的他的姓“舒”,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后世影响: 这个作品被选进了北师大版的四年级上册语文书,部编人教版的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作者表达了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和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2023-07-29 07:09:411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中《草原》要求背诵的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坐蒙古包。这是1,2自然段,要求背诵的!我正好是五年级下学期!望采纳~~
2023-07-29 07:09:491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从内容、写法、情感中的收获

第一段(第一小节):写大草原十分美丽,老舍对此赞叹不已第二段(二~四小节):写热情好客的主人接待了"我们"第三段(第五小节):快要走了,"我们"十分不舍. 课文简说。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如果帮到您的话,可以好评吗?谢谢了!!!(右上角采纳)
2023-07-29 07:10:141

五年级下册的第一课草原课文和句解断习急急啊!!!!

草 原 老 舍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至为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迂回的,明如玻璃的一条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公社了。忽然,象被一阵风吹来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马飞过了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我们约请了海拉尔的一位女舞蹈员给我们作翻译。她的名字漂亮——水晶花。她就是陈 旗的人,鄂温克族。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我们用不着水晶花同志给作翻译了。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都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公社的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正是: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儿,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 碧草话斜阳!
2023-07-29 07:10:221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资料和解读

1 草原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2)对词语的理解。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二、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三、教学建议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①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并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特点。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③通过展示图片和请去过草原的同学作介绍,加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炼的诗句总结全文。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3.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风光;马疾驰,车相随,襟飘带舞,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景;敬酒联欢的热闹场面。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大家带进草原,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第一、二自然段。4.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情感也在变化着。但贯穿全文的是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这种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课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写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点,作家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惊喜、赞叹和离开时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流于笔端,将独特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二是精笔细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马疾驰的迎客队伍像一条彩虹,这些描写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生动鲜活,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三是写实清新质朴,不露雕饰的痕迹,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种纪实的描写,更能表达出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和民族间的团结互助。5.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教师可相机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西部,搜集资料,访问老师、家长,与西部地区的小学生建立联系等方式,为口语交际、习作和交流平台做准备。6.生字、生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教师在检查时要注意一些字的字音字形。如“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ì”;“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四、教学案例片段:品读优美语句师: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生:我觉得这句写得非常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生:作者将草原比作绿毯,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而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的大花,简直太形象了。师:同学们再反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生:我发现了,是“绣”!羊群本来是因为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这块巨幅地毯上的图案在不断变换,真是美极了。师:请同学们看着课件,也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师:是啊,这样的仙境怎不令人惊叹,令人感到舒服呢?生:我觉得这句写得也很美,“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为牛马生活在草原,简直就是进了天堂,它们一定在品味这种幸福的生活。师:你体会得真好。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生:它们可能在回味这水草丰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无忧无虑。生:它们可能在回味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鲜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真令我们心向往之。生:它们可能在回味着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幅画中!师: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正是作者这些优美的描写,才给了读者这样丰富的联想,让我们和作者一样,深深陶醉于草原的美景,和作者一样惊喜不已,赞叹不已。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并抄写下来。五、相关链接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鄂温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
2023-07-29 07:10:291

草原是哪一年级的课文

五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作者老舍。
2023-07-29 07:10:393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草原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和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课文详细记叙了作者一次难忘的访问经历。文章既写出了草原的美景,表现了草原的独特风光;又写出了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全篇文章优美、语言清新流畅,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u200d
2023-07-29 07:10:461

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草原第一自然段做一首诗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什么意思?
2023-07-29 07:11:234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草原》:“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中的“流”写出了小丘()的特点?一定

写出了小丘的绿色山野。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扩展资料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作者笔下的草原风情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读的极好素材。通过感情朗读的训练可以深化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体会。因此,第二个教学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023-07-29 07:12:311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草原在人情美中描写了什么

人情美中描写了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何忍别”“话斜阳”,一来突出了主客双方不忍离别的内心世界。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淳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蒙汉两族人民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依恋不舍,娓娓而谈,直到夕阳西下。这犹如一个特写镜头,让我们不仅感受到他们的惜别之情。
2023-07-29 07:12:591

五年级下册的课文草原怎么分段?

你好;第一段1~~2草原的风景第二段3~~4草原人对作者的接待第三段5饭后草原人表演
2023-07-29 07:13:061

草原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草原》的作者是老舍,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美景、欢迎远客、热情款待、联欢话别4个场景。主要内容:《草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依次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的刻画,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扩展资料:这个作品被选进了北师大版的四年级上册语文书,部编人教版的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作者表达了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和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老舍的“舍”就是取的他的姓“舒”,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023-07-29 07:13:131

人教版五年级草原课文原文

《草原》这篇文章叙述的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的情景。下面我们来看看人教版五年级草原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借鉴。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羣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 *** 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羣,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羣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总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要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一、教学目标 1、品读优美句段,感受蒙族兄弟姐妹的热情好客。 2、.结合插图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的内容 师: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美丽和蒙古人的热情。 师:草原有多美呢?谁来读读书上有关的句子好客。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草原的景色是如此之美,那儿的蒙族人民又是怎样对待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呢?请用两个词概括出来。 生:热情、好客。 师:这节课让我们走入草原感受感受蒙古人的热情好客。齐读课题。 生读题目。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师: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找哪些句子写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用笔勾画出来,再读读,要读出你的理解。 生默读、思考、勾画、朗读。 师:哪些句子写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谁来说一说? 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师:你怎么理解的? 生:因为蒙古人民来到几十里外的地方欢迎远客。 师:谁能把蒙古人民的热情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你读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还有吗? 生读句子: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响成一片。这句话写出了来欢迎我们的人很多,很兴奋。 师:真会读书。你还找到了什么句子? 生读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蒙族人民见到我们,就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似的,热情地和我们握手,说呀,笑呀,就像一家人。 师:真是蒙汉一家人啊!你能再读读这句话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该句。 …… 师:请大家看课文中的插图,看图画展现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学生看图、读文、思考。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图上画的是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太阳落山了,夕阳斜照着草地,草地变成金黄的了。最后一句话说到了斜阳。 师:观察真仔细。 生:我们要走了,想留个纪念,正和蒙古人民一起照相了。 生:蒙古人民舍不得我们走,拉着我们的手说着分别的话。 师:我们也不想离开他们呀! 生:他们舍不得分开,正一起拥抱呢。 师:课文中的哪句话集中表现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生(有感情地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曾瑞说这句话像诗一样。谁来说说诗一样美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生: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情谊很深,他们不忍心分别,太阳落山了,他们的话都还没有说完。 师:说得太好了,一起读读这句话。 全班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023-07-29 07:14:131

老舍的文章《草原》的原文是什么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伯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薄
2023-07-29 07:14:235

小学五年级草原课文原文

《草原》是一篇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学五年级草原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借鉴。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羣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欲留,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羣,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羣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么,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坐蒙古包。 蒙古包外,很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而都不拘束。不到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带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地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也表演了名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德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的马。太阳以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一、把握教材联系,深入领悟教材 《草原》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在本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求:一是读懂课文,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二是品读课文,谈出自己的见解。三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四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我设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会字词,理解句子并体会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辽阔壮美,受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尝试谈出自己阅读时的理解和感受,这是教学的重点。 二、强调以人为本,灵活选择教法 以学生为主体,灵活选择教法,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引导运用以下教法: (一)导读法。 ①导预读,激发学习兴趣; ②导感知,理解清文章条理; ③导理解,尝试自读自悟; ④导运用,注重知识迁移。 一句话,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施教之功主要体现在导读二字上。 (二)演示法。 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诵。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了借鉴,具体生动的图像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 (三)谈话法。 在教学中的分段学习、理解内容等过程,我多处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收获。这样,学生所理解掌握的内容能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在谈话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识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强调自读自悟,大胆更新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主要是感知语言,因而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同时,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二)思维方法的指导: 教学中,我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如走了许久,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一句,我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入手,注意句中为什么用!。体会作者见到河时,那分惊喜,这样的逐层设疑理解,能掀起学生层层思考的涟漪。 (三)读书方法指导: 我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说出自己见解;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析表现手法,用以指导写作。 四、强调大胆尝试,优化教学程序 本课时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大胆尝试,自读、自语、自动地发展。 (一)尝试预读,激起阅读兴趣 课前,让学生蒐集有关草原美景的图片,上课时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再放录像,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最后依据预习中提出的要求,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尝试着在旁边注上自己的体会。 (二)尝试感知,理清文章条理 1、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理清条理: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三)尝试感悟,谈出自己见解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大胆尝试,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讨论,你认为哪句话最美?美在哪? 2、仔细品读课文,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3、尝试有感情朗读,体会草原的辽阔壮美及作者喜爱之情。 这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点拨一些重点词句。如:羊羣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都像很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用比喻的,把羊羣比作大花,具体恰当地描绘出羊羣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尝试运用,注重积累、迁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用上打比方的表现手法。 本堂课,我重点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教师琐碎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2023-07-29 07:15:071

小学五年级草原课文原文

《草原》是一篇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学五年级草原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借鉴。 课文原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欲留,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么,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坐蒙古包。 蒙古包外,很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而都不拘束。不到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带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地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也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德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的马。太阳以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的说课设计 一、把握教材联系,深入领悟教材 《草原》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在本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求:一是读懂课文,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二是品读课文,谈出自己的见解。三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四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我设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会字词,理解句子并体会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辽阔壮美,受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尝试谈出自己阅读时的理解和感受,这是教学的重点。 二、强调以人为本,灵活选择教法 以学生为主体,灵活选择教法,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引导运用以下教法: (一)导读法。 ①导预读,激发学习兴趣; ②导感知,理解清文章条理; ③导理解,尝试自读自悟; ④导运用,注重知识迁移。 一句话,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施教之功主要体现在导读二字上。 (二)演示法。 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诵。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了借鉴,具体生动的图像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 (三)谈话法。 在教学中的分段学习、理解内容等过程,我多处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收获。这样,学生所理解掌握的内容能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在谈话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识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强调自读自悟,大胆更新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主要是感知语言,因而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同时,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二)思维方法的指导: 教学中,我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如走了许久,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一句,我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入手,注意句中为什么用!。体会作者见到河时,那分惊喜,这样的逐层设疑理解,能掀起学生层层思考的涟漪。 (三)读书方法指导: 我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说出自己见解;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析表现手法,用以指导写作。 四、强调大胆尝试,优化教学程序 本课时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大胆尝试,自读、自语、自动地发展。 (一)尝试预读,激起阅读兴趣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美景的图片,上课时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再放录像,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最后依据预习中提出的要求,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尝试着在旁边注上自己的体会。 (二)尝试感知,理清文章条理 1、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理清条理: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三)尝试感悟,谈出自己见解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大胆尝试,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讨论,你认为哪句话最美?美在哪? 2、仔细品读课文,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3、尝试有感情朗读,体会草原的辽阔壮美及作者喜爱之情。 这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点拨一些重点词句。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都像很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用比喻的,把羊群比作大花,具体恰当地描绘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尝试运用,注重积累、迁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用上打比方的表现手法。 本堂课,我重点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教师琐碎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2023-07-29 07:15:161

老舍 《草原》 全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扩展资料:《草原》是现代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意思为:蒙古人和汉族人友谊深,不忍马上分别,在夕阳下,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互相倾诉离别之情。主要内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草原推荐于 2019-10-20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有帮助,为TA点赞无帮助,看其他答案查看全部66个回答淘宝小学三年级课外必读书目有哪些千万商品,品类齐全,千万别错过!根据文中提到的老舍为您推荐淘宝超值小学三年级课外必读书目有哪些,优享品质,惊喜价格,商品齐全,淘你满意!上淘宝,惊喜随处可淘!simba.taobao.com广告淘宝内蒙有哪些大草原千万商品,品类齐全,千万别错过!淘宝超值内蒙有哪些大草原,优享品质,惊喜价格,商品齐全,淘你满意!上淘宝,惊喜随处可淘!m.taobao.com广告更多专家老舍 《草原》 全文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马上提问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garlic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188****8493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AKA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32条评论热心网友41太好了,我爱死你了查看全部32条评论—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三年级课外书必读-淘宝千万商品,省钱省力更省心,轻松购物!三年级课外书必读尽在淘宝,看得见的真材实料,让人爱不释手!全网低价,实惠到家!广告2021-08-27《草原》全文理解《草原》说课稿 一、说教材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作者笔下的草原风情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读的极好素材。通过感情朗读的训练可以深化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体会。因此,第二个教学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通过突出重点借以突破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师生一起解决了为数不少的生字,读熟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是着力表现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此次,我向大家汇报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教法与学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 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通过抓住明线、紧扣暗线的做法,牢牢掣住“情”字这个关键,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升华民族精神的教育融为一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美景,动听音乐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场景等多种形式,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美的意境,最终“水到渠成”,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并大胆鼓励学生质疑,巧妙引导,资料铺垫,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实现整个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程序 1、激趣揭题,牵出明线 上课伊始,我以充满激情的开场白带领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课文带给我们的快乐,“登上长城、走进北国、浏览桂林漓江、飞到鸟的天堂……”薄薄的语文书,使我们大家人在课堂,心在飞翔……这一行行动人的文字使学生对即将要 学的课文充满了期待,为心的继续飞翔鼓足了劲、加足了油。学生在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线索和快速浏览课文的基础上,很快牵出文章表现草原景色美、人情美的这条明线,并迅速开始了认识草原景色的学习。 2、“读占鳌头”、突出重点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语文,首先要把握好语言的工具性。多读、多背,是古今中外公认的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上升到饱含深情、充满激情的诵,也是衡量学生是否突破难点理解“蒙汉情深”的关键。因此,接下来的课文教学,我采取的“读占鳌头”的学习方法。 首先是精读草原景色一段,品味意境美,掣起“暗线”,品味“动情”。 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审美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发达的想象、联想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发展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草原》中写羊群在小山丘上“上上下下”,真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 巧设活动,增强美的趣味。完成美育和智育融合的最重要手段,是把死板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具有美学趣味的活动。《草原》中在写小丘的绿色和线条的柔美时有这样一句话:“……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让两名学生用美术描绘的方法分别为同学们解释这两个词语,学生寥寥几笔,大家便轻松理解了“翠色欲流、一碧千里”的美的精髓。 多媒体展现草原风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再现草原美景,牵起了作者初步动情想高歌一曲、低吟小诗这条暗线,并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课内外结合在“敕勒歌”、“赋得古原草送别”深情吟颂中结束了此段的教学。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段融合“赛马、迎宾、热情会面、盛情款待”内容的音乐,组织学生在音乐声中放飞自己的想象,模仿主客双方的动作,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萌发出学习草原人情美的浓厚兴趣,再因势利导,组织学生细读品味作者又动情到更动情的感情变化。具体作法是: 默读二到五自然段,找出能体现“蒙汉情深”的句子,同桌交流体会。这一设计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 着力于语言文字训练。抓关键词“襟飘带舞”,比较“飞”与前文中“走”的异同,在作者感悟“又动情”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充满激情的煽情读。反复吟颂结尾诗句,体会作者愈加强烈的感情,用饱含深情的颂读,体现学生对“蒙汉情深”的深刻理解。 3、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在夕阳的余晖洒在一碧千里的草原的课件展示中,在悲凉、沧桑的音乐声中,在学生深情的吟颂中,我本想结束课程的学习,但王主任的话给了我启示:为何不把平时鼓励孩子大胆质疑的作法大胆展示一下呢?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反复考虑后,我接受了王主任的建议,大胆放手让学生质疑,并很快理清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蒙汉为何情深?仅仅是蒙汉才情深吗?”并顺势引导学生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在 “56个兄弟姐妹一家”的动人旋律下,课件展示“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动人画面,继而鼓励学生心儿继续飞翔;“提供旅游网址、推荐老舍名著”,在学生专注的沙沙记录声中,我似乎看到一扇扇知识之门在他们面前打开,孩子们从这扇门出发,带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四 、 教后反思: 《草原》这节课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精美的课件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因为我的设计不周,学生对草原景色的认识还有些浮于表面,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谈的还不够深刻 。112赞·2,477浏览2017-11-26老舍的《草原风光》原文1播放老舍写的《草原》全文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紫塞,紫塞,谁说的? 这是个翡翠的世界。连江南也未必有这样的景色啊!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至为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迂回的,明如玻璃的一条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公社了。忽然,象被一阵风吹来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马飞过了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我们约请了海拉尔的一位女舞蹈员给我们作翻译。她的名字漂亮——水晶花。她就是陈 旗的人,鄂温克族。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我们用不着水晶花同志给作翻译了。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都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公社的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正是: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儿,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 碧草话斜阳! 人的生活变了,草原上的一切都也随着变。就拿蒙古包说吧,从前每被呼为毡庐,今天却变了样,是用木条与草杆作成的,为是夏天住着凉爽,到冬天再改装。看那马群 吧,既有短小精悍的蒙古马,也有高大的新种三河马。这种大马真体面,一看就令人想起“龙马精神”这类的话儿,并且想骑上它,驰骋万里。牛也改了种,有的重达千斤,乳房象小缸。牛肥草香乳如泉啊!并非浮夸。羊群里既有原来的大尾羊,也添了新种的短尾细毛羊,前者肉美,后者毛好。是的,人畜两旺,就是草原上的新气象之一。 老舍的屁屁很大大底!!!3赞·2,771浏览2017-12-02老舍 《草原》 全文 — 找答案,就来「问一问」6245位专家解答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老舍 草原 原文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扩展资料: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在《草原》一文中故意将互相对立和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使语言在简洁中见意蕴、普通中见哲理,生动而鲜明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文章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烈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充分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这是本文的主题思想,亦即文意所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平等的民族政策,形成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家庭。老舍通过记叙访问草原的情景,反映民族友爱的主题,提炼出这一文意,无疑是抓住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关系的真实本质,十分正确。 当然,正确的文意要有恰切的表达。老舍按照初入草原、欢迎远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主客话别的顺序记述,注意突出蒙古族人民远出相迎、热情款待、亲切联欢的场面,字里行间渗透着蒙汉人民间的血肉深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原19赞·14,414浏览2019-05-19六年级课文草原全文六年级课文草原全文如下: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了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文章出自老舍先生的《内蒙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和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扩展资料: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二、作者影响 1、文化影响 老舍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是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 在中国现代作家之中,老舍是唯一一个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文学与曲艺进行结合,长时间地关注曲艺发展,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亲自参与了曲艺,尤其是主要曲种(相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作家。 2、政治影响 老舍和郭沫若等人组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担任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负责领导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老舍在担任总务部主任期间团结了全国的抗战文人,使这一时期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文艺界团结得最好的时期之一。 3、文学奖项 为纪念老舍先生以及鼓励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北京市文联和老舍文艺基金会于1999年创立了老舍文学奖,该奖项主要奖励北京籍作者的创作和在京出版和发表的优秀作品,每两至三年评选一次。
2023-07-29 07:15:2515

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草原

h
2023-07-29 07:16:367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中《草原》要求背诵的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坐蒙古包。这是1,2自然段,要求背诵的!我正好是五年级下学期!望采纳~~
2023-07-29 07:17:032

五年级下册草原这篇课文中这种境界是指什么境界?

厉害厉害厉害
2023-07-29 07:17:144

《草原》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023-07-29 07:17:478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生长在北方小城镇的孩子来说,草原即是遥远的,又是陌生的,因此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受到草原风光美、人情美,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1、2自然段。   重点难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   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蒙的读音是“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씓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形成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G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四、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直观场境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1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进入美丽的草原。   1、复习有关词语:教师出示: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通过回顾,重温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汇报: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情迎接: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   2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情。)   3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声音的嘈杂,草原的热闹,手与手的握住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板书襟飘带舞策马疾驰握手不放笑了再笑   【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学习空间,培养自学交流能力】   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以景激情用情品读情景一致】   三、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四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五回顾情境置留作业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篇二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五、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 草原   草原景色真迷人   深受欢迎倍感怀   访问草原 相见如故心相通   盛情款待添礼节   主客联欢何忍别 篇三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去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三、学生分析:   农村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在狭窄的空间里看惯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风景,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学过的诗歌《敕勒川》以及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主动去探索新事物。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主题编写的开篇课文。但本篇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课文语言优美,适合美美的朗读;适合在不断的朗读、探索中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感情的直接抒发在课文的末尾一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本文的难点之一。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百度笔画笔顺软件具体化生字的书写训练;利用PPT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知识进行图片阐释;利用视频让学生去了解草原;利用歌曲去营造氛围,增强感情。   六、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通过所学知识,说说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生根据学过的诗歌和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谈谈对草原的映像)   今天,我们跟着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看看草原,看看他在那里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二)走进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课文,自学要求:   ○1大声的读课文,读准文中生字的读音,请将你不熟悉的字词注上拼音;   ○2把不好读的词语和句子多度几遍,直到读通顺,把你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我们在学习课文时注意结合课文。   2、自学检查:   ○1大屏幕出示本课的生字,点名读生字。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对学生多次出错的地方作强化训练。   ○2用“百度笔画软件”对“襟”、“貌”、“羞”、“涩”这几个字的笔画笔顺作示范,强调书写)(笔画软件演练,学生在草稿本上模仿)   ○3大屏幕出示本课词语,点名读词语,相机指导学生读错的部分。针对本地学生对平翘舌音以及“h”和“f”分不清的情况对“柔美”、“回味”、“洒脱”、“疾驰”、“拘束”、“羞涩”、“翠色欲流”这几个词作重点指导。   ○4小组间比赛读新词   3、初步感受草原的魅力: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然后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的映像。(广阔、碧绿、草原人民好客等)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3)交流、展示:   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根据作者的行踪所写)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二) 最近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魅力。   师:上次课,我们初步感受了草原的美景,这节课我们跟着老舍先生具体的去感受一下草原的魅力。   1、 请你们结成小组,一起去草原旅游。注意不要走马观花,要用心,用情感细细的去品味。然后选择一种你认为好的方式来回报你们的学习。(比如:朗诵、画画、吟诗、唱歌、跳舞等)   2、 小组学习。   3、 学习结果汇报,交流。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结合多学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理解“茫茫”的意思。并且体会“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原因。   ○2体会“羊群无论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的妙处。   (大屏幕提示:体会句子的妙处的方法有:修辞手法;重点字词,尤其是动词的妙用;句子表现的意境美)   ○3小丘的美:   请学生朗读有关描写小丘的部分;   反复朗读,读出小丘的美妙之处。重点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翠色欲流”意境美。   用“渲染”法根据课文描写画画你心中的草原。(请学生快速作画,多媒体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品)   ○4“这种境界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作者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你有没有想到关于草原的一首小诗或者即兴将你的感受用几句诗一样的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呢?   ○5草原风光组图欣赏,多媒体展示根据课文描写展示组图,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和图片提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小结过渡:是呀,多美的草原呀。那里会居住着什么样的人们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访问陈巴尔虎旗   师:陈巴尔虎旗是作者和朋友们访问的地方,那里的人民和我们土家族苗族聚居区的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你们想知道吗?(生答)   1、 我来当草原旅游小导游: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现在要带着大家去草原游玩,你需要给大家介绍有关草原的哪些内容呢?   根据课文第2、3、4、5自然段的描写,以小组学习的形式,结合你们预习课文时准备的资料,为你的导游工作做准备。   2、 小组合作学习   3、 展示、交流。   每一小组选一位发言人,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去草原游玩,介绍那里的风土民情。班上其他同学作文游客可在导游介绍时随时提问,当导游有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可以帮忙回答。若有大家都无法回答的问题,老师将把它记录下来。等待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解决。   (三)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升华主题。   师小结过渡:好一个能干的小导游呀,给我们展示了蒙古草原的美,让我们体会到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那我们再来体会一下“梦汉情深”四个字,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找出来,好好读读。   1、 根据提示自学。   2、 汇报,朗读。   师小结:是呀,多美的草原,多热情的蒙古人民,多么与众不同的待客方式。关于西部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呢?(根据预习时在图书室查找的资料,向老师、家长了解的资料介绍祖国美丽辽阔的西部 )   (四) 让我们再来一起探索课文写作方面的一些特点吧!   师: 课文流露出的作者的感情是什么?   (生:对草原的喜欢,对蒙古族人民的赞美)   师:是的,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情感的呢?请你们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感受   生1:直抒胸臆,课文中很多地方都在直接描写草原的美,从中很容易感受出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生2:细致的描写,课文中作者细致的描写了草原的美景,如果不喜欢怎么能看得这么仔细,写得这么细致呢?   生3:对事情的记叙,很自然,不做作,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蒙古人民的好客、热情、大方,蒙汉情深。   师:是呀,归纳得很好。让我们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五)结束   请大家跟着《美丽草原我的家》和一段有关草原的视频一起去欣赏草原的美丽和与众不同吧!   七、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我们介绍了草原的美丽,草原人民与众不同民俗风情,给我们展示了一顿西部文化的大餐。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中入情入境的学习,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突破了山村孩子眼界狭窄的瓶颈,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确实有收货。同时激起了学生了解探索西部文化的兴趣,为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学习的基础没有打牢,在本课的学习中略显吃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多关注后进生。
2023-07-29 07:18:131

《草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写作背景是什么?《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人教版新课标(老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课和教育部统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课。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u2006。作者在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扩展资料原文节选: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2023-07-29 07:19:151

老舍的《草原》 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

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023-07-29 07:19:34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第一自然段课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请给最佳,谢谢!
2023-07-29 07:19:574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草原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款待的情景。
2023-07-29 07:20:053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中《草原》要求背诵的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坐蒙古包。 这是1,2自然段,要求背诵的!我正好是五年级下学期!望采纳~~
2023-07-29 07:20:231

五年级下册课文草原

打“嗝"ni que ding shi 5 nian ji de?"
2023-07-29 07:20:348

五年级下册的课文,《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哪里体现出了草原美。(写出句子写出原因)

那些小丘的线条。。。。。中国画那样。写出了小丘线条的美
2023-07-29 07:20:573

课文《草原》的四幅画面分别是什么?

《草原》描绘了草原人情图、草原生活图、草原风情图、草原动物图。《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2023-07-29 07:21:142

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课文《草原》用什么写作方法来写的

  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课文《草原》用什么写作方法来写的  借景抒情  表达了蒙汉团结友好的感情  这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课文详细记叙了作者一次难忘的访问经历.文章既写出了草原的美景,表现了草原的独特风光;又写出了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全篇文章优美、语言清新流畅,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3-07-29 07:21:531

草原课文分成了几个部分?

全文共分成五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的情况。第五段(第5自然段):讲主客话别。文学鉴赏:《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人教版新课标(老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课和教育部统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课。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u2006。作者在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2023-07-29 07:22:071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用几句话概括

老舍先生访问大草原看到的景象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款待。蒙汉情深何忍别
2023-07-29 07:22:224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课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023-07-29 07:22:322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一课,《草原》读书笔记400字

我们学了《草原》这篇课文,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真是美不胜收。“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把小丘柔美翠绿的特点写了出来,把小丘比作成一幅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难怪老舍先生写道:“在这样的境界里,连老牛和骏马也静立不动”。是啊,连老牛和骏马都被这草原美景深深的陶醉了,又怎能不叫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假如我是歌唱家,我要让最美的歌声回荡在辽阔的草原;假如我是摄影师,我要用最高超的技术来拍摄这如诗如画的草原;假如……草原上风景美,草原上人们的热情更感人。“不知怎么得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还端来了最出名的手抓羊肉。鄂温克姑娘们唱的唱,跳得跳,表达着他们对汉族人民的友好和欢迎。“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怪不得老舍先生在文章最后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023-07-29 07:22:452

草原课文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老舍《草原》此处“茫茫”是空旷的意思,即天空下的草原一碧千里却并不显得空旷
2023-07-29 07:22:552

课文《草原》的相关资料和课文

hh
2023-07-29 07:23:123

课文《草原》的最后一句话起了什么作用?

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吗?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这一余味不尽的特写镜头与“蒙汉情深”的全篇之旨紧相扣合,收到了揭示题旨、深化文意的效果。
2023-07-29 07:23:333

课文草原原文谁有?

[北师大版第七册课文] 3 民族之花 草 原 ~~~~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干部们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了,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023-07-29 07:23:491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是什么 具体课文介绍

1、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是《草原》。 2、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课文如下: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023-07-29 07:23: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