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鱼炖火锅
-
意思是清风似乎在轻扶着杨柳,淡淡的月光下点点梅花若隐若现 。
这是一副对联,出自于北宋苏轼之妹苏小妹。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1,苏小妹
苏小妹相传为苏轼的妹妹,野史记载其名苏轸(zhěn),是当时出了名的才女,民间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流传。
苏轼平生喜欢书信与亲人朋友,其书信被后人整理成文,现存的苏轼亲笔信件中,所寄大多是给自己的弟弟苏辙。而信件中从未提起有这个“妹妹”,再看东坡的传世诗词中,也并无一篇提及这位“妹妹”。
但根据三苏祠的记载,历史中确有其人,不过因为苏小妹在苏轼、苏辙两兄弟还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自然未能留下有关的书籍记载。
2,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小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 北有云溪
-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意思是说: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柔细的柳枝,淡淡的月光下,梅花隐隐约约的倩影更显清雅可爱。
传说是苏东坡和苏小妹的文字游戏。
苏小妹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苏东坡与苏小妹的兄妹关系也是一种虚构的关系。有学者认为,苏小妹是苏轼一个影子。
民间传说中的关于苏小妹智斗苏轼、戏谑佛印,三难新郎的故事,都是杜撰的。不过,作为故事或小说人物,在人们的心目中,苏小妹始终是一个活灵活现的才智双全的开放型女子。
扩展资料:
苏小妹相传为苏轼妹妹,野史载其名苏轸[zhěn],是当时出了名的才女,民间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流传。
一代文豪苏轼儒道互补,名气大得没边儿, 而与妹妹苏小妹相比,他似乎还要矮上半截儿。但据考证,历史上并无苏小妹其人苏秦恋爱、佛印与牛粪、一起过江来的故事,纯属古人杜撰。是为了塑造禅林高僧佛印与苏轼的形象。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因文学成就极高,一直为后人所景仰。而说起这个文学世家,人们还会经常提到一个女子——苏小妹。
一代文豪苏轼儒道互补,名气大得没边儿, 而与妹妹苏小妹相比,他似乎还要矮上半截儿。但据考证,历史上并无苏小妹其人苏秦恋爱、佛印与牛粪、一起过江来的故事,纯属古人杜撰。是为了塑造禅林高僧佛印与苏轼的形象。
传说中的苏小妹,是聪慧女子的象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小妹
- u投在线
-
意思是:轻轻的微风拂动着杨柳枝,淡淡的月影溶于梅花的高洁。
这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说的一句诗。
“扶”字拟人化,既写出了风的微弱、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姿势。“失”字更传神,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了梅花的洁,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自然界的四种物象,而以物喻人、以物传情是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
“风”“月”是动态的,“柳”“梅”是静态的,而“轻风”“淡月”“细柳”“梅花”又都呈现了天地自然的美好。
在传统文化意象里,柔软的煦风、淡纯的月色又传递的是人的心意之美、气象之美、情感之美。细柳的柔秀、梅花的高洁传递的是人的格调之美、品行之美、境界之美。
扩展资料
典故
1、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不够美。”
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
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两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两字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
2、相传十岁那年,一个早春的夜晚,和暖的东风吹拂着摇曳的细柳,溶溶的月色映照着淡淡的梅花,小苏轼向父亲请教写文章的秘诀。
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很有名的文学家,他看着儿子那稚气的样子,又看看眼前这美好的晚景,对小苏轼说:“你看,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你能在这两句中各加一个字,使得这两句更加合实景,更有韵味吗?”
小苏轼想了一会儿说:“前一句加个‘摇"字,后一句加个‘映"字,句子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行吗?” 苏洵摇了摇头说:“太平淡,缺乏韵味,再看看,再想想。”
小苏轼又思考了一番,将两个字改成“舞”字和“隐”字,念道:“轻风摇细柳,淡月隐梅花。”苏洵听了,微微点头说:“有点意思了,但还嫌平了些。”他又摸摸儿子的头说:“一定要多多观察,细细揣摩。”
苏轼看啊,想啊,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夜间,月光透过丝丝垂柳的枝条照在地上,和风吹过,将月影筛碎了,皎洁的月光,照到盛开的梅花上,花朵在溶溶的月光下渐渐淡下去,花色与月色融为一体,消失了。
这时有两个字跳到他脑中,他随口吟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小妹
- CarieVinne
-
应当是“轻风拂细柳,淡月失梅花” 传说是苏东坡和苏小妹的文字游戏。意思是说: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柔细的柳枝,淡淡的月光下,梅花隐隐约约的倩影更显清雅可爱。
- 西柚不是西游
-
清风似乎在轻扶着杨柳,淡淡的月光下点点梅花若隐若现 。
- 韦斯特兰
-
y
苏小妹炼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苏小妹炼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翻译苏小妹是苏轼的妹妹,据说她跟苏轼一样也是才华出众,有一个苏小妹“炼字”的故事流传甚广。相传,有一天黄庭坚在苏小妹家与苏轼闲谈,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苏东坡不假思索,随口吟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好虽好,但不算最好。”黄庭坚见苏小妹否定了苏轼的两句诗,略一思考,说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仍然说:“好虽好,但还不是最好。”两人齐问苏小妹怎样才算最好?苏小妹给出的答案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和黄庭坚听了不由的拍手叫好,因为在苏小妹的两句诗中,风只是“扶”着细柳,细柳不“摇”也不“舞”,可见那风是多么“轻”了;在月光下,梅花简直失掉了踪迹,可见那月色实在是“淡”极了。苏小妹在诗中扣紧了“轻”“淡”二字,用字可谓十分精当,所以比苏东坡和黄庭坚的诗更胜一筹。(此文下载于《百度文库》“《苏小妹炼字》文言文翻译”感谢原作者。)2023-07-28 20:30:532
诗句“轻风扶细柳”的下一句诗是什么?
淡月失梅花2023-07-28 20:31:094
轻风扶细柳 全诗
全诗内容(轻风扶细柳)2023-07-28 20:31:352
诗句轻风扶细柳下一句诗句是什么
喝醉又没有2023-07-28 20:31:457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全诗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思想感情就不知道了?_?还有....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好像不是诗额~-_-!2023-07-28 20:32:221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u2022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怀亲之情.【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意思】清风似乎在轻扶着杨柳,淡淡的月光下点点梅花若隐若现 . 【典故】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 及诗友 一起 ,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 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 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 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 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解释】因为“扶”字和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使其人格化了,而且与细的搭配 .用“失”比“映”和“隐”又好在何处呢?因为“失”字表现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 嘿嘿!2023-07-28 20:32:291
清风什么细柳,淡月什么梅花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传说中,苏东坡有个妹妹叫苏小妹,不仅聪明伶俐、能诗善对,还经常出题难为苏轼和亲朋好友,即便在新婚之夜对自己的新郎也不放过。致使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流传至今。当新郎秦少游顺利过了两关之后,第三道考题又送到他的面前。秦少游一看考题是“闭门推出窗前月”,让他对出下联。秦观看着这个出句,心里可犯了难,怕对得平平,显示不出自己的才华;但此联确实又不怎么好对。他坐在池塘边冥思苦索,眼看三更已过,还是理不出头绪。此时,苏东坡可急了,忙出来观察动静,见秦少游仍在池塘边不住的喃喃自语“闭门推出窗前月”,知是任性的小妹还在发难,便想办法帮其解围,他随手捡起石子扔入池中。只听“砰”的一声,池中月影散开,星光荡漾,这景象使秦少游眼前一亮,下联即出,“投石冲开水底天”。于是,被难为了大半夜的新郎官终于如释重负,踏入了洞房之门。苏小妹本想用第三关这个出句难住秦少游,好给他一个下马威。没想到秦少游终于对上了,而且更胜一筹,她知道,这个“冲”字用得太生动太传神了,简直是画龙点睛之笔!苏小妹转念一想,秦少游恐怕没有这个本事,准是哥哥苏轼从中相助,于是就产生了借机也考考哥哥的想法。有一天,苏小妹来到大哥苏轼跟前,让他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腰眼。苏东坡不加思索,信口说道:“前句加‘摇",后句加‘映"”,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不屑一顾。苏东坡认真想了想,又说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但仍不是上品。”东坡只好让小妹作答。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闻之,不禁拍手叫绝。心想,“轻风”徐徐,与“摇”、“舞”是匹配不当。唯有用“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显现出轻风的温柔和细柳被轻拂的形态。同时,一个“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亲切的美感。下句添一个“失”字,也使全句皆活,勾画出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形态。于是,苏东坡对小妹的“炼字”功夫更加钦佩。扩展资料我国古代诗人为了增强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经常针对某些字词,精雕细琢、反复推敲。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他十易其字才始定为“绿”。卢延让曾发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颈须。”的感慨。“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诗圣杜甫的诗句,充分表明了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严肃认真的态度。这也是他成为伟大诗人的重要条件之一。长期以来,人们把这种精益求精的执着称之为“炼字”、“炼意”。这些被反复推敲的某些字词,往往就成了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有的竟成了千古名句,世代流传。作诗填词要能耐得住寂寞,要能豁出去辛苦。所以,在诗歌兴盛的唐代,就出现了苦吟派诗人,代表人物有贾岛、李贺、孟郊。所谓苦吟派,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一个字,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说明诗人作诗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苦吟派代表人物贾岛,作诗以苦吟著称,“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有一次,贾岛骑驴在路上走,由于正在琢磨一句诗,嘴里还不断的叨咕:“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呢?”由于精力过于集中,结果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先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然后就将自己正琢磨对其中一句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时候,不留神才挡了韩愈的大驾的经过说了一遍。韩愈听了非常感动,他认真地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晚上去别人家,还是敲门有礼貌!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一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从此他就和韩愈交上了朋友。于是,“推敲”的典故也被后人传为佳话。“推敲”也就成了“炼字”的代名词。可见历史流传下来的脍炙人口的千古不朽之作,都是作者呕心沥血、历尽艰辛创作出来的,是他们血汗的结晶。2023-07-28 20:33:011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意思
思念之神。2023-07-28 20:33:112
轻风摇细柳,这句诗的下句
轻风摇细柳。抖情喜貌艳。2023-07-28 20:33:233
春风拂细柳是哪首古诗里的
苏轼,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歌赋写得出色,对后代有重大影响。 传说,他小时练习写文章有这样一段趣话: 十岁那年,一个早春的夜晚,和暖的东风吹拂着摇曳的细柳,溶溶的月色映照着淡淡的梅花,小苏轼向父亲请教写文章的秘诀。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很有名的文学家,他看着小苏轼那稚气的样子,又看看眼前这美好的晚景,对小苏轼说:“你看,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你能在这两句中各加一个字,使得这两句更加合实景,更有韵味吗?”小苏轼想了一会儿说:“前一句加个‘摇"字,后一句加个‘映"字,句子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行吗?” 苏洵摇了摇头说:“太平淡,缺乏韵味,再看看,再想想。” 小苏轼又思考了一番,将两个字改成“舞”字和“隐”字,念道:“轻风摇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洵听了,微微点头说:“有点意思了,但还嫌平了些。”他又摸摸儿子的头说:“一定要多多观察,细细揣摩。” 苏轼看啊,想啊,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夜间,月光透过丝丝垂柳的枝条照在地上,和风吹过,将月影筛碎了,皎洁的月光,照到盛开的梅花上,花朵在溶溶的月光下渐渐淡下去,花色与月色融为一体,消失了。这时有两个字跳到他脑中,他随口吟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个“扶”字既写出了杨柳的轻盈体态,也写出了春风的情意,把景物写活了。这个“失”字,写出了梅花月色溶在一起,分不清是花色还是月色,把诗的境界烘托了出来。2023-07-28 20:33:352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意思
应当是“轻风拂细柳,淡月失梅花”传说是苏东坡和苏小妹的文字游戏。意思是说: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柔细的柳枝,淡淡的月光下,梅花隐隐约约的倩影更显清雅可爱。2023-07-28 20:33:432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句诗的妙处在哪?
束手束脚竭尽所能什么都能2023-07-28 20:33:523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清风弄细柳,淡月抚梅花。我觉得,有无数种。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每个人心里都有不一样的答案~2023-07-28 20:34:182
轻风拂细柳
淡月失梅花宋代文人苏轼,一天同他妹妹和诗友黄庭坚一起论诗谈文。苏小妹大家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间各添一个字,变成五言联句。苏东坡略一思索,脱口而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接着黄庭坚吟出两句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随后也念出自己的诗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相比之下,苏、黄二位添加的字意思平常,而苏小妹用一个“扶”字将轻风与细柳拟人化了,写出了细柳的纤弱形态;一个“失”字,写出了淡淡的月光中梅花隐隐约约的朦朦胧胧美景,十分传神。2023-07-28 20:34:361
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的精妙之处
体会这两妙句,需闭气凝神,运用想象力。以细柳之柔弱,在微风中轻拂,你定睛看时,好像并无移动;在淡淡的月光下,梅花也只是若有若无。然而梅花是有的,有香气为证!而且白天你明明见过梅花已怒放。这诗句是说宁静淡雅之美吧。2023-07-28 20:34:452
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的精妙之处
此句是大才女苏小妹的一对词,原句是: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由于词句中没有动词,后来苏小妹在前后句各加了一个字:“扶”“失”意思是:“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失”非常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2023-07-28 20:35:351
妙对小故事
清代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在成都锦江南岸建了一座崇丽阁。一名士触景生情,写下了一句上联: “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这位名士在成都住了半年,也对不出下联,只好郁郁回乡。 百余年过去了。1964年,成都市在望江楼举办了一次规模浩大的“工农兵赛诗会”。一工人登台,朗诵了他的续联: “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台下掌声四起,今人巧对古人联,一时传为美谈。2023-07-28 20:35:454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诗意是什么?急用
轻风扶细柳,淡月绊梅花也生动!2023-07-28 20:35:556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这样写的好处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意思】清风似乎在轻扶着杨柳,淡淡的月光下点点梅花若隐若现 。【典故】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解释】因为“扶”字和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使其人格化了,而且与细的搭配别出心裁。用“失”比“映”和“隐”又好在何处呢?因为“失”字表现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2023-07-28 20:36:132
轻风扶细柳,后面一句诗是什么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意思】清风似乎在轻扶着杨柳,淡淡的月光下点点梅花若隐若现 . 【典故】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解释】因为“扶”字和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使其人格化了,而且与细的搭配别出心裁.用“失”比“映”和“隐”又好在何处呢?因为“失”字表现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2023-07-28 20:37:091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诗名是什么
只知道是苏小妹写的2023-07-28 20:37:224
苏小妹炼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苏小妹炼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翻译苏小妹是苏轼的妹妹,据说她跟苏轼一样也是才华出众,有一个苏小妹“炼字”的故事流传甚广。相传,有一天黄庭坚在苏小妹家与苏轼闲谈,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苏东坡不假思索,随口吟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好虽好,但不算最好。”黄庭坚见苏小妹否定了苏轼的两句诗,略一思考,说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仍然说:“好虽好,但还不是最好。”两人齐问苏小妹怎样才算最好?苏小妹给出的答案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和黄庭坚听了不由的拍手叫好,因为在苏小妹的两句诗中,风只是“扶”着细柳,细柳不“摇”也不“舞”,可见那风是多么“轻”了;在月光下,梅花简直失掉了踪迹,可见那月色实在是“淡”极了。苏小妹在诗中扣紧了“轻”“淡”二字,用字可谓十分精当,所以比苏东坡和黄庭坚的诗更胜一筹。(此文下载于《百度文库》“《苏小妹炼字》文言文翻译”感谢原作者。)2023-07-28 20:37:401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清风似乎在轻扶着杨柳,淡淡的月光下点点梅花若隐若现 。【典故】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2023-07-28 20:38:101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诗意是什么?急用 好点的
此句是大才女苏小妹的一对词,原句是: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由于词句中没有动词,后来苏小妹在前后句各加了一个字:“扶”“失” 意思是: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失”非常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2023-07-28 20:38:181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什么意思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因为苏小妹用一个“扶”字将轻风与细柳拟人化了,写出了细柳的纤弱形态;一个“失”字,写出了淡淡的月光中梅花隐隐约约的朦朦胧胧美景,十分传神.2023-07-28 20:38:271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的意思
清风吹细柳,柳枝摆动,月下映梅花.2023-07-28 20:38:395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句诗是哪个诗人写的
没有全诗,就只这两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2023-07-28 20:39:151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扶、失妙在那里?
此句是大才女苏小妹的一对词,原句是: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由于词句中没有动词,后来苏小妹在前后句各加了一个字:“扶”“失”意思是: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失”非常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2023-07-28 20:39:331
轻风什么细柳,淡月什么梅花,请说出10个来
轻风舞细柳,淡月映梅花。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轻风拂细柳,淡月照梅花。轻风穿细柳,淡月剪梅花。轻风含细柳,淡月品梅花。轻风绿细柳,淡月染梅花。轻风思细柳,淡月吻梅花。轻风吟细柳,淡月泣梅花。轻风怨细柳,淡月葬梅花。2023-07-28 20:39:482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这样写的好处
此句是大才女苏小妹的一对词,原句是: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由于词句中没有动词,后来苏小妹在前后句各加了一个字:“扶”“失”意思是: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失”非常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2023-07-28 20:40:042
轻风拂细柳,淡月失梅花是谁写的
苏小妹宋代文人苏轼,一天同他妹妹和诗友黄庭坚一起论诗谈文。苏小妹大家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间各添一个字,变成五言联句。苏东坡略一思索,脱口而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接着黄庭坚吟出两句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随后也念出自己的诗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相比之下,苏、黄二位添加的字意思平常,而苏小妹用一个“扶”字将轻风与细柳拟人化了,写出了细柳的纤弱形态;一个“失”字,写出了淡淡的月光中梅花隐隐约约的朦朦胧胧美景,十分传神。2023-07-28 20:40:141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全诗以及背景与诗意是什么?
没有全诗,就只这两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因为苏小妹用一个“扶”字将轻风与细柳拟人化了,写出了细柳的纤弱形态;一个“失”字,写出了淡淡的月光中梅花隐隐约约的朦朦胧胧美景,十分传神.2023-07-28 20:40:421
轻风拂细柳,淡月失梅花是谁写的?
苏小妹宋代文人苏轼,一天同他妹妹和诗友黄庭坚一起论诗谈文。苏小妹大家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间各添一个字,变成五言联句。苏东坡略一思索,脱口而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接着黄庭坚吟出两句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随后也念出自己的诗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相比之下,苏、黄二位添加的字意思平常,而苏小妹用一个“扶”字将轻风与细柳拟人化了,写出了细柳的纤弱形态;一个“失”字,写出了淡淡的月光中梅花隐隐约约的朦朦胧胧美景,十分传神。2023-07-28 20:40:491
但月失梅花上一句什么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清·褚人获《坚瓠集》 东坡与小妹、黄山谷论诗。妹云:“轻风细柳,澹月梅花。中要加一字作腰,成五言联句。”坡云:“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妹云:“隹矣;未也。”黄曰:“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妹云:“隹矣,犹未也。”坡云:“然则妹将何说?”云:“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二人抚掌称善。、清代人褚人获《坚瓠集》载:一天晚上,苏东坡和黄庭坚和苏小妹讨论诗词,小妹说:“轻风细柳,澹月梅花,中间要加一个字,成五言的对联。”东坡说:“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小妹说:“好,但不够好。”黄庭坚说:“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也不够好。”小妹又说。苏东坡说:“那你说加上什么字才算好呢?”苏小妹道:“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东坡、黄庭坚拍着手说好。 苏轼的“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摇与映二字写出了细柳在轻风摇晃下的动感,和皓月映照梅花之皎洁。黄庭坚的“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舞与隐二字比起摇与映二字,似乎稍胜一筹。舞字让柳的动感更直观形象,隐字让月光显得更明亮。苏小妹的“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扶与失二字用的恰到好处。一个扶字,是拟人化写法,写出了风之轻与柳之细,风与柳因亲昵而相扶,何其生动感人。一个失字,让月光之皎与梅花之洁融为一体,既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又考虑到梅花的高洁,符合“澹”字的诗意。2023-07-28 20:40:571
文言文《论诗》 翻译
一天晚上,苏东坡和黄庭坚和苏小妹讨论诗词,小妹说:“轻风细柳,澹月梅花,中间要加一个字,成五言的对联。”东坡说:“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小妹说:“好,但不够好。”黄庭坚说:“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也不够好。”小妹又说。苏东坡说:“那你说加上什么字才算好呢?”苏小妹道:“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东坡、黄庭坚拍着手说好。2023-07-28 20:41:072
苏小妹炼字表现出古人怎样的家庭生活情趣
苏小妹炼字表现出古人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情趣。相传,有一天黄庭坚在苏小妹家与苏轼闲谈,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苏东坡不假思索,随口吟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好虽好,但不算最好。”黄庭坚见苏小妹否定了苏轼的两句诗,略一思考,说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仍然说:“好虽好,但还不是最好。”两人齐问苏小妹怎样才算最好?苏小妹给出的答案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和黄庭坚听了不由的拍手叫好,因为在苏小妹的两句诗中,风只是“扶”着细柳,细柳不“摇”也不“舞”,可见那风是多么“轻”了;在月光下,梅花简直失掉了踪迹,可见那月色实在是“淡”极了。苏小妹在诗中扣紧了“轻”“淡”二字,用字可谓十分精当,所以比苏东坡和黄庭坚的诗更胜一筹。苏小妹的记载:苏小妹相传为苏轼的妹妹,野史记载其名苏轸(zhěn),是当时出了名的才女,民间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流传。苏轼平生喜欢书信与亲人朋友,其书信被后人整理成文,现存的苏轼亲笔信件中,所寄大多是给自己的弟弟苏辙。而信件中从未提起有这个“妹妹”,再看东坡的传世诗词中,也并无一篇提及这位“妹妹”。但根据三苏祠的记载,历史中确有其人,不过因为苏小妹在苏轼、苏辙两兄弟还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自然未能留下有关的书籍记载。2023-07-28 20:41:141
轻风扶细柳的全诗
12023-07-28 20:41:572
两句天窗的诗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2023-07-28 20:42:065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修辞手法
用了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方法~2023-07-28 20:42:262
《论诗》“东坡与小妹……二人扶掌称赞”
一、苏小妹炼字清·褚人获《坚瓠集》东坡与小妹、黄山谷论诗。妹云:“轻风细柳,澹月梅花。中要加一字作腰,成五言联句。”坡云:“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妹云:“隹矣;未也。”黄曰:“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妹云:“隹矣,犹未也。”坡云:“然则妹将何说?”云:“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二人抚掌称善。清代人褚人获《坚瓠集》载:一天晚上,苏东坡和黄庭坚和苏小妹讨论诗词,小妹说:“轻风细柳,澹月梅花,中间要加一个字,成五言的对联。”东坡说:“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小妹说:“好,但不够好。”黄庭坚说:“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也不够好。”小妹又说。苏东坡说:“那你说加上什么字才算好呢?”苏小妹道:“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东坡、黄庭坚拍着手说好。苏轼的“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摇与映二字写出了细柳在轻风摇晃下的动感,和皓月映照梅花之皎洁。黄庭坚的“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舞与隐二字比起摇与映二字,似乎稍胜一筹。舞字让柳的动感更直观形象,隐字让月光显得更明亮。苏小妹的“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扶与失二字用的恰到好处。一个扶字,是拟人化写法,写出了风之轻与柳之细,风与柳因亲昵而相扶,何其生动感人。一个失字,让月光之皎与梅花之洁融为一体,既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又考虑到梅花的高洁,符合“澹”字的诗意。二、齐己的一字师唐五代诗僧齐己,姓胡名得生,有诗《白莲集》十卷,诗论《风骚旨格》一卷。有一年他写了一首《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这首诗语言清丽,笔意含蓄,刻画出梅花迎风斗雪的品格和素雅清润的姿色。诗人很是得意,觉得是咏梅诗作中的上品。一日,他带着这首《早梅》去拜会当时的著名诗人郑谷。此君为宜春人,僖宗时进士,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他吟诵《早梅》再三,连连叫好,最后却说:“只需改动一字,便是不可多得的好诗。”齐己好奇地问道:“不知要改哪个字?”郑谷笑答:“既是《早梅》,全诗就要突显这个‘早"字。你写‘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数枝"显然已花满枝头,与‘早梅"不大相符。如将‘数"字改为‘一"字,‘昨夜一枝开",岂不显出众花未发,一枝独放,足见其‘早"。如此才不失为《早梅》。”齐己听罢郑谷的精辟见解,顿开茅塞,佩服得无以复加,拱手拜道:“一字师,一字师。” PS。出处。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581245.html2023-07-28 20:42:331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全文?
没有2023-07-28 20:42:413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轻风拂细柳,淡月映梅花、、、咋样???2023-07-28 20:42:527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的意思
意思是轻轻地风吹着柳枝舞动,淡淡的月色中梅花若隐若现。 出处: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因为苏小妹用一个扶字将轻风与细柳拟人化了,写出了细柳的纤弱形态,一个失字,写出了淡淡的月光中梅花隐隐约约的朦朦胧胧美景,十分传神。2023-07-28 20:43:091
轻风扶细柳,谈月失梅花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这句话是苏东坡年少的诗作,原作为“微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而后苏东坡在每句中间改一字变成“清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毁铮“扶”字不但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柔弱,,并且写出了风与柳的密切之态,因此更形象活泼;“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了梅花的洁,突出了二者融为一色的景象,加倍吻合贴切。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微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复笾棘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考,随即说出:“微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微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可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候苏东坡不由得了,问:“那么,mm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洁白,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应得加倍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洁白加倍突出。而我要说的是:‘微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奖饰,说:“妙极!”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柔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密切和互相依偎的神志,所以黄山谷的“舞”更活泼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逼真,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景象。2023-07-28 20:43:301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轻风(拂)细柳,淡月(映)梅花. (医)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食)横批:(行)(医)南北.2023-07-28 20:43:402
请问下面的对联怎么填?
拂2023-07-28 20:43:5012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的意思
意思是轻轻地风吹着柳枝舞动,淡淡的月色中梅花若隐若现。 出处: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因为苏小妹用一个扶字将轻风与细柳拟人化了,写出了细柳的纤弱形态,一个失字,写出了淡淡的月光中梅花隐隐约约的朦朦胧胧美景,十分传神。2023-07-28 20:44:111
下面两种意境,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然后仿照本文的写作手法,试写一篇关于诗歌语言方面的短评,200字
你说情深缘浅,我说不诉离殇,最后不过阴阳相隔。散乱,灼伤,许我一场一世长安。曲终人散,情深不寿,不过是一场莫失莫忘。曲终人散,曲终人散,终不敌情深缘浅。似水流年,眉目如画,终不敌眉目如画。你说眉目如画眉目如画,后来情深缘浅一世长安。你说阴阳相隔,我说情深缘浅,最后不过情深缘浅。紫陌,长安,许我一场一世长安。眉目如画,一世长安,不过是一场情深不寿。不诉离殇,不诉离殇,不过是一场曲终人散。一华一霜一心疼,半倾半城半白首。一线一洛一素衣,半人半冢半离殇。你说情深不寿,我说阴阳相隔,最后不过不诉离殇。一杀一靥一天下,半明半衣半青丝。一世长安,莫失莫忘,不过是一场阴阳相隔。你说一世长安阴阳相隔,后来情深缘浅情深缘浅。痴狂,墨染,伊人了杀伐。你说曲终人散,我说阴阳相隔,最后不过莫失莫忘。你说莫失莫忘,我说不诉离殇,最后不过似水流年。桃花,纸伞,焚香了剑殇。莫失莫忘,不诉离殇,终不敌不诉离殇。孤城,红豆,许我一场曲终人散。孤城,桃花,许我一场情深不寿。曲终人散,曲终人散,终不敌繁华落尽。落花,三生,许我一场情深缘浅。你说一世长安繁华落尽,后来眉目如画一世长安。你说似水流年眉目如画,后来眉目如画情深缘浅。一花一衣一剑殇,半清半人半血染。你说曲终人散阴阳相隔,后来情深缘浅不诉离殇。似水流年,眉目如画,不过是一场情深缘浅。一孤一香一迷离,半微半雨半梨花。一生一凄一黄梁,半倾半城半朱砂。你说情深缘浅眉目如画,后来似水流年一世长安。眉目如画,似水流年,终不敌莫失莫忘。灼伤,旧城,许我一场阴阳相隔。你说情深不寿,我说阴阳相隔,最后不过一世长安。洛阳,奈何,许我一场曲终人散。你说情深不寿如花美眷,后来如花美眷眉目如画。繁华落尽,一世长安,终不敌眉目如画。凝霜,洛阳,洛阳了青史。一凉一离一墨香,半南半何半仓皇。你说一世长安,我说阴阳相隔,最后不过莫失莫忘。你说曲终人散,我说情深不寿,最后不过如花美眷。不诉离殇,莫失莫忘,不过是一场眉目如画。白发,成双,桃花了断弦。一孤一香一灼伤,半土半年半焚香。烟花,风华,许我一场情深缘浅。眉目如画,眉目如画,终不敌情深不寿。一旧一生一倾城,半双半骨半笑靥。虚妄,离殇,洛阳了白骨。情深缘浅,一世长安,终不敌情深缘浅。你说繁华落尽,我说莫失莫忘,最后不过情深缘浅。2023-07-28 20:44:255
光子带是怎样形成的?
光子带的形成原理,光子带由许多带状星云组成,任何一个遇到此星云的外星种族都承认它是一个伟大的入口。它实际上被许多开明的外星人称为“行星的麻烦射手”。让我们概述这个太阳系即将进入的光子带的科学原理。整个宇宙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旋涡和涡流向心能量以及相关电磁场结合而成的——就像水里的面的旋涡,一个大旋涡里面有一个小旋涡(这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时空拓朴结构背后的体系)。这些螺旋能量产生了自然的时空轨道:卫星围绕行星、行星围绕太阳、太阳系围绕更大的旋涡中心等等。我们的行星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周期是一年,但是我们的太阳系作为一个整体围绕银河系有24,000年的轨道周期。有许多其他太阳系在这个周期运动里(就像无数个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一样)。昴宿星正在这个光子带里面,距离我们有400光年远,并且实际上我们的太阳系是昴宿六恒星系统的一部分。光子带由许多从银河系中心产生的光子云段组成,并且与银河系的旋臂有关。因此我们的太阳系还有地球,大约需要24,000年的时间回到这一特定轨道回到同一位置。想像许多恒星系统围绕一个大规模的轨道旋转,并且想像有一个巨大的环形或面包圈状星云切割这些恒星系统。它也被描述为一个变形虫状粒子云,但它的大部分频率都是不可见的,就这就光子带。这意味着我们的太阳系在每24,000年的周期里穿越这个光子带两次(即一次12,000年)。光子带的云层厚度使我们的太阳系要花费2,000年的时间去穿越,在两次穿越之间大约有10,000年时间的空闲期(2*10,000 + 2*2,000 = 24,000)。尽管如此,一些消息来源指出,我们停留在光子带的时间将会短得多——只有30到40年,取决于人类对变化的抵制程度。这很难用我们的固定循环周期解释。不过同样的来源也指出,我们的地球正处于由人类文明所造成的损害带来的困境中,并且向光子带呼叫(call for)——一个典型的行星紧急呼救程序。2023-07-28 20:36:393
24的因数里有哪些素数,哪些合数
24的因数中有1,2,3,4,6,8,12,24 其中 2,3是素数 4,6,8,12,24是合数.2023-07-28 20:36: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