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鱼炖火锅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的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归纳总结,理解性记忆。
词解:罔:迷惑而无所得;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论语·为政》简介
《为政》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现代汉语翻译
孔子曰:打架用砖乎,照脸乎,不易乱乎,乎不着在乎,乎着往死里乎,乎死即拉倒也。乎不着接着乎,早晚乎死2023-07-27 20:07:11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么翻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9)“学”与“思”,当下地纠缠一起不可分。“学”与“思”所隐含的前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杨伯峻: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钱穆:先生说:“仅从外面学,不知用思想,终于迷惘了。仅知用思想,不向外面学,那又危殆了。”李泽厚: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详解:这是比康德“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更彻底穷源的一章。“学”,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对照”“圣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地“校对”,这是以差异性为前提的;而“思”,《说文》有“思,容也”,“容”,离不开一定的范式,例如一个筛子,对水来说就不是“容”的,还有所谓不可思议,相应的潜台词就是“可思”有一个潜在的标准,超过这标准的,就被当成不可思议了。“思”的前提在于同一性,例如,能被欧氏几何所“思”,那其潜台词就是对象运动的刚体性在所“思”的对象中具有同一性,因此才会有把所有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当成一样的可能。如果没有“同一性”,一切科学都是不可思的,例如物理,一个最简单的同一性例子就是在狭义相对论里,任何惯性系都被看成同一的,如果没有这同一性的要求,狭义相对论根本无法展开。在哲学里,就算是以重整形而上学为己任的海德格尔,其存在之“思”,也摆脱不了某种“同一性”的潜台词。对于以差异性为前提的“学”与以同一性为前提的“思”,孔子的见解与德里达有相通的地方。德里达那里,差异性与同一性纠缠在延异(延缓的踪迹)之中,同时在场或缺席,在延异中不可能纯粹地分解或确立差异性与同一性,也不可能由差异性与同一性构造或结构出延异,这与“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的胡诌辩证法没任何关系。“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这类垃圾命题,只能是那些毫无哲学素养的野鸭店哲学家才可能当成宝来忽悠。上面三家与通常的解释,都不知道何谓“学”何谓“思”,更不知道“学”与“思”所隐含的前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典型的互文,求所谓“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只能迷惘、疲怠而无所得。“学”与“思”,当下地纠缠一起不可分。任何的“学”,都以同一性的“思”为前提,这一点,连康德都很清楚,如果没有“思”的某种前提性结构,“学”是不可能的;而任何的“思”,都以差异性的“学”为前提,这一点就不是康德所能知道的,德里达说“我呈现给自己,是在语言之后”,这就有点靠谱了。白话直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将差异性的“学”与同一性的“思”分开,都只能迷惘、疲怠而无所得。2023-07-27 20:07:35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是什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第二》第12章,是《论语》名句中的名句,我们可以称之为“金句之王”。那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是什么呢?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2、 这句话出自于《论语·为政》,是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 3、 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4、 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2023-07-27 20:07:49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归纳总结,理解性记忆。 词解:罔:迷惑而无所得;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谁说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孔子说的,出自《论语》。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这个语录集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2023-07-27 20:08:08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2023-07-27 20:08:152
学而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
通俗解释“学而不思则罔”:死记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即使记忆力再好也不会有大的作为。“思而不学则殆”:只空想而没有理论和实践知识,到头来只会困惑不解,即使逻辑思维能力再强也得不到有价值的结论。新的解释:学习知识不面对现实问题则知识无用,面对现实问题不学习知识则问题不能解决。2023-07-27 20:08:391
赏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9)“学”与“思”,当下地纠缠一起不可分。“学”与“思”所隐含的前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杨伯峻: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钱穆:先生说:“仅从外面学,不知用思想,终于迷惘了。仅知用思想,不向外面学,那又危殆了。”李泽厚: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详解:这是比康德“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更彻底穷源的一章。“学”,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对照”“圣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地“校对”,这是以差异性为前提的;而“思”,《说文》有“思,容也”,“容”,离不开一定的范式,例如一个筛子,对水来说就不是“容”的,还有所谓不可思议,相应的潜台词就是“可思”有一个潜在的标准,超过这标准的,就被当成不可思议了。“思”的前提在于同一性,例如,能被欧氏几何所“思”,那其潜台词就是对象运动的刚体性在所“思”的对象中具有同一性,因此才会有把所有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当成一样的可能。如果没有“同一性”,一切科学都是不可思的,例如物理,一个最简单的同一性例子就是在狭义相对论里,任何惯性系都被看成同一的,如果没有这同一性的要求,狭义相对论根本无法展开。在哲学里,就算是以重整形而上学为己任的海德格尔,其存在之“思”,也摆脱不了某种“同一性”的潜台词。对于以差异性为前提的“学”与以同一性为前提的“思”,孔子的见解与德里达有相通的地方。德里达那里,差异性与同一性纠缠在延异(延缓的踪迹)之中,同时在场或缺席,在延异中不可能纯粹地分解或确立差异性与同一性,也不可能由差异性与同一性构造或结构出延异,这与“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的胡诌辩证法没任何关系。“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这类垃圾命题,只能是那些毫无哲学素养的野鸭店哲学家才可能当成宝来忽悠。上面三家与通常的解释,都不知道何谓“学”何谓“思”,更不知道“学”与“思”所隐含的前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典型的互文,求所谓“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只能迷惘、疲怠而无所得。“学”与“思”,当下地纠缠一起不可分。任何的“学”,都以同一性的“思”为前提,这一点,连康德都很清楚,如果没有“思”的某种前提性结构,“学”是不可能的;而任何的“思”,都以差异性的“学”为前提,这一点就不是康德所能知道的,德里达说“我呈现给自己,是在语言之后”,这就有点靠谱了。白话直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将差异性的“学”与同一性的“思”分开,都只能迷惘、疲怠而无所得。2023-07-27 20:08:48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何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如下: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这几句话都是出自于孔子的《论语》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事实上,《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事实上,“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总而言之,以上就是这句话的翻译,这几句话就是出自于孔子的《论语》之中,希望可以帮到你。2023-07-27 20:08:55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则不学则殆”是什么意思?
告诫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光想是没用的,要做出实际行动。原文:《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扩展资料学习不单纯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意思是说一个人生活在众人当中,并且只有在社会当中才有意义。但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如果一个人只要冥思便可以通达一切,就不需要学习了。但人是生在社会中,众人并不统一,各有所长,学习必然是向众人学习。一个人要想成为君子,在为人处事方面做到恰如其分,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做到。如果不学习,一个人很难处事为人,弊端颇多,孔子讲的六言六弊就是这个意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患人之不己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十则原文与译文2023-07-27 20:09:25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和出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词解:罔:迷惑而无所得;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出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中,原文如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023-07-27 20:09:40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
“学而不思则罔”出自《论语·为政》。原文:《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注释:罔:迷惑而无所得;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而:连词,表转折;则:连词,相当于“就”“便”。含义: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视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却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还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西方的哲人康德也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原则往往是一致的。2023-07-27 20:09:57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9)“学”与“思”,当下地纠缠一起不可分。“学”与“思”所隐含的前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杨伯峻: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钱穆:先生说:“仅从外面学,不知用思想,终于迷惘了。仅知用思想,不向外面学,那又危殆了。”李泽厚: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详解:这是比康德“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更彻底穷源的一章。“学”,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对照”“圣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地“校对”,这是以差异性为前提的;而“思”,《说文》有“思,容也”,“容”,离不开一定的范式,例如一个筛子,对水来说就不是“容”的,还有所谓不可思议,相应的潜台词就是“可思”有一个潜在的标准,超过这标准的,就被当成不可思议了。“思”的前提在于同一性,例如,能被欧氏几何所“思”,那其潜台词就是对象运动的刚体性在所“思”的对象中具有同一性,因此才会有把所有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当成一样的可能。如果没有“同一性”,一切科学都是不可思的,例如物理,一个最简单的同一性例子就是在狭义相对论里,任何惯性系都被看成同一的,如果没有这同一性的要求,狭义相对论根本无法展开。在哲学里,就算是以重整形而上学为己任的海德格尔,其存在之“思”,也摆脱不了某种“同一性”的潜台词。对于以差异性为前提的“学”与以同一性为前提的“思”,孔子的见解与德里达有相通的地方。德里达那里,差异性与同一性纠缠在延异(延缓的踪迹)之中,同时在场或缺席,在延异中不可能纯粹地分解或确立差异性与同一性,也不可能由差异性与同一性构造或结构出延异,这与“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的胡诌辩证法没任何关系。“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这类垃圾命题,只能是那些毫无哲学素养的野鸭店哲学家才可能当成宝来忽悠。上面三家与通常的解释,都不知道何谓“学”何谓“思”,更不知道“学”与“思”所隐含的前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典型的互文,求所谓“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只能迷惘、疲怠而无所得。“学”与“思”,当下地纠缠一起不可分。任何的“学”,都以同一性的“思”为前提,这一点,连康德都很清楚,如果没有“思”的某种前提性结构,“学”是不可能的;而任何的“思”,都以差异性的“学”为前提,这一点就不是康德所能知道的,德里达说“我呈现给自己,是在语言之后”,这就有点靠谱了。白话直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将差异性的“学”与同一性的“思”分开,都只能迷惘、疲怠而无所得。2023-07-27 20:10:441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如下:《劝学》原文及翻译: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译文: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译文: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译文: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译文: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广阔。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译文: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译文: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听的人听得更清楚。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译文:借助船舶楫桨的人,不一定善于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文: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译文: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译文:千里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译文:雕刻一样物品但最后放弃了它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译文: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2023-07-27 20:11:291
思而不学则罔 学而不思则殆的意思
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话出自《论语》为政的第15句,其中,“思”的意思为思考,思维;“罔”读wǎng,意思为迷惑,昏而无得;“殆”读dài,意思为没有信心.这一句话的意思为: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学而不思则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注重通过自省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儒家当然也不例外;“思而不学则殆”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相似. 据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记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程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2023-07-27 20:11:44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及道理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而不思其义,则迷惘无所得;仅凭个人思考而不学先王之道,则疑而不明。出自《论语》。 翻译 罔,一种解释是:茫然无所得。另一种解释是:“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意思是:如果不用心去体会,那么你就会一知半解,昏昏然而不会有什么收获。如果不经常练习,那么你就会心烦意乱,时时都感到不安宁。 殆:危险。殆,《公羊传》的解释是:殆,疑也。思而不学,则无所依据,故疑而不决。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得;光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则无所依据,疑惑不觉。 道理 孔子在本章中的观点十分明确,学习离不开思考,思考也不能脱离学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是学习的最基本方法。 光学习不思考不行,光思考不学习也不行。思考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离不开知识,需要以知识位作为思考的材料和对象,并以知识凝结作为思考的结果。倘若没有积累到足够丰富的知识,只是一味地冥思苦想,就好比没有加油的发动机在空转,不仅收不到任何效果,还可能带来危险。这种没有一定知识做基础的空想和瞎琢磨,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样,既流不长远又长不大。不过思考也得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上,才能有所收获。若是不经学习,只凭空思考,只是徒费精神。 在孔子看来,天下万物皆有其道理,只要用心体会,都能有所得。但在体会之前,必须先从这些事物中分辨出哪些是自己需要的东西,并对其加以学习,通过勤奋的实践,然后再从中有所悟道,这才叫学。等学到了这些道理以后,若是经过反复琢磨和研究,彻底了解了其中的精妙之处,就是思。 学与思这二者缺一不可,若是只是埋头学习,而不去思索,永远都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领会不到其精髓之所在,最终还是会迷惘不已。但是,若是每天都不去用心学习,只知道胡思乱想,最终只会落得个身心疲惫,终日惶恐不安。由此可见,学习的时候必须借助于思考,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弄透彻;在思考之前得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思索出来的东西才有价值。这两样无论是偏废了哪一个,都很难获得真正的学问。 在现代社会,为政者也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提高自己的修养,走出故有的狭隘经验的盲区,避免成为故弄玄虚的空想家。为政者只有在学与思的过程中,才能参悟为政之道,造福于一方的百姓。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2023-07-27 20:11:531
文言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怎么解释
主要在后面的字上.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2023-07-27 20:12:04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学了肯定有用,为什么不去做呢?这句话出自北宋司马光的《孙权劝学》,原文节选: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译文:你说军务繁忙,谁像我,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时侯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易》。一直到统帅江东以后读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各家的兵书,自己觉得大有益处。像你们两人,脑筋好用,学了肯定有用,为什么不去做呢?赏析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2023-07-27 20:12:341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的殆是什么意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殆的意思是疑惑的意思2023-07-27 20:12:52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
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通俗解释:1、“学而不思则罔”:死记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即使记忆力再好成绩也不会太好。2、“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善于思考而没有学习的行动,即使逻辑思维能力再强也会因为知识积累的匮乏而限于空想失败。3、新的解释:学习知识不理解,不面对现实问题则知识无用,面对现实问题不总结,不学习知识则问题不能解决。2023-07-27 20:13:52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
1、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出自:先秦·佚名《论语十二章》 节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2023-07-27 20:14:18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及出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如果不用心去体会,那么你就会一知半解,昏昏然而不会有什么收获。如果不经常练习,那么你就会心烦意乱,时时都感到不安宁。 出处和翻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罔,一种解释是:茫然无所得。另一种解释是:“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意思是:如果不用心去体会,那么你就会一知半解,昏昏然而不会有什么收获。如果不经常练习,那么你就会心烦意乱,时时都感到不安宁。 殆:危险。殆,《公羊传》的解释是:殆,疑也。思而不学,则无所依据,故疑而不决。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得;光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则无所依据,疑惑不觉。 解读 在孔子看来,天下万物皆有其道理,只要用心体会,都能有所得。但在体会之前,必须先从这些事物中分辨出哪些是自己需要的东西,并对其加以学习,通过勤奋的实践,然后再从中有所悟道,这才叫学。等学到了这些道理以后,若是经过反复琢磨和研究,彻底了解了其中的精妙之处,就是思。 学与思这二者缺一不可,若是只是埋头学习,而不去思索,永远都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领会不到其精髓之所在,最终还是会迷惘不已。但是,若是每天都不去用心学习,只知道胡思乱想,最终只会落得个身心疲惫,终日惶恐不安。 由此可见,学习的时候必须借助于思考,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弄透彻;在思考之前得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思索出来的东西才有价值。这两样无论是偏废了哪一个,都很难获得真正的学问。2023-07-27 20:14:25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9)“学”与“思”,当下地纠缠一起不可分。“学”与“思”所隐含的前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杨伯峻: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钱穆:先生说:“仅从外面学,不知用思想,终于迷惘了。仅知用思想,不向外面学,那又危殆了。”李泽厚: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详解:这是比康德“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更彻底穷源的一章。“学”,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对照”“圣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地“校对”,这是以差异性为前提的;而“思”,《说文》有“思,容也”,“容”,离不开一定的范式,例如一个筛子,对水来说就不是“容”的,还有所谓不可思议,相应的潜台词就是“可思”有一个潜在的标准,超过这标准的,就被当成不可思议了。“思”的前提在于同一性,例如,能被欧氏几何所“思”,那其潜台词就是对象运动的刚体性在所“思”的对象中具有同一性,因此才会有把所有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当成一样的可能。如果没有“同一性”,一切科学都是不可思的,例如物理,一个最简单的同一性例子就是在狭义相对论里,任何惯性系都被看成同一的,如果没有这同一性的要求,狭义相对论根本无法展开。在哲学里,就算是以重整形而上学为己任的海德格尔,其存在之“思”,也摆脱不了某种“同一性”的潜台词。对于以差异性为前提的“学”与以同一性为前提的“思”,孔子的见解与德里达有相通的地方。德里达那里,差异性与同一性纠缠在延异(延缓的踪迹)之中,同时在场或缺席,在延异中不可能纯粹地分解或确立差异性与同一性,也不可能由差异性与同一性构造或结构出延异,这与“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的胡诌辩证法没任何关系。“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这类垃圾命题,只能是那些毫无哲学素养的野鸭店哲学家才可能当成宝来忽悠。上面三家与通常的解释,都不知道何谓“学”何谓“思”,更不知道“学”与“思”所隐含的前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典型的互文,求所谓“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只能迷惘、疲怠而无所得。“学”与“思”,当下地纠缠一起不可分。任何的“学”,都以同一性的“思”为前提,这一点,连康德都很清楚,如果没有“思”的某种前提性结构,“学”是不可能的;而任何的“思”,都以差异性的“学”为前提,这一点就不是康德所能知道的,德里达说“我呈现给自己,是在语言之后”,这就有点靠谱了。白话直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将差异性的“学”与同一性的“思”分开,都只能迷惘、疲怠而无所得。2023-07-27 20:14:349
翻译: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是什么意思?2023-07-27 20:15:135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英语怎么说
He who learns but does not think is lost;he who thinks but does not learn is in danger.2023-07-27 20:16:005
翻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学习了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了不学习就会疑惑。”2023-07-27 20:16:41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出自:先秦·佚名《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扩展资料《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的智慧结晶。2023-07-27 20:17:061
学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罔:无知的样子。殆:疑惑2023-07-27 20:17:36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是什么意思?很急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受蒙蔽;只是冥思苦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孔子说有了过错但是不改正,才是真的错误。”2023-07-27 20:17:432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意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注】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迷惑而无所得); 殆:有害(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而:却(但是).朱子云: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程子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注】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作蒙蔽,欺骗解; 殆,书指危险.朱子云: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程子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解】 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 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 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 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 则往往是一致的.学与思想结合 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导致疲乏及危险.专靠学习、取法前人,而不加上自己的分辨、判断就容易遭到前人的思想蒙蔽及限制.前人的思想固然有很多是珍贵正确的,但也可能有一些不正确的,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尚未有解答的,因此如果受到前人的思想的蒙蔽及限制,就难免陷入迷惑之中了.相反地,有许多问题前人已有解答,然而他们在解答的过程中,曾误入歧途,历经千辛万苦才得到正确的解答.如果专靠自行思索而不知取法前人,则有可能像前人一样误入歧途,导致虚掷精力的危险.说明学习与思考结合的重要性.(希望采纳)2023-07-27 20:17:511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9)“学”与“思”,当下地纠缠一起不可分。“学”与“思”所隐含的前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杨伯峻: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钱穆:先生说:“仅从外面学,不知用思想,终于迷惘了。仅知用思想,不向外面学,那又危殆了。”李泽厚: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详解:这是比康德“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更彻底穷源的一章。“学”,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对照”“圣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地“校对”,这是以差异性为前提的;而“思”,《说文》有“思,容也”,“容”,离不开一定的范式,例如一个筛子,对水来说就不是“容”的,还有所谓不可思议,相应的潜台词就是“可思”有一个潜在的标准,超过这标准的,就被当成不可思议了。“思”的前提在于同一性,例如,能被欧氏几何所“思”,那其潜台词就是对象运动的刚体性在所“思”的对象中具有同一性,因此才会有把所有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当成一样的可能。如果没有“同一性”,一切科学都是不可思的,例如物理,一个最简单的同一性例子就是在狭义相对论里,任何惯性系都被看成同一的,如果没有这同一性的要求,狭义相对论根本无法展开。在哲学里,就算是以重整形而上学为己任的海德格尔,其存在之“思”,也摆脱不了某种“同一性”的潜台词。对于以差异性为前提的“学”与以同一性为前提的“思”,孔子的见解与德里达有相通的地方。德里达那里,差异性与同一性纠缠在延异(延缓的踪迹)之中,同时在场或缺席,在延异中不可能纯粹地分解或确立差异性与同一性,也不可能由差异性与同一性构造或结构出延异,这与“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的胡诌辩证法没任何关系。“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这类垃圾命题,只能是那些毫无哲学素养的野鸭店哲学家才可能当成宝来忽悠。上面三家与通常的解释,都不知道何谓“学”何谓“思”,更不知道“学”与“思”所隐含的前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典型的互文,求所谓“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只能迷惘、疲怠而无所得。“学”与“思”,当下地纠缠一起不可分。任何的“学”,都以同一性的“思”为前提,这一点,连康德都很清楚,如果没有“思”的某种前提性结构,“学”是不可能的;而任何的“思”,都以差异性的“学”为前提,这一点就不是康德所能知道的,德里达说“我呈现给自己,是在语言之后”,这就有点靠谱了。白话直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将差异性的“学”与同一性的“思”分开,都只能迷惘、疲怠而无所得。2023-07-27 20:18:02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 学而不思则罔出处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学而不思则罔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归纳总结,理解性记忆。2023-07-27 20:18:171
论语子曰学而不学则罔文言文翻译
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 翻译: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出自:先秦·佚名《论语十二章》 节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扩展资料《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的智慧结晶。 2. 翻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字词释义: 1)罔:迷惑而无所得 2)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3)而:连词,表转折。 4)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扩展资料:出自《论语》,这句话体系性了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 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现在也有新的解释:学习知识不面对现实问题则知识无用,面对现实问题不学习知识则问题不能解决。 参考资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百度百科。 3.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即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归纳总结,理解性记忆。否则学习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扩展资料: 孔子提倡读书不要一味读书而不思考,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一味空想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一无所得。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第二》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闻曰:「何为 *** 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 *** 服;举枉错诸直, *** 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5. 论语《学而》全文翻译 1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5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7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8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9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10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11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2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13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14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5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16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xué ér bù sī zé wáng,sī ér bù xué zé dài. -----论语《为政》表面意思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深入了解 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 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就会被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 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 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 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学与思相结合 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导致疲乏及危险。 专靠学习、取法前人,而不加上自己的分辨、判断就容易遭到前人的思想蒙蔽及限制。 前人的思想固然有很多是珍贵正确的,但也可能有一些不正确的,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尚未有解答的,因此如果受到前人的思想的蒙蔽及限制,就难免陷入迷惑之中了。相反地,有许多问题前人已有解答,然而他们在解答的过程中,曾误入歧途,历经千辛万苦才得到正确的解答。 如果专靠自行思索而不知取法前人,则有可能像前人一样误入歧途,导致虚掷精力的危险。说明学习与思考结合的重要性。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迷惑而无所得); 殆:指精神懈怠 而:却(但是)。 朱子云: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程子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启示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7. 求 那篇学而不思则茫思而不学则贻的全文及翻译 关于如何做人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 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 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 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 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 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 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即:诗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编辑本段]关于君子人格的塑造 《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但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的人。为实现这一目的,《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 其一,“君子不器”。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卫灵公》)也就是说,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 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 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同时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二是“正颜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泰伯》)。也就是说,君子要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 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对你尊敬,信任,温和。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泰而不骄”(《子路》);“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亡不已知也。” “君子疾得世而名不称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即作为君子应心境安宁而不傲慢,态度庄重而不与人争吵,能合群而不结党营私;君子要重视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对社会多做贡献。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君子的修养。 其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8. 初一语文课本10课《论语》翻译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 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 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 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 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 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 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 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 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 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 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 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 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这一段讲躬身实践的重要性。2023-07-27 20:18:521
学而不思则殆文言文翻译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第二》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闻曰:「何为 *** 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 *** 服;举枉错诸直, *** 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2. 求古文翻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注】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作蒙蔽,欺骗解; 殆,书指危险。 朱子云: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程子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解】 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译】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注】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作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殆:有害(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而:却(但是)。 朱子云: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程子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解释】 这一句话的意思为: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学而不思则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注重通过自省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儒家当然也不例外;“思而不学则殆”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相似。 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连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甚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学与思相结合 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 专靠学习、取法前人,而不加上自己的分辨、判断就容易遭到前人的思想蒙蔽及限制。前人的思想固然有很多是珍贵正确的,但也可能有一些不正确的,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尚未有解答的,因此如果受到前人的思想的蒙蔽及限制,就难免陷入迷惑之中了。相反地,有许多问题前人已有解答,然而他们在解答的过程中,曾误入歧途,历经千辛万苦才得到正确的解答。如果专靠自行思索而不知取法前人,则有可能像前人一样误入歧途,导致虚掷精力的危险。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的意思是学习知识不理解,不面对现实问题则知识无用,面对现实问题不总结,不学习知识则问题不能解决。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扩展资料: 相似名言; 尽信书,不如无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意思是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出自《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原文翻译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我对于《武成》这一篇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人在天下没有敌人,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之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注】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作蒙蔽,欺骗解; 殆,书指危险。 朱子云: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 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程子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解】 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 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 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 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这个解释我保证对!!。2023-07-27 20:18:59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9)“学”与“思”,当下地纠缠一起不可分。“学”与“思”所隐含的前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杨伯峻: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钱穆:先生说:“仅从外面学,不知用思想,终于迷惘了。仅知用思想,不向外面学,那又危殆了。”李泽厚: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详解:这是比康德“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更彻底穷源的一章。“学”,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对照”“圣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地“校对”,这是以差异性为前提的;而“思”,《说文》有“思,容也”,“容”,离不开一定的范式,例如一个筛子,对水来说就不是“容”的,还有所谓不可思议,相应的潜台词就是“可思”有一个潜在的标准,超过这标准的,就被当成不可思议了。“思”的前提在于同一性,例如,能被欧氏几何所“思”,那其潜台词就是对象运动的刚体性在所“思”的对象中具有同一性,因此才会有把所有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当成一样的可能。如果没有“同一性”,一切科学都是不可思的,例如物理,一个最简单的同一性例子就是在狭义相对论里,任何惯性系都被看成同一的,如果没有这同一性的要求,狭义相对论根本无法展开。在哲学里,就算是以重整形而上学为己任的海德格尔,其存在之“思”,也摆脱不了某种“同一性”的潜台词。对于以差异性为前提的“学”与以同一性为前提的“思”,孔子的见解与德里达有相通的地方。德里达那里,差异性与同一性纠缠在延异(延缓的踪迹)之中,同时在场或缺席,在延异中不可能纯粹地分解或确立差异性与同一性,也不可能由差异性与同一性构造或结构出延异,这与“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的胡诌辩证法没任何关系。“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这类垃圾命题,只能是那些毫无哲学素养的野鸭店哲学家才可能当成宝来忽悠。上面三家与通常的解释,都不知道何谓“学”何谓“思”,更不知道“学”与“思”所隐含的前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典型的互文,求所谓“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只能迷惘、疲怠而无所得。“学”与“思”,当下地纠缠一起不可分。任何的“学”,都以同一性的“思”为前提,这一点,连康德都很清楚,如果没有“思”的某种前提性结构,“学”是不可能的;而任何的“思”,都以差异性的“学”为前提,这一点就不是康德所能知道的,德里达说“我呈现给自己,是在语言之后”,这就有点靠谱了。白话直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将差异性的“学”与同一性的“思”分开,都只能迷惘、疲怠而无所得。2023-07-27 20:19:072
《论语》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么翻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如果做到)温习旧的(知识)而知道新的(道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惘,思考却不学习就危险了。2023-07-27 20:19:27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这两个字究竟什么意思?
罔:迷惑。殆:有害。2023-07-27 20:19:343
学而不思则殆什么意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1、此内容出版孔子《论语·为政》,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扩展资料:1、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2、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30]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3、《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百度百科_论语·为政 百度百科_孔子推荐于 2019-10-04查看全部69个回答【正版】零售-教辅书籍_正版下载各类书籍正品爆款1折起!秒杀活动天天有书刊超低价格嗨到爽!新人下载领专属特惠!lp.pinduoduo.com广告 66条评论热心网友235回答的有点跑题查看全部66条评论—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现代汉语翻译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即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归纳总结,理解性记忆。否则学习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扩展资料: 孔子提倡读书不要一味读书而不思考,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一味空想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一无所得。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46赞·21,020浏览2019-04-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和殆的意思罔:迷惑而无所得。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一、原文:出自 春秋 孔子《论语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扩展资料 一、评析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二、人物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131赞·40,922浏览2019-05-18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主要说明:对知识的学习与思考要相互结合。14赞·264浏览2020-03-0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127赞·61浏览2019-11-1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什么意思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 扩展资料: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却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这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而必死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赞·166浏览2019-12-14高三辅导语文名师抓关键_提分看得见值得一看的语文相关信息推荐20年+高考带班经验名师,点拨临门技巧。重点/难点/考点,点点精炼。课程紧贴上海教材与考纲。高三辅导语文更多详情,点击newclasses.org广告 高三语文辅导高三语文辅导,快速提升成绩方法很重要,上海考纲为依据,制定VIP学习方案!高三语文辅导,针对偏科弱科1V1_1V3辅导,不满意换老师,不想学退余费!qiwenedu.com.cn广告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在上古有一种说法是,太子含玉,诸侯含珠,大夫含米。民间有一种说法就是人死后口内含米,就说明他还和正常573条回答·67,219人在看超神奇!放在手里就会熔化的金属你见过吗1875年11月6日,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将首次制取出来的、珍贵的3.4毫克金属镓献给了法国科学院。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镓是什么样的东西! 你见过这样奇妙的金属吗?在常温下,它是一块银光闪闪27,330人在看·151赞花呗不还,会坐牢吗?二姐聊保险41,430播放异性同事有纯友谊吗?异性之间,到底有纯友谊吗?你是怎么看的227条回答·4,216人在看大学毕业之后先创业还是先就业?351条回答·6,000人在看美国餐厅为什么给暂时放下手机的食客奖励?2023-07-27 20:19:401
古文翻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勤勉而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默默的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中,感到教诲人不知疲倦,我不是生来就什麼都知道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於的知识人学习,就像追赶什麼似的生怕赶不上还学到了害怕会失去。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的思考,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麼好处,不如学习。2023-07-27 20:19:511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及出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原文是: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 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此则说的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学习和思考并重,才会成就学问。王国维(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曾说: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就是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只有望尽无穷的书海,才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扩展思路。第二境就是用心思考,只有把学来的东西,经过自己脑子的过滤,扬长避短,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才会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发展和进步,获取成功。第三境讲的是,经过刻苦学习和用心思考,知识融会贯通,心中有所悟所得时的喜悦。 因此只是一味的学习前人的东西,不进行思考改进创新,就是因循守旧的死学,只是闭目思考而不学习别人经验的话,会造成自己孤陋寡闻,知识短浅。 《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注重记述,算得上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人物形象鲜明,思想倾向通过人物表情、动作、对话自然地显露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2023-07-27 20:21:151
学而不习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内道就是不知道,这容才是聪明的。这句话出自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论语》。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扩展资料: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视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却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还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也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原则往往是一致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023-07-27 20:21:22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殆是什么意思?
罔,作蒙蔽,欺骗解; 殆,书指危险2023-07-27 20:21:415
80岁,90岁,分别称什么寿?
古稀寿(70岁)、耄寿(80岁)、耆寿(90岁)。古稀寿特指70岁老人的寿仪。人们把70岁叫做古稀之年,把70岁生日做的寿仪叫做古稀寿。耄寿特指高寿,还可指老年人;年老,八九十岁的年纪。寿礼的种类丰富多样,可以是衣服,可以是寿金,也可以是食物。其中食物的讲究比较多,最重要的是不能缺少寿糕、寿桃和长面条,现在也有人用生日蛋糕来代替寿桃。2023-07-27 20:14:011
耆寿耈老的意思是什么 耆寿耈老的含义
1、耆寿耇老,汉语成语,拼音是qí shòu gǒu lǎo,意思是长寿老人。出自《难嵇叔夜》。 2、示例:年高德劭者。亦泛指老寿之人。耆,指六十岁老人;耇,指九十岁老人。耇老,亦作“耈老”。年高有德的贤人。 3、成语出处:《难嵇叔夜》:“纵时有耆寿耇老,此自特受一气,犹木之有松柏,非导养之所致。”2023-07-27 20:14:101
魔兽4.2防战援护宏
#showtooltip/cast [target=mouseover,exists,help]援护/cast [target=focus,help]援护/cast [target=targettarget,help]援护优先鼠标指向.其次焦点.最后目标的目标,想调整优先级把语句的顺序换下就行2023-07-27 20:14:242
求一个战士援护宏, 比方说 我按F就援护A队友,按V就援护B队友
是可以做2个宏分别放在F 和 V上,/TAR=队友的名字/CAST 援护不过这样的宏会使你失去当前目标2023-07-27 20:14:314
老人多少岁过寿?
60岁叫作花甲寿,70岁叫作古稀寿,80岁叫作耄寿,90岁都叫耆寿。在古代,人有上、中、下寿之分,100岁称上寿,80岁称中寿,60岁称下寿。所以年轻人庆祝生辰,只能称“做生日”,不能称“做寿”。50岁或60岁以上者庆祝生辰,才可称“庆寿”。做寿时注意事项:在为老人做寿时,民间有做“九”不做“十”、做虚(岁)不做实(岁)的习俗。也就是说遇到50、60、70和80等整十岁寿辰时,要将其提前到虚岁49、59、69、79岁时来举行。到了整十生日时,反而无所表示。因为民间认为“十”有到头、到顶的意思,“十全为满,满则招损”,这当然是不吉利的。所以人们将整十的寿辰提前到虚岁逢九的寿辰来做,“九”与“久”谐音,以表示寿还没有尽头。主办庆寿时需准备柬帖、寿桃、寿面、寿联、寿幛等,还要设立“寿堂”,这些将在明天继续分享。2023-07-27 20:14:361
耆寿耇老的解释
耆寿耇老的解释长寿老人。 晋 向秀 《难嵇叔夜<养生论>》 :“纵时有耆寿耇老,此自特受一气,犹木之有 松柏 ,非导养之所致。” 词语分解 耆寿的解释 .年高德劭者。亦泛指老寿之人。《书·文侯之命》:“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克。” 孔 传:“即我治事之臣,无有耆宿寿考俊德在其服位,我则材劣 无能 之致。” 唐 刘禹锡 《 代谢 冬衣表》:“中 耇老的解释 亦作“耈老”。.年高有德的贤人。《逸周书·皇门》:“下邑小国,克有耇老。” 孔晁 注:“耇老,贤人也。”《 国语 ·周语上》:“肃恭明神,而敬事耇老。” 清 姚鼐 《渡淮》诗:“风土近乡里,问语向耇老。2023-07-27 20:13:471
WOW宏的制作
1按住ALT点技能2用宏不行的要用手点2023-07-27 20:13:4612
耆寿耇老什么意思(耆寿耇老怎么读)
1、耆寿耇老的意思。 2、耆寿耇老是什么意思读音。 3、耆寿是什么意思。 4、老耆以寿终。1.耆寿耇老,汉语成语,拼音是qí shòu gǒu lǎo,意思是长寿老人。 2.出自《难嵇叔夜》。 3. 示例:年高德劭者。 4.亦泛指老寿之人。 5.耆,指六十岁老人;耇,指九十岁老人。 6.耇老,亦作“耈老”。 7.年高有德的贤人。 8. 成语出处:《难嵇叔夜》:“纵时有耆寿耇老,此自特受一气,犹木之有松柏,非导养之所致。2023-07-27 20:13:351
战士援护缴械宏
当前目标是友方则援护 敌方则缴械么/cast [help]援护;缴械不过我觉得跟冲锋、拦截绑一起好点,比如/cast [help]援护/castsequence rest=25 冲锋,拦截 (好像冲锋的冷却是25秒吧)2023-07-27 20:1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