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孙武的父亲叫什么,孙武的生平事迹资料介绍

2023-07-26 15:05:41
TAG: 父亲
九万里风9

孙武是谁

孙武,很多人都知道他写有非常著名的《孙子兵法》,但是很多人对他的事迹并不清楚。孙武有着统领三万军队却能立于不败之地的神话。

孙武雕塑

被后世尊称为孙武子,地位可以和孔子和老子并称。他本是齐国人,后来在挚友伍子胥的推荐下,带着当时已经有所成的孙子兵法觐见吴王,并且受到了吴王的赏识, 吴王经常就军事上甚至政治上的问题和孙武探讨,而孙武也能给出让吴王比较满意的答案。后来,孙武为吴国戎马三十年,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特别是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在孙武晚年的时候,伍子胥被吴王所杀,孙武看到了权臣的下场,于是他告老还乡,将兵权尽数交出,一心编著他的兵法。之后不久便也辞世了。孙武的一生很传奇,他在三十年戎马中,少有败绩,但是却受到了政治上的迫害,中间有一段时间被流放,生活穷困潦倒,被重新启用后,他的战绩越来越辉煌,甚至达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这也是为什么他在伍子胥死后急流勇退,隐居在小村落中,专心编著《孙子兵法》。

他留下的《孙子兵法》一书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军事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兵法里面的瑰宝,里面的战术不仅是在打仗上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甚至在政治上,外交上都能起到超乎想象的作用,所以孙子兵法不仅是一本古书,它在现在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

孙武的父亲

一谈起《孙子兵法》,无人不会忆起此书的作者孙武以及孙武充满传奇的一生,然而孙武独特的军事才能无不显现着家人对其的培养与熏陶,其中更包含了孙武的父亲孙凭对孙武的期盼。

孙凭剧照

孙武的父亲名为孙凭,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人。其先祖是陈国开国君主陈胡公。话说这原本孙家的本姓并不是孙,而是田。孙武的祖父田书因为具有卓越的才能,被封为齐国的大夫。后来在齐景公在位期间,田书因领兵伐莒,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困此,孙武的祖父田书至此被称为孙书。孙家在齐国的显赫可见一斑。

史料对于孙武的父亲孙凭的记载较少,现今能知道的就是孙武的父亲凭借才能成为齐国的卿,也就是齐国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级官员。正是因为如此,祖父孙书在为孙武取字时取为“长卿”,希望孙武能如同其父亲一般在朝为官,为国效力。

现今有关于孙武父亲的记载可以查到的是,在公元前515年,孙武的父亲孙凭参加了齐国一起政治纷争,也就是著名的“高昭子联合栾、鲍、田三家反晏婴的事件”,因为担心孙武会因此受到自己的牵连,孙凭先行安排孙武逃亡吴国。历史也证明了孙凭的安排是正确的,孙武在吴国写下《孙子兵法》,并在他人的引荐下,成为吴王的左膀右臂,为吴国的兴盛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虽然后世对于孙武父亲孙凭的结局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但是孙凭对于历史的贡献却是功不可没的,他对孙武的培养造就了一代军事奇才。

孙武结局

公元前543年,一声婴儿响亮的啼哭声打破了孙家的平静,一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降临到孙家。祖父孙书满怀期望,为其取名为“孙武”,以期婴孩能继承自己的衣钵,继续为国家和百姓效力。果如祖父所愿,孙武在不断的刻苦学习与成长中,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才能,并著有《孙子兵法》。

孙武像

孙武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出生在显赫的贵族世家,后来因为父亲孙凭参与到一起政治纠纷中被父亲安排逃往吴国,为此,孙武品尽了人情冷暖,也在途中游历,渐渐有了自己对军事的独特见解,写下了后世传颂的《孙子兵法》。

孙武后在吴国为吴王阖闾效力,然而阖闾死后夫差即位,对于一些包括孙武在内的老臣并不看重,终日只顾着自己贪图享乐,这使得孙武心灰意冷,于是孙武向夫差提出回家探亲后便借机离开了吴国。

孙武的结局也是充满传奇的色彩,因为至今仍有多种关于孙武结局的说法。孙武向夫差请辞之后,有人说见到孙武回到了自己出生的故土——齐国,与齐国的家人共聚天伦。也有人说孙武是隐居在山林之中,去世时终年七十五岁,《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就曾对此有所记载。然而因为相关史料记载的缺失,孙武最后的结局仍不为人所知,现在的一些说法也是后人从现在仅存的一些史料记载中推测出来的。

虽说孙武的结局与孙武本人一样都是充满了传奇的色彩,然而孙武为后世所留下的智慧与军事见解却是毋容置疑的,至今仍为后世所乐道,也向各国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军事风采。

孙武的评价

一提起孙武训练宫女,想必是不少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了。伍子胥把孙武引荐给吴王,吴王为了检验孙武的能力,便挑选了一百八十个宫女交给孙武训练。然而大家都知道,向来当兵打仗都是男人的事情,让宫女来当士兵,这能成吗?

孙武像

刚开始时,当然是不成的,为了整顿军纪,孙武不惜斩了吴王的两位爱妃,更向吴王证明了自己在军事上的独特能力。至此,孙武在吴国辅佐吴王,运用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修建军事防备,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实现了祖父对他的殷切期盼。

孙武给后世留下的不仅仅只有他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还有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更是为后世作为军事研究的教材之一,时至今日仍有其特殊的含义。

从孙武训练宫女的这件事中,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曾评价孙武道,“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意思是说,孙武之所以能让天下人信服,就是因为军法严明。诸葛亮也以此为鉴,马谡在违背自己的命令后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含泪斩杀马谡。

唐代李世民也给了孙武一个十分高的评价: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从李世民一位位于至高皇位的皇帝评价中,我们不难看出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兵书中的精粹,为日后军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孙武此人独特的军事见解和才能,更为世人所称赞。

时至今日,《孙子兵法》仍为众人所研究,世人对孙武的评价更是如同珍珠般难以数清,但总的来说,孙武为后世所留下的军事财富是毋容置疑的。

孙武是怎么死的???

孙武借归隐的借口带兵攻打秦国,最后被雷劈死被雷劈死的
2023-07-26 14:13:123

孙武怎么死的

对于孙武是怎么死的,历史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孙武辞官隐退后在吴国终老病逝,另一种说法孙武乃是被夫差杀死的。 第一种说法,孙武辞官隐退后在吴国终老病逝是历史上的主流观点,孙武见夫差不仁,于是隐退于吴国,专心著书研究学问,最后于公元前470年病逝。 第二种说法出自《汉书·刑法志》,有文字记载“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这是说孙武、商鞅等人皆是功业完成后,失去了利用价值,再加上遭受猜忌所以被诛杀身死,因此可能是伍子胥被夫差杀死后,孙武也被牵连受害。不过,《史记》中没有相关孙武被诛杀的记载,此说法仅出自《汉书》,并且其没有更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
2023-07-26 14:13:491

孙武是怎么死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22676.htm
2023-07-26 14:14:004

孙武怎么死的

安乐而死孙武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军事家,被后世誉为兵圣,尊称孙子。尤其是他花一生所学著述的《孙子兵法》,对于后世十分的实用,且影响很多人。他回到了齐国,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据史书记载,公元前503年,周敬王十七年,吴王阖闾十二年。孙武见阖闾日益专横,生活糜烂,沉溺于酒色,不纳臣谏,遂以回国探亲为由,隐遁山林,从此史无所记。
2023-07-26 14:14:241

孙武怎么死的?

根据不同的记载,孙武的死因也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1、 吴王夫差取得霸主地位后,骄奢淫逸,目空自大。孙武同夫差的分歧越来越大,最后隐退而去。据《越绝书》的记载,江苏吴县东门外,有孙武的坟墓。那么孙武应该是退隐山林,终老其身。2、《汉书·刑法志》称:“孙、吴、商、白之徒,皆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颜师古注称“孙”即孙武。唐李筌《太白阴经·善师篇》也袭用此说。因此也不能排除孙武被害致死的可能性。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出生于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大约与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同时或略晚。孙武的祖先名为妫满,被周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陈国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故以陈为氏。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孙武的直系远祖陈完便携家带口,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陈完在齐国定居以后,由改陈氏为田氏,故他又被称为田完。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即孙武的祖父),为了齐国大夫,因为在伐莒(今山东莒县)的战斗中有功,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他作为采邑,并赐姓孙氏。困此,田书又被称为孙书。齐国“四姓之乱”后,孙武离开齐国,到南方的吴国居住,后来辅佐吴王阖闾成就霸业。孙武著作《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2023-07-26 14:14:331

孙武之死:春秋时期的兵圣孙武是怎么死的?

孙武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对于这样一位兵圣,孙武怎么死的呢? 由于孙武所处时代久远,同时史记等相对较权威的历史书籍对孙武的描述甚少,所以现在的学者对孙武的死因有着不一样的认识。关于孙武怎么死的,大致有以下几个版本: 1、被杀戮而死 《汉书·刑法志》称:"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 颜师古注"诛戮"的人名云:"孙武、孙膑、吴起、商鞅、白起也。" 唐李筌《太白阴经·善师篇》亦承袭其说,谓"孙、吴、韩、白之徒,皆身被刑戮,子孙不传于嗣"。 此说把孙武与吴起、商鞅、韩非、白起并列在一起,可知他晚年的景况必然不妙。 在伍员被杀以后,孙武可能受到牵连。他或者因与伍员同样诤谏,激怒了夫差而遭不幸,或者就因为他是伍员的知友,夫差诛杀伍员后迁怒于他。不过,孙武被"诛戮"之说始见于《汉书·刑法志》。 《史记》本传既没有记载,《汉书》也未言其原委和出处,故这个说法还可存疑。 2、安乐而死 说他回到了齐国,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据史书记载,公元前503年,周敬王十七年,吴王阖闾十二年。孙武见阖闾日益专横,生活糜烂,沉溺于酒色,不纳臣谏,遂以回国探亲为由,隐遁山林,从此史无所记。 3、尽天年而终 功成身隐,以尽天年而终,终年七十五岁,即公元前470年,终于吴国姑苏,即今江苏省苏州市所辖之吴县。
2023-07-26 14:14:501

孙武是怎么死的?

老死的
2023-07-26 14:15:054

孙武怎么死的

《史记》中未说明孙武的最终去向。据史学家猜测,以历史资料和孙武对吴王的了解,应该是退隐了,而不是象他的同僚伍子胥那样,落得赐剑自杀的悲惨下场。依孙武这样的处事原则来看,是很得罪人的。与他齐名的吴子(吴起),虽然使楚国强盛一时,但得罪了不少楚国权贵。给他撑腰的楚王一死,权贵群起而攻之,吴起被箭射成刺猬,死在楚王的尸体旁。而功成身退的留侯张良何其英明!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孙武的祖先叫妫满,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陈国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孙武的直系远祖妫完便携家带口,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齐桓公早就了解陈公子妫完年轻有为,任命他为负责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妫完在齐国定居以后,由姓妫改姓田,故他又被称为田完。一百多年后,田氏家族成为齐国国内后起的一大家族,地位越来越显赫,在齐国的领地也越来越扩大。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做了齐国的大夫,很有军事才干,因为领兵伐莒(今山东莒县)有功,齐景公在乐安封给他一块采地(诸侯封赐给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式“食邑”),并赐姓孙氏。困此,田书又被称为孙书。孙书的儿子孙凭,做了齐国的卿,成为齐国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级官员。孙凭就是孙武的父亲。由于贵族家庭给孙武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孙武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实,加上当时战乱频繁,兼并激烈,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他从小也耳闻目睹了一些战争,这对少年孙武的军事方面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孙武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齐景公初年,左相庆封灭掉了右相崔杼。接着田、鲍、栾、高等四大家族又联合起来,赶走了庆封。后来,内乱日甚一日,齐国公室同四大家族的矛盾,四大家族相互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其反感,不愿纠缠其中,萌发了远奔他乡、另谋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头。当时南方的吴国自寿梦称王以来,联晋伐楚,国势强盛,很有新兴气象。孙武认定吴国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地方。大约在齐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 年)左右,孙武正值18岁的青春年华,他毅然离开乐安,告别齐国,长途跋涉,投奔吴国而来,孙武一生事业就在吴国展开,死后亦葬在吴国,因此《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就把孙武称为“吴人”。 孙武来到吴国后,便在吴都(今苏州市)郊外结识了从楚国而来的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的名臣,公元前522 年因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被楚平王杀害而潜逃到吴国。他立志兴兵伐楚,为父兄报仇。孙武结识伍子胥后,十分投机,结为密友。这时吴国的局势也在动荡不安之中,两人便避隐深居,待机而发。公元前515 年,吴国公子光利用吴国伐楚,国内空虚的机会,以专诸为刺客,袭杀吴王僚,然后自立为王,称阖闾。阖闾即位后,就礼贤下士,任用伍子胥等一批贤臣,他又体恤民情,不贪美味,不听淫乐,不也女色,注意发展生产,积蓄粮食,建筑城垣,训练军队,因而大得民心,吴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阖闾又注重搜求各种人才,立志要使吴国更加强盛,时而向长江中游发展,灭楚称雄。隐居吴都郊外的孙武由此更加看清自己的前途,他在隐居之地,一边灌园耕种,一边写作兵法,并请伍子胥引荐自己。终于,孙武写好了13篇兵法。这13篇兵法,讲的全部都是如何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全书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
2023-07-26 14:15:251

孙武结局如何 孙武结局是什么

1、孙武终老说。 (1)最早依据就是《唐太宗李卫公问 对》所记载的:“若张良、范蠡、孙武,脱然高引,不知所往。” (2)其后《曲品校录·能品》也说:“孙子十三篇,兴吴,吴几霸矣。功成身隐,盖不欲为胥江之怒涛耳。” (3)东汉《越绝书·记吴·地传》明确记载: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那么孙武显然是飘然高隐,终老吴地了。 2、孙武是被杀戮而死的。 (1)《汉书·刑法志》称:“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 (2)颜师古注诛戮的人名云:孙武、孙膑、吴起、商鞅、白起也。唐李筌《太白阴经·善师篇》亦承袭其说,谓孙、吴、韩、白之徒,皆身被刑戮,子孙不传于嗣。此说把孙武与吴起、商鞅、韩非、白起并列在一起,可知他晚年的景况必然不妙。在伍子胥被杀以后,孙武可能受到牵连。他或者因与伍子胥同样诤谏,激怒了夫差而遭不幸,或者就因为他是伍子胥的知友,夫差诛杀伍子胥后迁怒于他。不过,孙武被诛戮之说始见于《汉书·刑法志》。《史记》本传既没有记载,《汉书》也未言其原委和出处,故这个说法还可存疑。
2023-07-26 14:15:391

伍子胥为什么杀孙武?

伍子胥没有杀孙武。伍子胥比孙武去世得早,孙武晚年时候,伍子胥被夫差杀死,孙武便退隐乡间,在伍子胥死后不久,孙武也谢世了。公元前512年,吴王准备向西进兵,是伍子胥向吴王“七荐孙子”,才使得吴王阖闾同意接见孙武,孙武从而闻名天下。孙武是在离开了齐国之后,到了吴国后结识了因避难而来的伍子胥,两人十分投机,自此成为了至交好友。事迹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今苏州)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2023-07-26 14:15:511

孙武怎么死的

从公元前512 年任将军到公元前4S2 年的黄池会盟,孙武在吴国有着30 年的戎马生涯,此后的情况就不得而知了,至于孙武最后的结局怎样,尚不可考。但是,当吴国北威齐晋时,已是阅阎之子吴工夫差当政。夫差倒行逆施,骄奢淫逸。可以想见,孙武对于夫差这样的君主是冰炭不能相容的。据《越绝书》记载,江苏吴县东门外尚有孙武的坟墓。看来,孙武没有像伍子胥那样被杀,很可能是飘然归隐,老死山林。
2023-07-26 14:16:324

著名军事家孙武究竟是怎么死的

春秋军事家孙武怎么死的?春秋齐国著名军事家孙武怎么死的成了谜,通过孙武简介揭秘究竟孙武怎么死的呢?据孙武简介,孙武死于公元前470年,享年75岁。网络配图春秋军事家孙武怎么死的|孙武简介,孙武怎么死的?孙武简介孙武(约前545年—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他是兵法家孙膑的先祖。孙武怎么死的?究竟孙武怎么死的呢?据悉,孙武七十五岁,也就是公元前470年终于吴国姑苏。并没有详细说明孙武怎么死的。
2023-07-26 14:16:401

孙武简介 孙武是春秋时哪国人 孙武怎么死的

孙武子(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汉族,齐国(今山东惠民)人,春秋时期吴国将领。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他是兵法家孙膑的先祖。  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孙武到达吴国后,便隐居于吴国都城姑苏(今江苏苏州)城郊的穹窿山,以务农为乐,并在此时著成了旷世巨著《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被尊为世界第一兵书、兵学圣典、兵学经典之首,被定为武学的教范”,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它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60万楚国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2023-07-26 14:16:481

三国演义中孙坚是怎么死的

孙坚结局: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黄祖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将星就此陨落。一、原因: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四月,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黄祖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二、孙坚简介: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2023-07-26 14:16:574

孙武一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提供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2676.htm应该是少、壮、老三段,具体看资料
2023-07-26 14:17:477

三国中孙坚到底是怎么死的

属于为财而死
2023-07-26 14:18:0915

孙武的妻子是谁儿子是谁 孙武最后是怎么死

1.史书上记载他的妻子叫做田 淑贤,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说孙武的妻子是鲍姜。2.孙武有孙驰、孙明、 孙敌三个儿子,都成长为国家的栋梁。3.后人对其晚年生活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是:孙武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于是退隐江湖不管这世间的纷扰,并凭借其战争经验改良《孙子兵法》,终将此书铸成一代巨著;另一种说法是说孙武在伍子胥被杀后不久,也被吴王处死。
2023-07-26 14:18:451

伍子胥为什么杀孙武?

伍子胥没有杀孙武,伍子胥比孙武去世得早,孙武晚年时候,伍子胥被夫差杀死,孙武便退隐乡间,在伍子胥死后不久,孙武也谢世了。公元前512年,吴王准备向西进兵,是伍子胥向吴王“七荐孙子”,才使得吴王阖闾同意接见孙武,孙武从而闻名天下。孙武是在离开了齐国之后,到了吴国后结识了因避难而来的伍子胥,两人十分投机,自此成为了至交好友。伍子胥去世介绍周敬王三十六年(前四八四年),夫差赠伍子胥剑赐自尽。子胥愤恨自刎,留下遗言,要家人于他死后把他双眼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亡吴国。吴王夫差极怒,把伍子胥的尸首用裹于鸱夷革之中并抛弃于钱塘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所灭。据说,夫差羞于在阴间见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双眼后才举剑自刭。伍子胥有一子被托付于齐国的鲍氏,后来别为王孙氏。
2023-07-26 14:18:571

孙子最后怎么死的?孙武打败楚国以后做什么去了?

孙武被后人们尊称为孙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兵法鼻祖,孙武著作的孙子兵法享誉国内外,很多外国人也受到了孙子兵法的影响。其实孙子兵法更多的是描写心理战术,能从想法上战胜对手那也就十拿九稳了。不过历史上关于孙子的死法却没有很详细的记载,而且在孙子打败楚国后这个人好像就消声灭迹了一般,孙子后来到底干嘛去了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阶段,百家争鸣,而孙武则是兵家的代表人物,被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春秋末期,孙武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但是,在此之后,一代兵圣却就此销声匿迹,这是为什么呢?孙武最终的下落如何呢? 一 首先,针对孙武的最终结局,历史上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孙武被吴王夫差处死了,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孙武急流勇退,选择隐居了。由此,不管是哪一种结局,这都促使孙武在历史上逐渐销声匿迹,乃至于下落不明。其中,就第一种说法来说,据《汉书》记载,兵圣孙武是被夫差诛杀的。在《汉书》中,存在这样一句话:“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也即孙武和吴起、商鞅、白起一样,都遭到了被君王处死的结局。 二 同时,针对吴王夫差处死孙武的原因,有历史学者认为这是因为孙武、伍子胥率军被楚国击败了。众所周知,春秋末期,孙武、伍子胥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但是,对于地域辽阔的楚国,显然不是吴国可以吞并的。在秦国出兵的帮助下,秦国、楚国联军击败了吴国的士兵。此后伍子胥作为吴国重臣继续活跃在历史舞台,而孙武却下落不明,事迹再无记载。由此,作为吴国士兵的将领,孙武很可能是被吴王夫差下令伤害了。 三 但是,针对吴王夫差处死孙武这一说法,因为仅出自班固编撰的《汉书》,并没有得到《史记》等其他史料的佐证。所以,还是有不少人质疑这一观点的。在此基础上,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也即孙武激流勇退,选择隐居了。根据史料记载,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大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在吴王阖闾在位时,确实非常器重孙武这位大将,给予孙武非常高的信任和重任。 四 最后,不过,在吴王阖闾去世后,即位的吴王夫差为人比较残暴,比如孔子的徒弟子贡曾评价夫差:“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特别是在吴王夫差在位后期,居然处死了伍子胥这位孙武的好友。由此,对于孙武来说,不管是心灰意冷也好,还是惧怕这位残暴的君王,选择隐居无疑是当时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了。在伍子胥被杀后,孙武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著作。约公元前470年,隐居中的孙武去世,留下了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
2023-07-26 14:19:151

兵圣孙武为何在击败楚军后下落不明呢?

根据史料记载,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大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在吴王阖闾在位时,确实非常器重孙武这位大将,给予孙武非常高的信任和重任。最后,不过,在吴王阖闾去世后,即位的吴王夫差为人比较残暴,比如孔子的徒弟子贡曾评价夫差:“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特别是在吴王夫差在位后期,居然处死了伍子胥这位孙武的好友。由此,对于孙武来说,不管是心灰意冷也好,还是惧怕这位残暴的君王,选择隐居无疑是当时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了。在伍子胥被杀后,孙武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著作。约公元前470年,隐居中的孙武去世,留下了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
2023-07-26 14:19:418

孙武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他出生于齐国的乐安(今山东惠民县)。孙武本姓陈,他的祖先陈完于周惠王五年(前672年)因陈国内乱而逃到齐国,改姓田氏。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字子占,是孙武的祖父,齐景公时身居大夫之职,后因伐莒有功,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田书,并赐姓孙氏。周景王十三年(前532年)夏,齐国“四姓之乱”后,孙武离开齐国到了南方的吴国。他在吴国都城姑苏(今江苏苏州)附近“辟隐深居”,一方面潜心研究兵法,观察吴国的政治动向,一方面结交被楚王迫害逃到吴国的伍子胥,两人在共同的田园生活中,结成了政治上的知心朋友。伍子胥深知吴王阖闾的政治抱负和思贤如渴的心情,也了解孙武高明的政治主张和非凡的军事才能。他把孙武推荐给了吴王,孙武施展抱负的大好时机,终于来到了。孙武带着他写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去见吴王阖闾。吴王对孙武说:“您写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细细读过了。您能否当场演习一下阵法吗?”孙武回答说:“可以。”吴王又问:“可以用妇人试验一下吗?”孙武说:“完全可以。”于是,吴王挑选了他后宫的嫔妃180人,让孙武演习阵法。孙武把这些妇人分成两队,叫吴王最宠爱的两个美姬分别担任队长,每人各拿一把戟。孙武问她们:“你们知道心和左右手以及后背的位置吗?”她们点头说:“知道。”孙武说:“演习阵法时,我击鼓发令,让向前,你们就眼看着心;让向左,就眼朝左手看;让向右,就眼朝右手看;让向后,就眼朝后背看。”她们都说:“行!”布置完毕,孙武敲响向右的鼓令,那些嫔妃们觉得好玩,都哈哈大笑起来。孙武严肃地说:“对部属约束不严明,命令交待不清楚,这是主将的责任。”他又重新申明号令,然后发出向左的鼓令,嫔妃们仍然大笑不止。孙武说:“对部属约束不严明,命令交待不清楚,那是主将的责任;现在既然对你们重新申明过号令,再不执行命令,那就是吏卒的责任了。”说完就下令把左右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工站在高台上正兴致极高地观看孙武的演习,忽听孙武下令要杀他的两个爱姬,吓出一身冷汗急忙叫人对孙武说:“我已经知道将军能够用兵了。我没有这两个美姬,食不甘味,希望不要杀她们。”孙武回答说:“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说完就命令把两个美姬当众斩首,然后又挑选另外两个嫔妃担任队长,继续演习阵法。吴王因此深知孙武善于用兵,就任命他为将军,孙武的军事生涯也由此开始了。孙武被吴王任命为大将后,不但为励精图治的吴王治军讲武,勾画富国强兵的蓝图,而且为吴国的兼并战争立下了卓越的战功。从周敬王八年(前512年)被吴王任命为大将,到周敬王三十八年,孙武在吴国活动了30年,为吴国的强盛和称霸中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孙武之所以享有盛名,主要还不是因为他的卓著的战功,而是由于他留下了一部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一部内容完备、结构严谨的古代军事专著。它的产生,为我国军事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孙武把与战争有关的军事问题,分作十三篇加以论述,全书有完整的体系,新颖独特的论述形式。各篇既能独立成章,相互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上下承启,前后相应,浑然一体。所以古人说:“其义各立于题篇之名,未尝泛滥而为言也。”直到今天我们阅读这些篇章,仍然为其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体系而惊叹。《孙子兵法》虽然包含了军事学的各个方面,但是关于进行和指导战争的论述,则是全书的核心内容,其他各个方面,都是围绕这一内容展开的。《孙子兵法》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有《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中卷有《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形篇》、《行军篇》;下卷有《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孙武研究军事是从研究战争入手的,对于战争的看法,孙武开宗明义地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武要求战争指导者,要在战前对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讣”(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作全面的分析比较,这样“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这就是孙武“知彼知己”,综合分析对比敌我力量的“庙算”知胜的思想。孙武提出:“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要求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唐朝著名军事家李靖,在《李卫公问对》中就曾经说过,古代兵法千章万句,不外乎“致人而不致于人”。孙武认为,只有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才有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孙武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还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孙武认为,要使敌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形势,就要采取“动敌”“示形”即主动摆脱敌人,寻机歼灭。孙武说:“兵无常势”,如同“水无常形”一样,只有“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才可以说用兵是入了“神”。孙武所说的灵活多变的作战指导,主要表现在正确使用兵力和灵活多变的战法两个方面。在正确使用兵力方面,他要求战争指导者要“识众寡之用”,要根据敌我兵力对比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战术。在战术运用上,孙武主张“奇正”多变。他认为,虽然打仗的一般规律,总是用“正兵”当敌,用“奇兵”取胜,但是奇正之变,是变化无穷的。他要求战争指导者,战术要灵活多变,计谋要不断更新,使敌人无法识破军事部署上奥妙之所在。这样才能稳操胜券。孙武在《孙子兵法》开卷的《计篇》中,把“智信仁勇严”的良将,以及训练有素,赏罚分明,令行禁止,战斗力强的精兵,看作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是达到“全胜”的根本条件。孙武关于争取战争“全胜”的种种论述,无一不同贤良将帅的指挥才能和精神素质有关。因此,他对将帅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归纳起来就是“智信仁勇严”五条:“智”,多谋善断:“信”,赏罚互信:“仁”,爱护士卒;“勇”,勇敢坚定;“严”,法令严明。孙武认为,训练有素,赏罚分明,令行禁止,战斗力强的军队,是夺取战争“全胜”必不可少的条件。《孙子兵法》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兵书,孙武的一些军事观点和治军思想,为后世的军事家传诵和应用,它是我国军事史上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2023-07-26 14:20:591

孙武的结局是如何的,孙武晚年生活怎么样?

孙武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 公元前512年,孙武刚任将军便帮助吴王消灭楚国的两个保护国钟吾国及徐国,吴王想乘胜进攻楚国,但孙武制止,认为吴军已疲惫,不宜再战,于是吴王引兵回国,由此可看出孙武的冷静思考。不久,伍子胥提出「疲楚误楚」之略,轮番骚扰楚国达六年,使楚军认为吴国只敢骚扰,不敢进攻,放松了警惕。 公元前506年,楚国进犯吴国的保护国蔡国,蔡国求救于吴,唐国也愤怒于楚国的蛮横,帮助吴国进攻楚国。吴王倾国之力,阖闾亲率其弟夫概、伍子胥、孙武和伯嚭等统率3万吴军奇袭楚国。孙武认为兵贵神速,所以率领3500精兵采取迂回战略,避实击虚,在蔡、唐两国协助下,夺下了楚国北部三个险隘,进抵汉水东岸。 此时楚昭王大惊,派出囊瓦、沈尹戍等人率兵抵抗吴军。沈尹戍建议主将囊瓦率主力拖延吴军,自己率兵往方城迂回至吴军侧后,截其退路,封锁三个险隘,再前后夹击吴军,消灭他们,本来这条计策可以成功打败吴军,拯救危急的楚国,但囊瓦受到部下挑拨怂恿、贪功下在沈尹戍往方城后改变策略,渡过汉水,不等沈尹戍包抄吴军侧后,就发动攻击。孙武见其渡过汉水攻击,佯装后退,退到大别山,楚军在吴军后退时连战数场,皆败,楚军士气不断下降,疲惫不堪。 孙武见楚军陷于被动,于柏举与楚军决战,阖闾之弟夫概进谏:「囊瓦不受楚人支持,楚军必不愿死战到底,不如先以小部队进攻,使楚军溃乱,再投入主力攻击,必定大胜。」但阖闾谨慎,不敢用此计,夫概就私下领五千士兵进攻楚军,楚军果然溃乱,阖闾就投入主力攻击,楚军溃败,囊瓦逃奔郑国。吴军发动战略追击,于柏举西南的清发水重创楚军残部。再追,于雍澨再大破囊瓦军残部。吴军再与由方城回救的沈尹戍部队交战,激烈战斗后楚军大败,沈尹戍伤重而死。其后吴军于麦城之战再大败楚军,至此吴军五战五胜,成功消灭楚国,吴军于柏举之战十日后攻陷郢都。吴军攻陷郢都后屠城,楚国军民死伤十万以上,楚昭王逃奔至随国。孙武以3万吴军大败20万楚军,攻灭了强楚,于是一战成名,震惊中原诸国。 其后楚大夫申包胥求救于秦,秦哀公派出500乘兵车攻打吴军,秦楚联军击败吴军,吴国本土又发生内乱,吴军就被逼返回吴国,楚国才免于灭国之难。 吴国后来因秦国干预及越国偷袭,被逼自楚国撤军,但是已使楚国元气大伤,不能威协吴国。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不听孙武劝阻,出兵攻打新即位的越王勾践,结果被其大败,并气愤病死。孙武及伍子胥帮助阖闾之子夫差治国练兵,并助夫差成功大败勾践,报仇雪恨。而其后夫差北上称霸,于黄池大会诸侯,亦是因为孙武令士兵训练有素的成果。 公元前503年,因夫差在称霸后变得日益专横,孙武遂回齐国专注编撰兵法。《东周列国志》载:「孙子之才,彰于伍员,法行二嫔,威振之军,御众如一,料敌若神,大伸于楚;小挫于秦。智非偏拙,谋不尽行;不受爵禄,知亡知存。身出道显,身去名成;书十三篇,兵家所尊」。孙武结局是什么? 史书中对孙武的后期生活并无记载,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后人对孙武晚年的说法中,其中一种说法为孙武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于是退隐江湖,并以其战争经验改良孙子兵法,使之成为一代巨著;另一种说法为孙武在伍子婿被杀后不久,亦被吴王处死。 《东周列国志》载:「孙武不愿居官,固请还山u2026u2026遂飘然而去」 《越绝书》载:「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善为兵法」。 公元前473年吴亡,孙武回姑苏(即今江苏苏州),前470年于此地逝世。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2023-07-26 14:21:171

孙膑用兵文言文

1. 孙膑用兵文言文翻译 您好,北京精锐教育大钟寺校区语文组回答:关于孙膑的文言文较多,由于您没给出原文,所以我只是挑选了一个和您问题里描述最接近的翻译:1. 原文: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日:“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子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獘于魏也。” 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大破梁军。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日:“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兼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2.翻译:孙武已死,过了一百多年又出了个孙膑。 孙膑出生在阿、鄄一带,他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孙膑曾经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 庞涓虽然已经为魏国服务,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里派人请孙膑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比自己有才干,很妒忌他,就捏造罪名,根据法律用刑挖去了他两足膝盖骨并在他脸上刺上字,想使孙膑这辈子再也不能在人前露面。 有一次,齐国的使者到魏国都城大梁来,孙膑以一个受过刑的罪犯的身份暗中会见了齐使,向他游说。齐使认为孙膑的才能奇异,就偷偷地载着孙膑回到了齐国。 齐国将军田忌认为孙膑很有才能,象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田忌多次和齐国诸公子赛马,下很大的赌注。 孙膑看到田忌的马的足力和对手相差不很大。比赛的马分有上、中、下三个等级,因此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够使您获胜。” 田忌相信孙膑的话对,就跟齐王和诸公子下千金的赌注比赛胜负。当到临比赛的时候,孙膑对田忌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去和对方的上等马比赛,拿您的上等马去和对方的中等马比赛,再拿您的中等马和对方的下等马比赛。” 三个等级的马都已比赛完毕,田忌负了一场却胜了两场,终于赢得了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推荐孙膑给齐威王。 威王向孙膑请教兵法,把孙膑当作军师。后来,魏国攻打赵国。 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将,孙膑婉言推辞说:“一个受过刑的人不能为将。” 于是任命田忌为大将,任命孙膑做军师,让他在有帷幕的车上坐着出谋策划。田忌想要带领军队到赵国去解围,孙膑说:“解乱丝不能整团地抓住了去硬拉,劝解打架的人不能在双方相持很紧的地力去搏击,只要击中要害,冲击对方空虚之处,形势就会禁止相斗,危急的局面也就因此自行解除了。 现在魏国和赵国打仗,魏国轻装精锐的士兵必定全部集中在国外,老弱疲敝的士兵留在国内。您不如率领部队迅速奔赴魏国都城大梁,占领它的要道,攻击它正当空虚之处,他们一定会放弃围赵而回兵解救自己。 这样我们一举既可解除赵国被围的局面,又可收到使魏国疲惫的效果。”田忌听从了孙膑这一建议。 魏国的军队果然丢下赵国的都城邯郸,撤兵回国,和齐军在桂陵文战,魏军被打得大败。十三年之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 齐国派田忌带兵去援救韩国,直奔大梁。魏国大将庞涓听到这一消息,立即撤兵离开韩国回魏国。 这时齐军已经越过了魏国国境而向西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国的军队向来强悍勇猛,轻视齐国,齐军被称为是胆小的军队善于用兵的人就可根据这一情势,把战争朝着有利的方向加以引导。 《孙子兵法》说:每天行军百里去争利,一定会使大将受挫折;每天行军五十里。 2. 用兵四治文言文翻译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军队的锐气可以使之衰懈,将帅的意志和决心也可以使之动摇。军队初战,士气锐盛,继而懈怠,最后衰竭。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待其士气懈怠和衰竭之时再行攻击。这是掌握军队士气变化的一般法则。以我之整治对待敌人的混乱,以我之沉着冷静对待敌人的轻躁喧闹,这是掌握军队心理变化的一般法则。以我之近直对待敌人的迂远,以我之休闲安逸对待敌人的奔走劳顿,以我之足食对待敌人的饥饿,这是掌握军队战斗力的一般法则。不要去拦截军容齐整、部署周严的敌人,也不要去攻击阵势堂皇、实力强大的敌人,这是掌握应变策略的一般法则。 3. 文言文《孙膑减灶》的翻译 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魏将庞涓听到消息,放下韩国赶回,但齐军已经越过齐境而西进。孙子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军队素来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兵法上说,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会损失上将军,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人能赶到。(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大量掉队,)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估计魏军的行军速度,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可以埋伏兵马,于是把一棵大树削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齐军善射者持上万张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好“天黑见到点着的火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于夜晚来到削 4. 翻译一段古文 出自 《孙膑兵法》 [原文] 孙子曰:智不足,将兵,自恃也。勇不足,将兵,自广也。不知道,数 战不足,将兵,幸也。夫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 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 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 [译文] 孙膑说:“智谋不足的人统兵,只不过是自傲。勇气不足的人统兵,只能自己为自己宽心。不懂兵法,又没有一定实战经验的人统兵,那就只能靠 侥幸了。若要保证一个万乘大国的安宁,扩大万乘大国的统辖范围,保全万 乘大国百姓的生命安全,那就只能依靠懂得用兵规律的人了。所谓懂得用兵 规律的人,那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国内深得民心。对外要熟知敌情, 布阵要懂得八种兵阵的要领,预见到必胜而出战,没有胜利的把握则避免出 战。只有这样的人才是足当重任的将领。” 5. 孙膑兵法全文和翻译 见威王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 本篇记孙膑初见齐威王时,陈述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孙膑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禁止争夺,对春秋战国以来儒家所鼓吹的以“仁义”去战的说教,作了有力的批判。 孙子见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势也。此先王之傅道也。 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面危社稷也。 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 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事备而后动。 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夫守而无委,战而无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 尧有天下之时,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有二,中国四,……素佚而致利也。战胜而强立,效天下服矣。 昔者,神戎战斧遂;黄帝战蜀禄;尧伐共工;舜伐劂□□而并三苗,……管;汤放桀;武王伐纣;帝奄反,故周公浅之。故曰,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智不若周公,曰我将欲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 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效举兵绳之。” 士,借为恃。 意谓军事上没有永恒不变的有利形势可以依赖。 傅,借为敷,布,施。 意谓这是先王所传布的道理。 一说“傅”为“传”宇之误。 在,存。孙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战争的胜负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与孔丘复辟奴隶制的反动纲领“兴灭国,继绝世”的含义不同。 社,士神。稷(ji既),谷神。 古代以社稷代表国家。 乐兵,好战。 利胜,贪图胜利。 事备,做好战争的准备。 委,委积,即物资储备。 夷,指古代我国东方地区的部族。 中国,指中原地区。 此句上文残缺,原文大概是说帝王不能无所作为而致利。 佚,同逸,安闲。 神戎,即神农。 斧遂,或作补遂。《战国策·秦策》:“昔者神农伐补遂。” 蜀禄,即涿鹿,地名。《战国策·秦策》:“黄帝伐涿鹿而禽蚩(chi痴)尤。” 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并,借为屏,屏除,放逐。 传说舜曾征伐过南方部落三苗。 汤,商朝开国国君。 桀,夏朝最后的国君。放,流放。 武王指周武王,周王朝的建立者。纣,即商纣王,商朝最后一个王。 帝,疑是商宇之误。奄,商的同盟国,在今山东曲阜东。 周公,周武王弟。武王死,子成王年幼,周公辅政。 浅,借为践,毁、灭之意。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灭商后,被封的纣王之子武庚又联合奄、徐等国叛周,被周公征服。 关于五帝,历来说法不一。据《史记》,指黄帝、颛顼 (zhuanxu专恤)、帝喾(ku酷)、尧、舜。 简文似以神农为五帝之一。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的君主,即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 责,借为积。 式,用。 譬喻雍容礼让,不进行战争 绳,纠正。意谓以战争解决问题。 [ 原文]孙子见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势也。此先王之傅道也。 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 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 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事备而后动,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 夫守而无委,战而无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尧有天下之时,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有二,中国四,..素佚而致利也。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昔者,神戌战斧遂;黄帝战蜀禄;尧伐共工;舜代劂□□而并三苗,□□..管;汤放桀;武王伐纣;帝奄反,故周公浅之。 故曰,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智不若周公,曰我将欲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兵绳之。 [ 译文]孙膑进见齐威王,说道:“用兵之道,并没有永恒不变的模式。这是先王所陈述的道理。 一个国家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可以避免亡国,把江山世代延续下去。如果不能取胜,就会割让土地,以至危及国家生存了。 所以,用兵不可不慎重对待。那些轻率用兵的人常遭失败,贪图胜利者常遭屈辱。 所以说,用兵绝不能轻率,胜利也不是靠贪求而能得到,用兵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付诸行动。这样,哪怕城池很小,也能够坚持,这是因为有充足的储备;兵力不足,而战斗力强,是因为正义在自己一方。 如果储备不足而守卫,没有正义而进行战争,那样,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固守不败,没有任何人能取得战争胜利。唐尧治理国家时,拒不执行王命的部落共有七个,其中蛮夷地区两个,中原地区四个..只因唐尧注重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才创造了有利条件,战胜了各部落,而居于强者地位,全国都归服于他。 从前,神农氏和斧遂作战,黄帝和蜀禄交锋,唐尧讨伐共工,虞舜征讨劂..及平定三苗,..商汤驱逐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商奄反叛,周公很快就将其平定了。现在,有些人,功德不如五帝,才能不如三王,智慧不如周公,却说“我要以积蓄仁义,实行礼乐,不用武力,来制止争夺”。 其实,这种办法,并不是尧、舜不想实行,而是这种办法行不通,只好用战争去制止战争。 [ 解析]这篇文章,孙膑以进见威王,陈述意见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这是从宏观上阐述他的战争观。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述了这样几个观点:一、在一定形势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靠战争,并且取得胜利,才能解决问题。作者说得很肯定:“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 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 6. 古文:孙膑减灶 给的原文不完整啊 1、解释加点字 (1)西:方位名词动用,意思是“向西” (2)轻:轻视 (3)趣:通假,通“趋” (4)亡:逃跑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相同,均为连词 B、代词;动词,去 C、代词;又,加强反问语气 D、(向;在) 4、 (1)靠,做到这里,你原文显然给的不完整,这句话应该是庞涓对孙膑减灶后的判断,就是: 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2)这题也同样在你提供的原文里找不到,应该是: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5、我怎么觉得跟上一题其实没什么区别呢,保险起见,多回答点好了: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6、庞涓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轻敌自负,错估形式,中了孙膑的圈套。 7. 孙子围魏救赵 文言文 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①。”于是乃以田忌为将军,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②,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③,救斗者不搏撠④,批亢捣虚⑤,形格势禁⑥,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⑦,老弱罢于内⑧。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⑨,据其街路,冲其方虚⑩,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11)。” 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魏国攻打赵国,赵国情势危急,求救于齐国。齐威王想要以孙膑为大将,孙膑推辞谢绝说:“受过刑(膑刑:挖掉膝盖骨)的人不能胜任。” 于是就用田忌做将军,而以孙膑为军师,坐在辎车(古代一种有帷盖的大车)之中,坐着出谋划策。田忌想要引兵去赵国,孙膑说:“(那些)解开杂乱纠缠丝线的人不是整个去拉,劝救斗殴的人不必参与械斗,避开激烈之处而直捣空虚的地方,使(紧张的)形势受到遏止,事情就自然解决。 现在梁国(魏国,都城大梁,因此也称梁)攻打赵国,精兵锐卒一定都用在国外作战,而老弱残兵留在国内。您不如引兵快速趋向大梁,控制魏国的交通道路,冲击魏国虚弱的地方,它一定会放弃攻打赵国来自救。 这样我们就一举解开赵国之围并且坐收魏国失误(之利)。”田忌听从了建议。 魏军果然离开邯郸,与齐军在桂陵交战,(齐军)大破梁军。
2023-07-26 14:21:311

孙武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春秋时期人,被称为“兵圣”,著作《孙子兵法》是世界最早的军事著作
2023-07-26 14:21:452

孙子怎么死的?

孙子,名武,汉族。字长卿。孙武,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另一说为惠民县)人。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另一说为惠民县),生卒年代不详,大约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属于同时代而略晚 孙武来到吴国后,便在吴都(今苏州市)郊外结识了从楚国而来的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的名臣,公元前522 年因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被楚平王杀害而潜逃到吴国。他立志兴兵伐楚,为父兄报仇。孙武结识伍子胥后,十分投机,结为密友。这时吴国的局势也在动荡不安之中,两人便避隐深居,待机而发。  公元前515 年,吴国公子光利用吴国伐楚,国内空虚的机会,以专诸为刺客,袭杀吴王僚,然后自立为王,称阖闾。阖闾即位后,就礼贤下士,任用伍子胥等一批贤臣,他又体恤民情,不贪美味,不听淫乐,不也女色,注意发展生产,积蓄粮食,建筑城垣,训练军队,因而大得民心,吴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阖闾又注重搜求各种人才,立志要使吴国更加强盛,时而向长江中游发展,灭楚称雄。隐居吴都郊外的孙武由此更加看清自己的前途,他在隐居之地,一边灌园耕种,一边写作兵法,并请伍子胥引荐自己。终于,孙武写了传世名篇《孙子兵法》,现仅存13篇兵法。即使是仅存的13篇兵法,讲的全部都是如何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全书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
2023-07-26 14:22:251

春秋时期的孙武的结局事什麽样子

孙武,字长卿,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及军事理论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他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孙武出生于齐国的田氏家族,其祖先原是陈国的公完,因避乱,公子完逃到齐国。齐桓公闻知其年轻有为,让他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之职。公子完在齐国定居后,因陈与田在古代音同义通,故又称为田完。田完的五世孙即是孙武的祖父田书,田书因伐莒(今山东莒县)立有战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邑守乐安。后来,孙武的父亲孙凭也成为了齐国的名将,官职一直做 到齐国的卿(春秋时期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级官员)。 孙武所生活的年代是社会动荡加剧、兼并战争激烈而频繁的时代,也是各种学术,思想及流派兴起、发展的时代,加之孙武军事世家出生,使得他从小就受到浓厚的军事战争知识的熏陶,也受到各种先进的社会思潮的影响。这种环境使得孙武从小便酷爱兵法。他渴望探求作战的制胜之道,以便将来能超越父辈,大有作为。他博览群书,学习黄帝的作战方法以及商汤、西周的一些军事名家的作战史实,并从中总结出作战策略及作战思想。可惜当时齐国内乱不止,大约在公元前532年,齐国的贵族田、鲍、国、高四族之间发生了较大的矛盾及斗争。孙武是田氏的后裔,在贵族阶层的家族斗争中,当然会站到田氏一边,而其他几家对田氏的危害与打击,必然也会危及孙武。面对这种复杂而险恶的形势,孙武不愿纠缠其中,做卿大夫之间倾轧斗争的牺牲品,继而产生了投奔他国,另谋出路的念头。大约在齐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年)左右,当时只有18岁的孙武毅然离开齐国,长途跋涉到了吴国。从此,孙武一生的事业就在吴国展开,死后亦葬在吴国,所以《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称孙武为“吴人”
2023-07-26 14:23:391

孙坚是怎么死的

孙坚是与刘表作战时阵亡的。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之吴国的奠基人。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扩展资料孙坚人物经历:中平元年(184年)孙坚把他的家眷都留在九江郡寿春县,在淮、泗一带招募了一些士兵,加上跟随他在下邳县当差的同乡少年,共得精兵一千人。此后,孙坚便率领这一千多士兵,随朱儁南征北战。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争权同归于尽,董卓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掌握朝中大权,在京城横行跋扈,恣意妄为。孙坚闻知,拊膺长叹:“如果当年张温听了我的话,朝廷哪会有这场浩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坚
2023-07-26 14:23:491

吴国拥有“兵圣”孙武这样的军事天才,为何还会被越王勾践灭掉呢?

因为被灭国的时候孙武已经不再了,所以没有大将。
2023-07-26 14:24:1014

孙武最后去了哪里?

孙武归隐山林以后,整日与吴地的青山碧水相伴,同家人在一起悠闲自在,享尽天伦之乐。次子孙明、三子孙敌都已成人,孙武既是父亲,又是老师,悉心传授孩子们军事理论和谋略思想。孙武生前把兵法十三篇悉心传授给了两个儿子。其中次子孙明最聪明伶俐,领悟力最强,所以深得孙武喜爱。孙明在兵学方面的造诣最深,其后立有战功,被越王勾践封赐世袭富春采地。孙明的后裔孙膑,成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传世。孙武归隐后的最后去向,由于史无明载,已成为一个永远难以索解之谜。一般人的推测是,他依旧留在吴国,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著作,直到默默去世,死后也葬于吴都郊外。孙武的归宿或许也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即他因怀念故土而辗转返回齐国隐居。因为孙武的后人孙膑就生在齐国,所以这种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
2023-07-26 14:25:121

孙武还在怎么阖闾就死在越国手上了

刀剑又不长眼,死伤之事不可避免。而且阖闾应该是死于受伤感染,这也是属于倒了比霉,打仗哪有讲一定不受伤的,孙武又不是上帝。除此之外,勾践让士兵在阵前自杀也是相当之酷炫,吴军第一次见这种逗比会觉得震惊也很正常。
2023-07-26 14:25:222

孙武击败楚国之后去了哪里?

孙武在击败楚国之后,具体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永远的成为了历史
2023-07-26 14:25:3611

吴起和孙武相比谁更厉害?吴起最后是怎么死的?

吴起和孙武都是军事大家,太史公在《史记》里将他与兵圣孙武一同列传,可见吴起的军事能力,他和孙武一样著书立说,军功卓著,二人被人称为孙吴。若将二人加以比较,又是谁更博人眼球? 吴起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卫国,此时的战国正是风云激荡的时代,天下大国纷纷追逐雄霸中原的入场券,作为一个小国,卫国没有什么实力跟人去竞争,面对天下洗牌的局面,吴起虽然偏安一隅,却又不满足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倾尽家产积极寻求自己的功名利禄。 儒学、兵法都精通的吴起,曾经在三个国家工作过。在鲁国,受命于危难之际,统率鲁国三军,击退强齐,吴起辗转于鲁、魏、楚,他到哪个国家,都能发挥他的才华。吴起是继孙武之后,既善用兵同时又著有军事理论的第一人。吴起战为心,后世论兵,莫不称孙吴。 从军事上分析,吴起和孙武都是著名的军事大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而吴起则有《吴起兵法》,二人在军事理论上的造诣都极高,不分伯仲。唯一不同的是,孙子的兵书多有流传下来,而吴起的兵法却无法为后人所见。吴起通兵法儒家三家思想,他与孙武齐名但是在军事战绩上,吴起应该比孙武战绩显赫,他的一生与诸侯七十六战,全胜六十四,战平十二,常常能够出奇者胜,以少胜多。在魏期间把当时的秦国打的节节败退,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吴起的阴晋之战以五万魏卒击溃了五十万秦军,孙武在打败楚国后就归隐了,而吴起先后在鲁、魏、楚待过,一生经历上千次战役曾与各诸侯国交战,一生没有打过败仗。 值得一提的是,两人的发迹都很相似,吴起最开始出任鲁国的将领时,因为其妻子是齐国人,当时齐鲁正在交战,鲁国人猜忌吴起和他妻子,为了博得鲁国国君的信任,只好将自己的妻子杀死,杀妻明志的他得到了将印,而也因为这件事成为吴起一辈子的污点。孙武杀女人,是当初他在吴国时,拿吴王后宫的女人练兵,因为她们不遵守军规,嬉笑着当儿戏,为了以示兵法展现军威,孙武将领头的吴王两位爱妃当众斩杀。因此,孙武才取得了吴王的赏识。 总的来说,吴起在政治上要出彩一些,吴起仕楚期间,主持变法,让当时几乎濒临灭亡的楚国变得强大,使楚国在此之后稳稳屹立于战国七雄之列,后世的商鞅还多仿效吴起的变法。而孙武则在军事理论上多有建树,他指挥的战斗并不多,多在理论上建功卓著。孙武与吴起无疑是军事上称为里程碑式的人物,但是吴起始终没有孙武出名,可能与他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也与他所著《吴起兵法》不能广为流传有关。 那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吴起最后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吴起曾经辗转于鲁、魏、楚三国,帮助鲁国击退齐国,拯救了危亡之际的鲁国,而在魏国,又和魏国君主一起多次以少胜多击退秦国,并扩大了魏国的版图。吴起的军事才能的确不能小觑,但他的成就更多是在政治上,也就是吴起变法。吴起一生没有打过败仗,先后用变法富强了两个国家,那便是魏国和楚国,而楚国是吴起变法最大的受益者,吴起在楚国为相,也是他最后一次达到人生的顶峰。 吴起的变法很有效果,但是却牺牲了贵族和宗室的利益,在楚国君王在世时,他很支持吴起,但是当楚王一死,贵族就将矛头指向了吴起,为了贵族的利益,吴起不得不死,改革支持者楚悼王死后,权贵进攻,以乱箭射死。吴起很聪明,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死前趴在楚悼王尸体上,刺杀吴起的人误伤楚悼王的身体。 楚太子即位就清查这件事情,把误伤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诛杀,牵连灭族的有七十多家。临死留了一手,设计报杀身之仇,吴起不仅聪明一时,还聪明了一世。
2023-07-26 14:26:311

五子胥是在孙武离开吴国前死的还是孙武离开吴国后死的?要又根据,不要瞎猜,谢谢

吴国大败越国之后,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渐渐自以为是,不再像以前那样励精图治,对孙武、伍子胥这些功臣不再那么重视,反而重用奸臣伯嚭。越王勾践为了消沉吴王斗志、迷惑夫差,达到灭吴目的,一方面自己亲侍吴王,卧薪尝胆;一方面选美女西施郑旦入吴。西施入吴后,夫差大兴土木,建筑姑苏台,日日饮酒,夜夜笙歌,沉醉于酒色之中。孙武、伍子胥认为:勾践被迫求和,一定还会想办法到以后报复,故必须彻底 灭掉越国,绝不能姑息养奸,留下后患。但夫差听了奸臣的挑拔,不理睬孙武、伍子胥的苦谏。由于伍子胥一再进谏,夫差大怒,遂制造借口,逼其自尽,甚至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一只皮袋里,扔到江中,不给安葬。伍子胥的死,给了孙武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的心完全冷了。他意识到吴国已经不可救药。孙武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于是便悄然归隐,息影深山,根据自己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经验,修订其兵法13篇,使其更臻完善。
2023-07-26 14:26:401

吴起和孙武比较谁更厉害?吴起最后是怎么死的?

显然是兵家至圣孙子厉害,柏举之战一战成名
2023-07-26 14:26:508

孙武怎么死的

  关于孙武的死,历史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孙武辞官隐退后在吴国终老病逝;另一种说法是孙武被夫差杀死。第一种说法是历史上的主流观点,孙武见夫差不仁,于是选择隐退,专心修订兵法,研究学问,最终在吴国病逝。第二种说法出自《汉书&刑法志》,有文字记载&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不过,《史记》中没有相关孙武被诛杀的记载,其真实死因现已不可考究。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正是因为孙武在军事科学这门具体科学中概括和总结出了异常丰富、多方面的哲学道理,确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与孔子、老子的并列地位,被并称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颗明亮的星体。孙武的军事理论并非没有缺点、错误的东西,但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兵法著作,也以其卓越的见识深深影响了后世,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的广泛推崇。
2023-07-26 14:27:471

孙武是怎么死的

  关于孙武的死,历史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孙武辞官隐退后在吴国终老病逝;另一种说法是孙武被夫差杀死。第一种说法是历史上的主流观点,孙武见夫差不仁,于是选择隐退,专心修订兵法,研究学问,最终在吴国病逝。第二种说法出自《汉书·刑法志》,有文字记载“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不过,《史记》中没有相关孙武被诛杀的记载,其真实死因现已不可考究。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正是因为孙武在军事科学这门具体科学中概括和总结出了异常丰富、多方面的哲学道理,确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与孔子、老子的并列地位,被并称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颗明亮的星体。孙武的军事理论并非没有缺点、错误的东西,但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兵法著作,也以其卓越的见识深深影响了后世,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的广泛推崇。
2023-07-26 14:27:561

孙武怎么死的

对于孙武是怎么死的,历史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孙武辞官隐退后在吴国终老病逝,另一种说法孙武乃是被夫差杀死的。第一种说法,孙武辞官隐退后在吴国终老病逝是历史上的主流观点,孙武见夫差不仁,于是隐退于吴国,专心著书研究学问,最后于公元前470年病逝。第二种说法出自《汉书·刑法志》,有文字记载“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这是说孙武、商鞅等人皆是功业完成后,失去了利用价值,再加上遭受猜忌所以被诛杀身死,因此可能是伍子胥被夫差杀死后,孙武也被牵连受害。不过,《史记》中没有相关孙武被诛杀的记载,此说法仅出自《汉书》,并且其没有更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
2023-07-26 14:28:061

孙武怎么死的

对于孙武是怎么死的,历史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孙武辞官隐退后在吴国终老病逝,另一种说法孙武乃是被夫差杀死的。 第一种说法,孙武辞官隐退后在吴国终老病逝是历史上的主流观点,孙武见夫差不仁,于是隐退于吴国,专心著书研究学问,最后于公元前470年病逝。 第二种说法出自《汉书·刑法志》,有文字记载“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这是说孙武、商鞅等人皆是功业完成后,失去了利用价值,再加上遭受猜忌所以被诛杀身死,因此可能是伍子胥被夫差杀死后,孙武也被牵连受害。不过,《史记》中没有相关孙武被诛杀的记载,此说法仅出自《汉书》,并且其没有更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
2023-07-26 14:28:231

孙武是怎么死的

1、公元前480年(卫庄公元年)左右。从退隐到寿终,孙武一直没有离开吴国,死后则葬于吴都郊外。2、武终老说的最早依据就是《唐太宗李卫公问 对》所记载的:“若张良、范蠡、孙武,脱然高引,不知所往。”3、其后《曲品校录·能品》也说:“孙子十三篇,兴吴,吴几霸矣。功成身隐,盖不欲为胥江之怒涛耳。”4、而且,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东汉《越绝书·记吴·地传》明确记载: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那么孙武显然是飘然高隐,终老吴地了。
2023-07-26 14:28:361

孙武是怎么死的 孙武的死因

1、公元前480年(卫庄公元年)左右。从退隐到寿终,孙武一直没有离开吴国,死后则葬于吴都郊外。 2、武终老说的最早依据就是《唐太宗李卫公问 对》所记载的:“若张良、范蠡、孙武,脱然高引,不知所往。” 3、其后《曲品校录·能品》也说:“孙子十三篇,兴吴,吴几霸矣。功成身隐,盖不欲为胥江之怒涛耳。” 4、而且,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东汉《越绝书·记吴·地传》明确记载: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那么孙武显然是飘然高隐,终老吴地了。
2023-07-26 14:28:451

孙武怎么死的

L G : 公元 前 5 0 3 年 , 周 敬 王 十 七 年 , 吴 王 阖 庐 十 二 年 。 孙 武 见 阖 庐 日 益 专 横 , 生 活 糜 烂 , 沉 溺 于 酒 色 , 不 纳 臣 谏 , 遂 以 回 国 探 亲 为 由 , 隐 遁 山 林 , 有 人 说 他 回 到 了 齐 国 , 与 家 人 团 聚 , 共 享 天 伦 之 乐 。 有 人 说 他 功 成 身 隐 , 以 尽 天 年 而 终 , 终 年 七 十 五 岁 , 即 公 元 前 4 7 0 年 , 终 于 吴 国 姑 苏 , 即 今 江 苏 省 苏 州 市 所 辖 之 吴 县 俱 。
2023-07-26 14:28:553

孙武最后怎么死的

  史书中对孙武的后期生活并无记载,不过确信的是,孙武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于是退隐江湖,并以其战争经验改良孙子兵法,使之成为一代巨著。  孙武深知吴王为人,遂邀伍子胥一同退隐,伍子胥并未答应,直到死前一刻才后悔没同孙武离开。  孙武之子孙明被吴王封为富春侯,是为富春孙氏之始。  孙武墓目前主流看法是在苏州城北陆墓。
2023-07-26 14:29:172

孙武是怎么死的?

病死的
2023-07-26 14:29:276

孙武是怎么死的

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著名军事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史书记载:公元前503年,周敬王十七年,吴王阖闾十二年。孙武见阖闾日益专横,生活糜烂,沉溺于酒色,不纳臣谏,遂以回国探亲为由,隐遁山林,从此史无所记。在他出生至他42岁之间的经历都有据可考。至于他怎么死的,关于他的卒年有几种版本:一说他回到了齐国,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另一说他功成身隐,以尽天年而终,终年七十五岁,即公元前470年,终于吴国姑苏,即今江苏省苏州市所辖之吴县。如此等等,俱都传说而已,皆无史可考。
2023-07-26 14:29:491

春秋时期孙武怎么死的

其实这个争议很多的。有人说根本没有孙武这个人,而所谓的孙武和伍子胥是一个人,这不是胡说,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战国时期,所谓的孙子不是指的孙武而是孙膑,所以也有人说孙子兵法是伍子胥写的。反正还要考证才行,因为孙武这个人的实际太空虚了,好像没有内容,凭空捏造的角色一样。
2023-07-26 14:30:185

孙武是怎么死的???

孙武见夫差不仁,于是隐退于吴国,专心著书研究学问,最后于公元前470年病逝。孙武一生的著作,主要是兵法十三篇,号为《孙子兵法》,共计五千余字。除此之外,孙武还有一些论兵法的著作。不过由于它们游离于十三篇之外,所以后来大多失传了。《孙子兵法》阐述了战争中制胜敌人的规律,军队应该怎样组织和建设,作战时必须遵循的战略原则,临阵击敌的战术技巧,一些特殊的战斗方法,以及军队的后勤工作等,《孙子兵法》短短的13篇5000字,体现了孙武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扩展资料孙武的一些军事观点和治军思想,为后世的军事家传诵和应用,它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他编写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兵书,北宋神宗时,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被誉为兵学圣典。全书共分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5900余字。《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的规律,论述了战争论、治军论、制胜论等多方面的法则,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被誉为“兵经”、“兵家鼻祖”。其宏富的思想内涵和精辟的辩证哲理,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政治家所重视。《孙子兵法》已有英、日、德、法、俄、捷、朝等文译本,国际上认为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现在不仅于军事领域,而且在经济、体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关注和应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武
2023-07-26 14:30:421

孙武是怎么死的?

终年七十五岁,即公元前470年,终于吴国姑苏。 孙武年谱 一岁:据《史记》和《新唐书》所记,孙武系陈国公子孙完后裔。至公元前544年,孙武一周岁。 二岁:公元前543年,周景王二年,齐景公五年,孙武在齐。子产执郑政,郑国大治。 三岁:公元前542年,周景王三年,齐景公六年,孙武在齐。 四岁:公元前541年,周景王四年,齐景公七年,孙武在齐。晋赵武死,韩宣子执晋政。楚令尹围杀王自立,是为楚灵王。 五岁:公元前540年,周景王五年,齐景公八年,孙武在齐。春,晋侯使韩宣子聘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春秋》,说:“周礼尽在鲁矣,吾乃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 六岁:公元前539年,周景王六年,齐景公九年,孙武在齐。> 齐之田氏放贷,大斗出,小斗进,“民归之如流水”。 七岁:公元前538年,周景王七年,齐景公十年,孙武在齐。楚会蔡,陈,郑,许,徐,滕,顿,胡,沈,小邾之君及宋世子佐,淮夷于申(今河南省南阳北)。楚灵王与陈,蔡等攻吴,破朱方(今江苏省江东),执杀齐庆封。 八岁:公元前537年,周景王八年,齐景公十一年,孙武在齐。鲁废中军,四分公室。楚联越攻吴,败于鹊岸(今安徽铜陵一带)。 九岁:公元前536年,周景王九年,齐景公十二年,孙武在齐。楚攻徐,吴人救之,楚令尹子荡攻吴,败于房钟(今安徽省蒙城西南)。 十岁: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齐景公十三年,孙武在齐。楚灵王六年,章华之宫落成,召鲁君往贺,鲁昭公不得已赴楚。卫襄公死,子灵公元立。 十一岁:公元前534年,周景王十一年,齐景公十四年,孙武在齐。楚灭陈。 十二岁:公元前533年,周景王十二年,齐景公十五年,孙武在齐。 十三岁: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齐景公十六年,孙武在齐。田,鲍二氏攻栾,栾施,高疆奔鲁。田桓子无宇对贫困孤寡者都发给粮食,其势益大。 十四岁:公元前531年,周景王十四年,齐景公十七年,孙武在齐。楚灵王十三年,诱杀蔡灵侯,灭蔡,以公子弃疾为蔡公。吴王馀祭死,弟馀眯立。 十五岁:公元前530年,周景王十五年,齐景公十八年,孙武在齐。楚灵王十一年,派兵围徐以威胁吴。 十六岁:公元前529年,周景王十六年,齐景公十九年,孙武在齐。楚公子弃疾(蔡公),公子比(子干),公子黑肱(子皙,三人均灵王之弟)率陈,蔡,不羹,许,叶之师入楚,灵王西归自杀,立子比为王。弃疾以灵王将至恐吓子比,子皙,二人自杀,弃疾即位,名熊居,是为楚平王。吴馀眯二年,来州来(今安徽省凤台)。 十七岁:公元前528年,周景王十七年,齐景公二十年,孙武在齐。楚平王初立,恐国人及诸侯叛之,乃施惠于民,结好邻国,息兵五年。 十八岁:公元前527年,周景王十八年,齐景公二十一年,孙武在齐。吴王馀眯死,子僚立。 十九岁:公元前526年,周景王十九年,齐景公二十二年,孙武蒙山求学。齐攻徐,至蒲遂(今江苏省睢宁西南)。 二十岁:公元前525年,周景王二十年,齐景公二十三年,孙武蒙山求学。吴王僚攻楚,战于长岸(今长江裕溪口一带),大败,失王船“余皇”,公子姬光(诸樊子)夜袭楚军,夺回“余皇”。 二十一岁:公元前524年,周景王二十一年,齐景公二十四年,孙武漫游天下,考察历史古战场。 二十二岁:公元前523年,周景王二十二年,齐景公二十五年,孙武漫游天下,考察历史古战场。少师费无极(忌)欲平王疏远太子建,请在城父(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北)筑城,使太子居之,以通北方。楚在州来筑城以拒吴。田书因伐莒功大,景公赐姓孙,食采于乐安。 二十三岁: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齐景公二十六年,孙武在齐,博览群书,研究历代战争兵法理论,作著《兵法》的准备工作。费无极谮太子建将以方城之外为叛,楚平王召见,建奔宋,继又奔郑,为郑人所杀。楚杀伍子胥父兄及全家三百余口,伍子胥奔吴。 二十四岁: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齐景公二十七年,孙武,是年与田淑贤成婚。 二十五岁:公元前520年,周景王二十五年,齐景公二十八年,孙武在齐。周景王死。国人立长子猛。子朝猛争位。晋出兵助猛。猛旋死,谥悼公。立其弟訇,是为周敬王。 二十六岁: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齐景公二十九年,孙武在齐。吴王僚八年,攻州来。楚与顿,胡,沈,蔡,陈,许之兵往救,战于鸡父(今河南省固始东南,一说在安徽寿县西南),楚军大败。 二十七岁:公元前518年,周敬王二年,齐景公三十年,孙武在齐。楚平王十一年,以舟师与越人窥吴境,楚平王至图阳(今安徽省巢县南境)而还。吴蹑楚之后,灭钟离(今安徽省凤阳东北)。 二十八岁:公元前517年,周敬王三年,齐景公三十一年,孙武在齐。鲁昭公率师攻伐季孙氏,“三桓”联兵反抗昭公,昭公兵败奔齐。孔子因鲁乱带弟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 二十九岁: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齐景公三十二年,孙武在齐。楚平王死,子珍立,是为楚昭王。 三十岁:公元前515年,周敬王五年,齐景公三十三年,高昭子联合栾,鲍,田三家反晏婴,孙凭参与其中,恐遭败后株连,孙武挈妻子奔吴,隐于穹窿中。吴王僚十二年,攻楚围潜(今安徽省霍山东北)。楚左尹伯却宛等绝其后,吴军被困不能退。公子光利用时机,设宴请吴王僚赴会,遣专诸刺王僚。姬光继位,是为吴王阖庐(闾)。楚伯却宛等乘吴乱大败吴师,凯旋而还。费无极,鄢将师妒火中烧,设计杀伯却宛全家,伯却宛子伯喜奔吴。国人怨令尹囊瓦,囊瓦杀死费无极,鄢将师。 三十一岁:公元前514年,周敬王六年,吴王阖庐元年。阖庐举伍子胥为行人,伯喜为大夫。伍子胥奉阖庐之命,请孙武出山练兵斩姬。阖庐拜孙武为元帅兼军师,执掌吴之国政。 三十二岁:公元前513年,周敬王七年,吴王阖庐二年。孙子在吴。 三十三岁:公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吴王阖庐三年。吴取分兵扰楚之策,讨吴叛臣,断楚翅翼,灭徐与钟吾。 三十四岁:公元前511年,周敬王九年,吴王阖庐四年。吴取三师以敝楚,多方以误楚之策,攻楚之夷,潜,六,楚军往救,吴军攻弦,楚军往救,吴军又退。楚人探知吴军确已返国,乃自回军。楚军一退,而吴之又一军复出,进攻养邑,楚人救援不及,吴遂攻克养邑,杀公子掩余与烛庸。 三十五岁:公元前510年,周敬王十年,吴王阖庐五年。楚联越伐吴,为吴军所败。阖庐使伍子胥增筑都城。 三十六岁:公元前509年,周敬王十一年,吴王阖庐六年。孙子在吴。 三十七岁:公元前508年,周敬王十二年,吴王阖庐七年。吴为继续施行多方误敌之策,诱桐叛楚,投饵钓鱼,囊瓦上钩,率师攻吴,被吴军击败于豫章,吴遂取巢,获公子繁以归。自此役之后,楚国豫章山以东诸邑及附庸,属国全为吴所有。 三十八岁: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年,吴王阖庐八年。孙子在吴。楚囊瓦向蔡昭侯索裘及佩玉,又向唐成公索马,两君不肯,囊瓦无理扣留唐蔡二君。 三十九岁: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吴王阖庐九年。晋以周王室名义会十八国诸侯于召陵,谋攻楚。晋荀寅向蔡昭侯求赂,不得,伐楚夭折。囊瓦围蔡,吴往救,开始了吴破楚入郢之战。吴军至淮纳弃舟,越大别山,进攻楚囊瓦军于柏举(今湖北省麻城东),胜机攻入郢都。囊瓦奔郑;昭王逃入云梦泽中,被“盗”袭击,又奔随。楚申包胥求救于秦,哭秦庭七日,秦哀公乃许出兵。 四十岁: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吴王阖庐十年。秦救楚,败吴兵,阖庐弟夫概回吴自立,阖庐先回吴,夺回王位。吴军相继班师回国。楚昭王回郢。 四十一岁:公元前504年,周敬王十六年,吴王阖庐十一年。吴攻楚,败其舟师,又败其陆师于繁阳(今河南省新蔡北)。 四十二岁:公元前503年,周敬王十七年,吴王阖庐十二年。孙武见阖庐日益专横,生活糜烂,沉溺于酒色,不纳臣谏,遂以回国探亲为由,隐遁山林,从此史无所记。有人说他回到了齐国,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有人说他功成身隐,以尽天年而终,终年七十五岁,即公元前470年,终于吴国姑苏,即今江苏省苏州市所辖之吴县。如此等等,俱都传说而已,皆无史可考
2023-07-26 14:31:051

孙武怎么死的?

公元前503年,周敬王十七年,吴王阖闾十二年。孙武见阖闾日益专横,生活糜烂,沉溺于酒色,不纳臣谏,遂以回国探亲为由,隐遁山林,从此史无所记。有人说他回到了齐国,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有人说他功成身隐,以尽天年而终,终年七十五岁,即公元前470年,终于吴国姑苏,即今江苏省苏州市所辖之吴县。如此等等,俱都传说而已,皆无史可考。
2023-07-26 14:31:152

孙武是怎么死的?

躺在床上死的
2023-07-26 14:32:092

孙武是怎么死的?

你去问问他嘛!我教你:用威力很大的反物质炸弹,炸出一个时空裂缝,你钻进去,运气好正好落到他头上,你做的只有-等着瞧吧!如果你能回来,那你说不定能超越许多历史学家阿!哈哈哈
2023-07-26 14:3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