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采莲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3-07-26 10:55:31
TAG:
西柚不是西游

王昌龄的《采莲曲》共有两首,都是描写采莲女的劳动场景,借景抒情,刻画出纯朴自然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劳动场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北有云溪

王昌龄的《采莲曲》共有两首,都是描写采莲女的劳动场景,借景抒情,刻画出纯朴自然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劳动场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ardim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思想感情应该是表现采莲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采莲曲》的意思。

要多久的那几天巅峰时刻GV你咋方法刚看过辛苦费辛苦刚下课个是他看他沙发你发再擦真卡个刷卡关系看GV隔离开关看过小学妹v89545九分裤高大上防腐剂靠关系小嘎卡卡刚发手机复杂饭卡显卡这个卡第一天大口大口搞砸v可达鸭来呀是他是他金卡个灵魂歌手开公司打了个关系真卡怪咖干撒太卡是他怪咖在怪咖打卡勾搭开发小心点看过的刚看到客服太卡三大块关系考砸干洗机就临场发挥回来的只可以看刚打卡勾搭上你发吃好多新款小高考
2023-07-25 17:29:4114

采莲曲古诗意思?

采莲少女与荷池的景色化为一体
2023-07-25 17:30:376

《采莲曲》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一群采莲的少女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与盛开的荷花相映增美,人荷相杂使人难以分清。歌声由池中传来,才知道她们穿行在荷花丛中采莲。   《采莲曲》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
2023-07-25 17:31:092

采莲曲的意思这首古诗的意思

《采莲曲》是唐代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意思是:采莲姑娘,绿裙飘飘,色如荷叶,难分彼此。朵朵荷花,迎风盛开,姑娘脸庞,相映成辉。池塘荷叶茂密,一片天然美景,采莲姑娘,隐藏不见。听到歌声,才知她们正在忙着采莲。 《采莲曲》原诗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赏析 《采莲曲》为乐府旧题,内容多为描绘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采莲女的纯洁活泼及她们真挚甜美的爱情生活。王昌龄的这篇《采莲曲》以民歌般的语言,歌唱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内容健康活泼,如炎炎夏日中的阵阵荷风,给读者带来清新自然的感受。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人。盛唐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他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2023-07-25 17:31:201

《采莲曲》古诗意思解释与注释是什么?

《采莲曲》古诗意思解释: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注释: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指荷花。乱入:杂入、混入。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创作背景:在公元748年(唐天宝七年)夏天,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初次与阿朵见面,却是别有一番情趣。那时候,王昌龄独自一人行走在龙标城外,在东溪的荷池,看见了一幅绝美的画面,那就是看见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遂作采莲曲。
2023-07-25 17:31:361

采莲曲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111111113333333355555555
2023-07-25 17:32:045

采莲曲古诗的意思

  古诗意思: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采莲曲》原文其一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意思其一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其二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2023-07-25 17:32:491

采莲曲的诗意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与盛开的荷花相映增美,人荷相杂使人难以分清,歌声由池中传来,才知道她们穿行在荷花丛中采莲呢!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白居易的《采莲曲》则专在借荷写情上下了功夫:“诗中的重点已经不是艳丽的荷花,而是采莲女遇到心上人,想说又不好意思说,只能用碧玉簪搔头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纷乱的心情.仔细吟诵,真仿佛在密密匝匝的荷花丛中,听到了碧玉发簪的落水声.短短四句,竟然写出了微风荡荷,采莲船行,莲女情思,玉簪落水,真可谓诗情画意尽在其中了.
2023-07-25 17:32:591

采莲曲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采莲曲古诗翻译原文

1、译文:采莲姑娘,绿裙飘飘,色如荷叶,难分彼此。朵朵荷花,迎风盛开,姑娘脸庞,相映成辉。池塘荷叶茂密,一片天然美景,采莲姑娘,隐藏不见。听到歌声,才知她们正在忙着采莲。 2、原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采莲曲》是唐代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采莲曲》为乐府旧题,内容多为描绘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采莲女的纯洁活泼及她们真挚甜美的爱情生活。王昌龄的这篇《采莲曲》以民歌般的语言,歌唱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内容健康活泼,如炎炎夏日中的阵阵荷风,给读者带来清新自然的感受。
2023-07-25 17:33:071

采莲曲诗意

采莲曲的诗意  一、《采莲曲》  作者:王昌龄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1、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2、芙蓉:即荷花。  3、乱:混杂。“乱入”指采荷女子在荷花池中。  翻译: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  仿佛一色,分不清楚,  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  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  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二、《采莲曲》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翻译: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  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  便低头羞涩微笑,  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三、《采莲曲》  作者:李白  原文: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翻译:  夏日的若耶溪傍,  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  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  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  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  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  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荡?  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  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  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2023-07-25 17:33:161

采莲曲的诗意是什么?

《采莲曲》的诗意: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2023-07-25 17:33:399

《采莲曲》这首诗一句一句的讲解意思

1、白羊座(3月21日-4月19日)白羊座的人比较活泼开朗,有胆识,比较善于发现问题,好学好问,脾气不是很好,属于刀子嘴豆腐心那种吧,说过的就忘了,心比较大。
2023-07-25 17:34:128

采莲曲的诗意和注释

采莲曲的诗意:《采莲曲》第一首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第二首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采莲曲》注释 ⑴采莲曲:古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⑵“吴姬”句:古时吴、越、楚三国(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 ⑶浦(pǔ)口:江湖会合处。浦,水滨。 ⑷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⑸芙蓉:指荷花。 ⑹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采莲曲》原文 其一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023-07-25 17:34:371

《采莲曲》这首诗一句一句的讲解意思

翻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原文:《采莲曲》【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扩展资料:赏析:诗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吴姬、越艳、楚王妃三个词连用,铺写出莲娃们争芳斗妍,美色纷呈的景象。第二句正写采莲活动,从“争弄莲舟”来看,似乎是一种采莲的竞赛游戏。唐汝询说:“采莲之戏盛于三国,故并举之。”(《唐诗解》)因为要划船竟采,顾不得水湿衣衫。采莲姑娘那好胜、活泼、开朗的情态就通过“水湿衣”这个细节表现出来。她们划着采莲船来到一个花的世界,而最后两句点出她们直到月上江头才回去。诗人不急着写回程,而是插叙采莲女来的情境,她们来时被花儿所迎接,可见花儿是很乐意为她们所造访。而隐着一层写她们对采莲这一活动是非常喜爱,近乎于享受。当她们回去时,那月儿实际上也就是花儿,便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了。“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整个采莲活动的现场给写活了,极富诗意,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采莲女之可爱。这首诗通过几个动词淋漓尽致地将采莲女应有的性格——活泼开朗表现出来,并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小电影,对刻画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形象而别有韵味。
2023-07-25 17:34:461

王昌陵采莲曲诗意

1、罗裙:丝绸作的裙子。2、芙蓉:即荷花。3、乱
2023-07-25 17:35:022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1   采莲曲 唐朝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采莲曲》注释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乱入:杂入、混入。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闻歌:听到歌声。   始觉:才知道。   《采莲曲》赏析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尤其是“裁”字,用得极其巧妙,罗裙是裁出的,可是此处也用在荷叶上,似从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中得到了灵感,让人感到荷叶与罗裙不仅颜色相同,似乎也是同一双巧手以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由此又让人不禁联想到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感受到这些女子如荷花般的心灵。娇艳的芙蓉花似乎都朝着采莲女美丽的脸庞开放,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采莲女的美丽,不是闭月羞花式的惊艳,而是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开满池的荷花。这两句诗本自梁元帝《碧玉诗》“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王昌龄的这篇较之则更胜一筹,意义更为隽永。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的第三句“ 乱入池中看不见” 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深入。它有两重含义: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 使人荷莫辨更真实可信;二是突出了观望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动。其中“ 乱” 字用得十分微妙。末句“ 闻歌始觉有人来” 除了从另一面说明少女被荷田遮蔽与消融,难以被观望者发现以外,又写出一种声音的美,增添了诗的活泼情趣“。乱”字既指采莲女纷纷入池嬉笑欢闹的场面,也可指人与花同样娇嫩难以辨别,眼前一乱的感觉而“看不见”呼应上文,也更显荷叶罗裙,芙蓉人面之想像了,同时也虚写了荷塘中花叶繁茂,人在其中若隐若现之景,并引出下句:“闻歌始觉有人来。”这一句描写细腻入微,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始觉”与上句“看不见”呼应,共同创造出了一种“莲花过人头”的意境。“闻歌”也与“乱”字呼应,悠扬动听的歌声表现出她们活泼开朗的天性,同时也为整个采莲的场景添上了动人的一笔。   这首诗句与句联系紧密,意蕴深远,精雕细琢却给人带来清丽自然之感,可以看出王昌龄炼字炼意的高超技艺,对中晚唐的诗歌有着重要的影响。   《采莲曲》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采莲曲》创作背景   在公元748年(唐天宝七年)夏天,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初次与阿朵见面,却是别有一番情趣。那时候,王昌龄独自一人行走在龙标城外,在东溪的荷池,看见了一幅绝美的画面,那就是看见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 ,遂作采莲曲。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2   《采莲曲》作品介绍   《采莲曲》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3卷第19首。《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的生活。历来写采莲曲的很多,但写得出色也颇不容易。   《采莲曲》原文   采莲曲   作者:唐·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采莲曲》注释   ①采莲曲:属乐府清商曲辞。起于梁武帝萧衍父子,后人多拟之。   ②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③袂:衣袖。全诗校:“一作袖。”   ④游冶郎:出游寻乐的青年男子。   ⑤紫骋:毛色枣红的良马。   ⑥踟蹰:徘徊。   《采莲曲》翻译   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   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   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   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荡?   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   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   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采莲曲》赏析   采莲曲,古曲名。王琦注:“《采莲曲》起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拟之。”这首诗是李白漫游会稽一带所作。诗人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吴越采莲女的形象。将她们置于青翠欲滴的荷叶丛中来烘托渲染,又用游冶郎的徘徊搔首来反衬她们的娇美,使用乐府《陌上桑》写罗敷的手法而更加委婉传神。采用民歌体裁,却不简单模仿,有青出于蓝的艺术魅力。   《采莲曲》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李白的诗全集栏目。()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采莲曲》繁体对照   采莲曲   作者:唐·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2023-07-25 17:35:091

采莲曲整首诗的意思。

105位粉丝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译文采莲姑娘,绿裙飘飘,色如荷叶,难分彼此。朵朵荷花,迎风盛开,姑娘脸庞,相映成辉。池塘荷叶茂密,一片天然美景,采莲姑娘,隐藏不见。听到歌声,才知她们正在忙着采莲。《采莲曲》是唐代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采莲曲》为乐府旧题,内容多为描绘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采莲女的纯洁活泼及她们真挚甜美的爱情生活。王昌龄的这篇《采莲曲》以民歌般的语言,歌唱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内容健康活泼,如炎炎夏日中的阵阵荷风,给读者带来清新自然的感受
2023-07-25 17:35:181

《采莲曲(其二)》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2023-07-25 17:35:302

古诗:采莲曲的始是什么意思

江南【朝代】两汉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023-07-25 17:36:052

采莲曲的诗句意思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与盛开的荷花相映增美,人荷相杂使人难以分清,歌声由池中传来,才知道她们穿行在荷花丛中采莲呢!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白居易的《采莲曲》则专在借荷写情上下了功夫:“菱叶萦波荷芰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诗中的重点已经不是艳丽的荷花,而是采莲女遇到心上人,想说又不好意思说,只能用碧玉簪搔头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纷乱的心情。仔细吟诵,真仿佛在密密匝匝的荷花丛中,听到了碧玉发簪的落水声。短短四句,竟然写出了微风荡荷,采莲船行,莲女情思,玉簪落水,真可谓诗情画意尽在其中了。 同:都用景物衬托出采莲女的心灵外貌美。 异:王昌龄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采莲女比作娇嫩的莲花,表达对采莲女的喜爱之情。 白居易则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将采莲女的形象神态动作表现的淋漓尽致,流露出喜爱之情
2023-07-25 17:36:221

王昌龄的采莲曲古诗

王昌龄的采莲曲古诗如下:采莲曲二首:其一: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白话译文:其一: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其二: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其所吸引,遂作《采莲曲》。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2023-07-25 17:36:311

采莲曲的诗意

《采莲曲》中表现采莲少女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诗句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句话的意思是:采莲少女的罗裙与荷叶的颜色融为一体,好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采莲曲》王昌龄〔唐代〕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赏析全诗前两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尾句“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描写细腻入微,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2023-07-25 17:37:141

诗《采莲曲》的意思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①一色裁, 芙蓉②向脸两边开。 乱③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有《王昌龄集》。 【注释】 ①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②芙蓉:即荷花。③乱:混杂。“乱入”指采荷女子在荷花池中。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赏析】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参考资料: http://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gid=45199&pid=46055
2023-07-25 17:37:291

采莲曲古诗意思及赏析

《采莲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接下来分享采莲曲古诗意思及赏析。 《采莲曲》原文 其一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意思 其一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其二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采莲曲》赏析 第一首诗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通过几个动词淋漓尽致地将采莲女应有的性格——活泼开朗表现出来,并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小电影,对刻画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形象而别有韵味。 第二首诗可以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2023-07-25 17:37:361

采莲曲古诗的诗意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因擅长写七言绝句,因而被称为“七绝圣手”。   这首诗与南朝乐府《采莲曲》中的少女的描写,手法不同,性格有异.手法的差别是南朝手法采用白描,王诗用映衬手法。性格差别是王诗更加精巧活泼。  荷叶和采莲女的衣裙,简直就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这里代指莲花。采莲女们进入莲池后,就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衣裳,哪是莲花哪是人面,直到听见歌声,才知道她们来了。译文:   1、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的一番景色。  2、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2023-07-25 17:37:481

采莲曲诗意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白居易这首诗写采莲少女的初恋情态,喜悦而娇羞,如闻纸上有人,呼之欲出。尤其是后两句的细节描写,生动而传神,如灵珠一颗,使整个作品熠熠生辉。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读者有人有活动。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然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 荷花深处小船通”而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荷花深处,遮天蔽日,凉风习习,是水乡少男少女在劳动之余私下相会的极佳场所。这里并没有说明他们是故意寻找还是无意撞见,也许是兼而有之吧。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恋人相遇,互诉衷肠,何止千言万语,而此时此地,这个娇羞的少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低头含笑而已;而且情贯一心,甚至不小心将碧玉搔头落入水中,这些都是初恋少女在羞怯、微带紧张的状态上才会有的情态,被诗人细心地捕捉住并传神地再现出来。  《采莲曲》为民歌体裁,但是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2023-07-25 17:37:571

采莲曲的全首诗的意思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采莲曲原诗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出任杭州(公元822~824年)之时。此时,诗人远离上层政治集团的勾心斗角,沉醉在旖旎的江南风光和与友人的诗酒酬和之中,生活轻松、舒心。诗人无意间捕捉到一对年轻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一幕,随即创作了本诗。
2023-07-25 17:38:051

采莲曲翻译及赏析

《采莲曲》的翻译:采莲少女的绿色罗裙与荷叶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荷花中,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采莲曲》一诗通过描绘莲花池里面如芙蓉的采莲少女,将采莲女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描写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采莲曲》的全诗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的赏析《采莲曲》写的是采莲少女,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全诗前两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尾句“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描写细腻入微,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2023-07-25 17:38:269

古寺‘采莲曲’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意思

笨蛋笨蛋笨蛋笨蛋笨蛋,U0001f60dU0001f60cU0001f602U0001f603U0001f60aU0001f616U0001f614U0001f613U0001f621U0001f61dU0001f61c
2023-07-25 17:38:596

采莲曲的意思这首古诗的意思,一句话概括?

你在采莲我在找你,不知哪里是你哪里是荷花当你拨动荷叶时才发现最美的那个荷花就是你
2023-07-25 17:39:333

采莲曲唐王昌龄古诗翻译

《采莲曲》全文翻译:采莲归去,荷花茂盛得像衣服一样盖满绿水,秋风吹起浪,野鸭大雁飞。划起莲舟到岸边,穿着丝罗裙,玉腕轻摇船桨。远远望去,小岛和深潭之间都是荷叶和莲花,传来江南民歌,更添相思之苦。相思苦,相会的日子留不住。塞外征夫仍然没有回来,江南采莲现在又已日暮。现在已经日暮,采摘莲花。她们未必全是娼家女。城南大道采摘桑叶,哪比得上江上采莲花?莲花,有一片莲花,花叶是多么茂密重叠。荷叶虽然翠绿,但比起双眉却为之羞涩失色,红艳的荷花勉强比得上美丽的双颊。思念的人不在这里,怅望别离的时候。牵动了花,爱怜其两花共蒂;折断了藕,爱怜其藕丝不断。往日欢情无处寻找,眼前的荷花徒然茂盛。不在乎西津解佩以赠,还忧愁北海雁书太晚。采莲歌有节拍,采莲整夜没有停歇。正碰到江风浩荡,又正值江月徘徊。月影慢慢移动,莲浦夜中相逢,吴姬越女如此之多。互相问寒江千里之外,关山的路程、征夫的消息。赏析:王勃的这首诗,虽是拟乐府旧题,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较大的创新,代表着初唐时期诗歌创作的风气。诗写一位采莲女子怀念征夫的感情。诗人选择了傍晚同分采莲归来的特定背景来打写。一开始,诗即写女子采莲归来、绿水荡漾,沾湿了她的衣裳,又杂和着荷花的清香。这是女子经过一番采莲劳动的形象。这时,秋风吹起浪涛,野鸭和大雁受惊而高飞,也触动了采莲女的内心情感。这句写景有“兴”的意味。
2023-07-25 17:39:421

《采莲曲》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通过描写精心装扮的采莲少女们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快乐嬉戏的旖旎美景,以及岸上的游冶少年们对采莲少女的爱慕。来表达春日里,少年男女之间微妙萌动的爱情。以及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发出的愁思。 作品原文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作品注释 ①采莲曲:属乐府清商曲辞。起于梁武帝萧衍父子,后人多拟之。 ②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③袂:衣袖。全诗校:“一作袖。” ④游冶郎:出游寻乐的青年男子。 ⑤紫骋:毛色枣红的良马。 ⑥踟蹰:徘徊。 作品译文 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荡?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创作背景 采莲曲,古曲名。王琦注:“《采莲曲》起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拟之。”这首诗是李白漫游会稽一带所作。 作品鉴赏 李白诗将吴越采莲女的娇艳清纯放在荷花丛中加以表现,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描绘出明艳、活泼、大方的采莲女的新形象,语言入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无做作,一气呵成,展示出诗人的姿态高雅、清新脱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 第一句:若耶河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溪边采莲花的女孩,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或是和风细雨,或是娇喘微微。荷叶田田,芙蓉朵朵,与春风满面的姑娘的粉颊交相辉映,正如王昌龄《采莲曲》中所道“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隔着莲花,似有似无的朦胧之美,意趣盎然,富有生活气息。“笑隔荷花”将采莲女纤手拨荷花愉快交谈的神态细腻的表现出来,生动形象。 第二句: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温和的阳光,浓抹的新妆,清澈的流水,风飘香袖的妩媚,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自然。采莲女不知是在挥手还是在故意摆弄,将香袖高举,河面倒映着采莲女精心准备的新妆,最是那一低头的闲花照水,露出她娇羞的神态,腼腆不胜凉风的吹拂,正如“照花前后镜,画面交相映”,人花难辨。这两句勾勒出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美好意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机,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 第三句: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游冶郎,不知哪家的公子,三三五五、似隐非隐在垂杨下,我们可以想象出此时的采莲女面对岸边的游冶郎会有多么的娇羞,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心里怦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李白笔下的娇羞之态并未点明,只是从“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联想到的,有着明丽可人的浪漫情调,自有一种清新脱俗。诗人将她们置于青翠欲滴的荷叶丛中,又以游冶郎的徘徊搔首来衬托她们的娇美,使用乐府写罗敷的手法,从而更加委婉传神。 第四句: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诗人骑着紫骝,马儿嘶鸣着,惊花,花落,空见那一份景色,使人凄怆断肠。这里充斥着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伸而发出的愁思,这与他平素洒脱自信、率真不羁、清新飘逸的风格有所不同,而以一种细腻温婉的笔触,引人遐思。“踟蹰空断肠”,似是断肠人在天涯,象他《月下独酌》中一身孤傲与月为伴,与影为伴,还是免不了苍茫寂寥、清绝孤独之感,一向大气豪迈的李白也有避不了的人生悲哀。诗人笔下生风,使一曲采莲,景因情而媚,情因景而浓,而毫无堆砌之嫌,清新自然,仍是一如既往的浪漫。 作品点评 刘云:“浅语尽情。” 《唐诗品汇》陆时雍:“语致闲闲,生情布景。” 《诗镜》 王夫之:“卸开一步,取情为景。诗文至此,只存一片神光,更无形迹矣。” 《唐诗评选》“丽景丽句(“笑隔荷花”句下)。” 《网师园唐诗笺》 严云:“第二句可画,难画。三、四句多姿致,白乐天不得擅美于全唐也。又云:“三三五五”太多。” 《李太白诗醇》 “绮而不艳,此自关乎天分。王安石云: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于此亦可见之。” 刘长卿作转语,题西施障子:“窗风不举袖,自觉罗衣轻”,大有隽致。” 《李杜二家诗钞评林》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2023-07-25 17:40:051

《采莲曲》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白居易【原文】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译文】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飞梭,画面充满了动感。后两句转入人物描写,采莲姑娘遇到自己的情郎,正想说话却又怕人笑话而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大胆含羞带笑的鲜亮形象宛如就在我们眼前。在男女受授不亲的年代,小姑娘有这个胆是不容易的,过去的三从四德和封建礼法约束人,是现在我们不可想像的.不过话就说回来,江南水乡一直孕育着这些多情而有大胆的儿女.像李清照,等,更具江湖儿女的豪情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诗人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2023-07-25 17:40:131

贺知章《采莲曲》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采莲曲》 年代:唐 作者:贺知章 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作品赏析 这首诗作于越州(今绍兴市)镜湖旁,时间应是他告老回乡的夏天。他回乡后定居于镜湖边的“道士庄”,即今绍兴市五云门外,每天都能看到镜湖的水波,及镜湖上的采莲人与采芰荷的人。何谓镜湖?传说是大禹治水时他曾在这里铸镜,也有人说是取于王羲之的一句诗文,还有人说湖水平如镜,可清鉴照人,故镜湖又名鉴湖。镜湖很大,有东湖、南湖和长湖之分,徐文长说镜湖八百里,也不为之过。镜湖很美,唐朝诗人李白等多有咏吟。当年贺知章在州府游历,看到了会稽山的云雾,镜湖上的采莲人,景色很是别致,即兴作了这首诗。 首句“稽山”即指越州之会稽山,大禹治水时会诸侯及计议于此,初名“会计山”,后称“会稽山”、“稽山”,它由许多山峰相连组成,长达百里。“嵯峨”指山峰参差巍峨之势。首句是说,郁郁葱葱、云雾缭绕、群峰连绵的会稽山是多么壮丽呵!这真是写山景的绝妙佳句。接着是“镜水无风也自波”,这句表面上看不像是在写越州之镜湖,因为镜湖平如镜,怎能够自动涌现出波澜呢?而实际上唐代的镜湖有上百个小湖组成,浙江潮水和山洪的冲击造成了各湖的落差,所以无风时湖上也有水流现象,造成“自波”。其实这是贺老在写湖景的奇美!写镜湖的动态及家乡的景色! 第三句“莫言春度芳菲尽”,是说不要以为春天的芳香已经过去,炎热的夏天来临了。而夏天依然有比春天更好的景色呢!因此引出了“别有中流采芰荷”的一景。“芰”是四条角的菱,任安贫《武陵记》注云,四角菱曰芰,两角的曰菱。它有大小不同的青红色二种,红色的芰通常比青色的要大,出壳后食之,味特鲜美。它生长于湖河之中,吴越人特爱种植。夏天,乡人们用专用的菱桶采摘,晚上全家围坐一桌食之。 “荷”是一种水生植物,荷花中生莲子,故称“莲荷”。莲子可食用,又能治病,所以采莲的人很多。镜湖中大片的荷叶、荷花及采莲的姑娘,形成了一道人与自然美交融相映的风景线,这在北方的长安城里是看不到的。贺知章年青时经常看到的这一景,五十年后在越州镜湖又看到了。旧景新发,于是写了《采莲曲》。
2023-07-25 17:40:221

采莲曲其二古诗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主要描写了采莲少女,采莲时活泼生动的情景,凸显少女的娇俏可爱。而王昌龄本人又有七绝圣手之称,十分擅长七言绝句。原诗第一句写少女的衣服,荷叶罗裙一色裁,意思是姑娘们的罗裙散在荷叶当中,浑然一体,就好像是同一块布料上剪裁下来。莲花和少女的脸庞相映盛开,分不清哪儿是人脸,哪儿是莲花,影影绰绰,叫人想要一探究竟。这句诗明显通过映衬的手法,将景与人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又加以衬托,勾勒出一幅采莲少女,落入满池花叶之中的美丽景象。而第二句又在第一句的基础上更加升华,乱入也就是混入的意思。少女们混进池中,便再也瞧不见,分不清,直到听到少女的歌声,方才察觉出人在哪儿。不仅生动地表达了少女们的活泼,娇巧,灵动的歌声也为这幅画面增添了立体观感。歌声悠扬传向远方,也拉伸了全诗的意境,让人觉得意犹未尽。一边是采莲少女们的日常劳作,即兴而歌,表达了生活无限美好。另一边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欣赏着如此美景,有惊叹欢喜,也有看不见的急切惆怅,又有听闻歌声的恍然大悟。心情一波三折,在诗人寥寥数语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有趣,而且也颇值得玩味。诗中的一些动词,比如向脸,两边开,乱入等等,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动词的妙用,的确有画龙点睛之效。画面顿时鲜活生动了起来,也赋予了人们极大的想象空间。对于我们写作而言也十分具有启发作用。想要用简洁的字和词,表达出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学习古代优秀诗词以及文言文是极好的。
2023-07-25 17:40:311

《采莲》这首诗的意思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023-07-25 17:41:043

采莲曲赏析 采莲曲古诗文赏析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全诗内容为: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意思是: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赞美采莲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性格。全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023-07-25 17:41:311

采莲曲古诗的意思

采莲曲古诗意思是: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采莲曲》原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翻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采莲曲》这首诗所表达的是写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作品鉴赏: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
2023-07-25 17:41:511

《采莲曲》诗意。

采莲少女的罗裙和池塘中的荷叶一样,颜色都是那么的绿,好像少女的罗裙和荷叶是一起裁剪的,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之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稍一分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一体,忽然都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知道原来采莲少女仍在这里。
2023-07-25 17:42:083

《采莲曲》 王昌龄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采莲曲》王昌龄古诗的意思是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采莲曲》原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翻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采莲曲》这首诗所表达的是写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赏析“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尤其是“裁”字,用得极其巧妙,罗裙是裁出的,可是此处也用在荷叶上,似从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中得到了灵感,让人感到荷叶与罗裙不仅颜色相同,似乎也是同一双巧手以同一种材料制成的。
2023-07-25 17:42:151

采莲曲古诗意思

采莲曲古诗意思是: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采莲曲》原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翻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采莲曲》这首诗所表达的是写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作品鉴赏: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
2023-07-25 17:42:351

采莲曲古诗的意思

古诗意思: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采莲曲》原文 其一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意思 其一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其二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2023-07-25 17:42:551

采莲曲的诗意是?

1、诗意: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2、原诗: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3、鉴赏: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2023-07-25 17:43:031

采莲曲全诗的意思及诗意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发出的愁思。 《采莲曲》原文及翻译 其一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其一: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其二: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诗意 这两首诗主要描写了采莲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诗情画意。第一首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第二首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其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2023-07-25 17:43:121

采莲曲的意思这首古诗的意思

采莲曲的意思: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赏析: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采莲曲》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2023-07-25 17:43:211

采莲曲诗句的意思

意思: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原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采莲曲》。赏析: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扩展资料:《采莲曲》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2023-07-25 17:43:401

采莲曲诗句的意思

    一、《采莲曲》  作者:王昌龄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翻译: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  仿佛一色,分不清楚,  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  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  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二、《采莲曲》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翻译: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  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  便低头羞涩微笑,  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2023-07-25 17:44:151

采莲曲整首诗的意思。

神经病有毛病。三个。神经病,有毛病说什么呢?一岁两岁,三岁4岁,5岁,6岁,7岁,8岁9岁10岁。出生满月,一岁两岁,三岁,4岁,5岁,6岁,7岁8岁9岁14岁,11岁,12岁,13岁,14岁,15岁,16岁,17岁,18岁,such as.
2023-07-25 17:44:396

王昌龄釆莲曲全首诗意思

╭∩╮(︶︿︶)╭∩╮鄙视你!
2023-07-25 17:45:026

采莲曲的意思是什么?

《采莲曲》古诗意思解释: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注释: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指荷花。乱入:杂入、混入。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创作背景:在公元748年(唐天宝七年)夏天,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初次与阿朵见面,却是别有一番情趣。那时候,王昌龄独自一人行走在龙标城外,在东溪的荷池,看见了一幅绝美的画面,那就是看见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遂作采莲曲。
2023-07-25 17:45: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