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为什么里德伯常数理论跟实验值不同

2023-07-26 10:22:48
TAG: 实验
kikcik

电子的质量要转化成折合质量

左迁

实验值有测量误差存在。

已经符合得很好了。

里德伯常量是什么?

里德伯常量是原子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常量之一。为一经验常数,一般取R=1.097373157×10^7m-1。里德伯常量起初是在为表示氢原子光谱的里德伯公式中引入的, 1/λ=R[(1/n2)-(1/m2)]。其中的R,即里德伯常量,实验测得的数值为:R=1.0967758×10^7m-1。1913年波尔推导出其理论值,为R=1.09737315689396×10^7 m-1,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后来,波尔引入约化质量,计算出理论值R=10967757.8m-1。相关历史1885年,瑞士数学教师约翰·雅各布·巴尔默(J. J. Balmer)在一篇论文中报告了氢原子光谱的一个经验规律:1/λ=R[(1/21)-(1/n1)],同时得出里德伯常量的近似数值。1908年,德国物理学家弗里德里希·帕邢(Friedrich Paschen)发现了氢原子光谱的帕邢系。
2023-07-25 14:16:281

里德伯常量是什么?

里德伯常量是原子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常量之一,为一经验常数,一般取R=1.097373157×10^7m-1。里德伯常量起初是在为表示氢原子光谱的里德伯公式中引入的, 1/λ=R[(1/n2)-(1/m2)]。其中的R,即里德伯常量,实验测得的数值为:R=1.0967758×10^7m-1。历史发展:1890年为了描述原子光谱线系中各谱线波长λ的分布规律,J.R.里德伯提出了下述公式:式中R称为里德伯常数,是一个经验常数。当时测出的数值精度不高,仅为10u221213左右。1913年N.玻尔得到了氢原子里德伯常数RH的理论表示式:RH=μe4/8ε02h3c式中e是电子电荷,c是真空中光速,h是普朗克常数,ε0是真空介电常数;μ是电子的折合质量,1/μ=1/M+1/me,其中M是原子核质量,me是电子质量。令M趋于∞,就得到通用的里德伯常数的表示式:R∞常简记为R。里德伯常数的实验测量已经达到很高的精度。2006年国际推荐值是:R∞=10u2005973u2005731.527u2005549(73)米u22121基本物理常数中这是精度最高的一个。里德伯常数值是从最简单的原子,如氢、氘等的谱线频率测量中得到的。为了获得高精度,不但需要实验方法的改进,还需要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如量子电动力学的修正等,作深入的研究。里德伯常数还是少数几个可由其他普适常数表示的基本物理常数之一。研究里德伯常数对基础物理学有重要意义。
2023-07-25 14:16:481

里德伯常量怎么读

里德伯常量可读为"Li-de-ba"常量。其中,“Li”发音类似英语名字“Lee”;“de”发音类似英语单词“day”;“ba”发音类似英语单词“bath”而不是“ba”的音。完整的发音是/li: du0259 ba:/。里德伯常量(R)是一个物理常数,用于描述原子和分子的光谱、结构和能级。该常量最初由瑞士天文学家威廉·里德伯于1899年提出,通常被用来表达不同物质发射或吸收光波长的关系,是一种基本的原子物理常量。里德伯常量的数值是约为6.02214×10^23 m^-1,通常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库仑和焦耳来表示。它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R = 1.09737316 × 10^7 m^-1其中,m表示波长(单位为米)。在化学和物理研究中,里德伯常量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常量,它使用广泛,特别是在天文学、原子物理学、分子物理学等领域。还可以使用里德伯常量来推断原子和分子的能级结构,以及确定各种化学分子的光谱特征等。里德伯常量的历史里德伯常量是以瑞士天文学家威廉·里德伯的名字命名的,他在1899年公布了这个常量。在此之前,科学家们已经了解到,原子吸收光的频率取决于原子的内部结构,而这些结构也决定了原子在光谱中观察到的线的频率。然而,通过最新的实验结果,里德伯成功地发现,一个物体在某个特定的光谱线上吸收和发射光线与其他线的关系是非常明显的,并且可以通过一个单独的常数来表示。他认为这意味着原子的内部结构采取一组可预测和解释的离散能级。最终,他通过复杂的实验研究,确定了这个常数,即里德伯常量,并使用它来描述光谱线的频率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这在当时是一项重大的突破。自那时以来,里德伯常量一直是理论物理学和实验物理学中最基本和最具有影响力的常数之一。
2023-07-25 14:17:141

里德伯常量的介绍

里德伯常量是原子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常量之一,为一经验常数,一般取R=1.097373157×107m-1。里德伯常量起初是在为表示氢原子光谱的里德伯公式中引入的, 1/λ=R[(1/n2)-(1/m2)]。其中的R,即里德伯常量,实验测得的数值为:R=1.0967758×107m-1。1913年波尔推导出其理论值,为R=1.09737315689396×107m-1,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
2023-07-25 14:17:451

什么是里德伯常数?

1楼的回答相当详细准确!我无话可说!
2023-07-25 14:18:116

不同原子的里德伯常量一样吗

不同原子的里德伯常量是不同的。里德伯常量的大小与原子的质量、电荷和电子的质量等因素有关,里德伯常量的定义为R=m·e^4/(8·ε0^2·h^3·c),其中m表示原子核质量,e表示元电荷,ε0表示真空介电常数,h表示普朗克常数,c表示光速。因此,不同原子的质量、电荷和电子的质量等因素不同,导致不同原子的里德伯常量也不同。
2023-07-25 14:18:351

科技实验中的物理常数主要有哪些

摩尔-1K-1玻尔兹曼常数 : kE=1.380658×10-23焦耳·K-1理想气体摩尔体积:22.41410升·摩尔-1斯特凡玻耳兹曼常数:σ=5.67051×10-8瓦特·米-2·K-4第一辐射常数: 3.7417749×10-16瓦特·米2第二辐射常数: 0.01438769米·K===原子常数===精细结构常数: α=7.29735308×10-3里德伯常数: R=10973731.534 米-1波尔半径: a0=0.529177249×10-10米哈特里能量: Eh=4.3597482×10-18焦耳绕行量子: 3.63694807×10-4米2秒-1 ===电子常数, μ介子===电子静止质量: me=9.1093897×10-31千克电子荷质比: e/me= -1.75881962×1011库仑·千克-1电子康普顿波长: 2.42631058×10-12米经典电子半径: re=2.81794092×10-15米电子磁矩: μe=928.47701×10-26 焦耳·特斯拉-1μ子静止质量: μm=1.8835327×10-28千克=== 质子常数 ===质子静止质量: mP=1.6726231×10-27千克质子电子质量比: mP/me=1836.152701质子康普顿波长: 1.32141002×10-15米质子磁矩: μP=1.41060761×10-26 焦耳·特斯拉-1质子回转磁半径: 26751.5255×104 弧度·秒-1特斯拉-1=== 中子常数 ===中子静止质量: mn=1.6749286×10-27千克中子康普顿波长: 1.31959110×10-15米
2023-07-25 14:18:542

里德伯常量的玻尔的推导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运用自己创立的原子模型和普朗克的量子学说第一次试图计算推导出里德伯常量的精确值:R=2π2mee4/[(4πε")2ch3]e是元电荷,h是普朗克常数,ε"为真空介电常数,me为电子质量。计算后可得:R = 1.097373157×107m-1,与实验值误差仅万分之五。1914年,针对误差,玻尔提出,这是由于假设原子核静止不动引起的。实际情况是,原子核的质量不是无穷大,它与电子围绕共同的质心转动。玻尔对其理论进行了修正,用原子核和电子的原子核折合质量μ代替了电子质量修正了模型 。玻尔把普朗克常数和里德伯常量联系起来,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子结构模型理论与原子光谱的本质联系为光谱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2023-07-25 14:19:101

由里德伯常数计算基态He+的电离电势,

类氢离子的不同量子态的能量En=e^4hR/n(e为核电荷数,R即为里德伯常数),然后电离势就是E1-0=hR(即普朗克常量乘以里德伯常数) 对于He+离子,因为核电荷数为2,故E1=2^4hR=16hR,电离势就是这个值.
2023-07-25 14:19:311

由里德伯常数计算基态He+的电离电势,在线等,要过程

类氢离子的不同量子态的能量En=e^4hR/n(e为核电荷数,R即为里德伯常数),然后电离势就是E1-0=hR(即普朗克常量乘以里德伯常数)对于He+离子,因为核电荷数为2,故E1=2^4hR=16hR,电离势就是这个值。
2023-07-25 14:19:391

里德伯原子的理论诠释

处在高激发态的氢原子是最简单的里德伯原子,它的一个电子通过库仑吸引力与质子相结合,产生一系列的能级:E=-RHhc/n2式中RH是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h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n是主量子数,n=1,2,3,…等整数。能量为En的里德伯原子的大小用电子绕核运动的平均半径〈r〉n来描述,〈r〉n=a1n2这里a1是玻尔半径(见原子结构)。里德伯原子的寿命τn随n3而增加。 其他的原子,甚至分子也可产生里德伯态,只须用n*代替上式中的n,n*=n-μ,n*称为有效量子数,μ称为量子数亏损。如一个n=60的里德伯原子,它的半径〈r〉60≈190.0纳米,相当于一个病毒的大小,比基态的原子大了三个数量级。这时它的结合能约为0.0038电子伏,要比在室温下粒子的热平动能(约0.025电子伏)小得多,而寿命却比低激发态寿命(10-9秒)长了3个数量级(10-6秒)。 原子的光谱一般在真空紫外、紫外及可见光区,而里德伯原子的高激发态间的跃迁可产生红外、微波及射频波,如n=630与640里德伯态间的跃迁产生26兆赫的射电波。如此巨大的原子很容易受到碰撞的影响而退激发,自然界只在气体密度极稀薄的宇宙空间才能观察到。
2023-07-25 14:20:041

锂原子和钠原子的里德伯常数的关系

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原子量6.941,是最轻的碱金属,锂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元素,质软,是密度最小的金属。可用于原子反应堆、制轻合金及电池等。 而钠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元素符号是Na,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ⅠA族,是碱金属元素的代表,质地柔软,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放出氢气,化学性质较活泼。钠元素以盐的形式广泛的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 两者为不同的化学元素,原子序数不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不同。
2023-07-25 14:20:211

里德伯的成就

里德伯的工作在巴耳末之后,但他当时并不知道巴耳末公式,到1890年当获知巴耳末公式以后,用波数表示巴耳末公式,才发现得出的结果正好是自己所得公式的一个特例,这就更增加了他对自己工作的信心。显然这也说明里德伯公式具有更深刻的物理意义,是更普遍的光谱学公式。里德伯公式和巴耳末公式一样纯属经验公式,他未能探究这一公式的原因,但是这个公式在玻尔建立原子结构理论中,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即该公式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里德伯能量里德伯能量单位:Ry 全称 Rydberg里德伯能量数值:1Ry = 13.6056923(12) eV = 2.17963190646e-18 J(焦耳)里德伯能量与其他物理量关联:1Ry = 1/2 Hatree里德伯计算氢气能级公式波数 1/λvac = R (1/m^2 - 1/n^2 )(JJ.Balmer提出的巴尔末公式转换为波数形式)其中λvac是溢出真空中的电磁波波长R是里德伯常数 1.0967758e7/m m和 n是整数,其中m<n
2023-07-25 14:20:381

【物理】求解里德伯常数物理意义

可以直接算出来的,但里德堡常数是在计算氢时用的约化质量算的,可以用其代替。但一般不代替,直接算出得数
2023-07-25 14:20:531

里德伯常数的推导过程?运用了哪些理论?

用原子物理的方法就行了,具体就是波尔的氢原子理论,含有n的部分不管,其他常数:质量,电荷量,h等放一起就是R 具体推倒嘛:随便找本原子物理书就行,原理就是能量动量守恒 用到了量子化假设.
2023-07-25 14:21:041

各种原子的里德伯常数的精确值会随着什么的变化而变化

可见,原子核的质量影响里德伯常数的变化,电子的质量是不变的。
2023-07-25 14:21:171

各种原子的里德伯常数的精确值随下面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各种原子的里德伯常数的精确值随下面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可见,原子核的质量影响里德伯常数的变化,电子的质量是不变的.
2023-07-25 14:21:431

不同粒子里德伯常量是定值吗

里德伯常量是原子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常量之一,为一经验常数,一般取R=1.097373157×10^7m-1。里德伯常量起初是在为表示氢原子光谱的里德伯公式中引入的, 1/λ=R[(1/n2)-(1/m2)]。其中的R,即里德伯常量,实验测得的数值为:R=1.0967758×10^7m-1。 1913年波尔推导出其理论值,为R=1.09737315689396×10^7 m-1,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 后来,波尔引入约化质量,计算出理论值R=10967757.8m-1
2023-07-25 14:22:021

由里德伯常数计算基态Li++离子的第一激发电势

大致上第一激发电势乘以电子电荷就等于第一激发能(不考虑热运动的话).原子的第一激发能是原子基态和第一激发态之差,依次类推可知第一、第二激发能和能级结构的关系.
2023-07-25 14:22:171

求物理中的常数,比如Na.c.e.k常数,应该有三十二个

真空中的光速:c=2.99792458*10^8m/s 真空磁导率:μ=12.566370614*10^(-7)N/A^2[或H/m](即4π*10^(-7)) 真空电容率:ε=1/(μc^2)=8.854187817*10^(-12)A*s/(V*m)[或F/m] 普朗克常数:h=6.6260755*10^(-34)J*s=4.1356692*10^(-15)eV*s 约化普朗克常数:h/(2π)=1.05457266*10^(-34)J*s=6.5821220*10^(-16)eV*s 元电荷:e=1.60217733*10^(-19)C 精细结构常数:α=e^2/(2εhc)=1/137.0359895=7.29735308*10^(-3) 复合常数:hc=1239.84244eV*nm hc/(2π)=197.327053eV*nm e^2/(4πε)=1.43996518eV*nm 里德伯常数:R=m[e]cα^2/(2h)=1.0973731534*10^7/m 阿伏伽德罗常数:N[A]=6.0221367*10^(23)/mol 摩尔气体常数:R=8.314510J/(mol*K) 法拉第常数:F=96485.309C/mol 玻耳兹曼常数:k=R/N[A]=1.380658*10^(-23)J/K=8.617385*10^(-5)eV/K 理想气体摩尔体积:V[m]=22.41410*10^(-3)m^3/mol 电子质量:m[e]=9.1093897*10^(-31)Kg=0.51099906MeV/c^2 质子质量:m[p]=1.6726231*10^(-27)Kg=938.27231MeV/c^2 中子质量:m[n]=1.6749286*10^(-27)Kg=939.56563MeV/c^2 氚核质量:m[d]=3.3435860*10^(-27)Kg=1875.61339MeV/c^2 电子荷质比:-e/m[e]=-1.75881962*10^(11)C/Kg 玻尔半径:a[0]=εh^2/(πm[e]e^2)=0.529177249*10^(-10)m 电子经典半径:r[e]=e^2/(4πεm[e]c^2)=2.81794092*10^(-15)m 电子康普顿波长:λ[e]=h/(2πm[e]c)=3.86159323*10^(-13)m 玻尔磁子:μ[B]=he/(4πm[e])=9.2740154*10^(-24)J/T=5.78838263*10^(-5)eV/T 电子磁矩:μ[e]=9.2847701*10^(-24)J/T=1.001159652193μ[B]=g[s]μ[B]/2 核磁子:μ[N]=he/(4πm[p])=5.0507866*10^(-27)J/T=3.15245166*10^(-8)eV/T 质子磁矩:μ[p]=1.41060761*10^(-26)J/T=2.792847386μ[N] 中子磁矩:μ[n]=-0.96623707*10^(-26)J/T=-1.91304275μ[N] 原子质量单位:1u=m[C12]/12=1.6605402*10^(-27)Kg=931.49432MeV/c^2 能量转换因子:1eV=1.60217733*10^(-19)J=1.78266270*10^(-36)Kg*c^2=1.07354385*10^(-9)u*c^2
2023-07-25 14:22:461

碱金属原子光谱公式中的有效量子数为什么不是整数

碱金属原子光谱公式中的有效量子数为什么不是整数1885年瑞士物理学家J.巴耳末首先把上述光谱用经验公式:λ=Bn2/(n2-22)(n=3,4,5,···)表示出来,式中B为一常数。这组谱线称为巴耳末线系。当n→∞时,λ→B,为这个线系的极限,这时邻近二谱线的波长之差趋于零。1890年J.里德伯把巴耳末公式简化为:1/λ=RH(1/22-1/n2)(n=3,4,5,···)式中RH称为氢原子里德伯常数,其值为 (1.096775854±0.000000083)×107m-1。后来又相继发现了氢原子的其他谱线系,都可用类似的公式表示。波长的倒数称波数,单位是m-1,氢原子光谱的各谱线系的波数可用一个普遍公式表示:σ=RH(1/m2-1/n2)对于一个已知线系,m为一定值,而n为比m大的一系列整数。此式称为广义巴耳末公式。氢原子光谱现已命名的六个线系如下:   莱曼系 m=1,n=2,3,4,···紫外区   巴耳末系 m=2,n=3,4,5,···可见光区   帕邢系 m=3,n=4,5,6,···红外区   布拉开系 m=4,n=5,6,7,···近红外区   芬德系 m=5,n=6,7,8,···远红外区   汉弗莱系 m=6,n=7,8,9,···远红外区   广义巴耳末公式中,若令T(m)=RH/m2,T(n)=RH/n2,为光谱项,则该式可写成σ=T(m)-T(n)。氢原子任一光谱线的波数可表示为两光谱项之差的规律称为并合原则,又称里兹组合原则。对于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类氢原子(如He+,Li2+等),广义巴耳末公式仍适用,只是核的电量和质量与氢原子核不同,要对里德伯常数R作相应的变动。   当用分辨本领很高的分光仪器去观察氢原子的各条光谱线时,发现它们又由若干相近的谱线组成,称为氢原子光谱线的精细结构。它来源于氢原子能级的细致分裂,分裂的主要原因是相对论效应以及电子自旋和轨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附加能量。可由狄拉克的相对论性波动方程得到解释。由此算得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E=hcR/n2-hcRα2/n3-[1/(j+1/2)-(3/4)n]
2023-07-25 14:23:041

计算巴尔末线系中波长最大的光的波长

1/λ=R*[1/(2^2)-1/(n^2)]λ=6.563*10^-7m=656.3nm(取n=3,波长最长)参考:巴耳末系是指氢原子从n=3、4、5、6……能级跃迁到m=2能级时发出的光子光谱线系,因瑞士数学教师巴耳末(J. J. Balmer) 于1885年总结出其波长通项公式(巴耳末公式)而得名。 巴耳末公式为 1/λ=R*[1/(2^2)-1/(n^2)]。 R为里德伯常量,R=1.097*10^7m^-1。 其中最早发现的在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波长如下: Hα=656.3nm(红光),Hβ=486.1nm(绿光),Hγ=434.1nm(蓝光),Hδ=410.2nm(紫光)。 当N>7时,发出的是紫外线。
2023-07-25 14:23:191

由里德伯常数计算基态H原子的电离电势与H原子光谱中莱曼系的最大波长

光谱(spectrum):是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分光后,被色散开的单色光按波长(或频率)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图案,全称为光学频谱。光谱中最大的一部分可见光谱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见的一部分,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的电磁辐射被称作可见光。光谱并没有包含人类大脑视觉所能区别的所有颜色,譬如褐色和粉红色。
2023-07-25 14:23:561

氢原子光谱实验为什么用汞灯

光谱线系的规律与原子结构有内在的联系,因此,原子光谱是研究原子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1885年巴尔末总结了人们对氢光谱的测量结果,发现了氢光谱的规律,提出了著名的巴尔末公式,氢光谱规律的发现为玻尔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基础.1932年尤里根据里德伯常数随原子核质量不同而变化的规律,对重氢赖曼线系进行摄谱分析,发现氢的同位素——氘的存在.通过巴尔末公式求得的里德伯常数是物理学中少数几个最精确的常数之一,成为检验原理论可靠性的标准和测量其它基本物理常数的依据.
2023-07-25 14:24:105

有人说G,c和h是物理中最重要的三格常数,是这样吗

不是三格,是三个h是普朗克常数g 重力加速度c 光速我猜的对么?
2023-07-25 14:24:303

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为什么有两个峰?

能量色散rohs检测X荧光光谱仪的工作原理: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是基于X射线的一种分析手段,当一束高能粒子与原子相互作用时,如果其能量大于或等于原子某一轨道电子的结合能,将该轨道电子逐出,形成一个空穴使原子处于激发态,由于激发态不稳定,外层电子向空穴跃迁使原子恢复到平衡态,跃迁时释放出的能量以辐射的形式放出便产生X荧光。X荧光具有特征的波长,对应的即是特征的能量,通过对光子的特征波长进行辨识,能实现对元素的定性分析,通过探测特征波长的X射线光子的强度,实现元素的定量和半定量分析。当能量高于原子内层电子结合能的高能X射线与原子发射碰撞时,驱逐出一个内层电子而出现一个空穴,使整个原子体系处于不稳定的激发态,然后原子体系会由激发态自发的跃迁到能量低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弛豫过程。弛豫过程既可以是非辐射跃迁,也可以是辐射跃迁。当较外层的电子跃迁到空穴时,所释放的能量随即在原子内部被吸收而逐出较外层的另一个次级光电子,此称为俄歇效应,亦称次级光电效应或无辐射效应,所逐出的次级光电子称为俄歇电子。它的能量是特征的,与入射辐射的能量无关。当较外层的电子跃入内层空穴所释放的能量不在原子内被吸收,而是以辐射形式放出,便产生X射线荧光。X射线荧光的能量或波长是特征性的,与元素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X荧光光谱仪为什么会出现两个谱线峰Kα和Kβ? (为易懂,下面以字母a代表α,字母b代表β) 在K层电子被逐出后,其空穴可以被外层中任一电子所填充,从而可产生一系列的谱线,称为K系谱线:由L层跃迁到K层辐射的X射线叫Ka射线,由M层跃迁到K层辐射的X射线叫Kb射线。因此,我们才能在X荧光光谱仪软件上测试样品时看到了两个峰值。 同理,L层电子被逐出后产生了L系辐射。如果入射的X射线使某元素K层电子激发成光电子后L层电子跃迁到K层,此时就有能量 E释放出来,且 E=EK-EL,这个能量是以X射线形式释放,产生的就是Ka射线,同样还可以产生Kb射线,L系射线等。 Rohs检测仪是如何给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的?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亨利·格温·杰弗里·莫塞莱在研究了从铝到金的38种元素的X射线标识谱线波长后,于1913年总结出了一个规律:标识谱K线系的频率v近似地正比于产生该谱线的元素的原子序数Z的平方,这就是莫塞莱定律。即vKα=Rc(Z-σK)2(1/12-1/22); vLβ=Rc(Z-σL)2(1/22-1/32)。式中R是里德伯常数,Z是原子序数,σ是屏蔽因子,c是光速。他发现各元素σK和σL分别都近似等于1和7.4。对于其他线系则不再适用。 因此,只要测出X射线的波长,就可以知道元素的种类,这就是荧光X射线定性分析的基础。此外,荧光X射线的强度与相应元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据此,可以进行元素定量的分析。 转自:X荧光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及为什么有两个峰?
2023-07-25 14:24:541

氢原子中原子核与电子的折合质量问题

这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的运动提出,R之所以改变是因为原子核质量改变的原因,玻尔推导问题时把问题简单化了 就是假定原子核质量很大,可以忽略其运动实际上原子核质量虽然很大,但不是无限大,它仍是运动的。 但不是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而是原子和原子核绕其二者的质心运动。r1+r2=rMr1=mr2 r1=(m/M+m)r r2=(M/M+m)r MV.V/r1=mv.v/r2=F向 令V=r1w v=r2w 带入的(Mm/M+m)rw.w 可推出约化质量 即折合质量
2023-07-25 14:25:061

光谱学的简史

光谱学的研究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1666年,I.牛顿把通过玻璃棱镜的太阳光展成从红光到紫光的各种颜色的光谱,他发现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这是最早对光谱的研究。其后一直到1802年,W.H.渥拉斯顿与1814年 J.von夫琅和费彼此独立地观察到了光谱线。每条谱线只代表一种“颜色”的光。这里颜色一词是广义的。牛顿之所以没有能观察到光谱线,是因为他使太阳光通过了圆孔而不是通过狭缝。在1814~1815年之间,夫琅和费公布了太阳光谱中的许多条暗线,并以字母来命名,其中有些命名沿用至今。此后便把这些线称为夫琅和费暗线。实用光谱学是由G.R.基尔霍夫与R.W.E.本生在19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他们证明光谱学可以用作定性化学分析的新方法,还利用这种方法发现了几种当时还为人所不知的元素,并且证明了在太阳里存在着多种已知的元素。从19世纪中叶起一直是光谱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试图说明氢原子光谱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各项成就对量子力学法则的建立起了很大促进作用。这些法则不仅能够应用于氢原子,也能应用于其他原子、分子和凝聚态物质。事实上,它们终于成为近代化学、固体物理乃至应用学科诸如电子学的基础。氢原子光谱中最强的一条谱线是1853年由瑞典物理学家A.J.埃斯特朗探测出来的(光波波长的单位即以他的姓氏命名,1埃等于10-8厘米)。此后的20年中,在星体的光谱中观测到了更多的氢原子谱线。1885年,从事天文测量的瑞士科学家J.J.巴耳末找到一个经验公式来说明已知的氢原子谱线的位置。此后便把这一组线称为巴耳末系。继巴耳末的成就之后,1889年,瑞典光谱学家J.R.里德伯发现了许多元素的线状光谱系,其中最为明显的为碱金属原子的光谱系,它们都能满足一个简单的公式。这个公式后来写成(1)其中λ为波长,以埃为单位。m和n取正整数1,2,3,…。b和с为常数,其数值依赖于不同元素不同线系。R的值对于所有元素的线系都几乎相同,称为里德伯常数。当式(1)中的b,с都等于零时,则式(1)简化为巴耳末公式。(2)以适当的m和n的值代入式(2)中,就得到了氢原子光谱中所有谱线的波长。尽管氢原子光谱线的波长的表示式(2)十分简单,但对其起因当时却茫然不知。一直到1913年,N.玻尔才对它作出了明确的解释。玻尔不仅导出式(2),而且也计算出里德伯常数的数值。虽然玻尔理论在概念上比以前有了很大进展,但玻尔理论并不能解释所观测到的原子光谱的各种特征,即使对于氢原子光谱的进一步的解释也遇到了困难。例如,早在1892年A.A.迈克耳孙就发现了巴耳末系中的最强线实际上是由紧靠近的两条线组成的,它们之间的间隔约为0.14埃。能够满意地解释这种光谱线的分裂以及其他复杂原子光谱的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电子不仅具有轨道角动量,而且还具有自旋角动量。这两种角动量的结合便成功地解释了光谱线的分裂现象。电子自旋的概念首先是在1925年由G.E.乌伦贝克和S.A.古兹密特作为假设而引入的,以便解释碱金属原子光谱的测量结果。在P.A.M.狄喇克的相对论性量子力学中,电子自旋(包括质子自旋与中子自旋)的概念有了牢固的理论基础,这乃是基本方程的自然结果而不是作为一种特别的假设了。1896年,P.塞曼把光源放在磁场中来观察磁场对光谱线的影响。结果发现所研究的光谱线分裂成为密集的三重线,而且这些谱线都是偏振的。现代把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1897年,H.A.洛伦兹对于这个效应作了满意的解释,其基本概念是光由各向同性的谐振子发射出来的,这些谐振子的运动在磁场中受到了磁力线的作用,产生了塞曼分裂。但是,1898年,T.普雷斯顿观察到锌线(4722埃)与镉线(4800埃)在磁场中分裂为四重线而非三重线。类似的现象别人也观察到了。后来人们便把谱线的三重线分裂称为正常塞曼效应,而把所有例外情况称为反常塞曼效应。塞曼效应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用上也是重要的,在复杂光谱的分类中,塞曼效应是一种很有用的方法,有效地帮助了人们对于复杂光谱的理解。另一方面,被称为斯塔克效应的光谱线在电场中的分裂(1913)则仅具有理论意义,而对于光谱线的分析却无实际用途。
2023-07-25 14:25:261

量子力学三大定律解释

关于量子力学的三大定律的解释,在这里应该到网上查。
2023-07-25 14:26:015

单位制的原子单位

原子单位制(au)是一套广泛应用于原子物理学、电磁学与量子电动力学中的单位制,在研究电子的相关性质时,应用得尤为广泛。有两套不同的原子单位制:哈特里单位制与里德伯单位制。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质量单位与电荷单位的选取。下面主要介绍哈特里单位制,在这种单位制中,根据定义,以下的六个物理学常量的数值均为1。电子的两个性质:静质量与电荷;氢原子的两个性质:玻尔半径与基态电势能的绝对值;两个物理常数:约化普朗克常数与库仑定律中的常数。要注意,天文单位的缩写也是“au”,不要混淆。 普朗克单位制与原子单位制都是从物理世界的基本属性出发而产生的,都不具有“人类中心”的特点。上面的两个表格很好地展示了国际单位制、普朗克单位制与原子单位制在数量级上的差异。总的来说,当原子单位在SI单位制下显得很“大”时,相应的普朗克单位会显得很“小”,反之亦然。应该记住的是,原子单位是针对当今宇宙的原子尺度的计算而设计的,而普朗克单位制则适合处理量子引力与研究早期宇宙的物理宇宙学的问题。原子单位制与普朗克单位制都将约化普朗克常数与真空电容率归一化了。除此之外,普朗克单位制还对与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密切相关的两个常数进行了归一化:万有引力常数G与真空光速c。用α表示精细结构常数,则在原子单位制下,c的值为α ≈ 137.036。相比之下,原子单位制则将电子的质量与电荷归一化,同样被归一化的还有氢原子的玻尔半径a0。这时,里德伯常量R∞的值就会变为4π/α = 4πc。在原子单位制下,玻尔磁子μB=1/2,而在普朗克单位制下相应的值为e/2me。最后,原子单位制将原子能量单位归一化,而普朗克单位制则选择将联系能量与温度的波兹曼常数k归一化。
2023-07-25 14:26:191

色散型红外光谱仪是如何实现分光的?

光谱『spectrum』 光谱是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分光后,被色散开的单色光按波长(或频率)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图案。 光波是由原子内部运动的电子产生的.各种物质的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它们发射的光波也不同.研究不同物质的发光和吸收光的情况,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光谱学.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光谱的知识. 分光镜观察光谱要用分光镜,这里我们先讲一下分光镜的构造原理.图6-18是分光镜的构造原理示意图.它是由平行光管A、三棱镜P和望远镜筒B组成的.平行光管A的前方有一个宽度可以调节的狭缝S,它位于透镜L1的焦平面①处.从狭缝射入的光线经透镜L1折射后,变成平行光线射到三棱镜P上.不同颜色的光经过三棱镜沿不同的折射方向射出,并在透镜L2后方的焦平面MN上分别会聚成不同颜色的像(谱线).通过望远镜筒B的目镜L3,就看到了放大的光谱像.如果在MN那里放上照相底片,就可以摄下光谱的像.具有这种装置的光谱仪器叫做摄谱仪. 种类 发射光谱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发射光谱有两种类型: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 连续分布的包含有从红光到紫光各种色光的光谱叫做连续光谱(彩图6).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例如电灯丝发出的光、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光谱. 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叫做明线光谱(彩图7).明线光谱中的亮线叫做谱线,各条谱线对应于不同波长的光.稀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光谱是明线光谱.明线光谱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所以也叫原子光谱.观察气体的原子光谱,可以使用光谱管(图6-19),它是一支中间比较细的封闭的玻璃管,里面装有低压气体,管的两端有两个电极.把两个电极接到高压电源上,管里稀薄气体发生辉光放电,产生一定颜色的光. 观察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原子光谱,可以把它们放到煤气灯的火焰或电弧中去烧,使它们气化后发光,就可以从分光镜中看到它们的明线光谱. 实验证明,原子不同,发射的明线光谱也不同,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一定的明线光谱.彩图7就是几种元素的明线光谱.每种原子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长的光,因此,明线光谱的谱线叫做原子的特征谱线.利用原子的特征谱线可以鉴别物质和研究原子的结构. 吸收光谱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其中包含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通过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叫做吸收光谱。例如,让弧光灯发出的白光通过温度较低的钠气(在酒精灯的灯心上放一些食盐,食盐受热分解就会产生钠气),然后用分光镜来观察,就会看到在连续光谱的背景中有两条挨得很近的暗线(见彩图8.分光镜的分辨本领不够高时,只能看见一条暗线).这就是钠原子的吸收光谱.值得注意的是,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该种原子的发射光谱中的一条明线相对应.这表明,低温气体原子吸收的光,恰好就是这种原子在高温时发出的光.因此,吸收光谱中的谱线(暗线),也是原子的特征谱线,只是通常在吸收光谱中看到的特征谱线比明线光谱中的少.[编辑本段]光谱分析 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做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发射光谱,也可以利用吸收光谱.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非常灵敏而且迅速.某种元素在物质中的含量达10-10克,就可以从光谱中发现它的特征谱线,因而能够把它检查出来.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检查半导体材料硅和锗是不是达到了高纯度的要求时,就要用到光谱分析.在历史上,光谱分析还帮助人们发现了许多新元素.例如,铷和铯就是从光谱中看到了以前所不知道的特征谱线而被发现的.光谱分析对于研究天体的化学组成也很有用.十九世纪初,在研究太阳光谱时,发现它的连续光谱中有许多暗线(参看彩图9,其中只有一些主要暗线).最初不知道这些暗线是怎样形成的,后来人们了解了吸收光谱的成因,才知道这是太阳内部发出的强光经过温度比较低的太阳大气层时产生的吸收光谱.仔细分析这些暗线,把它跟各种原子的特征谱线对照,人们就知道了太阳大气层中含有氢、氦、氮、碳、氧、铁、镁、硅、钙、钠等几十种元素. 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分光后按波长的大小依次排列的图案,如太阳光经过分光后形成按红橙黄绿蓝靛紫次序连续分布的彩色光谱.有关光谱的结构,发生机制,性质及其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已经累积了很丰富的知识并且构成了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光谱学.光谱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每种原子都有其独特的光谱,犹如人们的“指纹”一样各不相同.它们按一定规律形成若干光谱线系.原子光谱线系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是紧密相联的,是研究原子结构的重要依据.应用光谱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可以进行光谱分析,每一种元素都有它特有的标识谱线,把某种物质所生成的明线光谱和已知元素的标识谱线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这些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用光谱不仅能定性分析物质的化学成分,而且能确定元素含量的多少.光谱分析方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在地质勘探中利用光谱分析就可以检验矿石里所含微量的贵重金属、稀有元素或放射性元素等.用光谱分析速度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以用光谱分析研究天体的化学成分以及校定长度的标准原器等. 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分光后,按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的图案。例如,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按红、橙、黄、绿、蓝、靛、紫次序连续分布的彩色光谱。红色到紫 色,相应于波长由7,700—3,900埃的区域,是为人眼所能感觉的可见部分。红端之外为波长更长的红外光,紫端之外则为波长更短的紫外光,都不能为肉眼所觉察,但能用仪器记录。 因此,按波长区域不同,光谱可分为红外光谱、可见光谱和紫外光谱;按产生的本质不同,可分为原子光谱、分子光谱;按产生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和散射光谱;按光谱表观形态不同,可分为线光谱、带光谱和连续光谱。[编辑本段]光谱分如下几种形式。 ①线状光谱。由狭窄谱线组成的光谱。单原子气体或金属蒸气所发的光波均有线状光谱,故线状光谱又称原子光谱。当原子能量从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时,就辐射出波长单一的光波。严格说来这种波长单一的单色光是不存在的,由于能级本身有一定宽度和多普勒效应等原因,原子所辐射的光谱线总会有一定宽度(见谱线增宽);即在较窄的波长范围内仍包含各种不同的波长成分。原子光谱按波长的分布规律反映了原子的内部结构,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特殊的光谱系列。通过对原子光谱的研究可了解原子内部的结构,或对样品所含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②带状光谱。由一系列光谱带组成,它们是由分子所辐射,故又称分子光谱。利用高分辨率光谱仪观察时,每条谱带实际上是由许多紧挨着的谱线组成。带状光谱是分子在其振动和转动能级间跃迁时辐射出来的,通常位于红外或远红外区。通过对分子光谱的研究可了解分子的结构。 ③连续光谱。包含一切波长的光谱,赤热固体所辐射的光谱均为连续光谱。同步辐射源(见电磁辐射)可发出从微波到X射线的连续光谱,X射线管发出的轫致辐射部分也是连续谱。 ④吸收光谱。具有连续谱的光波通过物质样品时,处于基态的样品原子或分子将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而跃迁到激发态,于是在连续谱的背景上出现相应的暗线或暗带,称为吸收光谱。每种原子或分子都有反映其能级结构的标识吸收光谱。研究吸收光谱的特征和规律是了解原子和分子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吸收光谱首先由J.V.夫琅和费在太阳光谱中发现(称夫琅和费线),并据此确定了太阳所含的某些元素。 具体的元素光谱:红色代表硫元素,蓝色代表氧元素,而绿色代表氢元素。 China光谱网核心介绍:光谱学是光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各种物质的光谱的产生及其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光谱是电磁辐射按照波长的有序排列,根据实验条件的不同,各个辐射波长都具有各自的特征强度。通过光谱的研究,人们可以得到原子、分子等的能级结构、能级寿命、电子的组态、分子的几何形状、化学键的性质、反应动力学等多方面物质结构的知识。但是,光谱学技术并不仅是一种科学工具,在化学分析中它也提供了重要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编辑本段]光谱发展简史 光谱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1666年,牛顿把通过玻璃棱镜的太阳光分解成了从红光到紫光的各种颜色的光谱,他发现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这是可算是最早对光谱的研究。 其后一直到1802年,渥拉斯顿观察到了光谱线,其后在1814年夫琅和费也独立地发现它。牛顿之所以没有能观察到光谱线,是因为他使太阳光通过了圆孔而不是通过狭缝。在1814~1815年之间,夫琅和费公布了太阳光谱中的许多条暗线,并以字母来命名,其中有些命名沿用至今。此后便把这些线称为夫琅和费暗线。 实用光谱学是由基尔霍夫与本生在19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他们证明光谱学可以用作定性化学分析的新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发现了几种当时还未知的元素,并且证明了太阳里也存在着多种已知的元素。 从19世纪中叶起,氢原子光谱一直是光谱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试图说明氢原子光谱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各项成就对量子力学法则的建立起了很大促进作用。这些法则不仅能够应用于氢原子,也能应用于其他原子、分子和凝聚态物质。 氢原子光谱中最强的一条谱线是1853年由瑞典物理学家埃斯特朗探测出来的。此后的20年,在星体的光谱中观测到了更多的氢原子谱线。1885年,从事天文测量的瑞士科学家巴耳末找到一个经验公式来说明已知的氢原子诺线的位置,此后便把这一组线称为巴耳末系。继巴耳末的成就之后,1889年,瑞典光谱学家里德伯发现了许多元素的线状光谱系,其中最为明显的为碱金属原子的光谱系,它们也都能满足一个简单的公式。 尽管氢原子光谱线的波长的表示式十分简单,不过当时对其起因却茫然不知。一直到1913年,玻尔才对它作出了明确的解释。但玻尔理论并不能解释所观测到的原子光谱的各种特征,即使对于氢原子光谱的进一步的解释也遇到了困难。 能够满意地解释光谱线的成因的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电子不仅具有轨道角动量,而且还具有自旋角动量。这两种角动量的结合便成功地解释了光谱线的分裂现象。 电子自旋的概念首先是在1925年由乌伦贝克和古兹密特作为假设而引入的,以便解释碱金属原子光谱的测量结果。在狄喇克的相对论性量子力学中,电子自旋(包括质子自旋与中子自旋)的概念有了牢固的理论基础,它成了基本方程的自然结果而不是作为一种特别的假设了。 1896年,塞曼把光源放在磁场中来观察磁场对光三重线,发现这些谱线都是偏振的。现在把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次年,洛伦兹对于这个效应作了满意的解释。 塞曼效应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应用中也是重要的。在复杂光谱的分类中,塞曼效应是一种很有用的方法,它有效地帮助了人们对于复杂光谱的理解。[编辑本段]光谱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光谱方法的不同,习惯上把光谱学区分为发射光谱学、吸收光谱学与散射光谱学。这些不同种类的光谱学,从不同方面提供物质微观结构知识及不同的化学分析方法。 发射光谱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别的光谱:线状光谱、带状光谱和连续光谱。线状光谱主要产生于原子,带状光谱主要产生于分子,连续光谱则主要产生于白炽的固体或气体放电。 现在观测到的原子发射的光谱线已有百万条了。每种原子都有其独特的光谱,犹如人的指纹一样是各不相同的。根据光谱学的理论,每种原子都有其自身的一系列分立的能态,每一能态都有一定的能量。 我们把氢原子光谱的最小能量定为最低能量,这个能态称为基态,相应的能级称为基能级。当原子以某种方法从基态被提升到较高的能态上时,原子的内部能量增加了,原子就会把这种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于是产生了原子的发射光谱,反之就产生吸收光谱。这种原子能态的变化不是连续的,而是量子性的,我们称之为原子能级之间的跃迁。 在分子的发射光谱中,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二原子分子的发射光谱。在分子中,电子态的能量比振动态的能量大50~100倍,而振动态的能量比转动态的能量大50~100倍。因此在分子的电子态之间的跃迁中,总是伴随着振动跃迁和转动跃迁的,因而许多光谱线就密集在一起而形成带状光谱。 从发射光谱的研究中可以得到原子与分子的能级结构的知识,包括有关重要常数的测量。并且原子发射光谱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分析中。 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光通过一种物质时,光束中的某些成分便会有所减弱,当经过物质而被吸收的光束由光谱仪展成光谱时,就得到该物质的吸收光谱。几乎所有物质都有其独特的吸收光谱。原子的吸收光谱所给出的有关能级结构的知识同发射光谱所给出的是互为补充的。 一般来说,吸收光谱学所研究的是物质吸收了那些波长的光,吸收的程度如何,为什么会有吸收等问题。研究的对象基本上为分子。 吸收光谱的光谱范围是很广阔的,大约从10纳米到1000微米。在200纳米到800纳米的光谱范围内,可以观测到固体、液体和溶液的吸收,这些吸收有的是连续的,称为一般吸收光谱;有的显示出一个或多个吸收带,称为选择吸收光谱。所有这些光谱都是由于分子的电子态的变化而产生的。 选择吸收光谱在有机化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对化合物的鉴定、化学过程的控制、分子结构的确定、定性和定量化学分析等。 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一般是研究分子的振动光谱与转动光谱的,其中分子振动光谱一直是主要的研究课题。 分子振动光谱的研究表明,许多振动频率基本上是分子内部的某些很小的原子团的振动频率,并且这些频率就是这些原子团的特征,而不管分子的其余的成分如何。这很像可见光区域色基的吸收光谱,这一事实在分子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中是很重要的。多年来都用来研究多原子分子结构、分子的定量及定性分析等。 在散射光谱学中,喇曼光谱学是最为普遍的光谱学技术。当光通过物质时,除了光的透射和光的吸收外,还观测到光的散射。在散射光中除了包括原来的入射光的频率外(瑞利散射和廷德耳散射),还包括一些新的频率。这种产生新频率的散射称为喇曼散射,其光谱称为喇曼光谱。 喇曼散射的强度是极小的,大约为瑞利散射的千分之一。喇曼频率及强度、偏振等标志着散射物质的性质。从这些资料可以导出物质结构及物质组成成分的知识。这就是喇曼光谱具有广泛应用的原因。 由于喇曼散射非常弱,所以一直到1928年才被印度物理学家喇曼等所发现。他们在用汞灯的单色光来照射某些液体时,在液体的散射光中观测到了频率低于入射光频率的新谱线。在喇曼等人宣布了他们的发现的几个月后,苏联物理学家兰茨见格等也独立地报道了晶体中的这种效应的存在。 喇曼效应起源于分子振动(和点阵振动)与转动,因此从喇曼光谱中可以得到分子振动能级(点阵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结构的知识。 喇曼散射强度是十分微弱的,在激光器出现之前,为了得到一幅完善的光谱,往往很费时间。自从激光器得到发展以后,利用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喇曼光谱学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激光器输出的激光具有很好的单色性、方向性,且强度很大,因而它们成为获得喇曼光谱的近乎理想的光源,特别是连续波氩离子激光器与氨离子激光器。于是喇曼光谱学的研究又变得非常活跃了,其研究范围也有了很大的扩展。除扩大了所研究的物质的品种以外,在研究燃烧过程、探测环境污染、分析各种材料等方面喇曼光谱技术也已成为很有用的工具。 其它光学分支学科: 光学、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大气光学、海洋光学、 量子光学、光谱学、生理光学、 电子光学、集成光学、 空间光学、光子学等。
2023-07-25 14:26:451

中药制剂中可测定的物理常数有

中药制剂中可测定的物理常数有折光率、比旋度、熔点、相对密度。基本物理常数介绍(fundamental constants of physics)是物理领域的一些普适常数。这些常数的准确数值,由于从理论上说与测量地点、测量时间及所用的测量仪器及材料均无关联,因此称为基本物理常数。基本物理常数的发现和测量,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纵观物理学史可以看到,一些重大的物理理论常常与基本物理常数的发现或准确测定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在经典理论或定律中的基本物理常数有:牛顿引力常数、法拉第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等。它们与经典宏观理论密切相关;当物理学从宏观世界的研究步入微观世界的探索时,仍然离不开基本物理常数。量子理论的建立开辟了微观物理的新纪元,普朗克常数伴随问世。随着对原子和分子光谱的研究,出现了精细结构常数和里德伯常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出现,伴随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物理常数,即真空中的光速。光速不变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之一。在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建立的过程中,所确立的基本物理常数的数目已远大于原来经典物理中出现的常数。这充分说明,在微观和近代物理学中,基本物理常数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2023-07-25 14:26:561

宇宙常数是什么?

http://baike.baidu.com/view/45313.htm
2023-07-25 14:27:252

莫塞莱定律

1913年,莫塞莱(H.G.J.Moseley)发现,元素X射线光谱频率ν的平方根与原子序数Z之间存在着以下简单的线性关系:放射性勘探方法式中:a和b均为常数。这就是莫塞莱定律。由于轨道上以一定速度运动的电子的向心力是电子在核的库仑场中所受的静电引力。若系统保持稳定,电子运动产生的离心力与电子在核库仑场中所受静电引力必须相等,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在原子中其他核外电子对核电荷有屏蔽作用,因此n轨道电子的能态En:放射性勘探方法式中:R为德伯常数, ;h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m0为电子的质量;Z为核电荷数;σ是考虑电子对核电荷的屏蔽作用引入屏蔽系数,它较小的程度上与Z有关;ε0是真空的介电常数。代入有关常数,则R=1.097×107m-1。当电子由主量子数为n1的能态跃迁到主量子数为n2的能态时,其能量差为放射性勘探方法对于K系谱线中的Kα线而言,由(4-2)式可以导出其能量表达式为放射性勘探方法式中:R为里德伯常数;h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公式(4-3)表明,同一线系的特征X射线能量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加。这就是X荧光方法能对物质进行成分分析的依据。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线系的谱线特征各不相同,相邻元素的不同谱线(Kα及Kβ之间)或重元素的L系谱线与较轻元素的K系谱线之间存在着相互重叠的现象。由于地质样品是组分比较复杂的样品,元素组合及含量常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进行X荧光分析时,要考虑并消除谱线重叠的干扰。
2023-07-25 14:27:471

什么是基本物理常数

基本物理常数是物理领域的一些普适常数,主要是指原子物理学中常用的一些常数。最基本的有真空中光速с,普朗克常数h、基本电荷e、电子静止质量me和阿伏伽德罗常数NA等。基本物理常数共有30多个,加上其组合量则有40—50个,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并不是彼此独立的。例如,电子的发现是通过对电子的荷质比e/m的测定获得的;M.普朗克建立量子论的同时,发现了普朗克常数等。由此可见,基本物理常数出现于许多不同的物理现象之中,每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都同一种确定的常数有关。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理论和定律是建立在实验测量的基础上的。物理定律中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需要对每个物理量进行准确的测量。为此,物理学建立了严密的单位制体系,其中包括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基本单位有严格的定义、科学的复现方法,并且在国际上可以进行彼此间的国际比对。上述物理量单位的定义、研究、保持、复现和比对均由各国的计量研究机构承担,以保证物理量的精密测量在国际范围内的统一。基本常数与微观粒子有密切的关系。如基本电荷(e)、电子和质子的质量(me和mp)、里德伯常数(R∞)和精细结构常数(α)等,它们在基本常数的有关方程中是相互关联的。基本物理常数有很好的恒定性使其可以用于定义基本单位。长度和电单位已采用基本物理常数来重新定义或复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将来会有更多的基本单位采用这种方法来重新定义或复现,即用相应的确定频率和基本物理常数作为不变量来定义和复现基本单位。   物理学家和计量学家的目标是不断探索新的更完善的不变量作为基本单位的定义。不变量越是恒定,才能觉察和探索自然界任何细微变化的规律。
2023-07-25 14:28:331

里德伯的研究历程

19世纪末,原子光谱和原子结构问题引起了不少科学家的关注,里德伯就是其中之一。他对光谱的研究起源于对元素周期表的兴趣,从1890年开始,从事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结构的研究,并发表了题为《化学元素发射光谱结构的研究》的论文。他设想一个元素的光谱线由三种不同类型系列叠加而成,一个是位于可见光区域,谱线比较尖锐的锐线系,另一个是位于近红外区,谱线比较扩散的漫线系,第三个是里德伯认为最重要的大部分由紫外线组成的线系。同时里德伯亲自观测了一些元素的光谱线,并从他的同辈那里搜集了大量光谱方面的资料,尤其是锂、钠、钾和镁、锌、镉、汞、铝等元素的谱线波长,这些对他总结光谱公式提供了重要依据。面对纷乱复杂的光谱数据,他致力于寻求各种元素发出的各种光谱线的意义。而里德伯成功的关键是:采用了前人(如1871年斯坦尼等)已提出的用波长的倒数(波数)来表示谱线的方法。用这一尺度的好处在于可以把光谱线系表示成等距的、更接近于从光谱仪直接看到的情景,因此他对光谱规律作出总结:“谱系的各项是相继整数的函数,各谱系可近似于用下式表示,,其中N是波数,m是正整数,n0=109721.6对所有谱系均为一共同常数,n0与u是某谱系特有的常数。由公式可以看到,n0表示当m变为无穷大时波数n趋向的极值”。这就是里德伯的光谱学公式。
2023-07-25 14:28:481

常用物理基本常数表的内容

常用物理基本常数表 物理常数 符号 单位 最佳实验值 供计算用值 真空中光速 c m·s^(-1) 299792458±1.2 3.00×10^8 引力常数 G0 m^3·s^-2 (6.6720±0.0041)×10-11 6.67×10-11 阿伏加德罗(Avogadro)常数 NA mol^-1 (6.022045±0.000031) ×10^23 6.02×10^23 普适气体常数 R J·mol^-1·K^-1 (8.31441±0.00026) 8.31 玻尔兹曼(Boltzmann)常数 k J·K^-1 (1.380662±0.000041) ×10^-23 1.38×10^-23 理想气体摩尔体积 Vm m^3·mol^-1 (22.41383±0.00070) ×10^-3 22.4×10^-3 基本电荷(元电荷) e C (1.6021892±0.0000046) ×10^-19 1.602×10^-19 原子质量单位 u kg (1.6605655±0.0000086)×10^-27 1.66×10^-27 电子静止质量 me kg (9.109534±0.000047)×10^-31 9.11×10^-31 电子荷质比 e/me C· kg^-1 (1.7588047±0.0000049)×10^-11 1.76×10^-11 质子静止质量 mp kg (1.6726485±0.0000086)×10^-27 1.673×10^-27 中子静止质量 mn kg (1.6749543±0.0000086)×10^-27 1.675×10^-27 法拉第常数 F C·mol^-1 (9.648456±0.000027 ) ×10^4 96500 真空电容率 ε0 F·m^-1 (8.854187818±0.000000071)×10^-12 8.85×10^-12 真空磁导率 μ0 N/A^2 12.5663706144±10^-7 4π×10^-7 电子磁矩 μe J·T^-1 (9.284832±0.000036)×10^-24 9.28×10^-24 质子磁矩 μp J·T^-1 (1.4106171±0.0000055)×10^-23 1.41×10^-23 玻尔(Bohr)半径 α0 m (5.2917706±0.0000044)×10^-11 5.29×10^-11 玻尔(Bohr)磁子 μB J·T^-1 (9.274078±0.000036)×10^-24 9.27×10^-24 核磁子 μN J·T^-1 (5.059824±0.000020)×10^-27 5.05×10^-27 普朗克( Planck)常数 h J·s (6.626176±0.000036)×10^-34 6.63×10^-34 精细结构常数 a   7.2973506(60)×10^-3   里德伯(Rydberg)常数 R m^-1 1.097373177(83)×10^7   电子康普顿(Compton)波长   m 2.4263089(40)×10^-12   质子康普顿(Compton)波长   m 1.3214099(22)×10^-15   质子电子质量比 mp/me   1836.1515
2023-07-25 14:29:101

里德伯常量是什么呢?

里德伯常量是原子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常量之一,为一经验常数。一般取R=1.097373157×10^7m。里德伯常量起初是在为表示氢原子光谱的里德伯公式中引入的,1/λ=R。其中的R,即里德伯常量,实验测得的数值为:R=1.0967758×10^7m。历史:1885年,瑞士数学教师约翰·雅各布·巴尔默(J.J.Balmer)在一篇论文中报告了氢原子光谱的一个经验规律:1/λ=R,同时得出里德伯常量的近似数值。1908年,德国物理学家弗里德里希·帕邢(Friedrich Paschen)发现了氢原子光谱的帕邢系。
2023-07-25 14:29:341

什么是里德伯常数 关于里德伯常数

1、里德伯常量是原子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常量之一,为一经验常数,一般取R=1.097373157×10^7m-1。里德伯常量起初是在为表示氢原子光谱的里德伯公式中引入的, 1/λ=R[(1/n2)-(1/m2)]。其中的R,即里德伯常量,实验测得的数值为:R=1.0967758×10^7m-1。 2、1913年波尔推导出其理论值,为R=1.09737315689396×10^7 m-1,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 3、后来,波尔引入约化质量,计算出理论值R=10967757.8m-1
2023-07-25 14:29:481

里德伯常量计算公式

里德伯常量计算公式为:R=1.096 77×107m-1。里德伯常量是原子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常量之一,为一经验常数,一般取R=1.097373157×10^7m-1。里德伯常量起初是在为表示氢原子光谱的里德伯公式中引入的, 1/λ=R[(1/n2)-(1/m2)]。其中的R,即里德伯常量,实验测得的数值为:R=1.0967758×10^7m-1。2、1913年波尔推导出其理论值,为R=1.09737315689396×10^7 m-1,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3、后来,波尔引入约化质量,计算出理论值R=10967757.8m-1
2023-07-25 14:30:011

钠的里德伯常数怎么计算

钠的里德伯常数计算:根据氯化钠晶胞模型,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钠、4个氯,设氯化钠分子量为M,设胞长为2A,则有4M/(密度×阿伏伽德罗常数)=(2A)的3次方。里德伯常量是原子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常量之一,为一经验常数,一般取R=1.097373157×10^7m-1。里德伯常量起初是在为表示氢原子光谱的里德伯公式中引入的, 1/λ=R[(1/n1)-(1/m1)]。其中的R,即里德伯常量,实验测得的数值为:R=1.0967758×10^7m-1。1913年波尔推导出其理论值,为R=1.09737315689396×10^7 m-1,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后来,波尔引入约化质量,计算出理论值R=10967757.8m-1。原子结构碱金属原子与氢原子光谱规律相似,是由于它们的原子结构相似,虽然碱金属元素与氢元素的性质极不相同,但它们都只有一个外层电子,称为价电子。内满充壳层电子与原子核组成原子实,价电子即处于原子实的中心势场中。按锂、钠、钾、铷、铯的次序原子实内的电子数分别是2、10、18、36、54、86,价电子所在的轨道的主量子数分别为n≥2、n≥3、n≥4、n≥5、n≥6。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碱金属原子光谱
2023-07-25 14:30:201

氯化钠伯恩常数怎么计算

百度知道钠的里德伯常数怎么计算帐号已注销TA获得超过75.4万个赞钠的里德伯常数计算:根据氯化钠晶胞模型,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钠、4个氯,设氯化钠分子量为M,设胞长为2A,则有4M/(密度×阿伏伽德罗常数)=(2A)的3次方。里德伯常量是原子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常量之一,为一经验常数,一般取R=1.097373157×10^7m-1。里德伯常量起初是在为表示氢原子光谱的里德伯公式中引入的, 1/λ=R[(1/n1)-(1/m1)]。其中的R,即里德伯常量,实验测得的数值为:R=1.0967758×10^7m-1。1913年波尔推导出其理论值,为R=1.09737315689396×10^7 m-1,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后来,波尔引入约化质量,计算出理论值R=10967757.8m-1
2023-07-25 14:30:351

氢原子里德伯常数的理论值等于什么

楼上是谁啊,这么误人子弟.....
2023-07-25 14:30:473

【物理】求解里德伯常数物理意义

可以直接算出来的,但里德堡常数是在计算氢时用的约化质量算的,可以用其代替。但一般不代替,直接算出得数
2023-07-25 14:31:031

物理化学中c标准是多少

通用常数 真空中光速: c=299792458 米·秒-1 真空中磁导率: μ0= 4π×10-7 牛顿·安培-2 真空中介电常数: ε0= 8.854187817×10-12法拉·米-1 引力牛顿常数: G = 6.67259×10-11米3千克-1秒-2 普朗克常数: h=6.6260755×10-34焦耳·秒 电磁常数 基本电荷量: e =1.60217733×10-19库仑 量子磁通量: Φ0 =2.06783461×10-19韦伯 波尔磁子: μE=9.2740154×10-24焦耳·特斯拉-1 核磁子: μN=5.0507866×10-27焦耳·特斯拉-1 物理化学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 NA=6.0221367×1023摩尔-1 原子质量常数: AMU=1.6605402×10-27千克 法拉第常数: 96485.309库仑·摩尔-1 普适气体常数: 8.314510焦耳·摩尔-1K-1 玻尔兹曼常数 : kE=1.380658×10-23焦耳·K-1 理想气体摩尔体积:22.41410升·摩尔-1 斯特凡玻耳兹曼常数:σ=5.67051×10-8瓦特·米-2·K-4 第一辐射常数: 3.7417749×10-16瓦特·米3 第二辐射常数: 0.01438769米·K 原子常数 精细结构常数: α=7.29735308×10-3 里德伯常数: R=10973731.534 米-1 波尔半径: a0=0.529177249×10-10米 哈特里能量: Eh=4.3597482×10-18焦耳 绕行量子: 3.63694807×10-4米2秒-1 电子常数, μ介子 电子静止质量: me=9.1093897×10-31千克 电子荷质比: e/me= -1.75881962×1011库仑·千克-1 电子康普顿波长: 2.42631058×10-12米 经典电子半径: re=2.81794092×10-15米 电子磁矩: μe=928.47701×10-26 焦耳·特斯拉-1 μ子静止质量: μm=1.8835327×10-28千克 质子常数 质子静止质量: mP=1.6726231×10-27千克 质子电子质量比: mP/me=1836.152701 质子康普顿波长: 1.32141002×10-15米 质子磁矩: μP=1.41060761×10-26 焦耳·特斯拉-1 质子回转磁半径: 26751.5255×104 弧度·秒-1特斯拉-1 中子常数 中子静止质量: mn=1.6749286×10-27千克 中子康普顿波长: 1.31959110×10-15米 仅供参考 有错请指出
2023-07-25 14:31:121

物理常数的具体物理常数

真空中光速: c=299792458 米·秒-1真空中磁导率: μ0= 4π×10-7 牛顿·安培-2真空中介电常数: ε0= 8.854187817×10-12法拉·米-1引力牛顿常数: G = 6.67259×10-11米3·千克-1·秒-2普朗克常数: h=6.6260755×10-34焦耳·秒 基本电荷量: e =1.60217733×10-19库仑量子磁通量: Φ0 =2.06783461×10-19韦伯波尔磁子: μE=9.2740154×10-24焦耳·特斯拉-1核磁子: μN=5.0507866×10-27焦耳·特斯拉-1 阿伏加德罗常数: NA=6.0221367×1023摩尔-1原子质量常数: AMU=1.6605402×10-27千克法拉第常数: 96485.309库仑·摩尔-1普适气体常数: 8.314510焦耳·摩尔-1·K-1玻尔兹曼常数 : kE=1.380658×10-23焦耳·K-1理想气体摩尔体积:22.41410升·摩尔-1斯特凡玻耳兹曼常数:σ=5.67051×10-8瓦特·米-2·K-4第一辐射常数: 3.7417749×10-16瓦特·米3第二辐射常数: 0.01438769米·K 精细结构常数: α=7.29735308×10-3里德伯常数: R=10973731.534 米-1波尔半径: a0=0.529177249×10-10米哈特里能量: Eh=4.3597482×10-18焦耳绕行量子: 3.63694807×10-4米2·秒-1 电子静止质量: me=9.1093897×10-31千克电子荷质比: e/me= -1.75881962×1011库仑·千克-1电子康普顿波长: 2.42631058×10-12米经典电子半径: re=2.81794092×10-15米电子磁矩: μe=928.47701×10-26 焦耳·特斯拉-1μ子静止质量: μm=1.8835327×10-28千克 质子静止质量: mP=1.6726231×10-27千克质子电子质量比: mP/me=1836.152701质子康普顿波长: 1.32141002×10-15米质子磁矩: μP=1.41060761×10-26 焦耳·特斯拉-1质子回转磁半径: 26751.5255×104 弧度·秒-1特斯拉-1 中子静止质量: mn=1.6749286×10-27千克中子康普顿波长: 1.31959110×10-15米仅供参考 有错请指出
2023-07-25 14:31:411

高中物理的所有常量能帮忙总结一下吗?(数字最好标准一些)

G单位不对
2023-07-25 14:32:151

1光年大约为

一光年约等于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
2023-07-25 14:32:425

在物理常用的英文单词

Newton"s Laws of Motion 牛顿运动定律rest 静止static 静止的uniform motion in a straight line 匀速直线运动uniform motion 匀速运动be proportional to 与...成比例force 力action 作用力impress 施加acceleration 加速度velocity 速度direction 方向equal 相等的opposite 相对的,相反的reaction 反作用力mutual actions 相互作用
2023-07-25 14:33:112

1光年有多长?

用4舍5入法:一光年的距离是9万4千6百零8亿公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约30万公里/秒)计算等式:一光年=365x24x60x60x30w
2023-07-25 14:33: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