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水的六种物态变化

2023-07-23 13:26:11
TAG: 变化
铁血嘟嘟
你好!
水的六种物态变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到气态的过程。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到液态的过程,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到液态的过程。
(4)凝固:物质从液态变到固态的过程,是熔化的相反过程。
(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到气态的过程。
(6)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到固态的过程。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六种物态变化是什么?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023-07-21 19:54:322

物态的读音物态的读音是什么

物态的读音是:wùtài。物态的拼音是:wùtài。结构是:物(左右结构)态(上下结构)。注音是:ㄨ_ㄊㄞ_。物态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物态wùtài。(1)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物理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二、引证解释⒈物的形态、表象。引清王夫之《_斋诗话》卷一:“然得物态,未得物理。”⒉景物。引唐张旭《山行留客》诗:“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宋王禹_《崆峒山问道赋》:“国风穆若,克清寿域之中;物态熙然,尽到春_之下。”清汪懋麟《题画再赠武仕》诗:“物态看流水,秋声在远林。”⒊犹世态。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两监》:“尔后物态浇漓,稔於世禄,以京兆为荣美,同华为利市,莫不去实务华,弃本逐末。”明宋濂《送叶别乘之官通州诗序》:“物态民情,无不能周知。”明睡乡居士《<二刻拍案惊奇>序》:“今举物态人情,恣其点染,而不能使人欲歌欲泣於其间,此其奇与非奇、固不待智者而后知之也。”三、国语词典大陆地区指物质存在的状态。如:「水蒸气是水加热气化后的物态。」四、网络解释物态物态(stateofmatter),学名聚集态,是一般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所处的相对稳定的状态,通常是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上述三种状态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譬如水(液态),冷的时候会结成冰(固态),加热到较高温度时,会变成蒸汽(气态)。除了上述三种物态以外,有人增加了等离子态、超固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当气体中分子运动更加剧烈,成为离子、电子的混合体时,称为等离子态;当压强超过百万大气压时,固体的原子结构被破坏,原子的电子壳层被挤压到原子核的范围,这种状态称为超固态;有些原子气体被冷却到纳开(10K)温度时,被称为气体原子(玻色子)都进入能量最低的基态,称为玻色_爱因斯坦凝聚态。其它还有超流态,超导态,超气态等非常规基态。关于物态的诗词《云·化作奇形随物态》《和适意·阳春催物态》《山亭·雨晴多物态》关于物态的诗句物态纷如昨好观物态群嘉萃山光物态弄春晖关于物态的成语柳腰花态千状万态箫心剑态丑态百出剑态箫心_容修态千姿万态千态万状忸怩作态丑态毕露关于物态的词语世态炎凉鸾姿凤态剑态箫心_容修态千态万状丑态百出仪态万方柳腰花态忸怩作态炎凉世态关于物态的造句1、本文导出一种新的半经验的离子晶体的零温物态方程,它具有解析形式。2、论文第三章介绍了常用的固体等压物态方程及相关参量。3、在这种要求下,对物态方程特别是其非理想理论的研究同其它类似的基础理论一样,显得日益迫切。4、由配分函数求出二元系统的物态方程。5、因此,总的效果是修正了恒星结构和演化中的物态方程、流体静力学方程、边界条件和对流区底部的能流密度。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物态的详细信息
2023-07-21 19:55:141

什么是物态

书上不是有吗
2023-07-21 19:55:234

物态变化

气体变成液体叫液化, 放热液体变成气体叫气化. 吸热液体变成固体叫凝固, 放热固体变成液体叫熔化. 吸热气体变成固体叫凝华, 放热固体变成气体叫升华. 吸热除了这3种体外还有 "超临界"状态如: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并具有两者的优点,如具有与液体相近的溶解能力和传热系数,具有与气体相近的黏度系数和扩散系数。同时它也具有区别于气态和液态的明显特点: (1)可以得到处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任一密度; (2)在临界点附近,压力的微小变化可导致密度的巨大变化。
2023-07-21 19:55:404

物态的六种变化

物态的六种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资料拓展:物态(state of matter),学名聚集态,是一般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所处的相对稳定的状态,通常是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上述三种状态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譬如水(液态),冷的时候会结成冰(固态),加热到较高温度时,会变成蒸汽(气态)。除了上述三种物态以外,有人增加了等离子态、超固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当气体中分子运动更加剧烈,成为离子、电子的混合体时,称为等离子态。当压强超过百万大气压时,固体的原子结构被破坏,原子的电子壳层被挤压到原子核的范围,这种状态称为超固态。有些原子气体被冷却到纳开温度时,被称为气体原子(玻色子)都进入能量最低的基态,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其它还有超流态,超导态,超气态等非常规基态。物态(物质状态)是指一种物质出现不同的相。早期来说,物质状态是以它的体积性质来分辨。在固态时,物质拥有固定的形状和容量;而在液态时,物质维持固定的容量但形状会随容器的形状而改变;气态时,物质不论有没有容量都会膨胀以进行扩散。科学家以分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分类。固态是指因分子之间因为相互的吸力因而只会在固定位置振动。 而在液体的时候,分子之间距离仍然比较近,分子之间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只能在有限的范围中活动。而由于相互之间的吸力是离子力,因而出现与气体不同的性质,所以等离子态被认为是第四种物质状态,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的聚集状态。物态(物质状态)也可用相的转变来表达。相的转变可以是结构上的转变又或者是出现一些独特的性质。根据这个定义,每一种相都可以其他的相中透过相的转变分离出来。例如水数种固体的相。超导电性便是由相的转变引伸出来,因此便有超导电性的状态。同样,液晶体状态等都是用相的转变所划分出来并同时拥有不同的性质。
2023-07-21 19:55:491

物态变化有哪些?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2023-07-21 19:56:311

什么是物态,什么是液态

物态(state of matter),学名聚集态,是一般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所处的相对稳定的状态,通常是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上述三种状态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液态特点液体与固体不同,液体还有“各向同性”特点(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相同),这是因为,物体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时候,由于温度的升高使得分子或原子运动剧烈,而不可能再保持原来的固定位置,于是就产生了流动。
2023-07-21 19:56:501

物态变化的形式是什么

智力低下又称智力障碍,是指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者是大脑发育不完全,导致认知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心理活动的障碍,具体的临床表现,首先有一个感知速度的减慢,第二个注意力的严重分散,他不能够注意,第三个记忆力的差,学习容易忘记,第四个语言功能的能力差,只能讲一些简单的字句,第五个表现,思维能力差,不能进行一些抽象的思维,第六个具体的没有一个数学概念,还有一个就是情绪的不稳定、意志薄弱、缺乏自信、交往能力差,一般来讲智力障碍的儿童,智力显著会低于正常人的平均智力水平,如果正常人智力水平在100的话,那么一般来讲,儿童智力如果在百分之七十的话,智力上就称为显著的低下,称为智障儿童,而一般来讲在100个儿童里面,仅有两个智力障碍的发生。
2023-07-21 19:57:153

什么是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由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不同的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状态称为物态,物态变化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气态继续加温会变成等离子态,这是气体在约几百万摄氏度的极高温或在其他粒子强烈碰撞下所呈现出的另一种物态。
2023-07-21 19:57:342

初中物理常用的物态变化有哪些?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023-07-21 19:57:487

详细点解物态变化

介绍编辑1、物态:由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不同的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的状态称为物态。2.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3.物态变化的过程(简介):由于物态有三种(实际上有好几种,但在这里我们只研究三种。其他物态如:等离子态。),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六种(简记为:三态六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具体详解见下面说明)。4.如何判断发生的是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找到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再根据定义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2过程编辑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物态变化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 液态→气态 (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气态→液态 (放热)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1]3重要性编辑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 of state)。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一直等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如石蜡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想让固体升华,不能让那种固体达到其熔点,不然会先熔化再汽化),凝华放热。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例如0℃的冰放在0℃的空气中不会熔化。这就是物态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转换的依据主要是温度。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从液态变为气态以及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而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从液态变为固态以及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向外界放出热量。4新型物态编辑等离子态朗穆尔,1881——1957,于1925年首次提出“等离子态”概念。固态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液态,液态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气态,气态继续加温将变成等离子态。这是气体在约几百万度的极高温或在其它粒子强烈碰撞下所呈现出的物态,这时,电子从原子中游离出来而成为自由电子。等离子体就是一种被高度电离的气体,但是它又处于与“气态”不同的“物态”——“等离子态”。太阳及其它许多恒星是极炽热的星球,它们就是等离子体。宇宙内大部分物质都是等离子体。地球上也有等离子体:高空的电离层、闪电、极光等等。日光灯、水银灯里的电离气体则是人造的等离子体。超固态在140万大气压下,物质的原子就可能被“压碎”。电子全部被“挤出”原子,形成电子气体,裸露的原子核紧密地排列,物质密度极大,这就是超固态。一块乒乓球大小的超固态物质,其质量至少在1000吨以上。已有充分的根据说明,由原子构成的质量较小的恒星发展到后期阶段的白矮星,由中子堆砌成的中子星,以及至今人们了解非常有限的黑洞都处于这种超固态。它的平均密度是水的几万到一亿倍。中子态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原子核也能被“压碎”。我们知道,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从原子核里放出的质子,在极大的压力下,质子吸收电子,和电子结合成为中子。这样一来,物质的构造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来是原子核和电子,此时此刻却都变成了中子。这样的物质呈现出中子紧密排列的状态,叫做“中子态”。这种形态大部分存于一种叫“中子星”的星体中,它是由大质量恒星晚年发生收缩而造成的,所以,中子星是小得可怜的、没有生机的星球。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BEC)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是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80年前预言的一种新物态。这里的“凝聚” 与日常生活中的凝聚不同,它表示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一般是基态)。即处于不同状态的原子“凝聚”到了同一种状态。软物质199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物理学家德热纳(P. G. De Gennes)在诺贝尔奖授奖会上以“软物质”为演讲题目,用“软物质”一词概括复杂液体等一类物质,得到广泛认可。从此软物质这个词逐步取代美国人所说的“复杂流体”,开始推动一门跨越物理,化学,生物三大学科的交叉学科的发展。软物质如液晶、聚合物、胶体、膜、泡沫、颗粒物质、生命体系等,在自然界、生命体、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存在。它们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如橡胶、墨水、洗涤液、饮料、乳液及药品和化妆品等等;在技术上也有广泛应用,如液晶、聚合物等;生物体基本上软物质组成,如细胞、体液、蛋白、DNA等。在我们日常所说的“软”的概念里,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形变。在软物质这个名词里也有类似的含义。例如:熔化:铁变成铁水,石蜡变成液态,海波变成液态凝固:铁水变成铁,液态沥青放热凝固,液态石蜡放热凝固汽化:沸腾,蒸发,酒精挥发液化:露,雾,“白气”升华:碘变成碘蒸气,冰变成水蒸汽,樟脑片不见了凝华:霜,雾凇,冰花 ,雪除此之外,还有等离子态、超固态、中子态。
2023-07-21 19:58:131

什么是物态变化?

一、明确概念: 汽化:液态到气态 液化:气态到液态 熔化:固态到液态 凝固:液态到固态 升华:固态到气态 凝华:气态到固态 二、正确判断物质开始是什么状态,后来是什么状态,然后考虑是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属于什么变化。如: 例1、冰变成水,是什么物态变化? 详解:开始冰是固态,后来水是液态,固态到液态,熔化。 三、更多的题目,物质的某一状态或几个状态不是很清楚的。如 例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什么物态变化? 详解:开始衣服上的冰是固态,“干了”冰变成了水蒸气跑了,水蒸气是气态,固态到气态,是升华。 例3:雾和露是怎么形成的? 详解:开始是水蒸气,是气态,雾和露都是液态的水,气态到液态,是液化。 象例2、例3,这种题目,物质某一状态,这里是水蒸气(气态)不易明白,我们特别要注意: 但通常我们也易掌握:水蒸气是气态,我们看不到,看得到的肯定不是水蒸气,如所谓的“热气”“白气”等。如下一题就是: 例4:冬天人嘴里会呼出“白气”,是什么一回事? 详解:开始人嘴里呼出的是水蒸气,是气态,冬天的早晨,外界温度低,它会变成了“白气”,是液态,气态到液态,是液化。 四、其它物质也有类似“三”的情况。如 例5:樟脑丸变小最后消失了,是什么物态变化? 解:固态(萘)变成气态(萘蒸气),升华。 五、还有的题目,有几种物态变化在一起。如, 例6:日光灯管两头发黑,这是什么一回事。 答:先升华,后凝华。 例7:干冰人工降雨中的物态变化先后有哪些? 干冰升华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小水滴变成大水滴,小冰晶熔化成水,落到地面就是雨。
2023-07-21 19:58:241

物体除了常见的三态外,还有什么态?

液晶态
2023-07-21 19:58:354

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什么

物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热的,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故答案为:固态;液态;气态;汽化;蒸发;沸腾.
2023-07-21 19:58:532

初二物理课本的物态变化: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变化有什么特点?

自然界的各种物质都是由大量微观粒子构成的。当大量微观粒子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相互聚集为一种稳定的状态时,就叫做“物质的一种状态”,简称为物态。在19世纪,人们还只能根据物质的宏观特征来区分物质的状态,那时还只知道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初中讲物态变化,就是讲这三种常见的物质状态间的变化问题。 气体物质处于高温条件下,原子分子激烈碰撞被电离,或者气体物质被射线照射以后,原子被电离,整个气体含有足够数量的离子和带负电的电子,而且一般情况下正负电荷量几乎处处相等,这种聚集态叫等离子态。如果物质处于极高的压力作用下,例如压强超过大气压的140万倍,组成物质的所有原子的电子壳层都会被“挤破”,电子都变成为“公有”,原子失去了它原来的化学特征。这些“光身”的原子核在高压作用下会紧密地堆积起来(当然,再紧密也会有电子存在和活动的空隙),成为密度非常大的(大约是水成密度的3万至6。5万倍)状态,称为超固态。有些书籍把等离子态称为物质的第四态,把超固态称为物质的第五种状态。 进一步从物质的内部结构去考虑,物态就远不止这几种了。例如,在固体物质中,有的其内部微观粒子呈周期性、对称性的规则排列,称为结晶态。而另外一些,如玻璃、沥青等物质,常温下虽然也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能流动,但其内部结构则更像液体,为玻璃态(非晶体)。还有一些有机物质,能够流动,又具有某些晶体的光学特性,是介于液态和结晶态之间的状态,称为液晶态,很多物质在极低的温度下,会出现电阻消失的现象,称为超导态;在极低的温度下,某些液体的粘滞性会完全消失,叫做超流态。在巨大的压力下,平时是气体的氢,可以转变为具有金属特性的固态,称为金属氢态。天文学家发现,在宇宙中存在着比超固态密度更大的物质状态,例如组成中子星的中子态,还有密度更高的超子态、反常中子态、黑洞等等。由于反粒子,如反质子、反电子、反中子等都已被发现,有人预言在宇宙中会存在着全部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物质世界,但还没有得到证实。1998年6月3日,美国发射的航天飞机“发现者”号装载了一台a磁谱仪,期望探测到宇宙空间中可能存在的反物质,其中一个关键部件是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制造的直径1200mm、高800mm、中心磁感强度为0。1340T的永久磁体。 总之,从物质的内部结构去分析,物态的种类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会继续深人,更多的物态会被发现和被人所认识。有时同一种物质在某种温度和压力下,有几种不同的物态同时存在,例如水处于密闭的容器中,下部是水而上部是水蒸气,就是液态与气态共存的情形。其他还有固气两态共存、固液两态共存或固、液、气三态共存的情形。 有时物态也称为相,常见的物质三态也称为固相、液相、气相。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某些物质处于同一种物态,而其不同部分的物理性质均匀但可以互不相同,而且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分界面隔开。这种物质中物理性质均匀和其他部分之间有一定分界面隔开的部分称为物质的一个相。例如12C(碳)处于固态时,可以有金刚石、石墨、C60三种不同的相,它们的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也不同;液态氦有两种不同的相He1、HeП,He1具有普通粘滞液体的性质,而HeП具有超流性;固态冰在高压下可以有7种相。 物态变化也称为相变。初中物理讲的物态变化是指固、液、气三种物态间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变中的一类,称为一级相变。它的特点是:①相变过程中,体积要发生明显的改变;②相变过程中要吸收或放出所谓的相变潜热、此外,还有另一类相变,它们没有以上两个特点,既不发生体积的突变,也不吸收或放出相变潜热,但它的某些特性,如热容量、热膨胀系数等要发生突变,这类相变称为二级相变。某些物质在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会突然消失,成为超导体,就是一种二级相变。本书只讨论与一级相变有关的问题。 固态,从宏观上讲,是指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的物体,从微观上讲,是指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按一定规则周期性、对称性地排列,因此,我们讲的固态是结晶态。组成结晶态的物质微粒都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键”,常见的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这些微粒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无规则的振动,一般不能离开自己的平衡位置,因此固体有一定的体积,也有一定的形状,并且熔化和凝固都有确定的温度,即有确定的熔点。此外,对于单晶体,它还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物理性质各向异性的特点。 液态,从宏观上讲,是指具有一定的体积,不容易被压缩,但没有一定的形状,能够流动的物体。从微观上讲,组成物质的微粒(以下简称为分子)相互间也有较强的作用力,分子的排列情况更接近于固体,只是它们的有规则排列局限于很小的区域内(约在10-7m的范围内),而众多的这些小区域之间则是完全无序地聚合在一起。组成液体的分子的运动主要也是在某一平衡位置附近做无规则振动,但振动一小段时间就会挣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而转移到另一个新的平衡位置附近,因此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分子在同一位置附近做振动的时间长短并不相同,但每一种液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分子在同一位置附近振动的持续时间的平均值是确定的,称为“定居时间”。例如液态金属的分子定居时间的数量级为10-10S,水的分子定居时间数量级为10-11S。同一种液体,温度越高,分子定居时间越短,而分子定居时间越短,则表示液体的流动性越好。 气态,从宏观上讲,是指既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物体,它总是充满整个容器,很容易被压缩。从微观上讲,气体分子间距很大,它们的相互作用力很小,除了在相互发生碰撞或与器壁发生碰撞以外,气体分子的运动近似地可以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直到与其他分子或器壁发生碰撞为止,因此气体总是充满整个容器。两种不同的气体混合后,总是均匀地混合在一起,不会像两种不相溶的液体那样会出现明显的分界面。 一般说来,任何一种物质,在温度、压强等发生变化时,都会呈现不同的物态,研究物态变化(相变)对于深人了解物质的结构及性质,对于研制新材料及新物质,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46
2023-07-21 19:59:131

物态变化有哪些形式

  共有六种形式。   1、固态变液态是熔化;   2、液态变固态是凝固;   3、液态变气态是汽化;   4、气态变液态是液化;   5、固态变气态是升华;   6、气态变固态是凝华。
2023-07-21 19:59:191

物质的6种形态?

中子态,等离子态,第六种不知道
2023-07-21 19:59:293

物态的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物态变化就是指,只改变形态的一种变化。
2023-07-21 19:59:491

求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定义),注意放吸热。拜托了..

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   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固态(放热)  汽化(分蒸发和沸腾):液态→气态(吸热)  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放热)  升华:固态→气态(吸热)  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2023-07-21 20:00:041

物质的三种形态和各种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态变化有: 熔化:固态变为液态 凝固:液态变为固态 汽化:液态变为气态 液化:气态变为液态 升华:固态变为气态 凝华:气态变为固态
2023-07-21 20:00:151

请列举生活中3种物态变化,并说明固态、气态、液态的变化形式

(1)生活中的3种物态变化是:霜(凝华),雾(液化),冰化水(熔化); (2)固态的变化形式有熔化和升华;气态的变化形式有凝华和液化:液态的变化形式有凝固和汽化.
2023-07-21 20:00:221

物态变化表

六种物态变化: (1)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3)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 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故答案为: 物态变化名称 变化前状态 变化后状态 吸、放热 熔化 固态 液态 吸热 凝固 液态 固态 放热 汽化 液态 气态 吸热 液化 气态 液态 放热 升华 固态 气态 吸热 凝华 气态 固态 放热
2023-07-21 20:00:311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1   一、白气不是气   例1、(2007年北京)夏天打开冰箱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形成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升华 B.汽化 C.液化 D.熔化   分析:要判断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我们首先要认识白气是什么?是气体还是液体?由于气体的水蒸气人眼是看不到的,故白气不是水蒸气,用手白气中停一会儿,手上有湿漉漉的感觉,说明它是由雾状的小液滴组成的,是液体。由于小液滴的体积非常小,能悬浮于空中,好像气一样,但它不是气体。所以白气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故选C。   二、出汗并不热   例2、(2005年桂林)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 )   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   分析:冰箱中矿泉水的温度相对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来说是较低的,取出矿泉水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液滴而附着在瓶壁上,形成了出汗现象,故选B。可见,出汗的物体本身并不热,而是温度较低。   三、多包几层是为降温   例3、(2005年益阳)某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农妇看见在野外考查有一位植物学家热得汗流浃背,便决定送杯牛奶给他喝。于是,农妇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左一层右一层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然后倒给植物学家喝,她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下曝晒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   B.这是为了给牛奶加热   C.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   D.这是利用太阳光杀菌   分析:由题意可知,湿毛巾左一层右一层地把瓦罐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可以加快湿毛巾中水分的蒸发,蒸发吸热,会使瓦罐中牛奶的温度降低,故选A。该题表面看好像会使牛奶的温度升高,但其实是在加快水分蒸发而为牛奶降温。   四、80℃的水也能沸腾   例5、80℃的水能不能沸腾?为什么?   分析:由于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压强越小,沸点越低,所以在压强较低的情况下,80℃的水也可以沸腾。高山上的气压低,水在低于100℃时就沸腾,所以在高山上煮饭需用高压锅。   五、冷水化冻快   例5、当我们买来冻鱼、冻鸡、冻肉等食品时,为了使冰快速化开常把它放在凉水中浸泡。泡到相当长时间,就会发现冻鱼外面结了一层冰。当这层冰的厚度不再增加时,揭掉鱼身的冰层可见到鱼已化冻,有人把这种现象说成是冷水拔冰。请你解释为什么要用冷水而不用热水?   分析:将冷冻食品放在冷水中时,由于食品的温度低于水,食品吸热,水放出热量,冷水由于放出热量而使自己变成冰,当冰的厚度不再增加时,说明食品与水都达到了0℃,食品己化开;如果在热水中浸泡,热水很容易将食品外表烫熟,烫熟的外表是热的不良导体,不易进行传热,所以不能用热水。   六、电冰箱并不降室温   例6、一位同学想利用电冰箱降低室温,他先将冰箱的门打开,然后接通电源,这样做,能否达到降温的目的?为什么?   分析:电冰箱工作时,实际上是将冰箱内的热搬运到冰箱外的过程,冰箱内的温度是变低了,但它却升高了冰箱外的温度。所以在室内将冰箱门打开,接通电源,是不能降低室温的,相反,由于压缩机在电流的作用下工作,室内的温度还有可能升高。   但如果把冰箱的冷凝器放在室外,蒸发器放在室内,就可以达到将室内的热搬运到室外的目的,起到降低室温的目的,其实这就是空调器的工作原理。   这篇初三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学好物理!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2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   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17、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18、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9、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20、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2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23、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   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   雾和露: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雪和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24、卫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   25、电冰箱的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冰箱内部的蒸发器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3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记忆法」   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剧烈程度温度条件温度变化影响因素相同点
2023-07-21 20:00:401

云雨雾露霜雪雹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有一种变为另一种状态
2023-07-21 20:00:504

物质形态是由什么决定的?

当大量的微观粒子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相互集聚为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时,就叫做“物质的—种状态”,简称物态。一般说来,任何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外场(如引力汤、电场、磁场等)影响下将呈现不同的物态。有时一种物质在某种温度和压力下,有几种不同的物态同时存在,从而把整个物体分为几个均匀的部分,每个均匀部分称为一个“相”。这时,每一种物态就是一个相。同一种物态下也有可能同时存在若干个“相”的情形。 在本世纪以前,人们还只能从物体的宏观特征来区别物质的状态;一切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又不易形变的物态叫固态;物体具有一定体积但外形随容器而变,且易于流动的状态叫液态;若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均随容器而变,容器敞开时,物质粒子就逃之夭夭,这种状态就是气态。人们常说“物质有三态”,就是指一种物质能以固体、液体或气体出现。 但从物质内部的结构来考虑,就远不止三态了。有些固体,内部的分子或原子以规则、对称、周期性的结构状态出现,叫结晶态。另一些所谓固体,如玻璃、沥青、电木、塑料等等,虽然在常温常压下也具有固定的体积和外形,也不明显地表现出流动性,但内部结构却更像液体,这种状态叫玻璃态。不少有机物质,介于液态和晶态之间,存在一种既具有流动特性,又具有某些类似晶体的光学性质,这种物态被称为液晶态或介晶态。气体被加热至万度以上高温或被辐时之后,原子可能会电离,整个气体将成为带正电的离子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的集合体,而且正负电量相等,这两种离子的集聚状态叫等离于态。如果使物体处于极低温度条件下,例如在绝对零度以上若干度,某些金属的直流电阻将趋近于零,这叫做超导态。在极低温下,有的液体(如液态氦)的粘滞性也完全消失,便叫做超流态。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改变压力来改变物质的状态,例如在巨大的压力下,氢可以转变成具有金属特性的固态,叫金属氢态。 天文学家已发现,在离地球很远的太空中,有一种质量大而体积小的恒星,叫白矮星,其内部的压力和温度大得使物质原子的所有电子都脱离了原于核而成为自由电子,并使所有光身的原子核像晶体那样,高度紧密、规则地堆砌起来,自由电子则在其间混乱地运动着,由于其密度很高,便称为超固态。还有另一种恒星,其内部的温度和压力远远超过白矮星的温度和压力,在强大的压力下,把原子核外的所有电子都“挤”进原子核里与质子结合成中子,而且大部分原于核不再维持其原有的结合状态,因此星球外壳的物质几乎变成了由中子组成的流体,其密度也大大越过白矮星的密度,这种高密度物态叫中子态,故这种恒星叫中子星。但中子态还不是密度最高的物态,科学家们认为,可能存在一些密度更高的物态,如超子态、反常中子态、黑洞或白洞等等,并且在理论上已计算出这些物态能够稳定存在的条件。 不管是低密度还是高密度物态,虽都是由各种实物粒子集聚而成的,但人们在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把大多数物态作为连续体看待,这仅是处理问题的一种近似方法而已。即使是无实物占据的真空也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充满着我们无法直接察觉的“负能量”粒子的空间,形成一个广阔无边的真空海洋,所以真空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 现在已发现大多数基本粒子都存在质量相等而电磁性或其它一些物理性质相反的粒子,叫做反粒子,如反质子、反中子等等。于是科学家们推测,也许存在一个由“反粒子”组成的“反世界”,那里物质的状态与我们现在所处的“正”世界物态应当一一对应,统称为反物质态。 总之,从物质的宏观外形及是否容易形变等特征来看,我们说物质有固液气三态。而从物体内部结构特征来看,实际上存在更多的物态。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将愈加深入,必会有新的物态发现。
2023-07-21 20:01:461

云,雾,雨,冰雹,露珠的形成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

云: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雾:水蒸气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雨: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冰晶融化成的小水滴落到地面成为雨;露珠:水蒸气在地面的植物上液化成的小水滴 ;冰雹:随着云中的水汽的聚集,就会能够形成降雨,如果降雨过程中遇到冷空气的话就会形成冰雹;雾凇:俗称“树挂”,是在有雾的寒冷天气里,雾滴冻结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迎风面的疏松冻结层;雪: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落到地面上;
2023-07-21 20:01:572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难题

1A2蒸发,液化3升华,凝华4凝固,升华5升高,升高,升高,升高,升高
2023-07-21 20:02:259

什么是物态,什么是液态

物态指的就是物质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
2023-07-21 20:02:542

冰、雪、冰雹、露、雾、霜、雨、云的物态变化名称分别是什么?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现象叫做物态变化。云:液化;雨:液化;雾:液化;露:液化;霜:凝华;雪:凝华;雹:凝华、凝固、融化。
2023-07-21 20:03:053

怎样分清物态变化的六种

不得不说.其实你可以直接找老师的嘛.我尽量简单一点,方便理解哈~ 下面列出的是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 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固态 (放热) 汽化(分蒸发和沸腾):液态→气态 (吸热) 液化:气态→液态 (放热) 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 凝华:气态→固态 (放热) 拿水作比喻吧...擦我不是故意借鉴楼上的!实在是水太方便理解了. 水遇冷结冰是为凝固,温度降低,放热. 水遇热成气是为气化,温度升高,吸热. 冰遇热化水是为融化,温度升高,吸热. 冰遇热直接变成水蒸气的是升华,温度升高,吸热. 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是液化,温度降低,放热. 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的是凝华,温度降低,放热. 总结的说,就是,温度升高的都是吸热、温度降低的都是放热. 一般比较容易搞混的是凝华和升华吧,记住凝华是凝结,即变冷,而升华是气化,即变热. 而且只有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或者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才是凝华、升华. 再者,凝华、凝固、液化都是密度变高的转化---这也意味着温度的降低. 升华、融化、气化都是低密度变高密度的转化----这也意味着温度的升高. 凝华、液化是气态向其他物态的转变.这俩全是吸热. 融化、升华是固态向其他物态的转变.这俩全是放热. 凝固、气化时液态想其他物态的转变.前者放热,后者吸热. 初中阶段应该就是这些了.我表示如果你看懂了肯定理论知识是没问题了... 话说其实你可以问人借一本考纲.中考考纲.里面有图的说~ 如果你是高中生的话.那就.额. 好吧,反正我接受一切追问.
2023-07-21 20:03:181

物态变化有什么

还有几种  1、超高温下的等离子态    朗穆尔,1881——1957,于1925年首次提出“等离子态”概念。    固态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液态,液态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气态,气态继续加温将变成等离子态。这是气体在约几百万度的极高温或在其它粒子强烈碰撞下所呈现出的物态,这时,电子从原子中游离出来而成为自由电子。等离子体就是一种被高度电离的气体,但是它又处于与“气态”不同的“物态”——“等离子态”。   太阳及其它许多恒星是极炽热的星球,它们就是等离子体。宇宙内大部分物质都是等离子体。地球上也有等离子体:高空的电离层、闪电、极光等等。日光灯、水银灯里的电离气体则是人造的等离子体。2、超高压下的超固态  在140万大气压下,物质的原子就可能被“压碎”。电子全部被“挤出”原子,形成电子气体,裸露的原子核紧密地排列,物质密度极大,这就是超固态。一块乒乓球大小的超固态物质,其质量至少在1000吨以上。   已有充分的根据说明,由原子构成的质量较小的恒星发展到后期阶段的白矮星,由中子堆砌成的中子星,以及至今人们了解非常有限的黑洞都处于这种超固态。它的平均密度是水的几万到一亿倍。3、超高压下的中子态  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原子核也能被“压碎”。我们知道,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从原子核里放出的质子,在极大的压力下,质子吸收电子,和电子结合成为中子。这样一来,物质的构造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来是原子核和电子,现在却都变成了中子。这样的物质呈现出中子紧密排列的状态,叫做“中子态”。   这种形态大部分存于一种叫“中子星”的星体中,它是由大质量恒星晚年发生收缩而造成的,所以,中子星是小得可怜的、没有生机的星球。   4.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BEC)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是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80年前预言的一种新物态。这里的“凝聚” 与日常生活中的凝聚不同,它表示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一般是基态)。即处于不同状态的原子“凝聚”到了同一种状态。5、“复杂流体”——软物质  199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物理学家德热纳(P. G. De Gennes)在诺贝尔奖授奖会上以“软物质”为演讲题目,用“软物质”一词概括复杂液体等一类物质,得到广泛认可。从此软物质这个词逐步取代美国人所说的“复杂流体”,开始推动一门跨越物理,化学,生物三大学科的交叉学科的发展。软物质如液晶、聚合物、胶体、膜、泡沫、颗粒物质、生命体系等,在自然界、生命体、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存在。它们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相关,如橡胶、墨水、洗涤液、饮料、乳液及药品和化妆品等等;在技术上也有广泛应用,如液晶、聚合物等;生物体基本上软物质组成,如细胞、体液、蛋白、DNA等。在我们日常所说的“软”的概念里,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形变。在软物质这个名词里也有类似的含义。   例如:   熔化:铁变成铁水,石蜡变成液态,海波变成液态   凝固:铁水变成铁,液态沥青放热凝固,液态石蜡放热凝固   汽化:沸腾,蒸发,酒精挥发   液化:露,雾,“白气”   升华:碘变成碘蒸气,冰变成水蒸汽,樟脑片不见了   凝华:霜,雾凇,冰花 ,雪   除此之外,还有等离子态、超固态、中子态。   那前几种都有了举一下例子吧  更多自然界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   1、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升华和液化)   2、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   3、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华)   4、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   5、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   6、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   7、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   8、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汽化)   9、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   1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   11、早晨的浓雾(液化)   12、水结成冰(凝固)   13、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   14、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   15、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   16、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   17、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   18、灯丝(钨丝)变细(升华)   19、灯泡(钨丝)发黑(凝华)   水的三大名称:   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淞、“窗花”(凝华)、雹(凝固)、白冰   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   气态:水蒸气 【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珠。】
2023-07-21 20:03:291

自然界中常见哪些物态?它们有什么主要特点

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固态(放热)  汽化:液态→气态(吸热)  液化:气态→液态(放热)  升华:固态→气态(吸热)  凝华:气态→固态(放热)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ofstate)。  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例如0℃的冰放在0℃的空气中不会熔化。  这就是物态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转换的依据主要是温度。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从液态变为气态以及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而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从液态变为固态以及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向外界放出热量。
2023-07-21 20:03:452

什么是物态

物态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处的相对稳 定的状态.按传统的、经典的观点,物质有三 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当组成物质的原子或分 子由于相互作用力的约束,只能围绕各自的平 衡位置作微小振动时,表现为固态,固体在一定 条件下能够保持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当分子或 原子运动得比较剧烈,使其没有固定的平衡位 置,可以作长程的漂移,但还不致分散远离时, 表现为液态,液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保持一定的 体积,但不能保持其形状,液体的形状由容纳它 的容器来决定;如果不但分子或原子的平衡位 置没有了,而且能在空间作自由运动,能够互相 分散远离,就表现为气态.
2023-07-21 20:04:161

请详细讲解物态变化

冰箱普遍具有速冻功能,所以理论上冻鱼的温度为-18℃,冷水视为0℃以上常温,温差越大的热传导面上,热交换速度愈激烈。据此冻鱼放入冷水后,包裹着冻鱼表面的一层冷水,温度很快不断降低并放热传导给冻鱼,使冻鱼温度不断升高直至完全解冻。包裹鱼身的这层冷水,在快速降温放热过程中,不能及时通过热传导方式从外围邻近水层获得足够热量,来维持原来的温度,所以不断降温,在降到冰点以下时形成包裹着鱼的冰层。这时就观察到题目所描述的现象了。但只是特定时间段能观察到的现象。更早,冰未形成;更迟,形成的冰层从邻近水层缓慢吸收热量而最终融化为水。题外话:这个物理题仅观察现象无可厚非,但有误导食品解冻方法之嫌。低温下存储食材会丢失水分是常识,当食材复温(包括解冻)时,不可避免会从环境吸收水分,就算你将食材放在能直接食用的水中解冻,食材表面的污染物溶于水中,食用水也成为了污染水,这种水在解冻过程中被食材细胞吸收,对食材肯定是一种污染。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2023-07-21 20:04:272

六种物态变化

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由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不同的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的状态称为物态。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再升高,但仍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新型物态:1、等离子态等离子体就是一种被高度电离的气体,但是它又处于与“气态”不同的“物态”——“等离子态”。2、超固体态在140万大气压下,物质的原子就可能被“压碎”。电子全部被“挤出”原子,形成电子气体,裸露的原子核紧密地排列,物质密度极大,这就是超固态。一块乒乓球大小的超固态物质,其质量至少在1000吨以上。3、中子态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从原子核里放出的质子,在极大的压力下,质子吸收电子,和电子结合成为中子。这样的物质呈现出中子紧密排列的状态,叫做“中子态”。4、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80年前预言的一种新物态。这里的“凝聚”与日常生活中的凝聚不同,它表示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即处于不同状态的原子“凝聚”到了同一种状态。
2023-07-21 20:04:381

物态的基本概念

物态(物质状态)是指一种物质出现不同的相。早期来说,物质状态是以它的体积性质来分辨。在固态时,物质拥有固定的形状和容量;而在液态时,物质维持固定的容量但形状会随容器的形状而改变;气态时,物质不论有没有容量都会膨涨以进行扩散。科学家以分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分类。固态是指因分子之间因为相互的吸力因而只会在固定位置震动。 而在液体的时候,分子之间距离仍然比较近,分子之间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只能在有限的范围中活动。至于在气态,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远,因此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并不显著,所以分子可以随意活动。等离子态(Plasma),是在高温之下出现的高度离化气体。而由于相互之间的吸力是离子力,因而出现与气体不同的性质,所以等离子态被认为是第四种物质状态,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的聚集状态。假如有一种物质状态不是由分子组成而是由不同力所组成,会形成一种新的物质状态。例如:夸克-胶子浆等。物态(物质状态)也可用相的转变来表达。相的转变可以是结构上的转变又或者是出现一些独特的性质。根据这个定义,每一种相都可以其他的相中透过相的转变分离出来。例如水数种固体的相。超导电性便是由相的转变引伸出来,因此便有超导电性的状态。同样,液晶体状态等都是用相的转变所划分出来并同时拥有不同的性质。
2023-07-21 20:05:231

自然界的物态

分类: 理工学科 问题描述: 自然界中的物质状态除了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外,还有什么? 解析: 物态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处的相对稳 定的状态.按传统的、经典的观点,物质有三 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当组成物质的原子或分 子由于相互作用力的约束,只能围绕各自的平 衡位置作微小振动时,表现为固态,固体在一定 条件下能够保持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当分子或 原子运动得比较剧烈,使其没有固定的平衡位 置,可以作长程的漂移,但还不致分散远离时, 表现为液态,液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保持一定的 体积,但不能保持其形状,液体的形状由容纳它 的容器来决定;如果不但分子或原子的平衡位 置没有了,而且能在空间作自由运动,能够互相 分散远离,就表现为气态. 二、凝聚态的提出 实际上,固态和液态之间往往没有严格的 界线.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确定的 熔点;非晶体却没有确定的熔点,而是有一个从 固态软化为液态的温度范围(称为软化温度). 当非晶体处在它的软化温度范围内时,无法说 出物质是处于固态还是液态. 此外,胶体也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一 种中间状态. 电流变液 在通常条件下是一种悬浮液, 它在电场的作用下可发生液体—固体的转变. 当外加电场强度大大低于某个临界值时,电流 变液呈液态;当电场强度大大高于这个临界值 时,它就变成固态;在电场强度的临界值附近, 这种悬浮液的粘滞性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变 大,这时很难说它是呈液态还是呈固态.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态固体,晶体和非晶 体的特性不同的基本原因是组成物质的原子、 分子空间排列的有序和无序.常见物质的固、 液、气三态的转变,就是构成它的原子、分子空 间排列的有序—无序的变化. 在气态,分子的空间位置是完全无规的,分 子可以在空间自由运动,这是一种高度无序的 状态. 晶体结构是长程有序的,也就是说,构成晶 体的原子在整个空间(或者至少在一个长距离 的宏观范围内)的排列是有规则的、周期性的, 整个晶体可以看做是一个小单位——元胞的周 期性重复. 非晶体是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也就是 说,在非晶体中一个宏观的范围内,原子的空间 排列是不规则的,但是在每个局部,在几个或十 几个原子间距的范围内,却常常仍有一定程度 的规则排列.在液体中,原子的空间排列同样 是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 尽管非晶态固体的原子被固定在空间某点附近,而液体中的原子能够漂移,可是液体和非 晶态固体还是极为相似的,因此人们有时把非 晶态固体称为过冷液体.如果能获得非晶体内 原子排列的瞬时图像,那么它将和在液体中得 到的瞬时图像相同.因此,这两种物质可以用 同样的数学形式来描述. 所以,从物质结构之有序—无序的角度来 看,非晶态固体应该和液体归为一类.晶体和 非晶体才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类物质. 液晶可以流动,似乎是液态物质;然而液晶 分子的空间排列具有长程有序性,导致液晶具 有晶体的某些特性,所以不能简单地把液晶归 入液态或固态.事实上,液晶相是某种物质从 固相转变到液相或从液相转变到固相过程中的 一种中间相. 综上所述,把物态划分为固态和液态不是 很准确、很科学的.于是人们又把固态、液态和 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状态,以及只有在低温下 才存在的特殊量子态(如:超流态、玻色—爱因斯 坦凝聚),还包括稠密气体的物态统称为物质的 凝聚态.物质的气态则专指稀薄气体的物态. 凝聚态和气态的基本区别是:凝聚态物质中的 粒子(原子、离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气态 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小,近似地可以忽 略不计. 三、等离态和超固态 气态和凝聚态并没有完全包括物质所有的 状态,有人提出,除此之外还应该增划等离态和 超固态这两种物态. 当气体分子的能量进一步增大,分子运动 更加剧烈时,气体分子高度电离成正离子和电 子的混合集团,这种状态称为等离态.等离态 的严格定义是:含有足够数量的自由带电粒子, 有较大的电导率,其运动主要受电磁力支配的 物质状态.等离体由带正电的离子和带负电的 电子,也可能还有一些中性的原子和分子所组 成,粒子在两次碰撞之间在空间作长程运动,其 空间位置是完全无规的. 当压强超过1024巴,密度超过1011一1012 克/厘米3时,原子结构被破坏,原子外围的电子 壳层被挤压到原子核的范围,这种状态称为超 固态.超固态又可分为性质完全不同的中子 态和黑洞,在宇宙空间中已经观察到了这两种 物态的存在. 当核外电子被挤压进原子核内,与核内质 子结合成中子时,物质形成简并中子气状态,称 为中子态.脉冲星是一种发射出短周期电磁波 脉冲辐射的天体,宇宙间已经发现了几百颗脉 冲星,普遍认为它们是旋转着的中子星,中子星 的物态就是中子态. 一个原先质量为4—8个太阳质量的恒星, 在演化过程中当其内部燃料耗尽,核反应停止 后,会发生引力坍缩而形成简并中子气状态,这 种简并中子气的压强有可能与引力收缩作用达 到平衡,这时就形成中子星.在恒星坍缩形成 中子星的过程中要发生“爆发”.当它猛烈收缩 时,巨大的引力势能被释放出来,把恒星的外壳 掀掉,向星际空间抛射出大量物质,这就是所谓 的“超新星爆发”.爆发后剩余下来的核心部分 质量若大约为1.4—2个太阳质量,则形成中子 星;若坍缩中心核的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的2倍, 则可能变成黑洞. 黑洞的密度比中子星的密度大得多,在黑 洞内引力非常强,任何物质(包括光)都不能从 中逸出,而外界的物质却能被吸入其中.因此 无法观测到来自黑洞内部的辐射,但是黑洞与 外界仍有引力作用,可以通过引力场探测黑洞 的存在. 四、新的说法——物质有六态 当等离体被彻底电离时,核外电子完全被 剥离,形成原子核和电子的混合集团.这时如 果等离体的能量继续增加,就可能导致原子核 也分裂为(基本)粒子,形成另一种物态.物质 形成由粒子组成的粒子气状态,称为粒子态. 真空中的电磁波,亦即光子气,是自然界中 常见的一种物质,它的物态应该属于粒子态.除 此以外,在自然界中很难见到粒子态,但是在实 验室中有可能在小范围短暂的时间内制造出粒 子态.例如,将一团氢气中的氢分子完全离解和 电离,就形成了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粒子态. 粒子态往下一个层次的物态应该是粒子分解成夸克而形成夸克气的态,称为夸克态。由于在实验中尚未发现自由夸克,因此夸克态是否存在尚有待实验的证实。
2023-07-21 20:05:441

物质的物态有哪几种?

物质的10种物态 在自然界中,我们看到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着:花虫鸟兽、山河湖海、不同肤色的人种、各种美丽的建筑……大到星球宇宙,小到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微小的粒子,真是千姿百态斗奇争艳。大自然自身的发展,造就了物质世界这种绚丽多彩的宏伟场面。物质具体的存在形态有多少,这的确是难以说清的。但是,经过物理学的研究,千姿百态的物质都可以初步归纳为两种基本的存在形态:“实物”和“场”。 “实物”具有的共同特点是:质量集中在某一空间,一般有比较确定的界面(气体的界面虽然模糊,但它又是由一个个实物粒子构成)。本文开头所举的各例都属于实物。 “场”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它可以充满全部空间,它具有“可入性”。例如大家熟知的电磁波,它可以将电台天线发射的信号通过空间传送到千家万户的收音机或电视机。可以概括地说,“场”是实物之间进行相互作用的物质形态。 什么是“物态”呢?日常所知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就是三种“物态”。为什么要有“物态”的概念?因为实物的具体形态太多了,将它们归纳一下能否分成较少的几类?这就产生了“物态”的概念。“物态”是按属性划分的实物存在的基本形态,它都表现为大量微小物质粒子作为一个大的整体而存在的集合状态。以往人们只知道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随着科学的发展,在大自然中又发现了多种“物态”。入类迄今知道的“物态”已达10余种之多。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形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从构成来说这类状态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的集合形式决定的。由于分子或原子在这三种物态中运动状况不同,而使我们看到了不同的特征。 1.固态 严格地说,物理上的固态应当指“结晶态”,也就是各种各样晶体所具有的状态。最常见的晶体是食盐(化学成份是氯化钠,化学符号是NaCl)。你拿一粒食盐观察(最好是粗制盐),可以看到它由许多立方形晶体构成。如果你到地质博物馆还可以看到许多颜色、形状各异的规则晶体,十分漂亮。物质在固态时的突出特征是有一定的体积和几何形状,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可以不同(称为“各向异性”);有一定的熔点,就是熔化时温度不变。 在固体中,分子或原子有规则地周期性排列着,就像我们全体做操时,人与人之间都等距离地排列一样。每个人在一定位置上运动,就像每个分子或原子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上作振动一样。我们将晶体的这种结构称为“空间点阵”结构。 2.液态 液体有流动性,把它放在什么形状的容器中它就有什么形状。此外与固体不同,液体还有“各向同性”特点(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相同),这是因为,物体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时候,由于温度的升高使得分子或原子运动剧烈,而不可能再 保持原来的固定位置,于是就产生了流动。但这时分子或原子间的吸引力还比较大,使它们不会分散远离,于是液体仍有一定的体积。实际上,在液体内部许多小的区域仍存在类似晶体的结构——“类晶区”。流动性是“类晶区”彼此间可以移动形成的。我们打个比喻,在柏油路上送行的“车流”,每辆汽车内的人是有固定位置的一个“类晶区”,而车与车之间可以相对运动,这就造成了车队整体的流动。 3.气态 液体加热会变成气态。这时分子或原子运动更剧烈,“类晶区”也不存在了。由于分子或原子间的距离增大,它们之间的引力可以忽略,因此气态时主要表现为分子或原子各自的无规则运动,这导致了我们所知的气体特性: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自动地充满任何容器;容易压缩;物理性质“各向同性”。 显然,液态是处于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形态。 4.非晶态——特殊的固态 普通玻璃是固体吗?你一定会说,当然是固体。其实,它不是处于固态(结晶态)。对这一点,你一定会奇怪。 这是因为玻璃与晶体有不同的性质和内部结构。 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将玻璃放在火中加热,随温度逐渐升高,它先变软,然后逐步地熔化。也就是说玻璃没有一个固定的熔点。此外,它的物理性质也“各向同性”。这些都与晶体不同。 经过研究,玻璃内部结构没有“空间点阵”特点,而与液态的结构类似。只不过“类晶区”彼此不能移动,造成玻璃没有流动性。我们将这种状态称为“非晶态”。 严格地说,“非晶态固体”不属于固体,因为固体专指晶体;它可以看作一种极粘稠的液体。因此,“非晶态”可以作为另一种物态提出来。 除普通玻璃外,“非晶态”固体还很多,常见的有橡胶、石蜡、天然树脂、沥青和高分子塑料等。 5.液晶态——结晶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形态 “液晶”现在对我们已不陌生,它在电子表、计算器、手机、传呼机、微型电脑和电视机等的文字和图形显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液晶”这种材料属于有机化合物,迄今人工合成的液晶已达5000多种。 这种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以处于“液晶态”,就是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在光学性质上的“各向异性”。它对外界因素(如热、电、光、压力等)的微小变化很敏感。我们正是利用这些特性,使它在许多方面得到应用。 上述几种“物态”,在日常条件下我们都可以观察到。但是随着物理学实验技术的进步,在超高温、超低温、超高压等条件下,又发现了一些新“物态”。 6.超高温下的等离子态 这是气体在约几百万度的极高温或在其它粒子强烈碰撞下所呈现出的物态,这时,电子从原子中游离出来而成为自由电子。等离子体就是一种被高度电离的气体,但是它又处于与“气态”不同的“物态”——“等离子态”。 太阳及其它许多恒星是极炽热的星球,它们就是等离子体。宇宙内大部分物质都是等离子体。地球上也有等离子体:高空的电离层、闪电、极光等等。日光灯、水银灯里的电离气体则是人造的等离子体。 7.超高压下的超固态 在140万大气压下,物质的原子就可能被“压碎”。电子全部被“挤出”原子,形成电子气体,裸露的原子核紧密地排列,物质密度极大,这就是超固态。一块乒乓球大小的超固态物质,其质量至少在1000吨以上。 已有充分的根据说明,质量较小的恒星发展到后期阶段的白矮星就处于这种超固态。它的平均密度是水的几万到一亿倍。 8.超高压下的中子态 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原子核也能被“压碎”。我们知道,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质子吸收电子转化为中子,物质呈现出中子紧密排列的状态,称为“中子态”。 已经确认,中等质量(1.44~2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发展到后期阶段的“中子星”,是一种密度比白矮星还大的星球,它的物态就是“中子态”。 更大质量恒星的后期,理论预言它们将演化为比中子星密度更大的“黑洞”,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观测证实它的存在。至于 “黑洞”中的超高压作用下物质又呈现什么物态,目前一无所知,有待于今后的观测和研究。 物质在高温、高压下出现了反常的物态,那么在低温、超低温下物质会不会也出现一些特殊的形态呢?下面讲到的两种物态就是这类情况。 9.超导态 超导态是一些物质在超低温下出现的特殊物态。最先发现超导现象的,是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昂纳斯(1853~1926年)。1911年夏天,他用水银做实验,发现温度降到4.173K的时候(约-269℃),水银开始失去电阻。接着他又发现许多材料都又有这种特性:在一定的临界温度(低温)下失去电阻(请阅读“低温和超导研究的进展”专题)。卡麦林·昂纳斯把某些物质在低温条件下表现出电阻等于零的现象称为“超导”。超导体所处的物态就是“超导态”,超导态在高效率输电、磁悬浮高速列车、高精度探测仪器等方面将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益处。 超导态的发现,尤其是它奇特的性质,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人们纷纷投入了极大的力量研究超导,至今它仍是十分热门的科研课题。目前发现的超导材料主要是一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已不下几千种,它们各自对应有不同的“临界温度”,目前最高的“临界温度”已达到130K(约零下143摄氏度),各国科学家正在拼命努力向室温(300K或27℃)的临界温度冲刺。 超导态物质的结构如何?目前理论研究还不成熟,有待继续探索。 10.超流态 超流态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物理状态,目前所知,这种状态只发生在超低温下的个别物质上。 1937年,前苏联物理学家彼得·列奥尼多维奇·卡皮察(1894~1984年)惊奇地发现,当液态氦的温度降到2.17K的时候,它就由原来液体的一般流动性突然变化为“超流动性”:它可以无任何阻碍地通过连气体都无法通过的极微小的孔或狭缝(线度约10万分之一厘米),还可以沿着杯壁“爬”出杯口外。我们将具有超流动性的物态称为“超流态”。但是目前只发现低于2.17K的液态氦有这种物态。超流态下的物质结构,理论也在探索之中。 上面介绍的只是迄今发现的10 种物态,有文献归纳说还存在着更多种类的物态,例如:超离子态、辐射场态、量子场态,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一定会认识更多的物态,解开更多的谜,并利用它们奇特的性质造福于人类。
2023-07-21 20:05:591

物态的变化

物态的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共有6种变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物态的变化介绍: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一直等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如石蜡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生活中常见的可升华的物质有干冰、樟脑丸等。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想让固体升华,不能让那种固体达到其熔点,不然会先熔化再汽化),凝华放热。
2023-07-21 20:06:101

物态的词语物态的词语是什么

物态的词语有:忸怩作态,柳腰花态,千娇百态。物态的词语有:鸾姿凤态,柳腰花态,仪态万方。2:结构是、物(左右结构)态(上下结构)。3:注音是、ㄨ_ㄊㄞ_。4:拼音是、wùtài。物态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物态wùtài。(1)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物理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二、引证解释⒈物的形态、表象。引清王夫之《_斋诗话》卷一:“然得物态,未得物理。”⒉景物。引唐张旭《山行留客》诗:“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宋王禹_《崆峒山问道赋》:“国风穆若,克清寿域之中;物态熙然,尽到春_之下。”清汪懋麟《题画再赠武仕》诗:“物态看流水,秋声在远林。”⒊犹世态。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两监》:“尔后物态浇漓,稔於世禄,以京兆为荣美,同华为利市,莫不去实务华,弃本逐末。”明宋濂《送叶别乘之官通州诗序》:“物态民情,无不能周知。”明睡乡居士《<二刻拍案惊奇>序》:“今举物态人情,恣其点染,而不能使人欲歌欲泣於其间,此其奇与非奇、固不待智者而后知之也。”三、国语词典大陆地区指物质存在的状态。如:「水蒸气是水加热气化后的物态。」四、网络解释物态物态(stateofmatter),学名聚集态,是一般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所处的相对稳定的状态,通常是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上述三种状态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譬如水(液态),冷的时候会结成冰(固态),加热到较高温度时,会变成蒸汽(气态)。除了上述三种物态以外,有人增加了等离子态、超固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当气体中分子运动更加剧烈,成为离子、电子的混合体时,称为等离子态;当压强超过百万大气压时,固体的原子结构被破坏,原子的电子壳层被挤压到原子核的范围,这种状态称为超固态;有些原子气体被冷却到纳开(10K)温度时,被称为气体原子(玻色子)都进入能量最低的基态,称为玻色_爱因斯坦凝聚态。其它还有超流态,超导态,超气态等非常规基态。关于物态的诗词《大明湖·海右春深物态殊》《山亭·雨晴多物态》《即事·芸芸物态见天机》关于物态的诗句好观物态群嘉萃物态舒阳春好观物态群嘉萃关于物态的成语剑态箫心箫心剑态_容修态千态万状丑态百出千姿万态丑态毕露忸怩作态千状万态柳腰花态关于物态的造句1、由配分函数求出二元系统的物态方程。2、用它得到普遍形式的温度公式与物态方程。3、小芳待人接物态度落落大方。4、在这种要求下,对物态方程特别是其非理想理论的研究同其它类似的基础理论一样,显得日益迫切。5、本文导出一种新的半经验的离子晶体的零温物态方程,它具有解析形式。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物态的详细信息
2023-07-21 20:06:311

什么叫物态变化?

1、物态:由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不同的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的状态称为物态. 2.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3、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 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固态 (放热)   汽化(分蒸发和沸腾):液态→气态 (吸热)   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 (放热)   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   凝华:气态→固态 (放热)
2023-07-21 20:06:391

物质除了有固态,液态,气态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状态吗

变态就是一个啊!呵呵
2023-07-21 20:06:486

物质一共有哪几态?

分类: 理工学科 问题描述: 除了固态 液态,气态 以外 详细说说, 追加 解析: 物质的10种物态 在自然界中,我们看到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着:花虫鸟兽、山河湖海、不同肤色的人种、各种美丽的建筑……大到星球宇宙,小到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微小的粒子,真是千姿百态斗奇争艳。大自然自身的发展,造就了物质世界这种绚丽多彩的宏伟场面。物质具体的存在形态有多少,这的确是难以说清的。但是,经过物理学的研究,千姿百态的物质都可以初步归纳为两种基本的存在形态:“实物”和“场”。 “实物”具有的共同特点是:质量集中在某一空间,一般有比较确定的界面(气体的界面虽然模糊,但它又是由一个个实物粒子构成)。本文开头所举的各例都属于实物。 “场”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它可以充满全部空间,它具有“可入性”。例如大家熟知的电磁波,它可以将电台天线发射的信号通过空间传送到千家万户的收音机或电视机。可以概括地说,“场”是实物之间进行相互作用的物质形态。 什么是“物态”呢?日常所知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就是三种“物态”。为什么要有“物态”的概念?因为实物的具体形态太多了,将它们归纳一下能否分成较少的几类?这就产生了“物态”的概念。“物态”是按属性划分的实物存在的基本形态,它都表现为大量微小物质粒子作为一个大的整体而存在的 *** 状态。以往人们只知道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随着科学的发展,在大自然中又发现了多种“物态”。入类迄今知道的“物态”已达10余种之多。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形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从构成来说这类状态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的 *** 形式决定的。由于分子或原子在这三种物态中运动状况不同,而使我们看到了不同的特征。 1.固态 严格地说,物理上的固态应当指“结晶态”,也就是各种各样晶体所具有的状态。最常见的晶体是食盐(化学成份是氯化钠,化学符号是NaCl)。你拿一粒食盐观察(最好是粗制盐),可以看到它由许多立方形晶体构成。如果你到地质博物馆还可以看到许多颜色、形状各异的规则晶体,十分漂亮。物质在固态时的突出特征是有一定的体积和几何形状,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可以不同(称为“各向异性”);有一定的熔点,就是熔化时温度不变。 在固体中,分子或原子有规则地周期性排列着,就像我们全体做操时,人与人之间都等距离地排列一样。每个人在一定位置上运动,就像每个分子或原子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上作振动一样。我们将晶体的这种结构称为“空间点阵”结构。 2.液态 液体有流动性,把它放在什么形状的容器中它就有什么形状。此外与固体不同,液体还有“各向同性”特点(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相同),这是因为,物体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时候,由于温度的升高使得分子或原子运动剧烈,而不可能再 保持原来的固定位置,于是就产生了流动。但这时分子或原子间的吸引力还比较大,使它们不会分散远离,于是液体仍有一定的体积。实际上,在液体内部许多小的区域仍存在类似晶体的结构——“类晶区”。流动性是“类晶区”彼此间可以移动形成的。我们打个比喻,在柏油路上送行的“车流”,每辆汽车内的人是有固定位置的一个“类晶区”,而车与车之间可以相对运动,这就造成了车队整体的流动。 3.气态 液体加热会变成气态。这时分子或原子运动更剧烈,“类晶区”也不存在了。由于分子或原子间的距离增大,它们之间的引力可以忽略,因此气态时主要表现为分子或原子各自的无规则运动,这导致了我们所知的气体特性: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自动地充满任何容器;容易压缩;物理性质“各向同性”。 显然,液态是处于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形态。 4.非晶态——特殊的固态 普通玻璃是固体吗?你一定会说,当然是固体。其实,它不是处于固态(结晶态)。对这一点,你一定会奇怪。 这是因为玻璃与晶体有不同的性质和内部结构。 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将玻璃放在火中加热,随温度逐渐升高,它先变软,然后逐步地熔化。也就是说玻璃没有一个固定的熔点。此外,它的物理性质也“各向同性”。这些都与晶体不同。 经过研究,玻璃内部结构没有“空间点阵”特点,而与液态的结构类似。只不过“类晶区”彼此不能移动,造成玻璃没有流动性。我们将这种状态称为“非晶态”。 严格地说,“非晶态固体”不属于固体,因为固体专指晶体;它可以看作一种极粘稠的液体。因此,“非晶态”可以作为另一种物态提出来。 除普通玻璃外,“非晶态”固体还很多,常见的有橡胶、石蜡、天然树脂、沥青和高分子塑料等。 5.液晶态——结晶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形态 “液晶”现在对我们已不陌生,它在电子表、计算器、手机、传呼机、微型电脑和电视机等的文字和图形显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液晶”这种材料属于有机化合物,迄今人工合成的液晶已达5000多种。 这种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以处于“液晶态”,就是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在光学性质上的“各向异性”。它对外界因素(如热、电、光、压力等)的微小变化很敏感。我们正是利用这些特性,使它在许多方面得到应用。 上述几种“物态”,在日常条件下我们都可以观察到。但是随着物理学实验技术的进步,在超高温、超低温、超高压等条件下,又发现了一些新“物态”。 6.超高温下的等离子态 这是气体在约几百万度的极高温或在其它粒子强烈碰撞下所呈现出的物态,这时,电子从原子中游离出来而成为自由电子。等离子体就是一种被高度电离的气体,但是它又处于与“气态”不同的“物态”——“等离子态”。 太阳及其它许多恒星是极炽热的星球,它们就是等离子体。宇宙内大部分物质都是等离子体。地球上也有等离子体:高空的电离层、闪电、极光等等。日光灯、水银灯里的电离气体则是人造的等离子体。 7.超高压下的超固态 在140万大气压下,物质的原子就可能被“压碎”。电子全部被“挤出”原子,形成电子气体, *** 的原子核紧密地排列,物质密度极大,这就是超固态。一块乒乓球大小的超固态物质,其质量至少在1000吨以上。 已有充分的根据说明,质量较小的恒星发展到后期阶段的白矮星就处于这种超固态。它的平均密度是水的几万到一亿倍。 8.超高压下的中子态 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原子核也能被“压碎”。我们知道,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质子吸收电子转化为中子,物质呈现出中子紧密排列的状态,称为“中子态”。 已经确认,中等质量(1.44~2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发展到后期阶段的“中子星”,是一种密度比白矮星还大的星球,它的物态就是“中子态”。 更大质量恒星的后期,理论预言它们将演化为比中子星密度更大的“黑洞”,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观测证实它的存在。至于 “黑洞”中的超高压作用下物质又呈现什么物态,目前一无所知,有待于今后的观测和研究。 物质在高温、高压下出现了反常的物态,那么在低温、超低温下物质会不会也出现一些特殊的形态呢?下面讲到的两种物态就是这类情况。 9.超导态 超导态是一些物质在超低温下出现的特殊物态。最先发现超导现象的,是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昂纳斯(1853~1926年)。1911年夏天,他用水银做实验,发现温度降到4.173K的时候(约-269℃),水银开始失去电阻。接着他又发现许多材料都又有这种特性:在一定的临界温度(低温)下失去电阻(请阅读“低温和超导研究的进展”专题)。卡麦林·昂纳斯把某些物质在低温条件下表现出电阻等于零的现象称为“超导”。超导体所处的物态就是“超导态”,超导态在高效率输电、磁悬浮高速列车、高精度探测仪器等方面将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益处。 超导态的发现,尤其是它奇特的性质,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人们纷纷投入了极大的力量研究超导,至今它仍是十分热门的科研课题。目前发现的超导材料主要是一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已不下几千种,它们各自对应有不同的“临界温度”,目前最高的“临界温度”已达到130K(约零下143摄氏度),各国科学家正在拼命努力向室温(300K或27℃)的临界温度冲刺。 超导态物质的结构如何?目前理论研究还不成熟,有待继续探索。 10.超流态 超流态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物理状态,目前所知,这种状态只发生在超低温下的个别物质上。 1937年,前苏联物理学家彼得·列奥尼多维奇·卡皮察(1894~1984年)惊奇地发现,当液态氦的温度降到2.17K的时候,它就由原来液体的一般流动性突然变化为“超流动性”:它可以无任何阻碍地通过连气体都无法通过的极微小的孔或狭缝(线度约10万分之一厘米),还可以沿着杯壁“爬”出杯口外。我们将具有超流动性的物态称为“超流态”。但是目前只发现低于2.17K的液态氦有这种物态。超流态下的物质结构,理论也在探索之中。 上面介绍的只是迄今发现的10 种物态,有文献归纳说还存在着更多种类的物态,例如:超离子态、辐射场态、量子场态,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一定会认识更多的物态,解开更多的谜,并利用它们奇特的性质造福于人类。
2023-07-21 20:07:201

什么是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例子1.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2.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3.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4.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5.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6.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7.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8.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9.钢水烧铸成火车轮(凝固)10.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1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蒸发)12.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汽化——蒸发)13.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蒸发)14.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蒸发)15.烧开一壶水(汽化——沸腾)16.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17.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18、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19.早晨的浓雾、露水(液化)20.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液化)21、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玻璃变得模糊不清,一会儿又变得清晰起来(先液化后汽化)22、用电热水器烧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汽”冒出(先汽化后液化)23、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24.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25.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26.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27.灯丝(钨丝)变细(升华)28.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人工降雨(先升华后液化)29.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上形成的冰花(或“窗花”)(凝华)3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31.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32.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33.灯泡(钨丝)发黑(凝华)34.雪糕纸中发现的“白粉”(凝华)35.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打造绝妙的舞台效果(先升华后液化)36.雨的形成:①汽化(或蒸发)→液化→凝固→熔化;②汽化(或蒸发)→凝华→熔化
2023-07-21 20:07:291

什么是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1.熔化:固变液,吸热,(晶体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2.凝固:液变固,放热。3.汽化:液变气,吸热。(1)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A.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液体的表面。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的气流。(3)沸腾:A.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B .影响沸腾的因素:液体表面上气压的大小(气压越大,沸点越高)。4液化:气变液,放热。(1)液化方法:A.降温 B.压缩体积(2)例如:“白气”、雾、露。液化气。
2023-07-21 20:07:463

什么是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2023-07-21 20:07:563

大自然的物态变化有哪些?

凝固,熔化,液化、汽化,升华,凝华
2023-07-21 20:08:111

物质中除了固态,液态和气态,还有哪些状态?科学课要用的!

好像没了
2023-07-21 20:08:355

物理学上有哪些物态变化现象?

物理学上有哪些物态变化现象?物理学上有许多物态变化现象,包括溶解、凝固、蒸发、沸腾、融化、冰凝、凝结、气化、气体固化等。
2023-07-21 20:08:592

宇宙中存在几种物态?

宇宙中已发现七种物态 在浩涉无垠的宇宙中,除了我们人类经常接触到的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态外, 科学家们还先后发现了等离子体态、超固态、反物质态及辐射场态。到目前为止, 宇宙中发现的物态已有七种。不同的物态,特性也大不相同。 等离子体既像气体一样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又和金属、电解液一样具有很好的导 电性。让等离子体飞速地穿过强磁场,就会产生很大的直流电源,这就是磁流体 发电。自1959年美国道德在实验室内获得磁流体发电成功以来,不少国家都投入 相当力量研究磁流体发电,因为它的发电效率高达55%~60%,比普通火力发电厂 效率要高压20%~25%。 1967年10月,24岁的英国女研究生乔丝琳·贝尔用大型射电望远镜第一次发现 了由超固态构成的中子星。从而证实了超固态的存在。由于它密度大,所有极高 的硬度,比金刚石坚硬得多。用它做钻探和切削工具,真可谓削铁如泥。 科学家们发现反质子后,曾提出可能存在着“反物质态”。超新星的发现证实了 这一点。反物质态具有很大的能量。例如:反物质态中的反质子和质子碰撞时, 释放出的能量超过热核反应所释放能量的一千倍。 辐射场态的特性从表面看,可谓“真空”,所以科学家们又称它为“空无一物的 第七态”。但实际上,所谓“真空”却充满了热辐射,即各种波长的电磁波。 物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达化的。任何物质当被加热到几百万度高温或在高强射线 的作用下,都会成为等离子体。和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太阳,就是一个大等离 子球。当外界压力达到144万个大气压时,原子外面由电子组成的“外壳”就被压 碎;原子核和电子被紧密地挤在一起,就呈超固态。科学家们认为,地心的压力 很大,达355万个大气压,其物质也呈超固态。
2023-07-21 20:0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