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tou123
-
烘托:
1.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2.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3.泛指陪衬,使明显突出
一、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的《鸟鸣涧》,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
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的《入若耶溪》,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静,唯有不时传来一两声“蝉噪”、“鸟鸣”。静寂,本是无声,有声则打破了静寂。但是诗人偏偏说因为那一两声“蝉噪”“鸟鸣”,山林愈发显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识地运用“蝉噪”“鸟鸣”之动来烘托一种静的境界。由此可见诗人匠心独运之功。王籍在这里通过“寂外有音”的烘托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令人神往不已。
四、“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是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例如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托。
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这是动静相衬。
三、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 此后故乡只
-
主要区别在于:用来对比的两种事物一般差异较大,而且没有主次之分。衬托的两种事物有主次之分。如绿叶衬托红花。绿叶是次要事物,红花是主要事物。用来对比的两种事物一般是相对或相反的;而衬托除了反衬,还有侧面衬托和正衬。
衬托是用甲事物 (宾)陪衬乙事物 (主)。甲事物由於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 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石,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 衬
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以年纪小衬托志向大。)
例子(3):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而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例子(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
例子(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诸葛亮
例子(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个真的很全面了额。
- 再也不做站长了
-
你好!
如下:
(1)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见了美丽的罗敷,行者“下担捋髭须”,少年“脱帽著绡头”,耕锄者停下手中的农活,罗敷之美可以想见。这里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美貌,但罗敷之美通过行者、少年、耕锄者的反应得到了有力的表现。行者等人的反应,对于罗敷之美来说,显然是侧面描写,这样的侧面描写就是我们所说的烘托。
(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前两句借“江碧”“鸟白”“山青”“花红”来渲染怡人风光,表现愉悦之情。在这里,“江碧”“鸟白”“山青”“花红”是怡人风光的具体表现形态,它们虽然各自独立,但都从属于“怡人风光”。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渲染中,托体(描写对象)与主体(所要表达的事物)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从属关系,托体是主体的具体表现,主体是托体的抽象概括。
烘托和衬托的区别
释义不同: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衬托是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用法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即用一事物暗示另一事物;衬托是两个事物,用一个事物强调出另一事物的好与坏。 1、释义不同: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通过对周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衬托是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2、用法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即用一事物暗示另一事物;衬托是两个事物,其中一个事物强调出了另一事物的好与坏。强调该事物的好为正衬,坏为反衬。2023-07-21 15:27:121
怎么区分衬托和烘托
正面烘托,反面衬托。2023-07-21 15:27:283
衬托与烘托的区别
1.衬托与烘托的定义 (1)衬托: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方法。(或用某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②用来衬托的两种事物通常有主次之分(类比则没有)。衬托有时可以区分为正衬、反衬,有时则无法区分。③“衬托”因次要事物和主要事物都会出现,属于正面描写。 (2)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烘托”只出现次要事物,主要事物不出现,属于侧面描写。2.衬托与烘托的区别A.以(2017·河南备考卷《爱莲说》第18题)为例,分析衬托的写法。解题方法:首先分析语段(一)(二)的内容,得出语段(一)三次衬托,是用菊、牡丹衬托作者自身的洁身自好;语段(二)用玄墓、光复二山的游人如织的场景衬托作者多年远赴“游屐罕至”的洞庭山观梅的习惯,表达作者超然物外的孤高品质;然后组织语言,得出答案。B.阅读《三峡》第二段,写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解题方法:首先分析语段的内容,得出写船行速度快,是作为陪衬事物,从侧面烘托主要事物夏水湍急、水流迅疾的特点。2023-07-21 15:27:361
“衬托”和“烘托”有什么作用
“衬托”是用一个或多个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去突出某一主要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起衬托作用的事物居于次要地位.其主要作用呢,就是突出主要事物或某个方面. “烘托”是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在描写某一场境时所用的一些艺术手法,比如用一些阴森的句子去烘托某一恐怖场面.它起到强调渲染气氛的效果2023-07-21 15:28:091
烘托和衬托有什么区别?
烘托是在写作时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而衬托是一种修辞手法。 烘托 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2023-07-21 15:28:443
语文,侧面描写和烘托的区别
侧面还是多用形容来隐晦描述,烘托则是有比较的描述2023-07-21 15:28:584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为:指代不同、引证用法不同、侧重点不同。一、指代不同1、衬托:(动)搭配,烘托,对照,使事物特点更加突出。2、对比:(动)(两种事物)相比较。二、引证用法不同1、衬托:碧野 《白云·绿树·金花》:“白云缭绕青松、落羽杉、银杏、垂珠树、桦槭、海桐,把幽静的山林衬托得更加翠绿。”2、对比:秦牧 《艺海拾贝·跋》:“任何譬喻都仅仅是对比其中的一点罢了,两种事物决不可能完全相提并论。”三、侧重点不同1、衬托:一个是主要的。2、对比:两个都是主要的。2023-07-21 15:29:111
衬托与反衬的区别
衬托,就是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的修辞手法。衬托,若就衬体与主体的性质与关系而言,可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种。正衬,即是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的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天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该例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来衬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会更加“刻苦攻关”的钻研精神。这是“正衬”。 反衬,即是把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例如“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体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碧野《天山景物记》) 该例以作者骑马进入天山原始森林能看到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突 出森林成长茂密、林子阴暗,这是“反衬”。2023-07-21 15:29:431
散文类文章阅读中,寓扬先抑含义是什么?反衬,衬托,烘托,三词语是同一层含义吗?表达方式中议论的含义
你的第一个问题:“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故意掀起波澜,使文章波折动人。 欲扬先抑或多或少地表现了这句话的意思。要写好人物的变化这类文章,可以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在对比中求变化。 比如写“他或她变了”这类文章,要求的是写“他或她”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对比。这种“变”最简单的是生理变化,长高了、变胖了等等;但这不是文章的重点。这种“变”,主要是指思想上、性格上的变化,它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只要你巧妙地运用对比方法,人物的“变”自然明朗,文章也就鲜活了。 首先,通过外貌描写来突出人物的变化。如有的同学由于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留长发、抽烟、衣冠不整,甚至穿拖鞋进教室等;后来通过教育,思想、生活上都发生了变化:做事认真、积极,衣冠整洁,说话礼貌等,这就是通过外貌描写来突出人物的变化。 其次,通过语言对比突出人物的变化。如有的同学以前大言不惭,脏话、痞话不离口,给人的印象极不文明;而变化后,语言文雅,并且说话中时时含有尊重、谦虚之意。 再次,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变化。如有位小同学被别人撞倒了,心里很恼火,可能会骂人;在他的思想发生变化后,他也许会在心里原谅别人,认为谁都会有不小心的地方。 人物的变化还可以通过行动来表现。由天天迟到、不完成作业,变成学习认真刻苦等等。 以上四方面的对比一般都运用于具体的事例中。在运用具体事例时,不要故意贬低“他或她”的过去,拔高现在。为了表扬“他或她”,可以先抑后扬,但要注意分寸,否则就会违背现实生活,难以使读者信服。第二个问题:所谓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反衬是衬托的一种。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侧面衬托法,就是通过对周围人物的言谈反映,从侧面来衬托要写的人物的写作方法。它的特点是,对人物不是从正面进行庄重严肃的描写,而是从侧面着笔,从旁边入手,对人物进行多角度的映照和多层次的烘托,曲折生动地描写人物。第三个问题:一、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⒈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⒉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⒊议论性散文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散文。 二。纯议论文 是单纯的议论的文吧 希望我的回答你会满意 呵呵!!2023-07-21 15:29:521
衬托与烘托有区别吗
有区别。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衬托是指有两个事物,其中一个事物强调出了另一个事物的好与坏。其中这件事物的好为正衬,坏为反衬。 区别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 衬托 衬托手法是指为了突出某一事物而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用对某一事物的描写来突出主要描写对象的某种特质。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1.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2.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2023-07-21 15:30:551
衬托与烘托的区别是什么衬托与烘托的区别有哪些
1、释义不同:烘托: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象鲜明。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陪衬,使明显突出:蓝天~着白云。红花还要绿叶~。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2、用法不同: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2023-07-21 15:31:021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一、概念不同1、“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2、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二、强调不同1、衬托是指有两个事物,其中一个事物强调出了另一个事物的好与坏。其中这件事物的好为正衬,坏为反衬。2、烘托在语文中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是通过侧面描写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二是泛指陪衬。三、侧重不同1、“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2、“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衬托与对比的区别:一、概念不同1、对比,指的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2、而衬托指的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二、用法不同1、对比常用于论述。2、衬托常用于描写。三、作用不同1、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2、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衬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烘托2023-07-21 15:31:091
衬托和烘托的具体区别?
衬托 包括烘托 和 反衬2023-07-21 15:31:304
古诗词中的对比,烘托,衬托和渲染有什么区别
1、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2、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烘托用在诗文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3、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4 对比: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1、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从正面着笔.杜甫的《登高》,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眼前的秋江之景,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俯仰间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2、烘托: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从侧面着笔.(只写侧面一面)如乐府诗《陌上桑》里最后八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衬托罗敷的美,这比正面进行直接描写节省笔墨,更具有艺术魅力.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如柳永的《雨霖铃》,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送别的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作者浓墨重彩,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极力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内心的离愁别恨.3、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写两面,但是是为了突出其中一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托诗人飘零之哀.南朝梁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用蝉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林中那种幽静宜人的意境表现出来.4、对比:对举的双方是为了通过对比得出另外的结论.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总结: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是用类似的、相关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对比和衬托: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对比常用于论述,而衬托常用于描写)2023-07-21 15:31:481
烘托和衬托的区别 具体诗句例子
烘托:1.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2.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3.泛指陪衬,使明显突出一、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的《鸟鸣涧》,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的《入若耶溪》,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静,唯有不时传来一两声“蝉噪”、“鸟鸣”.静寂,本是无声,有声则打破了静寂.但是诗人偏偏说因为那一两声“蝉噪”“鸟鸣”,山林愈发显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识地运用“蝉噪”“鸟鸣”之动来烘托一种静的境界.由此可见诗人匠心独运之功.王籍在这里通过“寂外有音”的烘托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令人神往不已.四、“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是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例如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托.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这是动静相衬.三、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2023-07-21 15:31:591
烘托、衬托、渲染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各自的特点?
渲染与烘托—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 烘托,也是衬托,只不过烘托不是一般的衬托,它还要用气氛的渲染来加重衬托的力度。也就是说,烘托侧重于指气氛的衬托。例如王昌龄的《少年行》,前两句就描写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气氛,使得少年的形象更加丰满。烘托常常是用情感色彩浓烈场景来实现的,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景物描写就有烘托作用。再如杜甫用特定的景色“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天地一沙鸥。”来烘托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反衬,是衬托手法的一个方面,顾名思义,就是说衬托与被衬托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的。用美好的景物写快乐和用凄苦的景物来写悲哀,就叫衬托、陪衬、烘托;用凄苦的景物来写欢乐和用美好的景物来写悲哀,就叫反衬。例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就是反衬的名句。再如辛弃疾的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阙写回顾少年时的不知愁苦,目的就是反衬如今饱尝愁苦又有苦难吐的心情。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2023-07-21 15:32:171
烘托和衬托有什么区别?
答: 衬托也是辞格之一,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的或相反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一种修辞方式。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是用相类似的事物作为陪衬以充分反映主要事物。简言之,是以美好的景物来生乐,以凄苦的景物来衬哀,或以次要的人物来衬主要人物。如鲁迅的《故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用荒凉萧索的环境和气氛,衬托作者悲凉的心情。反衬是用与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作陪衬以突出主要事物,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南朝梁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用蝉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林中那种幽静宜人的意境表现出来。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在诗文中运用较为广泛。烘托除指国画的一种画法外,还有两个意思:一是泛指陪衬,使主色调明显突出。如蓝天衬着白云,绿叶衬着红花;一是指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乐府诗《陌上桑》里最后八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衬托罗敷的美,这比正面进行直接描写节省笔墨,更具有艺术魅力. 衬托和烘托都是文章技法之一,衬托中的正衬手法可以用烘托中的陪2023-07-21 15:32:372
古诗词中的对比、烘托、衬托和渲染有什么区别?
对比:敌人烘托:朋友衬托:情人渲染:爱情2023-07-21 15:32:454
古诗词鉴赏中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
1、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2、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烘托用在诗文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3、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4 对比: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1、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从正面着笔.杜甫的《登高》,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眼前的秋江之景,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俯仰间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2、烘托: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从侧面着笔.(只写侧面一面)如乐府诗《陌上桑》里最后八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衬托罗敷的美,这比正面进行直接描写节省笔墨,更具有艺术魅力.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如柳永的《雨霖铃》,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送别的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作者浓墨重彩,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极力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内心的离愁别恨.3、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写两面,但是是为了突出其中一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托诗人飘零之哀.南朝梁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用蝉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林中那种幽静宜人的意境表现出来.4、对比:对举的双方是为了通过对比得出另外的结论.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总结: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是用类似的、相关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对比和衬托: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对比常用于论述,而衬托常用于描写)2023-07-21 15:33:051
写作手法中,侧面烘托,和侧面衬托,有什么区别吗?谁能说说?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2023-07-21 15:33:141
写作手法中,侧面烘托,和侧面衬托,有什么区别吗?谁能说说?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2023-07-21 15:33:241
修辞手法中"衬托"和"对比"有什么区别?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法叫做衬托.这种修辞方法案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关系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1 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2 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2023-07-21 15:33:311
修辞方法中对比和衬托有什么区别?能举例说明吗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2023-07-21 15:34:373
衬托,对比,烘托的异同点
衬托和对比都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但二者有着鲜明的差异:对比主要强调事物间的差异性,所列举的事物都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如姜夔的《扬州慢》、李白的《越中览古》等怀古、凭吊类的诗歌大多通过古今对比来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或黍离之悲。而衬托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列举的事物间有主有次,并非平等、并列关系。如白居易的《夜雪》一诗中,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夜雪”,诗中还描写了冰冷的衾枕,明亮的窗户、折断竹子的声响,所举事物间有主有次,采用的就是衬托手法。 衬托和烘托手法的异同:相同点是所列举的事物间都有主次之分,都是为强调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当二者所列举的事物不止一个时,这两种手法可以通用。但衬托只是烘托的一种具体形式,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主要事物不一定交待出来;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得交待,二者相互映衬。烘托必须采用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而衬托可以是一对一的映衬,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映衬。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正衬和反衬的异同,这两个述语是衬托手法的两种具体运用。正衬是指用相同性质或特点的事物来衬托。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花红”,颜色与景物相映成趣。反衬是利用事物的对立面来衬托另一事物。这种手法在借景抒情诗中运用十分广泛而典型,一般分为: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前者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借春日的美景来反衬词人的离别情感;后者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借助天山恶劣的环境来表达戍边战士的乐观的革命情怀。 网上看来的,望采纳2023-07-21 15:35:031
表现手法中伏笔和铺垫的不同,烘托和的不同
伏笔,铺垫是相近的,但是相对来说伏笔情节性较强,有前后因果关系,铺垫相对更宽泛烘托,渲染也是类似的,一般来说没有很大区别,但是烘托更强烈一点至于文体,一般来说都是通用的,但不同文体的侧重不同2023-07-21 15:35:102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构成对比的双方没有主次之分,但衬托有主次,而且次要部分要对主要部分起陪衬烘托的作用。如:例: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上面的例子就用了衬托的手法,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是为了反衬我内心的不宁静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表明是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两种修辞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希望你能理解。2023-07-21 15:35:181
“对比”和“烘托”有什么区别?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2.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3.泛指陪衬,使明显突出:蓝天~着白云。2023-07-21 15:35:261
5寸照片尺寸是多少?
5寸照片的尺寸是**12.7cm×8.9cm**。2023-07-21 15:28:072
“有板有眼”中的“板”和“眼”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个词语的来源是???
板,就是板式。戏曲唱腔音乐中的板式结构,可分为板式变化体和曲牌连套体两大类。在板式变化体的结构中,大都有慢板、快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等板类。在各类板式中,强拍为板,弱拍为眼,板式的强弱关系就是板眼。其中,节拍为2/4的叫一板一眼,节拍为4/4的叫一板三眼,节拍为3/4叫一板两眼。如果演唱者节奏感差,强弱不分明,不是抢板就是滑板,便是掉板了。2023-07-21 15:28:242
5寸照片尺寸
照片的尺寸是以英寸为单位,1英寸=2.54cm ,通常X寸是指照片长的一边的英寸长度。5寸照片的实际运用标准尺寸是8.9X12.7。现实中,很多彩扩店因为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了节省成本,实际出来的相片会有3-4毫米的缺失,所以小5寸只有8.5X12.7。2023-07-21 15:28:313
什么板什么眼的成语
成语为 有板有眼2023-07-21 15:28:324
有板有眼的引申义是什么?
个号哦哦哦(๑><๑)公园了没变过去啦!2023-07-21 15:28:417
八年级上音乐书里的问题:有板有眼是什么意思?
这个词语的本来意思是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不过如果是音乐书里出现就是板眼戏曲音乐名词。传统唱曲时,常以鼓板按节拍,凡强拍均击板,故称该拍为板。次强拍和弱拍则以鼓签敲鼓或用手指按拍,分别称为中眼、小眼(在四拍子中前一弱拍称头眼或初眼,后一弱拍称末眼)。合称板眼。4分之4的拍节是:小节线后的第一拍是板,第二拍是头眼,第三拍是中眼,第四拍是乜眼.4分之2的拍节是:小节线后的第一拍是板,第二拍是眼.4分之1的拍节是:有板无眼.2023-07-21 15:28:551
有板有眼的板是什么意思
指我国传统音乐中的节拍,“板”是强拍。有板有眼,原意是指戏曲,其中有板有眼中的眼最初是指:戏曲中的弱拍。戏曲唱腔音乐中的板式结构,可分为板式变化体和曲牌连套体两大类。在板式变化体的结构中,大都有慢板、快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等板类。在各类板式中,强拍为板,弱拍为眼,板式的强弱关系为板眼。 指我国传统音乐中的节拍,“板”是强拍。有板有眼,原意是指戏曲,其中有板有眼中的眼最初是指:戏曲中的弱拍。 戏曲唱腔音乐中的板式结构,可分为板式变化体和曲牌连套体两大类。在板式变化体的结构中,大都有慢板、快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等板类。在各类板式中,强拍为板,弱拍为眼,板式的强弱关系就是板眼。 有板有眼是一个成语,指说话,做事很有条理;或指说话的样子、语气有模有样。 用法:一般把做事稳妥、不毛糙,或者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称作“有板有眼”。 成语原意:指戏曲,明王骥德《曲律》:“凡盖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以板眼为节制,故谓之板眼”。2023-07-21 15:29:061
有板有眼中板意思
原意板,就是板式。戏曲唱腔音乐中的板式结构,可分为板式变化体和曲牌连套体两大类。在板式变化体的结构中,大都有慢板、快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等板类。在各类板式中,强拍为板,弱拍为眼,板式的强弱关系就是板眼。其中,节拍为2/4的叫一板一眼,节拍为4/4的叫一板三眼,节拍为3/4叫一板两眼。如果演唱者节奏感差,强弱不分明,不是抢板就是滑板,便是掉板了。板: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 眼:戏曲中的拍子。指唱腔合乎节拍。亦指言语行事有节奏、有条理。2023-07-21 15:29:314
有板有眼的意思
比喻做事情有条理和有层次。拼音:yǒu bǎn yǒu yǎn。出处:周立波《山那边人家》:“哭起来一数一落,有板有眼,好象唱歌,好听极了。”例子:杨匡满《命运》:“她的嗓子还不错,唱出的歌有板有眼,又洪亮又圆润。”辨形:“板”,不能写作“扳”。反义词:乱七八糟。拼音:luàn qī bā zāo。解释:形容乱糟糟的样子;毫无条理或秩序。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像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例子:这间屋子很长时间没住人了,里面的东西摆放得乱七八糟。正音:“糟”,不能读作“cáo”。2023-07-21 15:30:041
5寸照片尺寸是多少厘米
5寸照片尺寸是12.7cm*8.89cm,身份证、体检表等多采用小一寸22mm*32mm,第二代身份证照片尺寸为26mm*32mm,普通一寸照则为25mm*35mm。中国护照/旅行证照片的尺寸为48mm*33mm,证件照的要求是免冠(不戴帽子)正面照片,照片上正常应该看到人的两耳轮廓和相当于男士的喉结处的地方,照片尺寸可以为一寸或二寸,颜色可以为黑白或彩色。身份证1、公民本人正面免冠彩色头像,头部占照片尺寸的2/3,穿制式服装或白色上衣,常戴眼镜的居民应配戴眼镜,白色背景无边框,人像清晰,层次丰富,神态自然,无明显畸变。2、人像在相片矩形框内水平居中,脸部宽207像素±14像素,头顶发迹距相片上边沿7像素~21像素,眼睛所在位置距相片下边沿的距离不小于207像素,当头顶发迹距相片上边沿距离与眼睛所在位置距相片下边沿的距离不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应优先保证眼睛所在位置距相片下边沿的距离不小于207像素,特殊情况下可部分切除耸立过高的头发。护照1、穿白色服装的请用淡蓝色背景颜色,穿其他颜色服装的最好使用白色背景。2、人像要清晰、层次丰富、神态自然。3、公职人员穿制式服装,儿童不系红领巾。4、尺寸为48毫米×33毫米,头部宽度21至24毫米,头部长度28至33毫米。背景颜色白色背景:用于护照、签证、驾驶证、身份证、二代身份证、驾驶证、黑白证件、医保卡、港澳通行证等。蓝色背景:用于毕业证、工作证、简历等。红色背景:用于保险、医保、IC卡、暂住证、结婚照等。2023-07-21 15:30:102
有板有眼的意思是什么?
指说话,做事很有条理,也指唱歌有节奏。楼主给我分哦 (*^__^*)2023-07-21 15:30:209
想问有板有眼的板指什么
有板有眼(yǒubǎnyǒuyǎn)("有"读作"游") 指说话,做事很有条理,也指唱歌有节奏.用法:一般把做事稳妥、不毛糙,或者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称作“有板有眼”.成语原意:指戏曲,明王骥德《曲律》:“凡盖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以板眼为节制,故谓之板眼”.板,就是板式.戏曲唱腔音乐中的板式结构,可分为板式变化体和曲牌连套体两大类.在板式变化体的结构中,大都有慢板、快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等板类.在各类板式中,强拍为板,弱拍为眼,板式的强弱关系就是板眼.其中,节拍为2/4的叫一板一眼,节拍为4/4的叫一板三眼,节拍为3/4叫一板两眼.如果演唱者节奏感差,强弱不分明,不是抢板就是滑板,便是掉板了.板: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眼:戏曲中的拍子.指唱腔合乎节拍.亦指言语行事有节奏、有条理.更多关于有板有眼的板指什么,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38a4e41615831558.html?zd查看更多内容2023-07-21 15:30:431
有板有眼的意思 有板有眼造句
有板有眼yǒubǎnyǒuyǎn [释义] 板;眼:民族音乐的节拍。每节中的最强音叫板;其余叫眼。比喻做事情有条理和有层次。 [语出] 周立波《山那边人家》:在津市;有种专门替人哭嫁的男女哭起来一数一落;有板有眼;好像唱歌;好听极了。 [辨形] 板;不能写作扳。 [近义] 有条有理 有条不紊 有声有色 [反义] 乱七八糟 杂乱无章 有板有眼造句 1、傍晚有很多老太太在广场上跳舞,有几位老太太舞得是有板有眼仿佛旁若无人;也有几位老太太舞得不是很好但也不能说是鱼目混珠。 2、这位经理讲起话来不紧不慢,有板有眼. 3、两个男人在劈一根圆木,动作有板有眼,发出清脆的噼啪声. 4. 收紧的衣口,独具特色,可见一个国家其有板有眼的气质。 5 这位经理讲起话来不紧不慢,有板有眼。 6. 她做事有板有眼的。 7. 用钱来挣钱以及保住钱的一个根本要素是做事要有板有眼。 8 那由看客和角儿合谋的浓缩的一生,在戏里有板有眼地渐入佳境。将相布衣,爱恨情仇,因果报应,一出戏罢,入戏的人要沉湎许久,才悠悠醒转,如轮回重生。收尽泪眼的看客,也许从此对身边人身边事多了份珍惜和知足。 9. 你以前办事情都是办的有板有眼的,但是为什么这次会这么糟糕呢。 10、她明白参议员的事总喜欢办得有板有眼,井井有条。 11、耶尔法官先生又恢复了他那镇静自若的神态,说起话来调子有板有眼。 12、他端起面前的玻璃杯,呷了一口水,神气十足地清清嗓子,接着就以平稳的语调有板有眼地说开了。 13、他说起书来,就像换了一个人,说得有板有眼,声情并茂,大段的贯口,不带打一下愣的。 14、林子里,虎儿正有板有眼地教导着王十一,王家祖辈传下来一些粗浅的武学要则,小子也是有技在身的,正在过教头的瘾。 15、最令这些人郁闷的是,即便杨猛有板有眼地使出掏心挖眼这等绝户打法的时候,其手段虽然阴狠毒辣,但其表情却格外淳朴憨厚,令李存义看着都有些毛骨悚然。 16、看着他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的样子,老者不住的点头;又见他招式之间,手眼身法步不差毫厘,精神气力功虎啸风生;不觉捋着胡须,眼睛眯成一条线,若有所思的样子。2023-07-21 15:27:551
有板有眼意思是什么
这个词语的本来意思是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不过如果是音乐书里出现 就是 板眼 戏曲音乐名词。传统唱曲时,常以鼓板按节拍,凡强拍均击板,故称该拍为板。次强拍和弱拍则以鼓签敲鼓或用手指按拍,分别称为中眼、小眼(在四拍子中前一弱拍称头眼或初眼,后一弱拍称末眼)。合称板眼。 4分之4的拍节是:小节线后的第一拍是板,第二拍是头眼,第三拍是中眼,第四拍是乜眼. 4分之2的拍节是:小节线后的第一拍是板,第二拍是眼. 4分之1的拍节是:有板无眼.2023-07-21 15:27:481
有板有眼的板是什么意思啊
有板有眼的解释[methodical;orderly;rhythmical;measured] 比喻 有条理,有层次 说起话来有板有眼 详细解释 (1).谓唱腔合乎节拍。 杨匡满 郭宝臣 《 命运 》 十:“她的嗓子还不错,唱出的歌有板有眼,又洪亮又圆润。” (2).谓 言语 行事有 节奏 、有条理。 欧阳 山 《三家巷》 三一:“ 陈文雄 已经 恢复了他的 绅士 风度,有板有眼地说:‘虽说我们都为 世俗 所累…… 但是 ,说真的,我却深深喜爱 阿炳 说话的那种 青年 腔调 。"” 方之 《在泉边》 :“可是他很不争气,通知没来的那一天,他还有说有笑,有板有眼,一接到通知,就变了卦了。” 词语分解 有的解释 有 ǒ 存在:有关。 有方 (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有学问。 用在某些 动词 前面表示 有眼的解释 有眼力。谓有分辨是非好坏的 能力 。 许地山 《三 博士 》:“你真有眼。从前他与你同在大学念书的时候,他是多么 奉承 你呢。”2023-07-21 15:27:281
有板有眼的板是指什么?
板,就是板式。戏曲唱腔音乐中的板式结构,可分为板式变化体和曲牌连套体两大类。在板式变化体的结构中,大都有慢板、快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等板类。 在各类板式中,强拍为板,弱拍为眼,板式的强弱关系就是板眼。其中,节拍为2/4的叫一板一眼,节拍为4/4的叫一板三眼,节拍为3/4叫一板两眼。如果演唱者节奏感差,强弱不分明,不是抢板就是滑板,便是掉板了。 板: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 眼:戏曲中的拍子。指唱腔合乎节拍。亦指言语行事有节奏、有条理。2023-07-21 15:27:152
5寸照片的尺寸是多少像素*像素啊?
看洗什么清晰度的了。你想洗出来和电脑屏幕上的一样大吗,其实这是个概念问题,不能那么算啊,电脑屏幕由点、尺寸两个概念构成,你看到的属于位图。位图有个重要数据叫分辨率,即像素/英寸。如果你的电脑设置的分辨率较低,同样的图片在电脑屏幕上就会显得较大,反之则会显得小。其实你的意思我大体知道,以PHOTOSHOP为例子,你只要打开一张图片按住ctrl+alt+i,来设置一下就明白了,这里面可以设置像素、尺寸和分辨率三个属性。洗照片时所说的分辨率DPI是指一英寸长度里有多少个像素点。像素和尺寸无关(前者是点后者是长度),但是同一尺寸下像素越高点越密,冲洗的照片也越清晰。现在冲洗照片一般设置为300像素/英寸,即一英寸长里面有300个点,5寸竖版照片高是5英寸,宽是3.5英寸,像素设置成300DPI时,那么整个画面就有1500*1050个像素点。那这种情况下你问题的答案就是1500*1050。如果你把分辨率设置成72、100或者别的数据,那这个数字还得随之变化,但是清晰度也会随之改变。这个也要看你冲洗照片的影楼是什么样的标准。应该不难理解吧?2023-07-21 15:27:043
有板有眼是什么意思?
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2023-07-21 15:27:021
京剧中的有板有眼是什么意思
京剧中的有板有眼是中国式的音乐节拍,比如西皮、二黄系列的“一板三眼”,就是在一个四拍小节中(4/4)。这种板式,节奏慢的叫“慢三眼”,稍快的叫“快三眼”。如《凤还巢》中,“目前领了严亲令”一句导板之后,就是大段的西皮慢三眼(也称慢板);《赤桑镇》中,包拯唱的那段“自幼儿蒙嫂娘训教抚养”就是二黄快三眼。又如“原板”——原板为2/4拍节,惯称一板一眼,即鼓师先击一下檀板后敲一记单皮鼓。此外还有快节奏的流水板、快板,节拍为1/4。这种板式紧张激烈,气氛热烈。其他常用的板式如南梆子、二六、汉调、摇板、五音联弹等。也都有严格的板、眼要求。西皮、二黄的起唱和收尾是不一样的。西皮唱段的第一个字是“眼”上起,末一个字是“板”上收,叫做“眼起板落”;二黄唱段则是“板上起板上落”。更多关于京剧中的有板有眼是什么意思,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842f281615834398.html?zd查看更多内容2023-07-21 15:26:531
5寸屏幕长宽尺寸多少
长宽有4:3的,有16:9的,面积不一样,但对角线都是一样的,5寸是指对角线5英寸,转换为我们熟悉的单位就是5*2.54=12.7cm.由于同样5寸屏。也正因为手机屏幕是用对角距离来衡量的百,所以同样尺寸的屏幕,长和宽的比例也可能不一样。也就是说,同样尺寸的屏幕,长和宽的尺寸不一定相同。手机屏幕是以英寸为单位的对角线距离,一英寸=25.4MM。制造5*25.4=127MM。扩展资料:荧幕尺寸依荧幕对角线计算,通常以英寸(inch)作单位,指荧幕对角的长度。手机屏幕尺寸分为物理尺寸和显示分辨率两个概念。物理尺寸是指屏幕的实际尺寸。一个大屏幕必须同时配备高分辨率,这个尺寸可以显示多少像素,显示的像素越多,房间自然就越多。两个手机上的屏幕大小差不多,但一个只能显示两行汉字,另一个可以显示五行汉字的字体大小不同,关键是屏幕的分辨率,后者的分辨率更大,自然在相同的字体大小下可以显示更多的汉字。彩屏手机真的很好,没有足够的大分辨率屏幕性能,无论颜色质量多么高。彩屏手机屏幕一般在128×128左右,屏幕分辨率是液晶方块的数量(以点[点]为单位)除以屏幕的面积来获得屏幕分辨率,这一指标是画面的最大决定因素。因此,我们不仅要注意屏幕可以显示的颜色深度,而且屏幕的分辨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屏幕点阵为128*128(或(128+-x)*(128+-x),x在1到32之间)。宽度和高度的比例为1:1(或4:3、3:4),是手机屏幕最通用、最适合的显示分辨率标准,相当于电脑屏幕上的800*600的显示分辨率。2023-07-21 15:26:491
有屠人货肉归的货意思是什么?
此处为“卖”的意思。1、货拼音:huò其它意思:商品;钱币;贿赂;骂人或开玩笑的话。2、有屠人货肉归意思: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出处:清代蒲松龄《狼三则》原文节选: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_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随屠尾行数里。译文: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忽然出现了一匹狼。狼窥视着屠夫担子上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扩展资料:文章赏析:文章以狼群为主要对象,从狼群自生自灭的角度对故事的主题进行了总结。狼在故事的发展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从不断的追求开始,等待时机吃掉屠夫;在屠夫们依靠积累的工资后,狼主动“诱敌”敌人进攻。屠夫们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屠夫必须保护自己,并为杀死狼而战斗。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的“角色”,屠夫是次要的角色。故事也显示了屠夫的机智、勇气和战斗精神,但决非故事主旨所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三则2023-07-21 15:26:481
有板有眼是什么意思 词语有板有眼什么意思
1、有板有眼,汉语成语,拼音是yǒu bǎn yǒu yǎn,意思是指说话、做事很有条理;或指说话的样子、语气有模有样。 2、出处:明·王骥德《曲律》:“凡盖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以板眼为节制,故谓之板眼”。2023-07-21 15:26:471
初一文言文解释
1. 初一所有文言文课文翻译 伤仲永》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木兰诗》唧唧的织布声,木兰在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 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和长鞭。 (东、西、南、北市只是一种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并不是去东、西、南、北市。)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 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马的马叫声。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战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 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返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 木兰回到了原来的房间,打开各个房间的门,坐一会儿各个房间的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旧衣裙,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头发贴饰物。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孙权劝学》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口技》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被吵醒了。妇人拍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 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 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没有过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 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子等器具倾斜打翻的声音,妇人在睡梦里的咳嗽声。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 2. 说一下所有初一文言文解释 陶侃性检厉 陶公(侃)办事认真严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 做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官收集锯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集会,正遇上久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下雪之后一片泥泞。于是用锯木屑铺在上面,人来人往,丝毫不受阻碍。 凡公家用竹,把锯下的竹头也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宣武(温)征伐四川,修造船只时,用来做竹钉。 又听说陶公曾经就地征用竹篙,有一个官吏把竹子连根拔出,用根部来代替镶嵌的铁箍。他就让这个官吏连升两级,加以重用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卖酒的家什很公平,对待顾客也很有礼貌,他家的酒也很是好喝,酒幌子也挂得高.然而就是酒卖不出去,酿的酒都酸了.卖酒人弄不明白这是什么缘故,便请教一位有知识的老人杨倩.杨倩说:"是你家的狗太厉害了吧?"卖酒的说:"狗厉害,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呢?"杨倩说"因为人们害怕呀.有人让小孩揣着钱,提着酒壶来买酒,狗就迎面扑来咬他.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啊."国家也有狗,有道德学问的人,心里装着治理国家的办法,想告诉国君,可是有的大臣竟象恶狗一样,迎面扑来咬他们.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的原因,也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能被重视任用的原因呀! 说明:韩非是先秦的思想家,战国末期先秦时代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备用"的观点,反对墨守成规,思想僵化的治世之道.这则寓言故言,却是他本人对当时政治者的报怨,这在封建专治社会是不可避免的通病. 狙公 楚国有个人,养猕猴为生,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教老猴率领著小猴子上山去,摘取草木的果实,抽十分之一的税来供养自己.有的猴子数量不足,就鞭打他们.猴子们怕死了,觉得很苦,却不敢违背. 有一天,有只小猴子问大家说:「山上的果子,是老头子种的吗 」大家说:「不是啊!是天生的.」又问:「没有老头子我们就不能去采吗 」大家说:「不是啊!谁都能去采.」又问:「那们我们为什麽要仰赖他,还要被他奴役呢 」话还没说完,猴子全懂了.当晚,群猴一起等候狙公睡著的时候,就打破兽栏,拿走存粮,一块儿跑进森林,不再回来了.狙公最后活活饿死. 郁离子说:「世上那种卖弄权术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 刘南垣公规劝 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告老还乡。 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害怕。公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开导他让他知道。” 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留你下来吃一顿饭。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使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 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 他各吃了三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了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 公强求要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公笑着说:“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 直指使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 初中文言文翻译 第一册 < >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贡问道:“孔文予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对我来说有什么呀?”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 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拿来炫耀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 3. 初一的古文翻译 闲 情 记 趣 作者:沈复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 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 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 论 语 》 十 则 选自《论语》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山 市 作者:蒲松龄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 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 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 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 (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咏 雪 作者:刘义兴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作者:刘义庆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 4. 初一文言文意思解释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您的父亲" 家君:谦词,对自己父亲的一种称呼 "我的父亲" 译 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没来,陈太丘不再等候便离开了,陈太丘走后,那人才来。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才七岁,正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发怒骂道:“(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答道:“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向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入了家门。 5. 初一文言文的翻译和总结 高分哦 我是女生,不过我可以帮你一下下初一文言文总结归纳1、需掌握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和通假字的读音。 (打不出拼音就不举例了)2、需掌握多音多义字识:未尝识书具(shi第二声)|默而识之(zhi读第四声)夫:今夫不受之天(fu读第二声)|夫妻(fu读第一声)3、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同“攀”,牵,引。贤于材人远矣:“材”同“才”,才能。 ……4、特殊句式省略句:不使学。省略了“使”的宾语,应为“不使之学”,“之"在此指代方仲永。 倒装句兼省略句:投以骨。应为“一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5、多义词然 代词,这样:父利其然也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泯然众人矣于 介词,比:贤于材人远矣 介词,在:于舅家见之为 动词,作为: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动词,成为:卒之为众人 介词,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6、词类活用异: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例:父异焉闻:动词用作名词,名声。例: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7、流传至今的成语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8、古今异义博士 古义:指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表示一种学位9、表示时间的词语少顷:一会儿 既而:不久 是时:这个时候 一时:同一时候未几:不多久 俄而:一会儿10、注意易理解错误的词语走:跑,不同于现在“走路”的意思,例:夸父与日逐走触:撞击。 不同于现在“碰触”的意思。例:共工怒出不周山维:绳索,不同于现在“联结”的意思,例:地维绝去:距离,不能解释为“到某处去”,例: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股:指大腿,而不是 *** 。 例:屠自后断其股耳:在句尾,常解释为“罢了”,而不是“耳朵”,例:止增笑耳我省了很多,打字打死我了,原谅我只打这么一点。 6. 初一文言文字词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 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 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译文 有个屠夫卖完肉回家。天色已晚,忽然一只狼冲来,直看着担子里的肉,像是很馋,它跟在屠夫后面走了数里路。屠夫害怕,用刀吓它,它就稍微退一步;等屠夫朝前走,它又跟上。屠夫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暂且将肉挂在树上,等第二天早上再来拿。于是将肉钩好,踮起脚将肉挂在树上,再把空担给狼看,狼才停住不跟了。屠夫回去,天亮来取肉时,远远看到树上悬着一个大东西,好像人上吊死的样子,大惊,迟疑地走近看,原来是死狼。抬头仔细看,就见狼口咬住肉,但钩子钩住了它的腭部,真像鱼上钩吃饵。那时狼皮价钱贵,值十余金,屠夫因此有些钱了。人们说爬上树求鱼,哪知,这狼爬上树求灾难。这实在令人好笑啊! 其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剩骨。途遇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又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而两狼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 麦场,场主以薪积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待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转视 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露其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方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来的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很急很怕,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过了一会,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 *** 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了。这才领会到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 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译文 一屠夫晚上行走,被狼紧逼着,道路旁有晚上耕田人呆的小篷,于是奔进去躲在里面,狼用爪子伸入草垫探找。屠夫立即抓住它的脚爪,不让它收回,只是无法让狼死去。身边只有一把不满一寸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拼命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才用带子把它绑住。出来一看,狼胀大如牛,两腿笔直不能弯曲,嘴巴张开合不拢。于是背着它回去。不是屠夫,谁能想出这主意? 7. 【初一文言文翻译、刘恕,字道原.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 刘恕,字道原.刘恕治学,从历史典故、方圆地理、官职名称、家族名姓至前代的公案文书,都要单独取出来求证.为求书数百里都不觉得远,拿到书就开始读并抄写,废寝忘食.同司马光游万安山时,路旁边有碑记,读碑,原来是五代时的各位名将,其他人所不知道的,刘恕能说出此人的行事以及原委,回去查验旧史,果然是这样.宋次道是毫州知州,家里有很多书,刘恕往他家借览.次道每日备好饭菜尽主人的礼节,刘恕说:“这不是我来的目的,不要打扰我的事情.”都撤去了.独自闭门在阁内,日夜口诵手抄,住了十来天,看完书回去了.刘恕家一向贫困,没有办法自己供应的,一点也不从别人那里取.从洛南回家时,正是冬天,没有御寒的东西.司马光赠以衣服和旧褥子,刘恕推辞不要,司马光强给他,就走了,到达颍州的时候,都封好还给司马光.自己翻译的 有的地方可能翻译的不对 凑合着看吧。2023-07-21 15:2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