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颛
-
疑似没有
人教版:
语文 >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 > 人教课标本五年级上册
收藏到:
240
第一组
1 窃读记 (林海音)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张钫)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尤安·艾肯)
4* 我的“长生果” (叶文玲)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
5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王安石)
秋思 (张籍)
长相思 (纳兰性德)
6 梅花魂 (陈慧瑛)
7* 桂花雨 (琦君)
8* 小桥流水人家 (谢冰莹)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9 鲸
10* 松鼠 (布封)
11 新型玻璃
12* 假如没有灰尘 (周元桂)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
13 钓鱼的启示 (詹姆斯·勒菲斯特)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伊尔莎·斯奇培尔莉)
15 落花生 (许地山)
16* 珍珠鸟 (冯骥才)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有趣的汉字
字谜七则
有趣的谐音
仓颉造字
册典删的来历 (刘凌)
我爱你,汉字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的发现
一点值万金
街头错别字
赞汉字 (汪竹柏)
书法作品赏析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刘湛秋)
第六组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马克·汉林)
18* 慈母情深 (梁晓声)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巴德·舒尔伯格)
20 学会看病 (毕淑敏)
口语交际·习作六
回顾·拓展六
第七组
21 圆明园的毁灭
22 狼牙山五壮士 (沈重)
23* 难忘的一课
24* 最后一分钟 (李小雨)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组
25 七律·长征 (毛泽东)
26 开国大典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晓年)
28* 毛主席在花山 (翟志刚)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
1 黄果树听瀑 (李有贵)
2 斗笠 (王宜振)
3 太空“清洁工” (朱建群)
4 鞋匠的儿子 (林清宏)
5 剥豆
6 你一定会听见的 (桂文亚)
7 木笛 (赵恺)
8 百泉村(四章) (金波)
生字表1
生字表2
中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相关知识积累
带*是略读课文
教科版:
1 爷爷的压岁钱
2 花边饺子
快乐读书屋一 父爱的高度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游子吟 (孟郊)
别母
能说会写 先倾听,再转述
长辈对我的关心爱护
语文七色光一
第二单元
3 风 (老舍)
4 雷雨
快乐读书屋二 巫峡赏雾
古诗三首
滁州西涧 (韦应物)
春夜喜雨 (杜甫)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能说会写 在风雨中发生的事
写风雨景象
语文七色光二
第三单元
5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
6 流泪的托尔斯泰
快乐读书屋三 写作入迷的巴尔扎克
中国古代文学家小故事三则
能说会写 我知道的文学家
我见到了——
语文七色光三
第四单元
7 千里跃进大别山
8 开国大典
快乐读书屋四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
能说会写 我们热爱和平
不忘过去,珍惜今天
语文七色光四
第五单元
9 军犬黑子 (吴若增)
10 鸽血染红的求救信
快乐读书屋五 空山鸟语 (郭枫)
寓言两则
伯乐相马
鲁王养鸟
能说会写 讨论
写动物
语文七色光五
第六单元
11 故乡的芦苇
12 难忘的故乡
快乐读书屋六 老家的萤火
银杏树
能说会写 当年的家乡
我爱家乡的__
语文七色光六
第七单元
13 杨子荣打虎
14 向狼借路
快乐读书屋七 妈妈,我能救你
肖飞买药 (刘流)
能说会写 讲勇敢的人和事
勇敢面对的事
语文七色光七
第八单元
15 渔童
16 猎人海力布
快乐读书屋八 民歌两首
茉莉花
久不唱歌忘记歌
白娘子
能说会写 故事会
续写《白娘子》
语文七色光八
选读课文
百草园
穷人
皇帝的新装
科林的圣诞蜡烛
唯一的听众
一朵云
莲塘
秋冬描写片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总结
这是老版人教:
语文 > 人教版语文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收藏到:
1
第一单元
1 海上日出 (巴金)
2 夕照
3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李白)
题西林壁 (苏轼)
4* 迷人的张家界
积累·运用一
第二单元
5 挑山工 (冯骥才)
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
7 高粱情 (牛汉)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积累·运用二
第三单元
8 十里长街送总理
9 再见了,亲人 (魏巍)
10*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11* 地震中的父与子 (马克·汉林)
积累·运用三
第四单元
12 草原 (老舍)
13 威尼斯的小艇 (马克·吐温)
14* 三峡之秋 (方纪)
积累·运用四
第五单元
15 狼牙山五壮士 (沈重)
16* 小英雄雨来 (管桦)
17 军神 (毕必成)
18* 金色的鱼钩 (陆定一)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积累·运用五
第六单元
19 古诗三首
枫桥夜泊 (张继)
别董大 (高适)
暮江吟 (白居易)
20 少年闰土 (鲁迅)
21* 一件运动衫 (马克·哈格)
积累·运用六
第七单元
22 鲸
23 蟋蟀的住宅 (法布尔)
24* 海豚救人
25* 珍珠鸟 (冯骥才)
积累·运用七
第八单元
26 可爱的草塘 (刘国林)
27 蛇与庄稼 (秦牧)
28 大瀑布的葬礼
积累·运用八
选读课文
1 旅行家树
2 北京的四合院
3 心愿
4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总结
带*的是略读课文
希望能帮到你
- 善士六合
-
有。
“册”、“典”、“删”的来历。
分类: 电脑/网络 >> 反病毒 解析: 册:象形。金文、小篆字形与甲骨文相似,象简册形。本义:书简。古代文书用竹简。编简名为册,后凡簿籍均可称“册”。 典: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删:会意。从刀从册。册是简册,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简册的内容有问题,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本义:削除。2023-07-20 13:10:281
《“册”“典”“删”的来历》让我们知道文字最初是刻在什么等平整的东西上的,中间很长的一段时间是刻在
刚刚才吃吃吃呵呵2023-07-20 13:10:493
"册","典","删"三个字的来历都与人类早期的书籍有关:“册”是( ) “典”是( ) “删”是( )
执着的医保卡了多少2023-07-20 13:11:005
册典删字的来历是什么?
我知道了‘册"是说古人把字写在竹简上,写好后困在一起,就是一册。”x0dx0ax0dx0a“我知道‘典"是小心翼翼地捧着捆好的竹简,说明这份竹简很重要。”x0dx0ax0dx0a‘我知道‘删"是竹简上有了错字,用刀片刮去。"......x0dx0ax0dx0a孩子们的发言都准确到位。那是否会分析字形,字义了呢?“现在请大家翻到生字表,看看谁会分析生字表中的字?”读完课文,再分析分析字吧,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x0dx0ax0dx0a大家专心地看着,不一会儿小手就举起来了。x0dx0ax0dx0a“这个‘乞"就像是一个人跪在那里,使劲地哀求着什么。”x0dx0ax0dx0a“这个‘荒"说的就是水也没了,草也没了,那里就变得很荒凉了。”x0dx0ax0dx0a“这个‘涯"说的是在天的尽头是无边的水,高高的山。”......x0dx0ax0dx0a听着孩子们稚嫩的解读,丰富的想象,我不由得笑了:“是啊,咱们的老祖先创造的每一个字都很有来历的,所以我们要学好用好每一个神奇美丽的汉字。”2023-07-20 13:11:201
“册”“典”“删”的来历课文生字组词
册典删的生字组词如下:册(册封)(造册)典(典范)(典雅)删(删除)(删改)2023-07-20 13:11:281
删字的来历是什么
用刀划去写错的字2023-07-20 13:11:373
“册”“典”“删”的来历?
册 象形。金文、小篆字形与甲骨文相似,象简册形。本义:书简。古代文书用竹简。编简名为册,后凡簿籍均可称“册”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删 会意。从刀从册。册是简册,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简册的内容有问题,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本义:削除2023-07-20 13:11:452
默读【“册”“删”“典”的来历】,你还知道其他汉字的来历吗?(2到个3)
1"家"字来历:宝盖头代表房屋,一个家遮风挡雨的屏障而当时人的生产水平落后,养了头猪(豕)就对整个家庭有了生活保障所以两个和起来成了家 2"醋"字的来历 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而今,食醋又成为一种时兴的保健食品。 醋是谁发明的,又为什么叫“醋”呢?传说在古代的中兴国,即今山西省运城 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他儿子黑塔也跟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黑塔率族移居现江苏省镇江的地方。在那里,他们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便储藏着作为“调味浆”。这种调味浆叫什么名字呢?黑塔就把二十一日加“酉”字来命名这种酸水叫 “醋”。据说,直到今天,镇江恒顺酱醋厂酿制一批醋的期限还是二十一天呢。3“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者的女性。我国古代没有这个字,只是到了19世纪20年代才出现了它。 在古文里,作宾语的第三人称用“之”字表示。后来白话文兴起,用“他”字做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男性,也可以代女性及一切事物。 “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也用“伊”字来指女性,如鲁迅时期作品中就是如此。1918年,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诗人和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指代第三人称女性。一时轰动全国。“她”字一出现,就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反对,但却很快得到人民的承认、称赞,并被广为使用,各种字典也都收录了这个字,此事在当时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刘半农创造了“她”字,结束了以往书面语言中第三人称的混乱现象,从而纯洁、丰富了祖国的语言文字。鲁迅高度评价刘半农的创造精神,说“她”字的创造是打一次“大仗”。4女:由于我这输入法的限制,没有办法写出这个字象形的样子。在象形文字里,这个“女”字原来是在里面有一点的,表示妇女肚子里怀的孩子,其意思也就很明显了,女是生娃娃的。这从过去千年直到现在的某些地区就可以得到印证。这也是女人在封建社会地位低下最直接的体现 5北:在象形文字里,“北”字是2个相背而立的人,即,一人在令一人背上,意为“背”。后来引申成背向,背离,成语“背道而弛”就有这个意思在里面。再后引申成方位名词“北”。2023-07-20 13:12:171
册典删的来历 课文
d2023-07-20 13:12:294
什么字的来历 比如册 删 典的来历谢谢啦拜托啦
bhj2023-07-20 13:12:362
删的来历是什么
从刀从册。册是简册,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简册的内容有问题,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本义:削除。【释义】去掉多余或不恰当的字句:删除|删节|删改。削除;勾划掉删,剟也。――《说文》删,除也。――《三苍》删,定也。――《声类》删,刊也。――《汉书·刑法志》注删,削也。――《汉书·丙吉传》注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康熙字典[1] 【子集下】【刀字部】 删 ·康熙笔画:7 ·部外笔画:5解释:〔古文〕??【唐韵】所奸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奸切,??音澘。【说文】剟也。从刀册。册,书也。古以??牍,故曰孔子删诗,言有所取舍也。会意。【广韵】又除削也。【前汉·律历志】删其伪辞,取正义著於篇。说文解字卷四】【刀部】 删。解释:剟也。从刀??。??,书也。所奸切〖注〗??。册。2023-07-20 13:13:091
某个汉字的来历,要单个字的,如:删什么的,不过我不要删、典、册的来历
梁 字的来历本义是什么?2023-07-20 13:13:2015
我要两个汉字的来历的小故事,就是和册 典 删 的来历差不多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酉,酒,醋酉,象形兼会意。甲、金文字形像酒坛。字从西,从一。“西”本指“西方”。在我国古文化中,西方与“秋季”搭配。“秋季”意味着“庄稼成熟”。故“西”转义指“谷物成熟”,其字形像酒坛。“一”指“酒坛里的内容物”。酒,会意。从水,从酉。“酉”本义就是酒。“酉”亦兼表字音。本义: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醋,会意。字从酉,从昔。传说在古代的中兴国,即今山西省运城县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他儿子黑塔也跟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黑塔率族移居现江苏省镇江的地方。在那里,他们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这种调味浆叫什么名字呢?黑塔把二十一日加“酉”字来命名这种酸水叫“醋”。刚刚看到有人问了同样的问题,不是孩子的回家作业吧?只想出这三个,希望对你有帮助!2023-07-20 13:13:521
我要两个汉字的来历的小故事,就是和册 典 删 的来历差不多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曌,武则天为了显示自己的功绩所创出来的,囍,王安石,在参加科举时,在路上碰到一副对联,说答对的可以娶她女儿为妻,结果王安石没想出来,就去科举了,结果在考试时刚好又要对对子,刚好可以用那户人家的来对下联,考完试,王安石,经过那户人家,就用科举上的来对了,结果成功了,于是再娶妻的时候,又传来他高中的消息,他一开心,就在结婚上的喜字又加了一个喜,结果就有了双喜,表示双喜临门2023-07-20 13:14:023
第五组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遨游汉字王国”可以先写(一)有趣的汉字 “有趣的汉字”的阅读材料,分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来历三个部分。 字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游戏形式。《字谜七则》提供的字谜是一些范例,有三种形式:①—④是文字谜,谜面都像一首小诗,形象地描述了某一汉字的特征,读来又琅琅上口。谜底分别是“日、香、立、曼”。⑤是动作谜语,四位运动员分别姓林、杜、刘、孟。通过猜谜使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初步认识字形往往表示着一定的意义。学生了解了字谜的形式和构成方式,也可以自己去搜集或编制字谜. 《有趣的谐音》介绍了使用谐音的几种传统语文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有趣。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可以分为喻意性和谐音性两类。教材中出现的是谐音性歇后语。它们的特点是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如“孔夫子搬家”我们会想到他有很多书,而“书”跟“输”同音,所以隐含“净是输”的意思。用这个歇后语来形容比赛或战斗老是失败,幽默诙谐。古诗中有时也运用谐音达到一语双关的表达效果。《“枇杷”和“枇杷”》则告诉我们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介绍了汉字的来历。文章的一、二两段主要讲人类早期长期没有文字,为了帮助表达、记忆等,曾经用过“结绳记事”、“物语”等方法,但都很不方便,“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这两段是就全世界的情况而言的。三、四两段讲传说中是仓颉创造了汉字。他从模仿鸟的足迹开始,进而根据事物的形状创造了汉字。仓颉创造的汉字,形态多样,意思丰富,受到人们的欢迎。阅读这个传说,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主要让学生了解到:没有文字非常不便;汉字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最早的汉字是从模拟事物的形状开始创造的。仓颉造字的传说,尽管在《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都有记载,但现代多数专家认为,汉字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产生、形成的,不可能由一人独创。仓颉可能只是整理文字中的一个有名人物。 《“册、典、删”的来历》是一篇有关汉字的知识短文。它告诉我们,“册、典、删”三个字的出现和我国历史上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在竹子和木头上写字有关。甲骨文和金文是我国现存的古老文字。从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中可以看出,“册”是竹条连缀而成的大竹片,“典”是用手捧着文册,“删”是用刀削去错字。明白了这几个字的来历,我们就不会写错了。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汉字来历的知识。从这几个字的来历中,我们还知道了“象形”和“会意”是汉字产生初期十分重要的造字方法。 再写(二)我爱你,汉字 “我爱你,汉字”的阅读材料,分汉字的演变、错别字的危害、汉字书法欣赏三个部分。 《汉字的演变》是一个表格,以“日、月、车、马”四个字为例,显示几千年来汉字的演变过程。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字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甲骨文的发现》是真实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距今已有四五千年。 《一点值万金》是一件真实的事,讲由于一“点”之差,使价值18万元的塑料袋成为一堆废品,警示我们要防止和纠正错别字。《街头错别字》的照片只是一个例子,目前街头招牌、广告,电视上的文字错别字相当多。以此为例,是引导学生调查社会用字,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出一点力2023-07-20 13:14:181
遨游汉字王国
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着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等等。这一个个汉字,在他们的笔下,更能生发出无穷的魅力,呈现出不同的风韵。各种各样的书法字体,有着不同的特点:篆书和隶书,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行书流畅,而楷书端庄,草书虽然潦草,却带给人一种奔放的感觉……欣赏这一个个书法作品,就好像在欣赏一幅幅不同风格的图画,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这些书法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 通过这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有不少感触和收获。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汉字的无限活力与奇特魅力!汉字,它还不只是神奇,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呢! 我不仅有感受,更多的是收获。我了解到了仓颉创造文字的过程;了解到了“册”“典”“删”的来历;另外还有汉字的演变过程;也欣赏了着名书法家的字体。他们的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令我赞叹不已!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第7课《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这篇课文其文笔优美,语句非常生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而且我对汉字的见识有了很大的增长,比如:我知道了甲骨文通行于清朝光绪年间,是王懿荣发现的。而小纂通行于秦代。另外,我对汉字的内容也有了很大的爱好,例如:谐音笑话、对联、谐音歇后语和字谜等。以前在我眼里,汉字只是个僵硬的符号。现在我认为,汉字不是一个僵硬的符号,每一个汉字都有一段故事,都是一幅画,并且都存在着一段历史。学习汉字,就是在走近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在触摸两千多年前那跳动的脉搏。并且,我觉得汉字不可被世人抛弃,因为有些人觉得: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科技化,只要用电脑,无论要什么字,都能打出来,不须用到汉字,所以也不必花大力气去学习汉字,汉字已经落后了。而我认为:汉字是人类从古代流传至今的无价之宝,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书法瑰宝。抛弃汉字,就等于把汉字拥有的两千多年的历史生命给扼杀掉。 遨游汉字王国 每当我读书看报时,看见那一行行整齐排列的中国方块字时都会被每一个活灵活现的中国汉字所吸引。这些汉字生动形象,每个字都具有独特的意义。 大家看“柜”字:左边有一个“木”,表示柜子是木料做的;右边是个“巨”,中间有个“口”,大家看像不像抽屉?“柜”字是会意字,还有许多类似的会意字,如:闻。“闻”是听到消息或听到事情的意思,闻中间的“耳”是听的意思,所以“闻”字是会意字。“落”是形声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洛”字,“洛”与“落”读音相同,“落”就是形声字。和“落”一个类型是“草”字:“草”字上面是草字头,表示草属于植物,而下面的“早”字跟“草”字读音相似,表明“草”字属于形声字。 汉字很有趣。可以找窍门记住它。三口“品”,两人“从”,三人“众”,三石“磊”……这些字都是某个简单的字在一个地方多次出现,形成了另外一个字。还有其他有窍门的字,如:弓长“张”,干勾“于”,言吾“语”等等。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汉字在4000多年的历史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每一个汉字都有着生动有趣的来历。以前,人们只是画图表达自己的意思,现在人们使用了正规的汉字――楷书。表达意思更加方便了,而且,写汉字比画图要简单得多。 通过汉字,我们这些子子孙孙都知道了中华大地的千年风云,明白了东方巨龙的深刻内涵。在这里,我要对大家说:“我们要热爱汉字,让汉字继续流传下去,而不能让汉字失传。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让汉字创下更好的记录! 我爱中华汉字,这些有着独特性格的汉字,这些各具特点的书法作品,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我爱你,汉字!我为你而骄傲!” 遨游汉字王国 “嗖”我拿着月光宝盒穿越到了古代的汉字王国。我是为了要拜王羲之为师才来到这里的。这里有三道门―字谜关,歇后语关、笑话关。 我身披大衣,脚踏骏马,向王羲之进发。我推开了字谜关的大门,跨了进去。一个胡子拉碴的老爷爷走过来说:“七十八点三,猜一个字。”我拿出毛笔,试了又试,七十八点三合起来是一柒。哦,我回答说:“柒。”“安心度日。”“宴。”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黑色的狗。”“黑色的狗是什么字呀?”我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这是什么字。“对了,狗就是犬。黑色的狗就是默。”老人点了点头。 字谜关闯完了,接下来就是歇后语关了。诸葛亮边摇着扇子边吟诗向我走过来对我说:“猪鼻子插葱。”“装相(象)。”“梁山泊军师。”“尽(静)用。”诸葛亮摇了摇头,三个炸弹向我飞来,炸得我的脸和张飞的脸差不多黑。诸葛亮扇子一挥,真是“无(吴)用。”“老虎拉车。”我想:要是老虎拉车的话谁敢动啊。对呀!我回答他说:“谁敢(赶)”“膝盖上钉掌。”我又想:膝盖上到掌,掌就是脚,脚就是蹄,膝盖离蹄有点远。“离题太远。”还有最后一个“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诸葛亮点了点头,送了我一块“笑话金牌” 我又开始闯笑话关。我把嘴巴斜到一边去,做了个猪鼻子??就算这样,这个机器人还是不笑。我只好拿出了我的笑话金牌,我一拿出来,机器人就开始捧腹大笑了。这一关我总算过了。 我来到了王羲之的房间,拜了他为师。像徜徉在薰衣草的花海中,为那美丽的景色而迷醉,我无限钟情于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汉字。此次拜师,我一定要写出天下第二行书。 遨游汉字王国 语文老师带领着我们去“遨游汉字王国”,使我感受了汉字的有趣和 神奇,了解了悠久的汉字文化,犹如品尝了一顿丰美的汉字大餐,我为收获着无数珍宝而欣 喜若狂。 遨游了汉字王国我知道了汉字是仓颉发现的,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字体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由繁到简,由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到草书再到行书,拥有两千年的 历史。我还知道我们不能写错字,如果写错了字可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一点值万金》这 篇文章就是很好的例子:写了乌鲁木齐某挂面厂在生产挂面时,错把“乌鲁木齐”写成了 “鸟鲁木齐”,就是这一点这差,使 18 万元的产品付之东流,成了一堆废品。如果检查人 员再细心一点的话,或许后果就不会那么惨重了。 通过了这篇文章我受到了一个启示:我们 今后在学习中,要非常细心,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将同音字、形近字弄混,每次做好作业、考 试都要仔细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在这个单元中我印象深的是《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这篇课文。通过认真学习,我知道了汉字其实不是一个个僵硬的小符号,而是一群带着深厚 感情的可爱小精灵。 汉字王国不仅使我和汉字成了好朋友,还让我学会了猜字谜、编字谜,激起了我对汉字的无 限兴趣!汉字真不愧是中华民族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啊! 汉字,我爱你!你永远是 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遨游汉字王国 “啊――”睡了个饱觉,丁丁知足地打个长长的哈欠,伸了个懒腰,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揉了揉眼。咦,今天怎么没看到老妈无奈又愤怒的面孔,没听到老爸不耐烦地吼叫:“快点起床,快点起床,迟到了……”眼前出现的是一副陌生的、新奇的景象…… 一张张稀奇古怪的脸孔向内围成了一个圆圈,遮得密不可通,还嘀嘀咕咕地说着什么,似乎在讨论着什么。这是哪儿?这些都是什么人?我是在做梦吗?用力捏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哎呦……”丁丁疼得大叫了一声,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儿。他这一叫可把那些怪人吓了一跳,纷纷起身,关切地问:“丁丁大英雄,你怎么了,没事儿吧?” 丁丁这才发现这些怪人原来都是各式各样的汉字,有的还是艺术字,身着艳丽的服装。汉字王国?这里原来就是汉字王国,我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为什么他们叫我“大英雄”?……许多问题一股脑儿地蹦了出来,恨不得这些汉字人马上能给出答案。 没等丁丁开口,“人堆”里出来了一个人,定睛一看,原来是“绅”,只见他很绅士地向丁丁走来,理了理黑白相间的西装,伸出戴着白手套的手与丁丁握手,说:“丁丁大英雄,久闻大名,幸会幸会,我国国王已在皇宫大厅内等候多时,请您跟我来吧!” 丁丁抗拒不了他的微笑,也抵挡不了内心的好奇,就乖乖地跟在“绅”身后。走在两幢金碧辉煌的大楼之间,被一大群的汉字人簇拥着,漫天抛洒的花瓣撒向他,脚下踩着红地毯,还时不时从人群里挤出几个人,手持相机,“咔嚓咔嚓……”,争着给他照相……丁丁从没受过如此隆重的待遇。在学校,因为总是写错别字,老师的批评已是家常便饭,在家里,也习惯了父母的打骂和抱怨,像这样的热情,他简直是受宠若惊,真有点不知所措! 一路被人簇拥着到了皇宫前,人群也渐渐散去,只剩丁丁和“绅”了,他们走进大厅,里面跟平时电视里见到的宫殿没什么两样,只见中间的龙椅上坐着一个汉字人,他身穿龙袍,手持金杖,一手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正准备喝,一见到丁丁,慌忙把杯子一放,下来马上跪在丁丁面前磕头。丁丁见状,连忙弯腰把他扶起,“王”老泪纵横,苦苦哀求:丁丁啊,你总算来了,现在只有你能拯救我们规范国了!“擦了擦眼泪,继续说道:”现在错误国已向我们开火了!他们来势汹汹,我们真抵挡不了了,救救我们吧!“听了”王“的哭诉,丁丁才明白了,汉字规范国正面临着危机,只有用汉字人拼成一篇没有错别字的的文章就能击败汉字错误国。 丁丁的脸红了,平时上课他从来不认真听讲,作业本上的叉叉数也数不清,那可都是错别字惹的祸啊!可是要是不帮”王“,那规范国不就从此销声匿迹了吗?更何况人家怎么信任自己。于是丁丁坚定地说:”放心吧,王,我现在就带兵迎战!“ 来到战场上,面对浩浩荡荡的错误国士兵乱七八糟的别字作文,丁丁竟毫无怯意,只见他沉着冷静,一改平时乱写字的习惯,将每个士兵排好队,竟是一篇文采优美的好文章了,这都可以参加全国作文大赛了。丁丁自己都有点惊讶,这真是自己写的吗?原来自己认真做事,还能这么优秀啊!就在这时,错误国好像受到了致命打击,”轰“的一声消失在硝烟中。 丁丁和士兵们欢呼起来,他不禁想:哈哈,我以后再也不愁写不好作文,学不好语文了……咦,怎么回事?这欢呼声竟慢慢模糊起来,而另一种声音却渐渐清晰起来:”丁丁,丁丁,起床了,快迟到了……“ 丁丁一骨碌起床了,而此时的丁丁已不是原来的丁丁了! 王国王羲之丁丁汉字2023-07-20 13:14:301
关于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四页的综合性作业
一、单元总说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这些建议的提示,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对于了解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补充提供。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结束后,要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每个板块后面有一些要求认读的字,第一个板块后有10个字,第二个板块后有13个字。让学生结合阅读学会认读,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集中认读。 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的活动主要有:(1)小组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2)举行猜字谜游戏;搜集有汉字谐音特点的歇后语、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3)搜集汉字字体特点及变化的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搜集书法作品,举办书法展览。(4)用多种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每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用1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节,把几节语文课连起来上。 二、教学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 4.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5.认识24个生字。 三、活动建议 (一)基本思路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与课文的教学方法不同。本组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这样的思路:(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2)仔细阅读两个板块的“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3)制订活动计划。教材上列出的活动建议比较多,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在每个板块中选择一、两项活动。(4)小组开展活动。就一个班级来说,小组活动可以有“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并进式”是各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第1组猜字谜,第2组搜集歇后语,第3组搜集谐音的笑话,第4组了解汉字的来源。由于小组学习任务不同,教师可以编制“活动建议卡”,提示不同内容活动的要点,发给相关的小组,供学生制订计划和活动时参考。“阶段式”是根据班上多数同学的需求和本地条件,集中开展两三项活动,逐项进行。各小组活动内容相同,但具体材料和活动方式仍然有自主性。如,猜字谜,各组搜集和猜的字谜不会完全相同,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全班集中活动。不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及时了解各小组的进度,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使用“阅读材料”,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5)选择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共同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提升对汉字的感情,作为本次活动的总结。认读本组阅读材料中的生字。 语文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并进式”学习流程,大致安排是:①制订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1课时);②“有趣的汉字”分组活动(2课时);③“有趣的汉字”全班交流,阅读《仓颉造字》和《“册”“典”“删”的来历》(2课时);④“我爱你,汉字”分组活动,包括社会用字调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3-4课时);⑤“我爱你,汉字”全班交流(2课时);⑥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认读本组阅读材料中的生字,展示和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2课时)。 语文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基础不够好的班级,可以采用“阶段式”学习流程,大致安排是:①全班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1课时);②“猜字谜”,先小组活动再全班活动(2课时);③全班活动“有趣的谐音”(1课时);④阅读《仓颉造字》和《“册”“典”“删”的来历》(1-2课时);⑤阅读《汉字的演变》和《甲骨文的发现》(1-2课时);⑥调查同学作业中的错别字(有条件的调查街头错别字),写简单的调查报告(3课时);⑦欣赏汉字书法(1课时);⑧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展示和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2课时)。2023-07-20 13:14:401
“牛”,“羊”,“马”字的来历
牛”,“羊”,“马”这三个都是象形字2023-07-20 13:14:502
关于遨游汉字王国的作文
我写着写着,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这时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当你落笔写下“人”这个字,不禁肃然起敬,并为“天”和“地”的创造赞叹不已。这些有影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它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现在我明白了,汉字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一个中国人一定要学会汉字,汉字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坚信,在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中华汉字将被更多的人使用与珍爱。我们为纯洁祖国纯洁的汉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谢谢大家2023-07-20 13:15:017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www.pep.com.cn2023-07-20 13:15:221
要几个汉字的来历, 册典删三个字不要
日就是象形文字2023-07-20 13:15:512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目录?
旧书摊买本就知道了2023-07-20 13:16:012
“册”“典”“删”的来历?
册 象形。金文、小篆字形与甲骨文相似,象简册形。本义:书简。古代文书用竹简。编简名为册,后凡簿籍均可称“册”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删 会意。从刀从册。册是简册,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简册的内容有问题,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本义:削除2023-07-20 13:17:452
“册”、“典”、“删”的来历,急需,好心人救救我吧!
在以前是用竹片作为书写的载体,为了方便看写,和保存,所以竹片就会用线穿起来。就像册字。这应该是个象形字吧。所以就变成了现在的册。2023-07-20 13:18:153
册 典 删 这 几 个 字 的 来 历 是 什 么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2023-07-20 13:18:234
“册”“典”“删”的来历?
册 象形.金文、小篆字形与甲骨文相似,象简册形.本义:书简.古代文书用竹简.编简名为册,后凡簿籍均可称“册”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删 会意.从刀从册.册是简册,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简册的内容有问题,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本义:削除2023-07-20 13:18:301
册典删是怎么造出来的?
“册”:在春秋战国至魏晋时代,因为当时还没有纸,人们只好把文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上。竹片称“简”,木片称“扎”或“牍”。这种竹片或木片,通称为“简”。一块简只能写几十个字,记载一件事,因而往往需要很多块“简”。为了查找方便,人们就用熟牛皮条把这些简按次序串编起来,称之为“册”。“册”字很像几片竹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后来,书写的材料逐渐用纸代替,印出的文章装订成书仍沿用了“册”这个名称。现在“册”已演变为量词。 删会意。从刀从册。册是简册,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简册的内容有问题,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本义:削除“典”在古文中表示重要的文册放在架子上,慢慢演变成现在的典字。2023-07-20 13:18:382
册典删的来历一句话概括
册:“册”字很像几片竹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后来,书写的材料逐渐用纸代替,印出的文章装订成书仍沿用了“册”这个名称。现在“册”已演变为量词。 删:会意。从刀从册。册是简册,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简册的内容有问题,用刀除掉,以从“删”。 典:在古文中表示重要的文册放在架子上,慢慢演变成现在的“典”字。2023-07-20 13:18:461
册典删的来历概括 速度!
册:象形.金文、小篆字形与甲骨文相似,象简册形,“横”代表绳或线,右半部分两个"字"代表竹片.本义:书简.古代文书用竹简.编简名为册,后凡簿籍均可称“册”.典: 春秋战国以前的公文制.删 - 会意,从刀从册.册是简册,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简册的内容有问题,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本义:削除.2023-07-20 13:18:544
册典删的来历——————求求大家了!!!我很着急!
册”:“册”字很像几片竹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后来,书写的材料逐渐用纸代替,印出的文章装订成书仍沿用了“册”这个名称。现在“册”已演变为量词。删会意。从刀从册。册是简册,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简册的内容有问题,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本义:削除。“典”在古文中表示重要的文册放在架子上,慢慢演变成现在的典字。2023-07-20 13:19:031
“册”“典”“删”的来历 五年级课文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书上有啊2023-07-20 13:19:102
在《“册"“典"“删"的来历》里面的“册”“典"“删"的意思是什么
一册书的意思吗?2023-07-20 13:19:233
册,典,删举一个汉字的演变轨迹类似还有哪些
册,典,删举一个汉字的演变轨迹类似还有酉,酒,酉,酒,醋 王”字原是一把斧头的轮廓。那时的大斧是两面双刃的,显示了它的无所不能。于是它的斧口部分,就形成了“王”字上下部分的两横,斧柄则形成“王”字中部的一横。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王”就成为古代隶书和今天楷书时的样子。“王”字的原义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开路的工具,也是征战杀戮的兵器,谁掌握大斧.谁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就是“王”,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为权力的象征的原因。王字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管的”王”的不二学说。武”字是个合体字,按古代造字法的“会意”,“武”从止、从戈,由止、戈二字合起来成为“武”字。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止在甲骨文中实则为人的脚趾的象形,在金文中,“止”依然构成人的脚趾之形;在篆文中“止”依然如此。甲骨文中“武”字的最初表现形式是“足戈并立”,左边画一个“足型”,而右边画一个“戈型”,二者组合成其雏形,并以象形取意,即立足持戈,是一种静态;在此基础上字体由左右结构,变成了上下结构,近而形成了“止戈竖立”的组合,此时最大的变化在于“足型”被“止”字所代替。而“戈”的一撇移到“弋”字的左上角,其意是持戈而行,处于一种动态。进入青铜器时代,金文中的“武”字,已由象形向会意方向发展,并形成“动静”结合的字体,笔划粗细一致,结构相对协调,以适用于人的习惯认识和记忆。从甲骨文中“武”字的变化看,其原始本意并非止戈为武,而完整的表述应该是这样的:或持戈静止而立,注视前方;或举戈而动,欲与人、欲与兽斗,与人斗是争夺地盘和剩余价值,与兽斗是维持生存和生命。2023-07-20 13:20:091
“册来历是什么?
在以前是用竹片作为书写的载体,为了方便看写,和保存,所以竹片就会用线穿起来。就像册字。这应该是个象形字吧。所以就变成了现在的册。册”:“册”字很像几片竹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后来,书写的材料逐渐用纸代替,印出的文章装订成书仍沿用了“册”这个名称.现在“册”已演变为量词.删会意.从刀从册.册是简册,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简册的内容有问题,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本义:削除.“典”在古文中表示重要的文册放在架子上,慢慢演变成现在的典字.2023-07-20 13:20:181
五年级上册的多音字有哪些
五年级语文上册多音字第一课:转----zhuǎn转变、转换;Zhuàn转圈、转盘钻----zuān钻探、钻研; Zuàn钻头、钻石种----zhǒng种子、种类;Zhòng播种、种植待----dāi待一会儿;Dài对待、等待、期待咽----yàn咽气、细嚼慢咽; Yān咽炎、咽喉要道第二课:绿----lù绿林、绿营; lǜ绿色、绿化济----jì经济、救济; jǐ人才济济盛----chéng盛饭、盛东西;Shèng盛产、茂盛、盛情藏----cáng藏身、躲藏;Zàng西藏、宝藏倒----dào倒退、倒车;Dǎo打倒、倒闭第三课:供----gōng供应、供给; Gòng供奉、供认似----sì似乎; shì似的处----chù好处、住处、到处; chǔ处理、处分、处罚第四课:禁----jīn禁受、不禁; Jìn禁止、禁地差----chāi差事、出差; chā差异、差错 chà差不多、差了; cī参差不齐奔----bèn投奔、奔命; Bēn奔跑、奔波撒----sǎ撒种、撒播; sā撒网、撒手第五课:重----chóng重复、重合; zhòng重量、沉重第六课:蒙----méng朦胧; mēng蒙人; měng蒙古第七课:担----dān担心; dàn重担熟----shú熟悉、成熟; shóu饭熟了挑----tiāo挑选、挑剔; tiǎo挑衅、挑拨第八课:缝----fèng缝隙、门缝; féng缝补、缝纫扒----bā扒开、扒拉; pá扒草、扒手第九课:得----de跑得快; dé得意、得奖; děi得劲、挺得属----shǔ属于、家属; zhǔ属文、属意应----yìng适应、供应; yīng应该、应当肚----dù肚子、肚皮; dǔ猪肚子、羊肚子喷----pēn喷泉、喷壶; pèn喷香第十课:露----lù露水、露天、暴露; lòu露马脚、露风横----héng横梁、横道;hèng蛮横、横事塞----sāi塞住、瓶塞; sài要塞、塞外; sè堵塞、阻塞扎----zā扎腿、扎染; zhā扎针、扎根; zhá挣扎强----qiǎng勉强、强迫; qiáng强大、强壮第十一课:划----huá划船、划破; huà计划、划分尽----jǐn尽管、尽量; jìn尽头、用尽第十二课:曾----céng曾经、未曾; zēng曾祖、曾孙将----jiāng将来、将军; jiàng将士、大将削----xuē削弱、剥削; xiāo削掉、削铅笔散----sǎn散漫、松散、散文; sàn散场、解散、散步调----tiáo调节、调色; diào调动、音调朝----zhāo朝霞、朝气; cháo唐朝、朝廷第十三课:着----zháo着凉、着急; zhe等着、走着; zhuó穿着、着陆; zhāo着数第十四课:的----dì无的放矢、目的; dí的确;de红的、我的第十六课:要----yào只要; yāo要求挨----āi挨近、挨着; ái挨冻、挨打、挨日子爪----zhuǎ爪子; zhǎo爪牙觉----jué觉悟; jiào睡觉**仓劼造字:结----jié结果、结束; jiē结实、结巴载----zǎi记载、一年半载; zài 载重、载歌载舞模----mó模仿、模范; mú模样、模具**“册”“典”“删”的来历:薄----báo薄铁、薄板; bó薄雾、单薄**甲骨文的发现:铺----pù店铺、药铺; pū铺路、铺盖几----jī几乎、茶几; jǐ几个、几天第十七课:混----hùn混乱、蒙混; hún混蛋、混球儿角----jiǎo角落、墙角; jué主角、角色难----nán难过、困难; nàn苦难、灾难血----xuè血液、鲜血、热血; xiě鸡血、血晕第十八课:给----gěi送给、还给; jǐ给予、供给龟----jūn龟裂; guī乌龟第十九课:兴----xīng兴奋; xìng兴趣、兴致行----háng行业、银行; xíng行走、行动第二十课:埋----mái 埋葬; mán埋怨第二十一课:佛----fú仿佛; fó佛像、金佛第二十二课:冲----chōng冲锋陷阵; chòng冲劲儿拧----nǐng拧开盖子; níng 拧毛巾磨----mò磨盘; mó折磨弹----dàn子弹; tán弹琴第二十三课:重----zhòng重要、重量; chóng重复、重写第二十五课: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第二十六课:乘----chéng乘坐、乘客;shèng千乘2023-07-20 13:20:251
典最初的来历他最初的意思表示
(1)册:会意。册是简册(竹木简),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 (2)典: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3)删:会意。从刀从册。册是简册,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简册的内容有问题,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 最初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中间很长一段时间刻写在竹木简上(例如\“册”字就是很多的竹木简用皮条编在一起),后来又写在帛上(但是当时帛很贵,一般人不拿它写字),最后才写在纸(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上。2023-07-20 13:20:401
各种汉字的来历
李乐毅先生的《汉字演变500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1993年版,解释汉字源流及演变,附有图片,生动形象,是一本好书哦2023-07-20 13:20:492
千人糕描述了什么的来历
千人糕描述了什么的来历 《千人糕》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科书(2018年春季修订版)新入选的课文 ,由梓君、陈亮、左小群参与朗读 。 本文通过爸爸给孩子讲述“千人糕”,让孩子明白了“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的道理,通过简单的对话向我们揭示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主题。 千人糕的来历 千人糕是一篇小学生课文。 告诫人们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其实叫“万人糕”都可以。 原文大概意思如下: 今天,阿姨请我去吃“千人糕”。 一路上,我问阿姨:“什么是千人糕啊?千人糕是不是很大?是一千个人做成的糕吗?”阿姨微笑着说:“呆会儿你就知道了。” 我在客厅等了好一会,还不见厨房有动静,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跑进厨房看个究竟。“咦!怎么还没有呀? “早就准备好了。”阿姨叫道。 我跑去客厅,可桌子上没有“千人糕”,只有一盘精致的枣糕。枣糕香气扑鼻,还冒着热气。阿姨说:“这就是千人糕。” “这怎么能算‘千人糕"呢?”我心里想。阿姨看透了我的心思,一本正经地说:“这分明就是‘千人糕",你想想,枣子从播种到结束,还要包装、运输,要经过多少人的手啊。还有,蒸糕要用蒸架,蒸架是树木做的,木头从树木生长到伐木,要经过多少人的手啊。还有,蒸糕时要垫纱布,说到纱布就会想到棉花,棉花要经过纺织加工,纺织机的各个部件都是塑料、钢铁等材料制成的,它们制作时也要经过很多人的手。现在你知道枣糕为什么叫做‘千人糕"了吧!” 听了阿姨的话,我总结出了一个道理:一碗饭也好,一块糕也好,都要经过上千人的手才可以吃到! 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述门神的来历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老师说的) 神话中怎样描述火焰山的来历 猴子打烂了老君的八卦炉掉到凡间变成火焰山 什么的来历 来历 读音: 释义: 1. 经历;履历。 宋 王明清《摭青杂说》:“人不知来历,亦不肯娶我。” 2. 指记载经历、履历的书面材料。 《快心编二集》第六回:“ 丁严 三人参见过,递上来历。” 3. 来由;原委。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赵盾大惊,问其来历,内侍还不肯说。” 4. 指人的身份或背景。 清 李渔 《意中缘·悟诈》:“兄弟,照他这等说来,像是有些来历的,你便进去说一声。” 5.汉顺帝朝大鸿胪名字。 佳句:严羽《沧浪诗话·诗法》:“韵押不必有出处,用事不必有来历。” 人是什么的来历 人有生便有死,是投胎后的来历! 除了典册删的来历,还有什么的来历 龙:龙字是古代人们想象力的产物 里面“立”代表着云说明龙可以腾云驾雾 下面的“月”就是龙头 龙头开口朝下表示它可以吐水 右边是它弯弯曲曲的身子 武:征战 止戈为武 止通趾 意为行进方式 戈指用兵方式 所以真正懂的“武”的人不但要会用兵还要知道怎么行动让敌人进入自己的作战范围内 国:“口”代表城邦 加上“戈”表示以兵戈守卫城邦 “或”就是金文中的国的初体字 下面一横估计是指河 在加一个方框表示边界就是“国”了 中国不像其他地方富金 但以玉文化文明 所以简化后用“玉”代替了“或” 家:“豕”指猪 古代房子里养了猪才可称为“家” 主:在古代家庭中 持有火种的人就是家长 王上的一点代表着火种 文:“文”字现在看起来很像人的身体 他说明了一个现在人们不关心的问题 古代人都是有纹身的 他们通常都是把氏族徽号 图腾 姓氏 身份及家庭印记刻在身上 这种习俗一直沿袭到汉代 食 鼎 壶 豆 爵:都是象形字 取一些器皿的形状 现在可以看出盛放食物的器皿有个大盖子 壶有个小口和小塞子 “豆”古代指一种像现在高脚杯一样的容器 鲜:在古时候有些地方很少吃到鱼 而有些地方很少吃到羊 最难得的是同时得到鱼和羊 把鱼羊加在一起就是“鲜” 所以“鲜”也能代表“很少”的含义 出 重:传说仓颉造这两字的时突然被一声哇叫打乱 结果把“山”上加“山”本为重却搞成了出来的“出” “千里”味之遥却成了“重”的意思 友:“友”字是由两的人加在一起组成的 不信你试试把前两笔和后两笔分开写下看看 位移用来描述什么的,路程用来描述什么的? 位移是用来描述物 *** 置变化的物理量,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只关心位置的变化,就只考虑初始位置和末了位置,与这个位置变化过程,即怎样发生这样的位置变化无关,所以位移是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了位置的箭头(有向线段)。 路程,是指一个运动的物体,从考查运动的开始到考查的结束,物体走了多少路(够通俗的吧^_^),也就是指运动过程中,物体运动经过的每一个点连起来的线的长度,曲的、直的线的长度。所以这两个量有着本质的区别。 端午节的来历用一两句话描述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春秋之前已有以龙舟竞渡形式敬龙神的习俗。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也是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什么什么的来历 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2023-07-20 13:21:021
一个汉字的来历给个故事
王字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管的”王”的不二学说。2023-07-20 13:21:1113
书籍的来历是什么?怎么来的?
【词语】:书籍——即印刷装订成册的图书和文字. 书籍在狭义上的理解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的纸张的集合。广义的书则是一切传播信息的媒体。不过有些人认为图书一词是“河图”与“洛书”的简称。 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原指典籍。图书包括书籍、画册、图片等出版物。书籍是用文字、图画和其他符号, 在一定材料上记录各种知识,清楚地表达思想,并且制装成卷册的著作物,为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书写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装帧形式,以及形态方面,也在不断变化与变更。 书籍的起源和发展 书籍的历史和文字、语言、文学、艺术、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最早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将纸莎草用于写字,对书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纸草书卷的出现, 是最早的埃及书籍雏形。纸草书卷比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的泥版书更接近于现代书籍的概念。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约在公元前 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西晋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说:“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这种用竹木做书写材料的“简策”(或“简牍),在纸发明以前,是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将竹木削制成狭长的竹片或木片, 统称为简,稍宽长方形木片叫“ 方”。若干简编缀在一起叫“策”(册)又称为“简策”。编缀用的皮条或绳子叫“编”。中国古代典籍,如《尚书》、《诗经》、《春秋左氏传》、《国语》、《史记》以及西晋时期出土的《竹书纪年》、近年在山东临沂出土的《孙子兵法》等书,都是用竹木书写而成。后来,人们用缣帛来书写,称之为帛书。《墨子》有“书于帛,镂于金石”的记载。帛书是用特制的丝织品,叫“缯”或“缣”,故“帛书”又称“缣书”。公元前 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1957年在西安出土的灞桥纸。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加以改进制成蔡侯纸 (公元105)之后,纸张便成为书籍的主要材料, 纸的卷轴逐渐代替了竹木书、帛书(缣书)。中国最早发明并实际运用木刻印刷术。公元 7世纪初期,中国已经使用雕刻木版来印刷书籍。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中国书籍的形式主要是卷轴。公元10世纪,中国出现册叶形式的书籍 ,并且逐步代替卷轴,成为目前世界各国书籍的共同形式。公元11世纪40年代,中国活字印刷术在世界上最早产生,并逐渐向世界各国传播。东到朝鲜、日本,南到东南亚各国,西经中近东到欧洲各国,促进了书籍的生产和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公元14世纪,中国发明套版彩印。15世纪中叶,德国人J.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加快了书籍的生产进程,为欧洲国家所普遍采用。15~16世纪,制造了一种经济、美观、便于携带的书籍;荷兰的埃尔塞维尔公司印制了袖珍本的书籍。从15~18世纪初,中国编纂、缮写和出版了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性质和丛书性质的出版物── 《永乐大典》、 《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18世纪末,由于造纸机器的发明,推动了纸的生产, 并为印刷技术的机械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印制插图的平版印刷的出现,为胶版印刷打下基础。19世纪初,快速圆筒平台印刷机的出现,以及其他印刷机器的发明, 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书籍生产的不断增长的要求。2023-07-20 13:21:4514
甄嬛传崔槿汐为什么背叛甄嬛
甄嬛没有发现槿汐背叛,太过信任。崔槿汐是甄嬛生存于后宫最大的帮手,她扮演了甄嬛的军事,也成为了甄嬛的知己。她对甄嬛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劳心劳力了,连亲妹妹浣碧都比不上。甄嬛对她很是信任,什么都是敞开了告诉她,每一件事她都知道。可是,尽管如此,崔槿汐还是背叛了甄嬛,而且次次都足以致命,甄嬛却因为太过信任,丝毫也没有发觉过。当时正值甄嬛的册封典礼,无奈路上被弄脏了,这样前去可是不妥。于是她又回碎玉轩换衣服,草率地穿了内务府送来的替换礼服就去了受礼现场。谁知,皇后当场指出甄嬛所穿乃是纯元的故衣,皇上误认甄嬛成纯元,被拆穿心事,恼羞成怒,将其囚禁碎玉轩。后来崔槿汐跟甄嬛分析此事,说出了这件衣服的来历。当年她服侍过纯元。因为纯元对它有救命之恩,所以她对纯元格外的用心照顾。那件礼服是纯元第一次入王府的时候穿的,就在那一天,雍正和纯元一见钟情。如此关键的场合,又如此的照顾纯元,崔槿汐怎么可能认不出来礼服呢?当时却解释说看着眼熟,一时想不起来。其实她那么聪明,早就知道怎么一回事了。她只解释说看着眼熟,实际是为以后发生的事把自己先摘出来,表示她并不知情,获取甄嬛的信任。甄嬛当时那么伤心,估计也没心思想那么多了,也没有怀疑过她。当她看到内务府的人送来的衣服时,就已经开始怀疑,看到甄嬛穿上礼服后更是像极了纯元,这时她更加证实了自己的猜测,这是太后和皇后布的局。只不过现在的崔槿汐想把自己置身事外,不想得罪两个后宫之主,所以就没有揭发,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什么也不知道,正好甄嬛也没有怀疑她。扩展资料:该剧改编自小说《后宫甄嬛传》,故事本身是架空的大周朝,改编后选择了“落地”的做法。编剧流潋紫因为看了《金枝欲孽》,觉得它情节虽然出彩,礼仪上还不够严谨。她在家开始写一部属于自己的宫廷故事,希望能兼顾到情节、历史和礼节等各个方面。这部小说断断续续写了三年才写完,剧本做了一年半,改了十几个版本。为了将原先小说架空的大周朝“落地”,流潋紫选了对人性束缚最严的清朝,改编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要学会狠心下手删去原著里的许多人物和情节。2023-07-20 13:23:481
30字左右的美句,要优美一点的,有诗意;80字的典故,也就是成语的来历、故事。
诗经上这种词语很多的 【曹操 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等出自数十字上百字的寓言故事、历史典故和传闻轶事。当然也有直接取用诗文2023-07-20 13:24:104
鄙人姓"应",请问应姓的起源,与发展分布,其姓有何名人.
江西也有应氏 啊 上饶应家村~ 还有鄱阳县 也有 鄱阳县 芦田 乡 也有好多 应姓2023-07-20 13:24:213
《水浒传》张顺的绰号到底是什么?
在史实里面有一套诗画叫《宋江三十六人赞》是南宋龚圣与所作,其中画了当年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宋江起义等36位好汉的画像,并以诗赋描述。 其中描述张顺的画像中描述张顺的诗句是“雪浪如山,汝能白跳,愿随忠魂,来驾怒潮。”所以最初应该是浪里白跳。而水浒传在著作的时候是施耐庵通过民间的各种关于宋江起义等故事搜集而成。很多情节都是改变过的。如把龚圣的作品借鉴过来,浪里白条也是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介绍张顺的。还有很多例子:如《宋江三十六人赞》中介绍浪子燕青时写道:“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所以可能浪子燕青之前绰号是一丈青。所以这个不是个问题。只不过一个是史料上的记载。一个是《水浒传》里面的记载。宋江在古代确有其人,他与35人结成的36人起义部队在太行山一带进行替天行道的军事行动2023-07-20 13:24:4111
“牛”,“羊”,“马”字的来历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同人教版教材语文五年级上五单元的《“册”、“典”、“删”的来历》格式 解析: (一)“牛”,“羊”,“马”这三个都是象形字。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 1、牛 : 大牲也。象角头。意思是:牛是体型大的牲口。像形字,像牛的头和双角。 2、羊 :象头角足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举也。”意思是:羊是象形字,像羊的头、角、足和尾。孔子说:“牛和羊字都是按照其形状造的。” 3、马 :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意思是:马也是象形字,形状由马的头、鬃毛、尾巴和四条腿构成。 (二)“册”、“典”、“删”的来历: 1、册 :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意思是:册,象形字,像许多长短竹简,中间有两条把竹片编在一起的绳子。 2、典:五帝之书也。册在丌上,尊阁之也。意思是:典,指的是前朝五帝时留下的典册。象形字,像竹简做的书册放在桌面上,表示尊重地搁在上面的意思。 3、删:会意字,从册从刀,意思是用刀子在简册上面削去一些字,构成删除的“删”字。 由上可见,在“牛”,“羊”,“马”、“册”、“典”、“删”六个字中,前面五个字都是象形字,最后“删”字则是会意字。2023-07-20 13:25:101
要几个汉字的来历
汉字的起源 汉 字 的 起 源 有 种 种 传 说, 中 国 古 书 里 都 说 文 字 是 仓 颉 创 造 的。 说 仓 颉 看 见 一 名 天 神, 相 貌 奇 特, 面 孔 长 得 好 像 是 一 幅 绘 有 文 字 的 画, 仓 颉 便 描 摹 他 的 形 象, 创 造 了 文 字。 有 的 古 书 说, 仓 颉 创 造 出 文 字 后, 由 于 泄 漏 了 天 机, 天 落 下 了 小 米, 鬼 神 夜 夜 啼 哭。 还 有 一 种 传 说, 说 仓 颉 观 察 了 鸟 兽 印 在 泥 土 上 的 脚 迹, 启 发 了 他 发 明 文 字 的 灵 感。 这 种 种 传 说 都 是 靠 不 住 的。 文 字 是 广 大 劳 动 人 民 根 据 实 际 生 活 的 需 要, 经 过 长 期 的 社 会 实 践 才 慢 慢 地 丰 富 和 发 展 起 来 的。 从 1954 年 秋 至 1957 年 夏, 中 国 考 古 工 作 者 多 次 发 掘 了 半 坡 遗 址(今 西 安 市 东 郊 半 坡 村 北), 发 现 了 早 在 6000 年 左 右 半 坡 人 在 长 期 的 生 活 和 生 产 实 践 中, 创 造 了 具 有 文 字 性 质 的 劾 划 符 号 和 绘 画、 雕 塑、 装 饰 品 等 艺 术 作 品。 半 坡 人 的 刻 划 符 号 多 保 留 在 彩 陶 上, 这 可 以 看 作 是 原 始 的 中 国 文 字。 近 年 来, 中 国 在 山 东 莒 县 陵 阳 河 大 汶 口 文 化 晚 期 的 一 处 遗 址 里 发 现 了 一 批 墓 葬 (距 今 已 有 4500 多 年), 出 土 了 大 量 的 文 物。 在 一 些 陶 尊 上 各 刻 有 一 个 图 象 文 字, 共 发 现 了 10 多 个 单 字。 这 些 文 字 是 按 照 实 物 的 形 状 描 绘 出 来 的, 所 以 称 为 “象 形 字”。 字 体 的 结 构 与 甲 骨 文 上 的 象 形 字 十 分 相 似, 但 比 甲 骨 文 要 早 1000 多 年。 因 此, “象 形 字” 是 中 国 最 早 的 文 字, 它 已 具 有 了 文 字 的 特 征。2023-07-20 13:25:3310
不少于20个《水浒传》人物的姓名、绰号、绰号来历以及相关情节 快
1呼保义松江,又称及时雨,仗义疏财,扶危济贫,结交天下好汉故此得名。怒沙阎婆惜2智多星吴用,又称小诸葛,足智多谋。智取生辰纲3大刀关胜,武圣关羽之后,因使大刀,故此得名。关胜大战梁山四将4霹雳火秦明,性如烈火,声如霹雳5美髯公朱仝,面如重枣,犹如关公,故称美髯公。6双枪将董平,擅使双枪,人称双枪将。7没羽箭张清,因善使飞石,人称没羽箭。8神行太保戴宗,日行八百里,故以此得名。9赤发鬼刘唐,因发色呈红色,面有朱砂胎记,故称赤发鬼。大名府大战索超10九纹龙史进,浑身纹有九条龙故此得名。11病关索杨雄,指武艺高强,可打败蜀汉名将关索(关羽之子)。三打祝家庄12病尉迟孙立,指武艺高强,可打败大唐名将尉迟敬德(尉迟恭)。13百胜将韩滔,顾名思义,指百战百胜。14一丈青扈三娘,一丈青是女子经常佩戴的一种发饰。15旱地忽律朱贵,指旱地里的鳄鱼。16笑面虎朱富,笑里藏刀,故此得名。17青眼虎李云,因眼角发青,故此得名。18母大虫顾大嫂,大虫指老虎,及母老虎的意思。19母夜叉孙二娘,夜叉,一种邪恶之物,指其恐怖。20鼓上蚤时迁,指鼓上的跳蚤,快速敏捷不易捉到。2023-07-20 13:26:271
人类历史上为何会出现“食人”现象?
因为人性本恶,当人在自然环境十分艰苦的时候,会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这时候道德的约束就会大大降低。2023-07-20 13:26:244
公斤力的具体换算方式是什么?
1MPa(兆帕)=1000kPa(千帕)=1000000Pa(帕斯卡)1bar(巴) = 0.1MPa1atm(标准大气压)=0.1013MPa=1.013bar=760mmHg=10.33mH2O1kgf/cm2(工程公斤力)=0.981bar=0.0981Mpa1psi(Lb/in2 )=0.07031kgf/cm2=0.06893 bar=6.893kpa1MPa=145psiPsi(lb/in2 )磅/平方英寸,常用在欧美等英语区国家的产品参数上通常在行业说的“公斤”是指“bar”2023-07-20 13:26:281
吃人根源来自哪儿?
关于吃人风气产生的原因有各种说法。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是由于人的野蛮兽性。近年来对于各种哺乳动物在自物状态下的习性的研究表明,在野生的正常状态下,同一个种内的动物,极少有因斗殴而致死的。只有在群体的数目远远超过其生活环境能够容纳的时候,才会发生斗殴致死的情形。对于灵长类的若干种类(如黑猩猩、大猩猩等)的野外观察,也表明群体之间和群体之内通常都是和平相处的。各猴群的关系,有些对邻近猴群侵入其占有的地区时,进行抵抗;有些则其生活地区可以互相重叠而和平相处。即使像狒狒那样最富有侵袭性的动物(它们的群体行为的研究是被用来作为早期人类的生活状态参照的),经过长期的野外观察,也没有见到互相捕食的行为。因此,吃人风气是由于人的野蛮兽性之说,不能从对现生灵长类习俗的研究中得到支持,不能认为人吃人是由于人从动物遗传来的野蛮兽性的表现。有人认为吃人是作为食物的来源。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物种,不可能把同一物种的个体作为重要的食物来源而在长时间内不使这个物种绝灭的。就人类来说,怀孕的时间很长,每胎一般是一仔,产出后的生长时间相对地说是很长和缓慢的,因此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同类作为重要的食物来源而不遭到灭种的危险。在食物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发生人吃人的事,这是可能的,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发生吃人尸体的事。但是在现代民族中,没有任何已知的民族是经常吃人肉的。吃人风气一般都不是为着获取食物,而是为着某种礼俗信仰。在现代民族中,吃人风气肯定是存在的。被吃的人总的来说,或是老人,或是俘获的敌人,或是为着某种信仰而献身的人,或是刚死的人(包括敌人和亲属)。至于说吃人风气是人类进化的动力,人类是通过吃人风气而进化来的论点,则是与现有的科学事实完全不符的,没有多加评论的必要。吃人风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单从上述的化石证据还不能确定。从人类发展的过程来看,早期的人科成员如南方古猿类以至其后的猿人,身体本身并没有锐利的武器如肉食类的犬牙,也没有硕大的身体;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简陋的木棒和石块。从单个的原始人来说,力量是薄弱的,他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互相协作,进行生产,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得以生存。原始人类受着自然的严峻压力,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寿命是相当短的。而对原始人群来说,年龄较大的人有着较多的生产实践经验,是对群体生存有利的因素,似乎不会由于年龄老一些就被吃掉。周口店猿人洞里认为是被吃的对象的年龄也都不是老人,也表明在原始人中没有发生吃老人的风气。原始人是不是吃敌人?在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中发生大的人群之间的集体屠杀的战争行为,从理论上说是不成立的。但这并不否定个人之间和小集团之间的矛盾,发生斗殴而受伤,甚至致命的情况。原始人是否吃已死的人?根据现代民族中的情况,可能只是在食物极度缺乏的特殊情况下才有。至于为着某种礼俗信仰而吃人,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某种信仰的产生是在人类发展中较晚的阶段,当人类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才有宗教信仰的产生。在现代民族中,在狩猎和采集食物的部落中,没有吃人风气的记载。而在原始的种植食物的部落中,则常有吃人风气。这也表明这种风气的起源可能是在较晚的时期。根据上述的各方面的资料,吃人风气可能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后起源的。2023-07-20 13:2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