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乐不思蜀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他是刘备与甘夫人的儿子,是刘备的长子。他一共在位41年,蜀国灭亡后,被封为安乐公。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讲的是,蜀国君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在蜀国的音乐响起的时候,蜀国的官员都掉眼泪思恋故国,只有刘禅很欢乐,毫无伤感之情。司马昭问刘禅他是否还想念蜀国,刘禅说在这里快乐,并不想念蜀国。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所以乐不思蜀的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它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乐不思蜀讲的是谁
1、乐不思蜀讲的是刘备儿子刘禅,小名阿斗。 2、乐不思蜀的故事是这样的,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2023-07-19 15:05:451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蜀汉怀帝刘禅,小名阿斗!乐不思蜀和扶不起的阿斗是紧密相连的,正因为“乐不思蜀”刘禅的昏庸无能在历史上出了名,司马昭这才看清楚刘禅的确是个糊涂人,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没有想杀害他。 乐不思蜀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只要是了解过三国历史的人,相信都耳熟能详,它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刘禅,总共在位四十二年,后投降于魏国,被魏帝封为“安乐候”。 乐不思蜀讲的是刘禅投降之后,被魏帝迁居到魏国的都城洛阳居住,在一次宴会上,权臣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蜀地的歌舞表演,刘禅的一种亲随想到了灭亡的故国,都十分难过,但是刘禅却说:“此间乐,不思蜀也”,这就是乐不思蜀的由来。 此后,人们就将乐不思蜀用来形容乐以忘返或者乐而忘本,而刘禅本人也多被后世诟病,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 故事: 邓艾灭了蜀汉以后,后主刘禅还留在成都。到了钟会、姜维发动兵变,司马昭觉得让后主留在成都总不大妥当,就派他的心腹贾充把刘禅接到洛阳。刘禅本来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全靠诸葛亮掌管着军政大事,他也不敢自作主张。诸葛亮死后,虽然还有蒋琬、费祎、姜维一些文武大臣辅佐他,可是他毕竟不像诸葛亮在世时候那么谨慎了。到蒋琬、费祎死去后,宦官黄皓得了势,蜀汉的政治就越来越糟了。 到了蜀汉灭亡,姜维被杀,大臣们死的死了,走的走了。随同他一起到洛阳去的只有地位比较低的官员郃正(即郤正)和刘通两个人。刘禅不懂事,不知道怎样跟人打交道,一举一动全靠郃正指点。平时、刘禅根本没把郃正放在眼里,到这时候,他才觉得郃正是个忠心耿耿的人。刘禅到了洛阳,司马昭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司马昭这样做,无非是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但是在刘禅看来,却是很大的恩典了。 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间,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 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差点儿掉下眼泪。只有刘禅咧开嘴看得挺有劲,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 司马昭观察了他的神情,宴会后,对贾充说:“刘禅这个人没有心肝到了这步田地,即使诸葛亮活到现在,恐怕也没法使蜀汉维持下去,何况是姜维呢!” 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说:“您还想念蜀地吗?” 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乐不思蜀”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郤正在旁边听了,觉得太不像话。回到刘禅的府里,郤正说:“您不该这样回答晋王(指司马昭)。” 刘禅说:“依你的意思该怎么说呢?” 郤正说:“以后如果晋王再问起您,您应该流着眼泪说:我祖上的坟墓都在蜀地,我心里很难过,没有一天不想那边。这样说,也许晋王还会放我们回去。” 刘禅点点头说:“你说得很对,我记住就是了。”后来,司马昭果然又问起刘禅,说:“我们这儿待您不错,您还想念蜀地吗?” 刘禅想起郤正的话,就把郤正教他的话原原本本背了一遍。他竭力装出悲伤的样子,但是挤不出眼泪,只好闭上眼睛。 司马昭看了他这个模样,心里早明白了一大半,笑着说:“这话好像是郤正说的啊!” 刘禅吃惊地睁开眼睛,傻里傻气地望着司马昭说:“对,对,正是郤正教我的。” 司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司马昭这才看清楚刘禅的确是个糊涂人,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没有想杀害他。 以上是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对“扶不起的阿斗”至今还是有很多争议的。大家可以看看《刘禅:五千年少有的大气政治家》,刘禅装疯卖傻是隐藏自己的才能,养晦自保。2023-07-19 15:05:551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1、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蜀汉怀帝刘禅,刘禅是刘备之子。 2、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就是指非常的开心所以一点也不思念蜀国,在历史典故中指刘禅在被掳之后完全没有心思想要复国,是一个贬义词,不过现在发展变成了一个中性词。 3、乐不思蜀的故事讲的是刘备驾崩之后刘禅登基,但是刘禅只会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一直都是诸葛亮帮忙操持,后来诸葛亮去世,魏国就派兵攻打蜀国,刘禅自愿投降,带着一些大臣去了魏国。一次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来人表演蜀国的杂耍给刘禅看。其他大臣看到都感到非常的伤心,只有刘禅非常的开心叫好,司马昭故意问刘禅在魏国过的开心吗?刘禅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就是在这里非常的快乐,我完全不想念蜀国。 4、后来,人们都用“乐不思蜀”来比喻那些在外面过得很开心,都忘记要回家的人,这个词语在最初的时候是有一些贬义的,后来也被用来做褒义词,慢慢的就发展为现在的中性词,意义是在新的环境中感受到快乐,不想再回到旧环境中。2023-07-19 15:06:051
"乐不思蜀"成语的主人公是谁?
刘禅2023-07-19 15:06:184
乐不思蜀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国志中蜀国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阿斗。2023-07-19 15:06:373
乐不思蜀是讲谁的故事
讲的是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节选如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_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_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译文如下: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_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_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_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扩展资料:故事背景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人物简介刘禅(shàn)(207年-271年) 荆州江陵人,即蜀汉怀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不思蜀2023-07-19 15:07:001
乐不思蜀是谁
乐不思蜀讲的是刘禅。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讲的是刘禅。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2023-07-19 15:07:131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在三国期间,蜀主刘备死后,承相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治国。刘禅是个胸无大志、才学浅薄的人把一切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处理,自己整天轻松快活。后来诸葛亮率军北伐,死在兵营,蜀国政事就由姜维代劳。魏国的司马昭见姜维在外率兵作战,蜀都空虚,刘禅又昏庸无能,认为这是灭掉蜀国的大好机会于是兵分几路征伐蜀国,不久就打到成都城外。蜀后主刘禅心惊胆战,便投降魏军,一家老小也被蜀军带回魏都洛阳。刘禅担心魏元帝曹负会杀了他,谁知曹免对他好言安抚,封他为安乐公,还赏赐给他大片土地和许多奴婢,连他的子孙也都封了官。刘禅受宠若惊,自此安心享乐,也不把亡国之辱放在心上。司马昭对刘禅不信任,想试一试他有无复国之心。一次,司马昭大摆宴席,把刘禅和他的旧部下请来赴宴,还专门叫来戏班子演唱蜀国的戏。刘禅的旧部下听到熟悉的乡音,都很悲伤可是刘禅依旧谈笑饮酒。司马昭看在眼里,悄悄对坐在旁边的官员说:“你看,一个人没有感情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像他这样的人,即使诸葛亮活着也无计可施,何况姜维呢!”不久后,司马昭去看望刘禅,问他:“你很想念蜀国吧?”刘禅笑嘻嘻地回答说:“这儿快乐得很,我不想念蜀国(乐不思蜀)。”后来这件事被邻正听到了,他立即对刘禅说:“司马昭以后再这样问你,你应该哭着说:先的坟墓都在蜀地,这令我十分想念!"”刘禅点点头。过了几天,司马昭又问刘禅这个问题,刘禅照邵正的话说了一遍。司马昭大笑起来,说:“这是正教你这样说的吧?”刘禅吃惊地说:“对啊,你怎么知道的?”周围的人一齐哄笑起来2023-07-19 15:07:451
乐不思蜀是谁的故事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1、讲的是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2、原文: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3、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2023-07-19 15:08:391
乐不思蜀是指谁
问题一:乐不思蜀讲的是谁 刘备的儿子刘禅 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问题二:乐不思蜀指的是谁 刘备童鞋啊,他去东吴去迎娶孙权的妹妹,因为迷恋上他的妹妹,和东吴的美景,那是的东吴就是现在的江南一带,有美食,美景,美人,我嘞个去,谁想回去,所以就不想回他的蜀国了,最终还是被孙权妹妹一顿臭骂,最终娶回蜀国了。这里还出了个”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问题三:请问乐不思蜀是指历史上哪个人物啊? 乐不思蜀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棵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可刘禅真的一点也不思念蜀国吗?刘禅在“乐不思蜀”的伪装之下,每当夜静无人之际,恐怕不止一次地对着西南方向感泣!... 刘禅乃是位非凡的智者,他将“大音无声”这一境界演绎到极至的同时,也使他最终避开了杀身之祸。莎士比亚说过:“装傻装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他必须窥伺被他所取笑的人们的心情,了解他们的身份,还得看准了时机;然后像窥伺着眼前每一只鸟雀的野鹰一样,每个机会都不放松。这是一种和聪明人的艺术一样艰难的工作。” 刘禅亡国之后,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对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自己的待遇,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地百姓政策的宽松。所以,刘禅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才能,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作为三国中最弱的一方,刘禅能领导蜀国41年,既避免了班子内部互相倾轧,也没有隔几年发动一次大的运动,而政权稳固。在国家人民去留之际,后主看重的是人民的现实利益,摈弃了面子政治,减少了生命财产的无谓牺牲。他被俘后的傻态,只是他身处险境采取的明哲保身的韬晦之汁而已。如果刘禅不“乐不思蜀”那么他以后连思蜀的机会恐怕都没有了,他的确是智慧超群啊! 刘禅(207-271),字公嗣,蜀汉后主,做了四十二年的皇帝。公元二二三年,刘备病逝,刘禅继位成为新皇帝。年轻的刘禅尊诸葛亮为相父,蜀汉政事全归诸葛亮所有。其后,诸葛亮北伐,刘禅本不赞成北伐,但也拦不住诸葛亮。二三四年,诸葛亮病逝,刘禅亲自素服将诸葛亮灵柩迎回。在处理魏延和杨仪的问题上,刘禅明显站在了魏延一边。他见魏延被杨仪派人杀害,就立即将杨仪贬为庶人,并改任蒋琬为大将军。其后蒋琬、费t二人先后执政,两人死后姜维执政,开始再度北伐。刘禅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看着蜀汉一步步走向灭亡。二六三年,邓艾四年围住成都城,刘禅开城门投降邓艾,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 历史上的刘禅并不算是十足的昏君,因为在蜀汉他很少下过真正属于自己的圣旨。但后人已将刘禅逐步丑化成一无所事的人了。其实只要认真想一想就会明白,三国时期作皇帝时间最长的就是刘禅,如果他真是昏庸到了极点,怎么会坐那么时间的皇位? 总之,我觉得刘禅......>> 问题四:三国演义的乐不思蜀指的是哪个故事 刘禅的故事、详细如下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其实阿斗当时也是为了自保,若是刘禅也是表现出十分怀念蜀国的样子,那司马昭很可能出手杀了阿斗、以绝后患。 问题五:乐不思蜀指的是什么 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快乐地忘了本,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乐不思蜀”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问题六:乐不思蜀,说典故。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S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S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S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2023-07-19 15:08:451
乐不思蜀指的是谁
乐不思蜀的意思是说现在过的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那你是否知道乐不思蜀的主角是谁,有什么样的典故?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年。 刘禅,小名阿斗,据传刘禅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后人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一词形容庸碌无能的人。 乐不思蜀的典故是这样的,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因此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2023-07-19 15:08:521
乐不思蜀说的是谁 故事内容介绍
1、乐不思蜀讲刘禅。 2、三国时期,刘备占据,建立。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 3、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2023-07-19 15:09:061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
刘备的儿子刘禅。2023-07-19 15:09:146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成语故事:三国时,蜀国的刘备在驾崩之后,把皇帝的位置传给他的儿子刘禅,并请丞相诸葛亮来辅佐刘禅治理国家。刘禅有个小名叫做阿斗,阿斗当了皇帝后,每天只会吃喝玩乐,根本不管事,还好有诸葛亮帮他撑着,蜀国才能一直很强盛。可是,当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马上派兵来攻打蜀国,蜀国不但打不过魏国,阿斗还自愿投降,带着一些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完全忘记自己的国家已经灭亡了。有一天,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阿斗吃饭,故意叫人来表演蜀国的杂耍,想羞辱这些蜀国来的人。旧大臣们看到这些蜀国的杂耍,都非常的难过,可是,阿斗却高兴地拍着手说:“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点也没有伤心的样子。后来,司马昭故意讽刺阿斗说:“怎么样!在这里过的开心吗?想不想蜀国呀?”没想到,阿斗居然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说:“不会呀!在这里有得吃有得玩,我呀!一点也不会想念蜀国呢!”司马昭听了以后,在心里窃笑:“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呀!难怪会让自己的国家给亡掉!”后来,大家就用“乐不思蜀”来形容一个人过的很开心,都忘记要回家!扩展资料刘禅(207年-271年),男,汉族,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刘禅早年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刘备攻取益州,建立蜀汉后,册立为太子。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年号建兴,信任相父诸葛亮,支持北伐战争。后期不理朝政,宠信宦官黄皓,国力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攻蜀,刘禅投降邓艾。蜀汉灭亡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和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谥号为思。西晋末年,汉赵刘渊称帝,追谥刘禅为汉朝孝怀皇帝。2023-07-19 15:09:302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刘禅) 完璧归赵---(蔺相如) 凿壁借光-----(匤衡) 指鹿为马--(赵高)三顾茅庐--(刘备)2023-07-19 15:09:514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 不思念蜀国。”近义词流连忘返拼音:liú lián wàng fǎn。释义: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出自: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译文:从上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流;从下游向上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连。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2023-07-19 15:10:322
乐不思蜀主人公是谁?(乐不思蜀主人公是谁的 答案)
1、乐不思蜀主人公是谁的主人公是谁。 2、乐不思蜀主人公是谁的 答案。 3、乐不思蜀主人公是谁呀。 4、乐不思蜀主人公是谁什么意思。1.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 2.乐不思蜀(lèbùsīshǔ),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 3.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4.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 5.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6.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2023-07-19 15:10:451
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的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比喻在新环境里过得很快乐,不愿意回到原来的环境里。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蜀汉末代皇帝刘禅。“乐不思蜀”的典故是:刘禅投降司马昭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并命人演奏蜀乐,以试探刘禅的心思,而刘禅在宴席上听到蜀乐却不见悲色,表示不思念蜀国。 乐不思蜀的出处 乐不思蜀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原文如下: 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译文 司马昭问刘禅说:"你是否很思念蜀国?"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郤正知道了这事,拜见刘禅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您应哭泣着回答说:‘先人的坟墓都在蜀地,你看向西边心中悲伤,没有一天不思念着蜀国。于是就闭上眼睛。"” 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着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说:“这为何正像是郤正说的话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着司马昭说:“的确如您所说的那样。”左右的人都笑了。2023-07-19 15:11:091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和谁
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主人公是刘禅。《乐不思蜀》 的故事:蜀后主刘禅投降以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司马炎为了试探刘禅的态度,故意放蜀国的乐曲,此时蜀国的官员都掉眼泪了,只有刘禅还笑嘻嘻的,司马昭问刘禅:“想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开心, 不想念蜀国。"乐不思蜀的意思意思是很快乐,一点也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的环境中得到了乐趣,不想再回到原来的环境里去。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扩展资料:成语故事: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 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2023-07-19 15:11:171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刘备的儿子刘禅2023-07-19 15:11:435
乐不思蜀的典故说的是谁 乐不思蜀典故的介绍
1、乐不思蜀讲刘禅。 2、三国时期,刘备占据,建立。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兔封他一个食体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 3、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2023-07-19 15:12:171
乐不思蜀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2023-07-19 15:13:221
乐不思蜀的人物 乐不思蜀的人物是谁
1、乐不思蜀的人物是刘禅。 2、刘禅(207年-271年),既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 3、刘禅早年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刘备攻取益州,建立蜀汉后,册立为太子。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年号建兴,信任相父诸葛亮,支持北伐战争。后期不理朝政,宠信宦官黄皓,国力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攻蜀,刘禅投降邓艾。蜀汉灭亡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和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 4、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谥号为思。西晋末年,汉赵刘渊称帝,追谥刘禅为汉朝孝怀皇帝。2023-07-19 15:13:291
“乐不思蜀”由什么典故而来?
“乐不思蜀”出自《三国志u2022蜀书u2022后主传》,讲的是蜀后主刘禅甘心为司马昭所虏不思复国的故事。后来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乐不思蜀”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 《三国志u2022蜀书u2022后主传》: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u2018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u2019,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典故】 一日,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又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u2018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u2019”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2023-07-19 15:13:361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蜀汉后主刘禅,小名阿斗2023-07-19 15:13:5713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乐不思蜀的故事主人公是谁?刘禅刘阿斗
乐不思蜀讲的是刘禅。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2023-07-19 15:14:262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谁 乐不思蜀典故介绍
1、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刘禅。 2、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2023-07-19 15:14:381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刘备2023-07-19 15:14:526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谁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
阅读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知识,以此丰富自身,让自己成长。下面介绍的是蜀后主刘禅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乐不思蜀说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 是东汉未年,三国时期。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刘禅统领着川蜀。刘禅被司马昭灭了之后被司马昭很好的安顿了下来。司马昭怕刘禅还有复国之心便问他还思念川蜀吗,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 刘禅人物介绍 刘禅(shàn)(207年~271年),汉族,即蜀汉孝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 刘禅早年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刘备攻取益州,建立蜀汉后,册立为太子。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年号建兴,信任相父诸葛亮,支持北伐战争。后期不理朝政,宠信宦官黄皓,国力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攻蜀,刘禅投降邓艾。蜀汉灭亡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和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 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谥号为思。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称帝,建立汉赵政权,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2023-07-19 15:15:111
乐不思蜀讲的是谁 乐不思蜀讲的是刘备儿子刘禅
1、乐不思蜀讲的是刘备儿子刘禅,小名阿斗。 2、乐不思蜀的故事是这样的,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2023-07-19 15:15:301
乐不思蜀是讲谁的故事
刘禅2023-07-19 15:15:444
乐不思蜀说的是谁 故事内容介绍
1、乐不思蜀讲刘禅。 2、三国时期,刘备占据,建立。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 3、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2023-07-19 15:16:111
乐不思蜀的故事
乐不思蜀的意思是说现在过的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那你是否知道乐不思蜀的主角是谁,有什么样的典故?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年。 刘禅,小名阿斗,据传刘禅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后人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一词形容庸碌无能的人。 乐不思蜀的典故是这样的,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因此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2023-07-19 15:16:191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也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刘婵2023-07-19 15:16:372
成语典故_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乐不思蜀是谁的故事
成语典故_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乐不思蜀是谁的故事 成语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乐不思蜀的典故如下: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成语典故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童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 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谷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2023-07-19 15:16:561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简短介绍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蜀汉怀帝刘禅,小名阿斗!乐不思蜀和扶不起的阿斗是紧密相连的,正因为“乐不思蜀”刘禅的昏庸无能在历史上出了名,司马昭这才看清楚刘禅的确是个糊涂人,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没有想杀害他。 乐不思蜀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只要是了解过三国历史的人,相信都耳熟能详,它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刘禅,总共在位四十二年,后投降于魏国,被魏帝封为“安乐候”。 乐不思蜀讲的是刘禅投降之后,被魏帝迁居到魏国的都城洛阳居住,在一次宴会上,权臣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蜀地的歌舞表演,刘禅的一种亲随想到了灭亡的故国,都十分难过,但是刘禅却说:“此间乐,不思蜀也”,这就是乐不思蜀的由来。 此后,人们就将乐不思蜀用来形容乐以忘返或者乐而忘本,而刘禅本人也多被后世诟病,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 故事: 邓艾灭了蜀汉以后,后主刘禅还留在成都。到了钟会、姜维发动兵变,司马昭觉得让后主留在成都总不大妥当,就派他的心腹贾充把刘禅接到洛阳。刘禅本来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全靠诸葛亮掌管着军政大事,他也不敢自作主张。诸葛亮死后,虽然还有蒋琬、费祎、姜维一些文武大臣辅佐他,可是他毕竟不像诸葛亮在世时候那么谨慎了。到蒋琬、费祎死去后,宦官黄皓得了势,蜀汉的政治就越来越糟了。 到了蜀汉灭亡,姜维被杀,大臣们死的死了,走的走了。随同他一起到洛阳去的只有地位比较低的官员郃正(即郤正)和刘通两个人。刘禅不懂事,不知道怎样跟人打交道,一举一动全靠郃正指点。平时、刘禅根本没把郃正放在眼里,到这时候,他才觉得郃正是个忠心耿耿的人。刘禅到了洛阳,司马昭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司马昭这样做,无非是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但是在刘禅看来,却是很大的恩典了。 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间,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 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差点儿掉下眼泪。只有刘禅咧开嘴看得挺有劲,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 司马昭观察了他的神情,宴会后,对贾充说:“刘禅这个人没有心肝到了这步田地,即使诸葛亮活到现在,恐怕也没法使蜀汉维持下去,何况是姜维呢!” 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说:“您还想念蜀地吗?” 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乐不思蜀”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郤正在旁边听了,觉得太不像话。回到刘禅的府里,郤正说:“您不该这样回答晋王(指司马昭)。” 刘禅说:“依你的意思该怎么说呢?” 郤正说:“以后如果晋王再问起您,您应该流着眼泪说:我祖上的坟墓都在蜀地,我心里很难过,没有一天不想那边。这样说,也许晋王还会放我们回去。” 刘禅点点头说:“你说得很对,我记住就是了。”后来,司马昭果然又问起刘禅,说:“我们这儿待您不错,您还想念蜀地吗?” 刘禅想起郤正的话,就把郤正教他的话原原本本背了一遍。他竭力装出悲伤的样子,但是挤不出眼泪,只好闭上眼睛。 司马昭看了他这个模样,心里早明白了一大半,笑着说:“这话好像是郤正说的啊!” 刘禅吃惊地睁开眼睛,傻里傻气地望着司马昭说:“对,对,正是郤正教我的。” 司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司马昭这才看清楚刘禅的确是个糊涂人,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没有想杀害他。 以上是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对“扶不起的阿斗”至今还是有很多争议的。大家可以看看《刘禅:五千年少有的大气政治家》,刘禅装疯卖傻是隐藏自己的才能,养晦自保。2023-07-19 15:17:031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关羽2023-07-19 15:17:264
乐不思蜀讲的是谁
1、乐不思蜀讲的是刘备儿子刘禅,小名阿斗。 2、乐不思蜀的故事是这样的,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2023-07-19 15:17:331
乐不思蜀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 刘禅(207年~271年)即蜀汉孝怀皇帝,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 于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二年。 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 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 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扩展资料: 他的旧臣郤闻“此间乐,不思蜀”,趁上厕所时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如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视著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一阵子,最后张开双眼,很认真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 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学了一遍。 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 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2023-07-19 15:17:401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刘禅是刘备与甘夫人的儿子,是刘备的长子,一共在位41年,蜀灭亡后,被封为安乐公。甘夫人因为晚上做梦的时候梦见自己吞下了北斗星,并且这个时候又有了身孕,所以刘禅的小名才叫阿斗的,刘备登基之后刘禅被立为太子,之后继位成为蜀汉后主,得到诸葛亮的辅佐,但是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不久之后魏将邓艾进攻绵竹,刘禅投降导致蜀汉灭亡,之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刘禅到了洛阳之后,不仅有着自己的住宅,家中还有不少的仆役,这让刘禅很是高兴。为了感谢司马昭,刘禅带着大臣们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也设宴款待了刘禅等人,吃饭间司马昭让人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但是刘禅反而很是高兴。面对司马昭的疑惑,刘禅笑着说:这个地方让我这么的快乐,所有我不思念蜀国。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扩展资料:墓葬遗址西晋泰始七年(271年),蜀汉亡国之君刘禅死在洛阳,葬于孟津平乐镇翟泉村东。20世纪60年代,刘禅墓还有高7米、直径15米的大冢。由于洛阳市文物部门经济上的捉襟见肘致使刘禅之墓已经夷为平地。一说刘禅墓(阿斗墓)在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与安阳市交界处的“阿斗寨”附近。当地相传阿斗寨是刘禅被司马昭父子秘密羁押之地,主要有万柏山、阿斗寨、古寨墙、古柏林、阿斗墓、金线河、蜀村花卉园区等旅游资源。2023-07-19 15:17:491
乐不思蜀主人公是谁???
刘禅2023-07-19 15:17:5812
乐不思蜀成语故事中的主角
乐不思蜀的意思是说现在过的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那你是否知道乐不思蜀的主角是谁,有什么样的典故?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年。 刘禅,小名阿斗,据传刘禅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后人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一词形容庸碌无能的人。 乐不思蜀的典故是这样的,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因此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2023-07-19 15:18:221
对洒当歌 单刀赴会 乐不思蜀 万死不辞 下面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对酒当歌—曹操单刀赴会—关羽乐不思蜀—刘禅万死不辞—王允2023-07-19 15:19:073
乐不思蜀的是谁
乐不思蜀指的是三国时期蜀国刘备的儿子“刘禅”。蜀汉亡后,后主刘禅被送往洛阳,司马昭设宴待禅,作蜀汉故伎于前,禅乐在其中,司马昭因而问禅:“是否思蜀?”禅答:“此间乐,不思蜀。”典出《三国志.卷三三.蜀书.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后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2023-07-19 15:19:174
乐不思蜀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刘禅(207年~271年)即蜀汉孝怀皇帝,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于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扩展资料:他的旧臣_闻“此间乐,不思蜀”,趁上厕所时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如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视著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一阵子,最后张开双眼,很认真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_正教他的学了一遍。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_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刘婵2023-07-19 15:19:251
乐不思蜀是谁写的,主要人物是谁?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2023-07-19 15:19:346
乐不思蜀成语有关人物
成语故事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乐不思蜀的典故 成语乐不思蜀说的是谁?乐不思蜀的意思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成语乐不思蜀的主人公----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乐不思蜀的典故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谷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2023-07-19 15:19:501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刘备的儿子2023-07-19 15:19:5814
乐不思蜀的典故指的是谁
刘禅,就是刘备那个宝贝儿子2023-07-19 15:20:312
乐不思蜀的故事
乐不思蜀故事简介 三国时,蜀国的刘备在驾崩之后,把皇帝的位置传给他的儿子刘禅,并请丞相诸葛亮来辅佐刘禅治理国家。 刘禅有个小名叫做阿斗,阿斗当了皇帝后,每天只会吃喝玩乐,根本不管事,还好有诸葛亮帮他撑着,蜀国才能一直很强盛。可是,当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马上派兵来攻打蜀国,蜀国不但打不过魏国,阿斗还自愿投降,带着一些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完全忘记自己的国家已经灭亡了。 有一天,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阿斗吃饭,故意叫人来表演蜀国的杂耍,想羞辱这些蜀国来的人。旧大臣们看到这些蜀国的杂耍,都非常的难过,可是,阿斗却高兴地拍着手说:“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点也没有伤心的样子。 后来,司马昭故意讽刺阿斗说:“怎么样!在这里过的开心吗?想不想蜀国呀?”没想到,阿斗居然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说:“不会呀!在这里有得吃有得玩,我呀!一点也不会想念蜀国呢!”司马昭听了以后,在心里窃笑:“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呀!难怪会让自己的国家给亡掉!” 后来,大家就用“乐不思蜀”来形容一个人过的很开心,都忘记要回家! 扩展资料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左右皆笑。 乐不思蜀的故事 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 王曰:“何乃似郤正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选自《三国志》)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 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 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乐不思蜀讲述的是谁的故事? 蜀炎兴元年(公元263年),魏将钟会、邓艾、诸葛绪大举伐蜀。 邓艾大军 兵临城下,刘禅惊慌失措,立即派人前去请降。 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力求出战,但刘禅却不为所动。 无奈之下,刘谌哭倒在昭烈 庙,之后便杀死妻儿,自刎而亡。但这仍没能引起刘禅的反思,刘禅后派太仆蒋显下诏令 姜维投降钟会。 至此,蜀汉宣告灭亡。 投降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并迁至洛阳。 有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席间出演了蜀地 的歌舞,列席的蜀国人无不触景伤情,心生感慨,唯独刘禅嬉笑自若。司马昭看到这种情 况,于是感叹道u2022u2022“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令全,况姜维邪!”而后叉 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这也就是“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的 由来。 “乐不思蜀”典故的来历是什么? 蜀汉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 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 咐演奏蜀地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汉旧 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独刘禅怡然自若,不为悲伤。 司马昭见状,便 问刘禅“安乐公思念蜀国否?”刘禅答道“此乐间,不思蜀也。”他的旧臣 郤正闻此言,宴毕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 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视着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一阵子,最后张开双眼,很认真 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萄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 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学 了一遍。 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 ”司 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 刘禅就这 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这就是“乐不思蜀”这一典故的由来。 乐不思蜀的故事 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选自《三国志》)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乐不思蜀的故事是啥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 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 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 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棵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 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 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乐不思蜀的典故? 故事发生在三国,涉及人物是刘禅,司马昭.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 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 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 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 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棵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 司马昭听了,说道:“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 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乐不思蜀的故事简介!!!!!!! 刘阿斗最大的悲哀,不在于蜀国灭亡,自己的快活皇帝当不成,而在于后人对他的不理解。 史书基本上把他描绘成了一个昏庸无能、贪生怕死的人。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让他举家迁往洛阳,还封他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的子孙和随行官员也都封侯加爵。有一天,司马昭设宴招待他,席间故意演蜀地的歌舞助兴,旁边的人都有些感慨,而他则喜笑自若。司马昭看见这样的情景,对属下感慨道:“人的无情,怎能到这样的程度!就算诸葛亮在,也不能保他久全,更何况是姜维呢?”过了几天,司马昭又问刘禅:“很想蜀国吧?”刘禅竟然回答:“这里很好呀,我才不想蜀国呢!”有一个随行的大臣叫却正的听说这事儿,对他说:“下一次问你的话,你就哭着说:先人的坟墓远在巴蜀,我不无思念啊!”但当司马昭再问时,刘禅照样说了,却欲哭无泪。司马昭说:“你说的怎么象却正的话啊。”刘禅竟说:“正是他叫我说的。”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这个典故造就了一个成语: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是讲谁的故事 讲的是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自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 节选如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译文如下: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 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扩展资料: 故事背景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 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人物简介 刘禅(shàn)(207年-271年) 荆州江陵人,即蜀汉怀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 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2023-07-19 15:2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