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kySXyd
-
司母戊鼎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
司母戊鼎又称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2002年1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扩展资料
后母戊鼎的命名
后母戊鼎,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母戊”是商王文丁之母的庙号,“后”就是王的意思,“后母”即就是王的母亲,这样的解释既服人又确切。
但是,自从1939年3月这尊鼎在河南安阳被挖掘出来后,就一直被专家定名为“司母戊鼎”,这个命名是不够准确和严谨的。所以,2011年3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就将馆藏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了,这让其终于恢复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后母戊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司母戊鼎”为何改成了“后母戊鼎”
瑞瑞爱吃桃
-
司母戊鼎是1939年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出土的,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它造型浑厚雄伟,重达875公斤,带耳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是我国目前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鼎身和鼎足铸有兽形花纹,两个耳上铸有两虎相向张口争食一人头,形象凶恶。因鼎内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经专家考证司母戊鼎是商文王丁为了祭祀母亲“戊”而专门铸造的。大鼎用多块陶范浇铸而成,空心鼎耳和鼎身为分别铸造再铸接在一起的,在当时条件下,没有二、三百人密切协作是不能铸造成功的,它集中反映一了商代冶铸技术的高度发展和辉煌成就。
司母戊鼎作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镇馆级国宝来说,它出土后与发掘人却经历了种种磨难。
20世纪20年代初,安阳小屯甲骨文的出土让这里的人们觉得脚下这片沃土可能埋藏大量宝物,探宝人不断出现。1939年3月19日的晚上,一位当地吴姓青年在武官西北岗吴家柏树林自家祖坟地里盲目探宝。当他把探杆钻到十多米深时突然感觉碰到了硬东西,拔出后看到探杆头上带有铜诱,立即回村找堂兄吴培文商量。他们觉得自家祖坟地下可能埋有宝物,挖不挖很犯难,挖的话要破坏祖坟,不挖若是让已侵占安阳的日本人听到风声一定来挖。吴培文当即组织20多个小伙子进行挖掘。当挖到近13米深时,吴培文只身来到坑内拨开泥土,一截器物顶部显露出来,因鸡叫天要放亮,他们怕被日本人发现赶紧把坑填上第二天晚上继续挖,一尊大方鼎露出全貌。吴培文指挥大家用3根圆木搭成架子,挂上辘轳,将鼎拉了出来。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国宝司母戊大方鼎。
铜鼎拉回家后,吴培文将它埋在垃圾坑里。事后大家决定应将大鼎卖给中国人。不久,当时中国最大的古玩商肖寅卿从从北平专程来到安阳看这大鼎,吴培文感到他是位真正的中国买家,决定让他看看。肖寅卿看后出价20万大洋(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2000万元)要买这尊大鼎,但又提出一个要求,为了运输方便不被日本人知道,要将鼎切割成10块。吴培文按着肖寅卿的要求买来锯条进行切割。由于这尊鼎特别结实,锯条都断了也没切割成,他们又试图用锤砸,也没有砸烂,这尊大鼎才逃过粉身碎骨的命运。
由于无法将鼎分身,吴培文重新将它埋在地下。这时日本人也得到消息,派军队包围吴家。由于日木人没有得到准确消息,只是搜了搜就回去了,但随后又派300多人来吴家,吴培文得到这个消息立即翻墙逃跑。日军没有追赶他,而是直奔埋宝的西屋马棚,却又鬼使神差地拐进隔壁西院马棚,鼎又逃过一劫。后来吴培文又将大鼎转移到东屋水槽下面埋起来,并找来一只类似古董的铜夜壶用布包了几层藏在床下。儿天后鬼子又来搜查,把铜夜壶当成宝贝带走,这只铜夜壶救了大鼎一命。吴培文深知日本人不会善罢甘休,选择了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吴培文出走后日本人又来了几次,他们确认宝贝被吴培文带走后才算罢休。
吴培文一走就是10年。在第7个年头时也就是1946年,国民党安阳政府获悉了藏鼎的准确位置后将鼎挖出放在了县政府,后来国民党军队一司令将鼎运到南京当作寿礼送给蒋介石,存放在当时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博物馆。南京解放前夕,蒋介石准备将鼎运到台湾被解放军截获。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新馆建成,这尊鼎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
新中国成立后,吴培文才回到老家安居。1991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派人设法找到吴培文了解挖掘大鼎的经过,作为宝鼎的发倔见证人,吴培文开始被外界熟知。自1991年开始吴培文接待了众多的中外媒体记者和成千上万的来访者,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人讲述,有时还领到发掘地进行现场解说。2005年9月19日,为配合安阳殷墟申遗,国家博物馆将阔别家乡59年的司母戊鼎运回安阳“省亲”,吴培文作为特邀嘉宾为大鼎掀起“红盖头”,同年吴培文被授予“河南省文物保护特殊贡献奖”,2006年9月14日还被增补为安阳市政协委员。
一尊大鼎让吴培文改变了一生的命运,既让他饱受流离之苦,也让他成为发掘护宝的名人,得到他应该得到的荣誉。如今吴培文老人已走完了他84岁的生命路程,于2006年12月16日辞世,但这尊国宝却长留于天地之间,它雄伟精美的造型长留于我国方寸之中,成为中国人民心中水远的骄傲。
阿啵呲嘚
-
司母戊大方鼎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发现的。这里距武官村大墓西南隅大约80米。大鼎出土后,因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是,由于日本侵略者多次勒索和强购,当时恐怕被日寇掠取,便把大鼎又重新埋在地下。1946年6月抗战胜利后,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大鼎出土后,先存放在安阳县政府,同年10月移到前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解放后称南京博物院)。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北京建馆,又将方鼎运到北京展出。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是原鼎的复制品,真品早已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保护起来了。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大鼎的腹内长壁上有三个铭文“司母戊”。关于这三个铭文如何解释,目前学术界有三种说法:(1)一般的解释认为这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司”解释为职司、官司、典司。(2)另一种解释认为这是一个氏族的名称。(3)第三种解释把“司”释为祠。“祠”就是祭祀的意思。也还有把“司”释作王后的“后”字的。“母戊”是谁呢?最早的推测,母戊是殷王武乙的配偶妣戊,即文丁的母亲,作器者则为文丁。卜辞记载文丁的配偶为批癸,而帝乙的配偶却不见记载,因此陈梦家同志认为,“母戊”可能是帝乙的配偶。据此,则大鼎力殷墟晚期的器物(陈梦家:《殷代铜器》见《考古学报》1954年第7册第30页)。另一种意见认为,“母戊”可能是指武丁的法定配偶或祖甲的法定配偶。因此作器者可能为祖庚、祖甲、或廪辛、康丁。这样,该鼎就是殷墟前期的遗物(《考古》1977年第1期)。
司母戊鼎是我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有人曾用光谱定性分析它的合金成份,结果表明大鼎的成份和殷代一般铜器的成份基本相同。人们又对铜、锡、铅三元素用化学分析的沉淀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鼎的合金成份是:铜占84.77%,锡占11.64%,铅占2.79%,这一分析与《周礼?考工记》上说的“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的记载基本是相符的。
关于大鼎的铸造方法,根据考古工作者的观察分析,认为大鼎是采用组芯的造型方法,即先用土塑造泥模,用泥模翻制陶范,再把陶范合到一起灌注铜液。从铸造痕迹来看,司母戊鼎是用二十块范铸成的。司母戊鼎出色的铸造技术,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wpBeta
-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中,被当地农民吴希增探寻到的。自从安阳小屯村发现甲骨文之后,质朴的当地农民逐渐意识到殷墟文物的价值,于是积极参加了探寻文物的活动。 1939年3月的一天上午,吴希增在吴培文的田地上用探杆探找文物,当探杆钻到地下十多米深的时候,触及到一个硬物,吴希增将探杆取上来二看,发现坚硬的探头卷了刃,上面还留有绿色的铜锈,他意识到探到宝物了。按当地规定,探宝不分地界,但探出宝来,宝物所在地的主人要分得宝物售款的一半。吴希增和吴培文商定之后,当晚便破土挖宝了。挖掘工作是秘密进行的,到半夜时分,挖下约10米深,宝物被发现了,先挖到的是器物的柱足,接着整个器物显露出来。当时,大方鼎的口朝东北,柱足朝西南,横斜在泥土里,大如马槽,但只有一个鼎耳,另一个鼎耳不知去向,人们在泥土中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估计,它在埋入地下之前,便被击断失落了。 第二天夜里,吴希增组织了四十多人往上提,他们在洞口上搭了一个架子,用两条粗约五厘米的麻绳,一条拴住鼎耳,一条拴住柱足,一部分人在上面用力拉,一部分人在洞下用杠杆撬起一头并将土填入底部,然后再撬另一头,再用土填起来,用这种办法一点一点地往上抬,当提到六七米时,粗实的绳子突然断裂了。此时,天将放亮,为防别人发现,又将洞口堵了起来。到了第三天夜里,终于将这个特大方鼎弄出了地面。
铁血嘟嘟
-
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中,被当地农民吴希增探寻到的。1939年3月的一天上午,吴希增在吴培文的田地上用探杆探找文物,当探杆钻到地下十多米深的时候,触及到一个硬物,吴希增将探杆取上来二看,发现坚硬的探头卷了刃,上面还留有绿色的铜锈,他意识到探到宝物了。按当地规定,探宝不分地界,但探出宝来,宝物所在地的主人要分得宝物售款的一半。吴希增和吴培文商定之后,当晚便破土挖宝了。挖掘工作是秘密进行的,到半夜时分,挖下约10米深,宝物被发现了,先挖到的是器物的柱足,接着整个器物显露出来。当时,大方鼎的口朝东北,柱足朝西南,横斜在泥土里,大如马槽,但只有一个鼎耳,另一个鼎耳不知去向,人们在泥土中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估计,它在埋入地下之前,便被击断失落了。 第二天夜里,吴希增组织了四十多人往上提,他们在洞口上搭了一个架子,用两条粗约五厘米的麻绳,一条拴住鼎耳,一条拴住柱足,一部分人在上面用力拉,一部分人在洞下用杠杆撬起一头并将土填入底部,然后再撬另一头,再用土填起来,用这种办法一点一点地往上抬,当提到六七米时,粗实的绳子突然断裂了。此时,天将放亮,为防别人发现,又将洞口堵了起来。到了第三天夜里,终于将这个特大方鼎弄出了地面。
FinCloud
-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
mlhxueli
-
1939年3月,出土于安阳武官北地即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
水元素sl
-
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中,被当地农民吴希增探寻到的。
gitcloud
-
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中,被当地农民吴希增探寻到的。
小白
-
河南省安阳市郊
司母戊鼎是商代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由王室所铸,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郊出土,因鼎身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
康康map
-
青铜器后母戊鼎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
墨然殇
-
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中被发现。
无尘剑
-
河南安阳武官村北
苏萦
-
司母戊鼎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
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后母戊鼎”
青铜器的诞生是人类文明时期一大进步发现,也是世界文明的象征,而青铜器泛指的是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那么您知道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吗,下面不妨快来了解看看吧! 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原名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 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司母戊大方 鼎,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 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 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 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 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 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 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 中含人 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 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后母戊鼎的特征 后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 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 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亦是已发现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算命) 后母戊鼎的更名 最初给该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称其为司母戊鼎,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另一著名学者罗振玉也曾认为:“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于是,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来了。但争议一直不断,有多位学者提出,“司”字应作“后”字解,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于是在此后出版的《辞海》对“司母戊鼎”作了这样的描述: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鼎腹内有铭文“司母戊”三字(或释“后母戊”)。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做。如今,把“司”改为“后”,实际上是否定了从前把“司”理解为“祭祀”的说法。大部分专家认为“后母戊”的命名要优于“司母戊”,其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与“皇天后土”中的“后”同义。改为“后母戊”,意思相当于: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 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母戊鼎正式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移至该馆,亮相时鼎前的标牌已赫然显示“后母戊鼎”。央视播出后,随即在社会上引起轩然 *** ,“司”“后”之争也由学界扩展到社会争论,令人尴尬的事情出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殷墟博物苑、中国文字博物馆三个中国举足轻重的博物馆,在展示同一件青铜大鼎(殷墟、文字博物馆为复制品)时,出现了不同的称谓,位于首都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称“后母戊鼎”,而在其出土地——殷墟、国内唯一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它的释名为“司母戊鼎”。 后母戊鼎的文物价值 后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后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喜欢吃各种食物的神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后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中国高超的铸造水平。2023-07-17 22:26:121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这件巨大的青铜器制造于哪个朝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商朝的青铜器铸造业高度发展,这件巨大的青铜器就是制造于商朝. 故选B.2023-07-17 22:26:541
我们都知道殷墟出土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那你晓得“鼎”在饮食方面是什么功
鼎,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是古代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鼎”(炊器)被后世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器具。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2023-07-17 22:27:081
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
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出土于殷墟,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中被村民发现,至今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青铜器名为后母戊鼎(原名为司母戊鼎)重量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挖出时此鼎只有一个鼎耳,另一个鼎耳不知去向,人们在泥土中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后来专家们仿照鼎上另一只鼎耳将它补铸上去,算是完整了。司母戊鼎的价值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在塑造泥模、翻利陶范、合范灌注等环节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此外,经光谱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沉淀法所进行的定量分析,“后母戊”青铜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筑氏》所记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从中可见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内在传承。2023-07-17 22:27:321
迄今为止发现世界上的最大铁器是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古青铜器是司母戊方鼎,“司i戊”原是这支鼎内壁上的铭文,据考古学家解释,“司”是祭祀的意思,“母戊”是商王文丁母亲,由此推断,这只鼎是文丁为祭祀她母亲而制。司母戊方鼎还有一个俗名,因为它的形状像马槽,也有人说是因为它曾被当作马槽使用过。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艺术水平,司母戊方鼎都代表了商周青铜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该鼎是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县被发现的。出土后,因为它又大又重,一时无法搬运,后来,日被侵略者多次强索次鼎,为了使它免遭掠夺,人们又把它埋入地下,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才重见天日,1955年司母戊方鼎被运到北京,现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青铜器(Bronze Ware)是一种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其铜锈呈青绿色。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青铜器的铸造范围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等等,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2023-07-17 22:28:001
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出土于殷墟,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中被村民发现,至今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青铜器名为后母戊鼎(原名为司母戊鼎)重量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挖出时此鼎只有一个鼎耳,另一个鼎耳不知去向,人们在泥土中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后来专家们仿照鼎上另一只鼎耳将它补铸上去,算是完整了。司母戊鼎的价值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在塑造泥模、翻利陶范、合范灌注等环节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此外,经光谱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沉淀法所进行的定量分析,“后母戊”青铜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筑氏》所记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从中可见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内在传承。2023-07-17 22:28:091
历史整理一下第一单元的“之最”有哪些,至少三条
1、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商朝司(后)母戊鼎2、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武的《孙子兵法》3、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时出现用麻做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5、《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成书于东汉6、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剂,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东汉华佗发明的“麻沸散”7、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南朝祖冲之8、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9、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10、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11、唐朝时期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朝长安城12、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唐朝时期印制的《金刚经》13、我国最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升1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1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君王:禹17、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18、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秦赵之间)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长平之战19、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20、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商朝的甲骨文2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2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王嬴政)2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24、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25、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的《史记》26、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贾思勰的《齐民要术》27、“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28、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开放于:元朝29、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行省制)30、中国古代抗击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戚继光抗倭31、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施耐庵的《水浒传》32、近代中国同西方的第一次真正较量:中英鸦片战争33、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34、中国近代割地最多的条约:中俄《瑷珲条约》35、中国近代赔款数额最大的条约:《辛丑条约》36、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运动37、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38、中国近代第一部较详细地介绍西方的著作:魏源的《海国图志》39、中国最早的近代化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40、中国最早的近代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41、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企业:汉阳铁厂42、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43、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44、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45、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戊戌变法46、中国近代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47、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48、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李大钊49、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南昌起义50、中共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51、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组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52、中国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53、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54、中国近代抗击外来侵略并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抗日战争55、解放战争中歼敌人数最多的战役:淮海战役56、我国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57、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58、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59、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6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62、第一个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苏联63、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 1964年10月16日64、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70年)65、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1999年)66、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3年)67、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袁隆平(1973年)68、中国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容国团(1959年第25届世乒赛)69、中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获得者:许海峰(1984年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70、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71、古代世界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的最高峰:(雅典)伯利克里当政期间72、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文艺复兴的国家:意大利73、第一个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哥伦布74、第一个找到通往东方航路的航海家:达·伽马75、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船队:麦哲伦的船队76、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美国77、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78、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者:拿破仑79、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华盛顿80、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81、第一辆火车机车的制造者:史蒂芬孙82、最早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83、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人:葡萄牙人84、18世纪中期,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英国85、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英国的“宪章运动”86、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2023-07-17 22:28:391
司母戊鼎的文物种类、主要用途、历史地位
鼎 用来祭祀 纪念用途 我国最大的鼎2023-07-17 22:28:503
世界上最大的鼎是什么
位于四川广安思源广场的“实事求是”青铜宝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鼎。该鼎总高10米,重约41.8吨,正面铸有鼎名“实事求是”,背面铸有“解放思想”字样。该宝鼎是由四川省宜宾市委、市政府及宜宾五浪液集团公司为纪念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而捐造的。2023-07-17 22:29:003
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后母戊鼎。我国出土的后母戊鼎,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它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75公斤,被称为镇国之宝,是国家一级文物。后母戊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后母戊鼎的外形特征。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以云雷纹为地,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餮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2023-07-17 22:29:101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图片展现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根据所学知识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青铜文化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商周时期的重要文物,青铜器像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在教材中表述清楚,是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回答,属于送分题。2023-07-17 22:29:441
最大的方鼎是什么
司母戊鼎2023-07-17 22:29:577
司母戊鼎在世界史上有什么地位?
世界最大的鼎2023-07-17 22:30:236
司母屋顶是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采用什么制成的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采用青铜制成的。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泥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文物鉴赏司母戊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工艺精巧;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喜欢吃各种食物的神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2023-07-17 22:30:421
请大家提出一些青铜的器具的问题和答案
1、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9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2、关于古代青铜器中纹的详细介绍资料?1.饕餮纹 2.龙纹 3.夔纹 4.凤鸟纹 5.蟠螭纹 6.蟠虺纹 7.云雷纹 8.涡纹 9.重环纹 10.窃曲纹 11.波带纹1.兽面纹古称饕餮纹,(饕餮为传说中贪食猛兽之名),古人认为此兽有首无身极为恐怖,实际上这类纹饰是各种各样动物或幻想中神兽的头部正视图案。后另名为兽面纹,比之饕餮纹更确切、明了。 兽面纹主要的装饰对象是鼎,青铜鼎除了作为实用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作礼器使用。兽面纹大都以夸张的兽面、简洁的线条来修饰器物,相信这同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研究古中国的社会、经济与宗教的主要依据。 兽面纹的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突出正面造型,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有眉,目侧有有耳,多数有爪,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的则没有兽体和尾部。可以说所有的兽面纹基本上是按这一模式塑造的,只是在表现方法和技巧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同。 亦称“兽面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图案多有变化。 饕餮一词见于《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商代至西周时常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多衬以云雷纹。西周后期以后逐渐推动主题纹饰的突出地位,常用仿器耳或器足上的装饰。 自宋代宣和时的《博古图录》称此类纹饰为饕餮纹后,历代沿用这一名称。 2.3.龙纹包括夔纹和夔龙纹。这里的"夔"古称是一角一足的动物,实际上则是双足动物的侧面像。龙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纹饰也各有不同,按图案结构分,有爬行龙纹、卷体龙纹、交体龙纹、双体龙纹、两头龙纹等。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龙是古代神州传说中的动物。一般反映其正面图象,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若以其侧面作图象,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 龙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 商代多表现为屈曲的形态;西周多表现为几条龙相互盘绕,或头在中间,分出两尾。 传说龙的出现与水有关,《考工记·画缋之事》谓:“水以龙,火以圜。”是用龙的形象来象征水神,因此在青铜水器中,龙的图卷或立体形象有更多出现。 根据龙纹的结体大致可分为爬行龙纹、卷龙纹、交龙纹、两头龙纹和双体龙纹几种。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表现为一爪的这样纹饰,又称为“夔纹”或“夔龙纹”。 夔纹 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夔,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像,都称之为夔或夔龙,这与古籍“夔一足”的记载有关。《说文·攵部》:“夔,神也,如龙一足。”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变化很大。常见的有身作两岐,或身作对角线,两端各有一夔首。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 4.凤鸟纹 凤凰始见於《诗经》,原为“凤皇”,汉代毛亨解释为“雄为凤,雌为皇”。凤和龙同为古代的祥瑞动物。“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说明玄鸟就是商的图腾,在古代,凤鸟就是鸟图腾的代表。 凤鸟纹按照构图形象分为长喙鸟纹,体躯是鸟,头部有一较长的喙;鸱枭纹,正面,大圆眼,毛角大翅,盛行於商代中晚期;雁纹,是鸟纹中写实的形象,属春秋晚期北方的风格。凤鸟纹多饰於鼎、簋、尊、卣、爵、觯、觥、彝、壶等器物的颈、口、腹、足等部位。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鸟长翎垂尾或长尾上卷,作前视或回首状。在青铜器上大多作对称排列。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确的鸟纹。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是二里冈期的变形鸟纹。殷墟时期已有鸟纹作为主要纹饰。西周早期起鸟纹大量出现,一直到春秋时期。 商代鸟纹多短尾,西周鸟纹多长尾高冠。鸟纹包括凤纹、鸱枭纹、鸾纹及成群排列的雁纹等。 5. 蟠螭纹 民间有龙生九子,蛟和螭都是龙子的说法,而蟠则指“盘曲而伏”。古代表铜器上的蟠螭纹,其身体和腿似龙,而面部似兽。此纹于商、明、周,是春秋战国和汉代玉器上的主要纹饰。战国的蟠螭纹,圆眼大鼻,双线细眉,猫耳,颈粗大且弯曲,腿部的线条变弯曲,脚爪常上翘。身上多为阴线勾勒,尾部呈胶丝状阴刻线。汉代,眉上竖且内色,眼眶略有下坠,鼻梁出现了细线划纹,身体与战国时没有差别,只是尾部出现由两个卷纹只有三条腿。南北朝时期,眼睛稍长且有弯度,嘴边两腮多有凹槽,头上有的长角,有的无角,腿短,一般前腿只有一个,所以也是三条腿,有时,前腿伸出一点作为第四条腿,尾部的卷云纹较以前宽了一些。宋代,最大的特征是在鼻子下有一条很宽的阴线,极富立体感。元代,头额宽而高,其眉、眼、鼻、口都集中在整个面部的下方,仅占面部的三分之一,颈项低下,许多地方已被发毛掩住、上升、伏地、盘旋等形象,其气势磅礴,形态美观。直至清代,则出现了以前各个时代均未有的独特纹饰。 6.蟠虺纹 蛇纹 青铜器上的一种纹饰。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个别有作为主纹的,见于商代青铜器上。 商末周初的蛇纹,大多是单个排列;春秋战国时代的蛇纹大多很细小,作蟠旋交连状,旧称“蟠虺纹”。 蟠虺纹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以蟠屈的小蛇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盛行于春秋战国。 7.云雷纹是变形线条纹的一种,大都用作地纹,起陪衬主纹的作用。用柔和回旋线条组成的是云纹,有方折角的回旋线条是雷纹,盛行于商中晚期。 8.涡纹 又称火纹。顾名思义,近似水涡,故为涡纹。其特征是圆形,内圈沿边饰有旋转状弧线,中间为一小圆圈,似代表水隆起状,圆形旁边有五条半圆形的曲线,似水涡激起状。有人认为,涡纹的形状似太阳之像,是天火,又故称火纹,商代早期的涡纹是单个连续排列的,商代中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一般与龙纹、目纹、鸟纹、虎纹、蝉纹等相间排列。涡纹多用于罍、鼎、斝、瓿的肩、腹部,它盛行于商周时代。 9.重环纹 由略呈椭圆的环组成纹带,环有一重、二重、三重,环的一侧形成两直角或锐角。有时也与其他纹饰相配出现。盛行于西周中、后期。 10.窃曲纹 是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图案,中间常填目纹,盛行于春秋战国。 夔纹: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图案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有的夔纹已成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多作为器物上的主纹。 龙纹:图案取传说中龙的形象。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屈曲形态,几条龙相互盘绕,头在中间分出双身。 蟠螭纹:形状象夔,张口,卷尾,图案以蟠屈的小蛇(虬)构成图形。 鸟纹:图案有的长翎垂尾,有的长尾上卷,头前视或作回首状。也有的鸟头上作仰起或下垂的高冠,这种形状的鸟纹,也通称为凤鸟纹。鸟纹多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 蝉纹:图案大多数在三角形中作蝉体,无前后足,四周填以云雷纹。也有作长形,并有前后足的,中间再填以云雷纹。 蚕纹:头圆,两眼突出,体屈曲状。多饰于器物的口部或足部。 象纹:图案表现象的形态,有长鼻构成明显的特征,也有单以象头、象鼻为图案的。 鱼纹:图案表现为鱼的形态,有的鱼形象较为呆板,有的形象生动。脊鳍与腹鳍各一个或两个。鱼纹常饰于盘内,反映器物装饰和器物的造型是密切结合的。鱼纹也常施于铜洗和铜镜上。 龟纹:其状一般是刻画出龟的全形,在铜器中见到的不多,多施于盘内。 贝纹:形状作贝壳状,将单独的贝壳连接起来组成图案。 云雷纹:青铜器上的一种典型纹饰图案。它的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几何图形。有的图案作圆形的连续构图,称为云纹;有的图案作方形的连续构图,称为雷纹。云雷纹常作青铜器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 勾连雷纹:由近似T形互相勾连的线条组成。 乳钉纹: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之一。纹形为凸起的乳突排成单行或方阵。另有一种图案,乳钉各置于斜方格中,称为斜方格乳钉纹3、青铜器之乡是哪里?宝鸡。宝鸡之所以被称为“青铜器之乡”,是由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曾多次发现大量的西周时期青铜器。究其因,是因为在远古的西周时期,乃至西周前这里就曾有较为灿烂的历史文化。最早的当属宝鸡的北首岭文化,在北首岭遗址上我们发掘出大量的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交接时期的文物,有许多文物至今无人明白是何物,做何用处。吾父作为宝鸡文物界工作者,曾对此深入研究,也曾窥得一星半点,然与此文化之博大精深相比,亦仅为匹布知线,盖莫知之大观也。 而青铜器的发现已不胜枚举,由于其离我们时间上相对近,而许多出土文物我们已能从中看出端倪,故从理解角度上,我们认知宝鸡为青铜器之乡,按我的想法,此在我西秦大地已不算什么,与北首岭文化相比,逊色已矣!!! 从目前出土的青铜器文物看,宝鸡出土的文物主要是以西周时期较多,即自周之先祖古父亶(dan)公以下周之历代文物居多。而出土的文物则以铜簋(gui)、铜鼎、铜盘、铜鬲(ge)、铜罐、铜豆、铜壶、编钟、及日常生活用品最多。 出土青铜器大约为25000余件,自西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4年)以来, 宝鸡地区就有青铜器出土,且历代不绝。其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文内容之重要,均居全国之首,驰名中外。曾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的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就出自宝鸡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而全国著名的何尊、折觥、墙盘、卫鼎、秦公钟等国宝级青铜器则更为充分地说明了宝鸡作为青铜器之乡是当之无愧。 如果要问最具代表性的宝鸡出土的青铜器,这不好说啊,上面列的九件宝贝个个无价,不分彼此,因当说这九件文物都最能代表宝鸡作为青铜器之乡这一美誉。 不知这样的回答是否令阁下满意,如有疑问,可发信至zhfy760913@sohu.com,我可给你详细介绍。2023-07-17 22:31:121
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1、工艺精湛、种类繁多2、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3、目前不能去,因为还有很多青铜器可能还没发现,可能埋在地下。也许会有更大的青铜器。所以说。。4,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摹状貌等2023-07-17 22:31:192
司母戊鼎和后母戊鼎是一个吗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积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至今。经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经测定,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文物特征后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亦是已发现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3]文物价值后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后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喜欢吃各种食物的神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后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中国高超的铸造水平。文物更名最初给该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称其为司母戊鼎,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另一著名学者罗振玉也曾认为:"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于是,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来了。但争议一直不断,有多位学者提出,"司"字应作"后"字解,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于是在此后出版的《辞海》对"司母戊鼎"作了这样的描述: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鼎腹内有铭文"司母戊"三字(或释"后母戊")。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做。如今,把"司"改为"后",实际上是否定了从前把"司"理解为"祭祀"的说法。大部分专家认为"后母戊"的命名要优于"司母戊",其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与"皇天后土"中的"后"同义。改为"后母戊",意思相当于: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2023-07-17 22:31:262
司母戊鼎是做什么用的
我就是不知道2023-07-17 22:31:3810
在商朝的青铜器中,哪种种类的青铜器占比最大呢?
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占比最大的是青铜礼器。青铜礼器是商朝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朝聘、宴飨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的器物,是贵族立国传家的宝器,是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工具之一,是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2023-07-17 22:32:123
向世界人民介绍一个引以为豪的中国文化?
向世界人民介绍一个引以为豪的中国文化的话,我觉得看那个战狼啊就可以了呀,我觉得看那个真的特别有中国的那种2023-07-17 22:32:5012
安阳历史文化简介400字
安阳,简称殷、邺,是河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处,西倚太行山,东连华北平原,北邻邯郸,南接鹤壁、新乡。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朝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安阳是甲骨文最早发现地,《周易》的发源地,中国文字博物馆、 红旗渠、曹操高陵所在地。被考证为华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安阳出土。安阳殷墟是世界公认的、当今中国所能确定的商代最早都城遗址, 有"洹水帝都"、"殷商故都"、"文字之都"之美誉。 安阳市辖1个县级市、3个县、4个市辖区、1个省直管县、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07-17 22:33:222
著名的青铜器有哪些?
司母戊丈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现存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它通高133厘米,器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形制雄伟,整体古朴、庄重,有着凛然的气势。 鼎体呈长方形,口沿上有两个竖立的直耳,器底矗立四条柱形足。器腹各面上下均铸一半浮雕状的兽面纹,兽面纹的内外空白处填有细云雷纹。鼎器四边角铸有扉棱。四是上部铸有兽面纹。两耳外侧对称铸有二虎,虎口大张,入口出饰一人首。鼎腹内壁铸铭文“司母戊”三字,书体雄壮,力道遒劲。关于这三字铭文的涵义,历来有各种不同看法,较为流行的一种看法认为,这是祭祀母亲戊的意思,据此可以推定,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祖庚或祖甲为祭祖母亲戊而作的,那么其制作时代就应在殷商前期。 从青铜器铸造工艺看,一般认为方形器的铸造比圆形器难,而司母戊大方鼎在铸造工艺上更是显示了古代工一匠们超绝的技艺。据对铸痕观察,鼎身每面用两块外范,四面其用八块,鼎底则由四块外范拼成,鼎足各由二块外范组成。总共用外范24块。鼎耳是先单铸出的,铸好后再与器身浇铸在一起。从这些繁琐的工序中可看出象这样大型的青铜器铸造有多不简单了。据专家对大鼎合金成分的测知,铜占84.77%,锡占11.64%,铅占2.79%。行家们还饶有兴味地分析,认为铸造“司母戊”这样巨剞的鼎,即使采用当时先进的体制较末的坩锅熔铜,若同时冶炼,也需70个;如果加上制范修理备方面的工种和管犁人员,则需要二三百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这件稀世珍的面世颇具戏剧性。1939年3月的一天,河南安阳武官村吴姓村民在地里探宝时,发现了这件宝鼎,大家叫它马槽鼎。由于当时日本驻军对此地的文物出土很感兴趣,村民们决定尽快将此物脱手。他们在古董商耍款的诱惑下,决定股解此鼎以便运出。展去了48根钢锯条,耗费了四五个小时,才锯人了在足三公分深,叉改用锤砸,耗费多时才砸掉一个鼎耳。最后,村民们决定还早先把鼎掣人地下,1946年,羊昂重新出土,由赏岬县政府移交给国民党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后又由南京一博物馆接收。1959年,大鼎运往北京,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今。 虎食人卣 卣是一种盛酒器,有圆形、方形,也有不少动物或人物形象的,虎食人卣就是其中最杰出唧下件,它具有一种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这件卣器整体铸成一虎形,虎尾支撑着踞坐,前爪则紧紧抓持住一人,大张虎口,而人头已塞人虎口内。人体则与虎相对,以手抓住虎肩,脚踏在虎盾爪上,向左转首侧视。整个造型令人怵目惊心。在虎的双肩顶端附有凝梁,提梁两端分别铺有一兽头,梁上的纹饰是以长形夔纹为主纹,雷纹为地纹。虎背上部铸为椭圆形器日,有盖,盖面纹饰与器体相一致,以雷纹衬托巷尾夔纹,盖面还铸有一小鹿。虎耳直竖,充满警惕感,耳内装饰有鳞纹,虎面及虎颚侧母的纹饰为鳞纹和云纹。虎目怒瞪,虎牙尽露,其锋利如钩如锯。虎背饰牛亩纹,从器盖后端沿着虎背脊铸有一扉棱,棱中部有钩状突起。人发向唐直披,神情安详,镇静,着衣,衣领为方口形,袖由较窄。人的腿与臀部饰有一对蛇纹古器外底有阴线纹饰,中有游龙,两侧各有一鱼。 比虎卣通高38.7厘米,重5.09公斤,呈黑色,有少数绿锈。纹饰繁缛,集多种动物形象为一体,充溢范异怪诞的神活色彩。 此卣形制复杂,从铸痕看,虎的口腔内部和人首部分是分别用两小块范铸成的,工艺颇为复杂。 此卣内涵令人费解,有人解释为表现虎的威摄力;有人认为是表现人以动物为介去了解神的世界;还有人认为是表现巫师作法,说法不一。 虎食入卣我国共发现两件,上文所述之卣现藏日本泉屋博物馆,另有一件藏在巴黎。 双羊尊 放羊尊通高45厘米,构思奇异,制作精绝。 此尊造型为戒羊相背而立,各有一首,却皆只有双足,因为羊身从中段便合为一体了。这种简化的造型一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强烈的感受,突出了羊的神性,使其超凡脱俗帕气质得到了极端的体现。羊背载一圆筒,敞口。羊角盘曲,双目前视,颌下各畜一镏卷曲长须。羊躯体丰腴壮硕,腹部滚圆凸出:神情悠闲,庄重自得。 此羊尊体现了商人精绝的构思,这不仅表现在对辛体大胆地取舍上,也表现在对其造型写实与夸张的结合上。从羊的外形说,造型是写实的,它各部位的比例相当准确,但羊毛却被遍体的鳞片纹取代了,而且两膊间各有一冀,这又象是天上的神物了。 这件商代双丰尊无比精美,代表了我国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现藏英国博物馆。另有一件藏日本根津美术馆。此类造型尊目前国内暂缺。 广汉古蜀人雕像 1986年,在四川成都市东北的广汉县三星堆村,从两座3000多年前的古蜀人祭祀坟内出土了70多件与真人一般大小的青铜像,其中唯一一尊完整矛损的全身立式雕锋尤为引人注目。 这尊雕像站立在一个方锥形的基座上,全高260厘米。基座高78.8厘米,人身高163.5厘米,头冠17.7厘米。雕像铸造具有浓厚的写实风格,身体各部位比例准确、适当,身高大小与真人相仿佛。雕像造型为捧物住立状。 此雕像貌相伟岸,浓眉大眼,高鼻阔嘴,方颐大耳,属于古相书所说的不凡之相,他神情肃穆,专注,似乎正主持一项重大的活动。高高的华冠呈花瓣状,表现着此人崇高的社会地位。双手一高下低,端持于胸前,但所持之物已无从考,提物之手也就显得特别硕大,给人以夸张感。雕像体型瘦长,身着窄袖紧身袍服,无领,领口圭V型,亚得脖子出奇地细长。长袍前襟在左腋下开启扣合,属我国少数民族服装的“左祗”式,袍服长及膝下,前摆平并,后摆呈燕尾式。小腿裸露,赤足,脚踩处各饰一脚镯,镯上饰以方格纹。袍服上部缀有一饰带,纹饰与镯同,起于袍服左后背上部,经左腋下穿出,斜上绕向右肩,与左侧结带部位对应,扣结于袍服右后背上背。袍服纹饰复杂:前侧左擦魂困组龙纹,右侧为回字纹,下方为一组变形饕餮纹,再下方为两组并列的倒三角纹。后襟纹饰与前襟同。如此华美繁缛的袍服,反映了雕像身份的高贵。 此雕像反映了古代蜀人的真实形象,对研究古蜀人的历史、文化、宗教、习俗,均具重要价值。而且,此雕像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由青铜铸造的雕像,具有空前的意义,是我国青铜时代的雕像之王。 大克鼎 此鼎为圆形,三足,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形体之大,为西周铜器之少见。它是西周时代重器,而且历见著录。鼎立耳,口沿下饰变形兽面纹,中又饰小兽面纹,并有觚棱凸起,腹部饰大环带纹,足部饰肇餮纹,有觚棱。整个造型庄严厚重。腹内铸铭文290字,铭文行间皆有线相隔,笔势圆润,且字体之工整,为西周之罕见。铭文内容则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官制的重要资料。 此鼎于1890年在陕西扶风出土,为当时的工部尚书潘祖荫重金购得,百般珍爱,端方多次觊觎,未得。潘故后,其弟将此鼎运回苏州老家供放。后有美国人以巨款求购,被潘氏后人断然拒绝,视之为传家之宝。1937年苏州沦陷,主持家务的孙媳潘于达智慧过人,果断地与家人将此鼎秘密埋人后屋。后日军果然不断来潘家求索此鼎,有一天竟采七次之多,终于未得。解放后,潘于达将此鼎捐献给国家,从1952年至今,此鼎一直藏于上海博物馆。 毛公鼎 此鼎为西周晚期宣王时重器。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腹围145厘米,重34705克,鼎呈圆形,半球状深腹,圆底,三足呈兽蹄形,双耳竖立。整个造型中规中矩,凝重素朴。鼎器除颈部饰环形纹外,别无其他纹饰,显得格外典重,通身洋溢着清新而庄重的气息,似乎挣脱了宗教的桎梏,走出了神的沉重阴影。这一方面体现了青铜器由鼎盛开始回落,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文化思想的变革。 鼎腹内铸有铭文32行,共计499字,是目前所见铜器上最长的铭文。铭文内容主要叙述周天子对毛公盾的册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文辞典雅,可与《尚书》媲美。铭文书体匀称规整,严谨精到,线条质感饱满,丰腴圆厚,是全文书法的典范,历来为书法罕所重,认为“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此鼎于清道光末年出土,为金石学家陈介祺重金购得,后为端方强买。端方后人将此鼎押于天津俄国道胜银行,后为叶恭绰等人集资赎出,存于天津,抗战中,辗转于香港、上海,最后为陈泳仁臣资购得。抗战胜利后,陈将其献给当时政府,由前中央博物院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毛公鼎与散氏盘、虢季子盘并称西周三大青铜器,现散氏盘藏台北故窜博物院,虢季子盘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莲鹤方壶 商周时代铜器以奇丽深沉、古朴典雅著称,而春秋战国时代的铜器则清新自由、活泼轻松,莲鹤方壶就是春秋战粤时期铜器的一件代表作。此壶形体巨大,苛称为壶中之王。通高118厘米,重64.28公斤,于1923年于河南新郑出土。 此壶整体呈椭方形,器身满饰蟠螭龙纹,布局均衡对称。器耳为浮雕镂孔的龙形怪兽,龙高冠,卷尾,头出器口,尾及器腹,动势撩人,呼之欲出。器腹四侧棱上各附有一上爬状的立体怪兽。壶底部由两条回首咋膏的长形小兽承托,轻盈、别致。壶顶有盖,盖体饰交体蟠虺纹,盖上都铸镂空莲瓣两层,盛开的莲瓣中亭亭玉立着一只仙鹤,展翅欲飞,引颈欲鸣。 此壶盖的立鹤是铸立在一长方形平板上,板心铸有凸起的爪迹,是鸟与板原为联铸的痕迹。板在华盖中可分可合,不影响盖之倒置。此壶现藏北京故官博物院。 双雄宝剑及夫差矛、剑,是古代贵族及武士随身佩带之器,铸造蹈有历史,特别是吴越之地所锗异常精致,且“迁乎其地,而不能为良,地气然也。”非常神奇。 1965年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墓中,出土了一把铜剑。剑长55.7l厘米,剑身宽4.6厘米,剑柄长8.4厘米。剑柄头向外翻卷作圆圈箍形,内铸11道极细小的同心圆圈。剑柄为圆柱体,缠有丝绳并刻有三道戒箍。剑格向外凸出,其两面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花纹,光彩照人。剑身饰满菱形花纹,剑身中间有一道凸起的棱,在靠近剑格处,有鸟篆体错金铭文两行八字:“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此剑保存完好,色泽如新,寒芒森人,吹风断发。 无独有偶,1976午在湖北襄阳蔡坡的一座古墓里,又出土了两把带漆木鞘的铜剑,其中一把剑身铸有阴刻篆字铭文两行:“攻敌王夫差自作其元用”。始称为“夫辈剑”。 此勾践剑、夫差剑均精美高贵,似乎当年血影寒光的吴越之战笑之磨砺如新。现双雄宝剑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1983年,在湖北江陵马山又发掘了一座楚墓,墓中出土了下件矛状兵器。此器长29.5厘米,宽3厘米,装饰华美,其色如新。锋部呈弧线羊角形,内中拿,壁薄而刃锋利。脊部有血槽,可提高杀伤力。器身两面中脊和散部有黑色米字形暗花。矛身饰有浮雕兽头,并在器身下面铸有两行错金铭文:“吴王夫差自乍(作),用锌(矛)”。 “操吴戈兮披犀甲”是《图殇》中的诗句,楚军而用吴戈,可见果兵器之著名,雨天差矛更是其中登峰造极之作,它既重实用,又精美无比,是一件冠绝天下的优秀艺术品。 银首人俑灯 银首人俑灯1977年出土于河北平山中山国墓。此灯结构繁复新奇,装饰精美。 此器通高66.4厘米。造型为一俑人立于一方座上,右手右侧平伸擎举一高灯,灯长超过人体许多;左手左侧平伸提举双灯,双灯呈上下重叠式,在下一灯兼作底座,灯盏直径略大于其它两盏灯盏,此双灯上下并不重叠,而是稍呈斜线排列,与高灯相切来看,灯器实为一直角三角形;具有实用的价值。 在艺术设计上,此灯也极为新奇大胆。在高灯直柄上附饰了游龙逐猴雕,双灯间的连柄上饰有缠绕的双螭,而且,此器的中心,银盲人俑;更是佳妙无双。此人俑位于三角形构图正中,是灯体中最稳定和突出的土部分。人体比例匀称,五官、发式、衣着铸刻精细人微,有着青铜躯体,银首,黑宝石眼眸炯炯有神,嘴角微翘,神情欣喜。衣着上饰以极复杂的卷云纹,并填以黑漆、红漆,显得浓墨重彩。 让我们想象一下,当三灯齐亮时,其高低呼应,前后错落,该是何等辉煌;而灯光环绕中的俑人,铜身银首,珠目闪闪,服饰艳美,又是何等绚烂。 长信宫灯 此灯于1968午出土于河北满城陵山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 此灯造型为一跪坐富女双手执一铜灯。好高48厘米,宫女高44.5厘米。宫女体中空,头部和右臂可拆卸,右臂与灯的烟道相通,使烟烬可通过其手臂雨纳人其中空的体内,以免污染空气。宫女身着汉代流行的的裙深衣,衣袍紧身,曳地,发梳分髻,表情端庄,形象逼真,是一件优秀的人物雕塑作品。宫灯制作考究,结构十分精巧,灯座、灯盘、灯罩皆可拆卸,灯盘可转动,以调节灯射方向及亮度强弱。灯座可盛水,以使宫女体内所吸烟气尽溶农中。器体通体鎏金,华美绚烂。 此器冶炼技术高超,据析,是先按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罩、灯盘分铸,再联铸成一天衣无缝的整体。 铜灯有铭文九处,计有64字。灯名系得之于铭文中的“长信”字样。 此器设计匠心独运,制作技术高妙卓绝,将科学原理巧妙地纳人制作之中,既有卓著的实用功能,叉有优美的艺术功用。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嵌绿松石卧鹿 此器通高52厘米,身长26厘米。造型为四足腾卧之鹿,抬首,角细长。 此鹿之双角尤为引人注目,作者将其夸张得尤为细长,除了给人美感外,可能也为了实用,当时此鹿出土时,其边上有一别致的透雕蟠螭纹镜,极为罕见,有人推测鹿角即为悬挂铜镜的镜架。此鹿全身比例匀称、准确,四足踡卧,抬首向前直视,双目有神,双耳直竖,面露惊异之色,仿佛一只正安逸小憩的小鹿,忽然听到异常响动,遽然抬头寻视,神态颇为逼真。此鹿还有土特点,即全身斑纹皆饰以绿松石,娴静而灵秀,观赏价值极高。 此器现藏于南京物博物馆。 铜车马 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的秦兵马俑出土后,1980年冬,又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20米处,发掘出了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此组铜车马形体之庞大,制作之精巧,形象之华美,确乎世所罕见。两车长达5米多,宽近2米,高2米,重2吨多,被学者誉为“青铜之冠”。 这组铜车马,车与马的大小约为真车真马的二分之一。前乘铜车称作高车或立车,也叫戎车。车舆前设有一铜弩机,车舆左角的长方形箭腺中装有弩具,车的右翰内有一个盾袋,装有一面铜盾。车舆中立一圆彩铜伞。一铜铸御官头戴鹳冠,身着长襦,腰挎长剑,直立车中,双手执驭。车前驷马,作势欲奔。后乘叫安车,车舆分前、后两室,前室为御官驾驭处,后室为主人坐卧之席古后室四周立有高22厘米的栏板,在栏板的外折沿上,立有高31.4厘米的板墙,在、右和前嫱上均有镂成菱花形可以开合的窗板,车室后面为车门。车盖为椭圆形。车为单辕二轮,每轮幅条30根,车舆下与轴的中点处垂直交叉。辕体前段翘起,后段平直。两轴端均套有银质的轴头和插人轴头横穿孔不使轴头脱落的银质车辖。车驾驷马,中间两匹称为“服马”,颈被驾在里人字形分叉的轭上,轭则与车前的衡粱缔结在一起。两侧跑马匹称作“骖马”,右骖马额顶正中饰一高约20厘米的铜杆,杆顶上饰缨络,它可在车马左转时,使奋骖突出,以便为驭手指明方位。铜铸御官戴冠,穿右衽交襟袍,双臂前伸执辔。 这组铜车马制作工艺之高令人叹绝。在其制作中缘合了铸造、焊接、镶漱、嵌铸以及子母子口、并合口等机械制造连接技术。马绍头用金管、银管套接,至今灵活如初。马肇用许多小铜片以手母扣、插销衔接,现在仍可灵活折叠。安车车窗上如米粒大小跑菱形小孔,均匀地组成一幅图案。 御车表面均施以彩绘,在车舆四周,车盖、伞高上,用朱红、桔红、蓝、天蓝、绿、白等色,堆绘出夔纹、卷曲云纹及各种几何纹,色彩绮丽,并具有浅浮雕的效果,美仑美奂,表明车是用丝织品作饰物的,再加上金银质的部件,使这组车马显得确实雍容华贵,使人想到当年始皇出巡时的显赫壮观。据说当年始皇所乘主车前、后共有导车和属车81辆,这里所介绍的当属属车,即“副车”,传说当年张良以铁椎刺杀始皇即误中副车,又传当年面对始皇壮观车队,刘邦不仅无比惊羡:“大丈夫当如是乎!”而楚霸王项羽则气势非凡:“彼可取而代也”。 另外,铜马及钢御官的雕塑也瞻妙惟肖。八尊铜马头方日圆、双耳短促,脊平臀圆,劲健有力,劲健有力,一望便知当属皇家之物。 双耳短促,脊平臀圆,劲健有力,一望便知当孱皇家之物。两尊铜御官一立一坐,比例匀称,双目下视,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谦顺恭谨,表现出训练有素的“高级奴仆”的身分。 这组铜车马现藏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铜奔马 1969年,此器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县县城北门外的雷台。为汉代制品。 此器出土后即受到人们高度重视,郭沫若叹为∫宝中之宝”,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以前,徐悲鸿与常书鸿曾惋惜古今中外画的马,都未能创造出“天马行空”抑犁想神令。徐悲鸿说:“画马的难处在于,不但要画出马的神速,还要画出马的烈性,象红鬃烈马那样拼命的性格”。而常书鸿一见到此铜奔马,便惊喜交集,认为送就是他们曾“纵横古今中外不曾找到的土件珍贵的文物”。 此器高34.5厘米,长45厘米。马正昂首扬尾,向天长嘶,四蹄翻滚,以少见的“对侧快步”的步法奔驰向前,三足腾空,右后足却轻踏在一只展翅疾飞的燕子背上,飞燕仓促间回首惊望,似乎弄不懂究竟发生了什么,而奔马却浑然不觉,一往无前。古人们抓住这奇妙的一瞬间,用无比高超的按法,利用力学平衡原理,将奔马与飞燕在那上刹那的动作、神情表现得无比深刻,扣人心弦,烘云托归之中,奔马那风驰电、气吞山河的气势被装现得淋漓尽致。 从此察造型看来,奔乌不似巾原品种,而是“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的大宛宝马,并加人了人们想象中的千里马体态,头小而英俊,颈长两弯曲,胸围宽厚,躯干粗实,四肢修长,臀尻圆壮。 这件精妙绝伦的青铜器,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伟大结合。它一经面世,即引起世界轰动广并先后赴冉茶及欧美数圈展出,令参魂者击掌叹绝,甚至有人说它达到了“艺术作晶的最高峰”。 1983年,我国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它所具有的强悍的生命力及气吞山河的魄力象征着民族的精神。2023-07-17 22:33:412
“中国之最”指的是什么?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香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黄河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汉服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后母戊鼎世界上最长的防御建筑:长城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北京故宫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城垣:南京明城墙(35.3公里,外郭城超过60公里)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代瓮城城堡:中华门城堡世界上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世界上最早的字典:尔雅世界上最早的瓷器发明于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立体地图:《使契丹图》世界上线路最长的运河: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世界上最早的造纸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和火药发明于中国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世界上对日全食最早的记载:《竹书纪年》记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世界上最早揭示月食成因的人:东汉科学家张衡世界上最早的检测地震的仪器: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准确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世界上最早准确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金刚经》世界上规模最宏大、最长的佛教石窟寺:敦煌莫高窟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商业城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城市:六朝建康城(今江苏南京)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台: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建造的登封观星台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乐山大佛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省份:广东省世界上施工难度最大的引水渠:红旗渠世界上最高的塑像:高106米的炎黄二帝巨塑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最长的桥梁:丹昆特大桥(长度:164.851千米)世界土地管辖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世界上最早的武装禁毒组织:抗英蓝旗军世界最长的公交车:都市航线A-380(车身长25米,可承载300人以上)世界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世界最低的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2023-07-17 22:34:161
谁有七年级上册历史《中国历史》知识要点。内个内个是人教版的。 多谢啦哈
gj2023-07-17 22:34:394
在900年前最重的古代青铜器讲述了什么
历史。我国最重的古代青铜器是司母戊鼎,是古代祭祀使用的,讲述了那一段历史的经历。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2023-07-17 22:34:571
最著名的青铜文化遗址:
三星堆2023-07-17 22:35:085
金属使用历史? 青铜器 到 什么 到铝制品、
到铁2023-07-17 22:35:256
三星堆青铜器的特点
星堆遗址早期遗存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陶器。主要为泥质灰陶和夹砂褐陶两大类。灰陶中以泥质青灰陶和灰白陶为最多。褐陶中有表面磨光的黑皮陶;有内黑外褐、或内褐外黑的黑衣陶。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橙黄陶。器形主要有锯齿形口沿罐、花边形口沿罐、喇叭口大翻领罐、敞口镂孔圈足豆等器形。其中不乏有制作精美、表面磨光的礼仪用器。陶器制法多手制,但轮制亦占有一定比例。多平底器和圈足器。有的平底器的底较厚,似假圈足。纹饰有细如粗线的绳纹、篮纹、重叠绳纹、网格纹、米粒纹、缕孔、细弦纹、齿纹等。? 2.石玉器。石器是主要的生产工具,以斧、锛、凿为主,器形较小,加工较精致。反映了这一时期已经脱离了粗放的农业阶段,出现了较高级的农业经济,农业的高度发展为生产工具的精细加工提出了技术要求,同时,也为后来生产精美的玉石礼仪用器准备了条件。? 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玉璧、玉环、玉圭等小型的玉石礼仪用器。仁胜砖厂工地墓葬中出土有玉牙璧、玉锥形器、玉矛、猫眼石球等。? 3.房屋建筑。在地面挖沟槽,筑木骨泥墙,两壁抹草拌泥,并经火烧烤。? 4.宗教意识。在房屋基址出现奠基坑,以青壮年或儿童作为奠基用的人牲;在胜仁砖厂工地发现坑位方向一致的墓葬22个,有的坑内埋入骨架仰身直肢,有的人骨架身躯不全,似经肢解。有的坑内埋有经肢解的动物牺牲,坑壁及坑底经反复夯砸或拍打,坑内的人的躯体和动物牺牲似也经过夯砸或拍打,这是一种特殊的掩埋方式,其性质有待进一步研究。? 5.城的出现:在成都平原与三星堆早期遗存同时期的其它遗存中,已普遍出现了夯土城墙。这些古城遗址群中的城邑没有一个形成了象三星堆古城这样的中心都邑,只有三星堆早期遗存发展成了蜀国的中心都邑,最后创造出璀灿夺目的三星堆晚期青铜文明。?2023-07-17 22:35:444
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世界之最吗?
1、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 2、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3、世界围地最大的城墙——明代南京石头城。 4、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广东从化北回归标志塔。 5、世界水稻种植最北的地区——黑龙江呼玛县。 6、世界最著名的涌潮——钱唐江潮。 7、世界最大陨石雨和陨石——降落在吉林省。 8、世界最旱的水闸式运河——广西灵渠。 9、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0、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1、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12、世界最高的大咸水湖——西藏的纳木错湖。 13、世界高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14、世界最高的农业种植区——西藏。 15、世界流动沙丘面积百分比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16、世界最低的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 17、世界陆面最大的高差——珠穆朗玛峰(8844.43)与艾丁湖(一155米)。 18、世界熔岩地貌最发达之地——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 19、世界最大的黄土地貌——中国黄土高原。 20、世界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 21、世界空气最稀薄之地一珠穆朗玛峰。 22、世界最高、最大的高原湖群分布区——藏北高原。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世界围地最大的城墙——明代南京石头城。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广东从化北回归标志塔。世界水稻种植最北的地区——黑龙江呼玛县。世界最著名的涌潮——钱唐江潮。世界最大陨石雨和陨石——降落在吉林省。世界最早的水闸式运河——广西灵渠。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世界高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的农业种植区——西藏。世界流动沙丘面积百分比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陆面最大的高差——珠穆朗玛峰(8844.43)与艾丁湖(一155米)。世界熔岩地貌最发达之地——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世界最大的黄土地貌——中国黄土高原。世界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空气最稀薄之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最大的高原湖群分布区——藏北高原。人类历史上唯一发展到今天的文字:甲骨文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黄河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世界上最早的瓷器发明于中国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世界上最著名的寺院:少林寺世界上线路最长的运河: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世界上最早的造纸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和火药发明于中国世界上对日全食最早的记载:《竹书纪年》记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世界上最早揭示月食成因的人:东汉科学家张衡世界上最早的检测地震的仪器: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准确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世界上最早准确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唐代天文学家一行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金刚经》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佛教石窟寺:敦煌莫高窟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商业城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台: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建造的登封观星台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乐山大佛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省份:中国河南省世界上施工难度最大的引水渠:红旗渠2023-07-17 22:36:211
初一历史题的答案
在历史同步上有答案 远谋 北京 山丁冬 现在2023-07-17 22:36:3212
中国有哪些世界之最?
历史上的万里长城、故宫等就不说了,仅在目前,世界第一的就有超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超高压输变电、高铁技术、银河超级计算机、超大型起重机械(吊车)、最大的提问望远镜、大型预警机的雷达等世界领先的技术与成就。2023-07-17 22:37:012
商朝的青铜器主要可以分为哪几个种类呢?
可以分为食器,水器,酒器,兵器,车马器等。2023-07-17 22:37:084
fe2O3是什么意思?
Fe2O3=氧化铁,别名三氧化二铁、烧褐铁矿、烧赭土、铁丹、铁红、红粉、威尼斯红(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等。化学式Fe2O3,溶于盐酸,为红棕色粉末。其红棕色粉末为一种低级颜料,工业上称氧化铁红,用于油漆、油墨、橡胶等工业中,可做催化剂,玻璃、宝石、金属的抛光剂,可用作炼铁原料。⑴氧化铁与酸反应生成铁盐和水。[2] 例:Fe2O3+6HCl=2FeCl3+3H2O⑵铝热反应铝与氧化铁混合后组成铝热剂,加热后生成氧化铝和铁。化学式:2Al+Fe2O3=△=Al2O3+2Fe⑶碳、一氧化碳还原性氧化铁可以与碳混合后加热,铁和二氧化碳提取出来。化学式:3C+2Fe2O3=高温=4Fe+3CO2↑高温下会分解成四氧化三铁和氧气氧化铁可以和一氧化碳混合后加热,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式:3CO+Fe2O3=△=2Fe+3CO22023-07-17 22:24:481
Fe2O3是什么
氧化铁或三氧化二铁2023-07-17 22:24:565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除了鸟类和红树外还有哪些生物
组成部分很多的**************************************************************如果你对这个答案有什么疑问,请追问,另外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千万别忘记采纳哟!***************************************************************2023-07-17 22:24:591
红树林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一:红树林有什么作用? 红树林群落是地球上最奇妙、最特殊的生物群落。红树林群落主要生活在以赤道为中心的热带及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海滩上,在海陆交界的潮间带形成壮观的海上森林,森林在潮起潮落的过程中经受着海水不断的冲刷。 由于海陆交界处的生存环境非常特殊,红树林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特征来适应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红树林最奇妙的特征是所谓的“胎生现象”,红树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长成棒状的胚轴。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树,掉落到海滩的淤泥中,几小时后就能在淤泥中扎根生长而成为新的植株,未能及时扎根在淤泥中的胚轴则可随着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数个月,在几千里外的海岸扎根生长。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动。红树林的支柱根不仅支持着植物本身,也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因此红树林又被称为“海岸卫士”。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红树林是发育在特殊环境下的生物群落,因此典型的红树林植物种类并不是很多,而由于红树林植物可以借助海流传遍后代,只要海域相通,相距遥远的红树林可以有相似的组成。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将热带大西洋与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隔离开来,而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则海水相通,这样一来,红树林就形成了西方和东方两大群系。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交界的地方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群岛―南洋群岛,具有最漫长的热带海岸线,成为东方群系红树林的发育中心。南洋群岛及附近地区的红树林在世界上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生长得也最茂盛,红树林在这里长成高大的乔木状,高可达35―40米,与热带雨林连成一片,使南洋群岛中的很多岛屿从海岸边到山顶都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森林。东方群系在辽阔的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上分布范围非常广,西到非洲的印度洋沿岸,东到太平洋诸岛,南到新世纪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新西兰的查塔姆群岛,北到日本和中国南方的海岸。红树林在赤道附近树木高大,种类繁多,向南北种类减少,树木也低矮很多。我国是红树林的北部边缘,海南的红树林是我国境内发育最好的,最高可达10―15米,红树林的种类与南洋群岛很相似,但群落的高度远不如南洋群岛,再向北到福建境内则多呈现矮小的灌木状,并且只有寥寥数种。在亚洲和澳大利亚北部等地的红树林分布区域附近还有一类水椰群落,在我国只见于海南的东南部沿海。水椰群落可以算作一种半红树林群落,喜欢生活在半咸水的环境中,在咸、淡水相交的河口、河滩地区最常出现。西方群系红树林以美洲的加勒比海、南美洲的北部沿海和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岸为中心,其植物的种类远比东方群系红树林要少,但森林仍然高大茂盛。在南美洲的北部沿海的红树林与亚马孙的热带雨林相连,成为这片世界上最辽阔的热带森林的一部分。南、北美洲在历史上曾经分开,因此西方群系红树林可以越过美洲大陆到达太平洋东岸,在太平洋诸岛的斐济和汤加等地,西方和东方两大群系的部分种类可同时出现。 红树林为热带海鸟提供了栖息地,红树林群落中的植物种类虽然不多,但红树林却养育了为数众多的动物。红树林下的淤泥中是蟹类、弹涂鱼等多种动物的家园,红树林的......>> 问题二:红树林对生态有什么作用 (1)天然的海岸防护林 红树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盘根错节屹立于滩涂之中。红树林对海浪和潮汐的冲击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护堤固滩、防风浪冲击、保护农田、降低盐害侵袭,对保护海岸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内陆的天然屏障,有“海岸卫士”之称。 (2)净化海水 红树林可净化海水,吸收污染物,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防止赤潮发生。 (3)促淤造陆 红树林在海滩上形成了一道樊篱,促进了淤泥的沉积,而密致的支柱根,加速了淤泥的沉积作用。随着红树群落向外缘发展,陆地面积也逐渐扩大。 (4)科研、教育、生态旅游 红树林是最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兼具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特性。其特殊的环境和生物特色使得红树林成为自然的生态研究中心,对科普教育、发展生态旅游业也有积极作用。 问题三:红树林的用途 红树林的生态用途包括防风、定砂、护堤,是海边最佳的天然定砂植物。 问题四:红树林有哪些作用 有红树林生长的地方属于海岸湿地,湿地是地球之肾,有含蓄水源、净化污水,大型湿地甚至会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湿地还孕育着及其丰富多样的生物,乃物种大观园。 对普通公众而言,深圳红树林就是个休息观光的地儿,是 *** 对前些年贸然填海毁林的忏悔。2023-07-17 22:25:061
fe2o3是什么化学名称
fe2o3是氧化铁的化学式。本文中,我为大家整理了氧化铁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氧化铁简介 氧化铁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Fe2O3。红色或深红色无定形粉末。相对密度5~5.25,熔点1565℃(同时分解)。不溶于水,溶于盐酸和硫酸,微溶于硝酸。遮盖力和着色力都很强,无油渗性和水渗性。在大气和日光中稳定,耐污浊气体,耐高温、耐碱。本品的干法制品结晶颗粒粗大、坚硬,适用于磁性材料、抛光研磨材料。湿法制品结晶颗粒细小、柔软,适用于涂料和油墨工业。 氧化铁的性质 物理性质 红至红棕色粉末。无臭。不溶于水、有机酸和有机溶剂。溶于无机酸。有α-型(正磁性)及γ-型(反磁性)两种类型。干法生产的产品一般细度在1μm以下。对光、热、空气稳定。对酸、碱较稳定。着色力强。相对密度5.12~5.24。含量低则相对密度小。折射率3.042。熔点1550℃,约于1560℃分解。 化学性质 具有碱性氧化物的性质,与酸反应生成盐: Fe2O3+3H2SO4=Fe2(SO4)3+3H2O 具有氧化性: Fe2O3+3H2=加热=2Fe+3H2O Fe2O3+3CO=高温=2Fe+3CO22023-07-17 22:25:091
fe2o3是什么化学名称?
Fe2O3一般指氧化铁。氧化铁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Fe2O3,呈红色或深红色无定形粉末。相对密度5~5.25,熔点1565℃(同时分解)。不溶于水,溶于盐酸和硫酸,微溶于硝酸。遮盖力和着色力都很强,无油渗性和水渗性。用途磁性氧化铁粒子由于其特殊的超顺磁性,在巨磁电阻、磁性液体和磁记录、软磁、永磁、磁致冷、巨磁阻抗材料以及磁光器件、磁探测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氧化铁作为颜料广泛用于高档汽车涂料、建筑涂料、防腐涂料、粉末涂料,是较好的环保涂料,全世界氧化铁系颜料的年用量超过100万t,仅次于钛白,居无机颜料的第二位。氧化铁是玻璃生产中常用的着色剂。氧化铁着色的玻璃既能吸收紫外线又吸收红外线,因而广泛用于制造吸热玻璃、太阳镜玻璃、工业防护眼镜玻璃以及军用防红外涂料。同时具有价格低廉,吸收热线以及紫外线的功能。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氧化铁2023-07-17 22:25:171
fe2o3是什么化学名称?
Fe2O3一般指氧化铁。氧化铁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Fe2O3,呈红色或深红色无定形粉末。相对密度5~5.25,熔点1565℃(同时分解)。不溶于水,溶于盐酸和硫酸,微溶于硝酸。遮盖力和着色力都很强,无油渗性和水渗性。在大气和日光中稳定,耐污浊气体,耐高温、耐碱。本品的干法制品结晶颗粒粗大、坚硬,适用于磁性材料、抛光研磨材料。湿法制品结晶颗粒细小、柔软,适用于涂料和油墨工业。物理性质红至红棕色粉末。无臭。不溶于水、有机酸和有机溶剂。溶于无机酸。有α-型(正磁性)及γ-型(反磁性)两种类型。干法生产的产品一般细度在1μm以下。对光、热、空气稳定。对酸、碱较稳定。着色力强。折射率3.042。熔点1550℃,约于1565℃分解。2023-07-17 22:25:331
在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红树属于
在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红树属于呼吸根。红树植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红树林生态系统,由于海陆环境的不同,其组成也略有不同。但无论是在潮间带,还是在浅滩区,红树都是重要的建群种。在海洋环境中,它们具有特殊的适应能力,能够生长在海水中。因此,它们不仅能在陆地和湿地中生存,还能在海水里生存。此外,它们的繁殖能力也很强,可以形成大片的森林,从而对海岸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1. 在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红树属于木本植物,而其他植物都属于草本植物。因此,当人们把一种生物从陆地带到海上时,它就会变成另一种生物。2. 在海洋环境,除了少数水生动物外,大多数动物都无法适应。例如,虾蟹等,它们只能生活在淡水中。3. 红树的根茎、枝叶和果实都能吸收水分,并储存在体内。4. 由于根系发达,所以,它的固土作用非常强大,能有效地防止土壤流失。5. 红树的叶子含有大量的叶绿素,能吸收太阳光,从而为自身提供能量。6. 当遇到台风或暴雨时,叶片会分泌大量黏液来保护自己。7. 红树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为鱼儿提供食物,同时还可以保护鱼类不受伤害2023-07-17 22:25:421
fe 2o3是什么
氧化铁简介氧化铁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Fe2O3。红色或深红色无定形粉末。相对密度5~5.25,熔点1565℃(同时分解)。不溶于水,溶于盐酸和硫酸,微溶于硝酸。遮盖力和着色力都很强,无油渗性和水渗性。在大气和日光中稳定,耐污浊气体,耐高温、耐碱。本品的干法制品结晶颗粒粗大、坚硬,适用于磁性材料、抛光研磨材料。湿法制品结晶颗粒细小、柔软,适用于涂料和油墨工业。氧化铁的性质物理性质红至红棕色粉末。无臭。不溶于水、有机酸和有机溶剂。溶于无机酸。有α-型(正磁性)及γ-型(反磁性)两种类型。干法生产的产品一般细度在1μm以下。对光、热、空气稳定。对酸、碱较稳定2023-07-17 22:25:471
红树林里面有鱼吗?
也会有哦。红树林是生长在大陆与海洋交界即潮间带上的森林,因此也有人形象地称它为“海底森林”或“海上森林”。从远处俯瞰,成片的红树林团簇在一起,宛如一座座翠绿小岛,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海面上。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总称,它既可防风消浪、净化海水,还能为鱼、虾、候鸟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故享“海岸卫士”之名。红树林生态的重要性:红树林是处于海陆交界处的独特湿地生态系统,其具有较高的食物供应量,维持着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海产品供应。红树林部分被淹没在海洋中,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地上根系网,为各种海洋生物创造了独特而复杂的栖息地。红树林属典型的生态交错区,含有海洋生态体系、淡水生态体系及陆地生态体系形成既不同于典型陆地生态,又不同于典型海洋生态的红树林潮间带生态区域,故能融合各种各样的生物,养育着特殊的动植物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源头。红树林湿地在维护海岸带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23-07-17 22:24:421
fe2o3溶于水吗
Fe2O3,氧化亚铁,不能溶于水,能溶于酸。金属氧化物一般不容于水,但如果具有酸性或两性的氧化物可以和水反应,例如氧化铝。2023-07-17 22:24:301
红树林生长环境特点
红树林生长环境特点是:红树林一般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海岸湿地带的上部,为常绿灌木和乔木构成的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由于海水环境条件特殊,红树林植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态和生理特征。为了防止海浪冲击,红树林植物的主干一般不无限增长,而从枝干上长出多数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株的稳定。与此同时,从根部长出许多指状的气生根露出于海滩地面,在退潮时甚至潮水淹没时用以通气,故称呼吸根。红树林的分布受地形地貌、潮位、海水盐度、气温和海浪等因素影响。总体上,它们喜欢风浪较小的隐蔽环境,在河口、内湾平缓的泥质滩涂,常常会见到它们的身影。红树林的好处红树林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沉降污染、调节气候、净化海水和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发达的盘根错节的根系,以及成片红树林紧抱成一团形成的张力,有效消解了海浪的力量。不管林外风浪多大,红树林里风平浪静,因此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红树林是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生长茂密的地方一般都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红树林中丰富的鱼类,吸引着活动于此的鸟类前来觅食。2023-07-17 22:24:251
Fe2O3(二氧化三铁)怎么还原成铁
比如3H2+Fe2O3=高温=2Fe+3H2O3CO+Fe2O3=高温=2Fe+3CO22023-07-17 22:24:231
红树林是如何分类的?
什么是红树林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所谓的红树林是指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红树林的分类红树植物是唯一在红树林中海滩中生长并经常可受到潮汐浸润的潮间带上的木本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卤厥。半红树植物是只有在洪潮时才受到潮水浸润,是陆、海都可生长发育的两栖植物,有露兜、水黄皮、杨叶肖槿、黄槿、海芒果。红树林伴生植物是生长在红树林区经常受潮汐浸润的非木本植物,如一些棕榈植物和藤本植物(三叶鱼藤)。红树科植物是分类上归属于红树科的植物。红树林的组成以红树科植物为主,如木榄、海莲、秋茄、红树、红海榄等。但是还有许多红树科植物不是红树林的成员,如有些长在陆地上,有些长在高山上,这些即红树科非红树植物。红树林是发育在特殊环境下的生物群落,因此典型的红树林植物种类并不是很多,而由于红树林植物可以借助海流传遍后代,只要海域相通,相距遥远的红树林可以有相似的组成。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将热带大西洋与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隔离开来,而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则海水相通,这样一来,红树林就形成了西方和东方两大群系。木榄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交界的地方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群岛——南洋群岛,具有最漫长的热带海岸线,成为东方群系红树林的发育中心。南洋群岛及附近地区的红树林在世界上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生长得也最茂盛,红树林在这里长成高大的乔木状,高可达35~40米,与热带雨林连成一片,使南洋群岛中的很多岛屿从海岸边到山顶都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森林。秋茄树东方群系在辽阔的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上分布范围非常广,西到非洲的印度洋沿岸,东到太平洋诸岛,南到新世纪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新西兰的查塔姆群岛,北到日本和中国南方的海岸。红树林在赤道附近树木高大,种类繁多,向南北种类减少,树木也低矮很多。我国是红树林的北部边缘,海南的红树林在我国境内是发育最好的,最高可达10~15米,红树林的种类与南洋群岛很相似,但群落的高度远不如南洋群岛,再向北到福建境内则多呈现矮小的灌木状,并且只有寥寥数种。在亚洲和澳大利亚北部等地的红树林分布区域附近还有一类水椰群落,在我国只见于海南的东南部沿海。水椰群落可以算作一种半红树林群落,喜欢生活在半咸水的环境中,在咸、淡水相交的河口,河滩地区最常出现。西方群系红树林以美洲的加勒比海,南美洲的北部沿海和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岸为中心,其植物的种类远比东方群系红树林要少,但森林仍然高大茂盛。在南美洲的北部沿海的红树林与亚马孙的热带雨林相连,成为这片世界上最辽阔的热带森林的一部分。南北美洲在历史上曾经分开,因此,西方群系红树林可以越过美洲大陆到达太平洋东岸,在太平洋诸岛的斐济和汤加等地,西方和东方两大群系的部分种类可同时出现。世界上的红树林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内,共有两个分布中心,一个在东亚,一个在中南美洲,而以东亚的较为繁茂。我国的红树林与东亚的红树林是同一类型,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红树林资源量最丰富,面积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1/3。在太平洋西岸,无论是种类和分布范围,我国的红树林最具有代表性。红海榄我国红树林分布与保护红树林是我国的保护物种,近10多年来,先后建立了国家级(3个)、省级(4个)、县级(8个)红树林保护区15个,并制订了相应的保护法律法规。然而,得到10多种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保护的红树林并没免于刀俎之灾。近40年来,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由于围海造地、围海养殖、砍伐等人为因素,红树林面积由40年前的4.2万公顷减少到1.46万公顷,不及世界红树林面积1700万公顷的千分之一。红树林是我国保护物种特别是在《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实施多年的今天,有些人无视国家法规,急功近利,仍然在大片地砍伐红树林,包括几个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砍伐破坏,其中尤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砍伐红树林为甚。全区原有红树林22387公顷,到1993年仅剩5654公顷。据不完全统计,广西近几年已砍伐和已列入填海造地规划的(已批准)即将砍伐的红树林将达1000公顷。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湾北东岸深圳河口,面积为368公顷,是我国唯一位于市区、面积最小的自然保护区,也被国外生态专家称为“袖珍型的保护区”。每年有白琴鹭、黑嘴鸥、小青脚鹬等189种,上10万只候鸟南迁于此歇脚或过冬。保护区内除红树林植物群落外,还有其他55种植物,千姿百态。它是深圳市区内的一条绿色长廊,背靠美丽宽广的滨海大道,与滨海生态公园连城一体,面向碧波荡漾的深圳湾,不仅是鸟类栖息嬉戏的天堂、植物的王国,也是人们踏青、赏鸟、观海、体验自然风情的好去处。天然红树林1984年,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正式创建,当时的总面积为304公顷。只有一条老路通到这里,当地的渔民在这里利用沿袭下来的基围鱼塘养鱼,然后就是大片大片的天然红树林、果园和其他天然林。1986年,世界野生生物(国际)基金会主席、英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在英女王访华时,特意南下深圳,登上红树林的观鸟亭,饱览深圳湾湿地风光。丹麦野生生物基金会主席、丹麦女王的丈夫亨里克亲王也曾于1989年,兴致勃勃地到此观鸟,并将红树林称为“绿色明珠”。深圳红树林可以说是盛名远播,现在来深圳的海内外游客,都要去海滨生态公园看看沿海岸逶迤的红树林、在此越冬的数万只水鸟翔集的壮观场面。红树林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一水相隔,共同构成了具有国际意义的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也成为深港边界上最具特色的风景线。广东珠海红树林:主要分布于淇澳岛、横琴岛和红旗西堤、磨刀门和鸡啼门水道出海口附近堤岸,其中,位于淇澳岛西北部大围湾的淇澳红树林保护区面积最大,是目前该市保存最完整、最集中连片的林分,树高4~6米。它不仅是珠海市的珍稀资源,也是珠江三角洲不可多得的一片红树林湿地,同时是全国少有的紧靠大城市的红树林区之一。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约6千米长的沿海岸线上,67多公顷的红树林区已全面挖塘养殖,近半数的红树林遭受严重破坏。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3300多公顷,有林面积2000多公顷,列入《世界湿地名录》。但从1993年以来,不断有群众进入保护区砍红树、挖塘搞养殖,大片大片的红树林区成为荒芜的水泥塘。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面积1.9万公顷,1990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高桥红树林保护区为中国最大的红树林连片生长基地,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该区地处雷州半岛,受热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沿海滩涂上分布着较大面积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红树植物有12科、16属、17种,是除海南岛外我国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此外,保护区内拥有数量和种类众多的鹤类、鹳类、鹭类等水禽及其他湿地动物,据初步统计,仅鸟类就有82种,其中留鸟38种、候鸟44种。湛江红树林保护区作为我国现存红树林面积最大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在控制海岸侵蚀、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西山口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是199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类型保护区之一,1994年被列为中国重要湿地,1997年5月与美国佛罗里达州鲁克利湾国家河口研究保护区建立姐妹保护区关系,2000年1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红树在控制海岸侵蚀、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山口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地处亚热带,位于广西合浦县沙田半岛东西两侧,海岸线总50千米,总面积8000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个国家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苗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漳江口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漳江入海口。最近城镇为云霄县城,位于湿地以西10千米,东北向距离厦门约85千米。主要保护对象以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东南沿海水产种质资源为主。主要湿地类型有红树林、滩涂、水域或组成的河口湿地等。符合《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指定标准的1、2、3、8条。保护区于1992年1月成立,1997年7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漳江口保护区内植被类型分为红树林、滨海盐沼、滨海沙生植被3个植被型,有白骨壤林等13个群系,有秋茄—老鼠等22个群丛。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24种,有红树植物5科6属6种,盐沼植物16科27属29种1变种,滨海植物59科152属184种。区内营养丰富,从而微生物资源丰富,有微生物12科27属45种,与陆地生境的微生物数量比较,红树林土壤细菌数量高于一般陆地生境,而土壤放线菌、真菌数量较少是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的主要特征。2023-07-17 22:24:181
Fe2O3和HI反应的现象
Fe2O3还原为FeFe2O3+H2=Fe+CO22023-07-17 22:24:142
红树林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2、高敏感性3、高生产力、高归还率和高分解率的“三高”特点4、高生物多样性5、独特 食物网结构等 追问: 能不能具体点??再解释下每一条··· 回答: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河口海湾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它的生境是滨海盐生沼泽湿地,并因潮汐更迭形成的森林环境,不同于陆地森林生态系统,对其它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抵抗力的稳定性不强。植物是生产者,数量多生产力高,而且其中物种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同时因环境潮湿,微生物能够大量生存,提高了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2023-07-17 22:24:091
Fe2O3表示的意义
氧化铁这种物质,一个氧化铁分孑,一个氧化铁分孑由两个铁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2023-07-17 22:24:054
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有哪些食物链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一般包括红树林、滩涂和基围鱼塘三部分。一般由藻类、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因子及阳光、水分、土壤等非生物因子所构成。分解者种类和数量均较少,且以厌氧微生物为主,有机体残体分解不完全。消费者主要是喜湿鸟类尤其是水鸟和鱼类,底栖无脊椎动物、昆虫,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亦较常见,哺乳动物种类和数量较少2023-07-17 22:2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