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高中课本人教版文言文

2023-07-17 08:47:37
韦斯特兰

1.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必背古诗文

上半学期: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劝学

师说

赤壁赋

必修二:

阿房宫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下半学期:

必修三:

离骚

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

锦瑟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滕王阁序(重点句子)

2.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里的所有古诗词和文言文都有哪些

必修一人教版沁园春·长沙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二人教版《诗经》两首(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三人教版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琵琶行并序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四人教版窦娥冤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必修五人教版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3. 中学人教版课本都有哪些文言文

第一册 《论语》十则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狼 蒲松龄 短文两篇 两小儿辩日 《列子》 乐羊子妻 范 晔 诗五首 归田园居 陶渊明 过故人庄 孟浩然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游山西村 陆 游 为学 彭端淑 木兰诗 卖油翁 欧阳修 宋定伯捉鬼 干 宝 诗五首 观沧海 曹 操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望岳 杜 甫 如梦令 李清照 西江月 辛弃疾 第二册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口技 林嗣环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伤仲永 王安石 诗五首 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王 勃 黄鹤楼 崔 颢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泊秦淮 杜 牧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愚公移山 《列子》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爱莲说 周敦颐 黔之驴 柳宗元 工之侨献琴 刘 基 诗五首 龟虽寿 曹 操 石壕吏 杜 甫 相见欢 李 煜 观书有感 朱 熹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第三册 短文两篇 三峡记承天寺夜游 郦道元 闲情记趣 苏 轼 周处 刘义庆 晏子故事两篇 《晏子春秋》 诗五首 使至塞上 王 维 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 李 白 春望 杜 甫 登飞来峰 王安石 论诗 赵 翼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小石潭记 柳宗元 观潮 周 密 寓言四则 画蛇添足《战国策》 买椟还珠 韩非子 滥竽充数 韩非子 塞翁失马《淮南子》 诗词五首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秋词 刘禹锡 赤壁 杜 牧 过零丁洋 文天祥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 轼。

4. 求高中语文(人教版)所有古诗文 原文

1. 过秦论(最后三段) 贾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01、劝学 《荀子》 (全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 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 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0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全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5. 高二上册语文课本〔人教版〕必背古诗文有哪些

楼主好!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

*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u2022赤壁怀古》2、《定风波u2022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u2022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u2022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u2022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u2022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u2022碧云天》*9、《望海潮u2022东南形胜》*10、《雨霖铃u2022寒蝉凄切》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

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

*号的根据老师要求吧

6.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必背古诗词所有必背古诗文,.

【文言文】 必修五: 《陈情表》 ?si=4 《兰亭集序》?wtp=tt 【诗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课文 卫风·氓(背诵全文) 《诗 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涉江采芙蓉(背诵全文)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棘,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背诵全文)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背诵全文)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蜀道难(背诵全文)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归园田居(背诵全文)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短歌行(背诵全文) 曹 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琵琶行(背诵全文)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7.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意思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解释

1、【解释】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像云那样集合拢来,像回声那样应声而起,担着粮食,如影随形紧紧跟着。 2、【出处】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2023-07-17 06:17:171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是什么意思?

(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后简化成了“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2023-07-17 06:17:242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是什么意思

[成语解释]兵:兵器;揭:举。砍来木棍当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比喻武装起义[典故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上》:“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近义词]斩木揭竿、斩竿揭木[常用程度]生僻[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成语结构]复句式[产生年代]古代
2023-07-17 06:17:311

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出处。

意思是:听从命令,像影子一样跟随着。出自:汉代贾谊《过秦论》原文如下: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释义: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扩展资料:过秦论上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释义: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着像卷席子一样卷走天下,像包包裹一样包走九州,像装口袋一样装走四海,吞并八方荒远之地的意图。
2023-07-17 06:17:371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的意思

你好!这段出自《过秦论》译文为: 折断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纷纷响应聚集,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行般地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义,消灭了秦王朝.
2023-07-17 06:18:001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是哪一场起义?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大泽乡起义。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起义过程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了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历史背景:秦始皇为了抵抗匈奴,派人修造长城,发兵三十万,征集了民夫几十万;为了开发南方,动员了军民三十万。他又用七十万囚犯,动工建造一座巨大豪华的阿房宫。到了二世即位,从各地征调了几十万囚犯和民夫,大规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这座坟开得很大很深,把大量的铜熔化了灌下去铸地基,上面盖了石室、墓道和墓穴。二世又叫工匠在大坟里挖成江河湖海的样子,灌上了水银。然后把秦始皇葬在那里。安葬完了,为了防备将来可能有人盗坟,还叫工匠在墓穴里装了杀人的设备。
2023-07-17 06:18:061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历史地位如何?

形容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历史地位特别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这场起义将百姓云集过来,是一场有积极意义的农民起义。
2023-07-17 06:18:234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是哪场起义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了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小队长陈胜和吴广,号召大家举行起义。秦始皇在兼并六国后,没有重视与民休息,稳定社会,恢复经济。还在兼并战争过程中,他就让人图写六国的宫殿建筑式样,在咸阳仿造,数达二三百所,又兴建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和豪华的骊山陵墓,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其他如筑长城、修驰道等,虽对巩固全国统一有积极作用,但因旷日持久地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极大的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秦朝介绍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023-07-17 06:19:001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指的是哪一场起义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指的是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大泽乡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失利。
2023-07-17 06:19:231

“揭杆为旗,斩木为兵”,说的是什么起义?

大泽乡起义
2023-07-17 06:19:316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中的通假字

景 读 YING 三声, 通“影”
2023-07-17 06:19:451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它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尔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面的封建统治者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开明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受农民起义的影响。
2023-07-17 06:19:522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2023-07-17 06:19:582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了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小队长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死押运的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2023-07-17 06:20:283

揭竿而起的故事简述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处所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境。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筛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治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本来并不意识,当初碰在一起,独特的运气,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友人。扩展资料“揭竿而起”的意思是高举义旗,起来反抗。现在多用它指人民起义。此典出自汉代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_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起阡陌之中,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汉阳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过秦论》是贾谊早期论述秦帝国灭亡的重要著作。这段话意思是说:陈胜一个用破瓮口做窗、用绳子闩门轴的农民的儿子,是一个没有土地的雇农,被流放的罪犯,论德才既没有孔子、墨子的贤德,也没有陶朱公(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弃官到陶地经商成为巨富,号陶朱公)、猗顿(春秋时鲁国人,在猗氏经营盐业成为巨富)那样富有;迫于生计他来到军队,不久,便率领士卒以木棒为刀枪高举义旗,天下穷人纷纷响应,山东等地的豪杰纷纷起义,于是秦王朝很快就被推翻。
2023-07-17 06:20:491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是陈胜吴广起义。
2023-07-17 06:21:075

揭竿而起是什么时期

秦朝。揭竿而起( jiē gān ér qǐ ) 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2023-07-17 06:21:402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2023-07-17 06:21:485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怎样翻译?

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象云那样集合拢来,象回声那样应声而起,担着粮食,如影随形紧紧跟着。肴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起行动起来就把秦朝的统治推翻了。
2023-07-17 06:22:032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征发闾左九百人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陈胜、吴广是贫苦农民。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陈胜、吴广便利用 “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计策发动戍卒起义,提出 “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鼓动戍卒说:“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陈胜、吴广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象云那样集合拢来,象回声那样应声而起,担着粮食,如影随形紧紧跟着。此文出处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2023-07-17 06:22:111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起义成功了吗?

是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起义没有成功,被秦朝派军队镇压了 。
2023-07-17 06:22:194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是哪个历史事件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这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事件。
2023-07-17 06:23:192

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

【答案】B【解析】公元前209年因为秦朝的暴政,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这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023-07-17 06:23:261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

.①号称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②《陈涉世家》中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过秦论》中的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
2023-07-17 06:23:332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
2023-07-17 06:23:522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他们)砍来木棍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百姓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那样应和,(很多人)背负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陈涉)
2023-07-17 06:23:592

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首先霸王别姬里的别,不是再见的意思,而是诀别,永别。 当时,项羽四面楚歌,被围垓下,韩信四面楚歌吹散八千子弟,虞姬看到霸王因为自己而大势已去,不得已,为霸王舞剑祝酒,在霸王的歌中,提剑自刎!然而,虞姬的死对霸王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项羽率28骑突围,最后还是死在了乌江边上! 真的是“虞兮虞兮奈若何”
2023-07-17 06:24:072

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帅疲撇知足”却能得到“天下云集响应”,这反应此时秦朝统治存在怎样的问题?

反应了大秦苛税重役、严刑酷法、国力疲敝、民不聊生、民怨四起,以至于大家皆有反心,陈起兵后,六国遗老各举反旗,所以天下响应了。说白了就是嬴政同时追求多个重大政治、军事飞跃,导致了国力枯竭、百姓离心。
2023-07-17 06:24:142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下一句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望采纳谢谢
2023-07-17 06:24:211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表现了陈涉起有什么特点

这段话揭示了:陈涉是底层民众的代表。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古时豪俊并不是泛指世家大族。而多指壮士游侠和一些土豪。揭竿斩木皆揭示了这是下而上的革命而非世家阀门的政变。故这段话核心表现了陈涉的阶级性质和队伍的阶级性质。
2023-07-17 06:24:282

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旗诛连坐;破釜沉舟;霸王别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约法三章按时间排

族诛连坐 指鹿为马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约法三章 破釜沉舟 楚河汉界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2023-07-17 06:24:365

文言文为了

1. 文言文中“为”字用法 详细释义wéiㄨㄟ (为的本义是母猴。 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像两母猴相对形) 解说:为从爪从象,象非动物象,而是指表现、特徵,古人以象为像,因象动物身体大、特徵多,容易辨识。 爪是手。行为的表现,即「行为」。 常见组词「为什么、为何」。 ◎ 做,行,做事:~人。 ~时。~难。 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 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wèiㄨㄟ◎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 ~国捐躯。 ◎ 表目的:~了。 ~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做,制常用例句⑴成为,变成。 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③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④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⑤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⑦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⑧因而化怒为悲。⑨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⑩宁知此为归骨所耶?⑵做。 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⑤李 李忠义 其城为坎以先登。 ⑥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⑦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⑧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⑨故为之说。 ⑩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2)为坛而盟。(13)亮躬耕陇亩,好为< >?(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15)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1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7)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18)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19)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20)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2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23)为民诬太守者视此!(24)愿为小相焉。 (2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⑶作为,当作。 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②何以为计?③子墨子解带为城。 ④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⑤相传以为雁荡。 ⑥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⑦霓为衣兮风为马。 ⑧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⑨然后以六合为家, 函为宫。 ⑷是。 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 ③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⑤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⑦此为何若人?⑧必为有窃疾矣。⑨项燕为楚将。 ⑩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11)在药则未为良时也。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3)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 (14)乃知太白“开风言风语入天镜”之句为妙。⑸以为,认为。 例:①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③窃为大王不取也!⑹被。 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④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⑤恐为操所先。⑥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⑦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⑨吾属今为之虏矣。 ⑩则为深谷林莽所蔽。(11)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12)为仲卿母所遣。(1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4)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15)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1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17)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8)竟为秦所灭。(19)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 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⑻指心理活动。 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⑼有。 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 ③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④顽童之为是心也。⑽将来,将。 将来,将。例: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将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11)治理。 例: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④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12)装作。 例:为除不洁者,引入。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装成清扫垃圾的人,把史公带进去。(13)为了。 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③慎勿为妇死。④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⑤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4)给,替。 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④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⑤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⑥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⑦今为君计,菲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⑧为汉家除残去秽。⑨请为筹之。 ⑩保为将军破之!(11)我固为子孙创业也。(1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3)君为我呼入。 (14)公为我献之。(15)为君翻作《琵琶行》。 (16)而为之记,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7)阿母为汝求。(18)臣请为王言乐。 (19)即解貂覆生,为掩户。(20)为复守黜藏使。 2. 文言文中为是什么意思 【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⑧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①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对,向。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3. 文言文中为有几种意思 ①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③作为;当作。《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④成为;变成。《察今》:“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⑤是。《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⑥治;治理。《论积贮疏》:“安天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⑦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⑧以为;认为。《鸿门宴》:“窃为大王不取也。” 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为张楚。” ⑩对待。《鸿门宴》:“君王为人不忍。” ⑾算作;算是。《肴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⑿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⒀对付。《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⒁表示被动。《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⒂如果;假如。《战国策·秦策》:“秦为知之,必不救矣。” ⒃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苏武》:“何以汝为见?”《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wèi ①给;替。《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向;对。《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因为。《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④为了。《史记·货殖列传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⑤被。《过秦论》:“身死人手,为天下,何也。” ⑥在……的时候。《晏子使楚》:“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4. 文言文中为的意思有哪些 1)成为,变成。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2)做。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作为,当作。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②何以为计? (4)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 (5)以为,认为。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6)被。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7)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8)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9)有。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 (10)将来,将。例: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11)治理。例: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 (12)装作。例:为除不洁者,引入。 (13)为了。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14)给,替。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15)对,向。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③为之奈何? (16)因为。例: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17)则“于”,在,当。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 5. 古文中的“为”有几种意思 基本解释 为 wéi ㄨㄟˊ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其它字义 为 wèi ㄨㄟˋ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基本解释 为 wéi ㄨㄟˊ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其它字义 为 wèi ㄨㄟˋ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6. 文言文“为”字意思 为 ⑴成为,变成。 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③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④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⑤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⑦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⑧因而化怒为悲。⑨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⑩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⑵做。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⑤李 李忠义 其城为坎以先登。 ⑥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⑦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⑧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⑨故为之说。 ⑩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2)为坛而盟。(13)亮躬耕陇亩,好为>?(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15)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1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7)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18)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19)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20)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2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23)为民诬太守者视此!(24)愿为小相焉。 (2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⑶作为,当作。 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②何以为计?③子墨子解带为城。 ④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⑤相传以为雁荡。 ⑥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⑦霓为衣兮风为马。 ⑧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⑨然后以六合为家, 函为宫。 ⑷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 ③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 ⑤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⑦此为何若人?⑧必为有窃疾矣。⑨项燕为楚将。 ⑩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11)在药则未为良时也。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3)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 (14)乃知太白“开风言风语入天镜”之句为妙。 ⑸以为,认为。 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⑹被。 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④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⑤恐为操所先。⑥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⑦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⑨吾属今为之虏矣。 ⑩则为深谷林莽所蔽。(11)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12)为仲卿母所遣。(1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4)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15)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1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17)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8)竟为秦所灭。(19)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 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⑻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⑼有。 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 ③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④顽童之为是心也。 ⑽将来,将。 例: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11)治理。例: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③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④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12)装作。 例:为除不洁者,引入。 (13)为了。 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③慎勿为妇死。④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⑤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4)给,替。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④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⑤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⑥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⑦今为君计,菲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⑧为汉家除残去秽。⑨请为筹之。 ⑩保为将军破之!(11)我固为子孙创业也。(1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3)君为我呼入。 (14)公为我献之。(15)为君翻作《琵琶行》。 (16)而为之记,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7)阿母为汝求。(18)臣请为王言乐。 (19)即解貂覆生,为掩户。(20)为复守黜藏使者。 (21)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之事,聊资一欢。 (15)对,向。 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③为之奈何?④如姬为公子泣,⑤怵然为戒。⑥为长者折技。 (16)因为。例: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17)则“于”,在,当。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 「为市」谈交易。 例:一人去为市,(为市:这里指人口买卖) 「为人」做人处世的态度。 例: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⑵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⑶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 为 (为) wéiㄨㄟˊ ◎ 做,行,做事:~人。 ~时。~难。 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 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其它字义 -------------------------------------------------------------------------------- ● 为 (为) wèiㄨㄟˋ。
2023-07-17 06:24:501

过秦论翻译

秦孝公占据肴山,函谷关那样险固的地方(关隘),拥有雍州一带那样辽阔的地方,(秦国的)国君臣子牢固据守来(窥探)周王朝,(象卷席日子那样卷起,象用布包一样)有并吞天下,占领海内,控制全国的意图,吞并八方的野心。在这时,商鞅辅佐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横,来使诸侯各国相斗。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先辈的旧业,沿袭前人留下的策略,向南占领了汉中,向西攻取了巴蜀一带,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收取了险要的城池和地区。各诸侯国惊恐害怕,集会结盟来想方法削弱秦国,不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来招纳天下的志士能人,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结为一个整体。在这个时期,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君子,都既聪明智慧又忠诚守信,既宽厚道又友爱待人,既能尊敬能人,又能器重谋士,共同约为合纵,离散了秦国的连横,聚集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力量。于是六国的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一班人替他们谋划;有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一类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一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凭着十倍大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直逼函谷关去进攻秦国。秦国人敞开关口迎敌,九国的军队,徘徊着不敢前进。秦国没有耕费一支箭,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各诸侯国已经十分困窘了。于是合纵解散盟约破坏,各国争着割让 土地去贿赔秦国。秦国有充足的力量利用他们的弱点,追逐败逃的军队,使无数尸体横卧,流淌的血可以使盾牌漂浮起来;趁着有利的形势和方便的条件,侵略诸侯各国,分割天下的土地。因而强国请求归服,弱国前来朝拜。 传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在位的时间很短,国家没有大事。到了秦始皇,发扬六代祖先遗留下来的功业,像挥动长鞭赶马那样来驾御天下,吞并了西周、东周,灭掉了诸侯国,登上了尊贵的皇位而统治全中国,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势震慑四海。向南方夺取了越族各部落的土地,把它改设为桂林郡和象郡;越族各部落的头领,俯首投降,听众秦国小官吏的摆布。秦始皇就派大将军蒙恬在北方筑起长城守卫边防,击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到南方来牧马,已亡六国的遗民不敢拿起武器仇雪恨。
2023-07-17 06:25:025

揭竿为旗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4858 成语 揭竿为旗 注音 ㄐㄧㄝ ㄍㄢ ㄨㄟˊ ㄑㄧˊ 汉语拼音 jiē gān wéi qí 释义 义参「揭竿而起」。 见「揭竿而起」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揭竿而起」之典源,提供参考。 #汉.贾谊〈过秦论〉(据《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引)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余威振于殊俗。 陈涉,罋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1>行伍2>之闲,而倔起什伯3>之中,率罢散4>之卒,将5>数百之众,而转攻秦。 斩木为兵6>,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7>而景从8>,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注解〕(1)蹑足:参与其中。 蹑,音ㄋ|ㄝˋ。 (2)行伍:军队的行列,古代以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 亦泛称军队。 行,音ㄏㄤˊ。 (3)什伯:古时军队中的基层编制单位,在《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则作「仟佰」,「仟」当作「什」。 什,音ㄕˊ,十人之长。 伯,通「佰」,百人之长。 (4)罢散:疲困散乱。 罢,音ㄆ|ˊ。 (5)将:音ㄐ|ㄤˋ,率领。 (6)兵:指兵器。 (7)赢粮:担负著粮食。 赢,音|ㄥˊ,担负。 (8)景从:紧相追随,如影随形。 景,音|ㄥˇ,「影」本字。 〔参考资料〕另可参考:《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揭竿而起」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揭竿而起」典源作「揭竿为旗」,出自西汉文学家兼政论家贾谊的〈过秦论〉。 文中指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施行暴政,以致陈涉(名胜,字涉)能以一介贫贱之士,率领数百个疲累的士卒,以砍下的树枝为兵器,高举竹竿作为号召群众的旗帜,使得天下人群起响应,终于遭到灭亡的命运。 后来「揭竿而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起义举事。 在《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也引用了这一段文字。 书证 01.《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引汉.贾谊〈过秦论〉:「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揭竿而起
2023-07-17 06:25:201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翻译

(陈胜吴广)砍下树木作为兵器,把竹竿上捆上衣服作为旗帜
2023-07-17 06:25:381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解释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 比喻 武装起义。 成语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天下 云合响应 ,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近义词: 斩木揭竿 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语本 汉 贾谊 《过秦论上》:“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斩竿揭木 犹言斩木揭竿。 清 褚人获 《坚瓠补集·关社引》:“维兹六月,忽有斩竿揭木之事。”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2023-07-17 06:25:451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什么事件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了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小队长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死押运的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拼音:zhǎn mù wéi bīng,jiē gān wéi qí。出处: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像云那样集合拢来。像回声那样应声而起,担着粮食,如影随形紧紧跟着。故事过程秦二世元年七月,征发闾左九百人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陈胜字涉,阳城人,早年为人佣耕。吴广字叔,阳夏人,也是贫苦农民。他们行至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陈胜、吴广便利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计策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鼓动戍卒说:“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起义。起义军迅速攻下蕲县,陈胜派葛婴率兵东进,同时以主力攻占。广大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踊跃参加起义队伍。当义军进据陈县(今河南淮阳)时,已拥有步兵数万,骑兵千余,车六七百辆。陈胜召集当地三老豪杰商议大计,魏国名士张耳、陈余劝他立六国之后,以争取旧贵族的支持,陈胜不听,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西击荥阳,命武臣、张耳、陈余北攻赵地,邓宗南征九江,周市夺取魏地。张楚朝代的建立,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反秦斗争的高涨,各地百姓久苦于秦政,纷纷杀秦长吏,响应陈胜。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023-07-17 06:26:071

求古文翻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以木为兵器,拉杆顶旗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2023-07-17 06:26:203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了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小队长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死押运的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2023-07-17 06:26:272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2023-07-17 06:26:404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是哪场战役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1、起义起因。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了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小队长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死押运的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2、起义的影响。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它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尔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23-07-17 06:26:471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大泽乡起义。“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主要是在秦末期间陈胜吴广起义的事件,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地位是非常高的,是因为他们是农民起义的第一人,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发起的农民起义深深动摇了秦朝的统治,也为后来的汉朝建立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他们的起义对后世王朝的建立也有非常大的影响,也让后世的君王开始意识到民心的问题。历史背景:秦始皇为了抵抗匈奴,派人修造长城,发兵三十万,征集了民夫几十万,为了开发南方,动员了军民三十万。他又用七十万囚犯,动工建造一座巨大豪华的阿房宫。到了二世即位,从各地征调了几十万囚犯和民夫,大规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这座坟开得很大很深,把大量的铜熔化了灌下去铸地基,上面盖了石室、墓道和墓穴。二世又叫工匠在大坟里挖成江河湖海的样子,灌上了水银。然后把秦始皇葬在那里。安葬完了,为了防备将来可能有人盗坟,还叫工匠在墓穴里装了杀人的设备,最后竟残酷地把所有造坟的工匠全都埋在墓道里,不让一个人出来。大坟没完工,二世和赵高又继续建造阿房宫。那时候全中国人口不过二千万,前前后后被征发去筑长城、守岭南、修阿房宫、造大坟和别的劳役合起来差不多有二三百万人,且不概幼儿和妇女。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逼得百姓怨声载道。
2023-07-17 06:26:531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讲的是什么故事?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了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小队长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死押运的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2023-07-17 06:27:121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是哪场起义

大泽乡起义。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大泽乡起义,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起义过程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了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小队长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死押运的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大泽乡起义的意义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大泽乡起义揭开了数千年来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农民自发起义第一次对封建政权发起挑战,给当时暴秦政权带来毁灭性打击。陈胜吴广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尔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面的封建统治者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开明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受农民起义的影响。
2023-07-17 06:27:351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指的是哪一场起义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指的是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大泽乡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失利。
2023-07-17 06:27:511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是哪场战役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1、起义起因。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了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小队长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死押运的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2、起义的影响。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它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尔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23-07-17 06:27:571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也是大泽乡起义。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
2023-07-17 06:28:043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说的是什么事情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了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小队长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死押运的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2023-07-17 06:28:111

揭竿而起,斩木为兵说的是谁?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023-07-17 06:28:231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讲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了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小队长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死押运的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2023-07-17 06:2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