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瑞爱吃桃
- 可桃可挑
-
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5392230e54f76238d586482ec3933fc239045c163bbffd707e5619d0c7616505ad4241e9f22b74320822b398df8f3edcbb90222883263f671cf100489546f1df037881769f5aebac1bf0ba8125e3ddc5a5de4322cc44740e97f1fb4d7167dd1cf3033093b1ef4c022912ad9d44728f286028ef3436b7508e94251f709687db4b4db33da11206e1a922c04905c265&p=c06ed7128a8a12a059bd9b7f0b48&user=baid 你去这看看吧
- LuckySXyd
-
http;//user.qzone.qq.com/1014796751如果没有,登录1014796751平凡的世界 的空间就找得到
- 北境漫步
-
201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四 总 分
(一) (二)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字帖 碑帖 请帖 俯首帖耳
和蔼 和煦 和解 和衷共济
绚烂 炫耀 渲染 顾弄玄虚
精湛 辗转 栈桥 崭露头角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伫立 崛起 一丝不苟 惊慌失措
B.追溯 烦躁 顾名思义 妇孺皆知
C.沧桑 睿智 无与伦比 抑扬顿挫
D.寒喧 筹划 山青水秀 闲情逸致
3.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C.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
D.“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跟现代杂文相似。
4.古诗文默写。(共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3)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景色。
(4)牡甫《春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李煜《相见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离愁”则化无形之情为有形,写出了亡国的哀思。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2分)
二十世纪最伟欠的发现,荚过于对环境危机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拯救地球”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呼声,环境问题便超越了国家、种族、文化和贫富,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天”大问题。
①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我们的祖先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②只有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才终于懂得了必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这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转折
6.《水浒》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梁山英雄形象。下面的两个人物在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都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按情节的先后顺序依次填写在括号里。(4分)
林 冲:误入白虎堂→( )→( )→怒杀王伦
鲁 达:拳打镇关西→( )→( )→大闹野猪林
7.阅读下面材料,接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 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艘墟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地下博物馆,有青铜、甲骨文等五个展厅。从平面上看,殷墟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宇,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住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取材于象形文字的“墉”(即城墙)字。建筑内容包括主体馆、广场、字坊。字坊高18.8米,宽10米,取甲骨文“字”之形,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象征性建筑之一。作为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目前共有馆藏文物及辅助展品11300余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等多个方面。
(1)根拟以上材料,概括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上的共同特点,并说说这种设计的好处。(4分)
共同特点:
好处:
(2)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带领游客们参观完殷墟博物馆后,要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段串联词,注意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过渡自然。(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共15分)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 ……
⑨ 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11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象不太像。
○12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13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14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15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16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作者:孙道荣 有删改)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分)
…… ……
9. 第⑨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沦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3分)
10. 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
11. 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12. 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共12分)
匠人与大师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甲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而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乙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作者:梁衡,有改动)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4.第③段、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15.笫④段中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2分)
16.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l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11分)
(一)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二)初,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③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④。
(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范文正公贬饶州: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 贬官饶州。②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③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④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去国怀乡
(2)至若春和景明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微斯人,吾谁与归?
9.文段(一)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20.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文段(一)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文段 (二)中,范公之“贤”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2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分)
四、作文(50分)
23.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我身边的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谈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路边长看一株雏菊,一个小女孩每天都来给它浇水。然而有一天,小女孩不来了。雏菊开姑担心起来,它将从哪里获得维持生命的水?“总会有办法的”。雏菊鼓励自已说。它闭上眼睛,陷入了深思……它开始努力向下生长它的根。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终于从深深的泥土下品尝到清凉而甘甜的水。日子一天天过去。雏菊长得越来越茁壮,开出新的花朵。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怍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l0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B(2分) 2.D(2分) 3.B(2分)
4.⑴何当共剪西窗烛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⑷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剪不断 理还乱
(每空1分,若出现错宇、别字、舔字、漏字,该空不得分。共8分)
5.③①②(2分)
6. (林 冲)示例:发配沧州府 风雪山神庙
(鲁 达)示例:大闹五台山 倒拔垂杨柳
(每个人物任选两个情节,符合要求即可。每空l分,共4分)
7.(1)共同特点:建筑造型都取材于一个汉字。 好处:造型独特,彰显了两座博物馆的特点,富有文化内涵。(共同特点2分,好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示例:从殷墟博物馆的甲骨文展厅中,我们了解到了汉字的悠久历史。从甲骨文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汉字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下面让我们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能找到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并将其串联起来2分,过渡自然l分,语句通顺l分。共4分)
(共8分)
二、现代文阅读 (共2+7分) 。
(一)(共15分)
8.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 (一句l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9.示例:“我妈妈特别爱唠叨……”“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做饭,搞卫生……”“我妈妈总是要管我,连电视都不让我看,说我浪费时间……”“我妈妈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联系上下文,用叙述的语言写出“七嘴八舌”的内容也可。3分)
10.“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 “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一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1.过渡(承上启下)。收束前文的叙事部分,引起下文的议论、抒情部分。(3分,只答过渡或承上启下给1分)
12.委婉地批评孩子们对父母的忽视,殷切呼唤我们要怀着一颗关爱父毋的心,从现在开始,及时回报父母。 (意思对即可。2分)
(二)(共l 2分)
13.我们不应满足于敝“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2分。意思对即可。若只答匠人和大师的区别不给分)
14. □甲:比喻论证,把匠人凭经验做事比作一个一个摘瓜,把大师按规律做事比作提瓜藤,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对比论证,用匠人和大师不同的摘瓜方式作对比,突出大师已上升到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答出一种即可)
□乙:举例论证,以鲁班由匠人到大师的经历为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只有追求更高的目标才会断进步的道理。(一处2分,共4分)
15.画家的事例不恰当。第④段阐述的观点是“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而这个论据的重点在目标和信念上,不能很好地证明观点。(意思对即可。2分)
16.先从三个方面分析匠人和大师的区别,然后揭示研究这种区别的目的,提出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意思对即可。4分。只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1分)
三、古诗文阅读 (共15分)
17.(1)离开 (2)日光,阳光 (每小题1分,共2分)
18.(1)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君主担忧。
(2)(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同道呢? (每小题2分,共4分)
19.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引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 喜,不以已悲”这种更高境界的议论。 (意思对即可。2分)
2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2分) 范公之贤是通过王质的行动和语言,从侧面表现出来的。(1分)(共3分)
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2分)
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2分)
四、作文(50分)
23(50分) 作文评分标准
项目
类别 内容 语言 结构 书写
一类(46-50分) 思想感情健康,立
意深刻,内容充实.
中心突出 文从字顺.语
言准确生动,
表达好 结构严谨,层
次清楚 字体工整.书
写规范.卷面
整洁
二类(40-45分) 思想感情健康,内
容具体,中心明确 文从字顺,表
达较好 结构完整,层
次比较清楚 字体工整,书
写规范,卷面
较整洁
三类(35-39分) 思想感情健康,内
容尚具体,中心基
本明确 语言通顺,病
句少 结构基本完整 字迹清楚,有
少量错别字,
少量涂改
四类(30-34分) 思想感情基本健
康,内容不够具体,
中心不够明确 语言基本通顺
碱,病句不太
多 结构不够完整 字迹潦草,错
别字较多,卷
面不整洁
五类(29分以下) 思想感情不健康
内容不具体,中心
不明确 语言不通顺,
病句多 结构不完整 字迹不易辨
认,错别字多,卷面很不整洁
说明:
1.坚持三人独立评卷。
2.作文满分的比例掌握存5%左右。
3.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l~4分,加到满分50分为止:
(1)感情特别真挚感人,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独特感受。
(2)立意新颖、深刻。
(3)构思巧妙。
(4)语言有特色。
4.没写题目扣2分。
王质饯范仲淹于国门文言文翻译
1. 王质独钱范仲淹译文 原文: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译文: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里面去?”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2. 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的全文是什么啊,最好翻译一下 这个问题我回答过啊。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翻译: 开始,范仲淹被贬官到饶州,朝廷正好在惩治朋党,士大夫们没有一个敢去与他送别。只有侍制王质一个人抱病在都门为他饯行。有大臣斥责王质:“你啊,是个有道德的人啊,为什么要把自己堕落成朋党呢。”王质说:“范先生是天下最有道德的人,纵观我王质怎么敢奢望与他结为朋党。如果真的能和范先生成为朋党,范先生真的是厚待我了啊。”听到这话的人都为他吓得缩脖子。 3. 【2010福建厦门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甲】嗟夫 7.(1)探求(寻求、追求)(2)没有(3)没有人,没有谁(4)如果(假如)8.A9.(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王质独自带(抱)病在京城(国都、首都)门外为他(范仲淹)饯行(设宴送别).10.(1)示例:甲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爱国爱民的济世情怀和不因物喜悲的乐观精神.(2)示例:王质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范仲淹遭贬谪时,朝廷治理朋党,众人对范避之惟、恐不及时,王质却抱病为其送行.当别人质问他时,他却能以与范仲淹相提论为荣.。 4. 小题1:①治理,惩治 ②怎么,哪里(说明:本题2分。) 小题2: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说明:本题2分。) 小题3:政治磊落;敢作敢当。(说明:本题2分。)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2014年山东省聊城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 治 ”治理之意。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2014年山东省聊城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注意提示: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饯,饯行。 国门,是都城门。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是《2014年山东省聊城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人物的评价与认识,解题方法:通过仔细阅读,了解短文大意,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王质做出评价即可。【参考译文】当初,范文正公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别,只有待制顾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里面去?”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我哪敢和他比,如果让我做了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 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2023-07-17 03:02:271
翻译《顾质独饯范文正》
原文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1],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1]?”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编辑本段译文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2])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1],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别,只有待制顾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2])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1]里面去?”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我哪敢和他比,如果让我做了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字词 莫:不 厚:多 闻:听 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团体 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为官名 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2023-07-17 03:02:342
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的全文是什么啊,最好翻译一下
这个问题我回答过啊。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翻译: 开始,范仲淹被贬官到饶州,朝廷正好在惩治朋党,士大夫们没有一个敢去与他送别。只有侍制王质一个人抱病在都门为他饯行。有大臣斥责王质:“你啊,是个有道德的人啊,为什么要把自己堕落成朋党呢。”王质说:“范先生是天下最有道德的人,纵观我王质怎么敢奢望与他结为朋党。如果真的能和范先生成为朋党,范先生真的是厚待我了啊。”听到这话的人都为他吓得缩脖子。2023-07-17 03:02:431
“王质独饯范仲淹”中“士大夫莫敢王别”是什么意思
句意为:士大夫没有敢前去送别的.2023-07-17 03:02:501
求《宋名臣言行录》翻译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有时在夜晚困了的时候,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2023-07-17 03:02:592
《王质》初,范文正 ① 公贬饶州 ② ,朝廷方治朋党 ③ ,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 ④ 独扶病饯于国门
小题1:D小题1:如果能够被范公称作是宗派之人,范公对我的恩赐就很厚重了。小题1:士大夫莫敢往别;正直、无畏。 小题1:D应是堕落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学生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2023-07-17 03:03:061
范公作文文言文翻译
1. 翻译古文《范公以身先之》 丞相晏殊留守南京,范公的母亲去世,为母守丧借住在城下。 晏公聘请他掌管府学。范公经常住在学堂之中,训导督促学生都很有方法和尺度,辛勤劳苦恭顺谦虚,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典范。 晚上给学生上课,读书睡觉吃饭,都定下了时间。总是暗暗地去斋舍察看,见到睡觉的人,就责问他。 那人撒谎说:“刚好有些疲倦,刚躺下休息一会。”范仲淹问休息之前看的是什么书,那人也胡乱对答,范仲淹马上取来书问他。 那个人不能对答,于是惩罚了他。范仲淹出题目让学生作赋,一定自己先作一篇,想了解题目的难易和用意,也让学生把它作为标准,因为这个从四面八方赶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 2. 翻译古文《范公以身先之》 丞相晏殊留守南京,范公的母亲去世,为母守丧借住在城下。 晏公聘请他掌管府学。范公经常住在学堂之中,训导督促学生都很有方法和尺度,辛勤劳苦恭顺谦虚,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典范。 晚上给学生上课,读书睡觉吃饭,都定下了时间。总是暗暗地去斋舍察看,见到睡觉的人,就责问他。 那人撒谎说:“刚好有些疲倦,刚躺下休息一会。”范仲淹问休息之前看的是什么书,那人也胡乱对答,范仲淹马上取来书问他。 那个人不能对答,于是惩罚了他。范仲淹出题目让学生作赋,一定自己先作一篇,想了解题目的难易和用意,也让学生把它作为标准,因为这个从四面八方赶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 3.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翻译,阅读答案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时失去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感到昏沉疲倦,就用凉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书。做官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自身的安危。 以至于谗言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够自己用罢了。他曾经自己吟诵说:“大丈夫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受乐之后才享乐”。(选自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扩展资料: 赏析: 范仲淹他刻苦学习、逆境成才的经历。这也正是他能成为刚直不阿、体恤民情、为政清廉的忠臣的原因。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 而最后一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于《岳阳楼记》,不仅揭示主题,还点明中心,抒发了范仲淹伟大的爱国情怀。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4. 文言文 范公天下贤 译文 原文: 皇佑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南尹樊里之万安山下。 公讳仲淹,字希文。五代之际,世家苏州,事吴越。 太宗皇帝时,吴越献其地,公之皇考从钱俶朝京师,后为武宁军掌书记以卒。 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 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遂中乙科,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 及公既贵,天子赠公曾祖苏州粮料判官讳梦龄为太保,祖秘书监讳赞时为太傅,考讳墉为太师,妣谢氏为吴国夫人。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其所有为,必尽其力,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 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 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 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 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 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始终十年,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初,太后有遗命,立杨太妃代为太后。 公谏曰:“太后,母号也,自古无代立者。”由是罢其册命。 是岁,大旱蝗,奉使安抚东南。使还,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阁争,不能得,贬知睦州,又徙苏州。 岁余,即拜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益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 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 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暇则益取古今治乱安危为上开说,又为《百官图》以献,曰:“任人各以其材而百职修,尧、舜之治不过此也。” 因指其迁进迟速次序曰:“如此而可以为公,可以为私,亦不可以不察。”由是吕丞相怒,至交论上前,公求对,辨语切,坐落职,知饶州。 明年,吕公亦罢。公徙润州,又徙越州。 而赵元昊反河西,上复召相吕公。乃以公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迁龙图阁直学士。 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公请自守鄜?延扞贼,乃知延州。 元昊遣人遗书以求和,公以谓无事请和,难信,且书有僭号,不可以闻,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坐擅复书,夺一官,知耀州。 未逾月,徙知庆州。既而四路置帅,以公为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兵马都部署,累迁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 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 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夺贼地而耕之。又城细腰、胡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 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 公之所在,贼不敢犯。 人或疑公见敌应变为如何?至其城大顺也,一旦引兵出,诸将不知所向,军至柔远,始号令告其地处,使往筑城。 至于版筑之用,大小毕具,而军中初不知。贼以骑三万来争,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 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既失计,乃引去。 于是诸将皆服公为不可及。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 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诸蕃质子,纵其出入,无一人逃者。 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 初,西人籍其乡兵者十数万,既而黥以为军,惟公所部,但刺其手,公去兵罢,独得复为民。其于两路,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栗 免之劳。 其所设施,去而人德之,与守其法不敢变者,至今尤多。 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吕公患之,凡直公者,皆指为党,或坐窜逐。 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欢然相约戮力平贼。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党之论遂起而不能止。 上既贤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议而用之。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乃就道。 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 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又开天章阁,召见赐坐,授以纸笔,使疏于前。公惶恐避席,始退而条列时所宜先者十数事上之。 其诏天下兴学,取士先德行不专文辞,革磨勘例迁以别能否,减任子之数而除滥官,用农桑、考课、守宰等事,方施行,而磨勘、任子之法,侥幸之人皆不便,因相与腾口,而嫉公者亦幸外有言,喜为之佐佑。会边奏有警,公即请行,乃以公为河 东、陕西宣抚使。 至则上书愿复守边,即拜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 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 是时,夏人已称臣,公因以疾请邓州。 守邓三。 5. 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翻译 有两个版本的原文1: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⒄,再适长山朱氏②。 既④长,知其家世③,感泣辞母,去⑤之⑥南都⑦,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⑧解衣就寝⑨。 或⑾夜昏怠⑿,辄⒀以⒅水沃⒁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⑩始食,遂大通六经⒂之旨,慨然⒃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⒆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1范仲淹二岁时死了父亲,母亲贫穷无依无靠,只得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里几乎都是和衣而睡,有时夜晚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他常常是白天苦读,吃不饱稠粥,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于是他精通了六部经典著作(《诗》《书》《礼》《易》《乐》《春秋》)的要意,情绪激昂地树立起了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他曾经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原文2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dàn)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2范仲淹两岁时失去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责任。 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感到昏沉疲倦,就用凉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书。 做官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自身的安危。以至于谗言而被贬官,因为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他曾经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选自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6. 范公罢宴译文 原文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译文 范仲淹在邠州(大概在陕西凤翔府)任职的时候,一天有空闲率领下属登临楼阁,置办酒席。大家还没有开始酒宴的时候,看见几个人身穿丧服,带着葬礼的物品。范公急忙命令下属去询问情况,告知是寄居他乡的人死在邠州(陕西彬县),将要去城郊埋葬,而死者的棺材寿服等下葬的东西都没有置备,范公得知后很忧伤,立即撤下酒席,给了出殡的人很多钱,让他们办完丧事。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泪。 7.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那篇文言文的翻译 译文: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何必要自甘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 而王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原文: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出处:《顾质独饯范文正公》——北宋·王辟之 扩展资料 王辟之的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广泛,为后世对北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研究,特别是对一些政治家、文学家的生平研究以及山东省的地方史研究、宋诗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史料。 王辟之长期担任北宋基层地方官吏,交际范围主要是官场,所以对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传闻故事非常感兴趣也十分熟悉。 书中的前半部分如帝德、谠论、名臣、知人、奇节、忠孝、才识等篇记录了大量明君、贤臣的历史事迹,如“杯酒释兵权”、“开卷有益”的宋太祖赵匡胤、“治最为天下第一”并修岳阳楼的滕子京、力主革新变法的王安石、品行高尚的司马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以及大将军狄青、名臣寇准等,很有史料价值。 同时,王辟之又是一个文人,对诗人、书画家等文艺界的轶闻趣事非常关注,如著名文学家苏轼、欧阳修、尹洙、苏辙,山水画家李成、著名词人柳永等人的事迹也时时出现在书中。2023-07-17 03:03:271
《渑水燕谈录》中士大夫莫敢往别,中的“莫”是什么意思
士大夫2023-07-17 03:03:352
范文正义庄文言文翻译 范文正义庄
范文正义庄文言文翻译范文正义庄 范仲淹在苏州长洲、吴县置田十余顷,将每年所得租米,供给各房族人衣食、婚嫁和丧葬之用,始称“义庄”。范仲淹亲定规矩十三条,规定各房五岁以下男女,每人每天给白米一升;冬衣每人一匹,五到十岁减半。族人嫁娶、丧葬,则分等发给现钱。在以后续定规矩中,又规定义庄的经济管理有相对的独立性:尊长不得干预义庄掌管人依规办事;族人不得借用义庄的人力、车、船和器用,不得租佃义田,不得私自将义宅屋舍兑赁典当,不得占居会聚义仓。义庄不得典买本族族人土地。南宋时,范氏义庄田产逐渐增多。宋宁宗时,族人购置田产,另置“小庄”,以补义庄的不足。宋理宗赵昀时,义庄田产达三千多亩。 范文正义庄文言文翻译 【原文】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译文】当初,范仲淹病重,皇帝曾经派遣使者赐给药慰问,他死后,皇帝哀伤悲叹了很久。又派使者去慰问他的家人,下葬以后,皇帝亲自写碑文,称为“褒贤之碑”,碑文的内容如下:“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敬,因为他母亲在世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所以)后来虽然他做了高官,但不是家中除非来了客人从不吃两样荤菜。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充饥、御寒而已。但是范仲淹对别人却乐善好施,在乡族中设定田庄,用以赡养(生活有困难的)族人。博爱好施,士大夫很多出自他门下,即使是出身街巷的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他死的那一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讯息的,都替他叹惜。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老实,所至之处都对百姓有很大的恩惠,邠州、庆州两个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肖像为他建立祠庙来祭祀他。等到他死时,数百位羌族部族的首领,都像失去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范仲淹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范纯祐、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注释】1、常:通“尝”,曾经。2、存问:慰问;慰劳。多指尊对卑,上对下。《史记·高祖本纪》:“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唐郑棨《开天传信记》:“路之父老负担壶浆,远近迎谒,上皆亲加存问,受其献馈。”宋李纲《论唐三宗礼遇大臣》:“光弼畏祸不敢入朝,代宗犹辇致其母,存问甚渥。”《清史稿·穆宗纪》:“传旨存问疫疾将士。”3、嗟悼:哀伤悲叹。晋潘岳《杨荆州诔》:“圣王嗟悼,宠赠衾襚。”唐韩愈《荐士》诗:“况承归与张,二公迭嗟悼。”《红楼梦》第1回:“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4、重肉:谓两种以上的肉食。《北齐书·杨愔传》:“汝辈但如遵彦谨慎,自到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范仲淹)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明唐顺之《王母缪孺人墓志铭》:“诸子有进重肉者輙不食,至奉宾客,未尝不丰洁。”5、自充:自足。6、施予:也作“施与”。给予,以财物赒济人。《韩非子·奸劫弑臣》:“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乱者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怨。”《后汉书·张奋传》:“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清昭连《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家甚豪富,喜施予,乡人感其惠。”郁达夫《过去》:“有时候因为想受她这一种施与的原因,故意地违反她的命令,要她来打。”7、义庄:旧时族中所置的赡济族人的田庄。《宋史·范仲淹传》:“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清冯桂芬《覆宗法议》:“惟宋范文正创为义庄,今世踵行,列于旌典。”8、里中:指同里的人。《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清袁枚《新齐谐·卖浆者儿》:“西邻唐姓者向信鬼神之事,里中祀东岳帝,唐主其事。”9、泛爱:亦作“氾爱”。犹博爱。《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庄子·天下》:“氾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泛爱蒸庶,布德施惠。”《汉书·游侠传序》:“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绝异之姿。”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多情乃佛心,泛爱真君子。”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给琰光》:“启芳说我是泛爱者,劳生说我是兼爱者,但我自己却以为我是困爱者。”10、乐善:乐于做好事。《孟子·告子上》:“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清顾炎武《山阳王君墓志铭》:“虽不学古而闇合于义,仁而爱人,乐善不倦,其天性然也。”11、里巷:犹街巷。《墨子·号令》:“吏卒民无符节而擅入里巷,官府吏三老守闾者失苛止,皆断。”《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佰,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宋苏洵《苏氏族谱亭记》:“其舆马赫奕,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其人在当时,已不免姗笑于里巷,而见侮于褒衣博带之俦,何况后世!”叶圣陶《穷愁》:“阿松所识,不出里巷鄙夫。”12、尚:推崇;追求。13、忠厚:忠实厚道。《荀子·礼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杨倞注:“忠厚,忠心笃实。”《史记·郑世家》:“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为人仁爱人,事君忠厚。”唐韩愈《刘公墓志铭》:“长子元一,朴直忠厚。”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凡作传奇者,先要涤去此种肺肠,务存忠厚之心,勿为残毒之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他事正派,待人忠厚,一个心眼看人,从不计算别人,也很少想到别人对他耍花招。”14、属羌:众多的羌部族。15、画像:画肖像。《后汉书·蔡邕传》:“邕遂死狱中……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年八十二薨”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汝南闻其死也,悲之,既为画像,又就为立碑铭。”唐李白《司马将军歌》:“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清袁枚《随园随笔·画像不始于勾践》:“《事物纪原》以画像始于句践铸范蠡,不知殷高宗梦傅说已有图形以求之说矣。”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哥哥会为人画像,借此谋生。”16、生祠:为活人建立的祠庙。《汉书·于定国传》:“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唐颜真卿《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元君表墓碑铭》:“百姓诣阙请立生祠,仍乞再留观察使。”清赵翼《陔余丛考·生祠》:“《庄子》庚桑子所居,人皆尸祝之。盖已开其端。《史记》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立社,号曰栾公社;石庆为齐相,齐人为立石相祠,此生祠之始也。”聂绀弩《关于哀悼鲁迅先生》:“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全国都有他的生祠。”17、羌酋:羌族部落头领。18、斋:即斋戒。古人祭祀之前,必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不与妻妾同寝,整洁身心,以示虔诚庄敬,称为斋戒。《孟子·离娄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儒林外史》第37回:“先一日就请老先生到来祠中斋戒一宿,以便行礼。” 文言文翻译 范文正正直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婢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译文: 文正公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来往。一天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文正,告诉他:“我有个方法,可以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柬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派人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奇的点金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个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那个密封的记号还储存完好,没有被开启过。 范文正轶事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在苏州长洲、吴县置田十余顷,将每年所得租米,供给各房族人衣食、婚嫁和丧葬之用,始称“义庄”。范仲淹亲定规矩十三条,规定各房五岁以下男女,每人每天给白米一升;冬衣每人一匹,五到十岁减半。族人嫁娶、丧葬,则分等发给现钱。在以后续定规矩中,又规定义庄的经济管理有相对的独立性:尊长不得干预义庄掌管人依规事;族人不得借用义庄的人力、车、船和器用,不得租佃义田,不得私自将义宅屋舍兑赁典当,不得占居会聚义仓。义庄不得典买本族族人土地。南宋时,范氏义庄田产逐渐增多。宋宁宗时,族人购置田产,另置“小庄”,以补义庄的不足。宋理宗赵昀时,义庄田产达三千多亩。 王质钱范文正公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 ,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1] )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何必要自甘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顾质独饯范文正...题主你看是这个么 不行的话请追问 文言文范文正荒政翻译 宋朝仁宗在政期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当时范仲淹正在浙西当职,他下令散发米粮以赈济灾民。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 吴州的百姓喜欢赛舟,并且信仰佛教。于是范促淹鼓励这儿的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从春季至夏季,当地的百姓几乎每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舟。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方丈住持,对他们说:“闹饥荒的年份也是工钱最是低的时候,正是寺院大兴土木建院修造的大好时机。”于是各寺庙住持开始招募工人大肆兴建。范仲淹又召募工人兴建了朝廷的谷仓及官府衙役的宿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达一千人。 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此举是不体恤荒年朝廷的财政困难,竟然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和寺院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所以上奏朝廷,奏请治范仲淹的罪。范仲淹上奏说:“我之所以要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和官府大兴土木,用意是借有钱的百姓,来救济贫苦无依的穷民,使他们靠出卖劳力来过生活,能够依赖官府和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不致于背井离乡,饿死荒野。” 这年全国的大饥荒,只有杭州一带的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灾害。 baidu~~~ 范文正义庄翻译越详细越好 翻译不一定越详细越好 因为翻译的详细可能就无意间加入了自己的意思,翻译关键的是尽量还原原文,尊重作者,主要要把关键字翻译出来,然后通顺就好。 文正耿介文言文翻译 文正,是指范文正,即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范仲淹两岁时丧父,母亲改嫁长山姓朱的人,范种淹跟从他的姓,名字叫说。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了解了自己的家世,就伤感流泪告别母亲,离开(家乡)到应天府,依靠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惫得厉害,用水浇脸;食物不充足,以至于用稀粥密,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不认为这艰苦。考取进士,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接他的母回家奉养。改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才改回原姓,更改自己的名字。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政,天子率百官祝贺。仲淹极力劝谏这件事,并且说:“在家侍奉母亲,自有家人的礼节,只是与百官同在朝廷,面向南朝拜太后,不能作为后世的砖则。并且上疏请太后还政,没有得到答复。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贬谪到陈州。 (范仲淹)被授予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的职务,被召回京,城主管固而监,调任吏部外郎、代理开封知府。当时吕夷简执政,提拔使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呈上《百官图》指着它的次序说:像这样是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不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公正,像这样是偏私,何况提拔或降格任用大臣。凡是越级的,不应该全部把这些事交给宰相。“吕夷简不高兴。后来,讨论建都的事情,范仲淹说:“洛阳险要坚固,而汴梁是四面受敌的地方,太平时期适合在汴京,如果有战事一定要在洛阳。应当逐渐扩大物资储备,修缮宫室。“皇帝问吕夷简,吕夷简说:“这是范仲淹不切实情的看法。“范仲淹于是写四篇论呈献(给皇上),大抵谴责当时的政务。并且说:“汉成帝相信张禹,不怀疑舅家,所以有王莽的祸害。我恐怕今天也有张禹,损坏陛下的家法。”吕夷简愤怒地驳斥道:“范仲淹离间陛下君臣,他推荐任用的官员,都是朋党(排斥异己的政治集团)。”仲淹奏对更加急切,因此免职任饶州知府。殿中侍御史韩渎迎合宰相的旨意,请求写下范仲淹的朋党,把他们的名字在朝堂上揭露。在这种情况下,秘书丞余靖进献意见说:“范仲淹因为一句话触犯宰相,立刻加以贬谪、放逐,何况之前所议论的不是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的事吗?陛下已经宽容他了我请求改变先前的命令。”第二年,吕夷简也被罢免宰相,从此关于朋党的议论流行开来。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诫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范仲淹磕头道歉说:“臣先前争论的是国家的事情,我对于吕夷简没有怨恨。” 范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宾客到来)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广施爱心,乐于行善。死的时候,天下各地听说的人,都替他叹息。 妇道典范文言文翻译 指的是哪篇? 原文: 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翻译: 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为他的清贫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就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着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妻子说:"我父亲因为您修养品德,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少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汉代贵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长衫),与鲍宣一起拉着小车回到家乡。(她)拜见婆母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修习为妇之道,乡里的人对她非常称赞。 原文: 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名著而男女有别。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礼记u2022大传第十六》 翻译: 同姓的人(即“父系时代本氏族里的人”)要依著血系的支分派别,(如先分为老大房、老二房、老三房,再各统率其所属的房分之类……),合起来成为一个宗族,明确亲疏远近关系;异姓的人(即“来嫁者”,亦即一个家族内的太太媳妇儿们)只是分别她们的辈份,而不再分别她们的支派,如只是分为老太太、太太、少太太等,而不再问她们谁是谁的妻子,谁是谁的母亲等),分清辈分关系以定互相交往的相关礼仪。名分(辈分)既经确定,也就明确了一个家族里面男女有别。她们的丈夫属于“父道”范畴的,他们的妻子都属于“母道”的范畴;她们的丈夫属于“子道”范畴的,他们的妻子都属于“妇道”的范畴。(这就出现了混乱的情况,)难道兄弟的妻子属于“妇道”的范畴,而这位兄弟的嫂子却可以属于“母道”的范畴吗?(所以说,)(女人的)名分(辈分),是一个家庭存在、管理的大事(或“关键”)啊,难道可以不谨慎(对待)吗? 如对于我的解答有问题,欢迎继续追问~ 如果满意,请点选“采纳为满意答案”,谢谢:) 《范缜》文言文翻译 《南史·范缜传》译文范缜传缜字子真,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从沛国刘瓛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恒芒屩布衣,徒行于路。瓛门下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间聊 *** 愧。及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仕齐,位尚书殿中郎。永明中,与魏氏和亲,简才学之士以为行人,缜及从弟云、萧琛、琅邪颜幼明、河东裴昭明相继将命,皆著名邻国。时竟陵王子良盛招宾客,缜亦预焉。尝侍子良,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贫贱?”缜答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不能屈,然深怪之。退论其理,著《神灭论》。以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刀,形之于用,犹刀之于利。利之名非刀也,刀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刀,舍刀无利。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此论出,朝野喧哗。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太原王琰乃著论讥缜曰:“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欲杜缜后对。缜又对曰:“呜呼王子!知其祖先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其险诣皆此类也。子良使王融谓之曰:“神灭既自非理,而卿坚执之,恐伤名教。以卿之大美,何患不至中书郎?而故乖剌为此,可便毁弃之。”缜大笑曰: “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邪。”后为宜都太守。时夷陵有伍相庙、唐汉三神庙、胡里神庙,缜乃下教断不祠。后以母忧去职。居于南州。梁武至,缜墨缞来迎。武帝与缜有西邸之旧,见之甚悦。及建康城平,以缜为晋安太守,在郡清约,资公禄而已。(选自《南史》卷五十七)译文:范缜字子真,少年时父亲去世,很是贫困,侍奉母亲孝顺恭敬。二十岁以前,跟沛国刘瓛学习,刘瓛认为他与众不同,亲自为他举行加冠礼(古代成年礼仪)。在刘瓛门下数年,总是穿草鞋布衣,步行于道路。刘瓛门下有许多乘车跨马的贵族子弟,范缜处在他们中间,一点儿也不感到羞愧。长大以后,博通儒家经典,尤其精于《三礼》。性格诚信直爽,喜欢直言不讳大发巨集论,不被士流朋友们接受。只和表弟萧琛友善,萧琛也是有名的能言善辩者,但总是佩服范缜的言简意深。在齐朝作官,担任尚书殿中郎。永明年间,齐与北魏和亲,选拔有才学的士人作外交使节,范缜和他的堂弟范云、萧琛、琅邪郡颜幼明、河东郡裴昭明相继奉命出使,都扬名于邻国。当时竟陵王萧子良广招宾客,范缜也预选在其中。曾经陪从子良,子良精通并信奉佛教,而范缜则大力宣称无佛。子良问他:“你不相信因果,哪儿来的富贵贫贱?”范缜回答说:“人生好比树上一起开的花,随风飘落,自然有的拂著帘幕落在茵席上,有的穿越篱笆墙掉到粪坑里。坠落在茵席上的,就是殿下这样的人,掉进粪坑里的,就是下官这样的人。贵贱虽然差别很大,因果又在哪里呢?”子良不能说服他,然而对他很不赞同。范缜回去后推论他的道理,著成《神灭论》。认为:“神就是形,形就是神,形存则神存,形亡则神灭。形是神的物质实体,神是形的作用表现。那么形是指它的物质实体,神是指它的作用表现,只是角度不同,形和神,不能认为是不同的东西。神对于实体,好比锋刃与刀的关系,形对于作用,好比刀与锋刃的关系。说锋刃并不是指刀,说刀也并不是指锋刃,然而舍弃锋刃便没有了刀,舍去刀也就没有了锋刃。没有听说过刀没有了锋刃还存在,那么怎么能使形亡失了而神仍存在呢!”此论一出,朝廷内和社会上都一片哗然。萧子良召集僧众和他辩论,却不能使他屈从。太原王琰写文章讽刺他说:“可悲啊!范先生,居然不知道他先祖的神灵在哪里。”想封住范缜的嘴。范缜却回答说:“可叹啊!王先生,知道他祖先的神灵在哪儿,却不肯杀身去侍奉他们。”他的惊人之语都如同此类。萧子良叫王融对他说:“神灭之论不合道理,而先生仍要坚持它,恐怕会损伤名声教化。凭著先生的高才,何愁不能作到中书郎?却非要不合常理这样说,应该抛弃你的观点了。”范缜大笑道:“假使范缜要卖论求官,早已作到尚书令和宰相了,岂止是中书郎啊。”后来作宜都太守。当时夷陵有伍相庙、唐汉三神庙、胡里神庙,范缜下令让断了香火不准祭祀。后来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住在南州。梁武帝来到这里,范缜穿着黑色丧服来迎接,粱武帝与范缜有同在萧子良西邸共事的旧情,见到他很高兴。等到平定了建康城,委任范缜为晋安太守。范缜在郡内任上为政清廉简约,只享用自己的俸禄而已,不贪余财。2023-07-17 03:03:501
吕雯四公初辞相位文言文翻译
1. 吕文懿公初辞相位文言文翻译 从前吕文懿公辞掉宰相之职回乡,乡人仍敬他如泰山北斗。有一次,一个醉人把吕公骂了一顿,他没有因此而发怒,而对他的仆人说:‘不要与喝醉的人计较。"一年过后,此人犯了重罪入狱,吕公方才懊悔地说:‘倘当时稍与他计较,将他送官治罪,可以起小惩大戒之效,今日他可能不致于此了。当时我是为了心存厚道,不与他计较,不料却助养了他的恶行,弄巧反拙。"这就是存善心而做恶事的一个例子。 又有存恶心而却做了善事的例子。如某大富人,碰到荒年,穷人大白天在市上抢米;这大富人告上县官,县官却不受不理,穷人因此胆子更大愈加放肆横行了。于是这大富人就私下把抢米的人囚困和加以羞辱,因此情况始得平定下来,否则要大乱了。所以说:‘善是正,恶是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以善心而行恶事,叫‘正中之偏";以恶心而行善事,叫‘偏中之正"。这也不可不知啊! 2. 吕文懿公初辞相位阅文言文读答案 翻译 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回故里,海内外的人都十分景仰尊重他。偏偏有一乡下人喝醉酒后大骂文懿公,文懿公告戒仆人不要与他计较。一年后,这个人触犯死罪入狱,文懿公才后悔说:“假使当初稍微和他计较,送去官府责问,施以小小的惩罚,可以给他很大的警戒。我只想到保持自己的厚道,反而养成他的恶行,而陷入犯罪的地步。”议论的人认为这是仁者的话。 原文 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於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於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3. 文言文《左忠毅公逸事》翻译 先父曾经说,同乡前辈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学政。 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几个骑马的随从跟着左公外出,私行察访走进一座古庙。到了堂下小屋里见一个书生趴着桌子睡着了,文章刚成草稿。 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裘衣盖在书生身上,并给他关好门。左公向庙里的和尚了解这个书生,原来就是史可法。 等到考试,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他呈上试卷,就当面批点他是第一名。又召他到内室,让他拜见了左夫人,并对夫人说:“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等到左公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可恶的太监防范窥伺很严。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 过了好久,听说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就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看守商量,看守受感动了。一天,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用手拿着长锹,装做打扫脏东西的人,把史可法引进牢房。 暗暗地指点左公呆的地方,左公却靠着墙坐在地上,脸和额头烫焦溃烂不能辨认,左边膝盖往下,筋骨全部脱落了。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着左公膝盖就哭泣起来。 左公听出是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于是奋力举起胳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恼怒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可你来到我这里!国家的事情,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经完了,你又轻视自己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支持呢?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到坏人捏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地上刑具, 做出投打的样子。史可法闭着嘴不敢出声,快步地出来。 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讲述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我的老师的肝肺、都是铁石所铸造出来的。” 崇祯末年,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活动。 史可法凭着凤阳、庐州道员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敌。每次有警报,就几个月不能上床睡觉,他让士兵轮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帐篷外边坐着。 挑选了强健的士卒十人, 命令二人蹲坐着用背靠着他,过了一更就轮番替换一次。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来,抖动自己的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像金属响亮的声音。 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上怕辜负朝廷,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呀!” 史可法指挥军队,往来于桐城。一定亲自到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请安,并到厅堂上拜见左夫人。 我本家的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外甥,他和先父很要好,说左公在监狱里对史可法讲的话,是亲耳从史可法那里听到的。 4. 《方恪敏公家传》文言文全文翻译 而居于江宁。 方恪敏,讳观承,考中书舍人讳式济,徒步或数百里,字嘉谷。方恪敏那时候还小。桐城的方氏一族从明代以来就因为学识渊博而闻名于世,而亦被文学之累,方恪敏的爷爷工部都水司主事名登峰方恪敏公,都是因此而被贬黑龙江,自明以来以文学名教世矣,公之祖工部都水司主事讳登峰,与其兄岁往来塞内外,名观承,字嘉谷,桐城人也。桐城方氏,每年和他的哥哥往返于塞内外,方恪敏的爸爸中书舍人名式济,却也终因此而遭累及,常徒步大概数百里,皆以累谪黑龙江。公时尚少,以营菽水之奉,桐城人,奔走南北,却定居在江宁,以尽孝道,奔走于南北 岸里何以顾 5. 王质钱范文正公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 ,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1] )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何必要自甘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顾质独饯范文正。题主你看是这个么 不行的话请追问 6. 管仲贵公文言文翻译 从前,古代圣王治理天下,必定把公心摆在第一位,只要出于公心,天下就太平了。太平是由公心得来的。 (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为鲁国国君),将要赴任时,(向父亲)请教用来治理鲁国的方略,周公说:"(为政要考虑)利民而不要(只考虑)利己。"楚人遗失了弓箭却不肯去寻找,他说:"楚国人遗失了弓箭,(必是)楚国人得到它,又何必去找它呢?"孔子听到这话,说:"去掉"荆楚"这一国别就好了。"老聃听到孔子的话,说:"去掉"人"这一限制就好了。"所以说老聃才是最具有公心的人。天地够伟大了,生育了万物,而不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子女;使万物生长,而不把它们据为己有,万物都蒙受天地的恩泽,享受天地的利益,却不知道这些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三皇五帝的德政。 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问候他,说:"仲父您的病,更加沉重了,国内百姓都已经无法避讳这件事,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 管仲回答说:"以前我尽心竭力,还不能知道可以托付国家的人选,如今重病,命在旦夕,我怎么能说得出呢?" 齐桓公说:"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仲父您指点我啊。" 管仲恭敬地回答,说:"您打算让谁担任宰相呢?" 齐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 管仲回答说:"不行。我和鲍叔牙交情很好,鲍叔牙的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到不像自己(那样正直)的人,便不去接近人家;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一辈子也不能忘记。"齐桓公说:"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可以吗?"管仲回答说:"隰朋的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贤人追羡不已,对赶不上自己的人则劝勉不息,(常常)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对赶不上自己的人表示同情;他对于国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他对于事物,分外的不去了解;对于人,不刻意去找小毛病。一定要我推荐宰相人选的话,那么隰朋是合适的。"一国的宰相,可是个大官。当大官的人,不要只看小事,不要耍小聪明。所以说大工匠只注意总体设计,而不亲自挥斧弄凿;大厨师只着意调和五味,而不亲自拨弄锅碗瓢盏;大勇士只指挥战斗,而不亲自临阵斗殴,正义的军队只征讨叛逆而不骚扰百姓。齐桓公厉行公正;摒弃个人爱憎,重用(同自己有仇的)的管仲,终成五霸之首;而齐桓公徇私情呵护自己所爱,任用谄谀之人竖刀,以至死后尸身腐烂得蛆都爬了出来还不得下葬。 人小的时候愚笨,长大了就有了智慧。所以,聪明了却用私情,还不如愚笨却出以公心。天天喝醉了还想穿戴整齐,利欲熏心还想出以公道,贪婪暴戾还想成就王道,就是舜都不能做到。(何况凡人呢!) 7. 文言文 《陶侃逸事》的翻译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译文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 陶侃聪慧灵敏,对人谦逊有礼,做事勤奋。.整日盘腿端坐,检查管理没有遗漏,没有稍稍的闲适。他常对他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如此珍惜的时间,对于我们众人,来说就更应当珍惜时间,怎么可以只想着安逸、游玩、醉生梦死的生活呢?活着的时候不能对国家有好处,死了以后后人听不到你的美名,这是自暴自弃。” 8. 宋史赵赞传全文翻译 赵赞字元辅。 本名是美,后来才改名。是幽州蓟人。 祖父是赵德钧,是后唐卢龙节度,被封为北平王。父亲叫赵延寿,娶了明宗的女儿兴平公主,担任枢密使、忠武军节度。 赵赞从小就很聪慧,明宗非常喜爱他,让赵赞与他的孙子、外孙石氏在六宅一起学习。闲暇之日,就观察他的十几个孙子,看到赵赞说:“这孩子是个人才。” 赵赞七岁诵读二十七卷的书,参加了童子科的考试。 赵赞任职期间,担任过左右羽林、左龙武三统军。 世宗南征时,最初派遣赵赞率领兵师在寿州城外巡逻警戒,过一段时间命赵赞为淮南道行营左厢排阵使。世宗回到京都时,留下赵赞与各位大将分开兵力围困寿春,赵赞独守东面。 各位大将战况非常不利,赵赞独自坚持重任,自秋涉冬,没有挫折战败。等到受诏移动军,建筑都尺椽片瓦【指建筑物遭受破坏后所剩无几的砖瓦木料】,全部都辇车前进,城中的百姓没有敢窥视他的。 恰逢吴国派遣骁将鲁公率军十余万顺着淮水占领,跨越山峰就像跨栅栏一样简单,阻断大量的水,俯瞰城中。当时大军已经解围,赵赞与大将杨承信率领轻骑兵阻断吴军运饷粮的路,又独自以自己的部队袭破了公绾军,被乱箭所射中。2023-07-17 03:03:571
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什么意思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的时候,朝廷正在整顿治理结党行为,因此士大夫都不敢到他那里去(辞行,安抚),只有侍制王质带病到国都大门(即国门)去为他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您是一位忠厚长者,怎么做这种结党的事.”王质回答说:“范公乃是天下贤者,我王质岂敢和他相提并论,如果能够有资格成为范仲淹的同党,那真是范公对我莫大的恩赐呀”听到这话的人都不再说什么了2023-07-17 03:04:042
田子方独不起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1. 敬其父而不兼其子译文田子方侍魏文侯坐,太子击趋而入见,宾客 秦楚交兵,秦王派人出使楚国,楚王让人戏耍他说:你来的时候有没有占卜?(他)回答说:卜过了!占卜的结果如何?(他)回答说:很吉利.楚国人说:啊!奇怪了!你们国家难道没有好的乌龟吗?大王就要杀你,用你的血来涂在钟上,这也叫吉利吗?使者说:秦楚交兵,我们大王派我先来查看,而我被杀回不去,那么我们大王就会知道警戒,整顿兵马防备楚军,这就是我认为的吉利.并且,如果死的人没有知觉,涂在钟上有什么用,如果死的人还有知觉,我又怎么会不助秦国反而帮助楚国呢?我将让楚国的钟发不了声,发不了声就不会有整齐的军队.杀别国使者,杀人的谋划,不是自我的规则.你们这些大夫应该仔细考虑.使者把经过报告楚王.楚王赦免了秦使.这就是所谓的“造命”.造命,就是胎儿诞生前,长辈为其挑选良辰吉时,经由剖腹或自然生产,诞生到人世间吸取天地好气.。 2. 《沈通明》文言文翻译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翻译: 淮安的沈通明,曾经做过前明朝的总兵官。他行侠仗义,重义轻财,士大夫都称道他。顺治二年,先前有个巡抚叫田仰的人,一向知道沈通明的为人,很是礼待他;等看到明朝大势已去即将灭亡,于是就把家人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浮海远去。沈藏通明匿田仰的妻子和孩子到其他地方。 恰逢清军渡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当时沈通明已经不出门很长时间了。围捕的人包围了沈通明的住所,沈通明来到卧室,饮酒几碗,撕裂束帛缚上他的爱妾,背在背上,持上骑手的弓箭出门,大叫道:“你们也知道沈将军吗!”于是上箭对准围捕的人,围捕的人都左右躲闪后腿。沈通明迅速地跑开,和他的爱妾斗得以脱险。租赁房屋定居到苏州,改变姓名,以卖卜糊口。不久爱妾死了,很是无聊,削发为和尚。后来,又脱去僧服,去北方邓州拜访老朋友。 沈通明,是个身材高大的大丈夫,有漂亮的胡须,把饮酒作为豪爽的事情。每次喝醉之后就在邓州的街市上大呼小叫,全街上得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公子篯,邓州人,向来在江淮间有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了解到沈通明的住址,徒步前往和他交谈,沈通明默不作声。等知道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如实相告。彭公抓住他的手说:“先生的状貌稍畀,一定有物色的,不是我其谁为鲁朱家呢?”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与沈通明纵酒,非常高兴。住了很长时间,遇大赦才得以外出。沈通明少年以勇力著名,曾经和强盗决斗,强盗用箭射中他的胸部,沈通明即拔箭撕开甲裳裹好他的创口,去追逐开弓的强盗,最后杀了那人才回来,一军将士都钦佩他。如今年已八十多岁,膂力稍衰减了,饮酒还不减少时,任侠自喜,还像过去一样。 明朝末年正当战争的时候,四方奇才辈出,像沈通明这样的人,全都是倜傥非常之人,这都是我向来所听到的。其他流落淹没,不被我所听到而不能够以纪记载下来的人,又不知多少人。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当这个时候,或有这样的人而不被重用,或任用他们而不能够用尽他们的才能。至于庙堂执事的大臣,不是淫邪朋比就是怀禄耽宠之流。当天下一旦有事,这些奸臣不独掣那些人的肘,一定还要添油加醋,落井下石。等到一旦大势已去,束手无策,就会笼统地诬称天下没有贤能的人才。哎!难道是真的天下没有贤才吗? 3. 李梦登文言文翻译 李梦登,福建人。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不携家室,与同志三数人,惘惘到县。始谒巡抚,门者索金,不应,因持刺不许入。梦登则绳床坐军门,竟日不去,曰:“予以吏事见,非有私谒。俟公他出,即舆前白事,奚以门者为?”门者勉为通谒。巡抚察其状,戒之曰:“君悃愊①无华饰,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梦登前曰:“孝丰俸入,岁不过三十金,不能供幕客食。且梦登与偕来者,三数孝廉,皆读书服古,朝夕讲求,宜若可恃。”巡抚哂之。无何,卒用公式劾免,历官才三阅月也。 梦登居官,出无仪卫,门不设监奴,有质讼者,直诣厅事。梦登便为剖析,因而劝谕之,两造皆欢然以解。比出县门,终不见一胥吏。胥吏或请事,则曰:“安有子女白事父母,转用奴隶勾检者?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否则请俟我去耳。”县庭无事,辄独行阡陌间,与父老商搉利病,或遇俊秀子弟,执手论文,娓娓竟日,县人安之。 梦登之罢官也,代者至门,交印讫,长揖而去。问库廪官物,犹前官封识也。稽文案簿籍,曰:“自有主者。”察狱讼,曰:“悉劝平之。”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徧抵同官,曰:“梦登为县仅三月,未尝得罪百姓,有事未尝不尽心,然竟坐免,何故?” 梦登罢官,窭②甚,不能归,百姓争食之。负贩小民,侵晓,各以所羡果蔬粟米,杂沓投门外,比门启,取给饔飱,亦不辨所从来。然闲居周一岁,未尝有大匮乏。最后,县人醵③金为治归计,并制青盖为赠,题名至万人,荣其行。尝受惠于梦登者,凡数辈,徒步负担,送梦登抵其家。 (节选自《清稗类钞·吏治类》) 【注】①悃愊:kǔn bì,至诚。②窭:jù,贫穷。③醵:jù,凑钱,集资。 【参考译文】 李梦登是福建人。乾隆庚寅年被任命为孝丰知县,他不带家眷,只和三两个志趣相投的人茫然若失的到孝丰县赴任。首先要去拜访浙江巡抚,门卫索要钱财,他没有理睬,门卫于是拿着他的名帖不让他进去。李梦登于是拿张胡床往衙门前一坐,整天不走,说:“我是因为公事禀见巡抚大人,又不是私下里请托拜谒。我等巡抚大人出来时,在他的轿子前面禀告公务,要你们这些门卫干什么呢?”门卫只得勉强替他通报了。巡抚看到他这情况,告诫他说:“你至诚而又朴实,这很好,可是你先前没有做过官,对官场的事务都不熟悉,应该尽快物色精通律令文书的幕僚到幕府中来,或许可以帮助你弥补不足。”李梦登走上前去,说:“卑职每年的薪俸,不过30两银子,养不起幕客。不过卑职带来的几个朋友,都是秀才、举人出身,都好读书信奉古人,早早晚晚地与他们商议、请教,应该还值得依靠。”巡抚冷冷一笑(,没再说什么)。没多久,终于因为他办公不合官场程式,被弹劾罢免了,任职才三个月。 李梦登做官,外出不设仪仗侍卫,衙门不设门卫,有打官司的人,可直入县衙大厅找他。李梦登便立即替当事人剖析事情的利与害,劝他们息讼止争,诉讼双方都能愉快地和解。等到出了县衙,始终见不到一个衙役。衙役有人请求分派事情,他就说:“哪里有子女(比喻百姓)向父母(父母官)陈说事情,却要衙役(像对待犯人一般)去拷问检查他们的?你们如果一定想要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何不放弃做衙役而去当农民呢。如果不愿这样做的话,那就请等我离任去职以后吧。”县衙没有公务的时候,他就常常独自行走于田间地头,与父老商谈施政之利弊,倘若遇到正在读书的年轻人,则拉着手与之谈文章、谈学问,从早到晚,不知疲倦。 李梦登罢官的时候,接替的新任知县来到衙门,他把大印交接完毕,就深深的作了一揖离开了。移交时,问及县衙库房存储粮款公物,仍贴着前任知县的封条。查考诉讼案卷、文书档案,他说:“各自都有主管的人(意思是各有专人负责,有条有理)。”新官问及诉讼情况,他回答说:“(百姓的纠纷)都经过劝解平息了。”可是他自己不明白遭到罢官的原由,一一写信给在同一官署任职的同僚,说:“我担任知县仅仅三个月,未曾得罪百姓,有公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做好的,可是竟然遭到免职,到底是什么缘故呢?” 李梦登罢官后,非常穷苦,穷得连家都回不去了,百姓争相接济他。小商小贩一清早就纷纷把没卖完的蔬菜、水果、粟米等放置其门外,等到他开门,拿来做饭食,也不问哪来的。可是这样闲居了满一年,未曾出现过非常匮乏的情况。最后,孝丰县人民集资为他办理回家的事,并且制作了一把青色的伞赠给他,上面题名的人达上万人,让他荣耀的踏上归途。曾经受到过李梦登恩惠的几个人,他们挑着担子,一直把李梦登送到了福建家中。 4. 积习难改的文言文翻译 积习:长期形成的旧习惯。长期形成的旧习惯很难更改。 【出处】:巴金《论自己的创作·小序》:“真是积习难改,拿起笔,就象扭开了龙头,水荷荷地流个不停。” 这是文言文啊?没学过,只知道成语。 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低头苦读,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洼坑,直径是一尺,逐渐的越来越大。每经过,刘蓉总要被绊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刘蓉父亲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刘蓉不禁感慨道:“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包含的道理: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5. 王质钱范文正公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 ,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1] )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何必要自甘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顾质独饯范文正。题主你看是这个么 不行的话请追问 6. 谁能告诉我文言文《蠹众木折》 原文+翻译 发 音 dù zhòng mù zhé 释 义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出 处 战国·卫·商鞅《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示 例 请记住~的教训。 出自战国·卫·商鞅《商君子·修权》:“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从而产生两个成语,即蠹众木折和隙大墙坏。” 蠹众木折,解释为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 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隙大墙坏,解释为墙缝大了,墙就要倒。 比喻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国家的裂缝和人民的蛀虫,一方面需要及时的修补和消灭,法律惩戒制度的完善是必要措施,以此防范和惩戒以权谋私和鱼肉百姓之举。另一方面,只是在漏洞出现之后去弥补,是不足以从根源处解决问题的,应当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建立起社会统一的道德体系,注重当权者精神道德修养。 7.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的译文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 8. 对床夜雨文言文翻译 原文: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她在遥远的异乡我不能去靠近,似乎也没有可以用来传情的太阳。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 9. 【文言文《李光归乡》译文及解释】 李庄简公家书陆游李光参政罢政归乡里时,某年二十矣.时时来访先君,剧谈终日.每言秦氏,必曰咸阳②,愤切慷慨,形于辞色.一日平旦来,共饭,谓先君曰:“闻赵相③过岭,悲忧出涕.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袜④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方言此时,目如炬,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犹想见其道青鞋布袜时也.淳熙戊申五月己未,笠泽陆某题.注:①李庄简公:即李光,南渡后任参知政事,力主抗战,与奸相秦桧发生冲突,屡次因打击报复被贬.死后谥号庄简.②咸阳:以秦国都城咸阳代指“暴秦”.③赵相:指赵鼎,两度为相,后被贬岭南.④青鞋布袜:指平民服装.李丈参政罢政归乡里时,某年二十矣(2) .时时来访先君(3),剧谈(4)终日.每言秦氏,必曰咸阳(5),愤切慷慨,形于色辞. 一日平旦(6) 来共饭,谓先君曰:“闻赵相过岭(7),悲忧出涕.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袜(8 )行矣,岂能作儿女态(9)耶!”方言此时,目如炬,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10) ,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犹想见其道“青鞋布袜”时也.淳熙戊申(1188)五月己未,笠泽(11)陆某题.[注释]:(1) 李庄简公:李光,字泰发,上虞人.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宋高宗时,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因不满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愤而去职.后来受到秦党的陷害,一再贬谪,远徙海南.卒谥庄简.有《庄简集》.(2) 李光参政罢政归乡里二句:李光于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十二月“罢参知政事”(见《宋史u2022宰辅表四》)回乡里,至十一年(1141)冬受到贬谪,“责 授建宁军节度副使,琼州安置”(见《宋史》本传),其间在乡里居住两年,时陆游只有十六、七岁.“年二十”,当系举成数而言.“丈”,对长辈的敬称.“参 政”,参知政事的简称,即副宰相.(3) 先君:陆游称其已死的父亲陆宰.(4) 剧谈:畅谈.(5) 咸阳:秦都咸阳.秦桧擅权独断,排斥异己,故以暴秦为喻,称为咸阳.(6) 平旦:清晨.(7) 赵相:赵鼎,宋高宗时宰相.因反对和议,为秦桧所排斥,屡遭贬谪,死于吉阳军(治所在今广东省崖县).过岭,《宋史u2022高宗纪六》载绍兴十年(1140)六 月“再贬赵鼎漳州居住,又贬清远君节度副使,潮州安置”.此指赵鼎赴潮州事.岭,当指揭阳岭,是由福建通广东必经的山路.(8 ) 青鞋布袜:平民的服装.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鞵布袜从此始.” 鞵,鞋的异体字.(9) 儿女态:形容感情脆弱的人,多愁易感,经不起折磨.韩愈《北极一首赠李观》诗:“无为儿女态,憔悴悲贱贫.”(10) 虽徙海表:虽然迁谪海外.《宋史u2022李光传》:“居琼州八年,……吕愿中又告光与胡铨诗赋倡和,讥讪朝政,移昌化军,论文考史,怡然自适.年逾八十,笔力精健.”琼州、昌化军,均属海南岛.(11) 笠泽:太湖的别名.陆游祖籍甫里(今江苏吴县),在太湖滨,故称.[题解]:跋,是宋朝新起的文章样式之一,体例与序相似.陆游这篇为李光家书写的跋,着墨不多,但是却清晰刻画了李光刚毅不屈的气概,是一篇堪称绝妙的人物小品.全文分两段,首段通过生活细节的描述,生动地表现了李光的音容气度,让读者感受到李光的英伟刚毅之气.次段评家书,言简意赅(得力于前一段的人物描述),读者也感受得到家书的风格.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李光的崇敬和热爱.。2023-07-17 03:04:171
管仲贵公文言文注释
1. 管仲贵公文言文翻译 从前,古代圣王治理天下,必定把公心摆在第一位,只要出于公心,天下就太平了。太平是由公心得来的。 (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为鲁国国君),将要赴任时,(向父亲)请教用来治理鲁国的方略,周公说:"(为政要考虑)利民而不要(只考虑)利己。"楚人遗失了弓箭却不肯去寻找,他说:"楚国人遗失了弓箭,(必是)楚国人得到它,又何必去找它呢?"孔子听到这话,说:"去掉"荆楚"这一国别就好了。"老聃听到孔子的话,说:"去掉"人"这一限制就好了。"所以说老聃才是最具有公心的人。天地够伟大了,生育了万物,而不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子女;使万物生长,而不把它们据为己有,万物都蒙受天地的恩泽,享受天地的利益,却不知道这些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三皇五帝的德政。 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问候他,说:"仲父您的病,更加沉重了,国内百姓都已经无法避讳这件事,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 管仲回答说:"以前我尽心竭力,还不能知道可以托付国家的人选,如今重病,命在旦夕,我怎么能说得出呢?" 齐桓公说:"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仲父您指点我啊。" 管仲恭敬地回答,说:"您打算让谁担任宰相呢?" 齐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 管仲回答说:"不行。我和鲍叔牙交情很好,鲍叔牙的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到不像自己(那样正直)的人,便不去接近人家;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一辈子也不能忘记。"齐桓公说:"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可以吗?"管仲回答说:"隰朋的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贤人追羡不已,对赶不上自己的人则劝勉不息,(常常)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对赶不上自己的人表示同情;他对于国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他对于事物,分外的不去了解;对于人,不刻意去找小毛病。一定要我推荐宰相人选的话,那么隰朋是合适的。"一国的宰相,可是个大官。当大官的人,不要只看小事,不要耍小聪明。所以说大工匠只注意总体设计,而不亲自挥斧弄凿;大厨师只着意调和五味,而不亲自拨弄锅碗瓢盏;大勇士只指挥战斗,而不亲自临阵斗殴,正义的军队只征讨叛逆而不骚扰百姓。齐桓公厉行公正;摒弃个人爱憎,重用(同自己有仇的)的管仲,终成五霸之首;而齐桓公徇私情呵护自己所爱,任用谄谀之人竖刀,以至死后尸身腐烂得蛆都爬了出来还不得下葬。 人小的时候愚笨,长大了就有了智慧。所以,聪明了却用私情,还不如愚笨却出以公心。天天喝醉了还想穿戴整齐,利欲熏心还想出以公道,贪婪暴戾还想成就王道,就是舜都不能做到。(何况凡人呢!) 2. 王质钱范文正公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 ,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1] )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何必要自甘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顾质独饯范文正。题主你看是这个么 不行的话请追问 3. 翟汝文,字公文言文翻译 翻译:翟汝文,字公巽,宋代润州丹阳人,熙宁九年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 翟汝文的父亲翟思自开封徙居丹阳,累官御史起居郎,历知越州应天府。翟汝文自幼聪慧好学,随父习诵汉、宋儒学。 少年时代,翟汝文就能挥翰写一手锦绣文章和龙凤好字,以“风度翘楚,好古博雅”而远近闻名。元符元年,他告别父母,离开故乡,千里迢迢赶赴京城应试,一举考中进士,那年才22岁。 翟汝文性至孝,以“亲老”为由,在丹阳侍奉双亲整整十个春秋。北宋末年,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朝廷急需济世之才。 大观年间,朝臣举荐翟汝文入朝为官,擢议礼局编修官。宋徽宗赵佶久闻翟汝文才华卓荦,“召对”后,觉得果然才华超群,嘉勉一番后,便授予秘书郎之职。 后监宿州税,召除著作郎,迁起居郎。他为皇太子讲学,除中书舍人。 后来,因为有人说他“从苏轼、黄庭坚游,不可当赞书之任”,而被外放至襄州、济州、庙州、陈州等地。他在各地做官都视百姓为父母,为官清正,经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对受灾地区,则常常奏请朝廷减赋,因此,深受地方百姓的敬重和爱戴,召拜中书舍人。朝廷命同修《哲学国史》,迁给事中。 翟汝文嫉恶如仇。徽宗时,内侍梁师成阴贼险鸷,专横跋扈,强占百姓墓田增辟为自己的园圃,都城里的人都称其为“隐相”。 翟汝文对其深恶痛绝,多次弹劾,但是梁师成唆使宰相,将翟汝文贬黜至宣州。然而,这件事并未改变翟汝文刚正不阿的性格,反而更加激发起他对专权误国者的极端蔑视和愤恨。 密州负海产盐,他见蔡京“屡变盐法”,并要“岁贡牛黄”,觉得蔡京的变法不合“祖法”,“牛失黄辄死”,因此奏罢,被朝廷。宋钦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改显谟阁学士,知越州兼浙东安抚使。 宋高宗建炎三年春天,金兵大举南下,直扑扬州。高宗赵构从扬州仓惶渡江,继续南逃,中原和江北地区完全失守。 翟汝文与其同僚在南行的路上,他亲眼看见大批从北方逃亡而来的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凄惨,无不痛心疾首。一年多来,朝廷被投降议和的乌云所笼罩,反对议和、上疏论政的宰相李纲被解职;力主北伐,请求还都汴京的好友、同乡太学生陈东惨遭杀害;提拔岳飞为将、屡败金兵的宗泽忧愤而逝……这一桩桩、一件件令人触目惊心的悲剧并没有使翟汝文的豪气丧尽,他把满腔的悲愤化为不灭的复兴之志,期待着能有一天,身着戎装,横戈跃马,挥师北上,“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绍兴元年八月,翟汝文被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除参知政事、同提举修政局。 第二年四月的一天,从北方传来了伪齐刘豫迁都汴京的消息,朝野上下为之震惊,翟汝文对朝廷屈膝议和表示强烈不满。翟汝文在密州时,秦桧为郡文学,翟汝文曾向朝廷荐举其才。 但是秦桧到朝廷之后,培植党羽,结党营私,翟汝文很看不惯。绍兴二年六月,秦桧与翟汝文同堂议事,在谈到用人问题时,两人发生了争执,秦桧竞拍案怒斥翟汝文为“狂生”。 翟汝文性情刚直,不为秦桧所屈,当即回应说:“浊气!”因此得罪秦桧。秦桧上奏高宗赵构进谗言,说翟汝文“擅以私意治吏事,伤国体,不可施行”。 翟汝文毫不示弱,力陈其故,并直言秦桧“私植党羽,谗害善良”,“乞治堂吏受赂者”。秦桧为此大怒,弹劾翟汝文“专擅”。 右司谏方孟卿奏翟汝文“与长官立异,岂能共济国事”?不久,翟汝文被迫去职。可见,翟汝文是一位嫉恶如仇、风骨凛然的良臣!翟汝文“风度翘楚,好古博雅”,精于书画。 因为他与苏轼、黄庭坚是好友,其书法在一定程度上受苏、黄的影响,形成了自己沉着、苍劲、豪放的艺术风格。翟汝文存世书法作品有行楷《书札》、《宣抚帖》等,其中《宣抚帖》收录于乾隆十二年时摹勒刻石的《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中的第三十六册内,共计14行,106字。 此帖中,翟汝文学苏轼笔意,酷似苏字,通篇“妩媚中藏刚劲,古拙里显灵秀”,充分表现出苏字“绵里裹铁,藏巧于拙”的艺术特色。翟汝文一生著作颇丰,后人称他的文章“有熙宁、元占遗风”。 他还谙熟先秦史、汉史,以及夏、商、周三代礼器、礼仪。政和三年,他曾“奏乞编集新体,改正《三礼图》以示后世”,但却没有实现。 他刊行于世的著作除《东汉通史》50卷外,还有《圃学》5卷、《广闻》3卷、《人物志》5卷、《忠惠集》30卷。绍兴十一年(1141),翟汝文带着满腔的幽愤和壮志未酬的心愿,悄然离开了人间,门人私谥为“忠惠”,将其遗体葬于丹阳九灵山。 原文:翟汝文,字公巽,润州丹阳人。登进士第,以亲老不调者十年。 擢议礼局编修官,召对,徽宗嘉之,除秘书郎。三馆士建议东封,汝文曰:“治道贵清净。 今不启上述三代礼乐,而师秦、汉之侈心,非所愿也。”责监宿州税。 久之,召除著作郎,迁起居郎。皇太子就傅,命汝文劝讲,除中书舍人。 言者谓汝文从苏轼、黄庭坚游,不可当赞书之任,出知襄州,移知济州,复知唐州,以谢章自辨罢。未几,起知陈州。 召拜中书舍人,外制典雅,一时称之。命同修《哲宗国史》,迁给事中。 高丽使入贡,诏班侍从之上,汝文言:“《春秋》之法,王人虽微,序诸侯上。不可卑近列而尊陪臣。” 上遂命如旧制。内侍梁师成强。 4. 方恪敏公家传文言文翻译 方恪敏公,讳观承,字嘉谷,桐城人也,而居于江宁。桐城方氏,自明以来以文学名教世矣,而亦被文学之累,公之祖工部都水司主事讳登峰,考中书舍人讳式济,皆以累谪黑龙江。公时尚少,与其兄岁往来塞内外,以营菽水之奉,奔走南北,徒步或数百里。 方恪敏,名观承,字嘉谷,桐城人,却定居在江宁。桐城的方氏一族从明代以来就因为学识渊博而闻名于世,却也终因此而遭累及,方恪敏的爷爷工部都水司主事名登峰,方恪敏的爸爸中书舍人名式济,都是因此而被贬黑龙江。方恪敏那时候还小,每年和他的哥哥往返于塞内外,以尽孝道,奔走于南北,常徒步大概数百里。 5. 文言文翻译《鳝救婢》 原文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译文 高怀中经营鳝鱼面在扬州小东门,他每天要杀几千条鳝鱼。有一位女佣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一部分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就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女佣匆匆忙忙地逃出,被火所烧伤了,她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才睡着了。等到醒来以后,发现伤口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愈合了。看伤口,有河中的污泥敷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高怀中被女佣的行为所感动,于是停止行业。拆除锅炉,下面有洞,将洞中的无数条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字词解释 (1) 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 (2) 悯:怜悯。 (3) 比:等到。 (4) 业:以……为职业。 (5)婢:女仆 (5) 周:四周。 (6)诸:之于(在文中用作代词兼介词)。 (7)滨:边。 (8)向:从前。 (9)罢业:停止营业。 (10)累年:过了几年。 (11)纵:放走。 (12)始:才。 (13)困:疲倦。 (14)婢:侍女;此指女佣。 (15)扬州:今江苏扬州市。 6. 《狄梁公》文言文的翻译 狄仁杰,死后被追赠为梁国公。后人又称其为“狄梁公”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狄梁公与娄师德一同作相国。狄仁杰一直排斥娄师德,武则天问他说:“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因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过了一会,武则天对他说:“我曾经不了解你,你作了高官,全仗娄师德提拔。”于是令侍从拿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狄仁杰读了之后,害怕得连忙认错,武则天没有指责他。狄仁杰走出去后说: “我没想到竟一直被娄大人容忍!”而娄公从来没有骄矜的表现。 7. 吴留村文言文翻译 吴留村【清】钱游泳吴留村,顺治五年进士中。他的第二年,即选择江西萍乡县知县,升山东沂州府知府。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的十三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百姓感恩戴德。忽然有奸邪的人拿着总督札①立取库三千金两。美国怀疑的,责问他为什么几句话,那人认罪。于是告诉他说:“你们是最聪明的人,所以能用这种伎俩。如果落在别人手里,立斩了。虽然这样,看你相貌,还有从休息。”于是给②把百金,放他走。几年后,闽寇天炽,吴解释饷由海路到厦门,忽然遇到抢劫,不久全部还给他。偷过船叩头谢罪,说:“公,大恩人的。”询问他们,就刚才所持札取库金的。因此他的人进献计谋,为响应,为了报答昊。当时闽浙总督为姚公开启,与吴同乡,商用来消灭敌人的方法。康熙十五年冬季,八闽已经恢复,姚报告,特别提升福建按察使,不久升两广总督。留村在无锡已接受特殊待遇,过去皇帝将行,锡的父老百姓恩泽蒙受恩德③的,从县城以到河边,一直到省城的阊门门,八九十里,哭着挽留,行趾相连接,不下数万人。他的绅士和接受知识的人,那么驾船祖道,宫殿中大摆宴席,鼓吹喧闻;有人拿着一杯酒来献在道路上的人。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让你为他伤心地人民的感德这样。 望采纳!2023-07-17 03:04:251
贺逢圣文言文注释
1.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注释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 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分见面,中午不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远方的手,远方走回家不去理他。 2. 文言文解释:陈万年教子全文 陈万年教子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万年教子 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 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 去,不听我讲,为什么?”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 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陈万年,汉宣帝时任御史大夫。他好结交权势,对皇后的家人更是卑躬屈膝。他的儿子陈咸却跟老子完全不一样,疾恶如仇,不畏权势,经常上书讥讽皇帝的近臣。陈万年觉得儿子这样必将得罪于人,一次,生病休息时,将儿子叫到床前训话,讲到半夜,言犹未尽。陈咸竟睡着了。突然头磕到屏风上,“砰”的一声,把陈万年吓了一大跳。陈万年大怒,要拿杖来打他,并严厉责问道:“我今天这样诚信教你,你倒睡起觉来,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为什么这样?”陈咸说:“我都听见了,总的意思不过是叫我拍马屁套好人家。”陈万年默然无语,挥手让陈咸离开。 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 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 去,不听我讲,为什么?”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 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3. 薛谭学讴文言文解释 【原文】 薛谭学讴(1)于(2)秦青,未穷(3)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4)。秦青弗止(5),饯行于郊衢(6),抚节(7)悲歌,声振林木,响遏(8)行云。薛谭乃谢(9)求反(10),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 (1)讴:唱歌;(2)于:向;(3)穷:尽,完;(4)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5)弗止:没有劝阻;(6)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7)抚节:打着拍节:(8)遏:阻止;(9)谢:道歉;(10)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4. 王质钱范文正公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 ,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1] )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何必要自甘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顾质独饯范文正。题主你看是这个么 不行的话请追问 5. 王戎识李文言文解释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王戎:晋朝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2.尝:曾经 3.诸;众多。 4.游:玩。 5.子:果实。 6.折枝:压弯了树枝。 7.确实如此 8.信:果真,的确 8.然:这样 9.竞走::争相地跑过去。竞::争逐;走:跑。 10.唯:只有 11.然:这样 译文: 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6. 高堂隆传 求古文翻译 注解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是汉代鲁国高堂生的后代。年轻时是个读书人,泰山太守薛悌任命他为督邮。郡督军和薛悌发生争执,直呼薛睇的名字呵斥他。高堂隆按剑叱责督军说:“过去鲁定公受到侮辱,孔子仲尼登上台阶维护他的尊严;赵王被迫为秦王弹筝,蔺相如进缶迫使秦王为趟王击缶。对着臣子直呼官长的名字,道义上要受到惩治。”督军吓得变了脸色,薛悌吃惊地站起来制止他。后来高堂隆辞去吏职,到济南避难。建安十八年,太祖徵召他任丞相军议掾,后任历城侯曹徽的文学,转任国相。曹徽遇上太祖去世,不表示哀痛,反而游玩打猎到处奔驰。高堂隆用大义直言劝谏,很有辅助引导藩侯的法度。黄初年间,任堂阳长,被选任为平原王傅,平原王即位,就是明帝。明帝任命高堂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明帝刚刚即位,众大臣有的认为应该举行盛大宴会,高堂隆说:“唐尧逝世后虞舜和百姓有三年停止举乐的哀痛,殷高宗继位后有三年一言不发的思虑,因此崇高的道德能够和谐兴盛,光照四海。”认为不应该举行盛大宴会,明帝恭敬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陵霄阙开始兴建,有喜鹊在上面筑巢,皇帝就这件事询问高堂隆,高堂隆回答说:“《诗经》说‘喜鹊筑好了巢,鸠住在它里面"。现在兴建宫室,筑起陵霄阙,而喜鹊在上面筑巢,这是宫室没有建成自己不能住在里面的徵象。上天的意思似乎是说,宫室没有建成,将会有其他姓氏的人掌握统治它,这正是上天的告诫。上天的准则是不偏爱亲近的人,只降福给品德好的人,不能不深加防范。不能不慎重考虑。夏朝、商朝的末年,都是继承先祖基业的君王,他们不恭敬地接受上天的训令,只听从诽谤诬陷别人的话,废弃德行满足私欲,所以他们的灭亡非常快。太戊、武丁,看到灾变心怀恐惧,敬奉上天的告诫,所以他们勃然兴盛起来。现在如果停止各种劳役,力求俭省以满足需用,更加推重德政,行动遵循帝王的准则,除去给整个国家带来危害的事情,兴办给广大人民带来利益的事情,那麽三王之后可以有第四个,五帝之后可以有第六个,难道只有殷商的王室可以转祸为福吗?臣充任陛下亲近信任的人,如果可以给皇帝添加幸福,安定保存社稷,臣即使自身化为灰土,家族诛灭,也如同是我的再生之年。怎麽能害怕因违背皇上意愿而遭受灾难,而使陛下听不到合乎事理的话呢?”於是皇帝变了脸色,感到震动。 7. 鲍君文言文翻译 翻译: 从前有个人设下了绳网用来捕捉獐子,抓住了一头獐,主人没发现,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地取走了獐。(过路人)想想又觉得太不好意思,就把带着的咸鱼放在网里后离开。原来的主人归来后,(看见)放在那里的绳网中放着咸鱼,对此感到很奇怪,认为这是神物不敢拿回去。 村里人就在此建了个祠庙,称为"鲍君",后来有很多人都信奉这个庙的鲍君,有病的人求鲍神后偶然痊愈,就更说这神特别灵。 七八年后,那个当初往网里放咸鱼的人经过祠庙,问是怎么回事,村人就如实告诉了他。咸鱼的主人说,"这是我(放)的咸鱼呀!哪里来的什么神啊!"于是这件事就平息了。 原文: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罝(音:jū):捉兔子的网,泛指捕野兽的网;得而未觉:得到了却未发现。怪:以…为怪。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出自:宋 李昉、扈蒙、徐铉等《太平广记》 扩展资料 寓意: 凡事要认真考虑、冷静分析,究察一番问个究竟,不可人云亦云,轻信不科学的东西而闹出笑话.;要主动探究真理;要敢于质疑。 作者成就: 李昉沿袭中晚唐诗风余韵,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 李昉家聚书多汉唐故事,进《开宝通义》200卷。太宗即位,加户部侍郎,参加修纂《太祖实录》等书。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擢参知政事,兼修国史。一生多在三馆就职,对图籍藏储和文献掌故较为熟悉了解。 开辟学馆,以延学士大夫,阅书不必见馆主,而下马入直读书。所居有园亭别墅之胜,书室坟籍环列四周,召故友名儒寓乐其中。 他还曾参加编撰《旧五代史》,著有文集五十卷,已佚。《全宋文》辑有其文两卷,《全宋诗》录其有诗。《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2首,《全唐诗续拾》补1首。 8. 贾三近的文言文及注释 贾三近,字德修,峄县人。隆庆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四年六月,疏言:“善治者守法以宜民,去其太甚而已。今庙堂之令不信于郡县,郡县之令不信于小民。蠲租矣而催科愈急,振济矣而追逋自如,恤刑矣而冤死相望。正额之输,上供之需,边疆之费,虽欲损毫厘不 可得。形格势制,莫可如何。且监司考课,多取振作集事之人,而轻宽平和易之士,守令虽贤,安养之心渐移于苛察,抚字之念日夺于征输,民安得不困。乞戒有司务守法,而监司殿最毋但取旦夕功,失惇大之体。” 已,复疏言抚按诸臣遇州县长吏,率重甲科而轻乡举。同一宽也,在进士则为抚字,在举 人则为姑息。同一严也,在进士则为精明,在举人则为苛戾。是以为举人者非华颠豁齿不就选人或裹足毁伤息心仕进。夫乡举岂乏才良,宜令勉就是途,因行激劝。”诏皆俞允。 神宗万历元年,平江伯陈王谟以太后家姻,夤缘得镇湖广。三近劾其垢秽,乃不遣。时方行 海运,多覆舟,以三近言罢其役。初,有令征赋以八分为率,不及者议罚。三近请地凋敝者减一分,诏从之。中官温泰请尽输关税、盐课于内库,三近言课税本饷边,今屯田半芜,开中法坏,塞 下所资惟此,苟归内帑,必误边计。议乃寝。 十二年,召掌光禄,其秋,拜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畿辅大饥,振贷有方。召拜大理卿。未上,以亲老归养。起兵部右侍郎,复以亲老辞,不许。寻卒。(选自《明史.贾三近传》,有删减) 译文: 贾三近,字德修,峄县人。隆庆二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官吏科给事中。四年六月,上疏说"善于治理 国家的人遵循法令而称合百姓的心意,只是去除那些太过分的做法罢了。现在朝廷的命令不被郡县所相信,郡 县的命令不被百姓所相信。减免租税却催讨租税更急,赈灾救难时却像原来一样追缴拖欠的赋税,减轻刑罚了 可是冤死的人到处都是。正常的赋税,供给朝廷的物品,边疆需要的费用,即使想减少却毫厘都不可以。这些 规定,没有谁可以改变。而且监司考核官员,大多选取那些振作多事之人,而轻视宽容平和之士,守令虽贤能, 安抚养育百姓之心渐渐变得苛刻精明,抚慰爱惜百姓的念头一天天地被征收赋税输入官府改变,人民怎能不困 苦。请求告诫官吏务必守法,而监司殿不要只是贪取眼前的功用,失掉了宽厚大度之体。” 随后,又上书说:"巡抚巡按众臣对待州县长官,一概重视进士而轻视举人。同样是宽厚,说到进士就认为 是抚恤,说到举人就认为是纵容。同样是严厉,说到进士就认为是精细明察,说到举人就认为是苛刻凶暴。所 以作为举人的,不到白头缺齿就不授官;有的人止步不前毁去官服,打消做官的念头。而举人中难道缺乏才能优异的?应该使他们努力走向这条仕途之路,根据所作所为给予鼓励。”诏令都同意。 神宗万历元年,平江伯陈王谟因为是太后的姻亲,攀附升官得以镇守湖广。贾三近揭发他的污浊秽行,于 是没有被派遣。当时刚实行海运,很多船只覆沉,因为三近进言而罢免这一劳役。开始,有命令征收赋税以八 分为率,不够数的被非议惩罚。 三近请求给土地贫瘠的人减免一分,皇帝下诏听从他。中官温泰请把全部关税、盐课交纳给内库,三近进言说盐课关税本来是供应边关的费用,现今边关屯田大半荒芜,朝廷又带头破坏这一规定,边塞所依靠的只有这些,如果全都给了宫内,必定耽误边关的大计。议论才止息。 十二年,朝廷召回掌管光禄寺,这年秋,官拜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京都附近地区发生严重饥荒,三近救 济得法。被召回朝廷官拜大理卿。未上任,因父母年老而回家奉养。起任兵部右侍郎,又因年老提出辞 官,没被准许。不久去世。 9. 《王田蓝性急》文言文的解释 原文: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著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蓝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应让杜、许。”蓝田云:“你谓我堪此否?”文度曰: “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译文: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 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 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扩展资料: 与《王蓝田性急》相反的故事介绍: 原文: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则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译文:有一个慢性子的人,冬天与别人围炉向火,见别人衣服的边角被火烧着了,便慢吞吞的对那人说:“有一件事,我早就发现了,想对您说,又怕您沉不住气;不对您说,又怕您损失太多,那么到底是说好呢还是不说好呢?”那人问到底是什么事。回答说:“火烧着您的衣服边了。”那人于是赶快把火灭了,对他吼道:“既已发现,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慢性子人说:“我说您会性急的吧,果不其然!”2023-07-17 03:04:321
公在天顺文言文
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根据题目要求,我将以可爱的语气和口语化的风格为主,从多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公在天顺”的含义。这是一段历史名言,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送别》中的“公道正直,天人共仰”。其中,“公”指公正、公平,“在”表示实现、处于,“天”指普天之下、众生平等,“顺”表示顺应、遵循。因此,“公在天顺”的意思就是要遵循公正、公平原则,在普天之下遵循自然规律。我们可以从文言文的角度来探讨这个名言。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表达方式。对于文言文来说,重复使用某些词汇或短语是常见的表达手法,例如“不胜枚举”、“无可奉告”等。因此,在阐述“公在天顺”时,我们可以运用这些表达方式来增强文章的文言气息。再者,我们也可以从现代语境出发来解读这个名言。如今社会发展迅速,我们需要遵循现代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标准,尊重他人权利并且秉持公正的态度。还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等问题,尽力保护自然界和生态系统。这些都是“公在天顺”原则的现代表达方式。我想分享一款身体乳产品——安初身体乳。这款产品以纯天然成分为主打,无添加化学成分和激素,对肌肤温和不刺激。并且能够深层滋润肌肤、改善皮肤干燥等问题。经过多个消费者的试用和好评,安初身体乳效果非常出色,特别适合敏感肌肤或者皮肤干燥的人群使用。“公在天顺”是一种历史名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价值观念。我们通过不同角度来解读这个名言,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才能真正做到“公在天顺”的宗旨。我们也要关注身体健康和美容护肤等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进行呵护。2023-07-17 03:04:402
披肝沥胆的古文,就是初,范文正公贬饶州这段
原文: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译文:当初,范文正公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别,只有待制顾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里面去?”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我哪敢和他比,如果让我做了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2023-07-17 03:05:011
宋太祖治君文言文答案
1. 《宋太祖的怕吏官》的文言文题答案 宋太祖怕史官 宋太祖尝弹雀于后苑,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为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然自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悦,赐金帛慰劳之。 宋太祖曾经在皇宫的后园弹打鸟雀。有个臣子说有急事求见,宋太祖急忙召见了他。他上奏的就是普通的事情罢了。宋太祖生气了,责问他的缘故。臣子回答说:“我以为这件事情比弹捕鸟雀还紧急。”宋太祖更加生气了,举起用水晶制的小斧,用斧柄撞了臣子的嘴,(臣子)被撞落了两颗牙齿,那个人慢慢低下头捡起了牙齿,放在怀里。宋太祖责骂(他)说:“你怀里揣着牙齿,想告我的状吗?”(臣子)回答说:“我没有资格状告陛下,然而自有负责记载历史的官员记录这件事。”赵匡胤既害怕又高兴,赏赐了黄金和丝织品安慰犒劳他。 1,乃:就是 2、讼:状告 3、不能:没资格 4、帛:丝织物的总称 5、宋太祖: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6,赐:赏赐 7,臣:大臣 8.弹:用弹弓打小鸟 9.尚:还要 10.柱斧:水晶制的小斧,古代朝官所用。 11.自当:自然应该 12 史官:古代朝廷中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 13.对;回答 14.悦;高兴 15诘:责问 柱斧:用水晶制的小斧,古代朝官所用。 赵匡胤(yìn)显然有些专制霸道,让忠耿的谏官付出了两颗牙齿的惨痛代价;然而他终能分辨忠奸而及时止怒,一旦明白过来就反躬自省、以赏代罚,这种过而能改的胸怀与气度,仍不失为“明君”风范。 大臣有直言不讳的品质,即使掉了两颗牙齿,也是值得的,因为两颗牙齿换来了一个明君和国家的兴盛,未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2. 文言文宋太祖治军原文和译文 太祖朝,常戒禁兵之衣,长不得过膝,买鱼肉及酒入营门者,皆有罪。 又制更戍之法,欲其习山川劳苦,远妻孥怀土之恋,兼外戍之日多,在营之日少,人人少子而衣食易足。又京师卫兵请粮者,营在城东者,即令赴城西仓,在城西者,令赴城东仓,仍不许佣僦车脚,旨须自负,尝亲登石掖门观之。 盖使之劳力,制其骄惰。故士卒衣食无外慕,安辛苦而易使。 译文:宋太祖当朝时,通常规定禁军的衣长不能超过膝盖,买了大鱼大肉和酒进入军营的人,都有罪。又制订了轮流守卫边防的办法,想让士兵习惯在外的劳苦生活,而减轻思念妻儿和家乡之情。 而且士兵在外面守边的时侯多,在军营里的日子少,每个人都发少量军饷,军队的衣食容易满足。另外,京城守卫军领取军粮时,如果军营在城东,就命令他们到城西的粮仓领取。 如果军营在城西的,就命令他们到城东的粮仓领取。而且领军粮不允许租用车子和脚夫,一切都必须自已负责,宋太祖曾经亲自登上石掖门审察这件事。 大概是让他们辛苦用力,控制他们的娇气和惰性。所以士兵不羡慕其他人的吃和穿,安心尽力而容易被驱使。 3. 文言文宋太祖治军原文和译文 太祖朝,常戒禁兵之衣,长不得过膝,买鱼肉及酒入营门者,皆有罪。又制更戍之法,欲其习山川劳苦,远妻孥怀土之恋,兼外戍之日多,在营之日少,人人少子而衣食易足。又京师卫兵请粮者,营在城东者,即令赴城西仓,在城西者,令赴城东仓,仍不许佣僦车脚,旨须自负,尝亲登石掖门观之。盖使之劳力,制其骄惰。故士卒衣食无外慕,安辛苦而易使。 译文: 宋太祖当朝时,通常规定禁军的衣长不能超过膝盖,买了大鱼大肉和酒进入军营的人,都有罪。又制订了轮流守卫边防的办法,想让士兵习惯在外的劳苦生活,而减轻思念妻儿和家乡之情。而且士兵在外面守边的时侯多,在军营里的日子少,每个人都发少量军饷,军队的衣食容易满足。另外,京城守卫军领取军粮时,如果军营在城东,就命令他们到城西的粮仓领取。如果军营在城西的,就命令他们到城东的粮仓领取。而且领军粮不允许租用车子和脚夫,一切都必须自已负责,宋太祖曾经亲自登上石掖门审察这件事。大概是让他们辛苦用力,控制他们的娇气和惰性。所以士兵不羡慕其他人的吃和穿,安心尽力而容易被驱使。 4. 君道 文言文阅读答案 只有翻译,因为不知道问题。 请参考一下。君 道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 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 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 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 书曰:‘睿作圣"。诗人曰:‘岐有夷之行,子孙其保之!"”宣王曰:“善!” 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借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辞。 陈灵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陈其亡矣!吾骤谏君,君不吾听而愈失威仪。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是故人君之动不可不慎也。 夫树曲木者恶得直景,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号,垂显令之名者也。易曰:‘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于身,加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天地动而万物变化。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此之谓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弑。” 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后果弑于征舒。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对曰:“有之。” 哀公曰:“何为其不博也?”孔子对曰:“为其有二乘。”哀公曰:“有二乘则何为不博也?”孔子对曰:“为行恶道也。” 哀公惧焉。有间曰:“若是乎君子之恶恶道之甚也!”孔子对曰:“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好善道不能甚,则百姓之亲之也,亦不能甚。” 诗云:‘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诗之好善道之甚也如此。 哀公曰:“善哉!吾闻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微孔子,吾焉闻斯言也哉?” 河间献王曰:“尧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 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也;有一人寒,则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 先恕而后教,是尧道也。当舜之时,有苗氏不服,其所以不服者,大山在其南,殿山在其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川;因此险也,所以不服,禹欲伐之,舜不许,曰:‘谕教犹未竭也,究谕教焉,而有苗氏请服,天下闻之,皆非禹之义,而归舜之德。 "”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摄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诗曰:“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此之谓矣。 河间献王曰:“禹称民无食,则我不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人,则我不能劝也;故疏河以导之,凿江通于九派,洒五湖而定东海,民亦劳矣,然而不怨者,利归于民也。” 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书曰:“百姓有罪,在予一人。” 虞人与芮人质其成于文王,入文王之境,则见其人民之让为士大夫;入其国则见其士大夫让为公卿;二国者相谓曰:“其人民让为士大夫,其士大夫让为公卿,然则此其君亦让以天下而不居矣。” 二国者,未见文王之身,而让其所争以为闲田而反。孔子曰:“大哉文王之道乎!其不可加矣!不动而变,无为而成,敬慎恭己而虞芮自平。” 故书曰:“惟文王之敬忌。”此之谓也。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剪梧桐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与虞戏也。” 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晋,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而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义,有辅王室之固。 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畴,夔为乐正,倕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大理,益掌驱禽,尧体力便巧不能为一焉,尧为君而九子为臣,其何故也?尧知九职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皆胜其任以成九功,尧遂成厥功以王天下。 5. 一代明君宋太祖文言文翻译 太祖,是宣祖的次子,母亲杜氏。 长大后.,容貌威武,器度豁达,有见识的人知道他不是一般人。学习骑马射箭,他总是超出其他人之上。 曾试骑一匹烈马,也不给马套上笼头,烈马跑到登上城楼的斜道上,他的额头撞在门楣上人从马上掉下来,人们以为他的脑袋一定会被撞碎,不料太祖却从地上慢慢起身,继续追赶马并跃上马背,一点也没有受伤。 三年春,跟从周世宗征讨淮南。 南唐节度使皇甫晖、姚凤率众号称十五万,阻塞在清流关,太祖将他们击退。追赶到城下,皇甫晖说: “你我都是各为自己的主人效命,希望摆成队列后再来一决胜负。” 太祖笑着答应了。皇甫晖整顿队伍出城,太祖抱着马脖子直接冲人敌阵,一刀劈中皇甫晖的脑袋,又将姚凤擒拿回来。 宣祖率领军队在半夜到达城下,呼喊打开城门,太祖说: “父子固然是亲人,但城门的开关,却是朝廷公事。”次日早晨,宣祖才得以进入。 太祖天性孝顷友爱,生活节俭,任其自然,不喜欢做作掩饰。即位之初,经常隐藏身份换装出行,有人就劝谏他不要随意外出。 他说:“帝王的兴起,自有天命,周世宗见到方面大耳的将领们就全都杀掉,我一天到晚侍候在他身边,也没有遇害。”之后微服出行就更频繁了,再有人劝谏,太祖就告诉他们:“有承担上天使命的人任由他自己行事,(上天)是不会禁止他的。” 吴越钱做来朝拜,自宰相以下都请求太祖将钱做扣留下来并取得他的地盘,太祖不听,仍送钱做回国。等到告别时,太祖取来群臣们要求扣留下钱椒的奏章数十卷,封存并作标记后送给钱做,告诫他在回国途中再看。 钱椒到路上打开看时,发现全都是扣留下自己和让回国的奏章。钱做于是感激而又恐惧,江南平定后,钱椒就请求向太祖进献土地。 南汉刘银以前在自己国内喜欢设下鸩酒来毒杀臣下。归顺太祖后,跟随太祖到讲武池,太祖斟酒赐给刘辗。 刘辗怀疑酒中有毒,捧着酒杯哭着说:“臣罪大恶极,既然陛下饶臣不死,我只希望做大梁的一个平民百姓,来饱览这太平盛世,我实在是不敢喝下这杯酒。”太祖笑着对他说:“我以真心诚意待人,怎么会这样做呢?”当即取过刘缀的酒自己喝下,另外斟了一杯来赐给刘镊。 宫中的苇帘,边缘都是用的青布;太祖经常穿的,也都是浣洗过多次的衣服。魏王长公主的短袄装饰着翠鸟的羽毛,太祖告诫她不要再使用,并教导说:“你生长在富贵环境中,应当想到要珍惜这福分。” 看见孟昶用珍宝来装饰溺器,就把溺器打碎,说:“你用各种珍宝来装饰溺器,又应当用什么容器来装食物呢?像这样的行为,如果不灭亡还能等来什么结果呢!” 太祖晚年时喜欢读书,曾经读《尧典》、《舜典》,感叹说:“尧、舜惩处四个坏人的时候,只是将他们放逐,为什么近代以来的法网如此严密呢?”又对宰相说:“五代诸侯专横霸道,有滥杀无辜的,朝廷也置之不理。人的性命是最重要的,却无原则地宽容藩镇,怎么能这样呢?自今以后,诸州判决死刑时,记录囚犯罪状的案卷一定要禀报上奏,交付刑部审查。” 于是记录下来作为一项法令。 6. 如何评价宋太祖赵匡胤 一:宋太祖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一举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 使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我国历史上有两次名副其实的大分裂,一次是南北朝,另外一次就是五代十国,作为五代十国的终结者和大宋王朝的开拓者,赵匡胤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呈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二:文以治国,武以安邦,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有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的称誉,因此,宋太祖也可以称的上是五代十国野蛮政治的终结者,又是后世历朝文明政治的开拓者。 三:赵匡胤深知自己的江山来路不正,从人家孤儿寡母中强夺而来,所以深怕有朝一日,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强化巩固尚在襁褓中的赵宋王朝,加强王权就成了他的必然选择,通过采取“收起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的“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 一举产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所以宋朝300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和地方割据,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些制度为宋朝对外军事上的软弱埋下了祸患。 四:以宋太祖为首的宋初领导集团集体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使宋初的社会经济迅速呈现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宋太祖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等一系列英明决策,不仅尽快医治了200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另外宋太祖本人极具几尽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进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津津乐道。与历史上其他著名的王朝相比,宋太祖所创建的宋朝以其鲜明的文人政治特色而登上中国文治盛世的顶峰,可谓中国君主专制史上的最开明的一个王朝,因此,尽管宋朝300年的基业中,长期积弱,但在民间却享有盛誉,并对后世历代产生深远影响。 在谈了宋太祖的文治武功之后,我将着重谈谈宋太祖赵匡胤的个人人格魅力: 1,仁德之君。赵匡胤为什么要定国号为“宋”?有人说是因赵匡胤曾出任归德军节度使,治所在宋州(河南商丘)。 这是一个原因,但不仅如此。赵匡胤定国号为宋,还含有更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良好愿望。 宋朝的汴梁和商丘一带是成汤的发源地,成汤是以仁义治天下的,四方诸侯都因成汤仁德归顺商。后来商纣无道,武王灭商,但是听说纣王的庶兄微子仁德兼备,就让他在他们祖宗汤的发源地商丘一带建立宋国。 鉴于五代时期礼崩乐坏,动荡不安,赵匡胤以兵变夺政权,特以“宋”为国号,意思就是要在宋国的故地建立一个崇尚仁义的国家,兼取成汤之仁,微子之德。事实上在赵匡胤坐天下的十多年里,这位仁德之君,仁治天下,既体现在他作为开国之君所奠定的民为邦本的治国方针上,又充分在他所颁布的一系列爱民,恤民,惜民的诏令之中。 具体事例可以表现出来:(1),历来开国皇帝打天下无不是建立在大规模的军事打斗中,而赵匡胤在篡夺后周政权后,对后周的皇室以及旧臣,并没有展开血腥的杀戮,基本上都安置的比较好。(2),赵匡胤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对其他政权的兼并,基本上是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例如在攻打南唐的过程中,宋军对南唐国都是用1年多的时间围而不打,劝降无效的情况下,才发动总攻,赵匡胤多次下令曹彬“切勿杀害金陵城中百姓,”并要曹彬及其部下将官“焚香为誓”承诺不乱杀无辜后,才下令攻城的,宋军攻入城中果然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为城中百姓赞叹。 2,心怀大度。这一点可以表现在对后周旧臣的怀柔政策上,张永德原本是后周皇亲,是位权臣,赵匡胤当皇帝后,在张永德面前,从不以皇帝自居,仍然象从前那样尊称张永德为驸马,而不呼唤他大名,加封他为侍中,授武胜节度使。 即使对企图阻挡自己篡位的大将韩通,在其被杀后也追封中书令,下令厚葬,并经常对旁人提起韩通对后周忠心可嘉。早年赵匡胤投奔随州刺使董宗本,可是其子董撙诲经常欺负他,赵匡胤不久又不得不踏上坎坷潦倒的流浪生涯,但是赵匡胤发迹以后,并没有报复董遵诲,反而不记前嫌重用了他。 3,有过必改。人生在世,谁能无过,而知过能改,却并不容易,更何况是在封建年代的一国之君?赵匡胤闻过必改的例子很多,在此仅举一例赵匡胤出身行伍,喜欢打猎,一次打猎从马上摔下来,就恼羞成怒的把马给杀了,回到宫中十分后悔自己的举动,认为马是。 7. 文言文宋太祖善待赵普的阅读题 阅读司马光的《宋太祖善待赵普》 一文,完成题。(14 分) 太祖时,赵韩王普①为宰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时两浙王钱俶②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③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④也。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上笑曰:“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因命韩王谢而受之。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注释】①赵韩王普,赵普死后曾被追封为韩王。② 钱俶,吴越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时纳土归宋,治理两浙。③庑,堂下周围的走廊。④屏,退避。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忽幸其第( ) ②方遣使致书( ) ③臣未发书( ) ④但取之(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当奏闻而却之 A.迹存《述异》之志(《短文两篇》) B.亦荆吴形胜之最也(《短文两篇》) C.至之市(《郑人买履》) D.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小题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停两处)(2分) 因 命 韩 王 谢 而 受 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 (2)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短文两篇》) 【小题4】读完文章,你觉得宋太祖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2分) 答案 【小题1】(1)①府第,住宅; ②正; ③打开; ④尽管。(4分) (2)D(2分) 【小题2】因 ∕命 韩 王∕ 谢 而 受 之(2分) 【小题3】(1)如果知道是这样,应当上奏皇上并且退掉它们。(2分,“若”“却”“之”译句时须落实) (2)略。(2分) 【小题4】宋太祖心胸宽广,(1分)能善待贤能之人,(1分)是一位贤君。 标题:宋太祖善待赵普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太祖时,赵韩王普为宰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时两浙王钱俶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也。 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上笑曰:“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因命韩王谢而受之。 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译文或注释: 宋太祖的时候,韩王赵普担任宰相,宋太祖外出,忽然驾临来到赵普府第上。当时两浙王钱俶刚刚派遣使者送信并且携带十瓶海物来到韩王府第,把十瓶海物放置在左厢房里。恰逢皇上的车驾到,赵普就仓卒出来迎接,来不及退避。 皇上看见这些东西,便问那是什么,韩王按照实际情况来回答。皇上说:“这些海物一定很好。”当即命令开启那些瓶子,都是装满的金瓜子。韩王十分皇恐,顿首谢罪说:“我没有打开信,确实不知瓶子里的东西,如果知是这样,应当上奏皇上并且退掉却它们。”皇上笑说:“尽管收下它们,不要过虑。那些国家大事都是由你所拟定的。”因此让韩王感谢自己并且收受它们。 韩王开封的房子都是用这些金子所修砌的。 8.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那篇文言文的翻译 译文: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何必要自甘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 而王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 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原文: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出处:《顾质独饯范文正公》——北宋·王辟之 扩展资料 王辟之的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广泛,为后世对北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研究,特别是对一些政治家、文学家的生平研究以及山东省的地方史研究、宋诗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史料。 王辟之长期担任北宋基层地方官吏,交际范围主要是官场,所以对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传闻故事非常感兴趣也十分熟悉。 书中的前半部分如帝德、谠论、名臣、知人、奇节、忠孝、才识等篇记录了大量明君、贤臣的历史事迹,如“杯酒释兵权”、“开卷有益”的宋太祖赵匡胤、“治最为天下第一”并修岳阳楼的滕子京、力主革新变法的王安石、品行高尚的司马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以及大将军狄青、名臣寇准等,很有史料价值。 同时,王辟之又是一个文人,对诗人、书画家等文艺界的轶闻趣事非常关注,如著名文学家苏轼、欧阳修、尹洙、苏辙,山水画家李成、著名词人柳永等人的事迹也时时出现在书中。2023-07-17 03:05:101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题目。[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
小题1:(1)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2)没有人(没有谁)小题1:A小题1:(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王质独自带病在京城(国都)门外为他饯行。小题1: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小题1:示例、王质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范仲淹遭贬谪时,朝廷治理朋党,众人对范避之唯恐不及时,王质却抱病为其送行。当别人责问他时,他却以能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2023-07-17 03:05:171
文言文。。。。。。
出自《顾质独饯范文正》(选自《渑水燕谈录》),原文如下: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译文: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何必要自甘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看了译文应该也明白了吧,范仲淹因上书主张革新与丞相发生冲突,遭诬告,贬官饶州。平日里的那些故交,因为怕受朋党牵连,一个都不敢露面,只有王质生着病还要为范仲淹践行,并说了是非分明,大义凛然的豪语。那些自诩为读着圣贤书,食着天子俸禄的达官贵人,只会趋炎附势,见风使舵,贪生怕死,与王质的行为和话语形成鲜明的对比,境界高下立判,所以只能低头惭愧。2023-07-17 03:05:281
古文翻译[短篇](急!!!)
1.韩干,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年少时经常替可以赊酒的酒家送酒。王右丞兄弟还没有入仕的时候,常常赊酒到处游玩。韩干就经常到王(王维)家讨酒债。曾经在地上画人画马,王维精通书画,对韩干画里的意趣感到惊奇,于是每年给他二万钱,让韩干画了十余年的画。 2.李白天下闻名,唐玄宗在便殿召见他。李白神气高昂,行动轩然就像彩霞飘荡。皇帝不觉忘掉了自己的万乘之尊,命他提鞋。李白于是伸出脚来给高力士,说:“给我脱靴子。”高力士一时失宠,赶紧为他脱鞋。李白出来时,唐玄宗指着李白对高力士说:“这人就是一幅穷酸样。” 3.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别,只有王质(侍制是官职名)抱病在国门为他饯别,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里面去?”王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我哪敢和他比,如果让我做了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2023-07-17 03:05:371
2010福建厦门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7.(1)探求(寻求、追求)(2)没有(3)没有人,没有谁(4)如果(假如)8.A9.(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王质独自带(抱)病在京城(国都、首都)门外为他(范仲淹)饯行(设宴送别)。10.(1)示例:甲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爱国爱民的济世情怀和不因物喜悲的乐观精神。(2)示例:王质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范仲淹遭贬谪时,朝廷治理朋党,众人对范避之惟、恐不及时,王质却抱病为其送行。当别人质问他时,他却能以与范仲淹相提论为荣。2023-07-17 03:05:451
文言文有人问谢安石王坦之怎么翻译
1. 文言文《知见有余》的翻译 〖原文〗 王中郎甚爱张天锡①,问之日:“卿观过江诸人,经纬江左轨辙有何伟异②?后来之彦,复何如中原?”张日:“研求幽邃,自王、何以还③;因时修制,荀、乐之风④。”王日:“卿知见有余,何故为苻坚所制?”答日:“阳消阴息⑤,故天步屯蹇⑥;否剥成象⑦,岂足多 讥?” 〖注释〗 ①王中郎:王坦之。字文度。有才学,官至中郎将,中书令。 张天锡:字纯嘏。官至凉州刺史。 ②轨辙:法度,方法。 ③王、何:王弼、何晏,三国时人。二人喜谈玄理,具有老庄思想。 ④荀、乐:荀凯、荀勖、乐广,都是西晋大臣。 ⑤阳消阴息:事物的发展变化。 ⑥屯蹇(zhūn jiǎn):卦名。指艰难困苦。 ⑦否剥:卦名。指事物的消长盈虚。 〖译文〗 王坦之非常喜爱张天锡,问他道:“你观察渡江的每个人,治理江东的法度有什么特别之处!后来的才俊之人,和中原的人相比如何?”张天锡说:“研究求索幽深玄妙的学问,自然在王弼、何晏以下,但根据时势修订制度,具有苟颧、荀勖、乐广等人的风采。”王坦之说:“你的知识见解丰富,为什么被苻坚所制服?”张天锡说:“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国运不昌,遇到艰难险阻;事物的消长盈虚,岂能过多讥笑?” 2. 晋书陆纳传全文翻译 【原文】 纳字祖言。少有清操,贞厉绝俗。……将之郡,先至姑孰①辞桓温,因问温曰:“公致醉可饮几酒?食肉多少?”温曰:“年大来饮三升便醉,白肉不过十脔②。卿复云何?”纳曰:“素不能饮,止可二升,肉亦不足言。”后伺温闲,谓之曰:“外有微礼,方守远郡,欲与公一醉,以展下情。”温欣然纳之。时王坦之、刁彝在坐。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③,坐客愕然。纳徐曰:“明公④近云饮酒三升,纳止可二升,今有一斗,以备杯杓余沥⑤。”温及宾客并叹其率素,更敕中厨设精馔,酣饮极欢而罢。纳至郡,不受俸禄。顷之,征拜左民尚书,领州大中正。将 *** ,外⑥白宜装几船,纳曰:“私奴⑦装粮食来,无所复须也。”临发,止有被而已,其余并封以还官。……谢安尝欲诣纳,而纳殊无供办。其兄子不敢问之,乃密为之具。安既至,纳所设唯茶果而已。遂陈盛馔,珍羞毕具。客罢,纳大怒曰:“汝不能光益父叔,乃复秽我素业⑧邪!”于是杖之四十。 (选自《晋书u30fb陆纳传》) 【注释】 ①姑孰: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②脔:切成小块的肉。③:同“盘”。④明公: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称。⑤杯杓(sháo):酒杯和杓子。均为酒器。余沥:剩酒。⑥外:指官府中的小吏、差役。⑦私奴:古时私家蓄养以供使唤的奴仆。⑧素业:清白的操守。 【译文】 陆纳,字祖言。从小就有高尚的节操,清正严肃,超出一般人。……陆纳将去郡里就职,先到姑孰向桓温告辞,并问桓温:“您饮多少酒可以醉?吃多少肉呢?”桓温回答说:“年纪大了以后喝三升就醉,白肉不过十块。你怎么样呢?”陆纳说:“我一向不能饮酒,只能喝两升,肉也就更不用说了。”后来等到桓温空闲下来,便对他说:“我备了一份薄礼,我将去远方之郡任职,想与您一醉方休,以表示我的情意。”桓温表示欣然接受。当时在座的有王坦之、刁彝。等接受礼物时,只有一斗酒,一盘鹿肉,在座的客人都很惊讶。陆纳慢慢地说:“明公最近说可饮酒三升,我只能饮两升,现在有一斗酒,以防杯盏之中有酒剩下。”桓温和在座的宾客都赞叹他简朴。桓温又吩咐内厨备办美食佳肴,大家畅饮尽兴才散场。陆纳到达郡地后,不接受俸禄。不久,陆纳被征召授官为左民尚书,领州大中正。将要去赴任,吏役请示用几条船装运行李,陆纳说:“家中仆人装运了粮食来,不用再备船了。”临行时,只有被子衣服而已,其余的物品一并封存,归还官府。……谢安曾经想去拜访陆纳,而陆纳完全 3. 王质钱范文正公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 ,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1] )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何必要自甘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顾质独饯范文正。题主你看是这个么 不行的话请追问 4. 文言文《宋史朱昭传》的翻译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功业,逐步升任至秉义郎的官职,他韬光养晦,在官场上从不表现出来自己有什么特立独行的地方。 宣和末年,当震威城兵马监押,兼知城事。金兵入侵,夏人乘机攻下河外的全部城镇。震威府距离府州三百里,势力十分孤立。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以抵御敌人攻击的力量。朱昭招募精锐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们商定:“敌人知道城中的虚实,有看轻我们的心。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去攻击他,可以一鼓作气把他们消灭。”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敌人果然十分惊慌,城里官兵乘机大声叫喊,奋勇杀敌,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 夏人用鹅梯准备登上城墙,但是箭好像雨一样(向他们射去),他们没办法登上来,但是攻势却日夜不停。夏人的首领思齐穿着铠甲来到城前,以毡盾挡住自己,邀请朱昭出来议事。朱昭穿着平时的衣服登上城墙上,披着襟衣问:“你是什么人,这么不光彩(指思齐用毡盾挡住自己)。想见我,我在这里,你有什么事?”思齐拿来盾牌上前,诉说宋朝的失信行为,说:“大金约我夹攻京师,定下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早晚被我攻下,麟州诸州县都已经归我所有,你依仗什么而不投降呢?”朱昭说:“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误国,已经毫无保留的改正过错,把皇位传到自己的皇族手中。现在皇上的政治纲领已经焕然一新,只有你还不知道吗?”于是把内禅的诏书拿出来宣读,众人十分惊讶地望着朱昭,佩服他的雄辩能力。当时,很多城的人都投降了,朱昭的旧识对他说:“现在天下已经完了,忠心是没什么用了。”朱昭怒喝他说:“你这些人背弃正义,苟且偷生,与猪狗无异,还敢用言语来诱我投降?我宁死不降!”于是拿起弓箭去射他们,众人都被吓走了。(震威城)被围困了四日,城墙有很多地方都毁坏了,朱昭用计谋来防御敌人的进攻,虽然管用,但却没有军队来支援。朱昭在厅事召集诸位校将说:“城就快被攻破了,自己的妻儿不可被贼人所污辱,我先让我的妻儿自杀而死,然后拼死一战,如果胜利了就立了大功,如果失败了就战死境内,大丈夫一生的事就此结束了。”众人都还没答应。此时,朱昭的幼子在门阶前玩耍,朱昭马上上前把他杀了,长子惊讶地望着他,朱昭又把他杀了。(啧啧啧~~~~真残忍~~~译到我自己也不想再译下去了)跟着朱昭带领着几名兵士把他们自家的人全杀了,把尸体全都抛入井中。部将贾宗的老母亲刚走到前来,朱昭对她说:“老人家,(你是我的)同乡人,我不想亲自杀你,请你自己投井吧。”她服从了。跟着用土把井给填埋了。将士们于是跟着把自己的妻儿全杀了。朱昭对众人说:“我和大家都没有了顾虑了。” 这时军中有人跟敌人暗中勾结,对敌人说:“朱昭与他产士兵都杀了自己的家人,将要出战,人虽然少,但全都是敢死的人。”敌人十分害怕,于是就利诱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上。朱昭带领众人在城里的街巷迎战,从晚上到早上,尸体遍布街上。朱昭骑着马越过城墙的缺口逃出,但马却坠入了堑沟,贼人欢呼说:“捉到朱将军了。”想把他生擒。朱昭瞪着两眼持着剑,贼人无一个敢上前,随后中箭而死,死时四十六岁。 5. 文言文谢安经远的翻译 原文: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 王甚遽,问谢安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怍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 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恒惮其旷远,乃趋解兵。” 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译文: “桓温埋伏下军队设酒宴,大请朝廷中的官员,想趁此机会杀了谢安、王坦之。 王坦之很害怕,问谢安说“这如何是好?”谢安面不改色,对王说“东晋王室的存亡,全看我俩此行了。”就和王坦之一起前去(赴宴)。 王的恐惧神色,都在他外表表现出来。而谢安的从容,也更加在他外表表现出来。 (谢安)走上台阶 找座位坐下,作了一首《洛生咏》,是咏浩浩洪流的。桓温被谢安的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镇住了,连忙传令撤走兵士。” 王坦之和谢安以前是齐名的,这件事之后,谁好谁坏就可以评判的出来了。 6. 文言文 谢安蜂讽拥咏退伏兵翻译 世说新语: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 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 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 王之恐状,转见于 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 兵。 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是谢安和王坦之都是当时名噪一时的人物。当时恒温这个大老粗讨厌臭老九,想设下鸿门宴把这两个人干掉。 两个人被迫去了之后,王比较沉不出气,但谢安比较老练。当谢安用河南话说了一段绕口令之后(作洛生咏),恒温摸不清底细,就把两个人放了。 在这事之前王谢两个人等级分差不多。但这事之后就分出高下。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生往往决定于关键的三分钟。决定你是一流还是二流的标注就是看关键时刻你掉不掉链子。 老谢鸿门宴前,恒温的凌厉目光逼视之下还能坦然朗诵,所以以后当了总理。而王坦之则啥也不是。 7. 翻译《鲍军》 从前汝南有个人在田野里设下了绳网想捕获獐子。一天,网里套住了一头獐子,本主没发现,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过路人想想觉得太不好意思,就把带着的腌鱼放一只在网里后离开。本主来后看见了腌鱼,惊怪地认为这是神,不敢拿回去。村庄里的人们知道后就在得鱼的地方建了个祠庙,叫"鲍君"神,传说开来,祭祀的人很多。有病的人求鲍神后偶然好了,就更说这神特别灵。七八年后,那个当初往网里放腌鱼的人经过祠庙,问是怎么回事,村人就如实告诉了他。这人说,"这是我放在网里的腌鱼呀!哪里有什么神灵啊!"从此人们才不再敬奉"鲍君"了。 字词解释: 1.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去:离开 2.问其故:故:别人拜祭鲍君的原因 3.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4.具茨:山名 5.奚:何,什么 6.鲍鱼:这里指用盐腌渍的鱼 7.去:离开 8.故:原因 9息:平息 10怪:以…为奇怪 道理 这篇文言文说明的道理:凡事要认真考虑、冷静分析,究察一番问个究竟,不可人云亦云,轻信不科学的东西而闹出笑话,也不要偷别人的东西,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 8. 鲍君文言文翻译 翻译: 从前有个人设下了绳网用来捕捉獐子,抓住了一头獐,主人没发现,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地取走了獐。(过路人)想想又觉得太不好意思,就把带着的咸鱼放在网里后离开。原来的主人归来后,(看见)放在那里的绳网中放着咸鱼,对此感到很奇怪,认为这是神物不敢拿回去。 村里人就在此建了个祠庙,称为"鲍君",后来有很多人都信奉这个庙的鲍君,有病的人求鲍神后偶然痊愈,就更说这神特别灵。 七八年后,那个当初往网里放咸鱼的人经过祠庙,问是怎么回事,村人就如实告诉了他。咸鱼的主人说,"这是我(放)的咸鱼呀!哪里来的什么神啊!"于是这件事就平息了。 原文: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罝(音:jū):捉兔子的网,泛指捕野兽的网;得而未觉:得到了却未发现。怪:以…为怪。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出自:宋 李昉、扈蒙、徐铉等《太平广记》 扩展资料 寓意: 凡事要认真考虑、冷静分析,究察一番问个究竟,不可人云亦云,轻信不科学的东西而闹出笑话.;要主动探究真理;要敢于质疑。 作者成就: 李昉沿袭中晚唐诗风余韵,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 李昉家聚书多汉唐故事,进《开宝通义》200卷。太宗即位,加户部侍郎,参加修纂《太祖实录》等书。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擢参知政事,兼修国史。一生多在三馆就职,对图籍藏储和文献掌故较为熟悉了解。 开辟学馆,以延学士大夫,阅书不必见馆主,而下马入直读书。所居有园亭别墅之胜,书室坟籍环列四周,召故友名儒寓乐其中。 他还曾参加编撰《旧五代史》,著有文集五十卷,已佚。《全宋文》辑有其文两卷,《全宋诗》录其有诗。《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2首,《全唐诗续拾》补1首。2023-07-17 03:05:531
河南省2010语文中考卷答案
20l0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语 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题号 四 总 分 (一) (二)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字帖 碑帖 请帖 俯首帖耳和蔼 和煦 和解 和衷共济绚烂 炫耀 渲染 顾弄玄虚精湛 辗转 栈桥 崭露头角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伫立 崛起 一丝不苟 惊慌失措B.追溯 烦躁 顾名思义 妇孺皆知C.沧桑 睿智 无与伦比 抑扬顿挫D.寒喧 筹划 山青水秀 闲情逸致3.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B.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C.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 D.“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跟现代杂文相似。4.古诗文默写。(共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3)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景色。(4)牡甫《春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李煜《相见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离愁”则化无形之情为有形,写出了亡国的哀思。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2分)二十世纪最伟欠的发现,荚过于对环境危机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拯救地球”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呼声,环境问题便超越了国家、种族、文化和贫富,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天”大问题。 ①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我们的祖先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②只有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才终于懂得了必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③这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转折 6.《水浒》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梁山英雄形象。下面的两个人物在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都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按情节的先后顺序依次填写在括号里。(4分)林 冲:误入白虎堂→( )→( )→怒杀王伦鲁 达:拳打镇关西→( )→( )→大闹野猪林 7.阅读下面材料,接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 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艘墟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地下博物馆,有青铜、甲骨文等五个展厅。从平面上看,殷墟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宇,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材料二 住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取材于象形文字的“墉”(即城墙)字。建筑内容包括主体馆、广场、字坊。字坊高18.8米,宽10米,取甲骨文“字”之形,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象征性建筑之一。作为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目前共有馆藏文物及辅助展品11300余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等多个方面。(1)根拟以上材料,概括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上的共同特点,并说说这种设计的好处。(4分)共同特点:好处: (2)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带领游客们参观完殷墟博物馆后,要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段串联词,注意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过渡自然。(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共15分)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⑨ 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11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象不太像。 ○12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13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14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15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16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作者:孙道荣 有删改)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分)…… ……9. 第⑨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沦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3分)10. 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11. 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12. 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共12分)匠人与大师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甲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而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乙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作者:梁衡,有改动)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4.第③段、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甲:□乙:15.笫④段中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2分)16.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l5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11分)(一)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二)初,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③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④。(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范文正公贬饶州: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 贬官饶州。②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③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④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去国怀乡(2)至若春和景明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微斯人,吾谁与归?9.文段(一)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20.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文段(一)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文段 (二)中,范公之“贤”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饮酒 (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2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分)四、作文(50分)23.任选一题作文。(50分)(1)题目:我身边的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谈下面材料,然后作文。路边长看一株雏菊,一个小女孩每天都来给它浇水。然而有一天,小女孩不来了。雏菊开姑担心起来,它将从哪里获得维持生命的水?“总会有办法的”。雏菊鼓励自已说。它闭上眼睛,陷入了深思……它开始努力向下生长它的根。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终于从深深的泥土下品尝到清凉而甘甜的水。日子一天天过去。雏菊长得越来越茁壮,开出新的花朵。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怍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0l0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B(2分) 2.D(2分) 3.B(2分)4.⑴何当共剪西窗烛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⑷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剪不断 理还乱 (每空1分,若出现错宇、别字、舔字、漏字,该空不得分。共8分)5.③①②(2分) 6. (林 冲)示例:发配沧州府 风雪山神庙(鲁 达)示例:大闹五台山 倒拔垂杨柳(每个人物任选两个情节,符合要求即可。每空l分,共4分)7.(1)共同特点:建筑造型都取材于一个汉字。 好处:造型独特,彰显了两座博物馆的特点,富有文化内涵。(共同特点2分,好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示例:从殷墟博物馆的甲骨文展厅中,我们了解到了汉字的悠久历史。从甲骨文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汉字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下面让我们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能找到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并将其串联起来2分,过渡自然l分,语句通顺l分。共4分) (共8分)二、现代文阅读 (共2+7分) 。 (一)(共15分) 8.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 (一句l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9.示例:“我妈妈特别爱唠叨……”“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做饭,搞卫生……”“我妈妈总是要管我,连电视都不让我看,说我浪费时间……”“我妈妈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联系上下文,用叙述的语言写出“七嘴八舌”的内容也可。3分)10.“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 “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一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11.过渡(承上启下)。收束前文的叙事部分,引起下文的议论、抒情部分。(3分,只答过渡或承上启下给1分)12.委婉地批评孩子们对父母的忽视,殷切呼唤我们要怀着一颗关爱父毋的心,从现在开始,及时回报父母。 (意思对即可。2分)(二)(共l 2分)13.我们不应满足于敝“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2分。意思对即可。若只答匠人和大师的区别不给分)14. □甲:比喻论证,把匠人凭经验做事比作一个一个摘瓜,把大师按规律做事比作提瓜藤,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对比论证,用匠人和大师不同的摘瓜方式作对比,突出大师已上升到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答出一种即可)□乙:举例论证,以鲁班由匠人到大师的经历为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只有追求更高的目标才会断进步的道理。(一处2分,共4分)15.画家的事例不恰当。第④段阐述的观点是“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而这个论据的重点在目标和信念上,不能很好地证明观点。(意思对即可。2分)16.先从三个方面分析匠人和大师的区别,然后揭示研究这种区别的目的,提出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意思对即可。4分。只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1分)三、古诗文阅读 (共15分) 17.(1)离开 (2)日光,阳光 (每小题1分,共2分) 18.(1)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君主担忧。 (2)(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同道呢? (每小题2分,共4分) 19.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引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 喜,不以已悲”这种更高境界的议论。 (意思对即可。2分)2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2分) 范公之贤是通过王质的行动和语言,从侧面表现出来的。(1分)(共3分)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2分)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2分)四、作文(50分)23(50分) 作文评分标准 项目类别 内容 语言 结构 书写一类(46-50分) 思想感情健康,立意深刻,内容充实.中心突出 文从字顺.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好 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二类(40-45分) 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文从字顺,表达较好 结构完整,层次比较清楚 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卷面较整洁三类(35-39分) 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 语言通顺,病句少 结构基本完整 字迹清楚,有少量错别字,少量涂改四类(30-34分) 思想感情基本健康,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不够明确 语言基本通顺碱,病句不太多 结构不够完整 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卷面不整洁五类(29分以下) 思想感情不健康内容不具体,中心不明确 语言不通顺,病句多 结构不完整 字迹不易辨认,错别字多,卷面很不整洁说明: 1.坚持三人独立评卷。2.作文满分的比例掌握存5%左右。3.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l~4分,加到满分50分为止: (1)感情特别真挚感人,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独特感受。 (2)立意新颖、深刻。 (3)构思巧妙。 (4)语言有特色。4.没写题目扣2分。2023-07-17 03:06:051
倾吐心里话文言文
1. 谁会翻译文言文 披肝沥胆啊 急需 披肝沥胆 pī gān lì dǎn, 词语。常用语比喻真心对待,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详细释义 披:披露;沥:滴下。露出肝脏,滴出胆汁。 【用 法】: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隋书·李德林传》:“顺亿兆之请,~,昼夜歌吟。”;《体要疏》:“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 邹韬奋《经历·初出茅庐》:我每遇着我所敬爱而知心的人,就喜欢~地畅谈。 【近义词】:肝胆相照、诚心诚意 【反义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出处 唐·刘贲《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机,兆存亡之变者,臣清披肝沥胆,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 2. 披肝沥胆的古文,就是初,范文正公贬饶州这段 原文: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译文:当初,范文正公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别,只有待制顾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里面去?”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我哪敢和他比,如果让我做了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3. 《大言》的文言文翻译 大言 秦国有一个叫尊卢沙的人,擅长夸夸其谈,处在那样的情况下不怀疑自己。秦国的人嘲笑他,尊卢沙说:“不要嘲笑我,我将要用建立王国的方法去游说楚王。”(他)潇潇洒洒的往南方去了。等 到了楚国的边境上,守卫边关的小官拘禁了他。尊卢沙说:“小心,不要拘禁我,我来是为了楚王的军队的。”守关的小官送他到朝廷中去。大夫将他安置在宾馆里,问他说:“先生没有看不起我 们国家,不远千里,将要让我们楚国兴旺。我们接触时间不长,不敢陈述倾吐心里话;别的不敢多问,想问问您到楚国来的目的是什么?” 尊卢沙生气地说:“这不是你所懂得的!”大夫没有问出 他的情况,便将他推荐给了上卿瑕。瑕将他当作客人对待,(也)像大夫一样问他。尊卢沙更加生气了,想要告辞离开。瑕怕得罪大王,急忙(向大王)说了尊卢沙的情况。大王急忙接见了(尊卢沙) 还没到,使者已经去了三四次了。等到见了楚王,只是深深地作了一个揖并没有下跪叩拜,叫着楚王对他说:“楚国的东面有吴国、越国,西面有秦国,北面有齐国、晋国,都虎视眈眈的不闭眼。 我最近取道从晋国的郊外过,听说晋侯与诸侯约定打算攻打楚国,(他们)宰杀白马,排列珠玉装饰的祭祀用的器皿,歃血盟誓说:‘不给楚国带来灾祸,就不要相见!"并且将白璧投入黄河中祭河, 将要渡过黄河。大王还能枕着枕头(安安心心的)睡觉吗?”楚王站起身来问尊卢沙办法,尊卢沙指着天说:“假使我尊卢沙做上卿,楚国还不强大,就像这太阳一样!”楚王说:“但是请问那一件 事在前?”尊卢沙说:“这可不能白白说的。”楚王说:“对。”马上任命尊卢沙为上卿。 过了三个月,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不久晋侯带领诸侯的军队到了,楚王非常害怕,招来尊卢沙击退他们。尊卢沙瞪着眼睛看着楚王,不回答。楚王逼着他回答,才说:“晋军非常凶猛,我替大王做 最好的打算,不如割让土地给他们。”楚王大怒,囚禁了他三年,割了他的鼻子放了他。尊卢沙对人说:“我从今以后懂得了夸夸其谈逐一买来灾祸。”他终生不说话。想说的时候,摸摸鼻子就停下 了。 4. 倾吐心声 倾吐心声 题目设计 面临毕业的我们,对老师给予的思想上的引导,生活上的指导,学习上的辅导,不可能无动于衷,会觉得感情的潮水在奔涌,积淀在心中的话儿要向老师诉说;十五六岁,脱去孩童的稚气,临近青春的成熟,父母亲友为自己的成长做过多少奉献,即使是一句话的鼓励或指正,一分钱的支持和帮助,也会有来自心灵的感激之语;初涉人世,遭遇危险或困苦,得人慷慨相助,你将从内心感叹社会的温暖,人间的美好;目睹落后和假恶丑,你会是非分明,态度坚决,倾吐出追求进步,呼唤真善美的心声……请以“说句心里话”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题解 这个作文题从语法角度看,是一个动宾短语。动词“说”,即诉说、倾吐的意思;重心在宾语部分的“心里话”。 “心里话”就是发自内心的话。作文时,要有“心里话”可说,怎样说出“心里话”,就得动动脑筋了。 具体说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要有说“心里话”的载体。生活是思维反映的对象,人们常说的有感而发,就是说的对生活抒发感慨。 如果没有通过对具体的人、事、物的叙写,而去空喊“我热爱……”“我怨恨……”“我感激……”等话,那只能称作是假大空的口号,绝不是“心里话”。为此,写作该题须选择一个能说心里话的载体,这个载体,可以是一段生活,可以是一段见闻,可以是一个情境,甚至可以是一次表扬,一次批评,一次肯定,一句深情的叮咛……如此挥洒笔墨,全力写好倾吐出来的载体,以便于心里话自然而顺畅地倾吐出来。 其二,要有说出“心里话”的契机。对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是因为社会生活的锻炼、学校老师的教育以及父母的辛勤哺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认识的增多,思想的成熟,会对惠及于自己的某些人或事产生一种由衷的感激之情。这些感激之情不可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出来,它需要某种暂离或暂别的特定时刻,某种特定情境的触及和碰撞,从而突然迸发出来。 人是有思想感情的,谁个没有“心里话”,至关重要的是必须寻找到引出心里话的特定情境和契机。 其三,要筹划好说“心里话”的形式。 要使“心里话”说得尽情尽理,说得淋漓尽致,必须筹划好说“心里话”的形式。其形式至少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具体叙写一件事,一段相处经历,一段成长岁月……并从叙写的某部分文字中,恰倒好处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倾吐出自己的心声。 我们姑且将这种形式称作“局部倾吐法”;另一种是将自己的态度、情感蕴蓄于全部文字中,让自己的“心里话”洋溢于整篇的字里行间。这是用心语编织成的深情华章,是作者心声的共振共鸣。 我们姑且将这种形式称作“整体倾吐法”。如果在作文时,先不筹划好说“心里话”的具体形式,盲目写作,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题求新求实快速破题的要领 对“说句心里话”这个文题,我们已在审题、立意等方面作了大致的阐释,但要做到求新求实快速破题,还必须掌握以下要领: 1、本题求新的难点和重点应放在致力于提炼“心里话”的新意蕴方面。即使所倾吐的“心里话”只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但由于生发“心里话”的生活内容是新的,感情是新近触发的,也能使“心里话”具有新的意蕴。 在“局部倾吐法”式文章中,因“心里话”渗透其间,故须在文章的各方面求新,以使整篇文章透射新的气息。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只要能提炼出有新意的“新意”即可。 打开本题求新的门径是掘深掘透,矢志掘出全新意蕴的“心里话”。 2、本题求实的难点和重点应放在以“实”为标准的选材立意上。 一是选材要“实”,用以倾吐心声的材料必须是现实生活,是亲身体验过的生活。虚构的生活是不会有实在的感受的,无实在感受的生活无法说出“心里话”。 二是立意(即“心里话”的内涵)要“实”。说的“心里话”要让人感觉说得实在,是大实话,不是虚假之言,是生活的实话实说。 打开求实的门径是以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从实事实情实境中提取出大实话。 3、本题破题的难点在于尽快确定诉说“心里话”的对象和哪类“心里话”。 作为学生,生活范围多超不出学校和家庭。如果选择学校生活,诉说的对象就是老师、同学;如果选定家庭生活,诉说的对象只能是父母及亲属。 诉说对象确定后,还要选择说哪类“心里话”。是选择“感激”“怀念”一类,还是选择“怨恨”“厌恶”一类,必须快速选定。 此后,最好还要考虑一下怎样倾吐心里话。至此,已万事俱备,便可以饱蘸笔墨,投入写作了。 成功范例 例文1 我的心愿 我静坐窗前,望着窗外沙尘飞扬、狂风肆虐,望着公路上飞驰的汽车仍然耀武扬威地喷着尾气,望着远处工厂的烟囱冒出一缕缕如同魔鬼一样张牙舞爪的黑烟……我的心在痛,眼前似乎出现了一片荒凉的沙地,耳边也似乎响起了鸟儿惨痛的鸣叫,人哪,你难道要一错再错吗? 我不否定人类的伟大。他们一步步地创建这个世界,让它如此丰富多彩。 然而他们在满足自己的同时,却深深地伤害了视人类为朋友的动物群体,更残暴地戳穿了曾为人类遮风沙、挡寒雨的绿色屏障。人类的所作所为注定要受到惩罚。 终于,狂风邀请沙粒。 5. 求一句文言文翻译 瑕以宾客之礼接待他,也像大夫那样地问他 翻译: 秦国有一个叫尊卢沙的人,好说大话,并且处在这种情况下还对自己深信不疑。秦国人笑他,尊卢沙说:“不要嘲笑我,我将要向楚王陈说统治国家的方法。”于是,飘飘然地向南方的楚国走去。 等他到达楚国的边境,把守边关的官吏拘捕了他。尊卢沙说:“当心!千万不要拘捕我,我是来当楚王的老师的。”边关守吏送他到朝廷上。大夫把他安置在宾馆里,问他说:“先生不轻视我们偏远的国家,不以千里为远,来扶助壮大我们楚国。有幸和您接触的时间还不长,不敢倾吐自己的心里话。其他事不敢多问,暂且想听听您来做楚王老师的想法如何?”尊卢沙发怒说:“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大夫打听不到尊卢沙的真实意图,只是把他送到上卿瑕那里。瑕以宾客之礼接待他,也像大夫那样地问他。尊卢沙更加恼怒,作出想告别离去的样子。瑕怕得罪了楚王,急忙去告诉他。 楚王催促尊卢沙来见面,尊卢沙还没有到达,派去的使者已经去请了三四趟。等到见了楚王,尊卢沙只是拱手而不跪拜,召唤楚王对他说:“楚国东面有吴国和越国,西面有秦国,北面有齐国和晋国,这些国家都虎视眈眈地窥伺着楚国。我最近路经晋国边境,听说晋国要约同其他诸侯国图谋进攻楚国,宰了白马,陈列着珠盘玉敦,嘴唇上涂着牲血,盟誓说:‘不使楚国遭祸,誓不相见!"并把璧玉投入河中,以祭祀河神,将要渡河。楚王你还能安枕而睡吗?”楚王站起来询问对策。尊卢沙指着天立誓说:“如果让我尊卢沙为卿,楚国不强盛的话,有这太阳来作证!”楚王说:“不过冒昧请问,当先做那一件事?”尊卢沙说:“这是不可以空口白说的。”楚王说:“对。”于是马上任命他为卿。 过了三个月,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不久晋侯率领各国诸侯的军队到达,楚王非常恐惧,召尊卢沙商量退敌之计。尊卢沙瞪大了眼睛,说不出话来。逼着他讲,他才说:“晋国的军队锐勇无比,替你楚王着想,最好的办法,不如割地和晋国讲和。”楚王大怒,把尊卢沙关了三年,割掉鼻子才放了他。 尊卢沙对人说:“我从今以后才知道说大话是足以招惹祸患的。”从此他终身不再讲话。想讲,一摸到被割的鼻子就止住了。 有才德的人说:战国的时候,读书人大多好说大话,不着边际,大概往往是想借助大话来设法寻求富贵。尊卢沙也就是其中的一人。如果晋国军队不马上到来,或许可以稍稍施展他的欺妄;而他没有多久就遭失败,这也是不幸的了。一一考察过去的事情,凡是弄虚作假欺骗人的,都没有好结局。这样看来,尊卢沙的割掉鼻子,并非是不幸,而是应当的。2023-07-17 03:06:231
文言文中,朝廷方治朋党中的治是什么意思
治理,整治2023-07-17 03:06:423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第一部分(1~6题20分) 1.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正襟威坐粗制滥造奥秘B.油光可见精巧绝伦狼藉 C.相辅相成一视同仁纯朴D.合辙押韵故名思义禁锢 2.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相形见绌(chù短缺;不足)近在咫尺(zhǐ古代长度单位,八寸为一咫) B.啮齿动物(niè咬牙切齿)肆意挑衅(xùn争端) C.龙吟凤哕(huì鸣叫)与之媲美(bì比得上) D.缄默不语(jiān给书信封口)深恶痛疾(wù厌恶) 3.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啊,多么迷人的景色呀?”这是个非主谓句。 B.“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张海五。”这个句子的谓语是“贱卖张海五”。 C.“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这个句子的谓语是个动词性短语 D.“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鬈发堆在额头上”。 4.指出下面句子的语病,并提出修改意见。(4分) ①下面广播前方记者两小时前刚刚发来的报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师的话音一落,同学们都蠢蠢欲动,想要回答老师的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的小故事,回答问题。(4分) 有一个小官到任后去谒见上司。上司问:“贵地风土如何?”小官回答:“并无大风,更少尘土。”上司问:“春花如何?”小官回答:“棉花每亩二百八。”上司问:“百姓如何?”小官回答:“白杏只有两棵,红杏不少。”上司怒道:“我问的不是白杏,是你的小民。”小官答道:“卑职小名叫‘狗儿"。” (1)故事中造成误会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中的那个“上司”所犯的毛病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_(2分) 6.根据上下文提示填空。(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3)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4)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昀《与朱元思书》) 第二部 分(7~24题40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诗题中有“早春”二字,针对它,诗中描述了哪三种景物?(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本诗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B.“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描绘出春天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C.第三句中着一“好”字,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D.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同族兄弟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走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初,范文正公①贬饶州,朝廷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④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⑤!”闻者为之缩颈⑥。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③扶病:抱病,带病。④饯:饯行,送别。⑤公之赐厚矣:您给我的赏赐太多了,意即您太高看我了。⑥缩颈:缩着脖子,形容恐惧的样子。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4分) (1)尝求故古仁人之心求:________(2)微斯人,吾谁与归微:___________ (3)士大夫莫敢往别莫:________(4)若得为范公党人若:__________ 10.根据语句的意思,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B.然则何/时而乐耶 C.闻者为/之缩颈D.范文正/公贬饶州 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质扶病饯于国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乙文,说说王质可否称得上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心生活中的核辐射 ①提起核辐射,你首先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或者核电站泄露……而这些不是离我们很远吗?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②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说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在与它打交道。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咳嗽了,医生会给你开一张胸部透视单,看看是支气管还是肺部发炎了——你不是就将胸膛袒露在X射线前了吗?如果是做CT检查,你“吃”进的X射线会更多。这些可都属于核辐射哦。 ③不过你会说,那是生病了啊,如果身体健康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那也未必。如今大小城市都在大兴土木,新型楼盘不断问世,你如果买了一套新房,新房到手必先装修,而种种装修材料(如瓷砖、复合地板、大理石等)就含有程度不等的放射性物质,经过释放而飘浮于室内空气中,并随呼吸潜入肺部,播下致病的隐患。特别是通风不良时,可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 ④即使你不买房子,可总得喝水呀,而水也并非“至清”之物,照样存在着遭受核污染的风险。就说矿泉水吧,其中不少水源在流经途中就受到过天然或人为的放射性污染。 ⑤再说煤炭,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研究分析表明,许多煤炭烟气中含有铀、钍、镭、钋等,可随空气和烘烤食物潜入人体。尽管含量很小,但长期集腋成裘式的积累,仍可对健康构成威胁。 ⑥至于形形色色的饰品,如夜明珠、化石、奇石、骨艺品等,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一些人甚至收藏成癖。可你知道吗?这些被视为宝贝的东西大多可以产生核辐射,有些产生的核辐射还很强,如用重晶石、莹石以及含磷物质等加工而成的夜明珠就是代表。另外,有些专家还检测到放射性偏高的鹅卵石。若摆放于室内,美则美矣,却将你的健康置于险境之中。前不久,某市环境监测机构为一市民作室内检测,发现室内放射性超过安全标准近一倍,可墙面、地板等装饰材料的"放射性并未超标。查来查去,“真凶”最终浮出水面,原来是一快作装饰用的羊头骨艺术品。房屋主任大吃一惊:想不到艺术品背后隐藏着如此险恶的祸患。究其奥妙,可能是动物吃进了某些含铀、镭的东西,致使这些放射性物质沉积于骨骼所致。 ⑦金银首饰为人们所青睐,常将其作为身份尊贵的标志。殊不知,除纯金(24K)首饰以外,其他的首饰在制作过程中都掺入了少量钢、铬、镍等材质,特别是那些光彩夺目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材质成分更加复杂。美国专家检验了几千件首饰,有近百件含有放射性物质,如果长期佩戴,很有可能诱发皮肤甚至皮肤癌。 ⑧你喜欢旅游吗?特别是乘飞机观赏大好河山也是人生一大快事。然而,在高空,人们接受的宇宙射线剂量也会增加。 ⑨由此可见,核辐射就在我们身边。而长期遭受辐射,会使人体产生诸多不适,严重的可造成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损伤。诸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眼底病变、生殖系统疾病、早衰等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缠上你。 ⑩当然也不必谈辐射而色变,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就能将其危害削减到最低限度,而不至于影响健康。因为人体对辐射量有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只要不超过这个范围就是安全的。 ○11建议你从生活的细处做起,堵塞核辐射的种种污染途径。例如,房屋装修追求环保;谨慎对待收藏品;住房地址要远离污染严重的地方;遭受放射性污染的水不要直接饮用;金银首饰不宜常戴,常戴的首饰最好先经过放射性物质测定;不要频繁去高原和极地旅游,尽量减少宇宙射线的辐射等。 14.生活中的辐射有哪些?(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核辐射对人体有哪些危害?(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怎样才能预防生活中的核辐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前三段的顺序颠倒一下行吗?请谈一下你的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在语言上有什么显著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下面这句话后按要求作文。(40分) 信念之于人,犹翅膀之于鸟,信念是飞翔的翅膀。 请以“信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定;③不少于500字。2023-07-17 03:07:021
岳阳楼记中考题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1)滕子京( ) 谪守( ) 浊浪( ) 怒号( ) (2)属予作文( ) 朝晖( ) 隐曜( ) 波澜( ) (3)衔远山( ) 樯倾( ) 忧谗( ) 沉璧( ) (4)汀兰( ) 楫摧( ) 锦鳞( ) 虎啸( ) (5)骚人( ) 宠辱( ) 淫雨( ) 潜形( ) 2.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前人之述备矣 (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是进亦忧,退亦忧 (8)后天下之乐而乐 3.“记”是一种 。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 的旷达胸襟和 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滕子京的 之意。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C.衔/远山,吞/长江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一词多义现象在本文中较多。请给下列句中加黑的多义词一一作解。 (1)夫 予观夫巴陵胜状。( ) 未几,夫齁声起。( ) (2)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3)极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 (4)去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5)开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 6.反复阅读课文,参看注释翻译下列句子,尤其要注意加黑字的落实。 (1)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 (2)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译: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 7.用原文回答问题。 (1)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 。 (2)从空间上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 。 (3)与“喜”相照应的八个字是 。 (4)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是 。 (5)表明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6)“进”指: ,“退”指 。 提高练习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予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予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平。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8.范仲淹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 9.解释下列句中加黑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增其旧制(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 (3)前人之述备矣( ) (4)去国怀乡( ) 10.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11.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12.沙尘暴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 1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热点考题 (2003年?哈尔滨市)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4.解释文中加黑的词语。 胜: 晖: 1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6.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中心思想。 17.“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参考答案: 1.(1)ténɡ zhé zhuó háo(2)zhǔ huī yào lán(3)xián qiánɡ chán bì(4)tīnɡ jí lín xiào(5)sāo chǒnɡ yín qián 2.(1)古时官员降职或远调。(2)第二年。(3)通“嘱”。(4)详尽。(5)沉入水中的宝玉。(6)因为。(7)在朝廷做官;退隐江湖。(8)在……之后。 3.文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规箴 4.D 提示:应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1)夫:那,代词。夫:丈夫,女子的配偶,名词。(2)观:看,动词。观:景色,名词。(3)极:尽,直通,动词。极:穷尽,动词。(4)去:离开,动词。去:距离,动词。(5)开:放晴,散开,动词。开:打开,动词。提示:解释一词多义,应联系语境进行思考。 6.(1)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波浪平静,天光、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际。(2)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金光闪耀,月亮的影子像一块玉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3)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与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4)在朝廷做官就为他们的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为他们的君主忧虑。 7.(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心旷神怡,宠辱偕忘(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提示: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背诵能力。 8.北宋(或宋代) 《渔家傲》 9.(1)规模(2)同“嘱”,嘱托(3)详尽(4)离开 10.略 提示:既可摘引原文,也可自行创作。内容与第三、四段脱离或不是对偶句均不得分。意近即可。 示例(1):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例(2):悲景色阴晦,喜天光晴明。 11.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12.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或: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3.略 提示:任选其一即可。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答案。 14.美好 日光 15.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16.写洞庭湖全景。 17.刻唐贤今人诗赋。 岳阳楼记 中考习题(2003年)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气象万千 ( )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22、在下面句中用横线画出直接抒发“二者之为”的词语。(2分) (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3、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和下面的说明,按文中提到的所有地理名称所处的位置,用提供的图例,画出它们的分布示意图。(2分) 图例: 湖泊 江河 峡 城市 建筑 24、阅读下面《范仲淹罢宴》,完成文后问题。(4分)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uī 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 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1)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2分) (2)《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谪守“江湖之远”的滕子京之邀而写的,既为劝戒对方也有自勉之意。根据这篇短文所叙的故事,你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的意思,有什么新的理解?(2分) 20、(1)气象:景色、景物等 (2)大观:雄伟(雄壮、壮丽)的景色(景象、景物)(3)求:探求、寻求、寻找、探索等 (4)居:处在、在 (2分。答到两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 21、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或除了这种人,我崇拜谁呢?(2分。意思对即可。) 22、(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感极而悲(者矣) (2)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其)喜洋洋(者矣)(2分。每条1分,多画或少画该句不给分。) 23、(2分。画对3个给1分,给满2分为止。) 24、(1)怃然 亟令询之 彻宴席 厚赒给之(2分。只要答到“怃然”即可得满分;没答“怃然”,其他3个至少答到2个,得1分。) (2)不仅忧君而且忧民(2分。意思对即可。如能运用互文的知识,联系前句加以说明,可加奖励分1分。如学生据实回答没有新的理解可得1分,如有充分理由亦可得2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7.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1)不以物喜( ) (2)其必曰( ) 8.请说出“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进”“退”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 9.用现代汉语说出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10.文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一句话是:(2分) 7因为;他们,指古仁人 8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9没有(1)这种人(1),我还同谁一道呢?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亲贤臣,远小人 B然则何时而乐耶 山水之乐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D或异二者之为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7.甲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翻译为: ;乙文第○1段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用来比喻 (2分) 8.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 为主,乙文以 为主。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政治抱负,乙文表达了作者 的政治思想。(4分) 9.想一想,两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肯定和继承的。(2分) 6 C 7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8议论 记叙(或描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与民同乐 9能回答“关心人民疾苦”、“与民同乐”、“把天下人(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等相同意思的,均可给满分。 (2003年中考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及潇湘,迁客骚人,多汇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辽宁) (1)选文的作者范仲淹是 时期的政治家、 。(1分) (2)找出选文第二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3)在选文中的空白处填写出原句。(2分) (4)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在洞庭一湖 而或长烟一空 B政通人和 春和景明 C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横无际涯 外与天际 (5)把句子“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6)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2分) 3 (1)北宋 文学家 两项全对得1分。(2)“及”改“极” “汇”改“会” (3)衔远山 朝晖夕阴 (4)A (5)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6)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以及作记的缘由。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2范仲淹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1分)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1)增其旧制(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前人之述备矣( ) (4)去国怀乡( ) 14.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2分) 15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2分) 16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3分) 12北宋 《渔家傲》 13规模;同嘱(嘱托) 详尽 离开14意对即可,但内容与第三、四段脱离或不是对偶句均不得分(2分) 例 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 悲景色阴晦,喜天光晴明 15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胡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16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第一句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2023-07-17 03:07:134
搅拌的文言文
1. 管鲍之交的文言文 一、文言文原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 ***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二、译文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 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占用鲍叔的一部分财产,鲍叔却一直待他很好,不因这而生怨言。 后来鲍叔服侍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侍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婪的人,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处境恶劣,而鲍叔不认为我是愚笨的人,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 *** ,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 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 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 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十分注意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 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袭击蔡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管仲却趁机让燕国实行召公的善政。 齐、鲁两国在柯地盟会的时候,桓公打算背弃同曹沫所签订的归还鲁地的盟约,管仲却坚持归还,让鲁国信重齐国,天下诸侯也因此而归附于齐。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有所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 管仲的富足可以同诸侯王室相比,有三归,有反坫,齐国人并不因此而认为他奢侈。管仲死了以后,齐国遵循他的政教,常常强霸于诸侯之中。 太史公说:我读管子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以及《晏子春秋》,他们说的都很详细。读过他们的书,想考察他们的事迹,所以编写了他们的传记。 至于他们的书,世上大都能见到,因此不论述,只是论述他们的一些轶事。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但孔子却小看他。 莫非认为周朝的统治已经衰微,桓公既是贤君,而管仲不劝勉他实行王道。 2. 披肝沥胆的古文,就是初,范文正公贬饶州这段 原文: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译文:当初,范文正公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别,只有待制顾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里面去?”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我哪敢和他比,如果让我做了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3. 文言文全文翻译 【译文】 秦始皇派王翦(战国名将,曾为秦始皇平赵、燕、蓟等地)率六十万大军伐楚,出征日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临行前,王翦请求始皇赏赐大批田宅。秦始皇说:“将军即将率大军出征,为什么还要担忧生活的贫穷呢?”王翦说:“臣身为大王的将军,立下汗马功劳,却始终无法封侯,所以趁大王委派臣重任时,请大王赏赐田宅,做为子孙日后生活的依凭。” 秦始皇听了不由放声大笑。王翦率军抵达关口后,又曾五次遣使者向始皇要求封赏。 有人劝王翦说:“将军要求封赏的举动,似乎有些过分了。” 王翦说:“你错了。大王疑心病重,用人不专,现在将秦国所有的兵力委交给我,我如果不用为子孙求日后生活保障为借口,多次向大王请赐田宅,难道要大王坐在宫中对我生疑吗?” 汉高祖三年,萧何镇守关中,汉王与项羽在京、索一带相持不下。这期间,汉王屡次派使者慰问镇守关中的宰相萧何。鲍生于是对萧何说:“在战场上备尝野战之苦的君主,会屡次派使者慰劳属臣,是因为君王对属臣心存疑虑。为今之计,丞相最好选派善战的子弟兵,亲自率领他们到前线和君主一起并肩作战,这么一来,君主才能消除心中疑虑,信任丞相。” 萧何采纳鲍生的建议,从此汉王对萧何非常满意。 汉高祖十一年,淮阴侯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用萧何的计谋诛灭韩信。高祖知道淮阴侯被杀,就派使臣任命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邑民,另派士兵五百人和一名都尉为相国的护卫兵。群臣都向萧何道贺,唯独陈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降为平民)向萧何表示哀悼之意:“相国的灾祸就要从现在开始啦!皇上在外率军征战,而相国留守关中,没有建立任何战功,却赐相国封邑和护卫兵,这主要是因淮阴侯刚谋反被平,所以皇上也怀疑相国的忠心,派护卫兵保卫相国,并非宠爱相国,而是有怀疑相国之心。我建议相国恳辞封赏不受,并且把家中财产全部捐出,充作军费,这样才能消除皇上对相国的疑虑。”萧何采纳召平的建议,高祖果然大为高兴。 汉高祖十二年秋天,英布叛变,高祖御驾亲征,几次派使者回长安打探萧何的动静。萧何对使者说:“因为皇上御驾亲征,所以我在内鼓励人民捐献财物支援前方,和皇上上次讨伐陈豨(汉朝人,高祖时以郎中封阳夏侯,后自称代王,被诛)叛变时相同。”这时,有人对萧何说:“你灭门之日已经不远啦!你已经身为相国,功冠群臣,皇上没法再继续提升你的官职。自从相国入关中,这十多年来深得民心,皇上多次派使臣慰问相国,就是担心相国在关中谋反。相国如想保命,不妨低价搜购百姓的田地,并且不以现金支付而以债券取代,这样来贬低自己的声望。这样皇上才会安心。”萧何又采纳这个建议。 高祖在平定英布之乱凯旋而归,百姓沿途拦驾上奏,控告萧何廉价强买民田,高祖不由心中窃喜。 4. 欲擒故纵的文言文翻译 建兴三年,诸葛亮到达南中,所到的地方都胜利了。 听说有个叫孟获的人,被蛮人所服从,希望能够生擒他。在生擒他之后,让他在营阵之间观察,诸葛亮问他:“这军队怎样?”孟获回答道:先前不知道你营地的情况,所以战败了。 现在受您的带领观看了营阵,若果只是如此,那么肯定容易胜利订弧斥旧俪搅筹些船氓。”诸葛亮笑了,放了他再次交战。 其次擒获其次放掉,然而诸葛亮依旧放回他。孟获(最后一次被捕获后)没有回去说道:您是拥有向天一样威严的人,南蛮以后不再造反了。 “于是孟获回到了滇池。南中于是平定了,这都是诸葛亮征服主帅的心所造成的。 呵呵打了那么多的字,采纳吧。原创的。 不过有可能1%犯错了。2023-07-17 03:07:211
文言文,翻译,请准确点。。。急!!!!!!!
初时,范仲淹(字文正)被贬谪到饶州,朝廷里刚刚治理过拉朋结党的事情,同朝为官的人都不敢去送他。只有王制质冒病来为他送行。有大臣责怪他说:“你是一个长辈,为什么自愿和朋党结为一伙呢?”王回答说:“范公是天下最贤明的人,我怎么能和他交上朋友;如果能够和范公结为一党,你也太看得起我了!”听到的人都感到自惭形秽。2023-07-17 03:07:341
解释词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探求 】微斯人了,吾与谁归 微【 无,没有】士大夫莫敢往别 莫 【没有人】若得为范公党人 若【如果能】2023-07-17 03:07:531
朝廷方治朋党的方什么意思?
才,刚刚2023-07-17 03:08:144
顾质独饯范仲淹的全文翻译.......谢谢啦!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的时候 ,朝廷正在整顿治理结党行为,因此士大夫都不敢到他那里去(辞行,安抚),只有侍制王质带病到国都大门(即国门)去为他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您是一位忠厚长者,怎么做这种结党的事。”王质回答说:“范公乃是天下贤者,我王质岂敢和他相提并论,如果能够有资格成为范仲淹的同党,那真是范公对我莫大的恩赐呀”听到这话的人都不再说什么了。2023-07-17 03:08:332
顾质独饯范文正翻译
顾质独饯范文正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朋党: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①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译文:。 ②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2023-07-17 03:08:433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那篇文言文的翻译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ufeff)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里面去?”王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我哪敢和他比,如果让我做了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2023-07-17 03:08:512
“王质独饯范仲淹”中“士大夫莫敢王别”是什么意思
:士大夫没有敢前去送别的.2023-07-17 03:09:042
初出茅庐的文言文原文
1. 披肝沥胆的古文,就是初,范文正公贬饶州这段 原文: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译文:当初,范文正公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别,只有待制顾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里面去?”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我哪敢和他比,如果让我做了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2. 成语故事《初出茅庐》 初出茅庐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 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 "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 博望坡 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坡。 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 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 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 "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 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3. 初出茅庐的历史故事和寓意,50字以上 历史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 博望坡 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坡。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 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寓意 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4. 成语的主人公初出茅庐() 煮豆燃萁() 破釜沉舟() 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项羽 三顾茅庐----刘备 望梅止渴----曹操 图穷匕见----荆轲 闻鸡起舞----祖逖 卧薪尝胆----勾践 完壁归赵----蔺相如 草船借箭----诸葛亮 围魏救赵----孙膑 指鹿为马----赵高 纸上谈兵----赵括 破釜沉舟----项羽 煮豆燃萁----曹植 背水一战----韩信 入木三分----王羲之 初出茅庐----诸葛亮 负荆请罪----廉颇 毛遂自荐----毛遂 凿壁偷光----匡衡2023-07-17 03:09:141
渑水燕谈录翻译
这是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⑤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⑥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⑦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⑧益⑨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光义976~997年在位。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听政:处理政务。⑥内侍:此指太监。⑦遽:匆忙。 ⑧规:勉励。⑨益:得益。译文:太宗在位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是得其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太宗在朝政的空余时间也爱好练习书法,每有心得都派内侍去送给王著看,但每次王著都说不行,太宗又去尽量的模仿的更像,然后又去问王著,王著还是说不行,太宗问其为什么呢,王著说“你的书法外形固然是好,但匆忙的说好,恐怕皇上并不明白书法的深意”后来太宗的书法已是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都说这得宜于王著的劝戒。2023-07-17 03:09:223
原文: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以下是什么
典故原文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2023-07-17 03:09:363
渑水燕谈录范公天下贤者译文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
h2023-07-17 03:09:467
渑水燕谈录 士大夫莫敢往别 中 莫 是什么意思?
没有一个人……2023-07-17 03:10:212
文中写士大夫莫敢往别有什么作用
都不敢去的意思,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ufeff,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ufeff里面去?”王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我哪敢和他比,如果让我做了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2023-07-17 03:10:291
王质独饯范文正公翻译王质为什么去送范仲淹?
原文: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翻译:当初,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有德望的人,何必自甘堕落,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王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2023-07-17 03:10:351
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的全文是什么啊,最好翻译一下
这个问题我回答过啊。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翻译:开始,范仲淹被贬官到饶州,朝廷正好在惩治朋党,士大夫们没有一个敢去与他送别。只有侍制王质一个人抱病在都门为他饯行。有大臣斥责王质:“你啊,是个有道德的人啊,为什么要把自己堕落成朋党呢。”王质说:“范先生是天下最有道德的人,纵观我王质怎么敢奢望与他结为朋党。如果真的能和范先生成为朋党,范先生真的是厚待我了啊。”听到这话的人都为他吓得缩脖子。2023-07-17 03:10:451
王质独饯范文正公翻译王质为什么去送范仲淹?
原文: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翻译:当初,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有德望的人,何必自甘堕落,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王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2023-07-17 03:10:552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意思是: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初范文正公贬饶州”出自文言文《顾质独饯范文正》,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翻译: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何必要自甘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2023-07-17 03:11:031
何武字君公蜀郡文言文翻译
1. 何武字君公 译文 译文: 何武,是寿州勇猛的战士。曾经作步兵将领,他守卫的地区挨着霍岳(山名)。霍岳山上生长名贵的植物,他的步兵背着这种植物去贩卖的,经常侵犯百姓。 百姓不安宁,必然到将领那里告状。何武到了以后,责罚那些侵扰百姓的,全部抓捕并用刑具拷起来。等到供状齐备,将要向寿州太守申请处死他们。侵扰百姓的步兵们怕被处死,于是向太守诬告何武。并说:“何武不遵守守将的命令,擅自在外行使生杀大权。” 太守严厉不可冒犯,如果听说有骚扰百姓的,就算是高官贵人,都要折辱并处死他。这次听说了何武的罪行,就像在哺乳期母虎被触犯,愤怒的蟒蛇蝮受了伤,他的利害可想而知了。 原文: 何武者,寿之骁卒也。故为步卒将,戍邻霍岳。岳生名,有负其贩者,多 *** 民。民不便,必诉於将。武之至也,责其 *** 者,尽擒而械之。俟簿圆,将申寿守请杀之。 *** 之党惧且死,乃诬诉武於寿守。且曰:不顺守命,擅生杀於外。寿之守严悍不可犯,苟闻不便於民,虽剧寮贵吏,皆得辱杀之。至是闻武罪,如乳虎遇触,怒蝮遭伤,其将害也可知。 出处:出自南宋范晔的《后汉书·何武传》。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何武(?—3年),字君公,蜀郡郫县(今四川省成都郫都区 北)人,西汉大臣。 早年学习《易经》,与翟方进为友。历任鄠县县令、谏大夫、扬州刺史、丞相司直、清河郡太守、兖州刺史、司隶校尉、京兆尹、楚国内史、廷尉。 居摄三年(前8年),为御史大夫(改大司空),封泛乡侯。汉哀帝之时,何武与师丹、孔光等拟定限田、限奴婢的方案,遭官僚贵族反对,未果。元寿元年(前2年)改任前将军。 元始三年(3年),王莽掌权时,吕宽、王宇事件,何武被王莽诬陷,自杀,谥号剌侯。其子何况袭封,王莽篡位时断绝。 何武作为贤人,他的人品学识,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广泛称赞,甚至把他作为学习的楷模。西汉景帝末年,文翁担任蜀郡郡守时创办了石室学校,至今已有两千余年。 文翁石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省级地方 *** 的官办学校。据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载,宋仁宗嘉桔二年(公元1057年),宋祁为益州牧,次年修建文翁祠堂,立像于祠,又画蜀先贤司马相如等九人像于东西壁以配祠,何武即九人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武 2. 何武字君公 译文 译文: 何武,是寿州勇猛的战士。 曾经作步兵将领,他守卫的地区挨着霍岳(山名)。霍岳山上生长名贵的植物,他的步兵背着这种植物去贩卖的,经常侵犯百姓。 百姓不安宁,必然到将领那里告状。何武到了以后,责罚那些侵扰百姓的,全部抓捕并用刑具拷起来。 等到供状齐备,将要向寿州太守申请处死他们。侵扰百姓的步兵们怕被处死,于是向太守诬告何武。 并说:“何武不遵守守将的命令,擅自在外行使生杀大权。” 太守严厉不可冒犯,如果听说有骚扰百姓的,就算是高官贵人,都要折辱并处死他。 这次听说了何武的罪行,就像在哺乳期母虎被触犯,愤怒的蟒蛇蝮受了伤,他的利害可想而知了。 原文: 何武者,寿之骁卒也。 故为步卒将,戍邻霍岳。岳生名,有负其贩者,多 *** 民。 民不便,必诉於将。武之至也,责其 *** 者,尽擒而械之。 俟簿圆,将申寿守请杀之。 *** 之党惧且死,乃诬诉武於寿守。 且曰:不顺守命,擅生杀於外。寿之守严悍不可犯,苟闻不便於民,虽剧寮贵吏,皆得辱杀之。 至是闻武罪,如乳虎遇触,怒蝮遭伤,其将害也可知。 出处:出自南宋范晔的《后汉书·何武传》。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何武(?—3年),字君公,蜀郡郫县(今四川省成都郫都区 北)人,西汉大臣。 早年学习《易经》,与翟方进为友。 历任鄠县县令、谏大夫、扬州刺史、丞相司直、清河郡太守、兖州刺史、司隶校尉、京兆尹、楚国内史、廷尉。 居摄三年(前8年),为御史大夫(改大司空),封泛乡侯。 汉哀帝之时,何武与师丹、孔光等拟定限田、限奴婢的方案,遭官僚贵族反对,未果。元寿元年(前2年)改任前将军。 元始三年(3年),王莽掌权时,吕宽、王宇事件,何武被王莽诬陷,自杀,谥号剌侯。其子何况袭封,王莽篡位时断绝。 何武作为贤人,他的人品学识,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广泛称赞,甚至把他作为学习的楷模。西汉景帝末年,文翁担任蜀郡郡守时创办了石室学校,至今已有两千余年。 文翁石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省级地方 *** 的官办学校。据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载,宋仁宗嘉桔二年(公元1057年),宋祁为益州牧,次年修建文翁祠堂,立像于祠,又画蜀先贤司马相如等九人像于东西壁以配祠,何武即九人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武。 3. 何武字君公,这篇文章文言文题目是什么 《前汉书·何武王嘉师丹传》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 宣帝时,天下和平,四夷宾服,神爵、五凤之间屡蒙瑞应。而益州刺史王襄使辩士王褒颂汉德,作《中和》、《乐职》、《宣布》诗三篇。 武年十四五,与成都杨覆众等共习歌之。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达茂异士,召见武等于宣室。 上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之哉!」以褒为待诏,武等赐帛罢。武诣博士受业,治《易》。 以射策甲科为郎,与翟方进交志相友。光禄勋举四行,迁为鄠令,坐法免归。 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 市啬夫求商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久之,太仆王音举武贤良方正,征对策,拜为谏大夫,迁扬州刺史。所举奏二千石长吏必先露章,服罪者为亏除,免之而已;不服,极法奏之,抵罪或至死。 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隶囚徒,有所举以属郡。 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 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 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 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武为刺史,二千石有罪,应时举奏,其余贤与不肖敬之如一,是以郡国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 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 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 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驾下,未尝省见。」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 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 岁中,庐江太守举之。其守法见惮如此。 为刺史五岁,入为丞相司直,丞相薛宣敬重之。出为清河太守,数岁,坐郡中被灾害什四以上免。 久之,大司马曲阳侯王根荐武,征为谏大夫。迁兖州刺史,入为司隶校尉,徙京兆尹。 二岁,坐举方正所举者召见□辩辟雅拜,有司以为诡众虚伪。武坐左迁楚内史,迁沛郡太守,复入为廷尉。 绥和元年,御史大夫孔光左迁廷尉,武为御史大夫。成帝欲修辟雍,建三公官,即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 武更为大司空,封汜乡侯,食邑千户。汜乡在琅邪不其,哀帝初即位,褒赏大臣,更以南阳□之博望乡为汜乡侯国,增吧千户。 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将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两龚,在沛郡厚两唐,及为公卿,荐之朝廷。 此人显于世者,何侯力也,世以此多焉。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及为御史大夫司空,与丞相方进共奏言:「往者诸侯王断狱治政,内史典狱事,相总纲纪辅王,中尉备盗贼。今王不断狱与政,中尉官罢,职并内史,郡国守相委任,所以一统信,安百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332613637姓也。 今内史位卑而权重,威职相逾,不统尊者,难以为治。臣请相如太守,内史如都尉,以顺尊卑之序,平轻重之权。 」制曰:「可。」以内史为中尉。 初,武为九卿时,奏言宜置三公官,又与方进共奏罢刺史,更置州牧,后皆复复故,语在《朱博传》。唯内史事施行。 多所举奏,号为烦碎,不称贤公。功名略比薛宣,其材不及也,而经术正直过之。 武后母在郡,遣吏归迎,会成帝崩,吏恐道路有盗贼,后母留止,左右或讥武事亲不笃。哀帝亦欲改易大臣,遂策免武曰:「君举错烦苛,不合众心,孝声不闻,恶名流行,无以率示四方,其上大司空印绶,罢归就国。 后五岁,谏大夫鲍宣数称冤之,天子感丞相王嘉之对,而高安侯董贤亦荐武,武由是复征为御史大夫,月余,徙为前将军。先是,新都侯王莽就国,数年,上以太皇太后故征莽还京师。 莽从弟成都侯王邑为侍中,矫称太皇太后指白哀帝,为莽求特进给事中。哀帝复请之,事发觉。 太后为谢,上以太后故不忍诛之,左迁邑为西河属国都尉,削千户。后有诏举大常,莽私从武求举,武不敢举。 后数月,哀帝崩,太后即日引莽入,收大司马董贤印绶,诏有司举可大司马者。莽故大司马,辞位辟丁、傅,众庶称以为贤,又太后近亲,自大司徒孔光以下举朝皆举莽。 武为前将军,素与左将军公孙禄相善,二人独谋,以为往时孝惠、孝昭少主之世,外戚吕、霍、上官持权,几危社稷,今孝成、孝哀比世无嗣,方当选立亲近辅幼主,不宜令异姓大臣持权,亲疏相错,为国计便。于是武举公孙禄可大司马,而禄亦举武。 太后竟自用莽为大司马。莽风有司劾奏武、公孙禄互相称举,皆免。 武就国后,莽寝盛,为宰衡,阴诛不附己者。元始三年,吕宽等事起。 时,大司空甄丰承莽风指,遣使者乘传案治党与,连引诸所欲诛,上党鲍宣,南阳彭伟、杜。 4. 文言文何岳还金在线翻译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次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吻合。就还给了他。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感激的离开。 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银子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官吏)离开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因为他的事情到南方来,但并不是取箱子。(何岳)于是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 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于常人。 5. 翻译文言文(关于范正文公的) 范仲淹管理越地,百姓孙居中在任职期间死了,其家因此而变得穷困,家中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年轻的夫人,大儿子也才三岁,于是范先生便拿出自己的薪水百缗赠之,其他的郡官也随范先生这样做了,有的人捐赠的还是范先生的几倍,范先生为位亡人准备了一舟,让一个老吏相送,并对老吏说,过关防的时候,你把我的诗给他们看,诗的内容是这样,一叶轻舟泛大川,来时是初夏去时是秋天,关防若要知道舟中人,他们只是孤儿寡妇而已。范先生拯济孤贫由此可见一斑 原文 范文正公镇越。民曹孙居中死于官,其家大窘,遗二子幼妻。长子方三岁。公乃以俸钱百缗赒之,其他郡官从而遗之,若有倍公数。公为具舟,择一老吏送,辖其舟且诫其吏曰:“过关防,汝以吾诗示之。”其诗曰:“一叶轻舟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凉天。关防若要知名姓,乃是孤儿寡妇船。”公之拯济孤贫,可见也。 6. 王质钱范文正公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 ,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1] )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何必要自甘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顾质独饯范文正。题主你看是这个么 不行的话请追问 7. 《刘宽不校》文言文及译文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时、京师地震,特见询问。再迁,出为东海相。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 *** 。”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译文】 刘宽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人。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就指认刘宽的驾车牛为他丢失的牛。刘宽没有说什么,卸下牛交给他步行而归。过了一会,指认的人找到了丢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叩头谢罪说:“我对不起您这样的长者,任您怎么样处罚。”刘宽说:“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计较。 延熹八年,朝延征召他,授官尚书令,后升任南阳太守。先后主管过三个郡,他和气仁慈多行宽恕,即使在匆忙之时,也从未有语言、神情急躁。刘宽一向认为若以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属吏犯了过错,只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只是为显示羞辱,终归不对之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推让给下属。有时出现了灾异,则引咎自责。每次巡视属县,都只是住在乡间客舍中,看见老年人就与他们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人们被他的道德和行为所感化,风俗人心一天天地改善。 熹平五年,代许训担任太尉。灵帝很爱好学术文艺,每次召见刘宽,常让他讲解经书。刘宽曾经在座位上显出醉酒入睡的样子,灵帝问:“太尉是醉了吗?”刘宽仰起头回答说:“臣不敢醉酒,但深感责任重大,内心忧虑如醉。”灵帝很重视他的说法。 刘宽曾经招待客人,派仆人去买酒。隔了好久,仆人醉醺醺地回来了。客人忍不住,骂说:“畜生。”刘宽即刻派人去探视这个仆人,怀疑他定会自杀。并对身边的人说:“他是个人啊,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污辱比这更厉害呢?所以我害怕他会去死。”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让侍女送上肉汤,故意打翻沾污了官服。侍女匆忙收拾,刘宽神情不变,缓缓地对侍女说:“汤烫伤你的手了吗?”他的性情气度如此。国内的人都称他是长者。 8. 管仲贵公文言文翻译 从前,古代圣王治理天下,必定把公心摆在第一位,只要出于公心,天下就太平了。太平是由公心得来的。 (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为鲁国国君),将要赴任时,(向父亲)请教用来治理鲁国的方略,周公说:"(为政要考虑)利民而不要(只考虑)利己。"楚人遗失了弓箭却不肯去寻找,他说:"楚国人遗失了弓箭,(必是)楚国人得到它,又何必去找它呢?"孔子听到这话,说:"去掉"荆楚"这一国别就好了。"老聃听到孔子的话,说:"去掉"人"这一限制就好了。"所以说老聃才是最具有公心的人。天地够伟大了,生育了万物,而不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子女;使万物生长,而不把它们据为己有,万物都蒙受天地的恩泽,享受天地的利益,却不知道这些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三皇五帝的德政。 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问候他,说:"仲父您的病,更加沉重了,国内百姓都已经无法避讳这件事,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 管仲回答说:"以前我尽心竭力,还不能知道可以托付国家的人选,如今重病,命在旦夕,我怎么能说得出呢?" 齐桓公说:"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仲父您指点我啊。" 管仲恭敬地回答,说:"您打算让谁担任宰相呢?" 齐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 管仲回答说:"不行。我和鲍叔牙交情很好,鲍叔牙的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到不像自己(那样正直)的人,便不去接近人家;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一辈子也不能忘记。"齐桓公说:"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可以吗?"管仲回答说:"隰朋的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贤人追羡不已,对赶不上自己的人则劝勉不息,(常常)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对赶不上自己的人表示同情;他对于国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他对于事物,分外的不去了解;对于人,不刻意去找小毛病。一定要我推荐宰相人选的话,那么隰朋是合适的。"一国的宰相,可是个大官。当大官的人,不要只看小事,不要耍小聪明。所以说大工匠只注意总体设计,而不亲自挥斧弄凿;大厨师只着意调和五味,而不亲自拨弄锅碗瓢盏;大勇士只指挥战斗,而不亲自临阵斗殴,正义的军队只征讨叛逆而不骚扰百姓。齐桓公厉行公正;摒弃个人爱憎,重用(同自己有仇的)的管仲,终成五霸之首;而齐桓公徇私情呵护自己所爱,任用谄谀之人竖刀,以至死后尸身腐烂得蛆都爬了出来还不得下葬。 人小的时候愚笨,长大了就有了智慧。所以,聪明了却用私情,还不如愚笨却出以公心。天天喝醉了还想穿戴整齐,利欲熏心还想出以公道,贪婪暴戾还想成就王道,就是舜都不能做到。(何况凡人呢!) 9. 高念东为人文言文翻译 高念东少宰家居时,夏月独行郊外,于堤边柳阴中乘凉,一人车载瓦器抵堤下,屡拥不得上,招公挽其车,公欣然从之。适县尉张盖至,惊曰:“此高公,何乃尔?”公笑而去。 达官遣役来候公,公方与群儿浴河内,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役于水中跪谢,公亦于水中答之。 ——高念东以少宰职位而在家里居住时,夏天独自在郊外行走,于堤边柳阴中乘凉时,见一个推车的人车上载满了陶器来到河堤下,几次往上拱都没有推上河堤,招呼高念东拉车,高念东很高兴地答应了他。恰恰县尉张盖这时候来了,吃惊地说:“这么高身份的人,为何做这种事?”高念东笑一笑走了。 一个大官派遣差役来看望高念东,高念东正与一群小孩儿在河里洗澡,这个差役也下去洗,喊高念东帮着搓背,并问高侍郎的家在哪里,一个小孩儿笑着指高念东说:“这就是的。”差役吓得在水中下跪请罪,高念东也在水中应答他。2023-07-17 03:11:241
吕文懿公文言文
1. 吕文懿公初辞相位文言文翻译 从前吕文懿公辞掉宰相之职回乡,乡人仍敬他如泰山北斗。有一次,一个醉人把吕公骂了一顿,他没有因此而发怒,而对他的仆人说:‘不要与喝醉的人计较。"一年过后,此人犯了重罪入狱,吕公方才懊悔地说:‘倘当时稍与他计较,将他送官治罪,可以起小惩大戒之效,今日他可能不致于此了。当时我是为了心存厚道,不与他计较,不料却助养了他的恶行,弄巧反拙。"这就是存善心而做恶事的一个例子。 又有存恶心而却做了善事的例子。如某大富人,碰到荒年,穷人大白天在市上抢米;这大富人告上县官,县官却不受不理,穷人因此胆子更大愈加放肆横行了。于是这大富人就私下把抢米的人囚困和加以羞辱,因此情况始得平定下来,否则要大乱了。所以说:‘善是正,恶是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以善心而行恶事,叫‘正中之偏";以恶心而行善事,叫‘偏中之正"。这也不可不知啊! 2. 吕文懿公初辞相位阅文言文读答案 翻译 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回故里,海内外的人都十分景仰尊重他。偏偏有一乡下人喝醉酒后大骂文懿公,文懿公告戒仆人不要与他计较。一年后,这个人触犯死罪入狱,文懿公才后悔说:“假使当初稍微和他计较,送去官府责问,施以小小的惩罚,可以给他很大的警戒。我只想到保持自己的厚道,反而养成他的恶行,而陷入犯罪的地步。”议论的人认为这是仁者的话。 原文 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於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於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3. 管仲贵公文言文翻译 从前,古代圣王治理天下,必定把公心摆在第一位,只要出于公心,天下就太平了。太平是由公心得来的。 (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为鲁国国君),将要赴任时,(向父亲)请教用来治理鲁国的方略,周公说:"(为政要考虑)利民而不要(只考虑)利己。"楚人遗失了弓箭却不肯去寻找,他说:"楚国人遗失了弓箭,(必是)楚国人得到它,又何必去找它呢?"孔子听到这话,说:"去掉"荆楚"这一国别就好了。"老聃听到孔子的话,说:"去掉"人"这一限制就好了。"所以说老聃才是最具有公心的人。天地够伟大了,生育了万物,而不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子女;使万物生长,而不把它们据为己有,万物都蒙受天地的恩泽,享受天地的利益,却不知道这些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三皇五帝的德政。 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问候他,说:"仲父您的病,更加沉重了,国内百姓都已经无法避讳这件事,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 管仲回答说:"以前我尽心竭力,还不能知道可以托付国家的人选,如今重病,命在旦夕,我怎么能说得出呢?" 齐桓公说:"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仲父您指点我啊。" 管仲恭敬地回答,说:"您打算让谁担任宰相呢?" 齐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 管仲回答说:"不行。我和鲍叔牙交情很好,鲍叔牙的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到不像自己(那样正直)的人,便不去接近人家;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一辈子也不能忘记。"齐桓公说:"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可以吗?"管仲回答说:"隰朋的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贤人追羡不已,对赶不上自己的人则劝勉不息,(常常)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对赶不上自己的人表示同情;他对于国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他对于事物,分外的不去了解;对于人,不刻意去找小毛病。一定要我推荐宰相人选的话,那么隰朋是合适的。"一国的宰相,可是个大官。当大官的人,不要只看小事,不要耍小聪明。所以说大工匠只注意总体设计,而不亲自挥斧弄凿;大厨师只着意调和五味,而不亲自拨弄锅碗瓢盏;大勇士只指挥战斗,而不亲自临阵斗殴,正义的军队只征讨叛逆而不骚扰百姓。齐桓公厉行公正;摒弃个人爱憎,重用(同自己有仇的)的管仲,终成五霸之首;而齐桓公徇私情呵护自己所爱,任用谄谀之人竖刀,以至死后尸身腐烂得蛆都爬了出来还不得下葬。 人小的时候愚笨,长大了就有了智慧。所以,聪明了却用私情,还不如愚笨却出以公心。天天喝醉了还想穿戴整齐,利欲熏心还想出以公道,贪婪暴戾还想成就王道,就是舜都不能做到。(何况凡人呢!) 4. 翻译文言文(关于范正文公的) 范仲淹管理越地,百姓孙居中在任职期间死了,其家因此而变得穷困,家中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年轻的夫人,大儿子也才三岁,于是范先生便拿出自己的薪水百缗赠之,其他的郡官也随范先生这样做了,有的人捐赠的还是范先生的几倍,范先生为位亡人准备了一舟,让一个老吏相送,并对老吏说,过关防的时候,你把我的诗给他们看,诗的内容是这样,一叶轻舟泛大川,来时是初夏去时是秋天,关防若要知道舟中人,他们只是孤儿寡妇而已。范先生拯济孤贫由此可见一斑 原文 范文正公镇越。民曹孙居中死于官,其家大窘,遗二子幼妻。长子方三岁。公乃以俸钱百缗赒之,其他郡官从而遗之,若有倍公数。公为具舟,择一老吏送,辖其舟且诫其吏曰:“过关防,汝以吾诗示之。”其诗曰:“一叶轻舟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凉天。关防若要知名姓,乃是孤儿寡妇船。”公之拯济孤贫,可见也。 5. 文言文《左忠毅公逸事》翻译 先父曾经说,同乡前辈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学政。 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几个骑马的随从跟着左公外出,私行察访走进一座古庙。到了堂下小屋里见一个书生趴着桌子睡着了,文章刚成草稿。 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裘衣盖在书生身上,并给他关好门。左公向庙里的和尚了解这个书生,原来就是史可法。 等到考试,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他呈上试卷,就当面批点他是第一名。又召他到内室,让他拜见了左夫人,并对夫人说:“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等到左公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可恶的太监防范窥伺很严。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 过了好久,听说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就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看守商量,看守受感动了。一天,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用手拿着长锹,装做打扫脏东西的人,把史可法引进牢房。 暗暗地指点左公呆的地方,左公却靠着墙坐在地上,脸和额头烫焦溃烂不能辨认,左边膝盖往下,筋骨全部脱落了。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着左公膝盖就哭泣起来。 左公听出是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于是奋力举起胳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恼怒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可你来到我这里!国家的事情,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经完了,你又轻视自己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支持呢?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到坏人捏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地上刑具, 做出投打的样子。史可法闭着嘴不敢出声,快步地出来。 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讲述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我的老师的肝肺、都是铁石所铸造出来的。” 崇祯末年,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活动。 史可法凭着凤阳、庐州道员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敌。每次有警报,就几个月不能上床睡觉,他让士兵轮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帐篷外边坐着。 挑选了强健的士卒十人, 命令二人蹲坐着用背靠着他,过了一更就轮番替换一次。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来,抖动自己的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像金属响亮的声音。 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上怕辜负朝廷,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呀!” 史可法指挥军队,往来于桐城。一定亲自到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请安,并到厅堂上拜见左夫人。 我本家的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外甥,他和先父很要好,说左公在监狱里对史可法讲的话,是亲耳从史可法那里听到的。 6. 王质钱范文正公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 ,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1] )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何必要自甘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顾质独饯范文正。题主你看是这个么 不行的话请追问 7. 《方恪敏公家传》文言文全文翻译 而居于江宁。 方恪敏,讳观承,考中书舍人讳式济,徒步或数百里,字嘉谷。方恪敏那时候还小。桐城的方氏一族从明代以来就因为学识渊博而闻名于世,而亦被文学之累,方恪敏的爷爷工部都水司主事名登峰方恪敏公,都是因此而被贬黑龙江,自明以来以文学名教世矣,公之祖工部都水司主事讳登峰,与其兄岁往来塞内外,名观承,字嘉谷,桐城人也。桐城方氏,每年和他的哥哥往返于塞内外,方恪敏的爸爸中书舍人名式济,却也终因此而遭累及,常徒步大概数百里,皆以累谪黑龙江。公时尚少,以营菽水之奉,桐城人,奔走南北,却定居在江宁,以尽孝道,奔走于南北 岸里何以顾 8. 帮忙翻译一下文言文《李庄简公》,急 李庄回家,住在新河。我父亲(陆游的父亲陆宰)建了个小亭子叫千岩亭,可以看见南山的全貌。他每次来就是一天,曾经作诗:家山好处寻难遍,日日当门只卧龙。欲尽南山岩壑胜,须来亭上少从容。每次说到当今的事情,经常愤怒叹气,把秦桧称为“咸阳”。一天坐在亭子上,举酒杯嘱咐我父亲:我要走了,而且是被贬到远的地方。秦桧很忌讳我和赵元镇。赵元镇已经走过高山(这一句形容赵的境遇悲惨),我怎么能免除呢!听说赵在接到远谪的命令后,哭泣流涕地告别子弟。我决不会这样的,到那时,青鞋布袜,即日起行。过后十多天,真的有远谪藤州的命令。他父亲送他到诸暨,回来说:泰发(指李光)谈笑慷慨,一如平日。当我问到其得罪的原因时,他说‘不足问,但秦桧终究会误国"!”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2023-07-17 03:11:331
王质独饯范文正公翻译王质为什么去送范仲淹
因为王质很敬慕范仲淹的才学,再加上他是个为人正直的人,所以他冒着诛连九族的风险,把范仲淹送出了城外 求采纳,谢谢~~2023-07-17 03:11:432
王质独饯范文正文言文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后矣!闻者为之缩颈。2023-07-17 03:12:021
论王庄公文言文
1. 二府争公文言文翻译 杜公讳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也。 其为大臣,事其上以不欺为忠,推于人以行己取信。故其功静纤悉,谨而有法。 公少举进士高第,治吏事,如其为人。共听狱讼,虽明敏而审核愈精,屡决疑狱,人以为神。 其簿书出纳,推析毫发,终日无倦色.至为条目,必使吏不得为奸而已;及其施于民者,则简而易行,始居平遥,尝以吏事适他州,而县民争讼者皆不肯决,以待公归。知乾州未满岁,安抚使察其治行,以公权知凤翔府,二邦之民争于界上,一曰“此我公也,汝夺之”,一曰“今我公也,汝何有焉”? 夏人初叛命,天下苦于兵。 吏缘侵渔,调发督迫,至民破产不能足,往往自经投水以死。于是时,公在永兴,语其人曰:“吾不能免汝,然可使汝不劳尔。” 乃为之区处计较,量物有无贵贱、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以次输送.由是物不踊贵,车牛刍秣宿食来往如平时,而吏束手无所施,民比他州费省十六七。至于缮治城郭器械,民皆不知. 公多知本朝故实,善决大事.初,边将议欲大举以击夏人,虽韩公注亦以为可举,公争以为不可,大臣至有欲以沮军罪公者,然兵后果不得出。 契丹与夏人争银瓮族,大战黄河外,而雁门、麟府皆警,范文正公行将宣抚河东,欲以兵从。会以为契丹必不来,兵不可妄出.范公怒,至以语侵公,公不为恨。 后契丹卒不来,众始服膺。二公皆世俗指公与为朋党者,其论议之际盖如此。 公自布衣至为相,衣服饮食无所加,虽妻子亦有常节。家故饶财,诸父分产,公以所得悉与昆弟之贫者。 俸禄所入,分给宗族,赒人急难.至其归老,无屋以居,寓于南京驿舍者久之。卒时,戒其子殓以一枕一席,小圹庳冢以葬。 (节选自《 欧阳文忠公全集》 ,有改动)【注〕 韩公:韩琦,宋代名相、名将,以能准确判断战争形势著称。1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 .其听狱讼 听:打听、打探 B ,尝以吏事适他州 适:到……去 C .由是物不踊贵 踊:跃升、飞涨 D .大臣至有欲以沮军罪公者 沮:阻止、阻挠 娆雪语文网 14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D ) A .及其施于民者,则简而易行 B .今我公也,汝何有焉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 .虽韩公亦以为可举 D .戒其子殓以一枕一席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以乱易整,不武 15 .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 ) A .杜衍为人精明谨慎,恪尽职守,办案公道,深得民心,曾引发凤翔、乾州两州争抢他的“怪事”。 B .国有边患时,杜衍明里推脱责任,暗地里却精心统筹,减轻永兴百姓负担,使他们摆脱官吏的巧夺豪取。C .当契丹与西夏发生冲突时,杜衍对形势做出正确判断并坚持原则,毫不退让,甚至让好友感到不快。 D .杜衍出身平民,为官清廉,看淡名利,能济人急困;其年老回乡后,久居驿馆,临终又告诚儿子简葬。1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其为大臣,事其上以不欺为忠,推于人以行己取信,故其动静纤悉,谨而有法。他作为大臣,侍奉上级时把不欺骗视为忠诚(的标志),推及百姓则以坚守原则做好自己而取信,故此其动静细致周全,严谨且有法度.( 2 )乃为之区处计较,量物有无贵线、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以次输送。 于是私下里为他们筹划安排,考量东西的有无贵贱和运输路途远近等问题,宽限他们交付的日期,使他们按照次序输送。译文:杜公讳名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他作为大臣,侍奉上级时把不欺骗视为忠诚(的标志),推及百姓则以坚守原则做好自己而取信,故此其动静细致周全,严谨且有法度. 杜公少年高中进士第,治理公务,就像他为人那样(严谨)。 他处理案件时,虽然他精明敏锐但还是审查核对更加精确,所以多次解决疑难案件,(以至于)人们都认为他是神明下凡.他记录案宗,推究分析微小之处,整日无疲惫之色.至于制定法令规章务求让官吏不能做奸猾之事;但是等到实施到百姓身上,却简单易行。开始时杜公任职于平遥,曾经因为公事到其他的州去,然而县里打官司的百性都不肯同意做出判决,来等着杜公回来之后处置。 在乾州任职未满一年,安抚使考核审查他的政绩,让他暂时掌管凤翔府,乾州与凤翔的民众在州界上争抢杜公(任自己的父母官),一方说“这是我们的大人,你们干嘛要夺他”,一方说“现在是我们的大人了,你们有他什么呢?" 西夏人刚刚背叛我朝的命令(作乱)时,天下苦于战争,官吏们也借此侵夺牟利,(极尽)征调派发监督逼迫(的事情),都到了让百性破产丧家都不能供给的程度,(那些穷苦百姓)往往上吊投水而死。在这个时候,杜公在(湖南)永兴任职,对这里的百姓说:“我虽然不能使你们免除劳役,然而可以使你们不再劳苦(成这样)。” 于是私下里为他们筹划安排,考量东西的有无贵贱和运输路途远近等问题,宽限他们交付的日期,使他们按照次序输送.因此物价没有出现飞涨的情况,牛马车辆粮草住宿饮食等和平时一样,但是那些官吏束手无策没有可以施用(搜刮手段之处),百姓比其他州县的费用节约了十之六七.至于那些修缮整治城池器械的事情,百姓都不知道有这回事。 杜公知道很多本朝的旧事,善于决断。 2. 管仲贵公文言文翻译 从前,古代圣王治理天下,必定把公心摆在第一位,只要出于公心,天下就太平了。太平是由公心得来的。 (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为鲁国国君),将要赴任时,(向父亲)请教用来治理鲁国的方略,周公说:"(为政要考虑)利民而不要(只考虑)利己。"楚人遗失了弓箭却不肯去寻找,他说:"楚国人遗失了弓箭,(必是)楚国人得到它,又何必去找它呢?"孔子听到这话,说:"去掉"荆楚"这一国别就好了。"老聃听到孔子的话,说:"去掉"人"这一限制就好了。"所以说老聃才是最具有公心的人。天地够伟大了,生育了万物,而不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子女;使万物生长,而不把它们据为己有,万物都蒙受天地的恩泽,享受天地的利益,却不知道这些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三皇五帝的德政。 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问候他,说:"仲父您的病,更加沉重了,国内百姓都已经无法避讳这件事,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 管仲回答说:"以前我尽心竭力,还不能知道可以托付国家的人选,如今重病,命在旦夕,我怎么能说得出呢?" 齐桓公说:"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仲父您指点我啊。" 管仲恭敬地回答,说:"您打算让谁担任宰相呢?" 齐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 管仲回答说:"不行。我和鲍叔牙交情很好,鲍叔牙的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到不像自己(那样正直)的人,便不去接近人家;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一辈子也不能忘记。"齐桓公说:"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可以吗?"管仲回答说:"隰朋的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贤人追羡不已,对赶不上自己的人则劝勉不息,(常常)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对赶不上自己的人表示同情;他对于国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他对于事物,分外的不去了解;对于人,不刻意去找小毛病。一定要我推荐宰相人选的话,那么隰朋是合适的。"一国的宰相,可是个大官。当大官的人,不要只看小事,不要耍小聪明。所以说大工匠只注意总体设计,而不亲自挥斧弄凿;大厨师只着意调和五味,而不亲自拨弄锅碗瓢盏;大勇士只指挥战斗,而不亲自临阵斗殴,正义的军队只征讨叛逆而不骚扰百姓。齐桓公厉行公正;摒弃个人爱憎,重用(同自己有仇的)的管仲,终成五霸之首;而齐桓公徇私情呵护自己所爱,任用谄谀之人竖刀,以至死后尸身腐烂得蛆都爬了出来还不得下葬。 人小的时候愚笨,长大了就有了智慧。所以,聪明了却用私情,还不如愚笨却出以公心。天天喝醉了还想穿戴整齐,利欲熏心还想出以公道,贪婪暴戾还想成就王道,就是舜都不能做到。(何况凡人呢!) 3. 古文《被裘公》的全文翻译 【原文】 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 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庄,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译文】 延陵(延陵,古邑名,中国江苏省常州市的古称之一)季子(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外出,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正值盛夏五月,有一个披着羊皮袄背着柴经过这里的人,季子招呼他说:“你把地上的金子捡起来。”背柴的人把镰刀丢到地上,瞪大眼睛,将手一甩,说:“你为什么地位那么高而眼光那么浅,外貌高雅,说话却那么粗俗?我五月天披着皮衣背柴,难道就是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季子向他道谢,请问他的姓名。背柴的人说:“你是个只看外表的人,哪里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于是头也不回离开了。 4. 陈元方候袁公文言文答案 陈元方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20.“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标准,法则④效法,仿效。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 (只写序号)。(2分) 21.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3处)(3分) 袁 公 问 曰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 2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句子: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 ▲ 23.回答下列问题(3分)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 参考答案: 20.④(2分) 21.袁 公 问 曰/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 (3分) 22.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义去体恤(安抚)他。(或用恩德来安抚强者,用仁义安抚贫弱者) (3分,“以”意思要译出) 23.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效法家君。(3分,①问1分;②问2分)《陈元方候袁公》阅读答案 5. 王质钱范文正公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 ,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1] )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何必要自甘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顾质独饯范文正。题主你看是这个么 不行的话请追问 6. 翻译文言文(关于范正文公的) 范仲淹管理越地,百姓孙居中在任职期间死了,其家因此而变得穷困,家中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年轻的夫人,大儿子也才三岁,于是范先生便拿出自己的薪水百缗赠之,其他的郡官也随范先生这样做了,有的人捐赠的还是范先生的几倍,范先生为位亡人准备了一舟,让一个老吏相送,并对老吏说,过关防的时候,你把我的诗给他们看,诗的内容是这样,一叶轻舟泛大川,来时是初夏去时是秋天,关防若要知道舟中人,他们只是孤儿寡妇而已。范先生拯济孤贫由此可见一斑 原文 范文正公镇越。民曹孙居中死于官,其家大窘,遗二子幼妻。长子方三岁。公乃以俸钱百缗赒之,其他郡官从而遗之,若有倍公数。公为具舟,择一老吏送,辖其舟且诫其吏曰:“过关防,汝以吾诗示之。”其诗曰:“一叶轻舟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凉天。关防若要知名姓,乃是孤儿寡妇船。”公之拯济孤贫,可见也。 7. 陈元方候袁公文言文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8. 子贡论孔子文言文阅读答 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者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译文: 齐景公问子贡:“你的老师是谁?”子贡回答说:“我的老师是仲尼.”齐景公问:“仲尼有才干吗?”子贡回答说:“有才干.”齐景公问;“他的才干怎样呢?”子贡回答说:“不知道.”齐景公说;“你知道他有才干,却不知道才干怎么样,这行吗?”子贡回答说:“现在说天很高,无论老人小孩愚昧聪明的都知道天很高.天有多高呢?都说不知道.因此仲尼的有才干并且不知道怎样有才干.” 9. 古文译文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注释】 (1)[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 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地方没有长官,谁适合去补这个缺?”祁黄羊回答:“解狐适宜。”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呀。” 平公说:“很好。”依着他任命了解狐。国都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的对。 隔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了军事统帅,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他回答:“祁午适宜。”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呀。平公说:“很对。”又依着他任命了祁午。国都里的贵州都称赞任命得好。 孔了听到了这些事,说:“真好啊,祁黄羊作的建议!推荐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荐自己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 10. 文言文翻译 译文 欧阳文忠公曾向我谈起:有一病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由,病人答是乘船遇大风浪,惊吓中得了此病。医生就从船舵子上,刮了些船工长年握桨留下的汗渍粉末,合着丹砂,符神之类的东西让病人喝了,病人果然好了。《本草注.别药性论》上也说,止汗,用麻黄根和旧竹扇的粉末。文忠公于是说:“医者意也,初觉象儿戏,但因为屡有应验,大概也不太容易招人责难”。我接他话说,把笔墨烧成灰让学生喝,可以防止他们的懒惰么?由此推演,喝伯夷的洗手水,可以治疗贪念,吃比干的剩饭,可以阻止佞臣,甜樊哙的盾,可以治疗胆怯,吞西子的耳坠,可以治疗呕吐。文忠公听了大笑。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乘船行入颍州界,想到二十年前在这里见到文忠公,提笔记下当时这段谈笑之语,姑且再次纪念。2023-07-17 03:1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