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尘
-
特点:
1、落叶或常绿乔木,高达25至30米甚至以上。树皮暗灰褐色,略平滑。小枝褐色,无毛。
2、冬芽长卵形,长 3—5毫米,无毛,芽鳞暗褐色,多数,覆瓦状排列。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7—10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每边5—7羽状深裂,裂片具细裂齿,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无毛或脉腋有簇毛;叶柄长2.5—5厘米,老时无毛。
3、雄花序与叶同时开放,数个簇生;雌花单生或2—3朵生于长约1厘米的总柄上。
生长环境:抗逆性强,耐干燥、高温和水湿,抗霜冻和城市环境污染,抗风性强,喜排水良好的土壤,但在粘重土壤中也能生长。橡树喜沙壤土或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耐环境污染,对贫瘠、干旱、偏酸性或碱度土壤适应能力强。橡树生长速度中等,在潮湿、排水良好的土壤上每年长高60厘米。
扩展资料:
橡树是世上最大的开花植物;生命期很长,它有高寿达400岁的。果实是坚果,一端毛茸茸的,另一头光溜溜的,好看,也好吃(人一般不吃),是松鼠等动物的上等食品。
分布范围:葡萄牙、中国辽宁熊岳、北京、山东泰安、青岛、河北西部山区、湖北西部山区(恩施州、长阳地区)、河南均有分布;安康有栽培。
主要价值:木质内部充斥着许多蜂窝状结构,蜂窝的内部饱含空气,所以软木的弹性很好。软木本身十分耐磨,各国发动机的缸垫许多采用软木作为原料。
另外,软木防潮、防虫蛀,可以保证在阴暗潮湿的酒窖中葡萄酒不会随着岁月一同流逝。这种纯天然的材料,对人体无任何危害,因此被广泛用于葡萄酒和香槟酒的酒塞生产中,其历史已有一百多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橡树
- 再也不做站长了
-
橡树的作用:
木质:内部充斥着许多蜂窝状结构,蜂窝的内部饱含空气,所以软木的弹性很好。软木本身十分耐磨,各国发动机的缸垫许多采用软木作为原料。
另外,软木防潮、防虫蛀,可以保证在阴暗潮湿的酒窖中葡萄酒不会随着岁月一同流逝。这种纯天然的材料,对人体无任何危害,因此被广泛用于葡萄酒和香槟酒的酒塞生产中,其历史已有一百多年。
扩展资料
橡树植物文化:
1 欧美国家
在欧美,橡树被视为神秘之树。传说这种高大粗壮树木的掌管者是希腊主神宙斯、罗马爱神丘比特以及灶神维斯塔。传说,在宙斯神殿里的山地森林里,矗立着一棵具有神力的参天橡树,橡树叶的沙沙声就是主神宙斯对希腊人的晓喻。
许多国家皆将橡树视为圣树,认为它具有魔力,是长寿、强壮和骄傲的象征。橡树材质坚硬,树冠宽大,有“森林之王”的美称。英文为oak,人们常把红丝带系在橡树上来表示对远方亲人的盼望与思归。
2 英法国家
在英国和法国,早期的巫师被称为德鲁伊特。这个名字来自凯尔特语,意思是“知道橡树”。这些“知道橡树”者,属于社会当中最早的一批知识分子,一般担任当地的祭司、教师和法官。在欧美文化中,橡树是力量的象征,与权威相连。
它有着非凡的威仪、特别的气度和神秘的力量。在德鲁伊特教的祭祀仪式中,橡树被作为轴心摆放,象征着男子的睿智;它的果实被视为德鲁伊特教的圣果。希腊神话中,宙斯的祭司在施行求雨的巫术时,会手持橡树枝往圣泉中沾水。橡树粗壮高大,树冠繁茂,与人的生命相关。
据说,梦见带着橡树叶编成的头冠,是成功的征兆。梦见雷劈橡树的梦境,预示着恋爱会有波折。梦见攀登橡树,则意味着事业顺利,能有收获。据说佩戴栎果有助多产、长生不老、免于疾病;挂在窗户上则可保护房屋。在古罗马人的结婚仪式上,橡树的树枝是必不可少的,其目的是增进新婚夫妇的感情融洽、祝福他们多子多孙。
3 西方橡树的独特理解
西方人觉得橡树是壮悍和强大的象征。橡树象征荣耀、力量和不屈不挠。德语中就有谚语说“一掌推不倒一棵橡树”。
德鲁伊宗教崇拜自然,并且将橡树作为至高之神的象征膜拜,因此他们认为寄生在橡树之上的槲寄生(mistletoe)是一种万灵丹药(panacea),具有神圣的功力和最好的疗效,当然也需要通过特别严肃的仪式来采集。
只有在满月和新月的日子,或者每月的第六个夜晚,才能举行这种仪式,此时要由德鲁伊祭司中最高级的大德鲁伊(Arch-Druid)(一般同时有两位大德鲁伊,一个在不列颠群岛上,一个在欧洲大陆上)身披白袍、佩戴黄金首饰,手持黄金镰刀上树割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橡树
- LuckySXyd
-
橡树,是落叶乔木,各地都有种植。它能够抗干旱,少虫害,多生长在山岗之上,丘陵之中。结有果实,俗称橡子,也叫做橡实、橡栗。外表皮有一层硬壳,圆形呈棕红色,内仁如栗子,可食用。古人对橡子也多有记载,列子说符篇:"冬日则食橡栗"。晋书挚虞传:"粮绝饥甚,拾橡实而食之"。韩非子外储篇:"秦大
饥,应侯请曰:五苑之草者,蔬菜、橡实、枣栗足以活民,请发之"。这些记载,说明在灾荒之年,人们以橡子充饥度日。至于文人墨客,对橡树的介绍,也屡见不鲜。唐代张
籍《野老歌》曾说:"岁暮锄犁依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皮日休也有诗云:"深秋橡子熟,散落榛荒岗"。由此看出,对橡树都有过描写。这些诗句,至今人们还在传诵。橡子虽然是野生果实,它与人们的生活是有密切关系的。
古人对橡子的用途,只限于在灾荒之年,以此来充饥活命。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从橡子当中,研究出许多用途。橡子仁中含有丰富的淀粉,约占60%左右。它不仅可以食用,还能够酿酒,出酒率很高,每百斤橡子仁,可酿成55度白酒40斤左右,酒糟还是养猪的好饲料。用橡子仁加工的豆腐,味道鲜美,香中带甜。在工业上,用橡子仁淀粉浆纱,有特殊的作用,浆液浓度稳定,耐煮性强,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经纬纱上浆均匀,纺线光滑,弹性好,可以提高出布率。由此可见,橡树还是一种经济作物,绝不可小看它的作用。
- 北营
-
栎属植物
是夏绿或常绿乔木,少数为灌木。橡树的果实橡子特别容易为人所识别,是一种坚果。 果实为一杯状外壳所保护,被称为壳斗。单叶互生,深裂叶,边缘平滑或锯齿状者少见。托叶早落。花构造简单,单花被,雌雄同株,柔荑花序。
种类描述
生长在中欧的夏栎和无梗花栎是典型的白橡。它们在广大的地区分布并有杂交的倾向,所以有些时候两者并不好辨认。它们的树叶边缘圆滑。 白橡实心的木材耐用坚固,在造船业广为应用。一种橡树能为350种昆虫提供生活空间。
在北美东部生长的红橡树是很典型的。在中欧红橡树也会出现在公园和植物园中,但人工森林里却很少见。
红橡树的特征是树叶尖细。橡果在两年之内成熟。 红橡树的木材因为多孔道而不能防水,应用价值少于白橡树。 但红橡树木材的纹路生动,在家具制造方面却很有用处。
只有大概20种橡树适合用于制造酒桶。
[编辑]
分类
本属下分栎亚属(白栎树,土耳其栎和红栎树)和青冈亚属。
栎属, 亚属,部分种类:
亚属: 栎亚属
分布:欧洲,亚洲,北非,北美洲
美洲白橡 (Quercus alba L.)
大果栎 (Quercus macrocarpa Michx.)
蓝橡树 (Quercus douglasii Hook. & Arn.)
柔毛栎 (Quercus pubescens Willd.)
没食子树 (Quercus infectoria Olivier)
黄橡树 (Quercus muehlenbergii Engelm.)
大药栎 (Quercus macranthara)
夏栎 (Quercus robur L.)
英国栎 (Quercus robur L. "Fastigiata")
无梗花栎 (Quercus petraea (Mattuschka) Liebl.)
双色栎 (Quercus bicolor Willd.)
匈牙利橡树 (Quercus frainetto Tenore)
中国软木橡树 (Quercus variabilis Bl.)
麻栎 (Quercus acutissima Caruth.); synonym Seidenraupen Eiche
栗叶栎 (Quercus castaneifolia C.A.Meyer)
胭脂虫栎 (Quercus coccifera L.)
西班牙栓皮栎 (Quercus suber L.)
黎巴嫩栎 (Quercus libani Oliv.)
土耳其栎 (Quercus cerris L.)
冬青栎 (Quercus ilex L.)
美洲黑栎 (Quercus velutina Lam.)
西斑牙栎 (Quercus falcata Michx.)
红栎树 (Quercus rubra L.)
鲜红栎 (Quercus coccinea Muench.)
覆互状栎 (Quercus imbricaria Michx.)
马里兰德栎 (Quercus marilandica Muench.)
亚属青冈亚属
分布: 亚洲
日本常绿橡树 (Quercus acuta)
日本蓝橡树 (Quercus glauca Thunb.)
小叶青冈 (Quercus myrsinifolia Bl.)
[编辑]
文化
在古老的宗教,神化和传说中,橡树是神圣的。在不同的文明里,橡树被看作不同的天神。
希腊人信奉宙斯
罗马帝国信奉朱皮特,
凯尔特人认为橡树非常神圣,在他们的占卜中橡树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日尔曼人信奉雷神多纳。
在德意志帝国(直到第三帝国),继菩提树(赤杨)之后,橡树被定为国树(在低地德语中有迹可寻)。
民间传说,橡树容易遭雷劈,是没有根据的。
- mlhxueli
-
木质:内部充斥着许多蜂窝状结构,蜂窝的内部饱含空气,所以软木的弹性很好。软木本身十分耐磨,各国发动机的缸垫许多采用软木作为原料。
另外,软木防潮、防虫蛀,可以保证在阴暗潮湿的酒窖中葡萄酒不会随着岁月一同流逝。这种纯天然的材料,对人体无任何危害,因此被广泛用于葡萄酒和香槟酒的酒塞生产中,其历史已有一百多年。
橡树,(又称栎树或柞树),壳斗科植物的泛称,包括栎属、青冈属及柯属的种,通常指栎属植物,非特指某一树种。栎属有615个种,其中450种来自栎亚属和188则是青刚栎亚属。其果实称橡子,木材泛称橡木。橡树是世上最大的开花植物;生命期很长,它有高寿达400岁的。果实是坚果,一端毛茸茸的,另一头光溜溜的,好看,也好吃,是松鼠等动物的上等食品。 研究发现,位于美国加州的一棵侏鲁帕橡树已经生存了至少1.3万年,可能是世界上已知最为古老的活生物。新华社2001年4月30日上午专电,美国植树节基金会日前宣布,经过民众的网上投票,橡树已被选为美国国树。
- 瑞瑞爱吃桃
-
爻子捷刀也是出来心宁
- 苏萦
-
落叶长青。啦啦啦啦啦喂喂喂喂喂喂。
列子说符原文及翻译
《列子·说符》原文以及翻译如下:原文: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翻译:列子穷困,容貌有饥饿之色。有人对郑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德学问的人,住在您的国家里而受到穷困,您难道不喜欢有道之士吗?”郑子阳立即命令官吏给列子送去粮食。列子出来接见使者,两次拜谢并拒绝接受,使者只好走了。列子进屋后,他的妻子拍着胸脯埋怨说:“我听说做有道德学问的人的妻子都能得到快乐。现在我们挨饿,君王派人来给你送粮食,你却不接受,难道不是我们的命吗?”列子笑着对她说:“君王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据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的;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时,又会根据别人的话去办,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后来,百姓们果然作乱杀掉了子阳。列子说符篇得到了怎样的启示?文告告诉我们办事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它的规律,明白为什么能做到,以后才能做得更好。2023-07-16 09:39:501
列子中有一篇文章叫做《说符》,讲述了什么故事?
原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君。宋元君召而使见其技,兰子以双技长倍其身,接其胫,并趋并驰,又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闻之,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帛。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戮之,经月乃放。翻译:宋国有一个走江湖卖艺的兰子,凭着他所怀有的特技求见宋王宋元君,以期获得宋元君的重用。宋元君接见了他,并让他当众表演身手。只见这个兰子用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木棍绑在小腿上,边走边跑,同时手里还耍弄着7把宝剑。他一边用右手接连地向空中抛出宝剑,一边用左手精确无误地往接不竭着落的剑。7把亮堂堂的宝剑在他手上从左到右有条不紊地轮流而过,而空中则总有5把宝剑像一个循环的光圈那样飘然飘动。宋元君看了这使人目炫狼籍的特技,很是受惊,他连声喝采道:“妙!妙!”旁边围不雅的人也无不鼓掌叫尽。宋元君十分隔心,顿时叫人犒赏给这个卖艺人金银财宝。不久,又有一个会耍“燕戏”的兰子,传闻了宋元君犒赏耍剑艺人金银的事,便前往求见宋元君。这一回,宋元君却不单毫无乐趣,并且盛怒说:“先前有特技的人来求见我,正好碰上我表情好,固然他的身手毫无用途,可是我依然赏了他金银财宝。今天这个兰子必然是传闻了那件事才来求我看他表演的。这不明明是为贪财而献技、但愿向我讨赏的吗?这类人其实可气!”因而宋元君命人把阿谁会“燕戏”的兰子抓了起来。宋元君原本筹算杀了阿谁人,后来又感觉他并没有甚么大的罪恶,只把他关了一个月就放了。一个只凭自己的喜怒来决定人的价值的昏君,在处理国家大事上必定是没有原则的。如果凭一件偶然的事情,就以为他“识才”,那也是愚蠢的。扩展资料:《列子》以《天瑞》始,以《说符》终,终始相应,相得益彰。“天瑞”讲天道,“说符”讲人道。天道、人道自有其规律,天道主宰人道,人道受天道约束,天道无所不在,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也存在于人道之中。人道就是人的心要合于天道,违背天道自然规律的主观意志必然失败、灭亡。符就是讲人的主观意志要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本篇的中心思想就是讲“心合于道”,这也是《列子》全书的指导思想。本篇提出“心合于道”就是在纷纭的万事万象中做到见微知著。知其变化之由,明善恶之归宿,察祸福之所倚,才能做到“心合于道”,遇事应对自如。“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关于“心合于道”与“智巧”的关系,本篇也有明确的说明。首先提出用智必须避免骄盛,不必“处先”,而应“持后”,以退让求平安。“河粱济水”、“詹何政治”、“寝丘之封”、“腐鼠之祸”讲的就是不逞私、不骄盛、持退让的道理。对于心术不正的智巧,《列子》持否定态度,“郄雍视盗”、“白公问孔”、“齐人盗舍”、“人有枯梧树者”等故事,表明了对智巧的排斥。这里并不一概反对用智,而是主张用智必须符合规律、把握机会。“施氏二子与孟氏二子”、“宋国子兰”、“牛缺”等故事讲的就是用智机会恰当就成功,违反客观规律就招来灾难。此外如“爰旌目拒食”、“不死之道”、“疑人窃斧”等故事讲述了名实关系,强调求诚务实,反对贪求虚名,反对主观主义,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心合于道”的必要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子·说符篇2023-07-16 09:40:051
列子说符原文及翻译
战国前期列御寇所写的《列子说符》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曰:“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翻译:列子向壶丘子林学道。壶丘子林说:“你懂得保持谦让,才谈得上立身处地。”列子说:“愿听您说说保持谦让的道理。”壶丘子林说:“看看你的影子,就知道了。”列子回头察看自己的身影,身体弯曲,影子就随着弯曲;身体挺直,影子也随着挺直。由此可见,影子或弯或直依赖于身体的动作,而由不得影子;处世的窘困或顺利听凭于外物的制约,而不在于个人的主观意志,这就是保持谦让才能使自己处身领先的道理。《列子说符》作者简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人,大约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其余篇章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列子·说符篇2023-07-16 09:40:201
说符文言文翻译
1. 列子说符翻译 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 宴饮的宾客竟有上千人。u0625 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 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u0625 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 “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以智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那里是上 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 2. 帮忙翻译【列子.说符】晋国苦盗.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笨秦焉.这一 原文: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 」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盗何方 」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於上,行化於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 」於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翻译:晋国以盗贼为苦(晋国因为盗贼而忧愁).有一个人,叫做郄雍,能够辨识盗贼的模样,观察人的形貌就能辨出是否是盗贼.晋侯派遣郄雍辨识盗贼,千百个人当中没有一个遗漏的.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只得到一个人,一国的盗贼就完全铲除了,何必多用其他的人呢 」文子说:「我们的国君依靠观察而捉到盗贼,盗贼并没有完全铲除呀!而且郄雍必定会不得好死!」不久,盗贼们就谋划说:「我们所担心的,只有郄雍啊!」因此就联合盗贼把郄雍杀了.晋侯听到了就非常害怕,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就像你说的,郄雍死了!然而现在要用什麽方法抓盗贼 」文子说:「周谚曾经说过:『看见深渊的鱼会不祥,智慧的预料藏匿之事会有灾祸.』而且国君想要国内没有盗贼,没有比举用贤能的人而任用他更好的,使在上位者施行教化,教化人民,人民有羞耻心,怎麽还会有盗贼 」於是就用随会治理政治,盗贼们就奔往秦国了.。 3. 【列子说符翻译秦穆公谓伯乐曰从文言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翻译: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岁高了!您的子孙中有可以派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答道:“一般的好马可通过形体状貌辨识,天下的好马(即千里马),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像这样的马绝于尘土消失蹄印.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一般的人,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他们识别天下的千里马.我有一个曾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本领不在我之下,请求您召见他.穆公召见了他,派他外出找马,三个月后方九皋返回报告说:“已经得到它了,在沙丘.”穆公问:“什么马?”方九皋答道:“是一匹黄色母马.“穆公派人前去取得它,却是一匹黑色公马.穆公不高兴,召唤伯乐对他说:“糟糕,你所派遣的找马人!毛色雌雄尚且不能知道,又能知道什么马?”伯乐长长地叹息道:“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这正是方九皋比我强千万倍还不止的原因哪!像九方皋所观察的,天地间的奥妙:得到了它的精微,而放弃了它的粗略,省察其内部而忘却其表象,看见了他所应当看见的地方,而没有看见他不必看见的地方,考察了他所应当考察的地方,抛弃了他所不必考察的地方.像九方皋这种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人,实在有比千里马更可宝贵的地方啊!”马到达,果然是天下的好马啊. 体会: 观察事物,要抓住主要矛盾,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4. 列子说符的译文 晋国因为盗贼猖獗而忧愁,有一个叫郄雍的人,能够辨识盗贼的相貌,观察他们眉眼间的形象,就可以获得真情。 晋侯派遣郄雍辨识盗贼,千百个人中没有一个遗漏的。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整个国家的盗贼就因为他而没有了,何必用许多人呢?”文子说:“我们的国君依靠观察而捉到盗贼,盗贼不会穷尽,而且郄雍一定会不得好死。” 不久,盗贼们商议说:“使我们困窘的原因就是郄雍。”就一起劫持并残杀了他。 晋侯听到了非常害怕,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说的那样,郄雍死了!但用什么方法来抓获盗贼呢?”文子说:“周朝时的谚语曾说过:眼力能看到深渊的鱼的人不吉祥,智慧能预料到隐藏的事情的人会有灾祸。而且国君想要没有盗贼,没有比选拔贤能的人并任用他们更好的方法了;假如上面的教化清明,下面的好风气流行,人民有羞耻之心,那么为什么要去做强盗呢?”于是,晋侯任用随会管理政事,盗贼们就跑到秦国去了。 5. 文言文翻译鲍子难客 【原文】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翻译】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 宴饮的宾客有上千人.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就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凭借智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注释】齐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食:宴饮.祖于庭:在庭院里设宴祭路神.祖:古人出远门先设宴祭路神叫“祖”.殖:种植,使……繁衍生长.以:用来 .为:给.迭:更迭.交替地,轮流地.预于次:参与在末座.预,参与.次,中间.祖:古代祭祀的名称.原指出行时祭祀路神,在这里只是祭祀(天地鬼神)之义.和:应和.表示同意.亦:也.坐:通“座”,坐席,座位.响:回声.徒:只.类:种类;物类.蚊蚋(ruì)囋(zǎn)肤:蚊蚋咬人的皮肤.蚋,一种吸血昆虫.囋:叮咬.食客:投靠在贵族门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并:一起.智力:智慧和力量.本:本来,原本.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2023-07-16 09:40:411
列子说符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翻译
2023-07-16 09:40:491
列子说符的意思
《列子》全书,始以《天瑞》,终以《说符》,首尾呼应,自成一体。古时以所谓天降“符瑞”,附会与人事相应,叫做“符应”。“符”,有符信、符验的含义。“说符”,即谓“道”与人事的相互应验。列子学习射箭能射中目标了,便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行。”列子回去继续练习。三年以后,又把练习情况报告了关尹子。关尹子问:“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记住,不要忘掉它。不仅射箭如此,治理国家与修养身心也都是这样。所以圣人不考察存亡现象而考察为什么存亡的原因。”2023-07-16 09:40:581
列子:《说符》全文阅读
关尹谓子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汤武爱天下,故王;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稽之虞、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贤人之言,所以存亡废兴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 严恢曰:“所为问道者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幸哉余未汝语也!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疆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列子曰:“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故不班白语道失,而况行之乎?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锋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国。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叶者寡矣。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晋文公出会,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问何笑。曰:“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窃笑此也。”公寤其言,乃止。引师而还,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 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恶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盗何方?”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 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乎河梁而观焉。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有一丈夫方将厉之。孔子使人并涯止之,曰:“此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也。意者难可以济乎?”丈夫不以错意,遂度而出。孔子问之曰:“巧乎?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对曰:‘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错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用私,所以能入而复出者,以此也。”孔子谓*曰:“二三子识之!水且犹可以忠信诚身亲之,而况人乎?” 白公问孔子问:“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人故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为不可?唯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白公不得已,遂死于浴室。 赵襄子使新稚穆子攻翟,胜之,取左人中人;使遽人来谒之。襄子方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夫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不终朝,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施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哉!”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者所以为昌也,喜者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卒取亡焉,不达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为能持胜。”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故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荐上帝。”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其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令其子问孔子。其子曰:“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乎?”父曰:“圣人之言先迕后合。其事未究,姑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复教以祭。其子归致命。其父曰:“行孔子之言也。”居一年,其子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民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及围解而疾俱复。 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闻之,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戳之,经月乃放。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何谓也?”对曰:“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孙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于三怨,可乎?”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亟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丘者,此地不利而名甚恶。楚人鬼而越人禨,可长有者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辞而不受,请寝丘。与之,至今不失。 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下之邯郸,遇盗于耦沙之中,尽取其衣装车,牛步而去。视之欢然厷之色。盗追而问其故。曰:“君子不以所养害其所养。”盗曰:“嘻!贤矣夫!”既而相谓曰:“以彼之贤,往见赵君。使以我为,必困我。不如杀之。”乃相与追而杀之。燕人闻之,聚族相戒,曰:“遇盗,莫如上地之牛缺也!”皆受教。俄而其弟适秦,至关下,果遇盗;忆其兄之戒,因与盗力争;既而不如,又追而以卑辞请物。盗怒曰:“吾活汝弘矣,而追吾不已,迹将著焉。既为盗矣,仁将焉在?”遂杀之,又傍害其党四五人焉。 虞氏者,梁之富人也,家充殷盛,钱帛无量,财货无訾。登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击博楼上,侠客相随而行,楼上博者射,明琼张中,反两ue3ab翕鱼而笑。飞鸢适坠其腐鼠而中之。侠客相与言曰:“虞氏富氏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不侵犯之,而乃辱我以腐鼠。此而不报,无以立慬于天下。请与若等戮力一志,率徒属,必灭其家为等伦。”皆许诺。至期日之夜,聚众积兵,以攻虞氏,大灭其家。 东方有人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哺之。爰旌目三哺而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譆!汝非盗耶?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欧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狐父之人则盗矣,而食非盗也。以人之盗,因谓食为盗而不敢食,是失名实者也。 柱厉叔事莒敖公,自为不知己,去居海上。夏日则食菱芰,冬日则食橡栗。莒敖公有难,柱厉叔辞其友而往死之。其友曰:“子自以为不知己,故去。今往死之,是知与不知无辨也。”柱厉叔曰:“不然;自以为不知,故去。今死,是果不知我也。吾将死之,以丑后世之人主不知其臣者也。”凡知则死之,不知则弗死,此直道而行者也。柱厉叔可谓怼以忘其身者也。 杨朱曰:“利出者实及,怨往者害来。发于此而应于外者唯请,是故贤者慎所出。”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而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杨朱曰:“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 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燕君使人受之,不捷,而言者死。燕君甚怒其使者,将加诛焉。幸臣谏曰:“人所忧者莫急乎死,己所重者莫过乎生。彼自丧其生,安能令君不死也?”乃不诛。有齐子亦欲学其道,闻言者之死,乃抚膺而恨。富子闻而笑之曰:“夫所欲学不死,其人已死而犹恨之,是不知所以为学。”胡子曰:“富子之言非也。几人有术不能行者有矣,能行而无其术者亦有矣。卫人有善数者,临死,以诀喻其子。其子志其言而不能行也。他人问之,以其父所言告之。问者用其言而行其术,与其父无差焉。若然,死者奚为不能言生术哉?”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ue3fd替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齐有贫者,常乞于城市。城市患其亟也,众莫之与。遂适田氏之厩,从马医作役,而假食。郭中人戏之曰:“从马医而食,不以辱乎?”乞儿曰:“天下之辱莫过于乞。乞犹不辱,岂辱马医哉?” 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人有枯梧树者,其邻父言枯梧之树不祥。其邻人遽而伐之。邻人父因请以为薪。其人乃不悦,曰:“邻人之父徒欲为薪,而教吾伐之也。与我邻若此,其险岂可哉?” 人有亡鈇者,意者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作动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白公胜虑乱,罢朝而立,倒仗策,錣上贯颐,血流至地而弗知也。郑人闻之曰:“颐之忘,将何不忘哉?”意之所属著,其行足踬株埳,头抵植木,而不自知也。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请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2023-07-16 09:41:061
列子说符 的文言文翻译
列子 说符全文鲁国一家姓施的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喜好学问(礼教),一个儿子喜好兵法。喜好学问的用他的学术求 职于齐国的国王,齐王录用了他让他当儿子们的老师;喜好兵法的去了楚国,凭他的兵法战术求职于楚国国王,楚王欣赏他让他当了军中的执法官。他们的俸禄使得他们的家庭富裕,他们的爵位使得他们的亲人都很荣耀。 姓施的邻居有一家姓孟的,同样也有两个儿子,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相同,但是却因贫穷而困窘,因此就前往请教求职的办法。(姓施的)两个儿子将(自己求职的)实际情况告诉了孟家。 孟家的一个儿子去了秦国,用自己的所学求职于秦王,秦王说:“当今各诸侯国都是兵力相争,应该重视的就是练兵和粮草的问题吗。你想用什么仁义道德来治理我的国家,那是(让我)灭亡的办法。”于是将他阉割后才放走。 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自己所学的兵法求职于卫国国王,卫国国王说:“我是弱小的国家,在那些大国的威慑操控之下求存。大国我服从听命于它,小国我安抚(友好相待)他们,这才是求得安稳的办法。如果凭借武力权术,灭亡马上就要临头了。你这样完好地走了,投奔到大国的话,将会给我造成的祸患不小啊。”于是把他的膝盖骨切去后遣还鲁国。 (他们)回家之后,孟家父子捶胸(顿足)地责怪施家。施家的人说了:“凡事顺时者昌,失去时机的就失败。你们的职业和我们相同,但是使用的方法和我们不同,(是你们)没有掌握住时机啊,不是职业的错误。况且天下的道理不会永远是这样就对,也不会永远那样就错的。昨天所需要的,今天可能就不需要了;现在不需要的,今后可能就有用了。这有用和没用,不能确定谁对谁错的。把握时机跟上形势,应对时势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这属于机巧。机巧如果不够,就算是你的学问像孔丘一样渊博,本事跟吕尚(姜子牙)一样大,哪里就能无往而不胜呢?”孟家父子豁然明白不再生气了,说道:“我知道了,您不要再说了。”2023-07-16 09:41:161
列子说符 正旦献鸠解释,道理
【译文】邯郸的百姓,在正月初一那天,捉了大批鸠去献给国君简子,简子很高兴,就重重加以赏赐。有位客人问他这是为了什么。简子说:“正月初一放生,表示我的恩典呀!”客人说:“百姓们知道您要拿鸠放生,就都争着抢着去捕捉,这样打死的鸠就多得很了。您如果真心要它们好好活着,不如禁止百姓们捕捉;捕了来又把它们放走,这恩典是偿补不了这过失的呀!”简子说:“很对。”【寓意】赵简子在正月初一放生,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仁慈之心”。殊不知,正是他的这种行为,助长了捕捉鸠的风气,违背了“放生”的初衷。这篇寓言揭露了某些人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2023-07-16 09:41:431
列子·说符晋国苦盗中郄雍和赵文子灭盗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所以处理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只会治标不治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抓住并解决问题的根源,如此才能彻底根除,以绝后患。2023-07-16 09:42:024
列子·说符篇的列子思想
《说符篇》选自《列子》庄子在其书第一篇《逍遥游》中,就提到过列子可以“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似乎练就了一身卓绝的轻功。因为庄子书中常常虚构一些子虚乌有的人物,如“无名人”、“天根”,故有人怀疑列子也是“假人”。不过《战国策》、《尸子》、《吕氏春秋》等诸多文献中也都提及列子,所以列子应该实有其人。列子的学说,刘向认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竞,合于六经。”《尔雅.释诂》邢昺《疏》引《尸子.广泽篇》及《吕氏春秋不二》说:“子列子贵虚”。《战国策.韩策》有:“史疾为使楚,楚王问曰:‘客何与所循?"曰:‘治列子圄寇之言。"曰:‘何贵?"曰:‘贵正"。”张湛《列子.序》认为:“其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为表,生觉与化梦等情。巨细不限一域,穷达无假智力,治身贵于肆仕,顺性则所至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列子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他因为穷而常常面有饥色,却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馈赠的粮食。其弟子严讳问之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以亡!”列子还主张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2023-07-16 09:42:121
列子说符篇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文告告诉我们办事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它的规律,明白为什么能做到,以后才能做得更好。2023-07-16 09:42:301
列子说符翻译秦穆公谓伯乐曰从文言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翻译: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岁高了!您的子孙中有可以派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答道:“一般的好马可通过形体状貌辨识,天下的好马(即千里马),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像这样的马绝于尘土消失蹄印。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一般的人,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他们识别天下的千里马。我有一个曾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本领不在我之下,请求您召见他。 穆公召见了他,派他外出找马,三个月后方九皋返回报告说:“已经得到它了,在沙丘。”穆公问:“什么马?”方九皋答道:“是一匹黄色母马。“穆公派人前去取得它,却是一匹黑色公马。穆公不高兴,召唤伯乐对他说:“糟糕,你所派遣的找马人!毛色雌雄尚且不能知道,又能知道什么马?”伯乐长长地叹息道:“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这正是方九皋比我强千万倍还不止的原因哪!像九方皋所观察的,天地间的奥妙:得到了它的精微,而放弃了它的粗略,省察其内部而忘却其表象,看见了他所应当看见的地方,而没有看见他不必看见的地方,考察了他所应当考察的地方,抛弃了他所不必考察的地方。像九方皋这种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人,实在有比千里马更可宝贵的地方啊!”马到达,果然是天下的好马啊。 体会: 观察事物,要抓住主要矛盾,要抓住事物的本质。2023-07-16 09:42:421
《列子说符》中的《九方皋相马》的意思
古文: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可有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减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者共担墨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 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 [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遣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翻译文:秦穆公问伯乐:“您的年岁已高,子孙中有可以派出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一般的好马可以根据形貌筋骨来识别,千里马的体态特征恍惚迷离,很不容易识别,象这样的马,奔跑得非常快,奔跑时不会扬起尘土,也不会留下蹄印。我的子孙都是一般的人才,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会他们识别天下特出的千里马。我有一个曾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能力不在我之下,请您使他来竭见您吧。”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遣他外出去寻求千里马,三个月后返回禀报说:“已经在沙丘寻得千里马”。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九方皋回答:“是一匹黄色的母马。” 穆公派人去沙丘取马,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他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并告诉他:“你所推荐的相马的人真糟糕,连毛色雌雄尚且不能辨别,又如何能够识别千里马呢?”伯乐长长地叹息,道:“竟然到了这种地步了吗?这正是他超过我千万倍还远远不止的地方啊。九方皋所观察到的,是天下的机妙啊。他看到千里马的机妙而忘记其粗略的外表,观察到了千里马的机妙所在而忽略其毛色雌雄,看见了他所应当看见的地方,而没有看见他不必看见的地方。象九方皋这种善于辨别千里马的人,实在有比千里马更宝贵的地方啊!”马取来后,果然是一匹千里马。2023-07-16 09:42:531
列子 说符篇
列子学习射箭,已经能射中了。才去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的缘故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行。”列子回去继续学习了三年。又把学习的情况报告了关尹子。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的缘故吗?” 列子回答说:“我知道能射中的缘故了。”关尹子说:“可以啦,要牢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掉。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2023-07-16 09:43:036
列子说符翻译秦穆公谓伯乐曰从文言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翻译: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岁高了!您的子孙中有可以派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答道:“一般的好马可通过形体状貌辨识,天下的好马(即千里马),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像这样的马绝于尘土消失蹄印。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一般的人,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他们识别天下的千里马。我有一个曾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本领不在我之下,请求您召见他。 穆公召见了他,派他外出找马,三个月后方九皋返回报告说:“已经得到它了,在沙丘。”穆公问:“什么马?”方九皋答道:“是一匹黄色母马。“穆公派人前去取得它,却是一匹黑色公马。穆公不高兴,召唤伯乐对他说:“糟糕,你所派遣的找马人!毛色雌雄尚且不能知道,又能知道什么马?”伯乐长长地叹息道:“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这正是方九皋比我强千万倍还不止的原因哪!像九方皋所观察的,天地间的奥妙:得到了它的精微,而放弃了它的粗略,省察其内部而忘却其表象,看见了他所应当看见的地方,而没有看见他不必看见的地方,考察了他所应当考察的地方,抛弃了他所不必考察的地方。像九方皋这种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人,实在有比千里马更可宝贵的地方啊!”马到达,果然是天下的好马啊。 体会: 观察事物,要抓住主要矛盾,要抓住事物的本质。2023-07-16 09:43:201
晋侯治盗晋国苦盗文言文
1. 文言文 郗雍视盗 译文 晋国苦于小偷太多。 有一个人名叫郄雄,能察看小偷的外貌。晋侯派他察看谁是小偷,看了成百上千人没有看错一个。 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整个国家的小偷都捉完了,哪里需用很多人呢!”文子说:“国君想依靠察看外貌的办法捉小偷,小偷是捉不完的,而且 ,郄雄一定不会好死。”不久,很多小偷把郄雄杀了。 晋侯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立即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所说的,郄雄死了!然而有什么方法捉小偷呢?”文子回答说:“国君想根除小偷,不如推举贤明的人担任官吏;对地位高的人教导他们要严明,对地位低下的人要感化他们的品行,老百姓有了耻辱之心,那么谁还会去做小偷呢?”。 2. 列子说符的译文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 晋国因为盗贼猖獗而忧愁,有一个叫郄雍的人,能够辨识盗贼的相貌,观察他们眉眼间的形象,就可以获得真情.晋侯派遣郄雍辨识盗贼,千百个人中没有一个遗漏的.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整个国家的盗贼就因为他而没有了,何必用许多人呢?”文子说:“我们的国君依靠观察而捉到盗贼,盗贼不会穷尽,而且郄雍一定会不得好死.”不久,盗贼们商议说:“使我们困窘的原因就是郄雍.”就一起劫持并残杀了他.晋侯听到了非常害怕,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说的那样,郄雍死了!但用什么方法来抓获盗贼呢?”文子说:“周朝时的谚语曾说过:眼力能看到深渊的鱼的人不吉祥,智慧能预料到隐藏的事情的人会有灾祸.而且国君想要没有盗贼,没有比选拔贤能的人并任用他们更好的方法了;假如上面的教化清明,下面的好风气流行,人民有羞耻之心,那么为什么要去做强盗呢?”于是,晋侯任用随会管理政事,盗贼们就跑到秦国去了.。 3. 帮忙翻译【列子.说符】晋国苦盗.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笨秦焉.这一 原文: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 」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盗何方 」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於上,行化於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 」於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翻译:晋国以盗贼为苦(晋国因为盗贼而忧愁).有一个人,叫做郄雍,能够辨识盗贼的模样,观察人的形貌就能辨出是否是盗贼.晋侯派遣郄雍辨识盗贼,千百个人当中没有一个遗漏的.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只得到一个人,一国的盗贼就完全铲除了,何必多用其他的人呢 」文子说:「我们的国君依靠观察而捉到盗贼,盗贼并没有完全铲除呀!而且郄雍必定会不得好死!」不久,盗贼们就谋划说:「我们所担心的,只有郄雍啊!」因此就联合盗贼把郄雍杀了.晋侯听到了就非常害怕,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就像你说的,郄雍死了!然而现在要用什麽方法抓盗贼 」文子说:「周谚曾经说过:『看见深渊的鱼会不祥,智慧的预料藏匿之事会有灾祸.』而且国君想要国内没有盗贼,没有比举用贤能的人而任用他更好的,使在上位者施行教化,教化人民,人民有羞耻心,怎麽还会有盗贼 」於是就用随会治理政治,盗贼们就奔往秦国了.。 4. 帮忙翻译【列子 晋国苦于强盗太多。有一个叫郄雍的人,能看出强盗的相貌,看他们的眉目之间,就可以得到他们的真情。晋侯叫他去查看强盗,千百人中不会遗漏一个。晋侯大为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全国的强盗都没有了,何必用那么多人呢?”文子说:“您依仗窥伺观察而抓到强盗,强盗不但清除不尽,而且郄雍一定不得好死。”不久一群强盗商量说:“我们所以穷困的原因,就是这个郄雍。”于是共同抓获并残杀了他。晋侯听说后大为惊骇,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所说的那样,郄雍死了。但收拾强盗用什么方法呢?”文子说:“周时有俗话说:‘眼睛能看到深渊中游鱼的人不吉祥,心灵能估料到隐藏着的东西的人有灾殃。"况且您要想没有强盗,最好的办法是选拔贤能的人并重用他们,使上面的政教清明,下面的好风气流行,老百姓有羞耻之心,那还有谁去做强盗呢?”于是任用随会主持政事,而所有的强盗都跑到秦国去了。 5. 郗雍视盗的原文 晋国苦盗。有郄雄者,能视盗之貌,察于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一遗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雄必不得其死。”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雄也。”遂共盗而残之。 晋侯闻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雄死矣。然取盗何方?”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 6. 请帮忙翻译【列子 晋国苦于抄小偷太多。 有一个人名叫郄雄,能察看小偷的外貌,只要仔细看一看他们的眉毛眼神,就能判断出这个人是不是小偷。晋侯派他察看谁是小偷,看了成百上千人没有看错一个。 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整个国家的小偷都捉完了,哪里需用很多人呢!”文子说:“国君想依靠察看外貌的办法捉小偷,小偷是捉不完的,而且 ,郄雄一定不会好死。”不久,很多小偷骤在袭一起商量对策,他们说:“弄得我们走投无路的就是郄雄这个人。” 于是,他们一起绑架郄雄并把他杀了。晋侯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立即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所说的,郄雄死了!然而有什么方法捉知小偷呢?”文子回答说:“周国有句谚语说:能看清深水里的鱼,这是不好的预兆,掌握别人隐私的,会遭到祸殃。 国君想根除小偷,不如推举贤明的人担任官吏;对地位高的人教导他们要严明,对地位低下的人要感化他们的品行,老百姓懂得耻辱,就谁也不会去做小偷了。”晋侯接受了文子的建议,就推举随道会主持国事,小偷们听到这个消息,纷纷逃到秦国去了。 u0625。 7. 宋人学盗文言文阅读 选自:《列子》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 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无不探也,未及时,以脏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 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 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下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无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译文: 齐国一个姓国的是首富,宋国的一个姓向的极穷,(姓向的)从宋国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姓国的告诉他说:“我善于盗窃。一年就自给,两年就自足,三年就大丰收,从此往后,施舍到的(大)有州(小)有弄巷。” 姓向的大喜,知道了他做盗贼的话,却不知道他做盗贼的办法,于是穿墙破室,(只要是)眼睛看见的手所碰到的没有不偷的,没多久,(就)人脏并获被判罪,连他祖辈的财产都被没收了。 姓向的认为姓国的在骗自己,就去埋怨他。 姓国的说:“你是怎么做盗贼的?”姓向的就将自己偷盗的情况说了。姓国的说道:“哈哈!你偏离做盗贼的方法也太远了吧?现在我告诉你吧。 我听说天有时,地有利,我偷盗天地的时利,云雨滋润,山川孕育万物,以使我的禾苗成长,生养我的庄稼,筑我的墙,建我的房屋;陆地上我盗禽兽,水里我盗得鱼鳖,没有一样不是盗得的啊。所有庄稼、土地树木、禽兽、鱼鳖都是天地所生,哪有是我所有的啊?但是我偷盗天的就没有祸殃;而金玉珍宝、谷物锦缎财物,是别人聚集的(财物),哪是天所拥有的啊?你偷盗那些东西被判罪,怎么能怨恨(我)呢?”。2023-07-16 09:43:271
列子中“说符”怎么读
shui fu2023-07-16 09:43:341
-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其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 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 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 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 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 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 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 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 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 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 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 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译文 杨子的邻居跑掉了一只羊。那位邻居率领家人去追赶,又来请杨子的童仆去帮着追寻。 杨子说:“嘻!丢失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寻?”邻居说:“这里岔路太多。” 邻人回来后,杨子问:“羊找到了吗?”邻人回答说:“找不到了。”杨子问:“怎么跑掉的?”邻人说:“岔路之中又分岔路,我们不知道羊跑到哪里去了,只好回来了。” 杨子听了这话神色骤然变了,半天不说话,一天不见笑容。他的学生觉得奇怪,请教(杨子)道:“羊,不过是下贱的畜生,而且还不是老师您的,却使您不苟言笑,这是为什么?”杨子没有回答, (他的)学生最终没有得到他的答案。杨子的学生孟孙阳从杨子那里出来,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心都子。有一天,心都子和孟孙阳一同去谒见杨子,心都子问杨子说:“从前有兄弟三人,在齐国和鲁国一带求学,向同一位老师学习,把关于仁义的道理都学通了才回家。他们的父亲问他们说:‘仁义的道理是怎样的呢?"老大说:‘仁义使我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把名声放在生命之后"。老二说:‘仁义使我为了名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老三说:‘仁义使我的生命和名声都能够保全。"这三兄弟的回答各不相同甚至是相反的,而同出自儒家,您认为他们三兄弟到底谁是正确谁是错误的呢?”杨子回答说:“有一个人住在河边上,他熟知水性,敢于泅渡,以划船摆渡为生,摆渡的赢利,可供一百口人生活。自带粮食向他学泅渡的人成群结队,这些人中溺水而死的几乎达到半数,他们本来是学泅水的,而不是来学溺死的,而获利与受害这样截然相反,你认为谁是正确谁是错误的呢?”心都子听了杨子的话,默默地同孟孙阳一起走了出来。出来后,孟孙阳责备心都子说:“为什么你向老师提问这样迂回,老师又回答得这样怪僻呢,我越听越糊了。”心都子说:“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丧失了生命。学的东西不是从根本上不相同,从根本上不一致,但结果却有这样大的差异。只有归到相同的根本上,回到一致的本质上,才会没有得失的感觉,而不迷失方向。你长期在老师的门下,是老师的大弟子,学习老师的学说,却不懂得老师说的譬喻的寓意,可悲呀!” 注释 杨子:对杨朱的尊称。杨朱,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亡:指丢失,失去。 既……又……: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率:率领,带领。 党:亲属。 竖:童仆,小仆人。 歧:岔路。 奚:疑问代词,何,哪里,为什么。 反:通“返”,返回,回来。 戚然:忧伤的样子。然:......的样子。 竟日:终日,整天。 既:已经。 损:失去,损失。 众:众多。 嘻:叹词,“呵,哈”。 焉:语气词,“吗”。 怪:以……为怪;认为……是奇怪的 既反:已经返回 率其党:带领他的亲属2023-07-16 09:43:451
关尹子教射文言文翻译
关尹子教射选自《列子·说符》,原文结尾处还有一句:“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 原文 (作者:列子)选自《列子·说符》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注释 射:射箭 中:射中靶心 请:请教 子:你 者:原因 弗:不 曰:说 未可:不可以(算学会) 报:汇报 知之矣:知道了 守:掌握 勿:不 独:只是 为国与身: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 存亡:结果 所以然:过程 译文 列子跟关尹子学习射箭,有一次,列子射中了靶心。去请教关尹子,说:“我学的.差不多了吧”。 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回答说:“不知道” 。 关尹子说:“不知道不能算是学会了”。 列子回去再练习。 过了3年,列子又来向关尹子求教。 关尹子又问:“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说:“知道了"。 关尹子说:“现在可以了。掌握住之所以能射中的规律,严格要求自己,就能每发必中。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所以圣人不关心结果,而注重清楚的了解整个过程。” 启示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学习也好,做事也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知其所以然,才算掌握了规律,只有这样精益求精地学习、工作,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不然你永远都只在不知其根究的情况下学习。2023-07-16 09:44:061
滥竽充数出处是哪儿?
宋国有一个走江湖卖艺的兰子,凭着他所怀有的绝技求见宋王宋元君。宋元君接见了他,并让他当众表演技艺。只见这个兰子用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木棍绑在小腿上,一会儿走一会儿跑,同时手里还耍弄着7把宝剑。7把宝剑在他手上轮番而过,而空中则总有5把宝剑飘然飞舞。宋元君看了这绝技,非常吃惊,马上叫人赏赐给这个卖艺人金银玉帛。 不久,又有一个会耍“燕戏”的兰子,听说了宋元君赏赐耍剑艺人金银的事,便前去求见宋元君。这一次,宋元君大怒说:“先前那个有绝技的人来求见我,虽然他的技艺毫无用处,但正好碰上我心情好,所以我仍然赏了他金银玉帛。今天这个兰子一定是听说了那件事才来求我看他表演的。是为贪财而献技、希望向我讨赏的。”于是宋元君命人把他抓了起来,本来打算杀了那个人,后来把他关了一个月就放了。出处:《列子·说符》——战国·列子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列子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人,大约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列子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其余篇章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2023-07-16 09:44:131
列子·说符篇的第一部分
①持后:保持谦退,不与人争先。②枉:弯曲。 关尹谓子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①也者,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人,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②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汤、武爱天下,故王;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尝观之神农、有炎③之德,稽之虞、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④贤人之言,所以存亡废兴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 ①身:指报应。即行为所造成的与之对应的结果。②度:礼度、法度或度量标准。③神农:古代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有炎: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号烈山氏,一作厉山氏。一说,神农氏即为炎帝。④度(duó):推测,估量。法士:推崇法治的人士。 关尹对列子说:“发出的言辞美好,回音就美好;发出的言辞丑恶,回音就丑恶;身体修长,影子就修长;身体短小,影子就短小。个人的名声,就等于回音;一生的报应,就等于身影。所以说:谨慎你的言辞,将有应和它的回声;检点你的行为,将有跟从它的影子。因此,圣人听到一个人的言辞就知道别人对他的看法,观察过去的行为便可预料将来的命运,这正是他们能够先知先觉的道理。”“掌握行为的礼度在于自身,而考察它的客观效果却在于他人。别人敬爱我,我必定敬爱他;别人憎恶我,我必定憎恶他。成汤、周武因为爱惜天下百姓,所以君临一国;夏桀、商纣因为厌恶天下百姓,所以身死国亡,这就是客观检验的结果。客观的检验和自身行为的礼度都已明确而又不遵守它,正如离家不通过门口,行走不顺着道路一般。依靠这种违反常理的方法去谋求利益,不是很困难的吗?我曾经考察了神农、炎帝的德行,检核了虞舜、夏禹、商汤、周武的书籍,思量了那些坚持法治和推崇德化之人的言论,发现存亡兴废不遵循这条规律的朝代,在历史上是从来不长久的。”2023-07-16 09:44:211
列子说符关于羊的文章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和邪恶的人讲道理2023-07-16 09:44:342
列子说符关于羊的文章 懂了什么道理
大道多歧亡羊。可悲的是,他所能识的人,没有一个不如同步入歧路的羊,渐行渐远,无法可施。2023-07-16 09:44:432
列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一、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此句出自《列子臆说》,翻译为:别人不尊敬自己,那危险侮辱就会来到了。二、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出自《列子说符》,枉:弯曲,不直。这两句大意是:形体弯,影子自然就曲;形体直,影子自然就正。品德高尚的人,美名自会远播;行为不端的地方,邪僻就容易泛滥。三、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未笃也。本句出自《列子列御寇》,凡是求学不勤的人,定是他的志向未坚定。四、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语句《列子·汤问》,【译文】心智不多而怒气很盛的人,考虑问题简单,常常因为独断专行而有所闪失。五、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列子》所讲“人而无义”,他说一个人没有真正的知识学问,以及普通哲学的修养,就是文化的修养不够,“唯食而已,是鸡狗也”,这种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那就同鸡狗禽兽没有两样。2023-07-16 09:44:521
关于列子的故事介绍 列子的子列子穷的故事
列子的故事 《列子》中收录了许多列子的故事,例如列子好游、子列子穷、列子学射等,通过这些事迹体现了列子高尚的情操和独特的心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淡泊名利、贫贱不移、宠辱不惊的列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可以使我们提高自身的修养。 列子御风飞行雕像 故事一:列子生活贫困,容貌因为饥饿变了颜色。有人就对郑国子阳说:“列御寇是有思想的道学人士,居住在您的国家里竟会如此穷困,您难道是不喜欢贤达之人吗?”子阳马上让官吏给列子送粮。列子出来接见使者,拜谢后拒绝接受,使者只好离去。列子回屋后,他的妻子捶着胸口说:“我听说做有道有学问的人的妻儿都能得到安逸快乐。如今我们挨饿,君主让人给你送粮食,你却拒绝,难道挨饿是我们的命吗?”列子笑着对她说:“君主不是自己知晓我的,只是因为别人的话才给我送粮食的。等到哪天他要施罪于我时,又会因为别人的话来治我的罪,这就是我不接受的原因。”后来,百姓们果然趁难杀了子阳。 故事二:列子学射箭,已经射中了,就去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列子回答说:“不知。”关尹子说:“还不行。”列子回去继续学习,过了三年,将自己学射箭的情况告诉关尹子。关尹子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列子回答说:“我知道了。”关尹子说:“那好,一定要记住这其中的道理,不要轻易地荒废了。不仅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是这个道理。 故事三:列子自称跟壶丘子学习了九年,学会御风飞行。在每年春季,列子都会乘风飞行。列子在飞行时感受到身体和灵魂的交融,心神凝聚,五官和肉体都不复存在,不知不觉便飘起,只听见风从耳边呼呼作响。 子列子穷 《子列子穷》就是列子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列子的为人和他高尚的操守,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列子像 其原文是: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列子生活贫困,容貌因为饥饿变了颜色。有人就对郑国子阳说:“列御寇是有思想的道学人士,居住在您的国家里竟会如此穷困,您难道是不喜欢贤达之人吗?”子阳马上让官吏给列子送粮。列子出来接见使者,拜谢后拒绝接受,使者只好离去。列子回屋后,他的妻子捶着胸口说:“我听说做有道有学问的人的妻儿都能得到安逸快乐。如今我们挨饿,君主让人给你送粮食,你却拒绝,难道挨饿是我们的命吗?”列子笑着对她说:“君主不是自己知晓我的,只是因为别人的话才给我送粮食的。等到哪天他要施罪于我时,又会因为别人的话来治我的罪,这就是我不接受的原因。”后来,百姓们果然趁难杀了子阳。 这则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贫贱不能移的列子,尽管自己处于忍冻挨饿的困境,也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要分析自己所处环境的厉害关系。不要看见利益就抓住,一定要符合道义,遵守自己的操守。 列子简介 列子,东周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列子学,最早提出宇宙生成四阶段学说,关于宇宙和天体的学说都早于西方,是位了不起的学者。 列子画像 列子生性随意,不爱慕虚荣,悠然自得,专心研究学问,在先秦诸子中拥有很高的地位,也是最豁达的人。列子有众多弟子,很多都常年伴其左右,听其传道授业解惑也,列子学派在战国后期影响很大。列子更是老子和庄子的过度阶段,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列子的代表作是《列子》,今存于世的有天瑞、仲尼、力命、黄帝、汤问、说符、杨朱、周穆王八篇,其余篇章已失传。留下的篇章中有许多寓言故事被广为流传,意味深长,成为哲理,用以教育人们的言行举止。《列子》一书是先秦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记录了许多当时背景下的风土人情、人物文化、地域特征等,是研究历史的优秀作品。 列子的个人思想包括:贵虚、以道为本、齐物为一、体道合真、无心之境、力命。他的思想大部分是精神层面的,而且强调养生。将道视为生命的本体,用以获得心灵的自由,使人的心身都到达一个高度。对万物所处的状态,归结于万物自身,对不能解释的现象归结于命。其道学的思想影响了后世,封建帝王对他的思想也很重视,在唐玄宗时期被封为“冲虚真人”,所著的《列子》一书,也留下深远影响。 列子臆说 《列子臆说》的作者是南怀瑾,他采用倒序的方式,对《列子》的故事进行精解,再阐述了他对道家学术及观念的认识,反映了他对事物的不同理解,蕴含了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包括自身的学术理论,弘扬了我国的历史文化。 南怀瑾先生像 本书于2010年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分上、中、下三册。《列子》一书是道家的重要书籍,作者南怀瑾不像以往的学者那样研究列子的人或者《列子》一书的成文年代,他重视《列子》中叙述的具有深刻意义的故事,让现代人对列子的了解更加深刻。让人们从新认识列子,从而迷恋于古文人的思想,开拓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内涵,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南怀瑾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大师,他毕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振兴,认为中国文化的真谛是仁爱慈悲,他热爱中华文化,并用心宣扬中华文化。他坚持不懈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可以被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的优秀文化。南怀瑾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好学并饱读诗书,为其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其一生从事多种事业,这些经历又丰富了他的阅历,使得他对国学认识深刻,精益求精。在传统文化中的儒学、道学和佛学等方面皆有都有造诣,对养生医学方面也很擅长。他建立学堂,处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他的爱国情怀真的让人很是敬佩。 列子说符 《列子?说符》是《列子》的最后一篇。符,在古代是祥瑞的征兆,有符瑞、符应的含义。说符的意思指道与人事相应。全文共有三十四个部分,大多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向人们讲述人世间的大道理。列举两则《说符》中的典故: 列子书籍 《列子学射》: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列子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在做任何事时,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做到精益求精,切忌急功近利。 《子列子穷》: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唐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令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属于困境时,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要分析自己所处环境的厉害关系。不要看见利益就抓住,一定要符合道义,遵守自己的操守。2023-07-16 09:45:001
窃盗未获文言文翻译
1. 盗窃未获文言文翻译 《盗窃未获》原文 秦破赵于长平①,坑众四十万②,遂以兵围邯郸③。诸侯救兵列壁而不敢前④,邯郸垂亡⑤。平原君无以为策,家居愁坐,顾府吏而问曰⑥:“相府有何未了公事?”吏未及对⑦,新垣衍在坐⑧,应声曰:“唯城外一火窃盗未获尔⑨。” 《盗窃未获》注释: ①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②坑:活埋。③邯郸:赵国都城。④列壁:陈兵营垒,坐观双方成败。壁,古时军营周围的防御设施。⑤垂:将近。亡:灭亡,指沦陷。⑥平原君:赵胜,赵惠文王之弟,号平原君,任赵国相国,战国四公子之一。顾:回头看。⑦对:回答。⑧新垣衍:即辛垣衍,辛垣是复姓,衍是名。战国时曾在魏国做将军。⑨火:同“伙”。尔:用法同“耳”,可译为“了”、“罢了”。 《盗窃未获》译文 秦国在长平击败了赵国的军队,活埋了俘虏四十万,就率领军队包围了邯郸。诸侯派出的救兵都陈兵营垒坐观成败,不敢上前救援,邯郸即将沦陷。平原君没有用来应对的办法,在家中闲呆,忧愁地坐着,回头看着相府里的官吏问道:“相府里有什么没办完的公事吗?”官吏还没来得及回答,辛垣衍在场,应声回答说:“只是城外有一伙盗贼还没有捕获罢了。” 《盗窃未获》选自《艾子杂说》。《艾子杂说》是一部寓言集,共收入三十九则故事。艾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滑稽多智的人物,贯穿故事始终。本书旧题宋代苏轼撰。本文描写了一群昏官庸吏的形象,他们钻营讨好,粉饰太平,对大事毫无主见,在小事上却抢先发言,一副阿谀奉承的丑态。 2. 《智破盗窃案》古文的译文 智破盗窃案 《梦溪笔谈〉【译文】 陈述古在福建省浦城县做知县时,当地发生了一宗盗窃案,抓住了一些嫌疑犯,却不能够确认谁是真正的窃贼.于是他心生妙计,故意声称有一座庙里的钟非常灵异,能识别盗贼.凡是盗贼摸了,它就会发出声音.他派人把那口钟迎到官署后面的阁上,还把疑犯带来,故意在他们面前说:不是盗贼,摸它是不会发出声音的;若是盗贼,摸它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说完以后,还装模作样,带领县衙内的大小官员庄重的祭祀一番,然后用布将钟围住.他让各个疑犯逐一伸手去摸.每人摸完之后,他不是检验钟是否有声,而是查看各人的手.因为他事先偷偷派人将墨涂在钟上,真正的罪犯由于害怕钟真的会响起来,所以根本不敢碰那口钟一下,自然手上没有墨痕. 【原文】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蒲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述古乃绐之曰:“某神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 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惟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D,生活优裕 20090107 2.C.(A.其,指示代词“这”。 B.以,介词,“把”。C.第一个“而”表承接,第二个“而”表修饰。 D.乃,连词,“才”。) 3.A(②说“我来也”盗术高超。 ⑤说的是“卒”) 4.翻译: (1)马上送到监牢审讯,他却一点也不承认,又没有赃物可作证明,于是不能了结此案。(关键词,“亟”译为“立刻、马上”,“乃”表转折,“略”译为“完全”,“竟”为“结束、了结”,“狱”为“案件”) (2)如果你不听从我,却恐怕你将来会有比这更悔恨的事情!(关键词,“见”译为“我”,“于”译为“比”。) (3)差点儿错断这个案子,他不承认是应该的啊。(关键词:“狱”是“案件”,“宜乎其不承认也”是主谓倒装) 【参考译文】 京城繁华市区,盗贼很多,行踪诡秘,不容易彻底缉捕。 赵尚书担任临安府尹时,有一贼每次在人家中作案后,一定用白粉在门壁上写下“我来也”三字,虽然追捕很严,但还是久久捉拿不到。“我来也”的名声,哄动了京城。 大家不说捉贼,只说捉“我来也”。 一天,下属押送一个贼犯来到,说他就是“我来也”。 马上送到监牢审讯,他一点也不承认,又没有赃物可作证明,未能结案判其入狱。那人在拘禁期间,忽然偷偷地对牢卒说:“我固然经常作贼,但不是‘我来也",现在我知道自己无法逃脱了,只求你好好照看。 我有白金若干,藏在保叔塔上某层某处,你可以去把它取回。”牢卒想塔上乃是游人往来频繁之地,(不可藏金),以为是戏弄他。 贼人说:“别怀疑,只管去,那里正作佛事,点燃塔灯一宿,逗留一整夜,就可以得到手了。”牢卒听从了贼人的计谋,果然得到白金,非常高兴。 第二天清早进入监狱,牢卒偷偷地送酒肉给这贼人。过了几天,贼人又对牢卒说;“我有东西一坛,放在侍郎桥某处水中,你可以再去取回。” 牢卒说:“那里人多,凭什么取回?”贼人说:“教你家里人,用箩筐装着衣裳,到桥下去洗,偷偷地把坛子放进箩筐,再用衣裳盖好,抬回就行了。”牢卒又听从了他的话,这次得到的更多。 第二天,牢卒又送酒食给贼人,加以慰劳。牢卒虽然很高兴,但不知贼人是什么意思。 一天晚上,已打二更。贼人低声对牢卒说;“我想出去一会儿,四更以前赶回,决不连累你。” 牢卒说:“不行!”贼人说:“我一定不连累你,即使我不回来,你因失掉囚犯,必然会受到罪责,而我送给你的,尽可以维持生活。假若你不听从我,却恐怕会有比这更悔恨的事情!”牢卒无可奈何,只得把他放走。 牢卒坐下来等候,他正在忧虑烦恼之时,听到房檐瓦响,贼人跳了下来,牢卒非常高兴,重新给贼人加上镣铐。刚天亮,开牢门,听到某门张府报案说:“昨夜三更,被盗,丢失好多器物。 贼人在府门上写下‘我来也"三字。”府尹拍着桌子说:“差点儿错断这个案子,怪不得他不承认。” 只是以不应该犯夜禁,把在押的那个贼犯,打了一顿板子,驱逐出境了事。牢卒回到家里,他老婆说:“我半夜里听见敲门,恐怕是你回来,赶忙起身开门,只见一人把两个布袋丢在屋里就走了,我于是把它藏起来。” 牢卒打开一看,都是金银器皿,才知道是张府被盗走的东西,又用它来贿赂牢卒,贼人竟因此逃脱性命。虽然以赵府尹的明察洞见,但还是猜不透贼人的奸滑,贼人真算得上狡黠了!牢卒于是以疾病为由辞职,从容地享乐终身。 死后,儿子不能守业,把留下的财宝都花光了,才对别人说出这件事。 4. 求文言文《唐太宗论止盗》全文翻译 司马先《唐太宗论止盗》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①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②不闭,商旅野宿③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 *** 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注释]①[哂(shěn)]微笑.②[外户]这句是使动用法句式:使门向外开.也就是不闭门的意思.③[野宿]在郊外露宿.[译文]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唐太宗)皇上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了.”。 5. 列子说符的译文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 晋国因为盗贼猖獗而忧愁,有一个叫郄雍的人,能够辨识盗贼的相貌,观察他们眉眼间的形象,就可以获得真情.晋侯派遣郄雍辨识盗贼,千百个人中没有一个遗漏的.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整个国家的盗贼就因为他而没有了,何必用许多人呢?”文子说:“我们的国君依靠观察而捉到盗贼,盗贼不会穷尽,而且郄雍一定会不得好死.”不久,盗贼们商议说:“使我们困窘的原因就是郄雍.”就一起劫持并残杀了他.晋侯听到了非常害怕,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说的那样,郄雍死了!但用什么方法来抓获盗贼呢?”文子说:“周朝时的谚语曾说过:眼力能看到深渊的鱼的人不吉祥,智慧能预料到隐藏的事情的人会有灾祸.而且国君想要没有盗贼,没有比选拔贤能的人并任用他们更好的方法了;假如上面的教化清明,下面的好风气流行,人民有羞耻之心,那么为什么要去做强盗呢?”于是,晋侯任用随会管理政事,盗贼们就跑到秦国去了.。2023-07-16 09:45:071
诸子集成列子说符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什么
诸子集成列子说符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敢于向权威提出不同意见~2023-07-16 09:45:161
《列子学射》原文介绍及寓意鉴赏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列子学射》原文介绍及寓意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出自《列子说符篇》,其原文是: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翻译过来意思是:列子学射箭,已经射中了,就去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列子回答说:“不知。”关尹子说:“还不行。”列子回去继续学习,过了三年,将自己学射箭的情况告诉关尹子。关尹子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列子回答说:“我知道了。”关尹子说:“那好,一定要记住这其中的道理,不要轻易地荒废了。不仅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是这个道理。所以圣人不在乎存亡,而关心为什么会这样。” 列子,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列子》一书,属于道家典籍。相传原著是列子,书中记叙了许多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还起到教育人、引导人的意义。列子请教关尹子学射箭的事迹,反映出的道理不仅适用于射箭,还对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有重要作用,简单的`事,蕴含着大道理。不禁让我们对古人的智慧产生敬佩之情。 列子学射的道理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长期战乱,射箭成为当时人们学习的技能之一。追溯到原始时代,射箭常常是人们用来狩猎的,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射箭技巧。《列子学射》就是一篇记录了关于列子学射箭的事迹。列子通过学射,请教关尹子关于射箭的问题,在得到关尹子提醒后,经过认真研究和苦心专研,明白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列子学射》的故事大致是:列子学射箭,已射进靶心,就请教于关尹子。关尹子说:“你知道射箭射中的道理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原因。”关尹子说:“那还不行。”列子回家继续学习,又学习了三年,列子将学射箭的进展告诉关尹子。关尹子说:“你知道射箭射中的道理吗?”列子回答说:“我知道了。”关尹子说:“那可以了,要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掉。不仅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是这样。所以圣人不在乎存亡,而关心这其中的道理。” 列子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只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从简单的射箭就可以发现,不要只在乎射箭射中,还要掌握射箭的规律,知道为什么会射中。在做任何事时,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做到精益求精,切忌急功近利。 列子简介 列子,东周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列子学,最早提出宇宙生成四阶段学说,关于宇宙和天体的学说都早于西方,是位了不起的学者。 列子生性随意,不爱慕虚荣,悠然自得,专心研究学问,在先秦诸子中拥有很高的地位,也是最豁达的人。列子有众多弟子,很多都常年伴其左右,听其传道授业解惑也,列子学派在战国后期影响很大。列子更是老子和庄子的过度阶段,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列子的代表作是《列子》,今存于世的有天瑞、仲尼、力命、黄帝、汤问、说符、杨朱、周穆王八篇,其余篇章已失传。留下的篇章中有许多寓言故事被广为流传,意味深长,成为哲理,用以教育人们的言行举止。《列子》一书是先秦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记录了许多当时背景下的风土人情、人物文化、地域特征等,是研究历史的优秀作品。 列子的个人思想包括:贵虚、以道为本、齐物为一、体道合真、无心之境、力命。他的思想大部分是精神层面的,而且强调养生。将道视为生命的本体,用以获得心灵的自由,使人的心身都到达一个高度。对万物所处的状态,归结于万物自身,对不能解释的现象归结于命。其道学的思想影响了后世,封建帝王对他的思想也很重视,在唐玄宗时期被封为“冲虚真人”,所著的《列子》一书,也留下深远影响。2023-07-16 09:45:431
齐人攫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分别是什么?
《齐人攫金》文言文翻译:从前齐国有一个想要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到市场上去。他去卖金子的地方,乘机抢了店主的金子离开。衙役把他逮住了,审问他:“人都在那里,你抢别人的金子,这是为什么?”齐人回答他说:“我抢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注释:衣冠: 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之:到…去。市:集市。适: 到…去。因: 趁机。焉:这里 。攫(jué):抢。去: 离开。鬻(yù):出售。徒: 只,仅仅。原文: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启示:《齐人攫金》是战国时期的一则寓言故事,出自由列御寇撰写的《列子·说符》,讽刺了那些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的人。追求物质财富,希望生活宽欲,是人之常情,但利欲熏心、见钱眼开,进而做出愚蠢野蛮的行动,就显得可笑而可恨了。不要因一时的鬼迷心窍而做出胆大妄为、自欺欺人的事情。2023-07-16 09:45:522
正能量名言: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苏轼
一、有了一些小成绩就不求上进,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上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必须再继续前进一步。安徒生 二、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 三、为了彻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同程度的主观主义成分,我们惟有要求自己,遇事都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虚心。邓拓 四、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苏轼 五、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徵 六、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七、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鲁迅 八、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富兰克林 九、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季米特洛夫 十、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十一、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谭嗣同 十二、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十三、创造力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展的一种能力。把创造力限制在少数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多产创作上是一种陈腐的观念。创造性是每一个人作为人类的一员都具有天赋潜能,它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下,人人都可以表现出创造性。 十四、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张廷玉 十五、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十六、迈开脚步,再长的路也不在话下;停滞不前,再短的路也难以到达。 十七、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 十八、进考场前,我自带草稿纸了,被没收了;高考进行时,讲台上手机响了,被抠电池了;英语科目最后30分钟,全部考生都交卷离开了,我居然淡定了;结束前10钟,监考老师把挂钟带走了,我傻眼了! 十九、诚信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福科 二十、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二十一、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二十二、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魏相 二十三、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麽大,我们仍然因该清醒地估计敌人地力量,提高警惕,决不容许在自己的队伍中有骄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绪。斯大林 二十四、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列夫托尔斯泰 二十五、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二十六、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二十七、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十八、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大智若愚是什么意思_大智若愚的反义词 大智若愚[d zh ru y] 【解释】:某些才智出众的人不露锋芒,看来好像愚笨。 【出自】: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有智慧的人不露锋芒 大智若愚造句: 1、我看老王是大智若愚,不相关的事,他都糊里糊涂,属他份内的事,却一清二楚。 2、他看似笨笨的,其实是大智若愚,心思缜密的狠。 3、我总是发现,要成功于世,就必须大智若愚。 4、表面上看起来他好像不太灵光,没想到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靠他来解决,真是大智若愚啊! 5、老李是一个大智若愚、深藏不露的人,我们应该多向他请教。 6、在地上,它们站立或行走的时候,有人可能会说它们笨拙,其实你对它们熟悉了就会知道:那不是笨拙,那是憨厚,那是大智若愚啊! 7、小慧看起来呆呆的,读起书来却过目不忘,难怪老师说她大智若愚。 8、这位长者的为人处世,令人有一种大智若愚的感觉。 大智若愚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中文】:大智若愚 【读音】:d zh ru y 【正音】:智;不能读成z。 【辨形】:若;不能写成苦。 【大智若愚的意思】:若:好像。有才能有智慧的人锋芒不外露,表面上好像很愚笨。 【出处】:明李贽《焚书李中溪(xī)先生告文》: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欲以实其坚,是故大智若愚焉耳。 【近义词】:大巧若拙 【反义词】:锋芒毕露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有智慧的人不露锋芒 【大智若愚造句】 1、千万不要对自己的智商有过高的判断。大愚若智,大智若愚。世上真正的高人单纯的像个婴儿。天道无欺,大成无伪,自古以来一切巨匠胜业都直白坦然。余秋雨《君子之道》 2、大愚中藏大智。大智若愚实在是一种人生的最高修养,最高境界。大智若愚也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大智若愚的人总有比常人更多的成功机会。 3、虚怀若谷,和光同尘;大智若愚,静水流深。 4、人太聪明了就会疑神疑鬼,所谓大智若愚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大智若愚不是闭目塞听,而是不在小事上浪费精力。 5、别人骂你大智若愚的时候,你可以夸他大愚,弱智啊。 6、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与常人相反,表面上有些犯傻。 7、可以有小聪明,但是小聪明和大智慧一定要搞清楚。大智若愚才是最高境界。《YY小说爽点》 8、对人、对事、看透是一种睿智,看透不说透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9、明白人不是真正的精明人,真正的精明都是大智若愚的。 10、装傻这事,如果干的好,就叫大智若愚;木纳这事,如果干的好,就叫深沉。 11、沉默的好处,有人说智者可以借其隐藏聪明,蠢人可以借其隐藏愚钝。但知道隐藏其愚钝的哪还会是蠢人,必是大智若愚。蠢人常以沉默隐藏其懦弱。 12、从小我就立志要做一个大智若愚的人,无奈只成功了一半,而且还是后一半。 13、乐观的心态来自宽容,来自大度,来自善解人意,来自与世无争。为人处世要谨慎,要虚怀若谷,要大智若愚。延参法师《演好生命这出戏》 关于工作的励志说说,大智若愚就可以了,看透不说透! 1、因为知道自己的世界绝不是现在的景象,生活会给我更多惊喜的,所以一直在坚持。 2、再教一个活下去的理由:把平日里收到的善意和爱小心蓄好等到有一天快被绝望淹没头顶的时候把它们全部倒出来 啊!原来我也有被生活眷顾啊! 3、沉默是金,有时候装傻还是挺好的! 4、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因为一个人而努力适应。 5、大智若愚就可以了,看透不说透! 6、哪里都有开心,哪里都有忧愁,靠自己化解。 7、凡事不要太过劲,淡言而过,至之沉黙,傻一点。 8、曾经亲人朋友都可以成为我的羁绊,如今越长大越不知啥是羁绊。或许是年少容易转牛角尖。 9、学习方法比死读书更重要,千万不要加班加到被自己感动。。。 10、有时问,未必老板会有时间聊!说到底,自己有想法、有专业度和清晰的思路更重要,因为你做出来的正是老板想要的。 11、永远拿结果说话,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把精力用在重要的事情上,提升自己的效率。 12、老板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和能和员工合理的下达指令才是关键。 13、跑步一年,我很努力,很认真,基本都会按计划去跑,很多朋友很奇怪,你这样跑有意义吗? 14、没有主动思考的意识,不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说白了就是不学习,永远做永远错,抓不住重点,缺少培养自己的领导意识。 15、努力能会说谎!即便非常的努力,也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16、做事永远都要给老板惊喜,要学会开悟,而非死板的做事! 17、我们唯有在高速需求这条路上拼搏努力,才有跨越低效能的无产重复劳动。 18、多做一个版本,拿给老板做选择,反正都要做好几张图,不如一次就做了。 19、领导们在布置任务的时候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改了几次一次和一次不一样,那么我将再也不会这个点下班2023-07-16 09:46:191
楚庄王问詹何文言文翻译
楚庄王问詹何说:“治理国家应该是怎样?”詹何回答说:“我明白治养自身却不明白治理国家。”楚庄王说:“我是得到祀奉宗庙社稷的人,希望学到怎样维持它。”詹何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身心治养好而国家混乱的事,也没听说过因为自己意乱而能治理好国家的事。所以根本在自身,不敢用末节来答复。”楚王说:“说得好。” 原文: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 《楚庄王问詹何》告诉人们的道理 文中詹何对楚庄王的答话,意在告诫执政者修养自身,才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这个道理。今天为官者,也要清正廉洁,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 《楚庄王问詹何》出处 这篇文言文选自《列子·说符篇》,《列子·说符》出自《列子》,《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早已散佚。全书共8篇,134则,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2023-07-16 09:46:311
中考链接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怎么翻
诸子集成列子说符,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孩子们完成列子说符,人们把可以吃的都吃了,难道天本是人生2023-07-16 09:46:391
知否里的错认水是什么
知否里的错认水是薄酒的谑称。错组词:错误。闪失在推理过程中的错误不正确与客观实际不符合错误的司法观念详细解释亦作错悮。不正确与客观实际不符。错愕。仓卒惊愕良不得已错愕迎科。韩愈曹成玉碑详细解释犹嶙峋。愕,通崿。错过。丧失时机错过了一次取胜的机会相互在路上交错而过我们在路上相互错过了详细解释交错而过,失之交臂。错意。在意,注意。错,通措。列子说符有一丈夫方将厉之,孔子使人并涯止之丈夫不以错意。杨伯峻集释治要引错作措。错综复杂。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错车。车辆相向行驶或超车时各自向两边让开以使双方顺利通行详细解释车辆纵横交错。形容车多。错字例句:即使错了,他也总是试图固执己见。这种有错就改的态度,我们十分欢迎。这事不能埋怨别人,你自己也有错。慌忙之中,他拿错了桌上的信件。一进场我就发现你们坐错了位置。你明明错了,为什么还强词夺理呢?他一时疏忽,把报名表填错了。你明明错了,还要争辩什么。虽然这样做是错的,但是也有道理。只怪我们用错了人,应当负荆请罪。2023-07-16 09:46:471
鲍氏之子寓意
鲍氏之子出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列子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鲍氏之子寓意 本文通过鲍氏之子反驳齐田氏的一番话,批判了那种认为万物由上天制造出来的唯心主义,赞扬了鲍氏之子的唯物论思想。《列子》在这里借用一个十二岁的小孩之口道出了天地与我并存,类也。并主张类无贵贱的思想,强烈地驳斥了田氏的天之于民厚矣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故事启示我们应当不畏权贵、不阿谀奉承、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2023-07-16 09:47:251
求齐人攫金文章+翻译
成语词条: 齐人攫金 成语发音: qí rén jué jīn 成语释疑: 攫:夺取。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 成语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金而去。”从前,齐国有一个人,整天梦想得到许多金子,发个大财。有一天,他一大清早就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来到集市上四处游荡,心里就想着如何能得到一些金子。他发现有一家金店,就一步跨进门去,二话不说揣起金器,回头便走。店主见他抢了金子,大叫捉贼。这时,正好路过几个巡吏,就把他抓住了。巡吏审问他:“当着这么多人,你怎么竟敢去偷别人金子?还不给我从实招来!”那人这时似乎才省悟过来,战战兢兢地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到有什么人,只看见满眼的金子。”文言文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是深刻的。追求物质财富,希望生活宽欲,是人之常情,但利欲薰心,见钱眼开,进而做出有悖人性、愚蠢野蛮的行动,就显得可笑而可恨了。不要因一时的鬼迷心窍而做出胆大妄为、自欺欺人的事情.典故出自《列子·说符》。齐人攫金,形容因贪利而失去了理智,利欲熏心,不顾一切。攫,原指鸟用爪抓取,此成语中引申为夺取之意。2023-07-16 09:47:524
列子·说符原文及翻译
列子·说符原文及翻译如下: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①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②,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翻译如下:列子穷困,容貌有饥饿之色。有人对郑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德学问的人,住在您的国家里而受到穷困,您难道不喜欢有道之士吗?”郑子阳立即命令官吏给列子送去粮食。列子出来接见使者,两次拜谢并拒绝接受,使者只好走了。列子进屋后,他的妻子拍着胸脯埋怨说:“我听说做有道德学问的人的妻子都能得到安佚快乐。现在我们挨饿,君王派人来给你送粮食,你却不接受,难道不是我们的命吗?”列子笑着对她说:“君王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据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的;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时,又会根据别人的话去办,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后来,百姓们果然杀掉了子阳。2023-07-16 09:48:191
文言文列子说符翻译
1. 列子说符的译文 晋国因为盗贼猖獗而忧愁,有一个叫郄雍的人,能够辨识盗贼的相貌,观察他们眉眼间的形象,就可以获得真情。 晋侯派遣郄雍辨识盗贼,千百个人中没有一个遗漏的。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整个国家的盗贼就因为他而没有了,何必用许多人呢?”文子说:“我们的国君依靠观察而捉到盗贼,盗贼不会穷尽,而且郄雍一定会不得好死。” 不久,盗贼们商议说:“使我们困窘的原因就是郄雍。”就一起劫持并残杀了他。 晋侯听到了非常害怕,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说的那样,郄雍死了!但用什么方法来抓获盗贼呢?”文子说:“周朝时的谚语曾说过:眼力能看到深渊的鱼的人不吉祥,智慧能预料到隐藏的事情的人会有灾祸。而且国君想要没有盗贼,没有比选拔贤能的人并任用他们更好的方法了;假如上面的教化清明,下面的好风气流行,人民有羞耻之心,那么为什么要去做强盗呢?”于是,晋侯任用随会管理政事,盗贼们就跑到秦国去了。 2. 列子说符翻译 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 宴饮的宾客竟有上千人。u0625 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 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u0625 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 “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以智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那里是上 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 3. 【列子说符翻译秦穆公谓伯乐曰从文言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翻译: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岁高了!您的子孙中有可以派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答道:“一般的好马可通过形体状貌辨识,天下的好马(即千里马),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像这样的马绝于尘土消失蹄印.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一般的人,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他们识别天下的千里马.我有一个曾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本领不在我之下,请求您召见他.穆公召见了他,派他外出找马,三个月后方九皋返回报告说:“已经得到它了,在沙丘.”穆公问:“什么马?”方九皋答道:“是一匹黄色母马.“穆公派人前去取得它,却是一匹黑色公马.穆公不高兴,召唤伯乐对他说:“糟糕,你所派遣的找马人!毛色雌雄尚且不能知道,又能知道什么马?”伯乐长长地叹息道:“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这正是方九皋比我强千万倍还不止的原因哪!像九方皋所观察的,天地间的奥妙:得到了它的精微,而放弃了它的粗略,省察其内部而忘却其表象,看见了他所应当看见的地方,而没有看见他不必看见的地方,考察了他所应当考察的地方,抛弃了他所不必考察的地方.像九方皋这种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人,实在有比千里马更可宝贵的地方啊!”马到达,果然是天下的好马啊. 体会: 观察事物,要抓住主要矛盾,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4. 求《人和鱼雁》——《列子.说符》的译文和寓意~ 人和鱼雁①?齐田氏祖于庭②,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 于民厚矣,殖五谷③,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④.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 次⑤,进曰:“不如君言.天地方物,与我并生,类也⑥.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 相制⑦,迭相食⑧,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是蚊蚋 肤⑨,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⑩!【注释】?①选自《列子u2022说符》.②齐:春秋时国名,在今山东省北、中部一带,始姜姓,后被田氏 取代.祖:祭名,即祭祀路神.古人出行之前先祭路神.③殖:繁殖.④响:原指回声,这 里指异口同声.⑤预:参预.次:次位.这句意思是说这个小孩是大人领来的,并不属于正 式被邀请的客人.⑥类:指种类,物类.下文“类”同.⑦徒:只是.制:制约.⑧迭:按 次序.这里承上文,就是以小大智力相制而食.⑨蚋:读ruī瑞,虫名,形略似蜂,黑色 ,吸哺乳动物的血.:读zā扎,咬.⑩肉:指虎狼捕食的动物.【译文】?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 宴饮的宾客竟有上千人.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 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 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以智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那里是上 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 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题旨】鼓吹神意天赐是施麻醉剂.。 5. 帮忙翻译【列子.说符】晋国苦盗.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笨秦焉.这一 原文: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 」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盗何方 」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於上,行化於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 」於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翻译:晋国以盗贼为苦(晋国因为盗贼而忧愁).有一个人,叫做郄雍,能够辨识盗贼的模样,观察人的形貌就能辨出是否是盗贼.晋侯派遣郄雍辨识盗贼,千百个人当中没有一个遗漏的.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只得到一个人,一国的盗贼就完全铲除了,何必多用其他的人呢 」文子说:「我们的国君依靠观察而捉到盗贼,盗贼并没有完全铲除呀!而且郄雍必定会不得好死!」不久,盗贼们就谋划说:「我们所担心的,只有郄雍啊!」因此就联合盗贼把郄雍杀了.晋侯听到了就非常害怕,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就像你说的,郄雍死了!然而现在要用什麽方法抓盗贼 」文子说:「周谚曾经说过:『看见深渊的鱼会不祥,智慧的预料藏匿之事会有灾祸.』而且国君想要国内没有盗贼,没有比举用贤能的人而任用他更好的,使在上位者施行教化,教化人民,人民有羞耻心,怎麽还会有盗贼 」於是就用随会治理政治,盗贼们就奔往秦国了.。2023-07-16 09:48:421
列子说符翻译
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 宴饮的宾客竟有上千人。ue004 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 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ue004 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 “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以智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那里是上 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2023-07-16 09:48:531
《列子说符篇》的翻译是什么?
原文: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曰:“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译文列子向壶丘子林学道。壶丘子林说:“你懂得保持谦让,才谈得上立身处地。”列子说:“愿听您说说保持谦让的道理。”壶丘子林说:“看看你的影子,就知道了。”列子回头察看自己的身影:身体弯曲,影子就随着弯曲;身体挺直,影子也随着挺直。由此可见,影子或弯或直依赖于身体的动作,而由不得影子;处世的窘困或顺利听凭于外物的制约,而不在于个人的主观意志,这就是保持谦让才能使自己处身领先的道理。扩展资料:主要思想:世事无常,祸福相倚,因此列子认为,为人处世应当做到“持后而处先”,对于事物的存亡变幻,也应当透过其表面来“寡其所以然”。一方面要“恃道化而不恃智巧”,全身远害,避免重演郄雍的悲剧;一方面也要拥有“授隙抵时,应事无方”的智慧,领会“先迕后合”的圣人之言,进而懂得各种看似无关的现象背后实际上存在着积来已久的缘由。然而世人多纵欲迷性,重利轻道,贪图一时所莸,不念长久之积,所以才会闹出“宋人拾契”、“齐人攫金”那样的笑话。唯有舍末明本,“归同反一”,因名求实,得其髓而弃其粗,才能一睹天道与人事之间的绝妙天机。2023-07-16 09:49:001
列子说符中的宋元君是怎样识别人才的
原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君。宋元君召而使见其技,兰子以双技长倍其身,接其胫,并趋并驰,又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闻之,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帛。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戮之,经月乃放。翻译:宋国有一个走江湖卖艺的兰子,凭着他所怀有的特技求见宋王宋元君,以期获得宋元君的重用。宋元君接见了他,并让他当众表演身手。只见这个兰子用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木棍绑在小腿上,边走边跑,同时手里还耍弄着7把宝剑。他一边用右手接连地向空中抛出宝剑,一边用左手精确无误地往接不竭着落的剑。7把亮堂堂的宝剑在他手上从左到右有条不紊地轮流而过,而空中则总有5把宝剑像一个循环的光圈那样飘然飘动。宋元君看了这使人目炫狼籍的特技,很是受惊,他连声喝采道:“妙!妙!”旁边围不雅的人也无不鼓掌叫尽。宋元君十分隔心,顿时叫人犒赏给这个卖艺人金银财宝。不久,又有一个会耍“燕戏”的兰子,传闻了宋元君犒赏耍剑艺人金银的事,便前往求见宋元君。这一回,宋元君却不单毫无乐趣,并且盛怒说:“先前有特技的人来求见我,正好碰上我表情好,固然他的身手毫无用途,可是我依然赏了他金银财宝。今天这个兰子必然是传闻了那件事才来求我看他表演的。这不明明是为贪财而献技、但愿向我讨赏的吗?这类人其实可气!”因而宋元君命人把阿谁会“燕戏”的兰子抓了起来。宋元君原本筹算杀了阿谁人,后来又感觉他并没有甚么大的罪恶,只把他关了一个月就放了。一个只凭自己的喜怒来决定人的价值的昏君,在处理国家大事上必定是没有原则的。如果凭一件偶然的事情,就以为他“识才”,那也是愚蠢的。扩展资料:《列子》以《天瑞》始,以《说符》终,终始相应,相得益彰。“天瑞”讲天道,“说符”讲人道。天道、人道自有其规律,天道主宰人道,人道受天道约束,天道无所不在,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也存在于人道之中。人道就是人的心要合于天道,违背天道自然规律的主观意志必然失败、灭亡。符就是讲人的主观意志要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本篇的中心思想就是讲“心合于道”,这也是《列子》全书的指导思想。本篇提出“心合于道”就是在纷纭的万事万象中做到见微知著。知其变化之由,明善恶之归宿,察祸福之所倚,才能做到“心合于道”,遇事应对自如。“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关于“心合于道”与“智巧”的关系,本篇也有明确的说明。首先提出用智必须避免骄盛,不必“处先”,而应“持后”,以退让求平安。“河粱济水”、“詹何政治”、“寝丘之封”、“腐鼠之祸”讲的就是不逞私、不骄盛、持退让的道理。对于心术不正的智巧,《列子》持否定态度,“郄雍视盗”、“白公问孔”、“齐人盗舍”、“人有枯梧树者”等故事,表明了对智巧的排斥。这里并不一概反对用智,而是主张用智必须符合规律、把握机会。“施氏二子与孟氏二子”、“宋国子兰”、“牛缺”等故事讲的就是用智机会恰当就成功,违反客观规律就招来灾难。此外如“爰旌目拒食”、“不死之道”、“疑人窃斧”等故事讲述了名实关系,强调求诚务实,反对贪求虚名,反对主观主义,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心合于道”的必要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子·说符篇2023-07-16 09:49:151
列子·说符原文及翻译
原文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曰:“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关尹谓子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汤武爱天下,故王;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稽之虞、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贤人之言,所以存亡废兴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严恢曰:“所为问道者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幸哉余未汝语也!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疆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列子曰:“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故不班白语道失,而况行之乎?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锋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国。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叶者寡矣。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晋文公出会,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问何笑。曰:“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窃笑此也。”公寤其言,乃止。引师而还,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恶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盗何方?”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乎河梁而观焉。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有一丈夫方将厉之。孔子使人并涯止之,曰:“此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也。意者难可以济乎?”丈夫不以错意,遂度而出。孔子问之曰:“巧乎?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对曰:‘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错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用私,所以能入而复出者,以此也。”孔子谓弟子曰:“二三子识之!水且犹可以忠信诚身亲之,而况人乎?”白公问孔子问:“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人故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为不可?唯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白公不得已,遂死于浴室。赵襄子使新稚穆子攻翟,胜之,取左人中人;使遽人来谒之。襄子方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夫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不终朝,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施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哉!”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者所以为昌也,喜者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卒取亡焉,不达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为能持胜。”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故善持胜者以强为弱。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荐上帝。”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其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令其子问孔子。其子曰:“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乎?”父曰:“圣人之言先迕后合。其事未究,姑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复教以祭。其子归致命。其父曰:“行孔子之言也。”居一年,其子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民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及围解而疾俱复。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闻之,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戳之,经月乃放。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何谓也?”对曰:“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孙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于三怨,可乎?”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亟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丘者,此地不利而名甚恶。楚人鬼而越人禨,可长有者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辞而不受,请寝丘。与之,至今不失。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下之邯郸,遇盗于耦沙之中,尽取其衣装车,牛步而去。视之欢然无忧厷之色。盗追而问其故。曰:“君子不以所养害其所养。”盗曰:“嘻!贤矣夫!”既而相谓曰:“以彼之贤,往见赵君。使以我为,必困我。不如杀之。”乃相与追而杀之。燕人闻之,聚族相戒,曰:“遇盗,莫如上地之牛缺也!”皆受教。俄而其弟适秦,至关下,果遇盗;忆其兄之戒,因与盗力争;既而不如,又追而以卑辞请物。盗怒曰:“吾活汝弘矣,而追吾不已,迹将著焉。既为盗矣,仁将焉在?”遂杀之,又傍害其党四五人焉。虞氏者,梁之富人也,家充殷盛,钱帛无量,财货无訾。登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击博楼上,侠客相随而行,楼上博者射,明琼张中,反两ue3ab翕鱼而笑。飞鸢适坠其腐鼠而中之。侠客相与言曰:“虞氏富氏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不侵犯之,而乃辱我以腐鼠。此而不报,无以立慬于天下。请与若等戮力一志,率徒属,必灭其家为等伦。”皆许诺。至期日之夜,聚众积兵,以攻虞氏,大灭其家。东方有人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哺之。爰旌目三哺而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譆!汝非盗耶?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欧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狐父之人则盗矣,而食非盗也。以人之盗,因谓食为盗而不敢食,是失名实者也。柱厉叔事莒敖公,自为不知己,去居海上。夏日则食菱芰,冬日则食橡栗。莒敖公有难,柱厉叔辞其友而往死之。其友曰:“子自以为不知己,故去。今往死之,是知与不知无辨也。”柱厉叔曰:“不然;自以为不知,故去。今死,是果不知我也。吾将死之,以丑后世之人主不知其臣者也。”凡知则死之,不知则弗死,此直道而行者也。柱厉叔可谓怼以忘其身者也。杨朱曰:“利出者实及,怨往者害来。发于此而应于外者唯请,是故贤者慎所出。”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而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杨朱曰:“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燕君使人受之,不捷,而言者死。燕君甚怒其使者,将加诛焉。幸臣谏曰:“人所忧者莫急乎死,己所重者莫过乎生。彼自丧其生,安能令君不死也?”乃不诛。有齐子亦欲学其道,闻言者之死,乃抚膺而恨。富子闻而笑之曰:“夫所欲学不死,其人已死而犹恨之,是不知所以为学。”胡子曰:“富子之言非也。几人有术不能行者有矣,能行而无其术者亦有矣。卫人有善数者,临死,以诀喻其子。其子志其言而不能行也。他人问之,以其父所言告之。问者用其言而行其术,与其父无差焉。若然,死者奚为不能言生术哉?”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ue3fd替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齐有贫者,常乞于城市。城市患其亟也,众莫之与。遂适田氏之厩,从马医作役,而假食。郭中人戏之曰:“从马医而食,不以辱乎?”乞儿曰:“天下之辱莫过于乞。乞犹不辱,岂辱马医哉?”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人有枯梧树者,其邻父言枯梧之树不祥。其邻人遽而伐之。邻人父因请以为薪。其人乃不悦,曰:“邻人之父徒欲为薪,而教吾伐之也。与我邻若此,其险岂可哉?”人有亡鈇者,意者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作动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白公胜虑乱,罢朝而立,倒仗策,錣上贯颐,血流至地而弗知也。郑人闻之曰:“颐之忘,将何不忘哉?”意之所属著,其行足踬株埳,头抵植木,而不自知也。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请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译文列子向壶丘子林学习。壶丘子林说:“你如果懂得怎样保持落后,就可以和你谈怎样保住自身了。”列子说:“希望能听你说说怎样保持落后。”壶丘子林说:“回头看看你的影子,就知道了。”列子回头看他的影子:身体弯曲,影子便弯曲;身体正直,影子便正直。那么,影子的弯曲与正直是随身体而变化的,根源不在影子自身;自己的屈曲与伸直是随外物而变化的,根源不在我自己。这就叫保持落后却处于前列。关尹对列子说:“说话声音好听,回响也就好听;说话声音难听,回响也就难听。身体高大,影子就高大;身体矮小,影子就矮小。名声就像回响,行为就像影子。所以说:谨慎你的言语,就会有人附和;谨慎你的行为,就会有人跟随。所以圣人看见外表就可以知道内里,看见过去就可以知道未来,这就是为什么能事先知道的原因。法度在于自身,稽考在于别人。别人喜爱我,我一定喜爱他;别人厌恶我,我一定厌恶他。商汤王、周武王爱护天下,所以统一了天下;夏桀王、商纣王厌恶天下,所以丧失了天下,这就是稽考的结果。稽考与法度都很明白却不照着去做,就好比外出不通过大门,行走不顺道路一样。用这种方法去追求利益,不是很困难吗?我曾经了解过神农、有炎的德行,稽考过虞、夏、商、周的书籍,研究过许多礼法之士和贤能之人的言论,知存亡废兴的原因不是由于这个道理的,从来没有过。”严恢说:“所以要学习道义的目的在于求得财富。现在得到了珠宝也就富了,还要道义干什么呢?”列子说:“夏桀、商纣就是由于重视利益而轻视道义才灭亡的。幸运啊!我没有告诉你。人如果没有道义,只有吃饭而已,这是鸡狗。抢着吃饭,用角力相斗,胜利的就是宰制者,这是禽兽。已经成为鸡狗禽兽了,却想要别人尊敬自己,是不可能得到的。别人不尊敬自己,那危险侮辱就会来到了。”列子学习射箭能射中目标了,便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行。”列子回去继续练习。三年以后,又把练习情况报告了关尹子。关尹子问:“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记住,不要忘掉它。不仅射箭如此,治理国家与修养身心也都是这样。所以圣人不考察存亡现象而考察为什么存亡的原因。”列子说:“气色强盛的人骄傲,力量强盛的人奋勇,不可以和他谈论道的真谛。所以头发没有花白就谈论道,必然出毛病,又何况行道呢?所以自己奋勇,便没有人再教他。没有人教他,那就孤独没有帮助了。贤明的人任用别人,因而年纪老了也不衰弱,智力尽了也不昏乱。所以治理国家的困难在于认识贤人而不在于自己贤能。”宋国有个人给他的国君用玉做成楮树叶子,三年做成了。叶子的肥瘦、叶茎和树枝、毫毛与小刺、颜色与光泽,乱放在真的楮树叶子中便分辨不出来。这个人于是凭着他的技巧在宋国生活。列子听说这事,说:“假使天地间生长的万物,三年才长成一片叶子,那树木有枝叶的就太少了。所以圣人依靠自然的生化而不依靠智慧技巧。”列子穷困,容貌有饥饿之色。有人对郑国宰相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德学问的人,住在您的国家里而受到穷困,您难道不喜欢有道之士吗?”郑子阳立即命令官吏给列子送去粮食。列子出来接见使者,两次拜谢并拒绝接受,使者只好走了。列子进屋后,他的妻子拍着胸脯埋怨说:“我听说做有道德学问的人的妻子都能得到安佚快乐。现在我们挨饿,君王派人来给你送粮食,你却不接受,难道不是我们的命吗?”列子笑着对她说:“君王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据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的;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时,又会根据别人的话去办,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后来,百姓们果然作乱杀掉了子阳。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一个爱好学问,一个爱好打仗。爱好学问的用仁义学术去劝齐侯,齐侯接纳了他,用他做各位公子的老师。爱好打仗的到了楚国,用作战方法去劝楚王,楚王很高兴,用他做军正的官。俸禄使全家富裕起来,爵位使亲人荣耀起来。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所学的东西也相同,却被贫困所窘迫。羡慕施氏的富有,便去请教上进的方法。这两人把真实情况告诉了孟氏。于是孟氏的一个儿子到了秦国,用仁义学说劝秦王。秦王说:“现在各国诸侯用武力竞争,所做的不过是征集兵士与粮食罢了。如果用仁义来治理我的国家,便是灭亡的道路。”于是施以宫刑并驱逐了他。另一个儿子到了卫国,用作战方法去劝卫侯。卫侯说:“我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却夹在大国之中。对大国我顺服,对小国我安抚,这是求得平安的方法。如果依靠兵权,灭亡也就很快了。如果让你保全身体回去,到了别的国家,那么我国的祸患就不轻了。”于是砍断他的脚,送回到了鲁国。回家以后,孟氏的父子捶胸顿足责骂施氏。施氏说:“凡是适合时宜的人便昌盛,违背时宜的人便灭亡。你们的道理与我们相同,而结果却与我们不同,是违背时宜的缘故,不是行为的错误。而且天下的道理没有长久是对的,事情没有长久是错的。以前所用的方法,今天有可能抛弃;今天所抛弃的方法,以后有可能使用。这种用与不用,没有一定的是非。抓住机会,适应时宜,处理事情不用固定的方法,这要依靠智慧。如果智慧不够,即使博学像孔丘,计谋如吕尚,到什么地方而不穷困呢?”孟氏父子一下子明白了,不再怨恨,说:“我明白了,你不要再说了。”2023-07-16 09:49:301
列子说符的译文
晋国因为盗贼猖獗而忧愁,有一个叫郄雍的人,能够辨识盗贼的相貌,观察他们眉眼间的形象,就可以获得真情。晋侯派遣郄雍辨识盗贼,千百个人中没有一个遗漏的。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整个国家的盗贼就因为他而没有了,何必用许多人呢?”文子说:“我们的国君依靠观察而捉到盗贼,盗贼不会穷尽,而且郄雍一定会不得好死。”不久,盗贼们商议说:“使我们困窘的原因就是郄雍。”就一起劫持并残杀了他。晋侯听到了非常害怕,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说的那样,郄雍死了!但用什么方法来抓获盗贼呢?”文子说:“周朝时的谚语曾说过:眼力能看到深渊的鱼的人不吉祥,智慧能预料到隐藏的事情的人会有灾祸。而且国君想要没有盗贼,没有比选拔贤能的人并任用他们更好的方法了;假如上面的教化清明,下面的好风气流行,人民有羞耻之心,那么为什么要去做强盗呢?”于是,晋侯任用随会管理政事,盗贼们就跑到秦国去了。2023-07-16 09:49:582
文言文《列子.说符篇》翻译
牛缺,在上地这一带地方是位声望很高的饱学之士。有一次,他要去邯郸拜见赵国国君,途经耦沙时,遇上了一伙强盗。强盗抢走了他的牛车及随身衣物,他只好步行。强盗在一旁看到这人对被劫之事并不在意,脸上连半点忧愁和吝啬的表情都没有,心中不免生疑,于是便追上去问个究竟。 牛缺坦然地回答说:“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应当因丢失一点供养自己的财物而去与人争斗,这样会危害它所供养的自身的安全啊。”强盗们听后,同声称赞道:这真是一个贤德之人啊!他们望着牛缺渐走远的背影商议:如此贤德之人去见赵国国君,必受到重用,他如果在国君面前告发了我们的强盗行径,我们一定会大难临头,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这伙强盗再一次追上牛缺,并把他杀掉了有个燕国人听说了这事后,就将全族的人集合起来,告诫他们:今后谁遇上了强盗,可千万别学牛缺那样以贤德求忍让呀!大家都牢牢记住了这个教训。不久,这个燕国人的弟弟要到秦国去,一行人来到函谷关下,又遇上了强盗他想起了哥哥临别时的告诫,始终不肯轻易舍弃财物,在实在斗不过这伙强人时,他低三下四地哀求强盗以慈善为本,发还抢走的财物。 强盗们被纠缠得大怒厉声喝道:“我们没有要你的命,就已经够宽宏了。你现在还缠住我们,索要财物,这不就把我们暴露了吗?我们既然已经作了强盗,哪里还有什么慈悲仁义可言?”只见这伙人手起刀落,将那个燕人的弟弟杀了,同时还杀害了与之同行的四五个伙伴。2023-07-16 09:50:081
列子说符 正旦献鸠解释,道理
邯郸的百姓,在正月初一那天,捉大批斑鸠去献给国君简子,简子很高兴,就重重加以赏赐。 有位客人问他这是为了什么。 简子说:“正月初一放生,表示我的恩典呀!” 客人说:“百姓们知道您要拿斑鸠放生,就都争着抢着去捕捉,这样打死的斑鸠就多得很了。您如果真心要它们好好活着,不如禁止百姓们捕捉;捕了来又把它们放走,这恩典是偿补不了这过失的呀!” 简子说:“好。”这篇寓言揭露了某些人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 这很明显地戳穿了封建统治者的虚伪性,放生建筑在杀生的基础上,而在逻辑上面又不得不低头承认2023-07-16 09:50:151
献鸠文言文翻译
1. 献鸠的原文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2. 列子说符 正旦献鸠解释,道理 邯郸的百姓,在正月初一那天,捉大批斑鸠去献给国君简子,简子很高兴,就重重加以赏赐。 有位客人问他这是为了什么。 简子说:“正月初一放生,表示我的恩典呀!” 客人说:“百姓们知道您要拿斑鸠放生,就都争着抢着去捕捉,这样打死的斑鸠就多得很了。您如果真心要它们好好活着,不如禁止百姓们捕捉;捕了来又把它们放走,这恩典是偿补不了这过失的呀!” 简子说:“好。” 这篇寓言揭露了某些人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 这很明显地戳穿了封建统治者的虚伪性,放生建筑在杀生的基础上,而在逻辑上面又不得不低头承认2023-07-16 09:50:241
列子说符 正旦献鸠解释,道理
这篇寓言揭露了某些人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 这很明显地戳穿了封建统治者的虚伪性,放生建筑在杀生的基础上,而在逻辑上面又不得不低头承认译文:邯郸的百姓,在正月初一那天捉大批斑鸠去献给国君简子,简子很高兴,就重重加以赏赐。 有位客人问他这是为了什么。 简子说:“正月初一放生,表示我的恩典呀!” 客人说:“百姓们知道您要拿斑鸠放生,就都争着抢着去捕捉,这样打死的斑鸠就多得很了。您如果真心要它们好好活着,不如禁止百姓们捕捉;捕了来又把它们放走,这恩典是偿补不了这过失的呀!” 简子说:“可以。”2023-07-16 09:50:441
晋国苦盗文言文翻译
1. 帮忙翻译【列子.说符】晋国苦盗.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笨秦焉.这一 原文: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 」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盗何方 」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於上,行化於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 」於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翻译:晋国以盗贼为苦(晋国因为盗贼而忧愁).有一个人,叫做郄雍,能够辨识盗贼的模样,观察人的形貌就能辨出是否是盗贼.晋侯派遣郄雍辨识盗贼,千百个人当中没有一个遗漏的.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只得到一个人,一国的盗贼就完全铲除了,何必多用其他的人呢 」文子说:「我们的国君依靠观察而捉到盗贼,盗贼并没有完全铲除呀!而且郄雍必定会不得好死!」不久,盗贼们就谋划说:「我们所担心的,只有郄雍啊!」因此就联合盗贼把郄雍杀了.晋侯听到了就非常害怕,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就像你说的,郄雍死了!然而现在要用什麽方法抓盗贼 」文子说:「周谚曾经说过:『看见深渊的鱼会不祥,智慧的预料藏匿之事会有灾祸.』而且国君想要国内没有盗贼,没有比举用贤能的人而任用他更好的,使在上位者施行教化,教化人民,人民有羞耻心,怎麽还会有盗贼 」於是就用随会治理政治,盗贼们就奔往秦国了.。 2. 请帮忙翻译【列子 晋国苦于小偷太多。 有一个人名叫郄雄,能察看小偷的外貌,只要仔细看一看他们的眉毛眼神,就能判断出这个人是不是小偷。晋侯派他察看谁是小偷,看了成百上千人没有看错一个。 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整个国家的小偷都捉完了,哪里需用很多人呢!”文子说:“国君想依靠察看外貌的办法捉小偷,小偷是捉不完的,而且 ,郄雄一定不会好死。”不久,很多小偷骤在一起商量对策,他们说:“弄得我们走投无路的就是郄雄这个人。” 于是,他们一起绑架郄雄并把他杀了。晋侯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立即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所说的,郄雄死了!然而有什么方法捉小偷呢?”文子回答说:“周国有句谚语说:能看清深水里的鱼,这是不好的预兆,掌握别人隐私的,会遭到祸殃。 国君想根除小偷,不如推举贤明的人担任官吏;对地位高的人教导他们要严明,对地位低下的人要感化他们的品行,老百姓懂得耻辱,就谁也不会去做小偷了。”晋侯接受了文子的建议,就推举随会主持国事,小偷们听到这个消息,纷纷逃到秦国去了。 3. 列子说符的译文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 晋国因为盗贼猖獗而忧愁,有一个叫郄雍的人,能够辨识盗贼的相貌,观察他们眉眼间的形象,就可以获得真情.晋侯派遣郄雍辨识盗贼,千百个人中没有一个遗漏的.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整个国家的盗贼就因为他而没有了,何必用许多人呢?”文子说:“我们的国君依靠观察而捉到盗贼,盗贼不会穷尽,而且郄雍一定会不得好死.”不久,盗贼们商议说:“使我们困窘的原因就是郄雍.”就一起劫持并残杀了他.晋侯听到了非常害怕,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说的那样,郄雍死了!但用什么方法来抓获盗贼呢?”文子说:“周朝时的谚语曾说过:眼力能看到深渊的鱼的人不吉祥,智慧能预料到隐藏的事情的人会有灾祸.而且国君想要没有盗贼,没有比选拔贤能的人并任用他们更好的方法了;假如上面的教化清明,下面的好风气流行,人民有羞耻之心,那么为什么要去做强盗呢?”于是,晋侯任用随会管理政事,盗贼们就跑到秦国去了.。 4. 帮忙翻译【列子 郄雍死了。 但收拾强盗用什么方法呢?”文子说。有一个叫郄雍的人,能看出强盗的相貌,告诉他说:“果然像你所说的那样:“我们所以穷困的原因,就是这个郄雍。” 于是共同抓获并残杀了他。晋侯听说后大为惊骇,立刻召见文子:‘眼睛能看到深渊中游鱼的人不吉祥,心灵能估料到隐藏着的东西的人有灾殃。 "况且您要想没有强盗,看他们的眉目之间,就可以得到他们的真情。晋侯叫他去查看强盗?”文子说:“您依仗窥伺观察而抓到强盗,强盗不但清除不尽。 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全国的强盗都没有了,何必用那么多人呢,千百人中不会遗漏一个。晋侯大为高兴,而且郄雍一定不得好死。” 不久一群强盗商量说,使上面的政教清明,下面的好风气流行:“周时有俗话说,最好的办法是选拔贤能的人并重用他们晋国苦于强盗太多。 5. 文言文 郗雍视盗 译文 晋国苦于小偷太多。 有一个人名叫郄雄,能察看小偷的外貌。晋侯派他察看谁是小偷,看了成百上千人没有看错一个。 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整个国家的小偷都捉完了,哪里需用很多人呢!”文子说:“国君想依靠察看外貌的办法捉小偷,小偷是捉不完的,而且 ,郄雄一定不会好死。”不久,很多小偷把郄雄杀了。 晋侯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立即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所说的,郄雄死了!然而有什么方法捉小偷呢?”文子回答说:“国君想根除小偷,不如推举贤明的人担任官吏;对地位高的人教导他们要严明,对地位低下的人要感化他们的品行,老百姓有了耻辱之心,那么谁还会去做小偷呢?”。2023-07-16 09:50:541
《兰子献技》选自《列子·说符》。
宋国有一个走江湖卖艺的兰子,凭着他所怀有的绝技求见宋王宋元君。宋元君接见了他,并让他当众表演技艺。只见这个兰子用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木棍绑在小腿上,一会儿走一会儿跑,同时手里还耍弄着7把宝剑。7把宝剑在他手上轮番而过,而空中则总有5把宝剑飘然飞舞。宋元君看了这绝技,非常吃惊,马上叫人赏赐给这个卖艺人金银玉帛。 不久,又有一个会耍“燕戏”的兰子,听说了宋元君赏赐耍剑艺人金银的事,便前去求见宋元君。这一次,宋元君大怒说:“先前那个有绝技的人来求见我,虽然他的技艺毫无用处,但正好碰上我心情好,所以我仍然赏了他金银玉帛。今天这个兰子一定是听说了那件事才来求我看他表演的。是为贪财而献技、希望向我讨赏的。”于是宋元君命人把他抓了起来,本来打算杀了那个人,后来把他关了一个月就放了。出处:《列子·说符》——战国·列子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列子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人,大约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列子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其余篇章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子献技2023-07-16 09:51:021
《列子说符》中的《九方皋相马》的意思
古文: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可有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减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者共担墨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 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 [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遣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翻译文:秦穆公问伯乐:“您的年岁已高,子孙中有可以派出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一般的好马可以根据形貌筋骨来识别,千里马的体态特征恍惚迷离,很不容易识别,象这样的马,奔跑得非常快,奔跑时不会扬起尘土,也不会留下蹄印。我的子孙都是一般的人才,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会他们识别天下特出的千里马。我有一个曾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能力不在我之下,请您使他来竭见您吧。”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遣他外出去寻求千里马,三个月后返回禀报说:“已经在沙丘寻得千里马”。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九方皋回答:“是一匹黄色的母马。” 穆公派人去沙丘取马,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他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并告诉他:“你所推荐的相马的人真糟糕,连毛色雌雄尚且不能辨别,又如何能够识别千里马呢?”伯乐长长地叹息,道:“竟然到了这种地步了吗?这正是他超过我千万倍还远远不止的地方啊。九方皋所观察到的,是天下的机妙啊。他看到千里马的机妙而忘记其粗略的外表,观察到了千里马的机妙所在而忽略其毛色雌雄,看见了他所应当看见的地方,而没有看见他不必看见的地方。象九方皋这种善于辨别千里马的人,实在有比千里马更宝贵的地方啊!”马取来后,果然是一匹千里马。2023-07-16 09: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