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是什么

2023-07-16 13:21:15
TAG:
豆豆staR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是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更快。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

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解析:

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就学习而言,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境界,则是乐。

因何而好,为何而好,因何而乐,为何而乐,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

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

《论语》经典语录

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9、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论语·雍也第六》 论语【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拼音】: zhī zhī zhě bù rú hào zhī zhě,hào zhī zhě bù rú lè zhī zhě 好(去声),喜爱。乐,音“勒”。【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译文】: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解释】: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分析】此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2023-07-16 09:08:36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翻译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出自:《论语u2022雍也》原文选段: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2023-07-16 09:08:43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什么意思?

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更快。望采纳
2023-07-16 09:08:55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为: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1、此内容是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更快。2、出自《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扩展资料:1、《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2、《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3、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4、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1][2][3][4][5][6]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2]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7][8]本名孔丘别名孔子、尼父、孔夫子字仲尼所处时代春秋末期民族族群华夏族
2023-07-16 09:09:12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第六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023-07-16 09:09:22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是什么意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意思是什么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是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2、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译文:孔子说:“对于学问和学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023-07-16 09:09:52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这一句话出自于先秦时期孔子及弟子的《论语十二章》。原文如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译文如下: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2023-07-16 09:10:02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出自】:《论语·雍也第六》 论语【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拼音】: zhī zhī zhě bù rú hào zhī zhě,hào zhī zhě bù rú lè zhī zhě 好(去声),喜爱。乐,音“勒”。【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译文解释【译文】: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解释】: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就学习而言,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兴趣者,爱好,好也。更高的境界,则是乐。因何而好,为何而好,因何而乐,为何而乐,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学习的三层境界:知 、好、 乐。乐:以……为乐好:爱好。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论语》简介拼音:lún yǔ 英文:The Analects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共二十篇,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 慎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书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实是一些方士),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五四运动以后,《论语》作为封建文化的象征被列为批判否定的对象,而后虽有新儒学的研究与萌生,但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下,儒家文化在中国并未形成新的气候。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前进,不能不使人们重新选择新生的思想文化,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诞生与发展 。 然而,严峻的事实是,一个新型的社会,特别是当它步入正常发展轨道的时候,论语唐抄本(6张)不能不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是任何一个社会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所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重新探索。这使我想到人类的共性与个性,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民族文化的辩证否定本性。同时,也使我感到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的价值之所在 。 事实上,当我们摆脱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确立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并用它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的精华,《论语》便是其中之一。不可否认,《论语》有自己的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即使今天处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 在家族中年龄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老二,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汉族,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南岸即今日孔林所在地。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他虽然生活贫苦,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由于他知识渊博,开始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论语》、《中庸》、《大学》和《孟子》 被称为“四书”相关文献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去声。乐,音洛。尹氏曰:“知之者,知有此道也。好之者,好而未得也。乐之者,有所得而乐之也。”张敬夫曰:“譬之五谷,知者知其可食者也,好者食而嗜之者也,乐者嗜之而饱者也。知而不能好,则是知之未至也;好之而未及于乐,则是好之未至也。此古之学者,所以自强而不息者欤?”朱熹《论语集注》--------------------------------------------------张栻:“知之者,知有是道也;好之者,用工之笃也;至于乐之,则工夫至到而有以自得矣。譬之五谷,知者,知其可食者也;好者,食之者也;乐者,食之而饱者也。知之而后能好之,好之而后能乐之,知而不能好,则是知之未至也;好之而未及于乐,则是好之未至也。此古之学者所以自强而不息者欤!”《论语解》卷三--------------------------------------------------宋代文学家苏轼对此却有不同的理解,他说:“夫惟圣人,知之者未至,而乐之者先入,先入者为主,而待其余,则是乐之者为主也。若夫贤人,乐之者未至,而知之者先入,先入者为主,而待其余,则是知之者为主也。乐之者为主,是故有所不知,知之未尝不行;知之者为主,是故虽无所不知,而有所不能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者与乐之者,是贤人、圣人之辨也。”《中庸论上》,《东坡全集》卷四十一--------------------------------------------------陶行知:“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八十一章--------------------------------------------------作者简介孔子,名丘,世称孔夫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人。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 孔子(2张)家,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古文献整理家——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战国末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据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子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夏邑)。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颜徵在生下了孔子。孔子的伟大思想与孔子母亲很大关系,其母在和他的外祖父颜襄对孔子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诞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伯”为老大,“仲”为第二,“叔”为第三,“季”为最小的。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但是如果把姐妹也合起来排序,就以孟、仲、叔、季为序了,在兄弟姐妹中,居长的(大哥或大姐)为“孟”。所以孔子在家排行老二,字仲尼,但他哥哥的字是“孟皮”,而不是“伯皮”)。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评析与感悟评析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很多的不如喜欢(想)去知道的(好奇的人),好奇的不如以知道更多知识为乐的。告诉我们要对知识产生兴趣,只有对“知”乐而为之,才能不断积累更渊博的知识。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感悟《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这就如同数学中的逻辑推导,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使用了顶针的修辞。顶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它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两个句子上递下接、首尾蝉联。在古诗文中使用甚多。
2023-07-16 09:10:17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是什么?

简单分析一下,详情如图所示
2023-07-16 09:10:28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什么意思?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这句话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懂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反过来理解,你不以它为乐就不可能喜欢它;你不喜欢它,即使懂了也没多少用途。大多数人把它当做学习或者教育的名言激励后学。 就好像我们写写诗词对联一样,如果不以此为乐,你再懂它写出来的再合韵合律也不过是没有感情没有寄托的空洞之词。干一行爱一行就是这个道理,你首先得对他有兴趣,那不管是干什么你都是快乐的,心甘情愿的。你就能学的好,做的好。这句也揭晓了学习的三个境界:知、好、乐。“知之”即知道如何学习,“好之”即喜爱学习,“乐之”即以学习为乐, “知、好、乐”三境界,其实也是学习做事的三种态度,态度决定成败。做一件事能否成功,关键就是看做事的态度。态度对了,做事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方向对了方法技巧自然也就对了,事情就迎刃而解了。“知”境界:学习就是学习,工作就是工作,知道如何去完成,只追求完成任务。这境界只是停留学习做事的表面,而当事人却是把学习做事当作是一种负担,一种任务去完成。有一种强迫,具有被动,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对待。“好”境界:主动去热爱学习与工作,态度积极。没有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完全出自人的主动能动,做一件事情并喜欢上做此事,完成的效率自然会提升。热爱是一种态度,完成没有心理负担,做起事情来轻松愉悦。“乐”境界:即以学习与工作为乐趣,把学习一件事,培养成自己的一种乐趣,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良好习惯,再转化成为自己的一种本质属性的专业技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和工作中以做事为乐,过程是一种享受乐趣。为何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今天你是否成功,取决于你昨天的态度;今天的态度决定了你明天是否成功。”可见态度的重要,但是态度也分三种态度,即“知、好、乐”三种态度。其中“乐“为三种态度中最好的,境界最高。以学习或工作为乐,沉溺其中,由表面深入到内在,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和技巧,并懂得事物的本质属性。以挖掘事物本质属性和客观规律为乐趣,就类似于科学家以研究科学技术为乐趣,如此才能把才华发挥到极致。乐而为之,主动强,积极最好。保持了言行一致,格物致知,透过了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以掌握本质属性为乐趣,是非常高的境界,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做到的。此类人知识渊博,技能水平高,善于掌握本质,因此三者中“乐之者“态度最好,境界最高。 怎样才能“乐“而为之?“知、好、乐”三境界,也是三个层次的境界,更是学习和做事的三个步骤。三境界具有层次性,一个比一个高,具有步骤性,需要按步骤走下去,最后才能成为“乐之者“。培养一种兴趣,首先得让自己喜欢并热爱它,然而在喜欢并热爱上它之前,必须知道如何去完成它。换一种说法,第一步就是要“知之”;第二步就是“好之”;第三步才是“乐之”。如果你在做学习或者工作上连最基本的解决基础都没有,那么又如何让自己喜欢并去热爱呢?没有喜欢并热爱上它,又怎么能把它当作是一种乐趣来享受呢?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或者是生活的处理事情。最基础的就是具备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也就是能够解决事情的能力。接着就是让自己喜欢上学习或解决事情,最后才是以学习或解决事情为乐趣,享受其中,以此为乐。
2023-07-16 09:12:1110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而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里的它指知识、学问等)。这句话出自《论语》十二章。我们都知道,《论语》中有很多关于道德修养、为人处世以及学习等方面的道理,这一句讲的是关于学习态度的问题,主要在于告诉我们,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恰好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最通俗易懂的解释。我也是自己亲身体验过才明白这句话是真的有道理。去年,我参加了一个有关药学的考试,这个考试它有门选科,一个是中药,一个是西药,我当时想着,我考过一门之后再考另一门,于是我就先选择了中药。主要是因为我很喜欢中药这门学科,一是觉得中药的名字都很好听,比如说苏木、徐长卿、紫苏等等,二是觉得这门学问很高深,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到,就比如说紫苏是可以解鱼蟹毒的,学了以后我就想,怪不得家里老人说煮鱼要放紫苏才好,可能不仅仅是为了美味吧。抱着这样充满兴趣的心态,果然我去年就一次通过了考试。等到今年我准备考西药的时候就发愁了,因为我对西药一点兴趣都没有的缘故,到现在还很多药名都不认识,我都已经做好明年再战的准备了。所以说,兴趣对于学习来说真的很重要。既然我们从孔子那里知道了这个道理,那就应该想办法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把被动变为主动,这样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还能深化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就好比我如果之前就对西药也产生了兴趣,现在也就不用发愁考不过了。以下给大家附上《论语》十二章的原文,以免想要重温的小伙伴再另外去找,相信大家能从《论语》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023-07-16 09:12:45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哪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为: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1、此内容是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更快。2、出自《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
2023-07-16 09:13:10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下一句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评析】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这就如同数学中的逻辑推导,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使用了顶针的修辞。顶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它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两个句子上递下接、首尾蝉联。在古诗文中使用
2023-07-16 09:13:21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 雍也第六 - 第十八章。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楼主的翻译: Enjoy the knowledge it is superier than just loving it. Loving study is superier than just learning it. 大致不错。虽然原文有个 "者" 字,即 "的人" 没有译出来,但意思亦在。文法上只是 "matching" 方面有点小问题。应是 "Enjoying the knowledge" 和 "loving to study it" 比较好。 不过,原文的 "之" (它) 字,是指 "道",即 "道理", "真理";不知道 "knowledge" 可否包含这个意思? 译得最好的,是个 "如" 字,和 "知" "好","乐" 三字。雍也篇第十八章的主旨,是孔子将学 "道" 的人,排列为三个楷段,去依序渐进。你将次序倒转,将 "不如" 转为 "more superior",亦无不妥。反观答者 001君 引述的 "The *** ects", 将 "不如" 当作 "不等于" 去译为 "not equal",便失去了排列的原意。 我想将楼主的译文转作以下方式: Those who know the "true way"* rank behind those who love it; and those who love it rank behind those who enjoy it. *"道" 在此译作 the "true way" 。 参考: myself 论语·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onfucius The Analects book VI concerning certain dispciples and other subjects The master said: he who knows the truth is not equal to him who loves it and he who loves it is not equal to him who delights in it. 根据Dover publications 95年发行的The *** ects 的那个版本。 参考: inter
2023-07-16 09:13:34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翻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解释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翻译: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 2、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该句出自《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
2023-07-16 09:13:43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该怎样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从兴趣入手,才能真正培养出一个好学的学生来,比起一味地督促,效果要好得多。作为我们尊奉的孔子“知之者不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这句话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当今,我们作为家长,经常强迫孩子学这学那,根本不顾孩子的喜好。时间久了,孩子本身的天赋反而被泯灭了。前几天,在电视上有一位音乐方面的音乐家,在他儿子小的时候,就要求孩子练琴十几个小时,势得其反,他的儿子终于放弃了音乐。最终成了一名工程设计师。 当今的父母请牢记我们的先贤的话语吧!努力培养孩子的兴趣,让我们的祖国的未来人才济济!知道它并熟悉它的还不如喜欢它的,把它当作自己爱好的人;喜欢它并把它当作自己爱好的不如以它作为乐了人。 这句话里包含了人们对待事情的三个层面,也包含了三种人和三种成就。为什么这么说了,那就听我细细道来: 知之者----这是第一层面,泛指对事物知之或多或少,他们从不同角度,对事物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在这里我把它理解在机会面前停留的人,他们明白这是一个机会,却没有伸手去把握.就让机会白白的走掉,是很可惜啊!) 好之者----这是第二层面,这相对于前者来说对事物的理解会有更深。并使之成这自己的一种爱好,可以更客观,更全面的理解对象事件(在这里我把它理解为,这些人在机会面临的时候,他们有敏锐的嗅觉,并能抓住几会,但在事业受到点点挫折的时候,便开始怀疑自己,坚持不到冬去春来的时候,结果自然是半途而废。) 乐之者-----这是第三层面,只有在这个层次的人,才可以守得黎明的见朝阳。并且如日中天。事业有成啊!因为他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更不是为了工资而工作,也不只是把工作当成爱好这么的简单,这种人,他以自己的事业为乐趣,所以可以乐此不彼的坚持到最后。
2023-07-16 09:13:56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谁说的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023-07-16 09:14:30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的意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的解释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意思是:爱好。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3、意思是:孔子说:“对于学问和学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出自:《论语》。
2023-07-16 09:14:38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300~500字的文章。急.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从兴趣入手,才能真正培养出一个好学的学生来,比起一味地督促,效果要好得多。作为我们尊奉的孔子“知之者不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这句话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当今,我们作为家长,经常强迫孩子学这学那,根本不顾孩子的喜好。时间久了,孩子本身的天赋反而被泯灭了。前几天,在电视上有一位音乐方面的音乐家,在他儿子小的时候,就要求孩子练琴十几个小时,势得其反,他的儿子终于放弃了音乐。最终成了一名工程设计师。 当今的父母请牢记我们的先贤的话语吧!努力培养孩子的兴趣,让我们的祖国的未来人才济济!
2023-07-16 09:14:50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什么意思?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为: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1、此内容是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更快。2、出自《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扩展资料:1、《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2、《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3、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4、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百度百科_论语 百度百科_孔子
2023-07-16 09:14:581

孔子曰:知知者不如不知者、这意思是说什么?

是这句吧..“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处:(孔子《论语·雍也》) 意思是说: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其有兴趣的接受得快.
2023-07-16 09:15:18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之是什么意思

之,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雍也篇第六【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评析】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023-07-16 09:15:28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中有短语或成语吗

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近义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2023-07-16 09:15:381

论语六则翻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其有兴趣的接受得快。
2023-07-16 09:15:498

论语前十五则

论语 学而篇第一 共十六章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2023-07-16 09:16:26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论语哪里?

《雍也第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23-07-16 09:16:41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之”是什么意思?

lomomoofen
2023-07-16 09:16:58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怎样结合实际来理解?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在生活中注意培养兴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自己心向往之之事,这样才会让自己有着百分百的热情,从而激发自己的潜能,是所谓乐之者至于例子嘛,李时珍,比尔都是
2023-07-16 09:17:201

孔子的名言和意思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 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常见常用《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60例(中)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译文】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评论(37) | 260
2023-07-16 09:17:426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给你的启发或读后感

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2023-07-16 09:18:074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一项学问,懂得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深入进去,乐在其中。《论语正义》解说:“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这是正解,你说你知道,其实很可疑,用王阳明的话讲,你不过是知道些说法,你真知道吗?要学习一样东西,你一定是喜欢它,才能笃实地去学。再进一步说,人其实不可能懂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因为你不喜欢、不服气,你就不会低头去学习,去吸收,去接受,那你只晓得人家一些说法而已。喜欢呢,可能还是站在外面喜欢,没有深入其中。要深入进去,还能乐在其中,这才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才有体会、有快乐,才是知行合一,才是真知。 u2764ufe0fu2764ufe0f赋能王解读u2764ufe0fu2764ufe0f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昨天早上我们学习了上一章。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说的是我们能够生存在这个世上,是因为我们能够正直和真诚。我们还能够生存,是因为我们罔的部分暂时还没有给我们招祸,所以我们要警惕,要谨慎,要反思,要走正道,不要心存侥幸。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雍也篇的第20章,还是孔老夫子对我们的教诲。先看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章还是讲学习,其实说的是学习的三个层次。哪三个层次呢?第一个层次就是懂得它,知道它,了解它,这是表面的,知道了而已,了解了而已,听说了而已。第二个层次就是喜欢。第三个层次就是深入进去,乐在其中,享受其中。这里就是层次的不同和深度的不同。有的人可能会辨别不出喜欢和乐在其中的区别。这里我好好的给大家讲一讲。刘宝楠在《论语正义》解说:“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这种解释其实是非常恰当的。就是说,你说你知道,其实是很可疑的。用王阳明的话来讲,你不过是知道一些方法和说法而已,你真知道吗?这非常考验我们自己。我们看似是知道了,别人说过,书里讲过,那是你的吗?你真的认同吗?你认同了以后你去真正的去做过吗?你有最深刻的第一手体验吗?如果没有,那么你能说你是真的知道吗?要学习一样东西,真的是需要你发自内心地去喜欢它,你喜欢它,才能够笃实的去学习,踏实下来,去学、去习。就像我们刚开始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习的这样,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也就是说,我们要喜欢去学习,从态度上是亲近的,是愿意的,换句话说是认同的,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有一些体会。但是喜欢又分为程度深浅的不同,那你要是真正的去深入其中,还能够乐在其中,就像刚才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才能够真正的有快乐,才能够做到知行合一,才是真知,这是达到了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就你完全从意识到潜意识都接受你做起这个事情来,你会乐此不疲,乐在其中,时光就会不知不觉的流逝而不知。举个例子,以我们看书为例。还是以了凡四训来打个比方。有的时候我们听到了这本书,觉得这本书不错,给很多人带来启发,改变了命运,所以我们也愿意去看。刚开始愿意去看,其实就是第一个层次,我们看了就知道了,知道有这本书,知道有这么个故事,知道这样做能够改天换命,能够让了凡由一个信命的普通人,只是凡夫,到后来成为名扬千古的人。这对于我们来讲就是第一个层次,知道,知之者。如果说这本书我们能够真正的认真读,了解了凡为什么这么说,反复的去阅读,对很多章节都反复的看。一遍、两遍,每看一遍都有一遍的欣喜,其实这也就是说你已经喜欢上它了,被它所吸引了,不断的去琢磨其中的道理。这是属于第二个层次,就是我反复看,喜欢它真的是爱上它了,觉得真是不错!第三个层次,就是乐之者,乐在其中。就想按照了凡先生写的这个了凡四训里面讲的方法以及他的这些做法,自己对照。看看自己能不能够真正的也像他一样用起来,用起来以后有了第一手的体会,觉得:哇,真是这样,太好了,说的就是真理,至理名言。我行之有效,乐在其中。这就是我们真正的到了第三个层次。我们只是看一遍,或者说只是看几遍,层次其实都是比较浅的。把它奉为圭臬,作为金科玉律,我们愿意去遵守它,愿意去践行它,愿意像他一样去做而乐此不彼,乐在其中,才是我们很高的一个境界。这说的是看书,那么我们做事也是如此,比如说锻炼身体,知道锻炼身体的好处是很表层的。要去做,做了以后慢慢的要喜欢上它。什么叫喜欢呀?就是说我已经开始做了,刚开始会有一些痛苦,一些难受,会流许多汗,还会有想放弃的想法。渡过了这个期,就会慢慢地会喜欢上它,觉得锻炼完身体以后出汗,比如跑步后会有舒爽的感觉,那这是第二种,逐渐的是喜欢。第三种层次就是我们真正想养成习惯了,一天我不去跑步,一天我不去做,像我做这个四项基本运动,我就不舒服,它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了。到了这个点儿,我就想做这个事儿。不做这个事儿,我浑身就不得劲儿,这就是乐之者,乐在其中,不能自拔,享受这一个过程,也享受这个结果。不是停留在知道它好这个层次上,而是知行合一的层次上。说到这里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往往会对别人做评判。对于我们没有能够参与其中的学问,在外面看的学问,只是瞅一瞅,看一看,瞧一瞧,最好是不要轻率地发表建议。如果轻易的发表建议,其实是失之稳重的。因为你根本就对人家不了解,你也没试过,你没有第一手的体验,你就单从感性的层次上来判断它好或者不好,价值不大。要做君子儒,不做小人儒。我们说过君子儒为己,提升自己;小人儒为别人,只是为了表现,这样做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你不喜欢它,也不能够深入其中,它就无法给你带来快乐,那是别人的东西,我们谈论它意义不大。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什么都知道。无所不能,不会的,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做到这一点。前面曾经讲过颜回。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这个人对待学习的态度其实就是乐之者,他热爱学习,他学习的时候可以忘记外面的一切条件,什么荣华?什么富贵?于我如浮云,都是身外之物。我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哪怕环境再艰苦,我也不以为苦,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也是孔老夫子特别推崇和赞赏他的原因。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会给自己下一个标签儿,在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擅长的,或者有什么价值的时候,就是终身学习者。为什么做这个标签呢?其实就是告诉自己我要学习,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学习,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知道我的认知很有限,人生而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所以不管我们懂得了多少。我们只是知道其中一部分而已,所以说要保持一个学习的态度,有一个求知的欲望,其实这也是人年轻的标志。大家还记得吗?我以前曾经说过,一个人老了是什么标志呢?就是固步自封了,认为自己就这样了,不想学习了,只要一个人愿意学习并且乐在其中,其实他就是年轻!年轻人才有追求,有梦想。我们想要功名,想要富贵,想要的东西很多,都需要通过学和习来完成,学如何做人,学如何处事,学如何去知道人生大道,不断的去深入其中,让自己真正的充实和厚重起来。到了一定程度,有的人还会有苦恼,那怎么办呢?有的人就会去找和尚学,找道士学。为什么?要学会放下,学会让思想进入一个更高层级。从具体事上到参悟人生大道。当我们能够真正的参悟人生达到的时候,才会胸怀全局,才会坦然去面对人生中的许多事儿,才不会因为过于投入而产生其他痛苦。我们要从开始的时候对一个事不了解的时候,要先从态度上认为自己不知。也就是所谓:圣人不知,所以能知;小人知之,所以不知。这句话就可以这么解释,就是圣人认为自己不知道,以谦虚的态度去学习,所以他能够知道很多东西。而小人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结果他什么都不知道。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大家最常听说的一句话就是,要以空杯的心态去学习,要有谦虚好学的精神。孔老夫子以知礼著称,但是他到了太庙,每事问。别人就会不理解,说: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孔子说,是礼也。这才是礼啊,我不是只停留在表面,既然到这个地方了,我就一个个的看,一个个的问,一个个的去核实,去了解,去印证,这才是真正的知道或者懂得。而一知半解,看过一眼就以为自己知道了,这种态度是绝对不行的,你是学不到真东西的。看着别人说的是头头是道,但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我们要注意,态度上来讲,认为自己不知道,我们才能够好好的去知道,然后一层一层的进入。我们要认真的想,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对什么能够乐在其中,能够找到这一点,其实就是走终身学习的道路了。这里我再举一个例子,关于雪雪。雪雪演讲中提到过,说她最佩服她老公了。为什么呢?是因为她老公喜欢一个领域,就开始研究它,爱好它,他就是喜欢它,从公职人员辞职到北京去发展,在这方面从无到有,一点点的建立和积累,结果现在已经是这方面的专家了。其实这就是他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并且乐在其中。大家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不是幸福的呢?是不是快乐的呢?在这种时候,我们外人看来可能会觉得他很小卡片,很有毅力,这是我们外人看到的,对于他本人来讲,他是一个乐之者,是一个乐在其中的人。这里面就像李笑来老师说的这样,坚持、毅力这都是外面看到的,但真正喜欢的人他是不需要这些词的,我不需要通过毅力来做这件事,因为我甘之如饴,乐此不疲,我也不需要坚持这个词儿。凡是需要坚持的、苦哈哈的去做的事,其实你是做不长久的,而是我们要真正的喜欢,真正的热爱。今天说的是学习的三个层次,第一个是简单的知道,第二个就是深入一点的喜欢,第三个就是沉浸其中的,乐在其中的一种乐趣。如果说我们对一件东西,对于一种学问,能够做一个乐之者,那你不想成为专家,你不想出成绩都难,在这里我们会找到人生的意义和幸福。好了,今天这一章就解读到这里,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来继续解读下一章。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一章是什么意思呢?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呢?我们明天早上继续。
2023-07-16 09:18:28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中有没有通假字?

没有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最后一个“知”同“智”。这句里面没有。
2023-07-16 09:18:37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读什么

读le,第四声,这里是乐趣的意思
2023-07-16 09:18:51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庸也的意思?

孔子说知道这些道理是好的,不如爱好这些道理,亲自做到,这些道理去做这些事儿,不如有兴趣喜欢做这些事
2023-07-16 09:19:00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揭示了什么道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很重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知识才能够灵活的运用
2023-07-16 09:19:1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原文是什么?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23-07-16 09:19:29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是什么?

  问答,汉语词语,意思为提问和解答,一个过程。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出自】:   《论语·雍也第六》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拼音】:   zhī zhī zhě bù rú hào zhī zhě,hào zhī zhě bù rú lè zhī zhě。好(去声),喜爱。乐,音“勒”。   【作者】: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译文】:   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解释】:   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分析】   此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2023-07-16 09:20:16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评析】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这就如同数学中的逻辑推导,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使用了顶针的修辞.顶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它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两个句子,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 快D啊!我好急啊!
2023-07-16 09:20:27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2023-07-16 09:20:571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什么意思

懂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2023-07-16 09:22:17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什么意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是: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更快。
2023-07-16 09:22:39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什么意思?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为: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1、此内容是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更快。2、出自《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
2023-07-16 09:23:10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什么意思?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为: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1、此内容是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更快。2、出自《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扩展资料:1、《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2、《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3、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4、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百度百科_论语 百度百科_孔子
2023-07-16 09:23:201

翻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解释】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出自:《论语u2022雍也》论语·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共包括30章,该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人物成就: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说:“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泰伯》)他这种一以贯之的主张,也反映到他的治史态度中。孔子一生游历丰富。他从漫长的旅游生涯中悟出精辟的人生哲理,并形成对旅游的独特见解。孔子的“游”主要有三种形式:游览、游学、游仕。也就是说,孔子在游中问学教学,游中求仕入仕,游中生情怡情,游中悟道传道。
2023-07-16 09:23:5813

翻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下面的网友回答,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补充一下,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大概说的就算这个意思。
2023-07-16 09:24:346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为: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1、此内容是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更快。2、出自《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扩展资料:1、《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2、《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3、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4、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1][2][3][4][5][6]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2]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7][8]本名孔丘别名孔子、尼父、孔夫子字仲尼所处时代春秋末期民族族群华夏族
2023-07-16 09:24:50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意思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是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2、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译文:孔子说:“对于学问和学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023-07-16 09:25:1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下一句是什么?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2023-07-16 09:25:26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哪里?

《论语·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评析】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这就如同数学中的逻辑推导,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使用了顶针(珠联)的修辞.顶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它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两个句子上递下接、首尾蝉联.在古诗文中使用甚多.
2023-07-16 09:25:45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而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里的它指知识、学问等)。这句话出自《论语》十二章。我们都知道,《论语》中有很多关于道德修养、为人处世以及学习等方面的道理,这一句讲的是关于学习态度的问题,主要在于告诉我们,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恰好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最通俗易懂的解释。我也是自己亲身体验过才明白这句话是真的有道理。去年,我参加了一个有关药学的考试,这个考试它有门选科,一个是中药,一个是西药,我当时想着,我考过一门之后再考另一门,于是我就先选择了中药。主要是因为我很喜欢中药这门学科,一是觉得中药的名字都很好听,比如说苏木、徐长卿、紫苏等等,二是觉得这门学问很高深,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到,就比如说紫苏是可以解鱼蟹毒的,学了以后我就想,怪不得家里老人说煮鱼要放紫苏才好,可能不仅仅是为了美味吧。抱着这样充满兴趣的心态,果然我去年就一次通过了考试。等到今年我准备考西药的时候就发愁了,因为我对西药一点兴趣都没有的缘故,到现在还很多药名都不认识,我都已经做好明年再战的准备了。所以说,兴趣对于学习来说真的很重要。既然我们从孔子那里知道了这个道理,那就应该想办法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把被动变为主动,这样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还能深化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就好比我如果之前就对西药也产生了兴趣,现在也就不用发愁考不过了。以下给大家附上《论语》十二章的原文,以免想要重温的小伙伴再另外去找,相信大家能从《论语》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023-07-16 09:2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