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数学中的大数是指多少啊?

2023-07-16 12:49:52
TAG: 数学
meira

生活中的大数有:

1、一年有365天有8760小时525600分钟31536000 秒;构成一个人体需要500万亿个细胞。

2、中国的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9600000),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有1,300,000,000(十三亿)多。

3、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长度是6,397(六千三百九十七)公里。

4、中国最大的湖是青海湖,周长360(三百六十)公里,面积4,500(四千五百)平方公里。

5、中国最快的列车是上海磁悬浮列车,速度是每小时430(四百三十)公里。

6、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面积是17,075,870(一千七百零七万五千八百七十)平方公里。

扩展资料:

生活中的小数有:

1、刘翔雅典奥运会上以12.91秒的成绩取得金牌。

2、郭晶晶雅典奥运会上在女子三米板跳水决赛中以633.15分成绩获得冠军。

3、王义夫雅典奥运会以690.0环总成绩再次夺冠。

4、圆周率: 3.1415926

5、体温: 37.5

6、身高:1.65米

从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收集一些含有大数的信息,写一篇数学日记,`并同父母进行交流。

这句话是错的,不应该是“通信”方式,应该是“传媒”方式。
2023-07-15 19:10:091

生活中的大数有哪些?

然后给机会
2023-07-15 19:10:378

生活中的大数10个例子四年级是什么?

中国有14亿人。
2023-07-15 19:11:322

世界上最大的数字是多少?

世界上最大的数是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因该不是但是有可能是。
2023-07-15 19:11:499

什么是大数理论

大数法则(大数理论)是在随机事件的大量出现中往往呈现几乎一致的规律,大数法则是概率论的法则之一,是保险的数理基矗保险人对任何一个风险损失的概率作出比较精确的估算时,都需要根据大数法则的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和统计,得出损失概率。根据大数法则,承保的风险单位越多,损失概率的偏差越小;反之则越大,而保险费率的大小又是以损失率的大小为依据的,损失概率大的风险,费率就高;损失概率小的风险,费率就低。
2023-07-15 19:12:271

含有大数的新闻(数差不多要一万以上)

中国人有13亿人中国人有13亿人口,中国陆地面积为九三中国人有13亿人口,中国陆地面积为9326410平方公里,水域为270550平方公里,还有再一次晚报中,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年底,杭州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达一零三六万人于2018年底相比增加了55.4万人 2
2023-07-15 19:12:388

生活中的大数有哪些?

地球与其他星球的距离。要多大有多大。
2023-07-15 19:13:019

深圳大数金融倒闭了吗

没有。1、截止2022年5月28日没有任何消息指出深圳大数金融倒闭,网上所传倒闭信息均属谣言。2、深圳大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07月29日,注册地位于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
2023-07-15 19:14:001

有关大数的信息有哪些

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四千四百)万平方公里,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是17,075,870(一千七百零七万五千八百七十)平方公里,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的高度是8,848.8(八千八百四十八点八)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长度是6,671(六千六百七十一)公里,世界上最深的湖是贝加尔湖,深度是1,741(一千七百四十一)米无图.
2023-07-15 19:14:441

生活中的大数量的有哪些?

老妈平均每一天生气3000000000000000000次
2023-07-15 19:15:1610

列举生活中的大数?

1、时间:一天有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一年有365天(平年),有8760小时,525600分钟,31536000秒。2、赤道周长:赤道周长其半径为6378.2km,周长为40075.02千米。3、地球表面积: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总体上呈蓝色。4、明长城长度: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2023-07-15 19:15:412

爷爷比小刚大45岁.已知爷爷的年龄是小刚的4倍.爷爷今天多少岁?小 大数的信息

60岁
2023-07-15 19:15:501

列举生活中的大数,生活中那些大数可以在报纸杂志网络上查阅

构成一个人体需要500万亿个细胞,一天有24小时即1440分钟86400秒,一年有365天有8760小时525600分钟31536000秒,中国的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9600000),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有1,300,000,000(十三亿)多,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长度是6,397(六千三百九十七)公里,中国最大的湖是青海湖,周长360(三百六十)公里,面积4,500(四千五百)平方公里,中国最快的列车是上海磁悬浮列车,速度是每小时430(四百三十)公里,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面积是179,968,000(一亿七千九百九十六万八千)平方公里,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四千四百)万平方公里,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是17,075,870(一千七百零七万五千八百七十)平方公里,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的高度是8,848.8(八千八百四十八点八)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长度是6,671(六千六百七十一)公里,世界上最深的湖是贝加尔湖,深度是1,741(一千七百四十一)米无图
2023-07-15 19:16:111

大数据有哪些重要的特征?

整理了以下四个特征:1、数据量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2、种类复杂繁多,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价值密度低,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过于海量,可用的数据信息价值却很低,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4、速度快、时效高,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既有的技术架构和路线,已经无法高效处理如此海量的数据,而对于相关组织来说,如果投入巨大采集的信息无法通过及时处理反馈有效信息,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2023-07-15 19:16:372

生活中的大数有哪些

想看看书,中,中,顺利顺利考试考试考试
2023-07-15 19:16:5315

生活中的大数10个例子(三年级)有哪些?

老头子凸凸5407242115891275455118前几天不是啊什么时候去学校吗好的,谢谢
2023-07-15 19:17:263

生活中的大数有哪些?

很多
2023-07-15 19:17:423

身边的大数有哪些?

边可问一下哭
2023-07-15 19:18:028

世界上最大的数字是多少

世界上最大的数字是40,这个40位于俄罗斯西部,由在预定位置种植的树组成,面积一万两千平方米。
2023-07-15 19:18:3315

收集生活中的大数有哪些?要万以上

大数据现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听过有关大数据的应用实例。毋庸置疑的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数据量不断的增多,数据信息化正离我们越来越近。大数据技术可能在我们平常人眼里比较陌生,但是大数据技术经常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已经愈发的明显。那么既然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大数据技术对我们的影响主要就体现在我们的日常衣食住行中。1、对于“衣”的影响。这方面的影响,现在最为主要的就是电商平台了。现在人们如果想买衣服,最主要的途径就是电商平台了,线下实体门店的比重其实越来越小。一般而言,我们在一些网站浏览页面寻找需要的衣物信息时,这些网站就会记录下我们的浏览信息。随后我们在浏览电商平台的信息时,平台就会根据信息来展现相匹配的产品。通过这种形式来对我们购买衣物之类产生影响。2、对于“食”的影响。大数据对于食品类的影响其实和衣物类似,在线上一般都是通过电商平台来实现。但是和衣物类不同的是,食品类产品作为刚需类的产品,在线下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如果食品类的大数据应用,在线下也可以实现。通过各个地域、人群的差异化,利用大数据来分析出最适合企业产品的群体,然后在这些地方精准投放营销广告,这种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其效益是非常好的。3、对于“住”的影响。大数据对于人们居住的影响,最大的方面在于租房平台的使用上。众所周知,租房平台需求的是大量的用户信息,而这也就和大数据自身的特点相匹配了。通过大数据的精准分析获客来寻找客户,然后再精准投放租房信息。4、对于“行”的影响。这方面就很好理解了,主要就是在交通中的作用。而一个最明显的就是GPS导航了。大数据可以实时反应交通的状况,选择最优的路线。也可以利用已有GPS数据算出有限道路上的速度,按照单位时间通过车的流量的速度,最终算出某一行车路段的污染指数,随着时间的变化,可以算出各个地方的污染程度,可以做出改善措施。可以看出,大数据不仅仅在各类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重要也有了它的一席之地,大数据在未来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2023-07-15 19:19:021

大数中特是什么数字?

“大数中特”并不是常见的数学概念或术语,无法确定它所代表的数字是什么。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回答问题。
2023-07-15 19:19:251

流程管理哪家好?

流程管理较好的公司有中山市创杰软件有限公司、广州臻赞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广州标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点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大数华创科技有限公司。1、广州臻赞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广州臻赞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ISO9001认证,ISO14001认证,OHSAS18001认证的优良服务提供商,是一家专业从事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HACCP、ISO2200、ISO/TS16949、FSC等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和QS、有机产品。2、广州标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标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仓库管理系统,WMS,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优良服务提供商,提供全新优良的RFID资产管理系统专注资产管理难题,第三方物流仓库系统-第三方wms仓储系统软件,主流仓库管理系统-智能条码管理系统等系列服务。3、深圳市点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点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点晴免费OA办公系统,点晴模切ERP系统,点晴码头集装箱管理系统的优良生产制造厂家,业务范围:软件;管理软件。4、青岛大数华创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大数华创科技有限公司是生物样本库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冷链监控系统的优良生产制造厂家,提供全新优良的大数华创CellSOP细胞产品全流程质量管理系统,大数华创LIMS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大数华创生物样本库管理系统等系列产品。5、中山市创杰软件有限公司中山市创杰软件有限公司是企业ERP管理软件,天思ERP管理软件,管家婆进销存软件的优良服务提供商,提供全新优良的小榄五金进销存软件、官方免费进销存、使用进销存,小榄五金进销存软件、财务进销存、材料管理软件,小榄进销存软件、免费试用进销存、软件公司等系列服务。
2023-07-15 19:19:351

1兆是多少亿?

现在的意思实际上是1兆=100万 中国古代单位:个,十,佰,仟,万,亿,兆,京,后面四个都是以万为进的单位,即1兆=10000亿
2023-07-15 19:19:4410

22-39等于几

22-39等于负17。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小数减大数的计算方法是用大数减去小数,前面加负号即可,则22-39变为39-22得17后加负号得负17。
2023-07-15 19:21:281

一堆小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各有多少个

题干表述不太清楚,我先按照小数点后三位数来做。【1】小数点后三位数。(1)末位数是0也算在内,4*3*2=24个。0.234,0.243,0.324,0.342,0.423,0.432;2.034,2.043,2.304,2.340,2.403,2.430;3.024,3.042,3.204,3.240,3.402,3.420;4.023,4.032,4.203,4.230,4.302,4.320。(2)末位数是0不算的话,去掉6个,共有18个。计算方法是4*3*2-4*3/2=18。【2】小数点前三位数。(1)末位数是0也算在内,首位数不能是0,(4-1)*3*2=18个。203.4,204.3,230.4,234.0,240.3,243.0;302.4,304.2,320.4,324.0,340.2,342.0;402.3,403.2,420.3,423.0,430.2,432.0。(2)末位数是0不算的话,去掉6个,共有12个。计算方法是3*3*2-4*3/2=12。【3】小数点前后三位都算。(1)末位数是0也算在内,共有24+18=42个。(2)末位数是0不算,共有18+12=30个。
2023-07-15 19:21:361

大数定律的最新研究现状

一、高山缺氧工程人员为了解决氧气缺少影响工作人员工作,使的工程缓慢的问题,把大型制氧机带到了高原,为打造隧道的工程人员提供充足氧气,当时洞中氧气含量只相当于海拔1000米左右大大加快了工程的进度。二、冻土问题冻土问题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冻土研究基地为了攻克冻土难题,自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以来,铁道部高度重视青藏铁路冻土攻关难题,先后安排了上亿元科研经费用于冻土研究,并组织多家科研院校的专家,对青藏铁路五大冻土工程实验段展开科研攻关,获得了大量的科研数据和科研成果。工程人员在高原动土上打了上千个水泥桩埋在动土下面,为铁路的运营提供充足的支撑力。三、保护环境为了保护高原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珍稀的野生动物,青藏铁路仅环保投入就达20多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是目前我国政府环保投入最多的铁路建设项目,并在全国工程建设中首次引进环保监理,首次与地方环保部门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四、不影响动物迁徙工作人员首次为野生动物开辟迁徙通道,位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清水河特大桥,就是青藏铁路专门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迁徙而建设的。五、地形复杂问题为了解决地形问题工程人员建设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车站。
2023-07-15 19:21:462

excel 比较数选出最大数的名称

=INDEX(A:A,MIN(IF(ABS($B$2:$B$6-$C$2:$C$6)=LARGE(ABS($B$2:$B$6-$C$2:$C$6),ROW(A1)),ROW($B$2:$B$6),65536)))公式输入结束后同时按Ctrl+Shift+Enter三键确认,再下拉填充。
2023-07-15 19:22:082

怎么找大数的因数五年级?

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有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把每个质因数的次方数加1,再把所得的和相乘即可。因数的定义说如果a*b=c,且a、b、c都为正数,则称a和b为c的因数。需要注意的是,只有被除数、除数、商都为整数,余数为零时,才有这个关系成立。反过来说,我们称c为a、b的倍数。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不考虑0。在小学数学里,两个正整数相乘,那么这两个数都叫做积的因数,或称为约数。事实上因数一般定义在整数上,设A为整数,B为非零整数,若存在整数Q,使得A=QB,则称B是A的因数,记作B|A。但是也有的作者不要求B≠0。
2023-07-15 19:22:211

浦发银行的备用金逾期,大数金融在催款是怎么回事

目前很多银行的信用卡催收业务基本上都是委托给第三方催收机构进行催收,所以大家平时所接收到的电话或者短信等催收信息,基本上都是由第三方接收公司发出的在面对第三方催收公司的各种催收时,很多人都是有点担惊受怕,有时候大家信用卡出现逾期并不是因为大家不想还款,而是确实没有能力还款,所以很多人想找银行去协商还款,但银行却可能把这个责任推给第三方催收公司,让持卡人去跟第三方催收公司协商。
2023-07-15 19:22:281

北京大数有容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拖欠工资,相当差劲
2023-07-15 19:22:362

大数的广义并集与广义交有什么区别?

广义并和广义交计算方法:∪A只是把集合A最外面的一个大括号{}去掉,然后再把剩下的集合或元素进行并∪操作,而∪C把大括号删去后只有元素a和集合{b,c}了,元素和集合的并不能把集合{b,c}外面的符号删去,所以剩下的应为a∪{b,c}。学好大学数学:第一,大学的数学非常注重逻辑,课前的预习有助于学好大学数学,一可以发现不懂的,二可以再正式课程上加深印象。第二,重点掌握关键公式,大学数学不会考得太深,基本是学会了相关的内容,考试就考这么些内容,所以公式必定要烂熟于心。第三,练习是很重要的,大学数学虽然考得不深,但是学生常有,上课听老师说,明白。但是课后自己做题,却发现不会。这就是没有熟练的典型特征。第四,考试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听老师在考试前一节课给你们讲的题,或者老师划的重点。大学的考试,老师说什么,考试几乎就考什么的。第五,平时分混好一点,作业每次都要交,课每次都去上,课后多问问题,老师对你有印象,平时分就高。
2023-07-15 19:22:431

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怎么写

  导语: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怎么写?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怎么写   《亿以内数的认识例一》教学反思   本课时利用大量的数据进行引入,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大数。对于亿以内数的数位,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数位间的十进制学生能根据以往的知识自己找出来,本课时的难点不多,学生能较好地掌握。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提高学生感受的程度。这时,“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本单元将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在教学中,可以先突出读法,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然后再讨论写法。在读、写大数时学生依靠彼此的帮助和题型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在读写中间有零的大数的时候,碰到的困难比较多。   《角的分类和画法》教学反思   《角的分类和画法》的教学内容分两个部分,在角的分类教学中,平角和周角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容易把它们和射线、直线混为一谈。所以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角的特点讲解平角和周角的特殊性。并注重和射线、直线的对比区别。并追问这样一个判断题“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对吗?”提醒学生在画平角时注意画出它的顶点和一条弧线。在角的画法教学中,我采取的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画,在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和归纳画法。学生因为有用量角器量角的经验,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学生可以达到目标要求。   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集体讨论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扬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大数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小学生往往以感性认识为主,而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同时数位、计数单位则以抽象著称,如何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清楚、数的感受丰富呢?   首先,要重视数感的培养。新课标对数感要求如下,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课始老师就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数数: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接着就出示:海盐县户籍人口约364302人:嘉兴市人口约3330000人;浙江省人口约49980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样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初步感受,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探究新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请学生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u2026u2026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这时,“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其次,是注意知识迁移的同时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在前面所学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就如在本课的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的突破时,我就采用了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带着这些问题:(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4)怎么读亿以内的数?自己去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   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设计合理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上来,教学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这个单元中,主要有四部分内容:(1)直线、射线和角(2)角的度量(3)角的分类(4)画角。   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中下的学生,掌握的较难,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   因此这节课分成了两教时进行,在第二教时中让学生着重训练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就看的是哪一圈的刻度;利用直角=90度,看角的度数是钝角还是锐角,和直角比比看,检验是否正确。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反思   读数相对于写数来说,学生更容易掌握。上课之前,我们组内认真的备课,钻研教材,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都一一提前做好了解决的准备。可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虽然自己也提前意识到了,可这些问题却仍然存在着。   今天检查作业,错误的案例有:   1、不分级   因为这单元学习的是认识大数,都是万以上的,所以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采用了分级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更清晰的读数。虽然学生知道分级的好处,在教学中,我也时刻提醒学生要先分级,课堂上做作业的时候也是先分级,再读数。可是在做家庭作业时,仍然有学生不分级就读数,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学生,这个现象尤为突出。   2、读数时夹杂阿拉伯数字   这个问题在学习这类知识时一直存在着,每次都会重点强调,可现在还是有学生在书写时出状况。究其原因,有的是学生习惯性地写成了阿拉伯数字,有的是学生做题时的心不在焉,没有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3、有0的读数   对于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学生的掌握还不是很好。特别是万级末尾有0或个级高位有0的数,学生出错最多。他们容易犯迷糊,这个0要读还是不要读。   4、读数时丢掉计数单位   学生在口头读数时都会读,但在书写时往往容易丢掉计数单位,虽然教学时一再强调了,但在检查作业时还是此类现象的发生。   针对这些情况,我的解决办法是:   1、首先严格要求学生的听课习惯。不光是听,更要记,不光是记,更重要的是数学的解题方法。   2、其次严格要求学生的做作业习惯。今天是开学的第一次作业,虽然我在布置作业时已经强调了作业格式和要求,但还是有学生没有按要求来写。在以后的作业中一定要进一步严格规范。   3、多练习,及时反馈。在后面的教学中,在课堂上要精讲,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练习。当然是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去练习,并非是盲目的多做作业。   4、在练习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分级的好处,采取分级和不分级的方法进行对比,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分级的好处,让他们养成分级的好习惯。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这节课开课以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出发,紧扣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为学习新知,认识平角和周角奠定基础,开课简单利落。我在引导学生认识平角前,在黑板上画上一条直线,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平角与所学的直线之间的关系,而且让学生感受到平角为什么叫做平角。然后再引导学生猜一猜平角的度数,并用自己的方法去验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去验证,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学完平角后马上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平角,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   课前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比亿大的数?”学生大概能说出中国和世纪的人口数会用到比亿大的数。出示我国人口数后,提出问题“怎么读出这些大数呢?”启发学生想到可以用数位顺序表试一试。先出示不完全的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推,将已学到的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扩展到“千亿”位。也推出同样是十进制计数法。   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怎么写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教师常常抱着习以为常的心态,要求在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中下层的学生,掌握的较难,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我认为主要在于: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与学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头做的,中心点与零刻度线找起来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个方向读数容易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u2026u2026另外,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变了策略,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组互相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还有,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志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这样安排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为以后进步学习乘法计算打好基础。   教学时先复习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知识复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尝试练习,初步感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然后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但是,在学生的作业中,反映出许多的问题。主要是计算能力不过关,原因是多方面的。教材分得过散也是一方面原因,一学期四五节课,学生还没掌握内化为自己的技能,一单元结束了。所以在新授之前,一定要对已有知识复习,掌握要领,其次加强训练强度,使之形成技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第四单元《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走在宽广的大街上,还是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环顾左右应该都不缺少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的`,哪些线是不交*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鉴于此,针对本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精心设计教案,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絮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   2、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朴实无华。   3、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u2026u2026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课教学的反思,在此我提出几点:   第一:大胆、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这节课中,由于自己过于“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学生有好的试商、调商的方法,而没有及时地让学生展示、总结。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使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将例7、例8的教学放在一节课上进行,让学生尝试,经过探究,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这样再经过练习巩固几种方法,掌握方法,在巩固中选择最优的方法。   第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给多大空间,学生的发展空间可能就有多大。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个性、有利于学生交流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舞台上尽情展示自我,吸取他人的精华,获取知识。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创设让学生自己探究的环境,通过生生交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参与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学生获得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又怎么能轻易忘记呢?所以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多么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要深钻研,勤动脑,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第六单元直、《统计》教学反思   我讲授的《统计》一节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1的内容,本节教学我精心设计,并认真备课,虽数我讲授的《统计》一节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1的内容,本节教学我精心设计,并认真备课,虽然如此,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现总结一下,为以后积累经验。   一、关注统计的现实意义。   本节我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如:24届─28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我校近年来学生总人数的变化,沙尘暴天数的变化,两厂的产品销售情况等,提供这样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重视学生己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学生己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三、练习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本节知识结构的特征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精心设计了三道练习题,分别为:一是基本题,通过看我校近几年来学生人数变化统计图,发现数学信息。二是变式题,对比出示两个统计表,提问应选择条形统计图还是选择折线统计图。三是拔高题,通过观察两厂的生产情况统计图,提问应选择哪厂投资。练习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通过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问题解决、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使能力得到发展。此外也照顾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使情感得到了满足。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如:   一、前面导入的时间过长,导致练习时间有些仓促,造成了前松后紧的局面。   二、对于有争执的问题,如第2、3题,应让学生争辩起来,这样才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应该是仅有的几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收场。   以上说是教学反思,倒不如说是在学习过程中的几点拙见,它将指引我以后的教学u2026u2026学信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做到: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爱憎分明的,充满 着好奇心理。他们感兴趣的就会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反之他们则会不予理睬。本节课中,我以明明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为线索,设计了“密码门”、“密码锁”、“握手游戏”、“穿衣搭配”等一系列活动,各教学环节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并在数学学习中享受着快乐。   2、关注合作,尝试解决。   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为了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与学生一起构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在解决问题中“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也更加活跃。   3、联系生活,引发思考。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事物的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排列与组合具有抽象性,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便于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方法,从而发现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规律。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中发现数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了解生活。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习的是有用的数学。
2023-07-15 19:22:591

三位一分节的大数体现了分类思想吗

体现了。三位一分节的大数把数字按照三位为一组进行分组,便于进行运算和比较,同时方便人们进行记忆和理解,体现了分类思想在数字领域的应用。
2023-07-15 19:23:071

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1   一、教材解读: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之一。本册教材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再教学亿以上数的认识,并将这两部分知识加以整合。教材在中间安排了十进制计数法教学,使学生知道数位、数级和计数单位,这是对亿以内数的认识进行归纳整理,也对亿以上数的认识起承上启下作用。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如: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科学知识、环保知识及国情知识等素材。本单元教材突出数概念教学,从数学的高度把握十进制原理,培养数感。让学生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数概念的多方面来全面认识数。教学内容的呈现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的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如:读、写数的法则与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探究自主讨论得到。由此可见,本单元的编排不仅结构合理,而且内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选择都突出了数学的文化特色,渗透了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的思想,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不仅是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的进步,数学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二、教法学法: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三、教学理念: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遵循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练习一的1-5题。   五、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理解并掌握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习惯,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3.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六、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的认识,读法。   七、教学难点:   1. 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2.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读法。   八、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PPT,数位表,师生都备计数器。   九、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读出下面各数:   6853 308 7060 2007 1039 10000   2、填空:   ①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8,百位上是4,十位上是0,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   ②6725百位上的数是( ),表示( )个( )。   (用PPT出示上述复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   3、用PPT演示教材中的主题图:先展示我国行政区划分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提问: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再出示全国人口总数,问:你发现什么?(数很大,很大。)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些大数怎样读?他们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揭示课题,并板书 “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以北京市13819000人口数为例,让学生试读。   2.通过PPT演示,回顾原来学过的数位名称。   3.让学生拿出计数器,按照PPT演示,边拨边数边想: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认识10个一千是一万;再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慧在学生的手指尖上”让学生通过动手拨一拨,学生对十进制的认识肯定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桌或前后桌相互交流,同理得出:   10个十万是一百万。(板书)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板书)   10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   (给足时间拨、想、说,然后全班交流)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以前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今天我们学习了那些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4.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有数学头脑,通过拨珠、数数、观察发现了它们的规律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哪一位上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5.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数级”。   请同学们整理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亿位。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在数位表上增加栏,并标明数级)从右向左四位分一级,第一级是个级,第二级是万级,第三级是亿级。同时告诉学生分级线。(PPT动画演示)   6.学习数的组成。   (1)拨数,将13819000人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来。   (2)按数位顺序写出13819000,并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全班交流,抽查:十万位上的8表示什么?百万位上是几,表示什么?千万位上是几,计数单位又是什么?   7.巩固练习,先演示PPT,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自主完成第4页“做一做”。   (1)让学生通过数数,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常用到万以上的数,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8.学习“读数”。   (1)PPT出示例2,读出下面各数。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表下分别呈现教材上的4个数,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a)借助情景图,让学生在下面与同学说一说并写出读作多少?   b)集体交流,读出每一个数,并进行评价,纠正错误读法。   c)出示正确读法。   (2)小组讨论。   a)含两极的数怎么读?   b)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c)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样读?   (重点用强调数位上出现0的读法。)   (3)反馈交流信息,学生归纳总结。(演示)   (4)巩固练习,完成第5页“做一做”。   (三)、小结强化,增强自信   小结学习内容,让学生说说学习体会、收获。   (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一的1—5题。   第1题让学生做数位顺序表,加深了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   第2题按排的是4组读数练习,每组都是两个数对比出现,体会同样的数字,放在个级和万级读法不同,数的大小、意义也不同,也为后面学习大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作铺垫。   第3题创设一个情境,小组交流不同的读数方法,探索比较方便的读法,体现了由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读数方法。   第4、5题,进一步加深对亿以内数的读法的理解,提高读数能力。   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教材地位与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认,而本单元则是在以前学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单元是在小学阶段对整数学习的最后一课。对以后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大数,并计算大数奠定了知识基础,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数目。   3、教材的编排特点:   a.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   b.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对数认识的一次扩展,也进一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能加强学生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一些数据的意义,这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增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会做一些课前准备,一是准备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课件;二是准备计数器、游戏卡片等教具。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使学生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2、掌握亿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级个级、万级、亿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难点:   1、读写数位较大的数目。   2、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会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学法:学生主体参与;动手操作;多向交流;教学游戏   五、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前准备:口答:一千里面有10个百,一万里面有10个千;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个位 十位 百位 千位 万位)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利用课件出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图片)你们会读这些数吗? 瞧,这些数比以前学习的万以内的数更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一万)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2023-07-15 19:23:381

伯努利大数定律的倒数是多少?

在数学与统计学中,大数法则(又称大数定律、大数律)是描述相当多次数重复实验的结果的定律。根据这个定律知道,样本数量越多,则其算术平均值就有越高的概率接近期望值。大数定律很重要,因为它“说明”了一些随机事件的均值的长期稳定性。我们知道,大数定律研究的是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类定理,当我们大量重复某一相同的实验的时候,其最后的实验结果可能会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就像抛硬币一样,当我们不断地抛,抛个上千次,甚至上万次,我们会发现,正面或者反面向上的次数都会接近一半。强大数定律的含义这一系列问题其实就是大数定律要研究的问题。很早的时候,人们其实就发现了这一规律性现象,也有不少的数学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这其中就包括伯努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都认为他是第一个研究这一问题的人,其实在他之前也早有数学家研究过)。伯努利在1713年提出了一个极限定理,当时这个定理还没有名称,后来人们称这个定理为伯努利大《sport.xcuvrqn.cn/article/908326.html》《sport.86jy.cn/article/652307.html》《sport.renyu8.cn/article/872903.html》
2023-07-15 19:23:451

抗震设防烈度6度表示抗震等级几级

这个吗。。。。。要问专业人士了。
2023-07-15 19:09:453

抗震验算中,抗震设防烈度是7.5度是什么意思

给般规定参考吧 、抗震等级确定  1、抗震等级:设计部门依据家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房屋高度等采用同抗震等级进行具体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例抗震等级划四级表示其严重、严重、较严重及般四级别  2、震烈度:家主管部门根据理、质历史资料经科勘查验证我主要城市区进行抗震设防与震组经验数值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甲、乙、丁类建筑全部区房屋抗震设防烈度般8度  3、震级表示震强度所划等级震划六级:震3级震3-4.5级强震4.5-6级强烈震6-7级震7-8级于8级巨震  二、建筑结构抗震等级般规定  (1)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措施根据抗震等级确定抗震等级确定与建筑物类别相关同建筑物类别考虑抗震等级取用抗震烈度与建筑场类别关考虑抗震等级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设防烈度定相同  (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重要性甲、乙、丙、丁类四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见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类标准》GB 50223规定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版)高层建筑没丁类抗震设防  各抗震设防类别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台列要求:  1)甲类、乙类建筑:本区抗震设防烈度6~8度应符合本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度要求;本区设防烈度9度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要求建筑场Ⅰ类应允许仍按本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考试  2)类建筑:应符合本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建筑场I类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类别及场调整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按调整抗震等级烈度  (3)抗震设计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房屋高度采用同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计算构造措施要求A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应按表3.11确定本区设防烈度9度A级高度乙类建筑抗震等级应按本节第9条规定特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效抗震措施  注:本规程特级、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特级、二、三、四级简称  (4)抗震设计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应按表3-12确定  (5)建筑场Ⅲ、Ⅳ类设计基本震加速度0 15GO.30G区宜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9度(0.40G)各类建筑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6)抗震设计高层建筑室顶层作部结构嵌固端层抗震等级应按部结构采用层结构抗震等级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室柱截每侧纵向钢筋面积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应少于层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1.1倍;室超部主楼范围且部结构部其抗震等级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9度抗震设计室结构抗震等级应低于二级  (7)抗震设计、与主楼连整体裙楼抗震等级应低于主楼抗震等级;主楼结构裙房顶部、各层应适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8)房屋高度、柱距较柱轴力较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或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柱  (9)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特级钢筋混凝土构件除应符合级抗震等级基本要求外尚应符台列规定:  1)框架柱应符合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柱端弯矩增系数`Η_C`、柱端剪力增系数`Η_VC`.应增20%;  ③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配箍特征值`Λ_V`应按表5-13数值增O.02采用;全部纵向钢筋构造配筋百率、边柱取1.4%角柱取1.6%  2)框架梁应符合列要求:  ①梁端剪力增系数≈应增20%;  ②梁端加密区箍筋构造配箍率应增10%  3)框支柱应符合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士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底层柱端及与转换层相连柱端弯矩增系数取L.8其余层柱端弯矩增系数`Η_R`应增20%;柱端剪力增系数`Η_VR`应增2U%;震作用产柱剪力增系数取1.8计算柱轴压比计该项增;  ③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配箍特征值`Λ_R`应按数值增0.03采用且箍筋体积配箍率应于1.6%;全部纵向钢筋构造配筋百率取1.6%  4)筒体、剪力墙应符合列要求:  ①底部加强部位及其层弯矩设计值应按墙底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1.L倍采用其部位按墙肢组合弯矩计算值L.3倍采用;底部加强部位剪力设计值应按考虑震作用组合剪力计算值1.9倍采用其部位剪力设计值应按考虑震作用组合剪力计算值L.2倍采用;  ②般部位水平竖向布钢筋配筋率应取0.35%底部加强部位水平竖向布钢筋配筋率应取0.4%;  ③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构造配筋率应取1.4%配箍特征值宜增20%;构造边缘构件纵向钢筋配筋率应于1.2%;框支剪力墙结构落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宜配置型钢型钢宜向、各延伸层 考试  5)剪力墙简体连梁应符合列要求:  ①跨高比于2应配置交叉暗撑;  ②跨高比于1宜配置交叉暗撑;  ③交叉暗撑计算构造宜符合本书第10章10.7条规定
2023-07-15 19:10:071

抗震设防烈度与抗震等级的区别是什么

一、性质不同1、抗震设防烈度:是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2、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二、标准不同1、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取基本烈度。但还须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规划进行确定。2、抗震等级: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扩展资料:一、抗震设防烈度的相关规定:如:当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那么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至少为6.当然,有些建筑要求可能是7度或8度。二、防震缝最小宽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6.1.4 钢筋混凝土房屋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震设防烈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震等级
2023-07-15 19:10:141

抗震烈度和抗震等级有什么区别?

1.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淆。2.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3.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4.烈度分1-12度。5.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 弱 震:震级小于3 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⒋5级的地震; 中 强 震:震级大于⒋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 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 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 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2023-07-15 19:10:291

抗震烈度是不是地震等级的一种?

抗震烈度是指地震发生时某一地区感受到震动的强烈程度,而这个强烈程度不是光靠地震等级就能确定的。因此,抗震烈度与地震等级是不能这麼简单挂钩的。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一般规定(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2023-07-15 19:10:361

抗震设防烈度是如何规定的?

抗震设防烈度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目前抗震规范中一共考虑了6、7、8、9度抗震设防和不设防。抗震等级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扩展资料: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一般情况下取基本烈度。但还须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规划进行确定。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抗震等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抗震设防烈度
2023-07-15 19:10:441

徐州抗震设防烈度规定是什么

徐州抗震设防烈度规定是什么徐州(5个市辖区)的基本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地震动加速度为0.10g。
2023-07-15 19:10:582

抗震烈度7度是几级抗震

我们知道现在的房子抗震效果都是很不错,在建设的时候都是有参考级别来设计的,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抗震烈度7度是几级抗震 。 抗震烈度7度是几级抗震 是四级的抗震等级,抗震等级总共有四级,即一级至四级,也可以表示为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在中国建筑业中,也就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抗震等级也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 抗震等级也是按照设计部门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同时这个也是按照了“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同时它也是可以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设防烈度与抗震等级有哪些区别 1、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这个一般来说是由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同时也是按照了“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而且这个还是根据了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同时它也是采用了不同的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2、设防烈度 设防烈度这个就是按照了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这样才可以确定了抗震设防烈度就确定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设计地震动参数。 在确定地震作用也是标准值时,可以把它用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抗震规范》3.2.2指出了加速度和设防烈度的对应关系。 建筑物也是需要抵抗地震波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这个区别在于它的地震震级。 3、抗震等级和设防烈度的关系 所有抗震等级一般来说都是由设计单位根据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特点考虑的抗震等级,不是说抗震设防烈度是多少,那么它的抗震等级一定是多少。 总结:关于抗震烈度7度是几级抗震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在买房的时候一定要从多方面来考虑,比如说要从它的抗震等级来看,才知道它有没有达到抗震效果。
2023-07-15 19:11:131

分数加法和减法怎么做,分母不同的,怎么通分

先通分,将两个分数分母化为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进行分子的加减,最后再对所得出的分数进行约分。比如1/5和1/6相加,先找出5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30,将1/5化为6/30,将1/6化为5/30,把630和5/30进行分子加减,分母不变,得出11/30,此时再进行约分,如果无法进一步约分,即最后答案为11/30.需要注意的知识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结果要约分):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减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2023-07-15 19:09:307

膝盖中箭出自哪里?

I use to be an adenturer like you, then I took an arrow in the knee游戏《上古卷轴5:天际》中,不少NPC对话里会出现“我曾经(或者以前之类的......)XXXXXXXXX,直到我的膝盖中了一箭。”比如“我曾经也是个屠龙者,直到我的膝盖中了一箭”
2023-07-15 19:09:23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400题

U0001f603U0001f603U0001f603U0001f603U0001f603U0001f603U0001f603U0001f603U0001f603U0001f603U0001f603
2023-07-15 19:09:223

我膝盖中了一箭的出处

语出《上古卷轴5:天际》游戏中NPC守卫:”我曾经也像你一样是个冒险者,直到我的膝盖中了一箭。“(英语:”I used to be an adventurer like you, then I took an arrow in the knee.“)很多守卫都会说这句话。如果你一直和NPC交谈,NPC内置的对话总会用完,制作者为了避免这一点,故意加了这样一句话,让NPC有话可说。
2023-07-15 19:09:152

分数加减混合简便运算50道

小数加减 1.5×4+1.5÷3= 5.8+1.2= 45×0.2= 4.08÷8= 0.54÷0.6= 3.1-2.9= 0.12÷3= 0.4×0.7= 0.32×1000= 7÷100= 0.8*0.02= 0.84÷0.3 3.68÷0.01= 9+1.5= 0.4×0.5= 0.44+0.6= 2.5×0.4= 0.125×8= 3.6÷0.4= 3.92+7.2= 8.7×10.1 7.06×2.4-5.7 6.35÷0.8÷1.25 2.5×6.8×0.4 2.5×3.2×1.25 21.36÷0.8×2.9 102×0.45 8.27+7.52+1.73-3.52 0.79×99+0.79 0.15+ 0.75×18 72+8÷2.5-30.2 2.8×3.2+3.2×7.2 分数加减 2/9+1/9+7/9+8/9 9/31+23/31-1/31 解方程 3+x=9 21-x=7 x+109=2008 66+x=997 78-x=29 1009+x=1234 44-x=19 2012-x=79 44+x=191 48+x=111 22-x=11 38+x=123 123-x=85 71-x=39 26+x=108 134-x=19 33-x=19 37+x=93 241-x=11 58+x=91 12+x=39 x-91=9 x-19=78 36-x=19 24+x=199 33-x=12 88+x=128 24+x=451 x-459=33 108-x=27 44+x=91 76-x=17 28+x=36 71-x=11 69+x=20 321-x=19 291-x=68 361-x=199 401-x=102 91+x=188 76-x=18 231+x=999 209-x=111 4x=16 7x=84 3x=27 93÷x=3 28 ÷x=14 9x=162 x÷8=56
2023-07-15 19:09:121

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等级是多少级?

地震等级和烈度概念不同。地震等级是表达地震总能量的大小。而地震烈度是表述破坏力的大小。同一个地震,当地地质构造不同,距离地震源的远近不同,会有不同的地震烈度。以汶川地震为例,在北川,映秀,地震烈度在10度(注意,是烈度,不是等级),而在成都,只有3、4度。不要把地震烈度和地震等级搞混了。5级地震震中也可能造成七度烈度破坏,距离8级地震较远的周边区域烈度就非常小。房屋设防烈度为7度,是抵抗巨大破坏的指标(一般的土木结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和地震等级无关。小等级地震也可能造成大烈度,距离大地震远的地方,不会有大烈度。
2023-07-15 19:09:112

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4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的混合运算式题。本课时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4、5,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将对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步骤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检查等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联系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三、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其中含带分数的乘、除法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说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研讨”法为主,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氛围。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又将算理的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练[ ]习,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互评活动,完善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题的多种有效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 出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回忆说说运算顺序。强调积、商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2、 计算 ,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与准备题比较有何不同,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所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以旧知唤新知,促进知识迁移。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深化理解,形成一定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对例题的教学,我大胆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题。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大多缺乏趣味性,想让学生“激情洋溢”地投入到学习中,需要学生自身感兴趣。“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足以见兴趣的重要性。六年级的学生喜欢挑战,喜欢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解决例题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做完后反馈交流,指名一学生口答运算过程(教师板书)。引导学生通过“看、想、算、查”四个步骤进行练习。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和运算符号;二想,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计算更合理简洁;三算,书写格式正确,认真计算;四查,一步一回头,算一步查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在做一做练习中除要求学生按以上四步骤解题外还鼓励学生互相检查。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计算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丰富多彩,有时又错综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计算中做到细心检查是至关重要的。按这四个步骤解题就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出错率。学生互相检查这一活动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高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练习反馈、巩固升华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正确计算,所以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   1、 基本练习 通过做书本中一些同例题相仿的试题,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学会正确解题。通过互评互说,发展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提高性练习 例如三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应用题等,加大难度,从不同程度练习提高。   四、总结质疑、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质疑,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布置课后作业)   在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图贯穿着教育的两到思想,即主体性与活动性,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条件让学生思考、解题、交流互评。学生即有外显的交流活动,又有内隐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的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分析把总数看作单位“1”,求剩余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之类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分数减法或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下图:   1、估计一下各部分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出示例题:   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二)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选择典型的解法让学生板演   1-1/4-1/31-(1/4+1/3)   (四)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五)让学生独立计算   (六)问:通过解答这一道题目你有什么体会?   (七)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样适用于分数的计算   三、运用知识,加深理解   (一)计算下面各题   5/9+2/3-2/51-(1/2+1/6)   1、生独立计算   2、指名板演,集体评议(注意让学生感悟不同的算法)   (二)解答下面各题   1、有一块2米长的布,第一次用去2/5米,第二次用去1/3米,还剩多少米?   2、有一块2米长的布,第一次用去它的2/5,第二次用去它的1/3,还剩几分之几没用?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12+8-13 16-4+21 16-4+21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   导学释疑,合作探究:   1.出示例1:   学生汇报:   (1)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例1内容。   (2)问题1: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的几分之几?书中的森林部分指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3)对于分步通分和一次通分你更喜欢哪一种?   (4)问题2“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是降水量的几分之几?书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5)列式后比较良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在混合运算中该怎样计算?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的。   3.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基本题:   完成118页“做一做”   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1----4题。   2.拓展练习: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   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认真计算,并能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按运算顺序灵活选用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复习回忆   课件出示:   1、计算   2、解方程   独立完成后指生回答。   3、出示湖北云梦风景图片及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图   师: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处美丽的景区(出示图片),这是湖北省的云梦森林公园景色,那里崇山峻岭,风景优美,森林里到处有高大的乔木林、低矮的灌木林,还有大片的草地。   这是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表(出示表格),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谁来说?(先请2位学生说,再一起读一遍。)   生:乔木林占公园面积的1/2,灌木林占公园面积的3/10,草地占公园面积的1/5。   师:我们把这些信息绘制成一个扇形统计图,黑板画扇形,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口头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本子解答。(反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2、提出问题:   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呢?你会列式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1/2+3/10—1/5 1/2-1/5+3/10 3/10-1/5+1/2)   3、引出课题   比较:这些算式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例1(1):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师:怎样计算这几个算式呢?,你能用学过的知识选其中两种进行计算吗?   (1)尝试计算   (2)反馈评讲   反馈:a、说说解题思路先算什么?(指名说,同桌说)   B、观察这三种计算方法的运算顺序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比较归纳得出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c、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3)老师强调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用递等式计算,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注意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2、例1(2):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过度语:森林多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好处呢?这云梦公园地处长江中下游,雨水特别充足(下雨动态图)。这么丰富的降水量都转化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的表格)一起读一读:“森林和周边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统计对比”。   师:仔细读这个表格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先让学生解读表格,再引导学生理解表格意思。)   (1)降水后,森林里的雨水储存为地下水、地表水和其他形式分别是多少?(7/20、1/4、2/5)把谁看做单位“1”?   (2)提出问题:   再来看看周边裸露地面的降水量转化情况:地表水11/20、其他2/5,那么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先想一想怎样解答,再做在本子上。   (3)尝试解决   (4)反馈评讲(课件上出示两种方法)   请板演的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再比较两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强调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最后强调答案)   (5)渗透情感教育   师:我们知道雨过天晴后,地表水和其他形式的雨水一般都会被挥发,只有地下水被储存起来。比一比,森林和裸露地面的地下水的储存情况?   发现这种情况,你想说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小结:你说的非常好,我们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行动起来,一起绿化环 境,保护水资源。   3、归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归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法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往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结合例题板书:从左往右 先算小括号里)温馨提示: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怎么办?   师:今天学习的知识在书本第117到118页,请大家打开书看一看。   三、巩固应用。   过度语:同学们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1、用递等式计算。先说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用今天学会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擦黑板和擦玻璃的学生比扫地的学生多还是少?多几分之几?   (2)过度语:我们每位学生一天的时间会有以下几方面的分配,(出示练习)读书时间占一天时间的( ),吃饭时间占( ),玩乐时间占( ),求睡觉时间占几分之几?会求吗? 一个人每天的睡眠时间约占一天时间的几分之几?   师:其实据专家们的最新报导,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最好能达到10小时,这样更有利于你们的生长发育,记得晚上一定要早睡。   师:同学们真的挺能干,这些问题轻松就解决了,下面老师给出一题难一点的题目: (3)留在家中的同学比出门的同学多还是少?少几分之几?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1/6+5/6   4/7-2/7   2/9+4/9   9/10-3/10   1/2+1/3   1/8+1/8+3/8   2.算一算。   100+25-18   75-25+15   24-(18+3)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1/2+3/10-1/5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列出算式   1-11/20-2/5或1-(11/20+2/5)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6   教学目标   (一)认识到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应针对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进行计算。   (二)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选择合理、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卡片。   学具:反馈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口算卡片)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口算卡片)     3.下列分数中哪些能化为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用反馈牌、能用的举√,不能用的举×表示。)   4.如何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小数的加减运算,也学过了分数的加减运算。如果分数、小数同时出现在同一道题中,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就研究这个内容。教师板书课题: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学习新课   1 . 题目中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想一想,你准备怎样计算这道题?   学生口答后,请同学按自己的想法计算出来。(请几位同学写在投影片上。)   (2)选出几位同学的投影片作评价,选择时,选出不同方法计算的,计算有错误的。   先评价有错误的计算,找出错误原因,再投影出正确的计算:   教师:请做这题的两位同学分别讲一讲自己的算法:   教师:比较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更简便?为什么?   学生口答后,教师在例4下面板书:   解法1:小数化分数。   解法2:分数化小数,更简便。   (3)笔算下面各题:(请几位同学写投影片。)   订正后请学生观察:观察上面各题中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口答后教师在例4下方板书: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教师:清说一说你做这组题有什么体会?学生口答后教师概括:,如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选择化为小数计算比较简便。   2 . 题目中的分数不能化为有限小数。   教师:观察这道题里的分数,与例4中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教师:这道题应该选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请同学们试一试。(请几位同学写投影片。)   (2)选出几份学生写的投影片作评价,计算有错误的要找出错误原因。   教师:为什么这道题不选用分数化小数来计算?(教师板书:小数化分数。)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出: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计算题一般都要求计算出精确的结果,所以不能随意取近似值,但是如果题目允许取近似值,这种题也可以采用分数化小数来计算。例如这道题:   教师:请说一说,脱式过程当中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用“=”?   学生口答后教师再说明:计算中,哪一步取了近似值,哪一步就用“≈”,没有取近似值的都应用“=”。   (3)先看一看各题中的分数有什么特点,再计算。(写本上,集体订正。)   教师:说一说做这一组题的体会。   学生口答后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题目中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应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计算练习:(请几位同学写投影片。)    (三)巩固反馈   1.把下列算式分组,你认为把分数化为小数计算简便的为A组;把小数化为分数计算的在B组,在题后的括号里填上A或B。(投影)   2.请选用适当的方法,写出运算的第一步。(请几位同学写在投影片上。)   3.计算下面各题。(每题都请几位同学写在投影板上。)   4.取学生投影片上有错误的进行讨论。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 . 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师板书:具体题目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 . 作业:课本151页练习三十四,2,3,4,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分数、小数互化;小数、分数加减计算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不同的题目来说,或者选用分数计算,或者选用小数计算更好,所以本节教学选用了按题组让学生进行计算、讨论,目的是使学生对一般的情况取得一些判断,选择算法的经验,提高对计算题的审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最重要的是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都安排了同学对错题的分析讨论,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2023-07-15 19:09: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