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初一语文散步课文中的对称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2023-07-16 12:41:29
ardim
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应当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

在初次训练学生整体感知的时候,可用提问法引导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赞扬了什么?(或者批判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文章里哪些句子比较重要?将揭示主旨或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勾画下来。这样带领学生逐层回答,便可顺利地把握文章基本要点。

通过初读《散步》,进行整体感知,明确以下要点:

① 本文通过散步,写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② “我”是个中年人,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③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23 散步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一家人,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爱,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作者表达了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

最突出的一点是,“我”的敬老。试作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如果把母亲冷落在家里,散步就带老婆孩子,那会怎么样呢?不少人往往是这样做的,在他们看来,没有老人的拖累,更自在,更开心。殊不知,老人在家多么孤独、凄凉、寒心。不劝母亲一起散步,似乎也没有良心的谴责。“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既然如此,好像也有理由不去招呼了。作此假设,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第二个假设,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如果“我”依从儿子,那会怎么样?儿子如愿,自然兴高采烈,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骄纵。母亲呢,老年人有涵养,自然不至于老大的不高兴,但是,心里总不大畅快。年纪大了,自己说话还不及小孙孙。走小路也有理由,小路有意思,“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散步就是看景的,走小路实在也算不得错。而“我”唯母命是从,没有把儿子当小太阳宠着,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孝敬,出于良心。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的善良。这一家人如此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

二、问题研究

1.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2.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呢?

探究这个问题,要学会一种思想方法,就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

“我”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两头都顾到,当然没有矛盾。有时,无法兼顾两头,就像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那么顾哪一头呢?“决定委屈儿子”,就是顾老的一头。因为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言下之意,父母风烛残年,想孝敬,时间也不可多得。这里有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实行这个原则,家庭就和美了。奶奶疼孙孙,总是谦让的,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宠着孙儿的。孙儿呢,见爸爸为人孝敬,自己也听话,你瞧他,不哭也不闹。这一家多么和睦。孩子长大了,爸爸年老了,就会像当年爸爸孝敬奶奶一样孝敬父母。好的家风就会代代相传。

再往深一层想,试看人性,疼爱老婆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容易做到的,孝敬老人,就不容易做到。天下不乏不孝之子,造成诸多家庭矛盾。作者有感于此,借散步这个题材,宣扬一个伦理原则。照这个原则办事,一个家庭总是比较和美的。

再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妻子的贤良,也是重要因素,“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她对婆婆没有不孝顺的表现,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丝毫没有争执。一般说,婆媳关系更为要紧。这篇短文在妻子身上着墨不多,但是隐隐地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意思,为人妻,为人儿媳,理当如此。

3.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

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4.这篇短文语言很精美,从哪些方面去学它的语言呢?

学习课文的语言,可以把注意力专门放在词句上。精美的语句反复揣摩,揣摩作者怎样遣词造句,悟出一点道理来,今后自己作文,就会灵活运用。

第一段有一句:“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比况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这种妙思来自何处呢?就是写甲与乙二者时,说了由甲到乙,再由乙到甲,便可以构造出这样的妙句。

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例如: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练习说明

一 朗读全文。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本题在标题上做文章,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也是揣摩标题艺术。第一问,可以回答“好”,也可以回答“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另拟标题,可以各显神通,拟好后,交流一下,相互评判,鼓励创意。

二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本题要求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重点应放在“整个世界”四个字上,兼及其他。

答案参见“问题研究”之三。

三 下面这篇短文也是讲三代人的故事。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三代》一文略)

《三代》与《散步》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则差别较大。本题作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能力。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说《散步》更感动人,可以;说《三代》更感动人,也可以,能言之成理就好。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两篇短文的主旨,《三代》说的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散步》说的是,孝顺第一。衡量作品,也要从社会价值上去考虑。

教学建议

一、抓住两处关键,引导研讨

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阅读能力的高下表现在理解的深度。只见表层,不见深层,是肤浅;由表及里,方为深刻。本文关键有两处。一处在面对“分歧”时作出的决定,一处在篇末所说的“整个世界”。尤其是第一处,要引导研讨。“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推而广之,“我”处事的“原则”是什么。悟出一个“孝”字,才算理解了课文,于人文素养也大有益处。

二、要引导揣摩语言,学习语言

特别要品味对称的句子,要研究遣词造句,这样的句子是怎样写出来的。例如写“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接着写背的重量,从母亲的体重到儿子的体重,连起来说,就可以造出对称的句子。一个是不算重,一个是轻。扩展一下,说为什么不算重,为什么轻,一个瘦,一个是幼小,再扩展一下,说到身材,一个是高大,一个是很胖。这样就能说出两相对称的句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增强语感,才能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设计

1.朗读。

朗读能力包括接到文稿立即朗读的能力,这一次要试试这种能力。

2.跳读四遍。

第一遍注意“我”这个人怎么样。

第二遍注意妻子性情怎么样。

第三遍注意母亲性情怎么样。

第四遍注意儿子性情怎么样。

提示:不但要注意有形的,而且要注意无形的。例如,“我”说“走大路”,委屈了儿子,没有写儿子的反应,应该加以想像,也没有写妻子的反应,也应该加以想像。

3.谈谈整体感受。

既要展开,又要聚焦,聚焦于“我”的孝敬上面。

4.内容研讨。

研讨方法:质疑;提问;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引导法:先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再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2)作者的意思是什么?

引导法:抓关键因素;学习从个别提升到一般的抽象。

(3)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5.语言学习。

(1)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

(2)揣摩对称的美。

6.语言运用。

(1)_________________信服地点点头。

(2)一切都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得其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波粼粼。

7.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

有关资料

一、《散步》的写作契机(莫怀戚)

《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

这篇文章写作的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

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但是当时我们的笑,是为小家伙的出语机灵而兴奋,像所有年轻的父母一样,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过人之处——你看他小小年纪便懂得归纳,将来岂不是个哲学家?

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他还同我一起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像的”。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选材时,我最终确定第一个契机为文章的外延,或曰思想感情之载体,是这样考虑的:

(一)这是一次真实的散步,有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细节),这样,想像加工的部分便有了依托,较之纯粹的虚构更有实感;

(二)刚好三代人,主体“我”和“我的妻”,客体“儿子”、“母亲”齐全,便于“导演”;

(三)说“导演”,是因为近年的散文写作倾向之一,是情节化(也有称细节化的),总之寓理于事之风长,单纯说理之风消;可读性越来越被强调。

切入角度:强化“生命”,淡化伦理,一是因为伦理说得已经太多,出新很难,二是“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所以成熟的生命,即所谓中青年人吧,其责任的沉重可想而知,其社会性,或曰伦理性质,也暗暗渗透了出来。

而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所以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而且为了突出“责任感”,特意改造出歧路之争,由我裁决,不能两全这个重要细节。事实是有歧路,无争执——祖母宠孙子,一下子就依了他。但不加改造,无以产生表现力。

而且那次也只背了儿子,并未背母亲,但这之前是背过母亲的。譬如1981年我们陪母亲游都江堰,离堰水,景象略险,我便背着母亲慢慢。那时母亲尚不很老,似觉过意不去,我说你在我背上我还稳当些。这倒是实情,所以母亲说:“那么,倒是我在保护你?”。

所以说,如果从未既背过小,也背过老,也难想到背负这一幕。

所以综观此文之作,也不过暗合了一条文艺理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是而已,也无甚特别的技法。

(选自《语文学习》1995年第3期)

二、《散步》的人性美

1.《散步》探美三题(节录)(夏雨舟)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读完这篇文章,有如接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礼。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散步》一文的线条比较明晰:(1)“我”劝母亲散步;(2)全家一起散步;(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4)“我”决定委屈儿子;(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如此简单的事情,作者何以将它写得饶有兴味,发人深思呢?细味之,不外乎采用了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

文章开篇写“我们”一家去散步,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了觉得很累。”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于是,母亲信服地点点头。

本不愿出来的母亲何以又答应了呢?作者这样写的:“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伦理道德之美。

在散步遇到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时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当然取决“我”了,此时,作者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又于心不忍。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原因是“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个选择应该说是入情入理,体现了“我”爱幼更尊老的情感。

当“我”作出“走大路”的决定后,结果竟出人意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忽然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如果说“我”的决定易于理解的话,那么母亲的改变则有悖常情了。但正是这不合情理的地方,人的真诚善良却得到了充分的光照,这一家三代人的温和、谦让与体贴都融进了这深深的爱之中。这不正是以血缘构成的家庭最稳定、最能持久也是最为宝贵的东西吗?

“有意思”的小路的确不平顺,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只好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这一“背”实际上是背起生活的重担,架起了两代人之间的桥梁,含蓄地影射了“我”这一辈人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重大使命。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9期)

2.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贺晓溪)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我国文明家庭建设的可喜成就。

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这个三代人的家庭里,“我”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每当家庭出现分歧的时刻,“我”总是主动地站出来,消除分歧,维护团结,增进亲情。“我”家要到田野上散步,可是母亲不想去。原因是母亲老了,身体不好,好不容易才熬过了一个严冬,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母亲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但是“我”不是消极的表示顺从,而是积极地提出建议。“我”劝说母亲,正因为年老体弱,“才应该多走走”。“我”的话渗透着辩证思想,饱含着对母亲的深切的爱,有利于母亲身体素质的增强,有利于家庭温馨氛围的营造。母亲听了“我”的话,不是固执己见,而是从善如流。儿子敬爱母亲,母亲尊重儿子,家庭出现了融洽、祥和的气氛。

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

就在“我”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的时刻,母亲忽然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疼爱孙儿,了解孙儿的心思,知道孙儿喜欢小路旁边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小路尽头水波粼粼的鱼塘,于是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孙儿的心愿。母亲改走小路的决定,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小路不好走,母亲对“我”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到了一处难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他们怕摔伤了自己所背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仔细。他们的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9期)

三、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夏雨舟)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两段文字加起来也不过七十余字,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摘自《〈散步〉探美三题》,载《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9期)

四、《散步》的语言美

《散步》的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觉得有滋味。下面从三个方面作具体分析。

(一)情趣盎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二)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三)意在言外。“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出处同“二”第二则)

《散步》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阅读这种语言的感受像是背着花篮和作者一同散步,一边交谈,在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花朵。

纵观整个行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除文末有几分含蓄外,其余则明白如话。但通俗而不庸俗,明了而不直露。

句式的整齐与错杂,音韵的铿锵与连绵,语意的对举与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无丝毫的刻意雕琢。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儿子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三个句子看来熟悉的字眼很多:无非就是“我的话”“她的话”,“前面”“后面”,“妈妈”“儿子”,读来却能撩起几多思绪,几多羡慕:慈母与孝子爱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羡慕之余却又悟出:生命原本这样,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一个“平顺”,一个“有意思”,这分明是描摹母亲和儿子的口吻,加之运用顶真辞格,读时格外真切,琅琅上口,富有韵感。

“我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一“老”一“小”,一个看为“强壮”,一个视为“高大”,这种回环复沓的句式和遣词的变化既使句子饶有趣味,又很好地表现了“我”复杂的心理。

“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我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此种对举在文中是常见的,它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同时也为文章的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善士六合

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 。例如: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课文以《散步》为题有何作用

散步是文章所写的中心事件,是文章的线索。
2023-07-15 14:24:004

课文以《散步》为题有何作用

“散步”是本文的主题,也是本文的线索。以散步这么一个小事情吸引读者,是凝聚亲情的纽带,把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情感和人物的衬托都是通过散步这件事来表现的。
2023-07-15 14:24:311

怎么写《散步》的作用?

作用:以散步这么一个小事情吸引读者,散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事件,是凝聚亲情的纽带,还是全文的线索 ,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体现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标题语言凝练,感情蕴含丰富,给人以温馨的感觉。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写作总标题时可以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当做标题,也可以运用设问激起读者的兴趣;如果难以抓住文章中心论点,可以整体交代一下内容的范围。副标题是对总标题的补充和解说,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分标题要求明确、简练、新颖,要在里面增加有效信息,让读者一目了然。
2023-07-15 14:24:372

《散步》题目的含义

双色球开奖结果小学生是对的多吃点身上我完全不知道是我们家园栋还
2023-07-15 14:24:525

莫怀戚的文章--《散步》,本文以散步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点明文章主题,且突出文章中心,散步过程中还体现出了尊老爱幼的美德
2023-07-15 14:25:301

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丨入职手续的
2023-07-15 14:25:408

散步莫文戚以散步为题有什么作用

散步的好处 1. 散步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和调节过程得到改善,从而收到消除疲劳、放松、镇静、清醒头脑的效果,所以很多人都喜欢用散步来调节精神。 2. 散步时由于腹部肌肉收缩,呼吸略有加深,隔肌上下运动加强,加上腹壁肌肉运动对胃肠的“按摩作用”,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会加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能力提高。 3. 散步时肺的通气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以上,从而有利于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 4. 散步作为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可将全身大部分肌肉骨骼动员起来,从而使人体的代谢活动增强、肌肉发达、血流通畅,进而减少患动脉硬化的可能性。 对症散步好处多 一、体弱者每小时走5公里以上最好,走得太慢则达不到强身健体之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全身活动,才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而且时间最好在清晨或饭后进行,每日2至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二、失眠者可在晚上睡前15分钟散步。每分钟走80米为宜,每次半小时,会收到较好的镇静效果。 三、冠心病患者步速不要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应在餐后1小时后再缓慢行走,每日2至3次,每次半小时。长期坚持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效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四、糖尿病患者行走时步伐尽量加大,挺胸摆臂,用力甩腿,时间最好在餐后进行,以减轻餐后血糖升高。每次行走半小时或1小时为宜。但对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行走一般选择在餐后半小时,而且活动时间也不要超过1小时。 五、高血压病患者步速以中速为宜,行走时上身要挺直,否则会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走路时要充分利用足弓的缓冲作用,要前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因为这样会使大脑处于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一过性头晕。
2023-07-15 14:25:571

以“散步”为标题有何作用

指出文章的内容或范围。对于《散步》的主题,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认为,“是表现家庭成员间的真挚情感”的;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认为是写,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这两种解读尽管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这样的解读也肯定是有道理的,但这种解读的思路比较老套,因此结论也比较老套。《散步》中的闲笔有三处,两处是写景,一处是叙述。第一处是第4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大块的新绿随意地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第二处在第7段后半: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哪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2023-07-15 14:26:051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本文以散步为标题有什么用?

本文以“散步”为线索,贯穿全文,因而文章的标题别具匠心
2023-07-15 14:26:231

散步为什么以散步为题??

堆帐有没有切换手机网络的软件?但不要把迷茫与困惑当作能够自我放下、甘于平庸的借口姓绞炕
2023-07-15 14:26:312

散步标题作用是

588
2023-07-15 14:26:491

题目散步有什么作用

大家知道散步有什么好处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散步的好处?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易行的健身运动。运动量虽不大,但效果却很明显,不受年龄、体质、性别、场地等条件的限制。人常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百练不如一走”,足以说明散步在保健中的地位。散步可使全身肌肉、关节、筋骨都得到适度的运动,饭后散步,还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只要遵守某些基本原则,散步是增强并维持身材的良好运动。以正常步伐散步,是非常有效的运动方式,而且它不会消耗太多的热量。要增加身体的匀称与消耗更多的热量,需要以轻快的步伐来行走,并感觉到身体散发热。散步的好处:1、增强心血管的机能。经常散步可以调节整个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防止肌肉萎缩,保持关节的灵活性。人在散步时下肢要支持体重,使小腿、大腿和臀部肌肉及骨骼都能得到锻炼,同时身体向前位移,需参加活动的下肢肌肉群和身体其他部位协调配合,心脏则必然要加强收缩,加大心脏的血液输出量,从而对心脏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例如,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散步,一般每分钟心率可达100次。2、提高机体代谢率。中老年人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散步,代谢率提高48%。如果每天步行1小时,走4000米~5000米,要消耗大约300千卡的热量。3、有助于消除疲劳。轻快的步行可以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是治疗情绪紧张的一副理想的“解毒剂”。歌德曾说:“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都是我散步时出现的。”由于散步时全身血液循环加快,使脑血流量增加,神经细胞的营养得到改善,可以帮助精神和心理紧张的人放松,对消除疲劳、保养身体以及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都是有帮助的。
2023-07-15 14:26:581

莫怀戚散步的主题是什么

【主题】 莫怀戚的《散步》是经典的初中语文教材。它语言朴实,结构简单,情感内敛,蕴藉丰富,散发着幽兰般的芬芳。对于《散步》的主题,几乎一致认为是表现“家庭成员间的真挚情感”的;是写“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的,这两种解读尽管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这样的解读也肯定是有道理的,但如此解读显然降低了作者原有的胸襟,滤去了深深蕴涵于文本中对生命的思考。正如莫怀戚在《〈散步〉的写作契机》中说:写《散步》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因此我认为,《散步》以“散步”这件平凡小事为思想感情之载体,淡化了伦理,切入角度是强化“生命”,骨子里写出了对‘生命"这一命题的感受与思考。阅读《散步》,应让我们在对生命的感悟上接受一次洗礼。【探究主旨】一、 感受生命 标题“散步”点明了中心事件。“我们在田野散步” ——祖孙三代,放慢脚步,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心情愉悦,这活动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休整和休养,也是对生命的调节和放牧。文章有三处看似闲笔实则蕴意深刻的景物描写或叙述:第一处是第4小节“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的起着水泡”;第二处是第7小节母亲远望小路“那里有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第三处是最后一段“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这“新绿”,这金黄,这“嫩芽”,这春水,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召唤!这是对生命的感悟,对生命力的礼赞,更是对生命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放歌。 第5小节“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天真稚嫩的话语,不仅表现了小家伙的聪颖,表现了家庭的温馨,更表现了他在懵懵懂懂之中对生命的直观感受。童心慧眼,一语点破生命之传承,读来让人惊羡生命之美好——代代相因,生生不息。二、 善待生命 莫怀戚谈及《散步》的写作契机时说: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他还同我一起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像的”。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文章第2小节“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这里饱含着对母亲的深切的情,凸显的是尊重并善待衰老生命的光辉。温馨之情,溢于言表。第3小节“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自然的春天周而复始,虽或早或迟但终会来临,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短暂而弥足珍贵。母亲能“熬”过严冬,实属不易,值得庆幸!赤子之心,跃然纸上。特别是一个“又”字,一个“熬”字,用得让人动容——好歌当哭!这哪是对春天来迟的抱怨,分明更是儿子对母亲生命长久的渴求与祈愿!雏鸟知反哺,羔羊亦跪乳,人类当更甚!在选择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决定委屈儿子而听从母亲,其理由是:“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而侍奉母亲的日子不多了。这与其说是孝敬母亲,毋宁说是对衰老生命的加倍珍重与小心呵护。可当“我” 决定成全母亲的心愿而走大路时,母亲却变了主意。为什么呢?简单至极:祖母宠孙儿。文中写道:“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这细微而充满爱意的举动是衰老生命对年幼生命的珍爱与疼惜。而小孙儿呢?不哭不闹,大人们的温情默默滋养着幼小的生命。作者夫妇之间呢?一句“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诙谐地表现了妻子的贤惠与善良。“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两个成熟的生命信任理解、和谐美满。三代四口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也链接成一条老、中、幼的生命之链。善待每一个生命,人人心中有他人,细腻的体察与理解使亲情更加醇厚而深挚,每一棵生命之树都更加郁郁葱葱。三、 生命的责任 分歧缘起于一场“茶杯里的风波”——歧路之争,由我裁决,不能两全。“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这里作者向人们袒露的,是一个成熟强壮的生命在家庭中中流砥柱的作用。全文仅580字,而“我”字就出现24次之多,可见责任的沉重。而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于是文章最后写到:“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也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段话寓意深刻,它以轻衬重,不仅突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含蓄地写出了“我”和妻子——站在生命之链连接点上前后相续的一环,作为个体,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生命又是承前启后、生生不息的。我们要背负起生命的重担,这就是生命的责任。最后一句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是作者写作意图及情感升华之所在,与文章第4小节中“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前后呼应,在整篇当中起着点明题旨、深化内涵的作用,是点睛之笔。 幸福在歧路,生命至永恒——掩卷思之,文章的意境如同清茶漫涌。在朴素的文字中,洋溢着温情、关爱、和谐,蕴蓄着眷念、呼唤、祈愿,饱含着贤良、孝敬、责任;一滴水中见乾坤,流淌着真情,闪烁着理性,抒发着感悟。初读,读到了自然美景和人间至情;再读,敬畏起那一个个平凡的生命;读到最后,陡然感觉增加了生命的重量。
2023-07-15 14:27:081

在散步一文中以散步为题有何好处

一、散步是运动,可以写与运动有关的题材。二、散步速度慢,可以写散步中想到什么。三、散步是消遣,可以写碰到谁了,或者别人发生什么事情了。四、可以天马行空,正散步呢走到唐朝了也未尝不可。
2023-07-15 14:27:171

《散步》莫怀戚 标题作用

散步就表示一个范围吗!比如是散步,就不能写跑步或者别的什么啊!我也认为是B!
2023-07-15 14:27:272

《散步》的表层意义,深层意义和作用?

卤荷谫假辣琶还蒲吹严
2023-07-15 14:27:366

文章的标题为什么叫作《散步》?

散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事件,是凝聚亲情的纽带,还是全文的线索,把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标题语言凝练,感情蕴含丰富,给人以温馨的感觉。散步:莫怀戚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一个酷冬。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刹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同着他的时日还长,我同着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023-07-15 14:27:501

想陪母亲散步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想陪母亲散步文章的标题是整个文章的中心事件,是凝聚亲情的纽带,还是全文的线索,把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标题语言凝练,感情蕴含丰富,给人以温馨的感觉。标题的含义一般分为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两层。深层含义与文章的中心挂钩。揣摩标题含义需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表层含义指的是: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指的是: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含义需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解答。
2023-07-15 14:28:141

散步这篇课文为什么以散步为题

因为作者从这次的散步懂得了许多,"散步"是这篇文章的线索,所以它以"散步"为主题.
2023-07-15 14:28:341

作者为什么要用散步来做题目

因为这个题目是以事件内容为主定的题目,既简洁又概括了全文中心.
2023-07-15 14:28:421

《散步》 莫怀戚 的赏析

这个标题好,因为一切所见所闻所想都由散步而起,也就是说“散步”是全文的“线索”。换一个角度(从景物描写和抒情哲理的角度):标题可为:《生命》,《幸福》,《希望》,或是这三者合起来《生命,幸福,希望》....理由:叙事加抒情散文寓意深刻,此篇文章写初春散步,而其实散步之中自有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散步,作者体会到了从来被忽视的日常小事中流露出的情感,从而生发出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家人的珍惜之情。2.理解:这是三代人,“我”的一家三口和母亲;母亲是因为老了,累了,而作者也愿意背负;儿子因为年龄小,妻子愿意背负;“我”和妻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出于对各自背上的亲人的关爱,出于对生命的赞美和爱护;正如作者自己说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确,对于作者来说,就是整个世界,母亲为自己操劳了一辈子,到了垂暮之年,儿子应该好好让其享天伦之乐,作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小心翼翼地背着;儿子是未来的希望,是新生事物,是“我”的延续,所以,“我们”小心翼翼地,这对于作者来说,就是整个世界
2023-07-15 14:28:511

想陪母亲散步标题作用?

我已经很久没有和我妈妈在月亮下散步了。今夜有一轮明月,月光非常美丽,月光下的河水显得非常安静,微风,荡漾清澈,垂柳轻轻地摇曳在河的两岸,伴随着月亮的影子而动。我决定和我妈妈去散步。妈妈正在厨房忙着,餐具叮当作响,发出清脆的声音,像一首美丽的音乐,妈妈因为工作繁忙,很长时间没有出去,我对妈妈说: “妈妈,今晚是周末,你看,外面的月光多迷人啊,我们去散步吧 ”?妈妈听了,脸上露出甜蜜的笑容,你可以看到,妈妈很高兴,脸上掩饰不住喜悦,她欣然同意说: “好的,我们走吧! ”!虽然月亮是明亮而清澈的,但是出了门,迎面吹来一阵冷风,我忍不住打了个冷颤,妈妈看见了,“你怎么不在乎你的身体 ”?你应该多穿点衣服。然后她脱下外套,给我穿上。月光洒在河面上,随着水的流动,起起伏伏,像一条乳白色的丝绸蜿蜒在河面上。还是很安静。我妈妈和我沿着河岸边的路走着,她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不让它从我手中溜走。握着妈妈的手,我感觉有点粗糙的感觉,原来妈妈的手,早已刻上了岁月的痕迹,那一颗颗突出的鲜血,她的爱不断地传递给我,即使在寒风肆虐的今夜,妈妈的手还是温暖的。我和妈妈边走边聊。我们谈论了学习和生活。妈妈时不时地给我讲很多人生真理,有趣的故事,她在寒风中微笑,给我一种依赖感,她的形象在寒风中是多么的高大。我深深地望着母亲,心底荡漾着一股暖流,温暖而饱满。天色已晚,路边几乎没有行人。我和妈妈在这条安静的路上静静地走着,她常常带着会意的微笑回头看我。”妈妈今天很开心,真的”她一直对我说。我看着妈妈高兴的微笑,心里踏实而温暖。月光更加皎洁,河水像一朵朵浪花,在月光的照耀下,越发晶莹剔透。岸上的垂柳在风中沙沙作响。妈妈看起来很兴奋,她偶尔发出爽朗的笑声,看起来很年轻,脸上那掩不住的笑容,在月光下的村庄里,更显得从容和快乐。走啊,走啊,我们走在桥上,风中的河流让我颤抖,我一直在缩小。母亲亲切而苦恼地拥抱着我,我立刻感觉到一股暖流穿过我的身体。我和妈妈扶着栏杆向远处望去。远处的水潺潺流淌,温柔而美丽; 近处的柳树和梧桐青翠而挺拔,与月光共同构成一幅甜美的画卷。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当她40多岁的时候,她的眼睛里依然闪烁着爱和勤奋的火花。虽然她眼角有了皱纹,但这并不影响她眼睛那无声而光彩夺目的喜悦。”你累了吗?”回家吧”我母亲亲切地对我说。我抑制住眼眶里滚动的泪水,在回家的路上握住我母亲的手。月光下,我和妈妈靠在一起,感受着今晚的月光,特别明亮,特别迷人。
2023-07-15 14:28:581

《散步》为什么叫这个题目

因为散步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2023-07-15 14:29:083

《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来确定的,你觉得这个题目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题目,并说说

《三代人》、《浓浓的亲情》、《爱在田野上》、《至亲》、《亲情》、《生命》,《责任》,《幸福》等简析:用《散步》标题好,因为一切所见所闻所想都由散步而起,也就是说“散步”是全文的“线索”。叙事加抒情形式的散文寓意深刻,此篇文章写初春散步,而其实散步之中自有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散步,作者体会到了从来被忽视的日常小事中流露出的情感,从而生发出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家人的珍惜之情。
2023-07-15 14:29:172

文章接近结束才写到散步的内容却以"散步"为题,你是这样理解的?

因外它包含了作者的内心的思想感情
2023-07-15 14:29:265

《散步》的开头除了交代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等因素外,还有什么作用?

你好!《散步》一文描写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征,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衬托了一家人散步的快乐心情。景为情设,情景交融,生机盎然的景美为一家三代人之间的真挚的情美起了渲染烘托作用。表达对春的喜爱之情,交代时间环境,渲染氛围,寄情,作用是介绍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同时写散步的过程、田野的春色和一家人散步的乐处,表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祝你生活愉快!
2023-07-15 14:29:562

文章以散步为题,你觉得好吗?如果你想还一个题目,你想怎样还呢?

《散步》这个题目非常好,散步只是一个过程,而散步时的浮想联翩才是中心,你读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吗.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2023-07-15 14:30:081

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你问的是莫怀戚的《散步》吗?为什么原题是“散步”?因为这篇文章记叙的事情是一家人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身为一家之主的“我”思考如何解决这个分歧,最后母亲作出“走小路”的选择,一家人其乐融融地散步的情景。通过散步这件小事,体现出尊老爱幼的主题。也就是说,原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事件。如果换个角度拟题,有以下题目可供参考:1、生命。原因有:母亲好不容易熬过寒冬,生命得以延续,“我”很欣慰;春天,万象更新,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一家人相亲相爱,相濡以沫,展示了生命的美好。2、选择。理由:母亲听从“我”的劝告,选择跟家人去散步;“我”选择母亲的提议——走大路;母亲选择孙子的提议——走小路。
2023-07-15 14:30:281

文章接近结束才写到散步的内容,却以散步为题,为什么

4、文章接近结束才写到散步的内容,却以“散步”为题,你是怎么理解的?答:散步”这一细节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前面大量的篇幅都是为这一细节作铺垫,以“散步”为题,文章构思显得更巧妙。5,(题目:略)答:本文看似浅显,却蕴含深意,不仅表达了人们感同身受的对至亲的爱,也有作者对母亲的生命逐渐走向衰老引发的思考。
2023-07-15 14:30:451

题目“散步“是从文章的主要事件的角度来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没有看明白事情呢?
2023-07-15 14:30:554

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分别解说

1、文章标题的含义:分为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指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指: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文章标题的作用:(1)贯穿全文线索。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如《背影》。(2)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如《藤野先生》、《邓稼先》。(3)体现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散步》等。(4)揭示(透露、点明)主旨。透过标题,就能大概猜到本片文章的主旨。例如:冰心的《荷叶母亲》。(5)表明人物的性格、品质,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2023-07-15 14:31:011

作者以散步为题好不好,可不可以另换个题目

文章中心主旨是啥
2023-07-15 14:31:115

"散步"课文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来确定,你觉的这个标题好吗?请换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理由

不好 游***** 比较好
2023-07-15 14:31:452

从文章的标题看,《散步》提示了什么,《孝心无价》提示了什么?

散步,平凡生活给我们的启迪。孝心无价,人要遵循社会道德,对长辈要孝顺。
2023-07-15 14:31:521

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文中的景物描写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征,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衬托了一家人散步的快乐心情。景为情设,情景交融,生机盎然的景美为一家三代人之间的真挚的情美起了渲染烘托作用。表达对春的喜爱之情,交代时间环境,渲染氛围,寄情于景等等作用"介绍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2023-07-15 14:31:581

散步有三处景物描写的句子分别有什么作用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两段文字加起来也不过七十余字,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2023-07-15 14:32:051

《散步》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有怎样作 用

写作技巧就是写作中进行表现时运用的方法,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的有效艺术手段。写作技巧受限于作者的世界观、艺术观,同时又作用于他的写作实践,为写作活动服务。写作方法属于艺术表现方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白描细描、铺垫、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六大特点1、稳定性。是指技巧的成熟和稳固。2、互渗性。文章写作中的技巧和方法,虽因文章门类和品种的不同有所差异,但在文章写作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技法又往往是相互参照、相互影响的,于是就形成了写作技巧的互渗性特点。3、创新性。写作技巧如果仅有代代相承、墨守成规(解 释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成规:现成的规矩、制度。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而无创作发展,那么文章就会僵化、萎缩,乃至消亡。4、审美性。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写作技巧,将不同时空、不同角度的材料组合成绚丽多姿的文章大厦 ,因而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5、赋比性。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6、独立性。独立自主地创作,不追求华丽的词汇,而讲究真正自我的表现手法。二十大写作手法1、第一人称叙事法【特点】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2、第三人称叙事法【特点】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3、顺叙法【特点】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4、倒叙法【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5、插叙法【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6、补叙法【特点】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在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7、分叙法【特点】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8、详叙法【特点】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9.略叙法【特点】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中不可缺少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以及人所共知的部分。10.直接抒情法【特点】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的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11、间接抒情法【特点】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12、先叙后议法【特点】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13、先议后叙法【特点】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14、夹叙夹议法【特点】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15、以物为线索【特点】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16、以人为线索【特点】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1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特点】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1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特点】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19、写生法【特点】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0、转动法【特点】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2023-07-15 14:32:121

《散步》为什么以“散步”为题?

用《散步》标题好,因为一切所见所闻所想都由散步而起,也就是说“散步”是全文的“线索”,换一个角度(从景物描写和抒情哲理的角度),标题可为:《生命》,《责任》,《幸福》,《三代人》。
2023-07-15 14:32:302

莫怀戚的《散步》以《散步》为题有何好处?

以散步这么一个小事情吸引读者 散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事件 是凝聚亲情的纽带 还是全文的线索 把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 标题语言凝练 感情蕴含丰富 给人以温馨的感觉记得采纳啊
2023-07-15 14:32:472

文章为什么以“散步”为题目?

散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事件,是凝聚亲情的纽带,还是全文的线索,把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标题语言凝练,感情蕴含丰富,给人以温馨的感觉。散步:莫怀戚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一个酷冬。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刹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同着他的时日还长,我同着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023-07-15 14:33:011

散步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以散步这么一个小事情吸引读者,散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事件,是凝聚亲情的纽带,还是全文的线索 ,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体现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标题语言凝练,感情蕴含丰富,给人以温馨的感觉。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写作总标题时可以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当做标题,也可以运用设问激起读者的兴趣;如果难以抓住文章中心论点,可以整体交代一下内容的范围。副标题是对总标题的补充和解说,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分标题要求明确、简练、新颖,要在里面增加有效信息,让读者一目了然。
2023-07-15 14:33:131

以“散步”为标题有何作用?

这片文章是以散步为线索 这就是它的作用
2023-07-15 14:33:297

以“散步”为标题有何作用?

散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事件,是凝聚亲情的纽带,还是全文的线索,把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标题语言凝练,感情蕴含丰富,给人以温馨的感觉。散步:莫怀戚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一个酷冬。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刹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同着他的时日还长,我同着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023-07-15 14:34:071

散步课文以散步为题有什么作用

“散步”是文章所写的中心事件,是这篇文章的线索。散步本是平凡小事,作者选取这生活的一角,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表现民族传统美德这个重要主题,写得情趣盎然、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2023-07-15 14:34:212

课文《散步》为题有何作用

答: 散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事件 是凝聚亲情的纽带 还是全文的线索 把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 标题语言凝练 感情蕴含丰富 给人以温馨的感觉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一个酷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刹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同着他的时日还长,我同着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023-07-15 14:34:301

莫怀戚的《散步》以《散步》为题有何好处?

以散步这么一个小事情吸引读者 散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事件 是凝聚亲情的纽带 还是全文的线索 把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 标题语言凝练 感情蕴含丰富 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2023-07-15 14:34:391

题目"散步"这个标题好吗,请换个角度为本文拟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大路还是小路,这个题目提示了文章的线索
2023-07-15 14:35:027

《散步》一文中的题目“散步”这个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写,不然作业里写不开)

1 引出下文2 点明中心
2023-07-15 14:35:181

题目"散步"这个标题好吗,请换个角度为本文拟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用《散步》标题好,因为一切所见所闻所想都由散步而起,也就是说“散步”是全文的“线索”。换一个角度(从景物描写和抒情哲理的角度):标题可为:《生命》,《责任》,《幸福》,《三代人》....理由:叙事加抒情形式的散文寓意深刻,此篇文章写初春散步,而其实散步之中自有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散步,作者体会到了从来被忽视的日常小事中流露出的情感,从而生发出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家人的珍惜之情。
2023-07-15 14:35:271

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作用:以散步这么一个小事情吸引读者,散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事件,是凝聚亲情的纽带,还是全文的线索 ,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体现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标题语言凝练,感情蕴含丰富,给人以温馨的感觉。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写作总标题时可以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当做标题,也可以运用设问激起读者的兴趣;如果难以抓住文章中心论点,可以整体交代一下内容的范围。副标题是对总标题的补充和解说,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分标题要求明确、简练、新颖,要在里面增加有效信息,让读者一目了然。
2023-07-15 14:3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