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en
-
中考文言文命题走向及复习方法
第一部分:2005年试题分析和2006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走向预测
(一)近四年甘肃省各地区中考卷中的文言文篇目: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台州
《晏子使楚》《晏子春秋、景公》20分
《醉翁亭记》《荀巨伯探友》20分
《陋室铭》
《工之桥》21分
《出师表》《后出师表》23分
省实验
《陋室铭》《东坡画扇》22
杭州
《墨翁传》 20分
纪昀《兽》20分
《指喻》20分
《晏子》 20分
宁波
《卖柑者言》《陆元方卖宅》16分
《孙膑减灶》
《善呼者》16分
《捕蛇者说》
《杨朱》16分
《曹刿》《蜘蛛捕蛇》15分
绍兴
《捕蛇者说》
《荀巨伯探友》20分
《马说》《南歧之见》20分
《出师表》
《细柳营》20分
《为学》《画蛇添足》16分
金华
《张良奇遇》
《捐祖》20分
《醉翁》《岳阳》
《游黄山》22分
《曹刿》
《任末》18分
《出师表》《后出师表》 23分
舟山
《螳螂捕蛇》
《蜘蛛捕蛇》 22分
《为学》《黄生》
22分
《曹刿》《天时》 22分
丽水
《愚公移山》
《曾子不受赐》22分
《桃花》《蔡嶙》18分
《马说》 《伯乐相马》 16分
湖州
《岳阳楼记》《吴下阿蒙》 17分
《荀巨伯探友》8分
《愚公移山》16分
《陈谏仪教子》8
温州
《出师表》《义猴》22分
《醉翁亭记》《荀巨伯探友》20同台州
《曹刿论战》9分
《任末》9分
衢州
《出师表》《陆少宝卖宅》22分
《桃花》
《鹦鹉灭火》22
《曹刿》
《任末》18分
(二)近六年甘肃中考卷中的文言文篇目: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8分
20分
21分
23分
20分
26分
《晏子使楚》
《景公》
《醉翁亭记》
《荀巨伯探友》
《陋室铭》
《工之桥》
《出师表》《后出师表》
《孙膑减灶》
《弈秋》
《马说》
《陶侃》
说明:2004年台州跟温州中考语文同卷;2002年台州跟嘉兴中考语文同卷。
分析2005年甘肃省的11份中考卷,我们会发现:
(一) 各地区的试题完全按照考试说明拟题的。
考试说明:1、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一般用法。
2、与课内程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段的含义恰当地评价其思想内容。
(二)课内选文共10篇(杭州只有课外一篇),第五、六册占9篇,第一册1篇《螳螂捕蛇》
《荀巨伯探友》05、04年共有4个地区以此文拟题。
《陆少宝卖宅》05年宁波、衢州都以此文拟题。
(三)题型、拟题角度都很规范。
现将2006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命题走向作如下预测:
一、 选文:注重内容的教育性和故事的浅易性。
选文的教育性,就是所选文段有一个健康而有教育意义的主旨,让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受到一次真、善、美的人文教育。请看05年浙江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的选文,都是比较注重其育人功能的。
省课改卷:宋·何莲《东坡画扇》——颂扬扶贫帮困。
杭州卷:高启《墨翁传》——提倡临财不苟,洁身自好,坚守道德准则。
湖州卷:《吴下阿蒙》——强调读书之重要。
嘉兴卷:薛福成《物性相制》——反映扬长避短,以弱胜强。《蜘蛛捕蛇》
宁波卷:《陆元方卖宅》——突出不为钱而诳人的诚信思想。
绍兴卷:《荀巨伯探病》——不要败义以求生。
台州卷:《晏子春秋》——以民为本,从谏如流,知错即改。
温州卷:《义猴》——教育知恩必报。
丽水卷:《曾子不受赐》——针对个人道德自律和廉洁社会建设。
金华卷:《捐祖》——倡导尊老敬老。
上述故事的主旨并没过时,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挑选诸如此类的阅读材料作考题,是一次很好的传统美德教育。
选文的浅易性,主要表现在选文的故事性强,有人物有故事;阅读量少,大多在百字左右;生僻字用注解、注音,使之化难为易,变深奥为浅显。
二、测试:注重字词的常见性和理解的整体性。
被测字词的常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二是该词语在课内文言文中曾学过。如,省卷第22题实词解释:(1)某家以制扇为业(2)适父死(3)至懊悔不胜而去。要求解释的三个字都可从课内文言文中找到。
理解的整体性,一般从文章主旨的理解,人物性格品质的概括,事件前因后果的分析,读后谈谈启示等角度设题。这种命题走向,答案相对灵活,允许考生自主,是对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答案唯一模式”的否定,对今后的阅读教学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 题型——组题“有分有合”,设题“常规为主”。
文言文考试大多两个文段,课内课外各一段。
(1)有的两段合二为一,合成一个大题进行对比阅读;如,嘉兴和舟山卷《物性相制》和《螳螂捕蛇》,分别写蜘蛛和螳螂杀蛇,主旨也相近; 台州卷《晏子春秋》课内外各一段,以民为本是其共同点; 金华卷《张良奇遇记》和《捐祖》,都与对待老人相关。
(2)有的两段自成一题,各自拟题。合二为一的,课内外两个文段,或故事相似,或主旨相近,联系相对紧密,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各自拟题的,其内容和主旨联系相对宽松,但课内外两个文段难易度应该相近。如,省卷的《东坡画扇》和《陋室铭》, 湖州卷《吴下阿蒙》和《岳阳楼记》, 宁波卷《陆元方卖宅》和《卖柑者言》,绍兴卷《荀巨伯探病》和《捕蛇者说》,温州卷《出师表》节选和《义猴》,丽水卷《愚公移山》和《曾子不受赐》,忂州卷《出师表》和《陆少宝卖宅》等,两文段的内容和主旨,除宁波卷有点联系外,其他基本上是无关的。
中考文言文考题设计,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每个文段4小题为多:
一般是实词和虚词解释各1题,重要句子翻译一二句,文章内容的理解或评析1小题。各小题题型设计一般是:实词实解多,虚词选择多,句子理解翻译多,少数也有选择的。 文章内容理解或评析的考题,其题型比词、句理解的相对丰富些,大致有如下几类:
1.感悟体会型。这类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考查学生对选文的感受、启发、体会等,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对此,应指导考生紧扣选文的中心和材料来作答,力求切实,不要泛泛而论。如2005年的湖州卷第21题,要求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的启示”便是。
2.求同概括型。这类题重在测试考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对选文的某一方面内容先进行概括,找出共同点,然后简要回答。如2005年武汉卷第13题,要求以《晏子使楚》和《唐雎不辱使命》为据,说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点。这类题型,多见两段合二为一的试卷中。
3.评析创新型。这类题比较常见,但开放性程度较高,往往要求考生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写作特点)进行评析或鉴赏,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这些看法最好有点创新意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更好。
4.比较评判型。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选文,或一篇选文中两个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要求考生比较两者异同,回答问题。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探索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杭州卷第23题,要求阅读《墨翁传》后说说“墨翁”和“逐利者”的区别。
有些题型虽然算不上什么新颖,却是见功见底测试考生实际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也不妨设计一二题,让学生练练。如像重庆卷划分句子朗读节奏,北京卷选择与课内文章主旨相匹配的课外名句,大连卷用“/”给句子断句等等。还有一些考区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更注重的是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而对字词特别是虚词的理解倒是有些淡化了。
总之,准确把握中考命题走向,考前复习可以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但真想在考场上左右逢源,应对自如,还得靠平时的多读多思。多读几篇,厚积中有薄发;多读几遍,熟练中能生巧。这样,就不必依赖上述那所谓的“预测”而稳操胜券了。
第二部分:我校的文言文复习的做法:
一、两条复习线索:
1、纵线复习:从第一册到第六册的文言文篇目
第一册 4篇
《“论学”六则》 《牡丹图、斗牛图》 《螳螂捕蛇》 《答李几仲书》
第二册 4篇
《中国古代寓言三则》《卖油翁》《口技》《大龙湫》
第三册 4篇
《核舟记》 《活版》 《桃花源记》 《童区寄传》
第四册 3篇
《为学》《以五十步笑百步 杀人以梃与刃》 《醉翁亭记》
第五册 5篇
《愚公移山》《晏子使楚》《孙膑 张良 》《岳阳楼记》《卖柑者言》
第六册 5篇
《曹刿论战》 《出师表》 《马说》 《捕蛇者说》 《陋室铭 爱莲说》
共25篇 每周7节,每课2篇,需四周。
2、横线复习: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子、文言语段、课外文言篇目 需两周多
(我们手上资料全校统一的《精析巧练》和《中考水平拔高总复习》
根据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觉得将文言文跟现代文、写作交错进行复习效果好更好一些。
我们的做法是:每周上半周的3到4节课上文言文。其他3节课按计划复习基础题、现代文和写作。
二、我校初三的四位语文老师在复习的内容和进度上保持一致。课余时间多交流。发给学生的练习试卷保持统一。不会私自印发自己班级的语文资料。
在复习时,我们四位老师在复习文言文方面达成共识:
老师:方向要指明,重点要讲清,感情要走近
学生:学得“实”, 用得“活”,课堂有情趣
一、方向要明:考什么,怎么考,分值。
我们认真研读了《考试说明》:
1、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一般用法。
2、与课内程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段的含义
恰当地评价其思想内容。
我们分析了05年的甘肃省的中考卷特点:1、注重课内外比较阅读。
2、题型:文言实词解释、文言虚词作用选择、翻译、简答(评价)
二、重点要讲清:
1、实词:、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词)
2、虚词:于、以、为 其、之(而、则、然、)。05浙江省的11份试卷主要考前5个文言虚词。
2、文言文翻译的方法。(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
3、要重视理解性默写。
现以临海市第一次调考卷为例:
例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学生不规范的翻译有:臣本是一介草民,生活在南阳。(亲自在南阳种田。亲自耕种在南阳)
例2:卑鄙:地位低微、学识浅陋。有多位学生只写其中的一点:或地位低微或学识浅陋。
例3:何所复恨:遗憾。有多位学生没有将这个“恨”字跟《答李几仲书》中的“恨未识足下面耳”联系起来。错误地写成“痛恨”。
例4:用原文天回答“表达诸葛亮对刘氏父子“ ”的感情。” 很多学生填“由是感激”或者不用原文填写。 从学生的答卷来看,学生存在问题:读题习惯差,往往没认真审题就急于答题。
三、感情要走近:
1、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紧张的心理。文言文是“兵家必争之地”,很容易得分。然后做一些容易点的中考题。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2、做题前,多用一些商量的口吻含蓄地提出老师的要求。如:“昨天,我看到一篇文言短文,很喜欢,很想推荐给大家,好吗?”“对文言文的翻译,老师担心部分同学没掌握方法,想检查三个句子,大家有信心吗?” 需要老师的幽默:“这样,台中就有希望了。”
“把书临风,其喜气洋洋者也。” “先别人未读而读,后别人吃饭而吃饭,可乎?”
3、多听听学生的呼声。当我听到有学生说这几天读文言文“头都读疼起来,效果不理想”。时,我就采纳了他的建议:在中间穿插趣味性强的文言短文、俗人奇事。满足了学生们的一点要求,他们就会高兴。
4、对同学在学习文言文时提出的问题要真诚地解答。必要时给予鼓励、表扬。
5、告诉学生:高中将有40篇文言文要学。这些文言文比初中难多了。我们要高中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
我们在思考“如何能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效?”
我们尝试:
一、利用早晚读让学生读“有可比性的文言文”。也就是,让学生先复习课内的一篇,比如《马说》再让学生读可比较的《伯乐相马》。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浓一些,文言知识和自学能力都能有效地迁移。
二、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文言文有很多字、词属于古今异义字,还有一词多义,一义多词,通假字等等,而这些字词又常常出现在中考试卷中。我们在组织文言文复习的时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类整理、归纳、总结。让学生学得“实”。老师要做的是及时检查、检测。
三、课外演练。教材中的文言文,学生毕竟都学过,阅读起来肯定比较轻松,如仅限于教材中的文言文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课本外找一些难度适中的文言文语段,让学生运用积累的阅读技能,进行一定的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再次检查自己积累的是否充足,自己的阅读技能是否熟练掌握。
四、学生互相出题检测。可以是书面的检测,也可以是口头的检测。小组之间调换检测,男女同学调换检测,也可以是自测。方法以多变为佳。
- 水元素sl
-
不是有本复习导引发下吗?就按那个来,把书上那些特别拿出来的字背下来(主要都是这些)
其实这个不一定,要看出题老师的
但课外不会太难的,毕竟又不是只靠一两个学校,太难也不会的
文言文自己做做那些中考卷子的,做多了自己心里也会有个底
- LuckySXyd
-
也会再考一些注释里没有的。要自己理解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如下: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东都卖一个小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请求拜见。元方于是告诉那个人说:“这个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泄水的地方罢了。”买者听闻他说的话,立即推辞不买房了。儿子侄儿们认为他的话不妥当,陆元方说:“不这样的话,就是欺骗他人了。”陆元方信息:陆元方曾两次任宰相,深受武则天信任,凡有升迁任免之事,总要先向陆元方咨询,然后实行,陆元方总会把自己的意见密封上奏,从未向人流露过武则天对他信托,也不流露自己的私恩。陆元方临终时,取来前后给武则天的奏稿并焚烧了,他还有一个密封的匣子,放着皇上给他的敕书,他常常自己封住,连家人都没有人看过。陆元方任监察御史时,经常到地方巡视。所到之处,定要明查暗访,挑选能效忠国家的栋梁志士来辅佐朝政。他在任天官侍郎时,也屡屡推荐贤士。陆元方善于识人,任人公允,不避亲仇,他看中的韦安石、崔涣等人,举荐的崔玄暐等人,以及其子陆象先后来都官至宰相,其他儿子也均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陆元方为朝廷提供了大量人才,为唐王朝的兴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23-07-14 08:29:101
古文陆元方卖宅翻译
陆少保,……,是欺之也。”2023-07-14 08:29:256
陆元方卖宅翻译和原文
1、原文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日:“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遗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日:“不尔,是欺之也。"2、译文陆元方曾经要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正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决定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扩展资料陆元方(639年—701年3月20日),字希仲,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唐朝宰相,豫章县尉陆玄之的儿子。举明经进士,候补三水县尉。通过制科考试,授渭南县尉,迁监察御史,奉命安抚岭外。武则天即位后,拜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长寿二年(693年),担任门下侍郎、凤平章事,成为宰相。依附于宰执李昭德,贬为绥州刺史,政绩优异。入为兵吏二部侍郎,选拔大量人才。圣历二年(699年),二度拜相,迁太子右庶子、尚书左丞。大足元年(701年),去世,累赠扬州都督,图形于凌烟阁。其子陆象先,唐玄宗时期宰相。2023-07-14 08:29:461
元方卖宅文言文注释
1. 文言文《陆元方卖宅》 翻译 原文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 陆少保,字叫元方,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陆家人要接受钱款,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买者听到后,立即推辞不买了.小辈们因此埋怨起来,元方说:“(你们)不能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的品质 2.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 文一: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者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即找借口推辞不买房了.儿子侄儿们认为(陆元方的)话不妥当,陆元方说:“(如果)不这样(说),那就是欺骗对方.” 文二: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汝太奇,岂可为钱而诳人.”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者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即找借口推辞不买房了.儿子侄儿们认为(陆元方的)话不妥当,陆元方说:“你太奇怪了,怎么可以为了钱而去欺骗别人.”。2023-07-14 08:30:101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注释,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 :陆少保,字叫元方,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陆家人要接受钱款,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买者听到后,立即推辞不买了。小辈们因此埋怨起来,元方说你们不能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拓展: (1)赏析:陆元方宁愿房宅卖不出去,也绝不骗人,可见陆元方的为人正直。他既做正直的人,又说正直的话,办正直的事。卖宅虽然失败,却留下了他诚实、正直的美德。金钱和美德,哪一个可贵呢?值得令人三思。 (2)作品主题 “卖宅”一事反映出了陆元方正直,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以诚信为本,为人刚正不阿的品质 。 (3)文学常识 “东都”与“西都”。“东都”与“西都”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对而言的。上文说陆少保“曾于东都卖一小宅”,这里唐朝人说的“东都”,实指洛阳,西都是指长安(今西安市);汉朝人也已洛阳为东都,因为它在过渡长安的东西。再往上推,周武王建都镐,称西都,也把洛阳称为东都。后代也有以开封为东都的。东都一度曾被称为“东京”。2023-07-14 08:30:231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注释
《古文陆元方卖宅》翻译: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东都卖一个小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请求拜见。元方于是告诉那个人说:“这个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泄水的地方罢了。”买者听闻他说的话,立即推辞不买房了。儿子侄儿们认为他的话不妥当,陆元方说:“不这样的话,就是欺骗他人了。” 《古文陆元方卖宅》注释 1、曾:曾经;2、于:在;3、直:通“值”,价值;4、因:就;于是;5、甚:很;非常;6、但:只是;7、出水:排水;8、耳:罢了,语气助词;9、闻:听见;10、遽:立刻;11、辞:拒绝;12、侄:侄子;13、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14、尔:这样;15、是:这是;16、欺:欺骗。 《古文陆元方卖宅》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故事主人公简介 陆元方,其出生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的望族之家,家族多为当朝高官,其子陆象先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陆元方曾任监察御史、凤阁舍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等职,唐德宗时期续图凌烟阁。2023-07-14 08:30:301
谁知道《陆元方卖宅》怎么翻译?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汝太奇,岂可为钱而诳人。”翻译:陆少保,字叫元方,于洛阳城卖一栋房子,买者将要接受款了,买者要求拜见,元方暗地告诉那人说:”这房子好是好,但没有排水道啊.”买者听到后,于是不买了.小辈门于是套吞起来,元方说:”不(这样),是欺骗的(行为)啊.”2023-07-14 08:30:432
文言文《陆元方卖宅》 翻译
原文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译文 陆少保,字叫元方,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陆家人要接受钱款,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买者听到后,立即推辞不买了.小辈们因此埋怨起来,元方说:“(你们)不能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的品质2023-07-14 08:30:521
文言文中“陆元方卖宅”的“直”意思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直同值 价值 这里是换钱的意思 家人将受直矣 意思是家里人讲要把宅子卖了换钱2023-07-14 08:31:011
课外文言文阅读 陆元方卖宅的翻译和道理
陆少保,字叫元方,于洛阳城卖一栋房子,买者将要接受款了,买者要求拜见,元方暗地告诉那人说:”这房子好是好,但没有排水道啊.”买者听到后,于是不买了.小辈门于是套吞起来,元方说:”不(这样),是欺骗的(行为)啊.” 反映出了陆元方正直,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以诚信为本的品质 .2023-07-14 08:31:201
文言文《陆元方卖宅》 翻译
原文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译文 陆少保,字叫元方...2023-07-14 08:31:291
《陆元方卖宅》中陆元方有什么样的品质
说明他诚实,不唯利是图的品质。2023-07-14 08:31:362
陆元方卖宅.中的"辞"是什么意思
【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 曾:曾经 直:通“值”,价值 因:就;于是 甚:很;非常 出水:排水 闻:听见 遽:就 【【【 辞 :拒绝】】】 侄:侄子 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尔:这样 是:这是 诳:欺骗 但:只 【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 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对方了。”2023-07-14 08:31:511
陆元方卖宅的注释
曾:曾经于:在直:通“值”,价值因:就;于是甚:很;非常但:只是出水:排水耳:罢了,语气助词闻:听见遽:立刻辞 :拒绝侄:侄子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尔:这样是:这是欺:欺骗阅读提示宁愿房宅卖不出去,也绝不骗人,可见陆远方的为人正直。他既做正直的人,又说正直的话,办正直的事。卖宅虽然失败,却留下了他诚实、正直的美德。金钱和美德,哪一个可贵呢?值得令人三思。2023-07-14 08:31:581
陆元方卖宅 读了全文,你认为陈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社会实际谈谈你的观点
陆元方是一位老实人,老老实实地把宅子的缺陷告诉买家,导致买家放弃了买房,家里人都埋怨他。我们现在要建立诚信社会,更需要这种人。2023-07-14 08:32:121
《陆元方卖宅》文中那位前来买房子的人为什么不买了?
原因:陆元方对买房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 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要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正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决定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2023-07-14 08:32:191
陆元方卖宅中元方始怎样教育晚辈的?结合内容说说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个诚信,老老实实的一个人2023-07-14 08:32:262
黄震字东发文言文原文
1. 文言文《陆元方卖宅》 翻译 原文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译文 陆少保,字叫元方,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陆家人要接受钱款,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买者听到后,立即推辞不买了.小辈们因此埋怨起来,元方说:“(你们)不能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的品质 2. 《陈太丘与友期》全文(文言文和译文) 原 文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 文: 陈实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实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实的儿子陈纪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吗?”陈纪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道德!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自己离去。”陈纪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十分惭愧,忙下车前来拉陈纪。陈纪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人。 3. 孟门山文言文要全文的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 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 《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 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 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4. 改恶从善的文言文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 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因为品德高尚,称著乡里。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件事。” 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半匹布。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王烈说:“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 既然心怀羞耻,必然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促使他改过。”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直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惊奇地询问他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 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 5. 文言文 《董文炳传》翻译 董文炳,字彦明,是董俊的长子。董文炳的父亲死时他才十六岁,带着几个弟弟侍奉母亲李夫人。季夫人有贤德,治家严格,教子有方。董文炳把母亲当成先生对待,他聪明机灵,善于记忆和背诵,小的时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样。乙未年,他凭父亲的职务接任藁城县令。官府中同事的都是他父亲时的人,他们轻视董文炳年轻,连小官吏都不怕他。董文炳兼听明断,以恩义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没过多久,与他同列的人都心甘情愿地在他手下干事,小官吏拿着文书让他签署时,也不敢抬头看他,内部人们都很佩服他。县里很贫穷,又遇到旱灾、蝗灾,但赋税日益增多,民不聊生。董文炳用自己家中数千石谷子代交赋税,官府才得以放过老百姓。前任县令因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而贷款的那家收取利息逐年加倍,官府拿百姓的蚕和麦子去偿还。董文炳说:“百姓都很困苦。我作为县令,不忍心看到这样的事,我应当替百姓偿还。”于是他把自家的田地作价还给放贷的人,又登记县里的闲置田地分给贫民耕种。于是流散在外的人渐渐回来,几年时间后老百姓都比较富裕了。朝廷起初统计人口,下诏说有敢于隐瞒实情的将被处死,并抄没家产。董文炳让老百姓聚在一起居住,户数便减少了。县府里很多人都认为这样不妥。董文炳说:“为了老百姓而被定罪,我是心甘情愿的。”老百姓也有不愿这样做的,董文炳说:“以后他们会感激我的。”于是赋税大大减少,人们都很富裕并保全下来。邻近县中有告状得不到伸张的,都上书给董文炳,求他裁决。董文炳曾经拜见上级官员,邻县的人都聚在那儿观看,说:“董县令看起来也是人啊,为什么他这样明断如神!”当时官府不停地搜刮百姓,董文炳压着官文不予执行。有人向州府说他坏话,州府中也有人想诬蔑陷害他,董文炳说:“我最终也不可能剥夺老百姓来给自己谋私利。”于是弃官而去。 有疑问请您追问我..满意的话顺便采纳下~ 6. 文言文翻译《鳝救婢》 原文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译文 高怀中经营鳝鱼面在扬州小东门,他每天要杀几千条鳝鱼。有一位女佣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一部分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就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女佣匆匆忙忙地逃出,被火所烧伤了,她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才睡着了。等到醒来以后,发现伤口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愈合了。看伤口,有河中的污泥敷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高怀中被女佣的行为所感动,于是停止行业。拆除锅炉,下面有洞,将洞中的无数条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字词解释 (1) 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 (2) 悯:怜悯。 (3) 比:等到。 (4) 业:以……为职业。 (5)婢:女仆 (5) 周:四周。 (6)诸:之于(在文中用作代词兼介词)。 (7)滨:边。 (8)向:从前。 (9)罢业:停止营业。 (10)累年:过了几年。 (11)纵:放走。 (12)始:才。 (13)困:疲倦。 (14)婢:侍女;此指女佣。 (15)扬州:今江苏扬州市。 7. 文言文《卢钧传》 ——《旧唐书》卷一七七 [说明]卢钧(778—864),字子和,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 文宗时任左补阙、给事中、华州刺史(治所在今陕西华县)、岭南节度使(治所在今广东广州);武宗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在今湖北襄樊)、昭义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宣宗时任宣武节度使(治所在今河南开封)、河东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入朝为尚书左仆射。受宰相令狐綯排挤,又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治所在今陕西汉中),懿宗初年去世。 卢钧历任数道节度使,多有政绩,尤其在任岭南节度使期间,没有像前任节度那样贪财致富。他为政廉洁,将“市舶使”这一直接管辖外国商船的职务交由监军使担任,自己从不干预。 卢钧是唐朝后期治理广州比较清廉的一位节度使。 卢钧,字子和,本是范阳人。 祖父是卢灵,父亲是卢继。卢钧在元和四年进士及第,又应试“书判拨萃”科,调授校书郎,历任诸侯幕府僚佐。 文宗大和五年,升任左补阙。与同事申诉宋申锡的冤枉,因此出名。 经尚书郎,出任常州刺史。九年,拜官给事中。 开成元年,又出任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 这年冬天,代替李从易任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 南海有外国船只贩运之利,珍奇货物云集。旧节度使设法兴利以致富,凡镇守南海的,无不捆装船载财物还京。 卢钧性情仁慈宽恕,为政廉洁,请监军使担任市舶使,自己一点也不干预。自从贞元年间以来,有罪流放到岭南的大臣,因其去世、子孙贫困。 瞧淬,虽然遇到大赦也不能自己还京。凡是在岭南境内的,卢钧减省俸钱为他们营办小棺材;家中有疾病死丧,则为他们出医药办殡殓;有孤儿 *** ,为他们办婚嫁,共数百家。 因此山越的俗民,叹服他的德义,令虽不严而众人向化。三年任满将替换,华人蛮族数千人赴衙门请为卢钧立生祠,刻功颂德。 先前土人与蛮人、僚人杂居,互通婚姻,官吏有时阻挠,就互相煽诱反乱。卢钧到任后立法度,使华人与蛮人分居、不通婚姻,蛮人不许拥有田地宅院,于是境外清肃,而互不相犯。 会昌初年,迁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四年诛杀刘稹,命卢钧任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节度、泽潞邢氵名磁观察等使。 这年冬天,诏书命卢钧派五千泽潞镇军去代北防戍。卢钧登上城门钱送戍卒,他们的家属搭帏幄旁观。 泽潞军一向骄横,因为与家人告别,乘醉倒戈返攻城门,监军使让州兵拒战,直到晚上,经安抚慰劳才将乱卒平定。诏书命卢钧入朝,拜官户部侍郎、判度支、升任户部尚书。 大中初年,卢钧任检校尚书右仆射、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宣武军节度、宋毫汴颍观察等使,在任时又加官检校司空。四年,入朝任太子少师,进勋位上柱国、封爵范阳郡开国公、食封邑二千户。 六年,再任检校司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九年,颁下诏书说:“河东军节度使卢钧,年长才高、博闻练达,见识聪敏、胸襟宏大。 蕴藏着山河的灵气、怀抱有执政的才能。多才多能而从不炫耀,行为韬晦反而更显扬。 从岭南直到太原,五次更换节钺,仁爱之声满路,舆论越加赞颂。希望你任藩镇时和气不要衰退,让台阁中的清风时常存在,应该升任宰职,用作群僚表率。 可授官尚书左仆射。” 卢钧历任中央、地方,功绩众多。 后辈子弟,多官至高位。到这次紧急征他入朝,以为应作宰相,虽任尚书仆射,心中特别失望。 于是常常称病不办公,与亲戚旧友在城南别墅游玩,有时几天才回来一趟。宰相令狐绚厌恶他,于是他被停罢仆射官,仍然加授检校司空,守太子太师。 舆论认为卢钧是长者,都谴责令狐綯滥弄权力。令狐綯惧怕,十一年九月,任卢钧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入朝任太子太师,去世。 (黄正建 译 ) [原文] 卢钧,字子和,本范阳人。 祖炅,父继。钧,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又书判拔萃,调补校书郎,累佐诸侯府。 太和五年,迁左补阙。与同职理宋申锡之枉,由是知名。 历尚书郎,出为常州刺史。九年,拜给事中。 开成元年,出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 其年冬,代李从易为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 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凑。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 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自贞元已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因而物故,子孙贫悴,虽遇赦不能自还。 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槥椟。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孤儿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 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 先是土人与蛮獠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肃清,而不相犯。 会昌初,迁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四年,诛刘稹,以钧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节度、泽潞邢洺磁观察等使。 是冬,诏钧出潞军五千戍代北。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 潞卒素骄,因与家人诀别,乘醉倒戈攻城门。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 诏钧入朝,拜户部侍郎、判度支,迁户部尚书。 大中初,检校尚书。 8. 《魏征论炀帝》的文言文及全文翻译 文言文第一句是”戌子,上谓侍臣曰……“其他的部分没有问题,就不重发了。 戊子年的一天,皇上对陪从在身边的大臣说:“我读了《隋炀帝集》,(觉得)(这部书的)文意深奥,辞藻丰富,也知道肯定尧、舜(的作为),否定桀、纣(的暴行)。但是做事时却为什么恰恰相反?”魏征答道:“百姓的君主即使圣明贤哲,仍应该(保持)自己谦虚,接受别人(的劝谏),这样有智慧的人(才会)出谋划策,勇敢的人(才能)竭尽全力。隋炀帝仰仗自己才能卓越,骄傲自夸,刚愎自用,所以嘴里说着(奉行)尧舜(的做法),却做着桀、纣做的坏事,竟然自己没有察觉,因此导致颠覆灭亡。”皇帝说:“前人的教训不远,确实是我们这些人的警示。” 博:丰富 是:形容词作动词。认为……是对的 非:形容词作动词。认为……是错的 虽:即使 犹:仍,还 俊才:才能卓越 骄矜:骄傲自夸 曾:副词,表示出乎意料。 属:类,等辈2023-07-14 08:32:331
王淮之字元曾文言文
1. 王淮之,字元曾全文翻译 译文王淮之,字元曾,琅邪临沂人。 高祖父王彬曾任尚书仆射。曾祖父王彪之曾任尚书令。 祖父王临之,父亲王纳之,都是御史中丞。曾祖父王彪之见多识广,熟悉朝廷礼仪,世代相传,并熟悉江南旧事,世人皆有口碑,人们称之为“王氏青箱学”。 王淮之精通《礼传》,富于文辞。出仕为本王国右常侍,桓玄大将军任参军。 桓玄篡位,任命他为尚书祠部郎。义熙初年,又任尚书中兵郎,高祖迁车骑中军参军、丹阳丞、中军太尉主簿,出京任山阴令,有能干的名声。 参与征讨卢循有功,被封为都亭侯。又为高祖镇西、平北将军、太尉参军,尚书左丞,本郡大中正。 宋台建,任命御史中丞,被同事所畏惧。淮之父亲纳之、祖父临之、曾祖父彪之到淮之,世居此职。 淮之曾作五言诗,范泰嘲讽说:“你只会弹劾别人而已。“淮之的严肃地回答:“那也比你家世代闺门 *** 的好吧”。 后来因为受谢灵运杀人的牵连,被免去官职。宋高祖承受天命,授黄门侍郎。 永初二年,上奏说:“郑玄注《礼记》,三年之丧,二十七个月,吉利,古今学者多认为符合礼的要求。晋初用王肃的建议,掸祭在一个月,二十五个月后除丧,于是就以此为制度。 江左以来,只有晋朝这么施行;士大夫,多从以往的制度。何不恢复先王制度,以顺人心。 丧失了悲戚的氛围,从以前的教训可以得出。现在大宋开国,万物依照道理而运行。 我认为应当顺从人心,用玄学为制度,朝野上下同一礼仪,每家没有不同的习俗。”。 升任司徒左长史,出任始兴太守。元嘉二年,任抚军将军江夏王刘义恭长史、历阳太守,行州府的职位,安抚合理,对军民都有利。 不久入朝为侍中。第三年,改任都官尚书,改任吏部尚书。 他的性情严厉急躁,在绅士中颇失声望。出任丹阳尹。 淮之的研究旧时礼仪,问题没有不回答,当时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任职尚书。常常感叹说:“为什么需要议论玄虚,能有像王淮之这样的两三人,天下就治理好了。 “然而他不崇尚风雅,不为当时人所推重。撰有《仪注》,是朝廷到现在一直奉行的。 元嘉十一年去世,当时五十六岁。追赠为太常。 出处《宋书》列传第二十:范泰、王淮之、王韶之、荀伯子。《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 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本纪、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 该书篇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作者沈约,字休文。 吴兴武康人,出身江南大族。历仕宋、齐、梁三朝,曾自称“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 齐永明五年(487年)时,任太子家令兼著作郎,奉诏撰《宋书》。他依据宋代何承天、苏宝生、徐爰等修撰的《宋书》及其他记述宋代历史的书籍,增补宋末十几年的事迹,只用一年时间,到六年二月就完成本纪、列传七十卷,后又续修八志三十卷。 沈约以文字称世,有文集九卷。原文王淮之,字元曾,琅邪临沂人。 高祖王彬,尚书仆射。曾祖王彪之,尚书令。 祖王临之,父王纳之,并御史中丞。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 淮之兼明《礼传》,赡于文辞。起家为本国右常侍,桓玄大将军行参军。 玄篡位,以为尚书祠部郎。义熙初,又为尚书中兵郎,迁参高祖车骑中军军事,丹阳丞,中军太尉主簿,出为山阴令,有能名。 预讨卢循功,封都亭侯。又为高祖镇西、平北、太尉参军,尚书左丞,本郡大中正。 宋台建,除御史中丞,为僚友所惮。淮之父纳之、祖临之、曾祖彪之至淮之,四世居此职。 淮之尝作五言,范泰嘲之曰:“卿唯解弹事耳。”淮之正色答:“犹差卿世载雄狐。” 坐世子右卫率谢灵运杀人不举,免官。高祖受命,拜黄门侍郎。 永初二年,奏曰:“郑玄注《礼》,三年之丧,二十七月而吉,古今学者多谓得礼之宜。晋初用王肃议,祥衤覃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遂以为制。 江左以来,唯晋朝施用;缙绅之士,多遵玄义。夫先王制礼,以大顺群心。 丧也宁戚,著自前训。今大宋开泰,品物遂理。 愚谓宜同即物情,以玄义为制,朝野一礼,则家无殊俗。”从之。 迁司徒左长史,出为始兴太守。元嘉二年,为江夏王义恭抚军长史、历阳太守,行州府之任,绥怀得理,军民便之。 寻入为侍中。明年,徙为都官尚书,改领吏部。 性峭急,颇失缙绅之望。出为丹阳尹。 淮之究识旧仪,问无不对,时大将军彭城王义康录尚书事,每叹曰:“何须高论玄虚,正得如王淮之两三人,天下便治矣。”然寡乏风素,不为时流所重。 撰《仪注》,朝廷至今遵用之。十年,卒,时年五十六。 追赠太常。子王兴之,征虏主簿。 2. 王淮之字元曾全文翻译 王淮之,字元曾,琅邪临沂人。 曾祖父王彪之见多识广,熟悉朝廷礼仪,自从这家世代相传,并熟悉江南旧事,世人皆有口碑,人们称之为“王氏青箱学”。淮之同时精通《礼传》,富于文辞。 出仕为本王国右常侍,桓玄大将军行参军。桓玄篡位,任命为尚书祠部郎。 义熙初年,又任尚书中兵郎,高祖迁车骑中军参军、丹阳丞、中军太尉主簿,出京任山阴令,有能干的名声。参与征讨卢循有功,被封为都亭侯。 又为高祖镇西、平北将军、太尉参军,尚书左丞,本郡大中正。宋台建,任命御史中丞,为朋友所畏惧。 淮之的父亲接受了、祖临的、曾祖父李彪的到淮的,世居此职。淮之曾作五言诗,范泰嘲讽说:“你只有解弹事而已。 “淮之的严肃地回答:“还差你世代雄狐。”因为太子右卫率谢灵运杀人不举,免去官职。 宋高祖承。 3. 王淮之字元曾全文翻译 王淮之,字元曾,琅邪临沂人。 曾祖父王彪之见多识广,熟悉朝廷礼仪,自从这家世代相传,并熟悉江南旧事,世人皆有口碑,人们称之为“王氏青箱学”。淮之同时精通《礼传》,富于文辞。 出仕为本王国右常侍,桓玄大将军行参军。桓玄篡位,任命为尚书祠部郎。 义熙初年,又任尚书中兵郎,高祖迁车骑中军参军、丹阳丞、中军太尉主簿,出京任山阴令,有能干的名声。参与征讨卢循有功,被封为都亭侯。 又为高祖镇西、平北将军、太尉参军,尚书左丞,本郡大中正。宋台建,任命御史中丞,为朋友所畏惧。 淮之的父亲接受了、祖临的、曾祖父李彪的到淮的,世居此职。淮之曾作五言诗,范泰嘲讽说:“你只有解弹事而已。 “淮之的严肃地回答:“还差你世代雄狐。”因为太子右卫率谢灵运杀人不举,免去官职。 宋高祖承。 4. 一篇古文的译文 陆少宝卖宅 陆少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卖一套房子。家人们要把它卖出去,买房子的人求见,于是元方告诉他说:“这房子很好,就是没有泄水于外的处所。”买房子的人听了,立即推辞不买了。子侄们为这说了埋怨他的话,元方却说:“如果我不说的话,我就是在欺骗他。” 应该就是他了~~~ 5. 文言文《陆元方卖宅》 翻译 原文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译文 陆少保,字叫元方,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陆家人要接受钱款,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买者听到后,立即推辞不买了.小辈们因此埋怨起来,元方说:“(你们)不能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的品质 6. 翻译文言文《晋书》 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 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曾写作《五柳先生传》说:“看我所住的环境,不能挡风遮阳。 穿着简陋,经常没有吃喝,又怎么样呢。”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 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 。 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们来喝酒。 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何必要有琴的声音呢?”。 7. 曾从子的文言文解析 原文: 曾从子,善相剑者也。卫君怨吴王。曾从子曰:“吴王好剑,臣相剑者也。臣请为吴王相剑,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卫君曰:“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吴强而富,卫弱而贫。子必往,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乃逐之。(语出《韩非子·说林上》) 译文: 曾从子是一位善相剑之人,客游卫国。卫君抱怨吴王,曾从子就说:吴王好剑,我是相剑者,请大王让我去为吴王相剑,乘机将他刺死。卫君却说:“你这样做并非缘于义,而是为了利。吴国富强,卫国贫弱,你如果真去了,恐怕反会为吴王用之于我。”于是就将曾从子逐走了。 8. 古文《宋史张熹传》翻译 选入练习题的古文基本在网上都能查到翻译。但您说的似乎是朱熹传。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朱熹从小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像这样去做,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 十八岁参加乡贡考试,后考中绍兴十八年进士。淳熙五年,朱熹受命掌管南康军。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他还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当时浙东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要求他当天轻车前往就任。(然而)又因为朝廷对南康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朱熹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朱熹就任后,立刻给其他州郡写信,召集米商,免除(蠲:juān)他们的商税,等朱熹到达浙东,外地商船运来的粮食已经聚集了很多。朱熹每日查访民情,到州县巡行考察,单车独行,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道他的身份。郡县的官吏害怕他的严峻的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辖区之内,秩序肃然。所有丁钱、役法这类规定条款,如对百姓不利,他全部整理出来加以革除。朱熹在赈济灾荒之余,还按照实际进行规划,一定为百姓做长远的打算。有人毁谤朱熹,说他政务荒疏,皇上对王淮曰:“朱熹政绩却是大有可观啊。” 朱熹在考中进士的五十年里,外地做官只有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在朝中做官才四十日。家境一向贫寒,以至常常断粮,但他却能安然处之。有的学生从远方来向他请教,他就用豆饭藜汤来招待,并和他们一起吃饭。朱熹常常(需要)开口向别人借钱以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朱熹做学问,大致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内在规律,并自我检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他曾说过,古代圣贤的思想学说流散在典籍之中,由于圣贤经书的宗旨没有阐明,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也就含混隐晦。于是,朱熹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他所写的书在世上广泛流传。朱熹死后,朝廷把他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朱熹一生写的文章共一百卷,他的学生的问答一共八十卷,还有别录十卷。2023-07-14 08:32:511
田丰字元皓文言文
1. 《田丰之死》文言文翻译 【原文】 初,绍之南也。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丰恳谏,绍怒甚,以为沮众,械系之。绍军既败,或谓丰曰:"君必见重"。丰曰:"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绍还,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皆此类也。 【译文】 起初,袁绍率领大军南下的时候,谋士田丰曾劝谏他说:"曹操善于用兵,诡计多端。他的军队数量虽少,却切切不可轻视。与他相持对抗,必须作长远打算。将军您占据险要的山河地势,拥有四个州的土地和百姓,以此为前提,您可以对外结交天下英雄豪杰,对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操练兵马,然后选出一些精锐部队,编组成几支奇兵,在曹军不备的情况下轮流出击,骚扰河南地区。曹军救援右边则袭击其左冀,救援左冀则攻其右边,如此连续不断,使曹军疲于奔命,百姓不得安居和从事生产,我军不曾大动干戈而敌军已经疲惫不堪。这样,用不了两三年时间,就会把曹操拖垮。可眼下将军您放着深思熟虑的长远大计不用,却把全部精力用于打一仗就能全胜,万一这一仗打不赢的话,您可是后悔也就来不及了"。袁绍不愿听从田丰的劝谏,田丰仍再三陈词。袁绍大怒,以为田丰是有意散布失败情绪,扰乱军心,破坏他的出兵大计,于是下令给田丰戴上脚镣手铐囚禁起来。等到袁绍大军溃败后,有人对田丰说:"你的预言都已变成现实,这下子大将军会更加看重你了吧"!田丰叹气道:"如果袁公打了胜仗归来,我倒是能够活命;如今他大败而回,我的性命肯定保不住了"。果然袁绍回到邺城后对左右的人说:"当初我没有听从田丰的劝阻,这下果真会令他耻笑了"。于是传令把田丰杀掉了。袁绍这个人外表宽容闲雅,喜怒不在脸上表露出来,颇有大将风度,而内心却多猜忌,嫉贤妒能,妄加陷害,处理田丰就是明证。 2. 田丰之死文言文翻译 TianFeng is YuanShaoZhi adviser. YuanShao in guandu and cao cao winning, don"t drive TianFeng petitioned YuanShao: "today and appropriate for days, do not keep quiet clean xing g.i., fear has bad". Shaoxing don"t listen, will TianFeng XiaYu punished. Consequences bite the dust. Warder came to TianFeng: "and don"t drive ing." Abundant asked HeXi? Warder yue: "yuan general suffered back, jun will see heavy yi." TianFeng said: "now I am died." Warder asked why, TianFeng said: "yuan general outside wide and avoid, not read within loyalty. If wins and xi, still can five me, this is my shame, and defeat born without looking at it." Warder not letter. Suddenly an angel hold sword to YuanShao life, and preach to take TianFeng well-sold warder square by surprise. 3. 语文文言文(陆少保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值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jù)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东都(今洛阳)卖一个小宅子。家人将要收钱时,买房人请求见面。陆元方于是告诉买房人说:“这个宅子很好,只是没有出水的地方。”买房人一听,就拒绝不再买了。他的子侄们因此埋怨他。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曾:曾经 因:于是 甚:很 辞:拒绝 子侄以为言: 他的子侄们因此埋怨他。 不尔,是欺之也: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反映出陆元方坦诚、诚信的品质,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 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不会受到他人谴责 望采纳,祝学习进步 4. 文言文《陆元方卖宅》 翻译 原文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译文 陆少保,字叫元方,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陆家人要接受钱款,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买者听到后,立即推辞不买了.小辈们因此埋怨起来,元方说:“(你们)不能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的品质 5. 三国演义中田丰的字是什么 田丰 字元皓碑 籍贯 [冀州]巨鹿郡 [今河北巨鹿一带] 官至 冀州别驾 简明历史传记 田丰,冀州巨鹿人,博览多识,权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应其邀请,出任别驾,以图匡救王室之志。后袁绍用田丰谋略,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虎据四州。田丰曾劝袁绍早日图许,奉迎天子,占据政治上的主动,袁绍不能从。建安四年,曹袁争霸,田丰亦提出稳打稳扎的持久战略,袁绍执意南征而不纳,但在曹操东击刘备时,却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田丰的奇袭许都之计,错失良机。官渡之战,田丰再议据险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敌策略,乃至强谏,被袁绍以为沮众,械系牢狱。建安五年,袁绍官渡战败,因羞见田丰而将其杀害。 简明演义传记 袁绍领冀州,以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袁绍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便欲与曹操争霸,田丰建议先通王路,争取政治上的主动,然后稳打稳扎,逐步取胜,袁绍恃其强盛,执意兴师,但在曹操东征刘备时,却以幼子生病为由,不听田丰的趁虚袭许之计,坐失良机,田丰只得跌地长叹。曹操击败刘备,回到官渡,袁绍反而要在此时攻曹,田丰坚决劝阻,竟被囚禁狱中,绍军大举南下,田丰又从狱中上书谏阻,几被斩首。官渡之战,袁绍大败,羞见田丰,听从逢纪的谗言,遣人赉宝剑先行杀之,田丰听闻败训,亦知必死,遂自刎狱中。 历史评价 ◆曹操: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三国志·袁绍传》) ◆孙盛:观田丰、沮授之谋,虽良、平何以过之?(《三国志·袁绍传》) ◆荀彧:田丰刚而犯上。(《三国志·荀彧传》)2023-07-14 08:32:571
文言文于孔谦字元时
1. 明史.何楷传文言文翻译 何楷,字元子,漳州镇海卫人。天启五年进士。值魏忠贤乱政,不谒选而归。崇祯时,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改刑科给事中。流贼陷凤阳,毁皇陵。楷劾巡抚杨一鹏、巡按吴振缨罪,而刺辅臣温体仁、王应熊,言:「振缨,体仁私人;一鹏,应熊座主也。逆贼犯皇陵,神人共愤。陛下辍讲避殿,感动 何楷撰《诗经世本古义》 臣民。二辅臣独漫视之,欲令一鹏、振缨戴罪自赎。情面重,祖宗陵寝为轻;朋比深,天下讥刺不恤。」忤旨,镌一秩视事。又言:「应熊、体仁奏辩,明自引门生姻娅。刑官瞻徇,实由于此。乞宣谕辅臣,毋分别恩仇,以国事为戏。」应熊复奏辩。楷言:「臣疏未奉旨,应熊先一日摭引臣疏词,必有漏禁中语者。」帝意动,令应熊自陈,应熊竟由是去。吏部尚书言登、莱要地,巡抚陈应元引疾,宜允其去。及推劳永嘉代应元,则言登莱巡抚本赘员。楷亦疏驳之。楷又请给赠都御史高攀龙官,诰赐左光斗诸臣谥,召还惠世扬。疏多见听。屡迁工科都给事中。 2. 语文文言文(陆少保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值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jù)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东都(今洛阳)卖一个小宅子。家人将要收钱时,买房人请求见面。陆元方于是告诉买房人说:“这个宅子很好,只是没有出水的地方。”买房人一听,就拒绝不再买了。他的子侄们因此埋怨他。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曾:曾经 因:于是 甚:很 辞:拒绝 子侄以为言: 他的子侄们因此埋怨他。 不尔,是欺之也: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反映出陆元方坦诚、诚信的品质,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 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不会受到他人谴责 望采纳,祝学习进步 3. 宋史赵赞传全文翻译 赵赞字元辅。 本名是美,后来才改名。是幽州蓟人。 祖父是赵德钧,是后唐卢龙节度,被封为北平王。父亲叫赵延寿,娶了明宗的女儿兴平公主,担任枢密使、忠武军节度。 赵赞从小就很聪慧,明宗非常喜爱他,让赵赞与他的孙子、外孙石氏在六宅一起学习。闲暇之日,就观察他的十几个孙子,看到赵赞说:“这孩子是个人才。” 赵赞七岁诵读二十七卷的书,参加了童子科的考试。 赵赞任职期间,担任过左右羽林、左龙武三统军。 世宗南征时,最初派遣赵赞率领兵师在寿州城外巡逻警戒,过一段时间命赵赞为淮南道行营左厢排阵使。世宗回到京都时,留下赵赞与各位大将分开兵力围困寿春,赵赞独守东面。 各位大将战况非常不利,赵赞独自坚持重任,自秋涉冬,没有挫折战败。等到受诏移动军,建筑都尺椽片瓦【指建筑物遭受破坏后所剩无几的砖瓦木料】,全部都辇车前进,城中的百姓没有敢窥视他的。 恰逢吴国派遣骁将鲁公率军十余万顺着淮水占领,跨越山峰就像跨栅栏一样简单,阻断大量的水,俯瞰城中。当时大军已经解围,赵赞与大将杨承信率领轻骑兵阻断吴军运饷粮的路,又独自以自己的部队袭破了公绾军,被乱箭所射中。 4. 文言文《陆少保》的翻译 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卖一套房子。家人们要把它卖出去,买房子的人求见,于是元方告诉他说:“这房子很好,就是没有泄水于外的处所。”买房子的人听了,立即推辞不买了。子侄们为这说了埋怨他的话,元方却说:“如果我不说的话,我就是在欺骗他。” 5. 古文《宋史张熹传》翻译 选入练习题的古文基本在网上都能查到翻译。但您说的似乎是朱熹传。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朱熹从小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像这样去做,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 十八岁参加乡贡考试,后考中绍兴十八年进士。淳熙五年,朱熹受命掌管南康军。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他还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当时浙东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要求他当天轻车前往就任。(然而)又因为朝廷对南康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朱熹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朱熹就任后,立刻给其他州郡写信,召集米商,免除(蠲:juān)他们的商税,等朱熹到达浙东,外地商船运来的粮食已经聚集了很多。朱熹每日查访民情,到州县巡行考察,单车独行,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道他的身份。郡县的官吏害怕他的严峻的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辖区之内,秩序肃然。所有丁钱、役法这类规定条款,如对百姓不利,他全部整理出来加以革除。朱熹在赈济灾荒之余,还按照实际进行规划,一定为百姓做长远的打算。有人毁谤朱熹,说他政务荒疏,皇上对王淮曰:“朱熹政绩却是大有可观啊。” 朱熹在考中进士的五十年里,外地做官只有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在朝中做官才四十日。家境一向贫寒,以至常常断粮,但他却能安然处之。有的学生从远方来向他请教,他就用豆饭藜汤来招待,并和他们一起吃饭。朱熹常常(需要)开口向别人借钱以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朱熹做学问,大致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内在规律,并自我检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他曾说过,古代圣贤的思想学说流散在典籍之中,由于圣贤经书的宗旨没有阐明,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也就含混隐晦。于是,朱熹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他所写的书在世上广泛流传。朱熹死后,朝廷把他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朱熹一生写的文章共一百卷,他的学生的问答一共八十卷,还有别录十卷。 6. 文言文 刘庆孙 太傅 刘庆孙【刘庆孙】名舆,字庆孙,曾任宰府尚书郎、颍川太守、东海王司马越长史。在太傅【太傅】这里指司马越,西晋人,字元超,封东海王,代表皇族势力专擅国政。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迹可间。后以其性俭家富,说太傅令换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颓然】瘫下来的样子。已醉,帻【帻】音zé,包头巾,中宽顶圆,形如帽子。堕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两娑千万【下官家故可有两娑千万】下官:属下对上司的自称。故:本来。娑(音suō):“三”字的转音,两娑千万就是两三千万。,随公所取。”于是乃服。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译文】 刘庆孙在司马太傅府任职时,当时的人士很多受到他的陷害,只有庾子嵩放任自适,不问政事,没有什么把柄可被抓住。后来由于庾子嵩生性节俭家内富有,刘庆孙便怂恿太傅向他借贷一千万钱,巴望他有所吝惜,那么就有机可乘了。太傅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庾子嵩,庾当时已经醉倒,帻巾掉在几案上,他用头凑上去戴起来,慢悠悠地回答说:“我家确实能有两三千万,随您取用。”刘庆孙这才服了他。后来有人向庾子嵩说到这件事,庾子嵩说:“这真可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7. 积习难改的文言文翻译 积习:长期形成的旧习惯。长期形成的旧习惯很难更改。 【出处】:巴金《论自己的创作·小序》:“真是积习难改,拿起笔,就象扭开了龙头,水荷荷地流个不停。” 这是文言文啊?没学过,只知道成语。 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低头苦读,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洼坑,直径是一尺,逐渐的越来越大。每经过,刘蓉总要被绊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刘蓉父亲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刘蓉不禁感慨道:“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包含的道理: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8. 文言文翻译:《韦放传》 韦放,字元直,是车骑将军韦睿的儿子。起初他任齐代晋安王宁朔的主簿,高祖到雍州,又召为主簿。韦放身高七尺七寸,腰粗八围,容貌很伟岸。天监元年(502),做盱眙太守,回任通直郎,不久任轻车将军晋安王中兵参军,迁任镇右将军始兴王谘议参军,因父谢世回家居丧,期满回任,袭封为永昌县侯。出任轻车将军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转任假节、明威将军、竟陵太守。所辖郡政通人和,为吏民所称道。 天监六年(507),梁武帝大举北伐,用韦放为贞威将军,和胡龙牙与曹仲宗会合进军。天监七年(508),夏侯..攻黎浆不克。梁武帝又让他率军从北道会合寿春城,不久升迁云麾将军南康王长史、寻阳太守。韦放历任官佐,且有声望和政绩。 普通八年(527),梁武帝派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任韦放为明威将军,率兵与他会师。魏大将费穆率兵突然到来,韦放军还未立脚,手下只有二百余人。韦放的堂弟韦洵矫健果敢有气力,是一军的倚仗。韦洵的马也被刺伤不能再进攻。韦放的头盔被魏箭射掉,连戴三次又被射掉,众兵士皆惊恐失色,请求韦放突围出去。韦放厉声喝叱道:“今天只有拼死了!”于是脱下头盔下马,倚着胡床吩咐战斗。这时士兵都殊死奋战,无不以一当百,魏军退去。韦放向北追赶魏军到涡阳,魏又派常山王元昭、大将军李奖、乞佛宝、费穆等兵五万前来支援,韦放率领他的战将陈度、赵伯超等夹击魏军,大破之。涡阳城主王纬交城投降。韦放登上城顶,检阅出来投降的人口四千二百人,武器充盈;又派投降过来的人三十个,分别送信给李奖、费穆等。魏人放弃了诸多营垒,一时奔溃,韦放军乘胜追击,杀捉敌人将尽。生擒费穆的弟弟费超,和王纬一起押送京师。回朝作太子右卫军,转任通直散骑常侍。出任持节,督办梁、南秦二州诸路军事,任信武将军、梁、南秦二州刺史。中大通二年(530),去督北徐州诸军事,任北徐州刺史,增封食邑四百户,持节、将军依然在身。在任三年,死,时年五十九岁。谥号宜侯。 韦放性情宽厚诚实,不看重私财,好施舍别人,和几个弟弟尤其和睦,每当要远行别离或办事刚回时,他们总是住在同一间房中,被称为“三姜”。起初,韦放和吴郡的张率都有妾怀孕,就约下婚姻。后来各生男女,但未等长大张率就死去了。留下未长大的孩子,韦放常给予接济。到他做北徐州刺史时,不时有豪门势族来攀亲,韦放说:“我不能失信于亡故的老友。”就让儿子韦岐娶了张率的女儿,又把女儿嫁给张率的儿子。当时的人们称赞韦放能忠实于旧友。 9. 文言文《陆元方卖宅》 翻译 原文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译文 陆少保,字叫元方,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陆家人要接受钱款,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买者听到后,立即推辞不买了.小辈们因此埋怨起来,元方说:“(你们)不能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的品质2023-07-14 08:33:041
元方举知文言文及翻译
1. 元方举知原文及翻译 【元方举知】 元方免官。荐书复上。举其所知。不问仇党。 【原文】 唐陆元方、擢天官侍郎。或言其荐引皆亲党。武后怒。免官。令白衣领职。元方荐人如初。后让之。对曰。举臣所知。不暇问仇党。后知无他。复拜鸾台侍郎。临终。取奏稿焚之。曰、吾阴德在人。后当有兴者。卒如其言。 许止净曰。元方忠心报国。毫无城府。故虽残忍如武后。亦能以诚感之。至自信后代必兴。与于公同为美谈。盖天道本去人不远。非信子孙当兴之难。唯自信阴德在人之难耳。 【白话解释】 唐朝的陆元方。升到了天官侍郎。有人说他所举荐引进上去的人。都是他的亲戚乡党。这时候、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正做着女皇帝。就大大的生气。把陆元方革去了官职。叫他用白衣人的身分。管理职务。可是陆元方仍旧和从前一样的荐人。武后就着实的责问他。陆元方对答道。我是举荐我所晓得的人。不去问他是我的仇人。或者是我的亲近人。武后知道他是没有什么的。就再用他做了个鸾台侍郎的官。他到了临死的时候。先把从前做的奏章草稿。一概拿火来烧掉了。说道。我积下了阴德在人间。我的后代。将来一定有大兴旺起来的。后来果然应了他的话。 2. 文言文元方侯袁公 原文: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翻译: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 宝贝,下次问问题要写清楚问什么哦。 然后满意请采纳 3. 求一篇简单的文言文,100字左右,最好带翻译 陈太丘与友人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人期 太丘长陈寔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约定中午出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寔不管他,自己走了,走了以后,那位朋友才到。当时陈寔儿子元方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来客问元方:“令尊在家吗?”元方回答说:“家父等了您很久,见您不来,已经走了。”那位朋友便生起气来,说道:“真不是人呀!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扔下别人不管,自己走了!”元方说:“您是跟家父约定中午走的。到了中午还不来,这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人家的父亲,这是不讲礼貌。”那位朋友听了很惭愧,就下车来招呼他。元方掉头回家去,再也不回看一眼。 4. 文言文《陆元方卖宅》 翻译 原文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抄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袭不置。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译文 陆少保,字叫元方,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陆家人要接受钱款,买者要求拜见。 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知“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买者听到后,立即推辞不买了.小辈们因此埋怨起来,元方说:“(你们)不能道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的品质。 5. 《元略》文言文翻译 元略生下来就很聪慧,幼年时则老练成熟。他广博通晓各种书籍,爱好道义孜孜不倦。孝明帝神龟年间,任黄门侍郎。当时元乂独揽朝政,暴虐地杀死了辅政 大臣。元略秘密地与哥哥相州刺史中山王元熙一道,打算举义兵追究国君身边佞臣的罪行,雄伟的计划没有成功,同谋者之间却产生了罅隙。元略的哥哥弟弟有四人 一起惨遭祸害,只有元略只身一人逃命到了江南。 梁武帝萧衍很早就知道元略的名声,如今又亲眼看见他度量宽宏,学问渊博,因此十分敬重他。萧衍对元略说:“北魏像东平王您这样的有几人呢?”元略回 答说:“我在本朝的时候,黄门侍郎一时缺人,就让我暂时代理一下。至于朝廷上人才之美,百官的众多,就好像凤凰成群,翅膀与翅膀可以互相连接,又如同无数 杞木和梓木连成一片,能把日光遮住。与我不相上下的人,就像赵咨所说的,多到用车子装、用斗去量,也无法数清楚。”萧衍听后大笑。于是就封元略为中山王, 给他一千户人家的封地,与王子相当。又任命他担任宣城太守,配备给他一个演奏鼓吹乐的乐队和带剑的士兵一千人。元略处理政事清廉简肃,在政绩上很有声名。 梁朝的权贵们骄矜自大,见到元略到朝廷来,没有人不对他的进退举止感到害怕。不久,他又升任信武将军,衡州刺史。 孝昌元年,孝明帝释放了被俘的梁朝人江革,请求让元略回本国。江革是萧衍的大将。萧衍对元略说:“我宁愿失去江革,不能没有您。”元略说:“我全家 遭遇祸难,亲人的白骨还没有掩埋,请允许我回到本朝,去和活着的人叙一叙,并记录一下死者的情况。”说着就伤心地哭了。萧衍很同情他,就打发他回去。于是 赏赐给他钱币五百万,黄金二百斤,白银五百斤,至于各种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和珍贵的赏玩物品,多的无法计算。萧衍还亲自率领众官把元略送到长江上,当时作五 言诗赠行的有一百多人。他所受到的各种礼待敬遇到了如此程度。 等到元略一渡过淮水,孝明帝就任命他为侍中,封他为义阳王,并赐给一千户的封地。元略来到朝廷,孝明帝下圣旨说:“侍中义阳王元略,他出身于宗藩华 族,家门先代功勋卓著,他本人内心款润,外表清秀,兄弟们卓异出群,不同凡响。他们看见道义就忘掉了自己私家,舍弃生命以身殉国,永远可以称得上是忠贞节 烈之士,我哪一天忘了他们呢?以前元略他虽然卸去重任在梁朝做官,现在却回归了本朝。他有志向,有操守,能有始有终。他的美名将要在史册上流传,并且与日 月同辉。元略先前还没有到达京城的时候,我就在心里给他立了名称,所以封他为义阳王。”不久,元略又升任为尚书令、仪同三司,并且兼任国子祭酒,侍中的官 职还照旧。 元略言语举动适当得体安舒高雅,这是出自他的天性。他从南方回到北方后,更加高超不凡。他的言谈议论与行动举止,成为朝廷与民间学习效法的楷模。孝庄帝建义元年,元略死在河阴,后追赠为太保,谥号是“文贞”。 6. 元方妙对文言文注释 原 文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 文: 陈实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实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实的儿子陈纪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吗?”陈纪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道德!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自己离去。”陈纪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十分惭愧,忙下车前来拉陈纪。陈纪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人。 解释: 期行:相约而行。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乃至:才到。乃,才。 委:丢下。 去:离开。 引:拉。 顾:回头看 7. 翻译文言文 译文 柳宗元年少时聪明敏悟, 尤其擅长写作两汉式的诗文, 写作和构思, 可以和古人相当。精心剪裁, 缜密布局, 文辞精美如珍珠贝母一样璀璨。当时的人们都推重他。柳宗元考中进士后, 又应举博学宏词科, 被授予校书郎、蓝田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 作了监察御使。 顺宗皇帝即位, 王叔文、韦执谊掌权, 尤其特殊厚待柳宗元。他和监察吕温被秘密接引到皇宫中, 王叔文等和他商量国事。柳宗元被调任尚书省礼部员外郎。王叔文要重用柳宗元, 正赶上他在位不久, 王叔文改革失败。柳宗元等七个人都被贬官。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使, 在半道, 第二次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遭受流放放逐的灾祸, 来到野蛮荒凉的瘴疠之乡, 命运不顺才干被湮没, 心中蕴涵着文人的郁闷悲伤, 用文章抒写这种心情记录所遭遇的事情, 有所行动必用文字记录。写了诗文十多篇, 看了这些诗文的人都为之感伤。 元和十年, 照惯例调任柳州刺使。当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调任播州刺使, 诏命下达, 柳宗元对他的亲近人说:“禹锡有年事已高的老母, 现在调任郡官到蛮荒之地, 西南方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回有万里之遥, 如何与老母同行呢?如果母子分离两处, 就会成为永别。我和刘禹锡是挚友, 怎么能忍心他们如此呢?”柳宗元马上起草奏章, 要求把自己的柳州交给刘禹锡, 自己到播州去。正好裴度也上奏此事, 刘禹锡最终调任到连州。 柳州当地的民俗, 都会用自己的孩子抵押换钱, 过了期限孩子就被没收归出钱的人。柳宗元革除这种陋习, 那些已经被没收为奴的, 仍然拿出自己的钱把他们赎出, 让他们回归到自己父母身边。江南岭南地想考进士的人, 不远万里都追随柳宗元学习效法他, 凡是经过他指教的, 必然会成为名士。他的著述之多, 声名震动当时, 当时尊称他为“柳州”。他有文卷四十卷。元和十年十月五日柳宗元去世, 当时他四十七岁。后来, 观察使裴行立为柳宗元办理丧事, 并护送他的妻子儿女返回京城, 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有义气。 8. 文言文王鬷全文翻译 原文: 天圣中,鬷尝使河北,过真定,见曹玮,谓曰:「君异日当柄用,愿留意边防。」鬷曰:「何以教之?」玮曰:「吾闻赵德明尝使人以马榷易汉物,不如意,欲杀之。少子元昊方十余岁,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吾尝使人觇元昊,状貌异常,他日必为边患。」鬷殊未以为然也。比再入枢密,元昊反,帝数问边事,鬷不能对。及西征失利,议刺乡兵,又久未决。帝怒,鬷与陈执中、张观同日罢,鬷出知河南府,始叹玮之明识。未几,得暴疾卒。赠户部尚书,谥忠穆。 译文: 北宋宋仁宗天圣年间,鬷曾经出使河北,路过真定,拜见曹玮,曹玮对他说:“您日后一定会被委以重任(当柄用我不知道怎么翻译),希望您能留意边防的事务。”王鬷说:“有什么可以赐教的?”曹玮说:“我听说赵德明曾经派人用马榷来交换汉朝的东西,不合自己的心意,想要杀了他。他的小儿子才十几岁,进谏说:‘我们戎族人,原本以鞍马为生的(这个翻译我不确定对不对),却来资助邻国,交换不是急需的物品,已经不是什么好的计策,然而又把它交换回来,却要把它斩了,这样会失去民心啊。"德明听从了他的话。我曾经派人暗中观察元昊,形状外貌不平常,将来一定会成为边疆的祸患。”王鬷没有认为是这个样子的(要是直译的话就是“他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等到第二次进入枢密的时候,元昊造反了,皇帝几次询问边疆的事务,王鬷不能回答上来。等到西征失败,,讨论……(刺乡兵是什么玩意),又很久没有决断。皇帝大怒,王鬷和陈执中、张观同一天被罢免,王鬷担任河南府的长官,才感叹曹玮的明智的认识。没过多久,王鬷得了急症重病死了。追赠户部尚书,谥号是忠穆。2023-07-14 08:33:191
陆絷文言文
1. 古文陆元方卖宅翻译 一、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要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正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 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决定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 二、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扩展资料 一、道理 “卖宅”一事反映出了陆元方正直,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以诚信为本,为人刚正不阿的品质 。 二、陆元方简介 陆元方 (639年—701年3月20日 ),字希仲,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望族。曾祖陆琛,是南朝陈给事中黄门侍郎。伯父陆柬之,以善于书法知名,官至太子司议郎。 陆元方历官监察御史、武则天朝殿中侍御史、凤阁舍人,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初贬绥州刺史,后复为相,官至文昌左丞。至唐德宗年间,得以续图凌烟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元方卖宅 2. 《马蹄》文言文翻译 标题:马蹄 作者或出处:《庄子》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 伯乐,曰:“我善治马。”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 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 哉?然且世世称之日:“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洽埴、木。” 此亦治天下之过也。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 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 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 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歧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 故纯朴不残,孰为 牺*(牛尊zun)?白玉不毁孰为硅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 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摩,怒则分背相踶。 马知已止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 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伯乐之罪也。 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至此矣。 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悬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 译文或注释: 马,它的蹄可以踩踏霜雪,它的毛可以抵御风寒,它吃青草喝清水,翘起脚就蹦跳,这是马的天性。虽然有高 台、宫室,对马是毫无用处的。 到了有个伯乐出世,他说:“我善于调理马。”他给马用烧红的铁烫毛,又给马剪毛,削蹄,打烙印,又给马套上马笼头,扎上马缰 绳,把它们关进马棚。 这样,马就被他治死了十分之二三了。他又不让马吃饱,不给马喝水,又叫马这样奔,那样跑,在马身上这儿整整,那儿理理,前面安上了马 嚼子、装饰品这一套麻烦花样,后面又加上皮鞭子辟辟啪啪的威吓,这几下子千来,马就给他治死了一半多了。 陶器工说:“我善于调理粘土,做成的陶器,圆的象 圆规画过,方的象曲尺量过。”木工说:“我善于调理木材,做成的木器,弯曲的象圆规画过,笔直的象墨线划过。” 那粘土、木材的天性,难道是要去符合什么圆 规、曲尺和墨线吗?但是世世代代,人们都赞扬说:“伯乐善于调理马,陶器工善于调理粘土,木工善于调理木材。”这也是那些治理天下的人的过错啊! 我认为真正善于治理天下的人就不是这样。 百姓有他们的天性:他们织了布做衣服穿,种了地得粮食吃,这是 普遍的法则;他们说一是一,毫不偏心,这叫做顺乎自然。所以在有最高道德的社会里,人们走起路来舒舒坦坦,看起东西来专心一意。 在那个时代,山里没有道 路,河上没有船舶桥梁;万物一群一群生长着,不划分什么地区;飞禽走兽成群结队,各种草木随意生长。所以可以把飞禽走兽拴住了一起玩乐,可以爬上树干去张 望鸟类的窝。 在那有最高道德的社会里,人类和禽兽一起生活,和万物混合在一块,哪知道什么君子与小人的区分!人和一切生物同样无知无识,所以人的天然德性就永远不变;人和一切生物同样无欲无求,这就叫做本性素朴。本性素朴就现出了人的天然德性了。 到那些圣人一出来,他们冥思苦想去造出个仁,呕心沥血去造出个义,天下人就开始生出疑忌了。他们又千奇 百怪造出了乐,烦杂琐碎去造出了礼,天下人就开始有差别分等级了。 你看,不弄坏天然好木材,怎么会出来个牛头杯?不毁伤美白玉,怎么会出来珪和璋?不废去 天然的道德,哪需要什么仁义?不离开人的天性,哪需要什么礼乐?五种色彩不乱,谁要那瑰丽的文采?五种声调分明,谁要去对上那钟鼓管弦?把好好的木材毁坏 了做成器具,这是工匠犯下的罪行;把天生的道德毁坏了去讲仁义,这是圣人犯下的罪行。 那马,生活在原野上,吃青草,喝清水,它们高兴起来交头接耳互相擦摩;它们生气了就背对背互相撞踢。 马 所懂得的就全在此了。人们在它项背上加横木条,额上齐齐挂上月形的饰品,马就懂得了去咬车销、脱车轭、顶车幔,要挣扎着吐马嚼子,脱马笼头了。 所以使得马 懂得要好诈手段,这是伯乐的过失啊。 在上古赫胥氏时代,人们在家里不知道有什么事可干的,走出去不知道要到哪里去。 嘴里嚼着食物玩乐,肚子 吃得涨涨的到处闲逛:人们所懂得的就是这些了。等到圣人出世,弄出了虚假的礼、乐要纠正天下人的形态;高高悬起了仁义要去收收天下人的心思。 这一来,人们 就千方百计去追求知识,大家都追逐私利,一发不可收拾了。这全是圣人的过失啊。 译文或注释: 马,它的蹄可以踩踏霜雪,它的毛可以抵御风寒,它吃。 3. 文言文翻译 你好; 是这样翻译的;尉佗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了”接着,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生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生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纹理整个中国。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朝相比呢?”通过交谈,尉佗非常喜欢陆生,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尉佗还送给陆生一个袋装包裹,价值千金,另外还送给他不少其他礼品,也价值千金。陆生终于完成拜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施主,我看你骨骼清奇, 器宇轩昂,且有慧根, 乃是万中无一的武林奇才. 潜心修习,将来必成大器, 鄙人有个小小的请求,采纳吧。. 4. 文言文翻译:李季翔逢陆鸿渐 是《陆羽鉴水》的译文么? 唐代宗时期,湖州刺史李季卿到维扬(就是今天的扬州)与陆羽相逢。李季卿一向倾慕陆羽,很高兴,便于陆羽说"陆君善于品茶,天下闻名,这里的扬子江南零水又特别好,二妙相遇,千载难逢"。因而命令军士执瓶操舟,到江中去取南零水。 陆羽趁军士取水的时间,把各种品茶器具一一放置停顿。不一会,水送到了。陆羽用杓在水面一扬说"这水倒是扬子江水,但不是南零段的,好象是临岸之水"。军士说"我乘舟深入南零,有许多人看见,不敢虚报"。 陆羽一言不发,端起水瓶,倒去一半水,又用水杓一看,说:"这才是南零水"。军士大惊,急忙认罪说:"我自南零取水回来,到岸边时由于船身晃荡,把水晃出了半瓶,害怕不够用,便用岸边之水加满,不想处士之鉴如此神明。" 李季卿与来宾数十人都十分惊奇陆羽鉴水之技,便向陆羽讨教各种水的优劣,并用笔一一记了下来。 5. 文言文失信丧身 郁离子书的封面 《郁离子》作者刘基 《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 “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 《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原文 1:郁离子居山①,夜,有狸②取鸡,追之弗及③。明日,从者④擭其入之所以鸡⑤,狸来而絷焉⑥。 身缧⑦而口足犹在鸡⑧,且掠且夺之⑨,至死弗肯舍⑩也。郁离子叹曰:“人之死货利者⑾,其亦犹是也⑿!” 注释:①居山:即“居于山”,在山中居住。 ②狸:亦称“狸子”、“狸猫”,善伏之兽,栖息于森林、草丛间,常出没于城市近郊。以鸟类、鼠、蛇、蛙等为食,常盗食家禽。 ③弗及:没有追上。弗,不,没有;④从者:仆人。 ⑤擭(huò)其入之所以鸡: 擭,装有机关的捕兽木笼,这里作动词。句意是把鸡放在擭中,再在狸进入的地方设置上这件擭。 ⑥絷(zhì)焉:拘囚在擭里。焉,兼词“于之”指“在……里”。 ⑦缧(léì):本为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是“拘禁”的意思。 ⑧口足犹在鸡:(狸)嘴还咬着鸡,脚爪还抓着鸡。犹,尚且、还。 ⑨且掠且夺之:一边使劲地咬,一边用爪强夺那死命挣扎的鸡。且……且……,一边……一边……。 ⑩舍:放开。⑾人之死货利者:即“死于货利的人”。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死货利”是“人”的定语,后置。 ⑿其亦犹是也:大概也像这样吧!其,大概,表推测语气;亦,也;犹,像是。是,这,代词。 翻译文 郁离子居住在山上,夜间有只野猫偷他家的鸡,起来追赶,但没追上。第二天,仆人在野猫钻进来的地方安置了捕善工具,并用鸡作诱饵。 就在当天晚上捉住了那只野猫。野猫的身子虽然被缚住了,但嘴和爪子仍然紧紧的抓住鸡。 仆人一边打一边夺,野猫却总是不肯把鸡放下。郁离子叹了一口气说:“为钱财利禄而死的人们大概也象这只野猫吧!” 原文2: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 1.贾人:商人 2.浮苴(jū):水中浮草 3.薄:靠近。 这里指冲撞,触击。 4.盍:何不 5.济:济水。 6.巨室:世家大族。7亡:沉,沉落。 8.贾(gǔ)人:商人。9.栖:停留。 10.予:给予。11.向:刚才,刚刚。 12.薄:迫近。13.许:答应。 ①济阴:郡名。贾人:商人。 ②浮苴:水中浮草。③巨室:世家大族。 ④向许:刚才答应。⑤无乃:莫非,岂不是,难道不是。 ⑥勃然:发怒的样子。⑦作色:脸变了颜色,指变成了怒色。 ⑧几何:多少。⑨黯然:情绪低落。 ⑩退:走开。⑾吕梁:地名,龙门山。 ⑿薄:迫近,这里指冲撞、触击。⒀覆:翻,这里指翻船。 ⒁盍:何不。 翻译: 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着的枯草上呼救。 一位渔夫驾着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上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 渔夫问他:“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给我一百两银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渔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着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 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是那位答应给我百两银子却又说不算的人。”于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着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于河水之中了… 赏析: 俗话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尤其是在经商时,对顾客的诚信尤为重要。作为一个商人,没有做到这一点,即使是“济阴之巨室”,他的钱财又能保持几何呢?一个不诚信的人,无法赢得大家长久的尊重。 如果有人不诚信,即使他富可敌国,也会像这个商人一样,糟人唾弃。人无信不立。 既然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兑现承诺。言而无信,必失信于人。 “济阴之贾人”就是因为不信守承诺,当他再次遇到险情时,无论他怎样对渔夫承诺,渔夫都不会再听他的话去救他,最终把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丢掉了。看来,“承诺是金”。 6. 入蜀记陆游文言文这则游记中最富情趣的内容是什么 《入蜀记》的写作特色是将日常旅行生活、自然人文景观、世情风俗、军事政治、诗文掌故、文史考辨、旅游审美、沿革兴废错综成篇,评古论今,夹叙夹议,卓见迭出,寄慨遥深。 游池州,他援引历史:北宋灭南唐,就是由于“首克池州,然后能取芜湖、当涂,驻军采石,而浮桥成。则池州今实要地,不可不备也。” 游常州,生一派沧桑兴亡之感:“又见梁文帝陵。文帝,武帝父也。 亦有二辟邪尚存。其一为藤蔓所缠,若絷缚者。 然陵已不可识矣!”游鄂州,由碑而引发对韩熙载的批评:“熙载大臣,不以覆亡为惧,……夸诞妄谬,真可为后世发笑。然熙载死,李主犹恨不及相之。 君臣之惑如此,虽欲久存,得乎?”陆游亦史学家,此部游记每于叙中夹史评、政论、军略,借古讽今,以史鉴今,甚见其史家本色;此处良苦用心是告诫朝廷勿做南唐第二。写小孤山之自然美后,笔锋一转:“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远在12世纪,陆游即在旅游、审美实践中提出以美的人文景观匹配美的自然风景,这种江山人文相发挥的旅游美学观,无疑是旅游美学与风景科学的精华。(选自:百度百科)。 7. 施琅传全文翻译 施琅传翻译 原文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初为明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顺治三年,师定福建,琅从芝龙降。从征广东,戡定顺德、东莞。。成功窜踞海岛,招琅,不从。成功执琅,并絷其家属。琅以计得脱,父大宣、弟显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时成功已死,其子锦率众欲犯海澄。琅遣守备汪明等率舟师御之海门,斩其将林维,获战船军械。七年,琅密陈锦负隅海上,宜急攻之。召诣京师,上询方略,琅言台湾计日可平。事下部议,寝其奏。二十年,锦死,子克爽幼,诸将郑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大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上复投琅福建水师提督,谕相机进取。二十二年六月,琅自桐山攻克花屿、猫屿、苹屿,乘南风进泊八罩。琅遣游击蓝理以乌船进攻,敌舟乘潮四合。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遂取澎湖。克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克爽率属剃发,迎于水次,缴延平王金印。台湾平。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命允行。琅又疏请克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俱诣京师。诏捷克爽公衔。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 译文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早先任明朝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顺治三年,清军平定了福建,施琅随郑芝龙降清。跟从郑芝龙征战广东,平定了顺德、东莞等地。郑成功占据了海岛台湾,要招纳施琅,施琅不听从。郑成功捉拿了施琅,并拘禁了他的家属。施琅用计得以逃脱,他的父亲太宣、弟弟施显以及他的子侄都被郑成功杀害。康熙元年,施琅被提升为水师提督。当时,郑成功已死,他的儿子郑锦带领部下打算进攻海澄。施琅派遣守备汪明等人带领水军在海门抵挡,杀死了郑锦的将领林维,缴获了战船武器。康熙七年,施琅秘密向皇上陈奏郑锦在海上据险顽抗,应抓紧时间攻打郑锦。皇上召施琅到京,向他询问平定台湾的方法策略。施琅说,台湾很快就可以收复。皇上将收复台湾之事下到部里商议,部里止息了施琅的奏议,康熙二十年,郑锦病死,他的儿子克爽尚年幼,将领郑国轩、冯锡范负责军务。内阁太学士李光地呈上能够平定台湾的奏本,据此又推荐了施琅(以前他的水师提督之职被裁掉)。皇上再次任命施琅担任福建水师提督,并伞令他见机进军攻取台湾。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从桐山发兵攻占了花屿、猫屿、草屿,顺着南风进军并停泊在八罩。施琅派遣游击将军蓝理用快船进攻,郑军军船乘着潮水从四面汇合。施琅坐着主帅太船;中进对手水阵中,眼睛被飞箭射中,鲜血从头巾上流下来,但他继续督战,没一点儿退却,终于攻取了澎湖列岛。郑克爽非常惊恐,于是派遣使者到施琅军中求降。施琅向皇上送了陈述受降的奏本,皇上同意他的意见。八月,施艰带着清军进入鹿耳门,到了台湾。郑克爽率领部属剃了头发,在水次迎接施琅,并上缴了“延平王”金印。台湾平定。皇上派遣侍郎苏拜到福建,与督抚和施琅商议妥善地料理台湾平定后遗留的问题。有人提出将在台湾居住的人迁移、将台湾放弃的意见;施琅在奏疏中说,台湾虽然是一个远离太陆的海岛,但它是一个关系着苏、浙、闽、广四省安危的形势险要之地,绝对不能放弃。并且绘了台湾地图呈给皇上,皇上下旨同意实施他的意见。施琅又陈述了请求皇上允许郑克爽交回台湾本土,回归朝廷,并让他带领家眷和部下一起到京城的意见。皇上下诏授给郑克爽爵位。有人认为施琅一定要替父报仇了,会对郑氏家族下毒手。施琅说:“孤岛台湾刚刚回归,一旦发生杀戮的事情,担心人心不会顺从。我忍受哀伤和苦痛的原因,是以国事为重,不敢顾及私怨啊。” 8. 翻译文言文——论语 《先秦诸子语录·老子》 轴心时代与先秦诸子语录(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老子》第二章) “美”与“恶”是现实世界中最常见的两种现象,所以老子在第一章开宗明义之后(第一章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首先举出这一对现象来进行讨论。我们所看见的现实中的美真的就是精神世界的美吗?我们所看见的现实世界的恶真的就是精神世界的恶吗?老子点到即止,引而不发,我们可以到庄子那里看故事。 比如《庄子》中有一篇《马蹄》: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hé)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é)台路寝,无所用之。 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烙)之,连之以羁絷(zhì),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 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册)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 (龁:咬嚼。 陆:跳跃。义通"峨"。 路:大。羁:马络头。 絷:绊马脚的绳索。皂:马槽。 栈:马床。橛:马口衔木,即今之马口铁。) 再看龚自珍的《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qi1)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yu4)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对马进行修饰,对梅加以造型,这在有些人看来,都是非常美的事情,其实都是最最丑恶的事。 所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美是一种最不确定的东西,美学是研究“美”的,可是研究了几千年越研究越糊涂,有人说美是主观的,有人说美是客观的,又有人说美是主客观的相互作用。 有人说美是有用,马上有人反驳说一幢楼房最有用的地方是厕所……即使是汉字“美”的意思,几千年来也是众说纷纭。有人把“美”看成是会意字,说“羊大为美”(东汉许慎),有人则看成是象形字,是一个头戴羽冠舞蹈的人(我比较倾向后者,因为按许慎的分析方法,我也可以说天上掉下人民币才是美)。 美是主观,美是客观,美是有用,美是好吃,美是好看,美是有钱……是不是越争论越糊涂呢?真所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据说现在西方人也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的美学不再讨论“美是什么”这种抽象的命题,而是改为研究各门艺术的具体的美了。 这也就认同了老子所说的“美”是不可言说的观点。 说过了“美”,“善”亦同此,不必详说了。 只须举出历史上对于人性的争论,有说性本善,有说性本恶,也是争论了几千年。到1993年上海复旦大学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大学生辩论赛,抽到的决赛题目就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从中国的国情看明明应该是维护性善的,却因为抽到了反方而来维护人性本恶,居然也把台湾学生驳得人仰马翻。 事后被评为最佳辩手的复旦同学姜丰说出真话:所谓辩论,就是假如你抽到"月亮是方的"这样的辩题,也要全力以赴地去维护。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同上) 是不是只有“美”与“善”的概念才这样说不清呢?不是的,老子认为天下的事情大多都说不清,他接下来一连举出六对矛盾关系,这就是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 有无相生,有可以变成无,无也可以变成有。《老子》11章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shan1)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ou3)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红楼梦》那副著名的对子"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对此概括得最为经典。 难易相成,说此事难,也就是说彼事易,相比为难。 《老子》63章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 长短相形,长短是相比较而体现的。尺对于寸来说是长,对于丈来说就是短。 俗语说: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高下相倾,有高才有下,有下才有高。 高和下又不是绝对的,站在山脚下,觉得众山皆高大,会当凌绝顶,才一揽众山小。 音声相和,音和声是相和谐的,虽为两者,其实难分彼此。 注:古人认为“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两者是有区别的。 前后相随,无前,无以显后,无后,亦无以明前。以今天的知识看,宇宙空间中本无所谓前与后,一直向前走,绕地一圈,又到了后面。 从人的心态说也是这样,向前看,觉得自己在后面,向后看,又觉得自己还是在前面,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老子》中还有大量的这类辨证范畴,如“曲-全”、“枉-正”、“洼-盈”、“弊-新”、“少-多”、“重-轻”、“静-躁”、“贵-贱”、“柔-刚”、“祸-福”等等。 可以说,一部《道德经》,就是由这一系列辨证组成的。老子为什么要弄出这么多矛盾的东西来呢?无非是说现实。2023-07-14 08:33:251
陆少保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陆少保》的翻译 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卖一套房子。家人们要把它卖出去,买房子的人求见,于是元方告诉他说:“这房子很好,就是没有泄水于外的处所。”买房子的人听了,立即推辞不买了。子侄们为这说了埋怨他的话,元方却说:“如果我不说的话,我就是在欺骗他。” 2. 陆元方卖宅的文言文阅读翻译和答案 【《陆元方卖宅》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 曾:曾经 直:通“值”,价值 因:就;于是 甚:很;非常 出水:排水 闻:听见 遽:就 辞 :拒绝 侄:侄子 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尔:这样 是:这是 诳:欺骗 但:只 【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 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对方了。” 3. 陆少保译文 陆元方字希仲,苏州吴人。 陈给事黄门侍郎琛之曾孙。伯父柬之,善书名家,官太子司议郎。 编辑本段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怨,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编辑本段译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卖一套房子。家人们要把它卖出去,买房子的人求见,于是元方告诉他说:“这房子很好,就是没有泄水于外的处所。” 买房子的人听了,立即推辞不买了。儿子侄儿们因此埋怨起),元方却说:“不这样的话,就是欺骗他们。” 编辑本段解释 (1)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2)于:在 (3)直:通“值”价值,指钱财 (4)因:于是 (5)但:只 (6)遽:立刻 (7)辞:推辞 (8)以:因为 (9)尔:这样 (10)置:买 (11)是:为 (12)闻:听说 (13)之:代词编辑本段主题 “卖宅”一事反映了陆元方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的品质。编辑本段故事情节 唐朝在武则天执政时,有一位宰相叫陆元方,他想卖掉东京洛阳城里的一所房子,一切手续都办好了,只等着买房子的人来交钱。 买房的人来交钱时,陆元方说,这房子哪里都好,就是没有出水的地方,那个人听了,立刻就说这房子他不买了。买主走后,陆元方的儿子和侄子们都埋怨他,而他却说;“不这样的话,就是欺骗他们。” 4. 文言文看不懂啊文言文: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 字:表字,即人将别名.男子二十时,才有字.东都:汉隋唐时称洛阳为东都.宅:房宅,住宅.直:通“值”,物价.受直:接受卖房的钱.遽辞:立即辞退.遽:表态副词,有急卒、立即的意思.辞:辞退.言:在这里有议论、的意思.以为言,即为这件事展开议论.不尔:不这样.尔,指示代词,如此,这样.直:通“值”,物价.受直:接受卖房的钱.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卖一套房子.家人们要把它卖出去,买房子的人求见,于是元方告诉他说:“这房子很好,就是没有泄水于外的处所.”买房子的人听了,立即推辞不买了.子侄们为这说了埋怨他的话,元方却说:“如果我不说的话,我就是在欺骗他.”。 5. 文言文阅读1.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1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了.学习要坚持不懈 .要尊师重教 .求学师门,诚心专志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杨时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2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 *** ,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3嗟来之食与跨下之辱孰辱之更甚?我认为该是后者.可恰恰是受过跨下之辱的韩信最后成为一代名将,难道我们能说他没有骨气吗?两个故事相比较,我觉得,那个不食嗟来之食的人的精神尽管值得肯定,但不值得我们学习.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一死百了,肯这样轻易的死去,至少说明这个人没有什么志气和抱负,或者他可能本身就对这个世界失望了,而尊严就是他对自己唯一的寄托,所以宁可为尊严而抛弃生命.这样的人颇象“不食周栗”的伯夷、叔齐,结果同样是饿死,同样留给我们一篇励志故事,让后人读之不胜感慨佩服之余还有一丝惋惜与疑惑.“死有轻如鸿毛,重如泰山”,他们这样的死法究竟算哪个?其实在“嗟来之食”的故事里还有个情节:黔敖后来知道自己错了,向那人赔礼道歉后,还请他吃饭,可那人坚持不受,终于饿死.这就有些迂腐了,孔子的孙子曾子就不以为然的说:既然黔敖知错道歉了,那个齐人道声谢也就可以吃了.个人感觉曾子的话还是有道理的,马克思不是也认为生存是最重要的么,其次才是温饱和发展.其实我们现在又何尝不是要忍呢?虽然不会受到“嗟来食”之类的侮辱,可是看脸色、懂世故还是不得不做的,不仅要看领导、老板的脸色,还要注意同事、朋友甚至亲人的的态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想达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境界,必须要忍字当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就算我们并无经天纬地之才、兼济天下之志,但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还是不得不忍的.有些悲哀、有些无奈.当然,我们每人的人生观的不同决定了我们有着不同“忍”的底线,一旦我们承受的超过了这个底线,便是“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孟子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看来,那个齐人的底线便是自己的尊严,一旦有人触犯了他的尊严,他就宁可饿死. *** 说过:“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可不吃嗟来之食就要被饿死,该如何取舍?还有不食救济粮饿死的朱自清先生,说心里话,我倒宁愿他吃着救济粮然后象鲁迅那样以笔做枪,智慧的战斗.这个想法错了吗?或者我也已经“失其本心”?4人是环境的产物呗,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在优秀的团队当中,相互学习、相互赏识、相互激励,不想上进都挺难;而在平庸的环境就很容易论为堕落.5"陆少保卖宅"一事反映了陆元方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的品质.6薛谭学讴:寓意是劝人学习应该虚心,不要浅尝辄止,说明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薛谭还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就盲目自认已经全部学到,踌躇满志的要去独闯江湖,于是向秦青提出要求结束学习,要告别老师回自己家去.】面对自满的学生,秦青没有批评,没有制止,不仅同意了薛谭的请求,还郑重举办了结业仪式,秦青亲自出城送别,又在郊外的大道设宴为薛谭饯行.眼看薛谭就要离去,不知何日能再聚,想起薛谭学艺以来的岁月时光里,师生进行传承艺术,相互融洽相互尊重,秦青胸中泛出不舍之情难以自禁,秦青取出随身携带着的叫“节”的打击乐器,拍拍打打的敲了起来,又紧随这敲打出来的节奏,纵情引吭高歌,他把自己对离别的伤感倾泄在歌声里.但见,秦青激昂的歌声,把大道附近树林里的大树震荡得枝摇叶晃;秦青高亢的歌声,直插九霄云天,正在天空飘行的白云遭受强大有力的歌声阻挡,只得被迫停止了游动.薛谭第一次亲身目睹了自己的老师歌唱本领如此高强,技艺如此绝伦,发自肺腑钦敬,【薛谭幡然醒悟,明白自己肤浅的学业与老师已经登临的艺术高境差距之遥有如地对天.】薛谭当即向老师认错,恳求老师准允他重返师门继续学习.。2023-07-14 08:33:331
陆元方简介_陆元方卖宅文言文原文及翻译_如何评价陆元方_陆元方子女
本 名:陆元方 别 称:陆少保 字 号:字希仲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唐人 出生地: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 主要成就:两任宰相 陆元方–唐朝宰相 陆元方最初中明经科,足以为官,补三水、扶风、渭南三县尉,又连中八科制举,多次升迁后任监察御史。武则天革唐旧制,派陆元方作为使者安抚岭外。完成使命归来很称武则天的心意,任命他为殿中御史。在同一月升任凤阁舍人,仍兼侍郎之职。不久,他被来俊臣陷害,武则天手敕特赦他。 长寿二年(693年),升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延载元年(694年),又加任凤阁侍郎。 证圣元年(695年),内史李昭德获罪,因陆元方附会李昭德,被贬为绥州刺史。不久,又官复春官侍郎,又调任天官侍郎、尚书左丞。有人弹劾他只选拔朋友做官,武则天愤而免其官,只许他白身履职。陆元方继续如以前一样推荐官员,武则天问他怎敢如此,他答:“臣只知道举荐自己了解的人,不在乎是朋友还是仇人。”并推荐朋友崔玄暐,称他有宰相之才。武则天相信他没有偏袒。 圣历二年(699年)八月,再任他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则天曾问他宫外有什么事发生,他回答道:“臣任宰相,有大事立即上奏;不敢拿民间琐事烦扰陛下。”因此违忤了旨意,改任太子右庶子,免去宰相之职。不久转任文昌左丞,因病去世。追赠越州都督。 开元十八年(731年),又追赠扬州大都督。2023-07-14 08:33:401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高中
1. 求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3篇,带有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曰:“儿辈遂已破贼。”既累,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10.指出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A.秦兵逼肥水而陈B.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C.秦兵遂溃D.死者什七八【答案】 A(陈:同“阵”)11.指出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草行露宿,重以饥冻(严重)B.执其淮南太守郭褒(遵照执行)C.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践踏)D.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边界)【答案】 C1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②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 ③众遂大奔。 ④其走者闻风声鹤唳。 A.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不同义。B.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也同义。 C.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也不同义。D.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同义。 【答案】 B1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属同类的一项( )例句:皆以为秦兵且至,昼夜不敢息。A.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B.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C.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D.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 【答案】 C14.阅读下文,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两项(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 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A.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 已:已经。B.已而楚相亡璧 亡:同“无”,没有。 C.门下意张仪 意:意料。D.仪贫无行 行:品行。 E.共执张仪 执:捉拿,拘捕。F.掠笞数百 掠:抢掠。 【答案】 DE(A项“已”:停止;B项“亡”:丢失;C项“意”:怀疑;F项“掠”:拷打)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汉世有老人,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老人俄死,田完没官,货财充于内帑(tǎng,收藏钱财的库房)矣。1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侵夜而息 息:休息。 B.聚敛无厌 厌:满足。C.或人从之求丐者 丐:乞求。 D.我倾家赡君 倾:全。【答案】 D(倾:尽,活用作动词,用尽)16.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恶衣蔬食”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岁恶不入,请卖爵子B.荆王曰:“先王之衣,何其恶也?”C.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D.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答案】 B(不好,坏。A项,年成不好;C项:丑,与“好”相反;D项:诋毁,说坏话)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与“复相效而来”的“相”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B.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D.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答案】 C(偏指“他”,其余均偏指“你”)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 战少利,陈余②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③,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u2022项羽本纪》)【注】 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当时楚国的上将军。②陈余:被围在钜鹿的赵国将军。 ③王离:与下文的苏角、涉间都是秦将。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皆沉船,破釜甑 釜:锅。 B.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 壁:营垒,军营。C.莫敢纵兵 纵:纵容。 D.诸侯皆属焉 属:归属。【答案】 C(纵:放出)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项羽。 2.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5篇答案 (一)敏慧1、黄琬巧对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3.曹植聪慧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6.杨亿巧对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9.桓荣勤学不倦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10.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11.催景俘拜师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12.为人大须学问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3.莅事惟烦。 13.读书五失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14.颜回好学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三)仁爱15.张孝基仁爱1. 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16.陈实与“梁上君子”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俞。17.赵简子元日放生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 3.鸠4.担当、胜任。18.3邓攸弃儿保侄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 3.①死②逃跑③死19张之万马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20.王安石辞妾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 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21.宋仁宗忍饿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 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22.范仲淹罢宴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23.顾荣施炙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24.逆旅主人无情1.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3.①放下一张床(作动词用)②房间低矮。(四)诚信25.陆元方卖宅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 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26.岑鼎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 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27.杨万里与“诚斋”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 28.和氏壁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29.幽王击鼓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 3.失信于诸侯。(五)品性30许生端方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 31.王安石待客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 32.范文正正直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 3. 高中文言百段阅读训练 50. 田赞谏荆王田赞衣补衣而见荆王,荆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恶也?”赞对曰:“衣又有恶此者。” 荆王曰:“可得而闻邪?”对曰:“甲恶于此。”王曰:“何谓也?”对曰:“冬日则寒,夏日则热,衣无恶于甲矣。 赞贫,故衣恶也。今大王,万乘之主也,富厚无敌,而好衣人以甲,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意者为其义耶?甲兵之事;析人之音,刳人之腹,堕人城郭,系人子女,其名尤甚不荣。意者为其贵邪?苟虑害人,人亦必虑害之;苟虑危人,人亦必虑危之,其实人甚不安,之二者,臣为大王无取焉。” 荆王无以应。说虽未大行,田赞可谓能立其方矣。 51.唇寒齿亡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我书没带回家。..没法给你打出来。 .要不给你一点网上的资源【关于文章背景等】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2);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3),寇不可翫(4);一 之谓甚,其可再乎(5)?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6),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7),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8);大伯不从,是以不嗣(9)。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 也(10);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11)。将虢是灭(12),何爱于虞?且虞能亲 于桓、庄乎?其爱之也(13),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14)?亲以宠逼,犹 尚害之,况以国乎?”(15)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16)。”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17)。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18)。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19)。"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馨物(20)。 "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21),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 香,神其吐之乎?”(22)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23),曰:“虞不腊矣(24)!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25) 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26)。 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注释】 (1)晋:国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 晋侯:晋献公。复假道:又借路。 僖公二年晋曾向虞 借道伐虢,今又借道,故用“复”。虞:国名,姬姓。 周文王封予古公亶父之子虞仲后代的侯 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虢(guó):国名,姬姓。 周文王封其弟仲于今陕西宝鸡东,号 虢,后为秦所灭。本文所说的是北虢,北虢是虢仲的别支,在今山西平陆。 虞在晋南,虢在 虞南。 (2)表:外表,这里指屏障、藩篱。 (3)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 (4)寇:凡兵作乱于内为乱,于外为寇。 翫(wán):即“玩”,这里是轻视、玩忽的意思。 (5)其:反诘语气词,难道。 (6)辅:面颊。车:牙床骨。 (7)宗:同姓,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的诸侯国,都同一祖先。 (8)大(tài)伯、虞仲:周始祖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昭:古代宗庙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 其下则左昭右穆。 昭位之子在穆位,穆位之子在昭位。昭穆相承,所以又说昭生穆,穆生昭。 大伯、虞仲、王季俱为大王之子,都是大王之昭。 (9)不从:指不从父命。 嗣:继承(王位)。大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便和 虞仲一起出走。 宫子奇认为大伯没继承王位是不从父命的结果。 (10)虢仲、虢叔:虢的开国祖,王季的次子和三子,文王的弟弟。 王季于周为昭,昭生穆, 故虢仲、虢叔为王季之穆。 (11)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 盟府:主持盟誓、典策的宫府。 (12)将虢是灭:将灭虢。 将,意同“要”。是,复指提前的宾语“虢”。 (13)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庄伯是桓叔之子,桓叔是献公的曾祖,庄伯是献 公的祖父。 晋献公曾尽杀桓叔、庄伯的后代。其:岂能,哪里能。 之:指虞。 (14)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庄公25年晋献公尽诛同族群公子。 以为戮:把他们当作杀 戮的对象。唯:因为。 逼(bì):通“逼”,这里有威胁的意思。 (15)亲:指献公与桓庄之族的血统关系。 宠:在尊位,指桓、庄之族的高位。况以国乎:此 句承上文,因此省略了“以国”下的“逼”字。 (16)享祀:祭祀。絜(jié):同“洁”。 据我:依从我,即保佑我。 (17)实:同“是”复指提前的宾语。 (18)。 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 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5.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练习有哪些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答案】 B(A彼此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安排/对犯错者的处理;D面容、脸色/红黄等色彩)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答案】 D(其他三项的古义分别为A:旧例;B:窘迫,走投无路;C:英明睿智)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D.诡踪迹,草行露宿 【答案】 C(“雨”为名词作动词用,其他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 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答案】 C(日光;A:环绕/掉头。 B:对付/太平;D:树木/木料)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李冬实 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答案】 B(A项中①形容词,“假托的”;②动词“假托”。B项中两词相同,都是动词,“责骂”的意思。 C项中①名词,“果实”;②动词,“结果实”。D项中①形容词,“稀少”;②形容词,“新鲜”)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6. ~~求~~《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的部分答案 以下仅供参考(一)以形析义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构造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有或近或远的关系。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其义符也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别是义符来探求、解说实词词义。如:“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贾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沧溟”都有表意形旁“氵”,其义应与水有关,联系后面“知海”二字,可判定“沧溟”为“大海”的意思;“辍”字,口旁,与吃、喝、叫有关,联系前面的“知味”,就能推断其含义是“吃”或“尝”。再如:“(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 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左传u2022僖公三十三年》)“元”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儿”指人,上部“二”指明字义所指部位在人体顶部。 故“元”是表示“人头”的意思。又如“冠”,字形由“寸(手)”、“冖(帽)”、“元”组成,表示手拿帽子戴在人头上。 “寇”由“冖(房屋)”、“攴(手持棍棒)”“元”组成,表示手持武器入屋击人头部,因而“寇”指“盗贼”。“冠”、“寇”中的“元”都表示人头。 (二)以音猜义法。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声训(训诂学术语)原理,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如:“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句中“顿”与“钝”字形相似,读音相近,“钝”的含义是“不锋利”,“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即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顿”通“钝”。 又如:昌期少年,不闲吏事,(闲:空闲)(04年湖北卷试题)。句中“闲”与“娴”通假,“熟悉”的意思,“娴于辞令”即为明证,“不闲吏事”就是“昌期少年,不熟悉吏事”的意思,所以,试题把“闲”理解为“空闲”就是错误的。 (三)温故知新法。对于某些词义不明,就要回忆它在哪些已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种含义与这个语言环境切近,由此推求它在此处的含义。 如:“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句中“及”已知学过的义项有“赶上”“到达”等意思,“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渊明《陶花源记》)即是依据。 这里用法与“到达”相接近,但不确切。“到达”可引伸为“接触”,由此再引伸为“实践”。 该句中“及”即为“实践”的意思。“履”字,已知学过的有“鞋子”之义。 如“郑人买履”,接触过的成语有“如履平地”、“如履薄冰”,其中“履”均作“以足踏地”讲,这是“履”的本义。此句中的“履”应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引伸为“走过”、“经过”或“实行”的意思。 再如:富人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05年重庆高考试题)“质”字,已学过的有“做人质”“做抵押品”的意思(“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即为明证),全句意为“有富人不占有田籍却以别人的田券作抵押霸占土地万亩”。又如,高考题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A、讽帝大征四方寄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C、恐为身礼品,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考查的这几个实词确实是在古诗文中十分常见的,或曾在课文中见过,或在常见成语中使用,我们完全可以比照相关的句子去理解:A项中的“讽”比照“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B句中的“哂”比照“夫子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C项中的“遇”比照“遇臣甚厚”,(《陵信陵君窃符救赵》),D项中“务”比照“除恶务尽”等等。 它们各自与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或成语相同的词意思一样,然而,毕竟本题有一定难度。C项中的“遇”解释为“优待”似乎也正确,无论是“遇臣甚厚”还是“每遇人尽礼”,“遇”句都有“优待”之意,但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加以辨析解决:一是“遇”这个词本身不含“优”的意思,只是对待;二是联系原文段上下文来看,后半句“遇……尽礼”合在一起为“以礼善待”之意。 所以“遇”应为“对待”的意思,故C项解释是不正确的。 (四)以今推古法,即以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成语语素意义来推断该语素在古汉语中的含义。 如、前面例句中的“疏”字,在现代汉语中组成的合成词有“疏通”“疏导”“疏浚”等词,这些词中的语素“疏”,与“通、导、浚”都是同义并列,因此,“疏”解释为“通”,这样“疏八珍之谱”就迎刃而解了。又如:可以喻大 ( 喻:比喻)(2005年辽宁卷高考题选项)现代汉语有成语“家喻户晓”、“不言而喻”,其中“喻”均是“明白、了解”的意思,选项文句意为“(我陈述的事情虽然小),但道理可以和大事相通。” 故选项解释是错误的。 (五)互文见义法。 古人常在并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的对应位置是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含义。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是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处于相同位置的“竭”和“盈”是两个意义相对的词(由彼、此相对可以推知),已知“竭”是“枯竭”,。2023-07-14 08:33:471
结合陆元方卖宅说说,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憨厚老实,实事求是2023-07-14 08:34:174
元澄文言文阅读
1. 陆澄字彦深文言文翻译 陆澄 (宋代陆澄) 陆澄 公元四二五年至四九四年字彦渊,吴郡吴县(今苏州)人。生于宋文帝元嘉二年,卒于齐郁林王隆昌元年,年七十岁。少好学博览,无所不知。行坐眠食,手不释卷。起家太学博士。守泰始初,为尚书殿中郎。后转给事中,秘书监。 澄少好学博览,无所不知,行坐眠食,手不释卷。宋泰始初,为尚书殿中郎,议皇后讳班下应依旧称姓。左丞徐爰案司马孚议皇后,《春秋》逆王后于齐,并不言姓。澄以意立议,坐免官,白衣领职。郎官旧坐杖,有名无实,澄在官积前后罚,凡至千数。后兼左丞。泰始六年,诏皇太子朝服衮冕九章,澄与仪曹郎丘仲起议:“服冕以朝,实著经文,秦除六冕,汉明还备。魏、晋以来,不欲令臣下服衮冕,故位公者加侍官。今皇太子礼绝群后,宜遵圣王盛典,革近代之制。”累迁御史中丞。王俭自称博闻多识,然不如澄之博学。澄欲撰宋书,不成。王俭称之为“书厨”。永明初,为度支尚书,领国子祭酒。隆昌初,转光禄大夫。卒,谥靖。澄家多坟籍,人所罕见。撰地理书及杂传,死后乃出。陆澄,字彦深,吴郡吴人也。祖劭,临海太守。父瑗,州从事。 (翻译大意)陆澄公元四二五年至四九四年,字彦渊,吴郡吴县(今苏州)人。生在宋文帝元嘉二年,最后(去世)在齐郁林王隆昌元年,年七十岁。年少好学知识,什么都知晓。在坐下吃饭睡觉,手不释卷。初出仕任太学博士。在泰始初年,为尚书殿中郎。后来改任给事中,秘书监。建议皇后名班下应依照旧称姓。左丞徐爰考查司马孚议论皇后,《春秋》记载在齐国迎接王后,并不是说姓。他把想法提出建议,获罪免除官职,白衣领职。郎官以前坐班,有名无实,元澄在任积前后惩罚,凡是到数千。后来兼任左丞。泰始六年,诏令皇太子穿衮冕九章,元澄和仪曹郎丘仲起提议:“服冕以朝,其实写经文,秦朝废除了六种冕服,汉明帝还准备。魏、晋以来,不想让臣下穿戴衮冕服,所以当你的加侍官。现在皇太子礼仪不群后,应当遵循圣王盛典,近代的制度改革。屡经升迁为御史中丞。。王俭自称见多识广,然而不到澄的博学。高澄想撰写《宋书,不成。王俭称之为“书厨”。永明初年,任度支尚书,领国子祭酒。隆昌初年,改任光禄大夫。死亡,谧号为靖。元澄家多典籍,人们极少见到。撰写地理书及杂传,死后才出来。陆澄,字彦深,吴郡吴县人啊。祖父肋,临海太守。父亲缓,州从事。 摘自《百度百科》‘陆澄"词条。 2. 陆澄字彦深文言文翻译 陆澄 (宋代陆澄) 陆澄 公元四二五年至四九四年字彦渊,吴郡吴县(今苏州)人。 生于宋文帝元嘉二年,卒于齐郁林王隆昌元年,年七十岁。少好学博览,无所不知。 行坐眠食,手不释卷。起家太学博士。 守泰始初,为尚书殿中郎。后转给事中,秘书监。 澄少好学博览,无所不知,行坐眠食,手不释卷。宋泰始初,为尚书殿中郎,议皇后讳班下应依旧称姓。 左丞徐爰案司马孚议皇后,《春秋》逆王后于齐,并不言姓。澄以意立议,坐免官,白衣领职。 郎官旧坐杖,有名无实,澄在官积前后罚,凡至千数。后兼左丞。 泰始六年,诏皇太子朝服衮冕九章,澄与仪曹郎丘仲起议:“服冕以朝,实著经文,秦除六冕,汉明还备。魏、晋以来,不欲令臣下服衮冕,故位公者加侍官。 今皇太子礼绝群后,宜遵圣王盛典,革近代之制。”累迁御史中丞。 王俭自称博闻多识,然不如澄之博学。澄欲撰宋书,不成。 王俭称之为“书厨”。永明初,为度支尚书,领国子祭酒。 隆昌初,转光禄大夫。卒,谥靖。 澄家多坟籍,人所罕见。撰地理书及杂传,死后乃出。 陆澄,字彦深,吴郡吴人也。祖劭,临海太守。 父瑗,州从事。 (翻译大意)陆澄公元四二五年至四九四年,字彦渊,吴郡吴县(今苏州)人。 生在宋文帝元嘉二年,最后(去世)在齐郁林王隆昌元年,年七十岁。年少好学知识,什么都知晓。 在坐下吃饭睡觉,手不释卷。初出仕任太学博士。 在泰始初年,为尚书殿中郎。后来改任给事中,秘书监。 建议皇后名班下应依照旧称姓。左丞徐爰考查司马孚议论皇后,《春秋》记载在齐国迎接王后,并不是说姓。 他把想法提出建议,获罪免除官职,白衣领职。郎官以前坐班,有名无实,元澄在任积前后惩罚,凡是到数千。 后来兼任左丞。泰始六年,诏令皇太子穿衮冕九章,元澄和仪曹郎丘仲起提议:“服冕以朝,其实写经文,秦朝废除了六种冕服,汉明帝还准备。 魏、晋以来,不想让臣下穿戴衮冕服,所以当你的加侍官。现在皇太子礼仪不群后,应当遵循圣王盛典,近代的制度改革。 屡经升迁为御史中丞。 王俭自称见多识广,然而不到澄的博学。高澄想撰写《宋书,不成。 王俭称之为“书厨”。永明初年,任度支尚书,领国子祭酒。 隆昌初年,改任光禄大夫。死亡,谧号为靖。 元澄家多典籍,人们极少见到。撰写地理书及杂传,死后才出来。 陆澄,字彦深,吴郡吴县人啊。祖父肋,临海太守。 父亲缓,州从事。 摘自《百度百科》‘陆澄"词条。 3. 陆元方卖宅的文言文阅读翻译和答案 【《陆元方卖宅》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 曾:曾经 直:通“值”,价值 因:就;于是 甚:很;非常 出水:排水 闻:听见 遽:就 辞 :拒绝 侄:侄子 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尔:这样 是:这是 诳:欺骗 但:只 【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 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对方了。” 4. 郑刚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郑刚中,字亨仲,婺州金华人。高中进士甲榜,为官监察御史,后调任殿中侍御史。刚中是由秦桧推荐入朝为官的,秦桧主张议和,刚中不敢说话。后担任宗正少卿,请求离职,不被允许,后又改任秘书少监。金兵入侵疆土,秦桧派遣刚中担任宣谕司参谋官,等到返回朝廷后又担任了礼部侍郎。后又派遣刚中担任川陕宣谕使,诏告各位将军停兵,不久又充当了陕西分化地界使。金派遣武林赞馍入境,想要全部占有阶成岷凤秦商六个州,刚中极力争辩不肯服从;又想谋取商秦之地,在大散关立界,刚中又坚决不服从。后担任川陕宣抚副使。 金兀术派人极力来求取和尚原,刚中恐怕败坏了和好知识,就因和尚塬从绍兴四年后不属于吴地范围,于是割让了一半秦商之地,抛弃了和尚塬给金国。朝廷明令刚中担任四川宣抚副使。刚中治理蜀地,很有方法。宣抚司过去在绵阳阆中一代,等到胡世江代替了吴玠后,就迁到河池,馈给和粮饷都接济不上。刚和上奏朝廷:立轴在谭毒关内,和兴、洋等各做关口相连接,请求将州司移到立轴。从此之后节省了费用百万之多。刚和刚到的时候,就像转移驻军,大将杨政不肯,刚和斥责他说:“刚中虽然使书生,但也不惧怕死亡!”声色全都很严厉,杨政就听从了。 都通每次进入拜见时,一定要在在庭上肃立后就坐。吴琳升任检校少师来谢,告诉校吏。乞讲钧敌的礼仪。刚中说少师虽然尊贵,犹如都统制一样,倘若改变了常礼,这是废除军容。”行礼还像原来。 刚和上奏免除了四川的杂赋,又请求减除成都路买米及宣抚司的赏钱。当时刚中在阶、成二州经营田地,一直延伸到秦州地界,总共有三千余顷,每年收入粮食十八万斛。之前,四川驻军有十万,分别隶属于三大将统管,吴琳驻扎在兴州,杨政屯并在兴元府,郭浩屯并在锦州,全都建立了帅节制,而统治官王彦在成州,姚仲在阶州,程俊在西和州,杨从仪在凤州,他们也负责沿边的安抚。刚中请示把利州分为东西两路,一兴元府利阆洋巴剑州大安军等七个郡作为东路,中心在兴元,任命杨政为安抚;把兴、阶、成、西和、文、陇、凤七州化为西路,中心在兴州,任命吴麟为安抚。又任命郭浩为金房开达州的安抚;原来做安抚的各副将全都罢免。大家都听从了安排。放松了夔州的禁酒令,恢复利州监为绍兴监。当时战事已经结束,部队也都转移到了郡呢,刚中进言各路的漕司,都漕应该免去。又按照他的要求去做。 5. 文言文阅读 明史·袁炜传 【原文】 袁炜,字懋中,慈溪人。嘉靖十七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三,授编修。炜性行不羁,为御史包孝所劾,帝宥不罪。进侍读。久之,简直西苑。撰青词,最称旨。三十五年,阁臣推修撰全元立掌南京翰林院,帝特用炜。炜疏辞,愿以故官供奉。帝大喜,立擢炜侍讲学士。甫两月,手诏拜礼部右侍郎。明年,加太子宾客兼学士,赐一品服。三十九年,复以供奉恩加俸二等,俄进左侍郎。明年二月调吏部,兼官供奉如故。逾月迁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仍命入直。炜自供奉以后,六年中进宫保、尚书,前未有也。 先是先是二月朔,日食微阴,炜言不当救护。礼部尚书吴山不从,得谴去。帝闻炜言善之,遂以代山。及七月朔,又日食。历官言食止一分五杪,例免救护。炜乃阿帝意上疏言:“陛下以父事天,以兄事日,群阴退伏,万象辉华。是以太阳晶明,氛祲销烁,食止一分,与不食同。臣等不胜欣忭。”疏入,帝益喜。其冬,遂命以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典机务。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四十四年春,疾笃,请假归,道卒,年五十八。赠少师,谥文荣。 炜才炜才思敏捷。帝中夜出片纸,命撰青词,举笔立成。遇中外献瑞,辄极词颂美。帝畜一猫死,命儒臣撰词以醮。炜词有“化狮作龙”语,帝大喜悦。其诡词媚上多类此。以故帝急枋用之,恩赐稠叠,他人莫敢望。 自嘉自嘉靖中年,帝专事焚修,词臣率供奉青词。工者立超擢,卒至入阁。时谓李春芳、严讷、郭朴及炜为“青词宰相”。而炜贵倨鲜淟,故出徐阶门,直以气凌之。与阶同总裁《承天大志》,诸学士呈稿,炜窜改殆尽,不以让阶。诸学士不平,阶第曰任之而已。其后炜死,阶亦尽窜改之。炜自负能文,见他人所作,稍不当意,辄肆诋诮。馆阁士出其门者,斥辱尤不堪,以故人皆畏而恶之。(《明史·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八十一·袁炜传》) 【译文】 袁炜,字懋中,浙江慈溪人。嘉靖十七年(1538)考中会试第一名,殿试第三名,初任编修。他为人不加检点,曾被御史包孝弹劾过,世宗宽恕了他,未予惩治。进为侍读很久以后,又被选择到西苑值勤,他写的宫体诗词最能令世宗满意。三十五年,阁臣推举修撰全元立出掌南京翰林院,世宗特意用袁炜担任这个职务。袁炜上书辞谢,表示愿意以原职侍候在皇上身边,世宗十分高兴,立刻提拔他为侍讲学士。才过两个月,又用手诏任用他当上了礼部右侍郎。第二年,加封他为太子宾客兼学士,赐给他一品官服。三十九年,又因为侍奉皇上给他加两级官俸,紧接着升任左侍郎。第二年二月改调吏部,仍兼旧职到西苑侍奉皇上。过一个月升为礼部尚书,加官为太子少保,仍奉命到西苑值勤。袁炜自从侍奉皇上以后,六年时间就做到宫保、尚书,这是以前不曾有过的事。 在此之前,二月初一发生日食,天色略微有些阴暗,袁炜说没必要加以救护。礼部尚书吴山不答应,被世宗调离职务。世宗听到袁炜的意见,认为很好,就让他接替了吴山。等到七月初一又发生了日食,历官说日食只有一分零五秒,理应免加救护。袁炜于是迎合世宗的心意上书说“:陛下把天当父亲,把太阳当哥哥供奉,各种阴气都躲一边去了,一切东西都在太阳之下熠熠生辉。所以太阳光明,邪气灭绝,日食一回只有一分,跟没发生日食一个样。我们真是不胜欢喜。”他的奏疏递上后,世宗更高兴了。这年冬天,就让他以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的身份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后经几次加官做到了少傅兼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嘉靖四十四年(1565)春天,他病重了,请假回乡,死在路上,终年五十八岁。被追赠为少师,谥文荣。 袁炜才思敏捷,世宗半夜递出一张纸,让他撰写宫体诗词,他举笔马上就能写成。每次碰上中央、地方上献来吉祥物,他都极力赞美。世宗养的一只猫死了,让儒臣写篇祷告词为它祈福。袁炜的祷词中有句话说这个福星将会“变成雄狮,化作飞龙”,世宗非常喜欢。他花言巧语向世宗献媚,经常就是这副样子。因此世宗赶忙不迭地任用他,对他的赏赐十分频繁,别的人不能和他相比。 自嘉靖中期以后,世宗一心搞什么炼丹、祈祷,词臣都只是奉命撰写宫体诗词,写得好的立刻就加以提拔,直至进入内阁为止。当时人们都说李春芳、严讷、郭朴和袁炜是“青词宰相”。可是袁炜自高自大,寡廉鲜耻,本来出自徐阶门下,竟然盛气凌人地对待徐阶。他和徐阶一同总裁《承天大志》,学士们交上的稿件,袁炜窜改殆尽,也不推让给徐阶过目。学士们气忿不平,徐阶只是说由他改吧。后来袁炜死了,徐阶也把他改的稿子全窜改了一番。袁炜以会写文章自负,看到别人的作品稍不如意就大加讥笑,翰林院的学士们出自他门下的,更被他训斥得难以忍受,因此人们都怕他也讨厌他。2023-07-14 08:34:231
语文 在线等
直:出去 汝:你 诳:说谎,欺骗2023-07-14 08:34:302
初中短小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1.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5篇答案 (一)敏慧1、黄琬巧对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3.曹植聪慧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6.杨亿巧对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9.桓荣勤学不倦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10.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11.催景俘拜师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12.为人大须学问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3.莅事惟烦。 13.读书五失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14.颜回好学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三)仁爱15.张孝基仁爱1. 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16.陈实与“梁上君子”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俞。17.赵简子元日放生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 3.鸠4.担当、胜任。18.3邓攸弃儿保侄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 3.①死②逃跑③死19张之万马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20.王安石辞妾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 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21.宋仁宗忍饿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 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22.范仲淹罢宴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23.顾荣施炙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24.逆旅主人无情1.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3.①放下一张床(作动词用)②房间低矮。(四)诚信25.陆元方卖宅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 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26.岑鼎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 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27.杨万里与“诚斋”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 28.和氏壁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29.幽王击鼓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 3.失信于诸侯。(五)品性30许生端方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 31.王安石待客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 32.范文正正直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 2. 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十篇(附答案) 一、画皆以人重 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注释:①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③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阅读训练 l、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听茶声然 B.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相许 D.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一钱不直:_ ②后世见者必宝之:_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后人粪土视之 译文: ②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译文: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 、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①“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 ②永叔,即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参考答案 1、B(这样),……的样子; 2、① 值 ②把……当宝贝,珍爱、喜爱; 3、①后来(世)的人们都把他们的书法看作粪土 ②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 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 4、D; 5、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欧阳修 二、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xiāo)。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 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 ④疾之;怨恨他。 ⑤鸱枭: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 ②人疾之如仇敌 2、指出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 人疾之如人仇敌,恶之如鸱枭。(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4、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是 ◆参考答案 1、①用来…… ②痛恨; 2、状语后置; 3、读数十卷书,便自高自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4、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往往,每每。③沃;浇。 这里当”洗”讲。④啖;吃、⑤谗:说人坏话。 阅读训练 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参考答案 1、①dan吃; ②wo洗 ③ji供应 ④cha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②妻子的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揭示主题 四、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诵。 阅读训练 l.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苦人 ( ) ②迨能倍诵乃止 ( ) ③迨能倍诵乃止 ( ) ④咏其文 ( )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子墨子九距之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 3.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1.黄琬巧对 黄婉小时侯聪明,祖父黄琼做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情况,黄琼把听见的情况告诉皇上。 皇太后招他问日食遮了多少。黄琼思索答案却不知道日食情况。 黄婉当时7岁,在旁边:“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刻用他的话回答诏书。 2.神童庄有恭 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既有神童的名声。 (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有一次放风筝玩耍,(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内院中,庄有恭直接进入要求归还。所有衙役都认为他岁数小而忽略了他,没有来得及阻挡他进入。 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将军说:“你读书了没有?可以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子,小意思了,那有什么难的!” 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 将军认为他大气夸奖他,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是这里一盘棋,便可以对呀。” 应声对道:“惨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堤防堤防。” 3.曹植聪慧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 他十多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数十万字辞赋,他还擅长写作。太祖读了曹植的文章之后曾问他:“你是请人代笔的吧?”曹植跪下答道:“孩儿出口就能谈论,提笔就能写出文章,请父亲当面试试,看是否请人代笔?”当时,恰逢邺城铜雀台落成,曹操把儿子都带上台去,让他们各自作一篇赋。 曹植落笔如飞,转眼即成,而且写得很值得欣赏,太祖对曹植的才能惊叹不已。曹植天性随和,不让人敬畏,他使用的车马以及自身的装束打扮也都不追求华丽。 每次去见曹操,曹操都故意用疑难问题来刁难他,但曹植都能应声而答,因此颇受曹操宠爱。太祖去攻打孙权,派曹植留守邺城,并告诉曹植说:“我以前作顿邱令时,只有二十三岁。 想想当年的所作所为,我至今也不后悔。你如今也二十三岁了,也应当努力啊!”曹植一方面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受到另眼看待,另一方面,还有丁仪、丁廙、杨修等人的辅佐。 太祖犹豫不决,几次想把曹植立为太子。然而曹植做事我行我素,言行上又不注意修饰,饮酒也没有节制,而以后成为文帝的曹丕却暗用权术对付曹植,宫女及太祖身边的人都给他说好话,因此曹丕被立为太子。 曹植有一次乘车在御街上行驶,从司马门径直出宫。太祖知道后非常生气。 守卫司马门的官也因罪被处死。从此以后太祖加重了对诸侯的法制禁令,而曹植也日渐失宠。 太祖一方面担心自己死后出现祸患,一方面因为杨修很有才华而且足智多谋,更是袁绍、袁术的外甥,因此捏造罪名,把杨修杀了。曹植心里更加不安。 二十四年(219年)曹仁被关羽围困,太祖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想派他去解救曹仁。为此太祖专门敕令告诫曹植,曹植却因喝得酩酊大醉而不能受命,太祖懊悔就把曹植罢免了。 4.鲍子难客 齐国姓田的(权臣)出行前在厅堂设宴祭祀路神,(一起吃饭的)幕僚有上千人。宴席上有敬献鱼和大雁 的,姓田的看了,于是感叹道:“老天对民众很厚道啊!生长五谷,孕育鱼和鸟,用来享用。” 所有食客高声附和。 鲍家男子年龄二十岁,在幕僚中排列在次等的位置,进言道:“不是您说的那样。 天地万物和我们人类并存,种 类不同而已。种类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只是因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约,互相成为食物,并不是为了给谁吃而生存的。 人类获取可以吃的东西吃,难道是天为了让人吃而孕育它们吗?况且蚊虫叮咬(人的)皮肤,虎狼吃肉,岂不是为了蚊虫而孕育出人、为了虎狼而孕育有肉的生物了吗?” 5.曹绍夔捉“怪” 唐朝时,洛阳有座寺庙.一个老和尚屋里的铜磬,常常自己会发出低沉 的声音.半夜,寺中的钟声悠扬地响起来,铜磬也跟着幽幽地响,似鬼魂在 啜泣,如幽灵在飘荡,老和尚神情悸动,恍惚不宁,以为妖怪作祟.时间一 长,老和尚给吓病了,卧床不起.既然是妖怪作祟,和尚们不敢去搬掉那口 铜磬,以免招灾上身. 老和尚的朋友曹绍夔前来看望.谈起铜磬作怪的事,曹绍夔觉得很奇 怪,仔细察看铜磬,与别的铜磬并无两样.这时,寺庙里开饭,饭堂里响起 钟声,那磬也跟着发出"嗡嗡"声响.老和尚又惊惶不安起来.旋即,钟停 了,那声音也停止了.曹绍夔见老和尚如此害怕,不由好笑.他故弄玄虚地 对老和尚说:"明天你请我喝酒,我帮你捉妖." 老和尚不相信地摇摇头,说:"你若能捉妖,别说一顿酒,就是你天天 来,我也请你!" 曹绍夔诡谲地笑道:"捉妖只是举手之劳,你不用太客气." 第二天,老和尚备了丰盛的酒菜,曹公毫不客气,把好酒好菜吃个精光. 酒足饭饱之后,从袖中抽出一把锉刀,在老和尚眼前晃了晃,然后"刺拉, 刺拉"地把光溜溜的铜磬挫了好几道口子.老和尚被弄糊涂了:"你这是……" 曹绍夔说:"哪里有什么妖怪呢 是因为磬和寺里的钟标准音相同,钟 一响,它也就随着响起来.现在挫了几道口子后,和钟的标准音不同了,磬 就不会自己响起来了." 老和尚终于。 4.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25篇 1.钟毓、钟会小时趁父亲值夜偷酒喝。 其父假装睡觉,看见钟毓先行礼再喝酒,钟会是只喝酒不行礼。父亲问他们愿意,钟毓说酒是一种文化礼数,不能不拜。 钟会说,偷酒喝本身就是非礼,只能不拜了 2.常羊子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对他说:从前楚王曾到云梦涉猎,想射左边的鹿,右侧的鹿又出来,刚想开弓,头上又飞来一只鹄鸟。 楚王看着弓箭不知向哪里射去。大臣养书进谏说:我能百步穿杨,但给我十枚树叶,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射中了3.有个荆州人叫次非,在干遂得了一把宝剑。 坐船回家的途中,遇见了两条蛟龙。次非问:船遇两条蛟龙人能活下来吗?船手答道:没有能活下的。 次非便拿着宝剑,跳进江里跟蛟龙搏斗。蛟龙死了,船上的人都活着回家去了。 4.南岐在蜀中的山谷中,那里的水甜但是水质不好,喝了的人都会得病。因此那里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有病的。 当他们看到了外地人,都会耻笑外地人的脖子平滑,不像内地人有很多突出的包囊。外地人告诉他们说,他们都是有病的,应该吃药看病。 内地人说,当地人都这样干么去看病啊。始终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丑。 5.高阳应要盖房子,工匠对他说:不行,木材还没干透,再涂上漆,一定会腐烂的。用湿木材盖房子,现在看是挺好,将来会腐烂败坏的。 高阳应说:依你所说,则新房子不会败破的——木头越干越有劲力,涂料越干越轻,用大的劲力承受轻的会越来越坚固(不会败坏)。工匠无言以对,接受命令盖房。 房子刚盖成时很好,后来果然腐烂败破了。 5. 找一份初中文言文练习,含原文含题目含答案,原文不要太长,嘿嘿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则人谁肯固矣( ) (2)其必济(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力不足,死焉,职也。(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3.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 。(2分)4.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 (2分)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 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 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 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吾未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睹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我之暴也。”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己,而中乎知己,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 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 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 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革之。” 乃令粪洒②改席,尊醮③而礼之。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礼不受摈④。 夫子礼之,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 君子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诎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 (选自《晏子春秋》)[注]①赠:当作“赎”。②粪洒:扫除清洗。 ③醮:古代嘉礼中的一种仪节。④摈:通“傧”,傧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何绝我之暴也 暴:暴躁 B.士者诎乎不知己 诎:屈从C.请鬻于世 鬻:卖 D.免人于厄 厄:困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因载而与之俱归 B.①吾乃今日睹而赎之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C.①而申乎知己 D.①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前往晋国,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他赎身,可见晏子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胸狭窄。 C.晏子听了越石父的一番话后,深感愧疚,就以嘉礼相待,这使越石父颇受感动。D.君子认为,晏子能远离世俗的偏见,礼贤下士,不居功自傲,这样就可以保全功德了。 九、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孟子?公孙衍张仪章》)(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3分)译: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分)译: (2)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4分)答: 答案五1.4分 (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2.2分 B3.6分(1)(抵抗的)力量不够,死亡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2)即使(1分)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1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1分)4.2分 杨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1分)。5.2分 深明大议(1分)、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参考译文】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 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 *** 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6. 自护其短文言文阅读训练(带答案)(一)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 选文】 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某人自护(3)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 (1)[北人]北方人.(2)[仕]做官.(3)[护]掩盖,遮掩.【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而( ) 啖( ) 去( ) 欲( )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 仕于南方.B 或曰:啖菱须去壳.不得已而从仕.或告之曰:是非君子道.C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D 仕于南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尝射于家圃.3、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省略成分.[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 ]欲以[ ]清热也.” 4、翻译文画横线的句子.5、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译文:译文: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2023-07-14 08:34:371
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答案
1. 蜀道难挖空训练及答案 白话译文 书法作品《蜀道难》 唉呀呀,多么高峻多么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嵋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劳地长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象万壑鸣雷一般。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3623165的客人,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险要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2] [5] 不知道挖空训练是啥 把翻译找出来了 2. 古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四篇 第一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互。 狐曰:“子(你)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解释下列字含义 (1)虎以为然 然:__对,正确__ (2)兽见之皆走 走:_逃跑___ 2.百兽为什么‘见之皆走"? __因为看到狐狸后面的老虎,它们怕的实际上是老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___狐假虎威告诉我们不能看表面现象,看表面现象容易被迷惑_______ 第二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梨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子多,此必苦梨” 取之信然 1. 请给故事拟一个标题:_王戎析梨___ 2.解释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尝与诸小儿游 :尝 _曾经,有一次___ (2)诸小儿竟走取之走: _跑去__ (3)唯戎不动:唯___只有 3.看了短文,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试着结合原文分析 _____善于分析事物的聪明孩子_____第三篇原文:东安①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③。令初不知爱,漫④悬于壁。 旦⑤而过之,轴必坠地⑥,屡悬屡坠。令怪之⑦,黎明物色⑧,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⑨举轴,猫则踉跄⑩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⑾着,于是始知其画为⑿逼真。 翻译: ① 东安:县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 善,精通,擅长。 ② 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 轴:画卷 ③ 邑令:县令。 ④ 漫:漫不经心,随便。 ⑤ 旦:早晨。 ⑥ 必坠地:总是落在地上。 ⑦ 怪之: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 怪,认为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奇怪,感觉奇怪,此处形容词做动词,意动用法。 ⑧ 物色:察看;观察 ⑨ 逮:等到,及。 ⑩ 踉锵:形容猫跳跃捕捉的样子。 ⑾ 然:这样。 ⑿ 为:是。译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第四篇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 天命十年二月,来归。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 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顺治十三年二月,太后万寿,上制诗三十首以献。 圣祖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康熙十一年,幸赤城汤泉,经长安岭,上下马扶辇,至坦道始上马以从。 还度岭,正大雨,仍下马扶辇。太后命骑从,上不可,下岭乃乘马傍辇行。 吴三桂乱作,频年用兵,太后念从征将士劳苦,发宫中金帛加犒;闻各省有偏灾,辄发帑赈恤。布尔尼叛,师北征,太后以慈宁宫庶妃有母年九十余居察哈尔,告上诫师行毋掳掠。 国初故事:后妃,王、贝勒福晋,贝子、公夫人,皆令命妇更番入侍。至太后,始命罢之。 宫中守祖宗制,不蓄汉女。太后不预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 尝勉上曰:“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弛;用人行政,务敬以承天,虚公裁决。”又作书以诫,曰: “古称为君难,苍生至众,天子以一身临其上,生养抚育,莫不引领。 必深思得众得国之道,使四海咸登康阜,绵历数于无疆,惟休。汝尚宽裕慈仁,温良恭敬,慎乃威仪,谨尔出话,夙夜恪勤,以祗承祖考遗绪,俾予亦无疚于厥心!” 二十四年夏,上出塞避暑,次博洛和屯,闻太后不豫,即驰还京师。 太后疾良已。二十六年九月,太后疾复作,上昼夜在视。 十二月,步祷天坛,请减算以益太后。读祝,上泣,陪祀诸王大臣皆泣。 太后疾大渐,命上曰:“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于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 己巳崩,年七十五。上哀恸,欲于宫中持服二十七月,王大臣屡疏请遵遗诰,以日易月,始从之。 (《清史稿·孝庄文皇后传》节选)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上制诗三十首以献 A. ②请减算以益太后 ①下岭乃乘马傍辇行 B. ②是乃仁术也,见牛而未见羊也 ①古称为君难 C. ②不可为我轻动 ①当于孝陵近地安厝 D. ②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解析:A.“以”: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B.“乃”:①才;②是。 C.“为”:①做;②为了。D.“于”:①在;②比。 答案:A 9.康熙曾满怀 *** 地颂扬他的祖母说:“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暗指清廷所获的成就)。”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孝庄文皇后对两代皇帝的帮助的一组是 ①上制诗三十首以献 ②念从征将士劳苦,发宫中金帛加犒 ③告上诫师行毋掳掠 ④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 ⑤尝勉上 ⑥上哀恸,欲于宫中持服二十七月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解析:排除①⑥。 答案:C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孝庄文皇后是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孝端皇后的侄女,清世祖顺治即位后。 3.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5篇答案 (一)敏慧1、黄琬巧对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3.曹植聪慧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6.杨亿巧对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9.桓荣勤学不倦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10.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11.催景俘拜师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12.为人大须学问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3.莅事惟烦。 13.读书五失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14.颜回好学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三)仁爱15.张孝基仁爱1. 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16.陈实与“梁上君子”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俞。17.赵简子元日放生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 3.鸠4.担当、胜任。18.3邓攸弃儿保侄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 3.①死②逃跑③死19张之万马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20.王安石辞妾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 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21.宋仁宗忍饿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 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22.范仲淹罢宴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23.顾荣施炙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24.逆旅主人无情1.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3.①放下一张床(作动词用)②房间低矮。(四)诚信25.陆元方卖宅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 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26.岑鼎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 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27.杨万里与“诚斋”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 28.和氏壁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29.幽王击鼓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 3.失信于诸侯。(五)品性30许生端方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 31.王安石待客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 32.范文正正直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 4.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失亲得学】 【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5.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能得到老虎吗? ⑵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吕将军功名日益增长,不能不好的待他。 7.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3分) 答:前:看不起,认为他没文化只会打仗。后:看到吕蒙的知识比以前好多了,就对他十分客气十分敬重了。 8.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3分)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答:是个知错就改,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人,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就补充,很让人佩服! 问问加点的字是什么? 6.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阅读§1管 仲 相 齐 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 及无知弑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鲁人以兵纳之。 未克,而小白入,是为桓公。使鲁杀公子纠于鲁之生窦。 召忽死之,桓公既立,使鲍叔牙为宰相。辞曰:“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及管夷吾者五。” 乃使人请于鲁庄公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齐使受之而退。比至,三衅三浴之。 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遂以为相。 注云:三衅者,以香涂身曰衅。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此答子贡问管仲不能死之辞也。大抵召忽之死,为守节;管仲不死,为树功。 盖桓公兄也,合立当事之。子纠,弟也,不当辅以争国。 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 (《劝忍百箴》)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 奉:奉命 B.鲁人以兵纳之 纳:接纳 C.辞曰:若必治国家者 辞:告诉 D.故请之 请:请求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以兵纳之 而与坐而问焉 b.合立当事之 不当辅以争国 A.“之”和“焉”相同,“合”和“当”不同 B.“之”和“焉”相同,“合”和“当”也相同 C.“之”和“焉”不同,“合”和“当”相同 D.“之”和“焉”不同,“合”和“当”也不同3.“民到于今受其赐”一句中“其”指代的内容是 A.召忽之死节 B.管仲之惠泽 C.叔牙之荐能 D.桓公之德政4.下列句中加点的“死”字与“召忽死之”中的“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B.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C.等死,死国可乎 D.管仲不死,为树功以下5—6两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5.此答子贡问管仲不能死之辞也 A.这是子贡回答管仲为什么不死时说的话。 B.这是子贡回答管仲为什么不能死的原因的托辞。 C.这是孔子回答子贡所问的管仲为什么不死时说的话。 D.这是孔子回答子贡所问的管仲为什么不死的原因的托辞。 6.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 A.所以圣人并不要求召忽去死,但称赞他守节的功德。 B.所以圣人并不责问召忽为什么去死,但称赞他守节的作用。 C.所以圣人并不要求管仲去死,反而称赞他的作用。 D.所以圣人并不责问管仲为什么不去死,反而称赞他的功德。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①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②寡君……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③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 ④盖桓公兄也,合立当事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下列叙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后,让公孙无知杀了襄公,立小白为桓公。 B.管仲、召忽奉公子纠之命逃到鲁国,子纠死后,召忽为他守节而死,而管仲不死,各得其所。 C.鲍叔牙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管仲,治理好国家,一定要请回他,故向桓公举荐管仲。 D.管仲任相后,辅佐桓公,称霸于诸侯,统一了天下,百姓感激他的恩德。 柯 邑 之 盟 昔者齐桓公与鲁庄公为柯之盟。鲁大夫曹刿谓庄公曰:“齐之侵鲁,至于城下,城坏压境,君不图与?”庄公曰:“嘻寡人之生不若死”曹刿曰:“然而,君请当其君,臣请当其臣。” 及会,两君就坛,两相相揖。曹刿手剑援刃而进,迫桓公于坛上,曰:“城坏压境,君不图与?”管仲曰:“然则,君何求?”曹刿曰:“愿请汶阳田。” 管仲谓桓公曰:“君其许之。”桓公许之。 曹刿请盟,桓公遂与之盟,已盟,弃剑而去。左右曰:“要盟可倍,曹刿可仇,请倍盟而讨曹刿。” 管仲曰:“要盟可负,而君不负;曹刿可仇,而君不仇,著信天下矣。”遂不倍。 天下诸侯翕然而归之。为鄄之会,幽之盟,诸侯莫不至焉;为阳谷之会,贯泽之盟,远国皆来。 南伐强楚,以致菁茅之贡;北伐山戎,为燕开路。 三存亡国,一继绝世,尊事周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次三王,为五伯长,本信起于柯之盟也。 (《新序·杂事四》)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要盟可负 ②为鄄之会 A.①yo 重要 ②wi 为了 B.①yo 要挟 ②wi 主持 C.①yo 要挟 ②wi 为了 D.①yo 重要 ②wi 主持2.对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君请当其君 ②君其许之 ③曹刿手剑援刃而进 ④请倍盟而讨曹刿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要盟可倍”中“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手剑援刃而进 B.桓公遂与之盟 C.被明月兮佩宝璐 D.舍相如广成传舍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尊事周室 周室:周,朝代名。周室,指周王朝。 B.九合诸侯 诸侯: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 C.功次三王 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一说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 D.为五伯长 五伯:指古代五个占领一方的首领。 5—6两题所示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5.三存亡国,一继绝世 A.三次保存了灭亡了的国家,一次继承断代的国家 B.三次保存了灭亡了的国家,一次使断代国家得以延续 C.三次使即将被灭亡的国家得以保存,一次继承断代。 7.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1.解释加点词: ⑴蛛语蚕曰 语: 对……说⑵蚕妇操汝入于沸汤 汤: 热水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我固自杀 固: 本来汝心之固 固:顽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原句: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译句: 正好用它来自杀,不也愚蠢吗? 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然 则 其 巧 也 /适 以 自 杀/ 不 亦 愚 乎 5.蚕答蛛的话运用了 写作手法,表现了蚕怎样的感情? 答:甘愿牺牲, 无私奉献6.读了本选文,你必会想到唐代诗人李商隐关于春蚕的千古名句,该诗句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 凡得学者 得: 能够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得: 得到⑵ 吾徒相教 徒: 白徒以有先生也 徒: 只2.将文中画线句子译为汉语。 原句: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句: 这个孩子如果有志向,我白教他,不收学费。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 无私相教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勤奋好学2023-07-14 08:34:511
阅读文言文慕容翰字元
1. 文言文慕容翰回答问题 没有问题怎么回答?原文慕容翰,字元邕,廆之庶长子也。 性雄豪,多权略,猿臂工射,膂力过人。廆甚奇之,委以折冲之任。 行师征伐,所在有功,威声大振,为远近所惮。作镇辽东,高句丽不敢为寇。 善抚接,爱儒学,自士大夫至于卒伍,莫不乐而从之。及奔段辽,深为辽所敬爱。 柳城之败,段兰欲乘胜深入,翰虑成本国之害,诡说于兰,兰遂不进。后石季龙征辽,皝亲将三军略令支以北,辽议欲追之,翰知皝躬自总戎,战必克胜,乃谓辽曰:“今石氏向至,方对大故,不宜复以小小为事。 燕王自来,士马精锐。兵者凶器,战有危虑,若其失利,何以南御乎!”兰怒曰:“吾前听卿诳说,致成今患,不复入卿计中矣。” 乃率众追皝,兰果大败。翰虽处仇国,因事立忠,皆此类也。 及辽奔走,翰又北投宇文归。既而逃,归乃遣劲骑百余追之。 翰遥谓追者曰:“吾既思恋而归,理无反面。吾之弓矢,汝曹足知,无为相逼,自取死也。 吾处汝国久,恨不杀汝。汝可百步竖刀,吾射中者,汝便宜反;不中者,可来前也。” 归骑解刀竖之,翰一发便中刀镮,追骑乃散。既至,皝甚加恩礼。 建元二年,从皝讨宇文归,临阵为流矢所中,卧病积时。后疾渐愈,于其家中骑马自试,或有人告翰私习骑,疑为非常。 皝素忌之,遂赐死焉。翰临死谓使者曰:“翰怀疑外奔,罪不容诛,不能以骸骨委贼庭,故归罪有司。 天慈曲愍,不肆之市朝,今日之死,翰之生也。但逆胡跨据神州,中原未靖,翰常克心自誓,志吞丑虏,上成先王遗旨,下谢山海之责。 不图此心不遂,没有余恨,命也奈何!”仰药而死。译文:慕容翰字元邕,是慕容魔的庶出长子。 性情勇武豪放,足智多谋,臂长过人,善于射箭,体力超群。慕容魔很器重他的奇才,托付给他杀敌陷阵的重任。 率领军队行进征伐,在所过之处建立功勋,威声大震,远近敌人都惧怕他。在辽东建镇驻守,高句丽不敢前来掳掠。 慕容翰善于待人接物,喜爱儒学,自士大夫至于军中士卒,无不乐于跟随着他。投奔段辽后,深得段辽敬爱。 柳城之败后,段兰想乘胜深入,慕容翰顾虑将会构成对自己国家的危害,编出理由说服了段兰,段兰便不再坚持前进。后来石季龙征讨段辽,慕容铣亲率三军夺取令支以北之地,段辽谋议欲追击,慕容翰知道慕容鱿亲自总领部队,每战必胜,就对段辽说:“现在石氏向我们攻来,我们面临大敌,不应再计较小的得失。 燕王亲自前来,人马精锐。战争是个祸害,交战将有危险,如果失利,靠什么力量来防御来自南方的威胁呢!”段兰愤怒地说:“我前次听信了你的谎言,导致眼前的祸患,我不再中你的诡计。” 于是率领众人追慕容铣,段兰果然大败。慕容翰虽身陷敌国,利用事机表现出自己忠诚本国,类似的事例很多。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江子一,字元贞,济阳考城人,晋 9。 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恻:悲痛。 10.B(A焉1:兼词,从中2:兼词,在这里; B于是。 C若1:如果2:代词,你们; D以1:介词,因为2:连词,因为;)11。 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表现了江子一喜欢读书。 ②表现了江子四有胆量,而不是江子一。⑥写江子四、江子五看见事情危机,相互冲进敌阵。 12。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错,“江子一还是受到牵连而被免了官”有误,第二段主要介绍了江子一的弟弟子四,没有介绍子一,所以“犹坐免职”的应是江子四,和江子一没有关系。13。 (1)答案:江子一年少时喜爱学习,有志向有节操,因为家中贫穷对父母供养不周,于是终生素食。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注意“阙养、蔬食”的翻译(各得1分)和整句句意通顺连贯(得1分)。(2) 答案:高祖气愤地喊人捆绑他,江子四伏在地上不肯受缚,高祖的气也消了,于是叫人放了他。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注意“据地、乃”的翻译(各得1分)和整句句意通顺连贯(得1分)。 (3)答案:逆贼的包围圈还没有合拢,可以设法冲出去,如果等他们将营垒全部筑好,那我们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注意“未合、出荡、营栅”的翻译(各得1分)和整句句意通顺连贯(得2分)。【参考译文】江子一字元贞,济阳考城人。 他是晋时散骑常侍江统的第七代子孙。他父亲江法成,天监年间任奉朝请。 江子一年少时喜爱学习,有志向有节操,因为家中贫穷对父母供养不周,于是终生素食。他初出仕任王国侍郎,奉朝请。 他上表请求到秘阁看书,高祖答应他,并下令让江子一在华林省当值。江子一的姑父右卫将军塞昱,是当朝权贵,每当他休假回家时,家中宾客盈门,而江子一却从未登门拜访,他的品行如此高洁。 后来江子一逐渐迁任尚书仪曹郎,出京任遂昌、曲阿县令,都取得了很好的政绩。江子一被任命为通直散骑侍郎。 出京任戎昭将军、南津校尉。江子一的弟弟江子四,曾任尚书金部郎。 大同初年,迁任右丞。他们兄弟俩都性情刚烈。 江子四以右丞的身份呈送封事,尽情陈说朝廷得失,高祖十分赏识,下令让尚书仔细审察,从中择善施行。左民郎沈炯、少府丞顾琪曾经因为奏事不恰当,高祖声色俱厉地呵责他们,江子四于是快步上前代替沈炯、顾琪二人对答,言辞十分激烈率直,高祖气愤地喊人捆绑他,江子四伏在地上不肯受缚,高祖的气也消了,叫人放了他,但他还是因此获罪免职。 侯景谋反,攻陷历阳,准备从横江渡江,江子一率领水军一千多人,想在下游阻截侯景,他的副将董桃生家在江北,便和同伙都逃散了。于是江子一退回南洲,又收集余部,从小路步行赶赴京城。 叛军不久也到了京城,江子一启禀太宗说:“逆贼的包围圈还没有合拢,可以设法冲出去,如果等他们将营垒全部筑好,那我们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江子一请求和他的弟弟江子四、江子五率领手下的士兵一百多人,打开承明门向逆贼挑战,叛贼答应了。 江子一身先士卒,挥戈独自冲进敌阵,逆贼夹攻他,后面的人不敢接着冲进去,江子四、江子五见情况危急,跟着冲进敌阵,三个人全都被杀害。皇上下韶书说:“前任戎昭将军、通直散骑侍郎、南津校尉江子一,前任尚书右丞江子四,东宫直殿主帅江子五。 他们的噩耗传来,朕深感悲哀痛惜,对他们牺牲的嘉奖祭奠,按原先的规定,均应加等。可追赠江子一为给事黄门侍郎,追赠江子四为中书侍郎,追赠江子五为散骑侍郎。” 候景之乱平定后,世祖又追赠江子一为侍中,赠谧义子;追赠江子四为黄门侍郎,赠谧号毅子;追赠江子五为中书侍郎,赠谧号烈子。 江子一曾续写《黄图》和班固的“九品”,还有几十篇辞赋韵文及散文,都在世上流传。 3. 语文文言文(陆少保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值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jù)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东都(今洛阳)卖一个小宅子。家人将要收钱时,买房人请求见面。陆元方于是告诉买房人说:“这个宅子很好,只是没有出水的地方。”买房人一听,就拒绝不再买了。他的子侄们因此埋怨他。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曾:曾经 因:于是 甚:很 辞:拒绝 子侄以为言: 他的子侄们因此埋怨他。 不尔,是欺之也: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反映出陆元方坦诚、诚信的品质,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 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不会受到他人谴责 望采纳,祝学习进步 4. 陆元方卖宅的文言文阅读翻译和答案 【《陆元方卖宅》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 曾:曾经 直:通“值”,价值 因:就;于是 甚:很;非常 出水:排水 闻:听见 遽:就 辞 :拒绝 侄:侄子 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尔:这样 是:这是 诳:欺骗 但:只 【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 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对方了。” 5. 詹体仁 字元善阅读题答案 【阅读】: 詹体仁,字元善,建宁浦城人。父慥,与胡宏、刘子翚游,调赣州信丰尉。金人渝盟,慥见张浚论灭金秘计,浚辟为属。体仁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调饶州浮梁 尉。郡 上体仁获盗功状当赏,体仁曰:“以是受赏,非□愿也。.谢不就。为泉州晋江丞。入为太学录,升太学博士、太常博士,迁太常丞,摄金部郎官。 光宗即位,提举浙西常平,除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就升司农少卿。奏蠲诸郡赋输积欠百余万。有逃卒千人入大冶,□铁铸钱,剽掠为变。体仁语戎帅:“此去京师千余里,若比上请得报,贼势张矣。宜速加诛讨。.帅用其言,群党悉散。 孝宗崩。时议大行皇帝谥,体仁言:“寿皇圣帝事德寿二十余年,极天下之养,谅阴三年,不御常服,汉、唐以来未之有,宜谥曰‘孝"。.卒用其言。孝宗 将 复土,体仁言:“永阜陵地势卑下,非所以妥安神灵。.与宰相异议,除太府卿。寻直龙图阁、知福州,言者竟以前论山陵事罢之。退居霅川,日以经史自娱,人莫 窥其际。 始,体仁使浙右,时苏师旦□胥吏执役,后倚侂胄躐跻大官,至是遣介通殷勤。体仁曰:“小人乘君子之器,祸至无日矣,乌得以污我!.未几,果败。 复直龙图阁、知静江府,阁十县税钱一万四千,蠲杂赋八千。移守鄂州,除司农卿,复总湖广饷事。时岁凶艰食,即以便宜发廪振救而后以闻。 侂胄建议开边,一时争谈兵以规进用。体仁移书庙堂,言兵不可轻动,宜遵养俟时。皇甫斌自以将家子,好言兵,体仁语僚属,谓斌必败,已而果然。开禧二年卒,年六十四。 体仁颖迈特立博极群书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为文明畅悉根诸理。周必大当国,体仁尝疏荐三十余人,皆当世知名士。郡人真德秀早从其游,尝问居官莅民之法,体仁曰:“尽心、平心而已。尽心则无愧,平心则无偏。.世服其确论云。 (选自《宋史·詹体仁传》,有删节) 【习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与胡宏、刘子翚游 游:游历 B.金人渝盟 渝:违背 C.至是遣介通殷勤 介:介绍 D.一时争谈兵以规进用 规:计划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以是受赏,非□愿也 ②有逃卒千人入大冶,□铁铸钱,剽掠为变 ③时苏师旦□胥吏执役 A. ①其 ②因 ③以 B. ①所 ②为 ③与 C. ①其 ②因 ③与 D. ①所 ②为 ③以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体仁颖迈/特立博极群书/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为文明畅/悉根诸理 C.体仁颖迈特立/博极群书/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为文明畅/悉根诸理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宗在位时,有一千多逃跑的士兵进入大冶境内,他们胡作非为。詹体仁认为平定祸 乱没有必要请示朝廷,可立即加以讨伐。 B.詹体仁关心百姓的疾苦,多次主张免除百姓的部分赋税。 C.詹体仁对孝宗的皇陵选址与宰相意见不同,最终因为此事被罢官。 D.詹体仁认为做官治民的方法是尽心、平心。因为尽心就心中无愧,平心就不会有偏袒。 【参考答案】: 5.B(游:作动词,结交、交游;介:作名词,中间人;规:作动词,谋求。) 6.A(其:作代词,我的;因:作介词,用、拿;以:作介词,凭借u201eu201e的身份。) 7.C(体仁颖迈特立,博极群书。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为文明畅,悉根诸理。) 8.A(“不请示朝廷而立即讨伐.的理由错,不是“没有必要.,而是“大冶距离京城一千多里,请示朝廷并获同意恐贻误讨伐时机.。) 6. 明史.何楷传文言文翻译 何楷,字元子,漳州镇海卫人。天启五年进士。值魏忠贤乱政,不谒选而归。崇祯时,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改刑科给事中。流贼陷凤阳,毁皇陵。楷劾巡抚杨一鹏、巡按吴振缨罪,而刺辅臣温体仁、王应熊,言:「振缨,体仁私人;一鹏,应熊座主也。逆贼犯皇陵,神人共愤。陛下辍讲避殿,感动 何楷撰《诗经世本古义》 臣民。二辅臣独漫视之,欲令一鹏、振缨戴罪自赎。情面重,祖宗陵寝为轻;朋比深,天下讥刺不恤。」忤旨,镌一秩视事。又言:「应熊、体仁奏辩,明自引门生姻娅。刑官瞻徇,实由于此。乞宣谕辅臣,毋分别恩仇,以国事为戏。」应熊复奏辩。楷言:「臣疏未奉旨,应熊先一日摭引臣疏词,必有漏禁中语者。」帝意动,令应熊自陈,应熊竟由是去。吏部尚书言登、莱要地,巡抚陈应元引疾,宜允其去。及推劳永嘉代应元,则言登莱巡抚本赘员。楷亦疏驳之。楷又请给赠都御史高攀龙官,诰赐左光斗诸臣谥,召还惠世扬。疏多见听。屡迁工科都给事中。2023-07-14 08:35:001
元文瑶传文言文知识
1. 文言文元史杨惟中传相关答案 译文【杨惟中传】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知书,有胆识谋略,为太宗所器重。 二十岁时,奉命出使西域三十余国,宣扬蒙古国威,颁布蒙古政令,使各国官民户口皆归于蒙古,太宗准备大大重用他。 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 蒙古大军攻克枣阳、光化、光州、随州、郢州、复州、襄阳府、德安府,得名士数十人。杨惟中收集宋程颐、程颢的著作送至燕都,建立宋大儒周敦颐祠,还设立“太极书院”,聘请儒士赵复、王粹等来授课。 惟中一心要以圣贤之学来治理天下。拜为中书令后,太宗驾崩,太后听政,国家大政由惟中一人主持。 定宗即位,平阳道断事官斜彻目无法纪,肆意横行,惟中奉诏为该道宣慰使,将斜彻依法处决。金亡之后,金将武仙也在邓州被击溃,余党散于太原、真定之间,占据大明川,用金朝的开兴年号,有兵将共数万人,到处掠夺百姓。 朝廷诏令诸道会兵讨伐,未能消灭。 杨惟中持皇上圣旨去招安,主帅投诚,其下官兵都归附于蒙古。 宪宗即位,世祖为皇弟,镇守金莲川,有权在所领地区立官府,拜官封爵。于是在汴梁设立河南道经略司,奏请以杨惟中为经略使,使他在唐、邓、申、裕、嵩、汝、蔡、息、亳、颍诸州屯田。 金亡之初,任命监河桥万户刘福为河南道总管。刘福既贪婪,又残忍,迫害金朝遗民二十余年。 惟中把刘福召来,要他听从管束,刘福托病不来。惟中强行召至官厅大堂,先布置衙役执刑仗于两边,然后派人去对刘福说:“你若不来,我将以军法从事。” 福不得已,带着数千卫队来见惟中,惟中用大梃将他打倒,不数日即死,河南从此太平无事。 调任陕右四川宣抚使。 当地驻军统帅骄奢不法,深为民害,特别是郭千户尤甚,杀人之夫,夺人之妻。惟中将他斩首示众,关中军纪肃然。 惟中常说“:并非我好杀人,国家纲纪不立,以致这些人虐害良民,而民又无处控告,不去掉这些人是不行的。” 宪宗九年(1259),世祖统领蒙军东师南征,奏请杨惟中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令他建立行台,宣布皇帝恩德,蒙古军攻汉军均受他节制。 蒙军北还时惟中卒于蔡州,年五十五岁。中统二年追谥忠肃公。 2. 文言文 范元琰为人善良 有一个人叫范元琰,字伯圭,是吴郡(浙江)钱塘人。 他非常善于学习,通晓经史子集,并且十分精通佛家经典。但是他的性格非常谦和,不凭借他所擅长的东西在别人面前炫耀。 他家里很贫穷,只能靠种菜维持生计。曾经有一次出行,看见有人偷盗他的菜,范元琰赶紧就走开了。 她的母亲问他原因,他就把实际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问偷盗的人是谁,范元琰说:“我之所以会选择退却,是害怕(我指出他偷盗的行为)他感到惭愧,现在我已经知道他的名字,不愿意告诉别人”于是母子二人把这件事当作秘密。 只要有偷盗他们家菜的人,范元琰就按这种方法对待,从这以后偷盗的人感到非常惭愧,于是整个乡在也门又偷菜的人。 我是不赞同了,这是为虎作伥,惯着偷窃的人。 但是,作为答题的话,应该表示赞同,文章想说范元琰乐善好施,善良的品质。 3.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读书佐酒 (元)陆友仁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 小题1: (1)喜欢 (2)听到 (2分,每小题1分) 小题2:B (3分) 小题3:热爱读书,喜欢饮酒;性情豪放。(4分,答出“热爱读书”或“喜欢饮酒”给1分,答出“性情豪放”或“性情不羁”给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 小题2: 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根据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再根据自己所学积累判断字词含义。 小题3: 试题分析:阅读第一句“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从性格和爱好两方面概括。 4. 与朱元思书相关的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反:通“返”。例句:窥谷忘反。意思:返回。 转:通“啭”。例句:千转不穷。意思:鸟鸣声。 2.古今异义 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奔 古义: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飞奔。 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例句:经纶世务者 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戾 古义:至 .例句:鸢飞戾天者 今义:罪恶 3.一词多义 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到极点) 猿则百叫无绝(断,停) 上 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边) 无 直视无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不) 百 一百许里(十的倍数) 猿则百叫无绝(极言其多) 4.词类活用 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语,向东或向西) 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负势竞上(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 望峰息心(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5.特殊句式 省略句 (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 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倒装句 后置定语 鸢飞戾天者 即:飞戾天之鸢者 6.古今异义 鸢飞戾天者。戾: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 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整理过的蚕丝,比喻政治规划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猛浪若奔。奔 古义:指飞奔的马。今义:奔跑,飞奔。 5. 吕元庸文言文字字洛实 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惯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务。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翻译 吕元膺做东都留守的时候,曾经与个隐士下棋。正下着棋,便有一些文件堆积起来,吕元膺就停棋拿笔批阅。棋友以为吕元膺一定顾不上棋局,就偷偷换了个棋子来取胜。吕元膺已经把一切看在眼里。第二天,吕元膺请他到别处去。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棋友却感到很内疚,就留给吕元膺一份很厚的告别礼物。就这样过了约十年,吕元膺卧病在床将要死去,儿子侄子们都站在床前。吕元膺说:“结交朋友,一定要仔细地选择。当初我为东都留守,有一个和我下棋的人,乘我去办别的事时,偷偷换了一着棋。其实也不值得介意,但反映出此人的心迹可怕。几次想说这件事,又怕那个人因此而忧愁悲戚;始终不说,又怕你们毁于这一类的事上,就告诉了你们。”说完,吕元膺怀着惆怅死去了。 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6. 文言文《梁书.萧琛传》的文言知识 一 原文重点。 萧琛,字彦瑜,兰陵人。琛年数岁,从伯惠开抚其背曰:“必兴吾宗。”琛少而朗悟,有纵横才辩。起家齐太学博士。时王俭当朝,琛年少,未为俭所识,负其才气,欲候俭。时俭宴于乐游苑,琛乃著虎皮靴,策桃枝杖,直造俭坐,俭与语,大悦。俭为丹阳尹,辟为主簿,举为南徐州秀才,累迁司徒记室。永明九年,魏始通好。时魏遣李道固来使,齐帝宴之。琛 于御筵举酒劝道固,道固不受,曰:“公庭无私礼,不容受劝。”琛徐答曰:“《诗》所谓‘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座者皆服,道固乃受琛酒。东昏①初嗣立,时议以无庙见之典,琛议据《周颂·烈文》、《闽予》皆为即位朝庙之典,于是从之。梁台建,为御史中丞。始琛在宣城,有北僧南度,惟赉一葫芦,中有《汉书序传》。僧曰:“三辅旧老相传,以为班固真本。”琛固求得之其书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之例非隶非篆琛甚秘之及是行也以书饷鄱阳王范范乃献于东宫迁吴兴太守。郡有项羽庙,甚有灵验,遂于郡厅事安施床幕为神座, 公私请祷,前后二千石②皆于厅拜祠,而避居他室。琛至,徙神还庙,处之不疑。又禁杀牛解祀,以脯代肉。琛频莅大郡,不治产业,有阙则取,不以为嫌。琛常言:“少壮三好,音律、书、酒。年长以来,二事都废,惟书籍不衰。”而琛性通脱,常自解灶,事毕馂③余,必陶然致醉。中大通元年,为晋陵太守。以疾自解,改授金紫光禄大夫。卒,年五十二。遗令诸子,与妻同坟异藏,祭以蔬菜,葬日止车十乘,事存率素。乘舆临哭甚哀。诏赠本官,加云麾将军。谥曰平子。 二 翻译重点。 萧琛,字彦瑜,兰陵人。萧琛几岁时,堂伯萧惠开抚摸他的背说:“(这孩子)必定能振兴我们的家族。”萧 琛小时候颖悟聪敏,有奔放的辩才。初任职齐太学博士。当时王俭在朝中掌握重权,萧琛年轻,不为王俭所赏识,萧琛依仗着自己的才气,想要看望问候王俭。一 次,王俭在乐游苑设宴,萧琛就穿着虎皮靴子,拄着桃枝拐杖,径直走到王俭的座位前,王俭和他交谈,非常高兴。王俭担任丹阳尹,征召萧琛为主簿,又推举他为 南徐州秀才,萧琛屡次经升迁任司徒记室。永明九年,北魏开始与齐建交友好,当时北魏派遣李道固作为使者来齐,齐帝设宴招待他。萧琛在筵席上举杯对李道固劝 酒,李道固不接受,说:“公庭上没有私人礼节,所以我不能接受您劝这杯酒。”萧琛慢慢地回答说:“《诗经》中有这样的说法‘雨点洒到公田里,同时私田也跟 随承受雨点的恩惠"。”在座的人都佩服萧琛的口才,李道固于是接受了萧琛的劝酒。东昏侯继承皇位后,当时议论认为没有入庙拜见的典章制度,萧琛建议依据 《周颂·烈文》、《闵予》都是即位拜见宗庙的典章制度,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 7. 陆元方卖宅的文言文阅读翻译和答案 【《陆元方卖宅》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 曾:曾经 直:通“值”,价值 因:就;于是 甚:很;非常 出水:排水 闻:听见 遽:就 辞 :拒绝 侄:侄子 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尔:这样 是:这是 诳:欺骗 但:只 【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 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对方了。”2023-07-14 08:35:061
陆少保卖宅文言文翻译
1. 古文陆元方卖宅翻译 一、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要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正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 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 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决定不买了。 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 二、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扩展资料一、道理 “卖宅”一事反映出了陆元方正直,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以诚信为本,为人刚正不阿的品质 。 二、陆元方简介 陆元方 (639年—701年3月20日 ),字希仲,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望族。 曾祖陆琛,是南朝陈给事中黄门侍郎。伯父陆柬之,以善于书法知名,官至太子司议郎。 陆元方历官监察御史、武则天朝殿中侍御史、凤阁舍人,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初贬绥州刺史,后复为相,官至文昌左丞。至唐德宗年间,得以续图凌烟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元方卖宅。 2. 谁有文言文《王冕读书》和《陆少保卖宅》 的全文翻译阿 人名,地名也可直译的 《王冕读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育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翻译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陆少保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卖一套房子。家人们要把它卖出去,买房子的人求见,于是元方告诉他说:“这房子很好,就是没有泄水于外的处所。”买房子的人听了,立即推辞不买了。子侄们为这说了埋怨他的话,元方却说:“如果我不说的话,我就是在欺骗他。” 3. 陆无方卖宅的文言文并翻译 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汝太奇,岂可为钱而诳人。” 译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 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儿子,侄子因此认为他多话,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 4. 语文文言文(陆少保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值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jù)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东都(今洛阳)卖一个小宅子。家人将要收钱时,买房人请求见面。陆元方于是告诉买房人说:“这个宅子很好,只是没有出水的地方。”买房人一听,就拒绝不再买了。他的子侄们因此埋怨他。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曾:曾经 因:于是 甚:很 辞:拒绝 子侄以为言: 他的子侄们因此埋怨他。 不尔,是欺之也: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反映出陆元方坦诚、诚信的品质,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 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不会受到他人谴责 望采纳,祝学习进步 5. 文言文《陆元方卖宅》 翻译 原文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抄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袭不置。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译文 陆少保,字叫元方,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陆家人要接受钱款,买者要求拜见。 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知“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买者听到后,立即推辞不买了.小辈们因此埋怨起来,元方说:“(你们)不能道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的品质。2023-07-14 08:35:311
文言文陆元方卖宅
1. 古文陆元方卖宅翻译 一、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要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正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 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 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决定不买了。 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 二、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扩展资料一、道理 “卖宅”一事反映出了陆元方正直,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以诚信为本,为人刚正不阿的品质 。 二、陆元方简介 陆元方 (639年—701年3月20日 ),字希仲,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望族。 曾祖陆琛,是南朝陈给事中黄门侍郎。伯父陆柬之,以善于书法知名,官至太子司议郎。 陆元方历官监察御史、武则天朝殿中侍御史、凤阁舍人,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初贬绥州刺史,后复为相,官至文昌左丞。至唐德宗年间,得以续图凌烟阁。2023-07-14 08:35:381
文言文阅读陆元方卖宅
1. 陆元方卖宅的文言文阅读翻译和答案 【《陆元方卖宅》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 曾:曾经 直:通“值”,价值 因:就;于是 甚:很;非常 出水:排水 闻:听见 遽:就 辞 :拒绝 侄:侄子 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尔:这样 是:这是 诳:欺骗 但:只 【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 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对方了。” 2. 文言文《陆元方卖宅》 翻译 原文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抄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袭不置。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译文 陆少保,字叫元方,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陆家人要接受钱款,买者要求拜见。 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知“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买者听到后,立即推辞不买了.小辈们因此埋怨起来,元方说:“(你们)不能道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的品质。 3. 古文陆元方卖宅翻译 一、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要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正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 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 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决定不买了。 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 二、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扩展资料一、道理 “卖宅”一事反映出了陆元方正直,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以诚信为本,为人刚正不阿的品质 。 二、陆元方简介 陆元方 (639年—701年3月20日 ),字希仲,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望族。 曾祖陆琛,是南朝陈给事中黄门侍郎。伯父陆柬之,以善于书法知名,官至太子司议郎。 陆元方历官监察御史、武则天朝殿中侍御史、凤阁舍人,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初贬绥州刺史,后复为相,官至文昌左丞。至唐德宗年间,得以续图凌烟阁。2023-07-14 08:35:441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启发
1. 陆元方卖宅的文言文阅读翻译和答案 【《陆元方卖宅》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 曾:曾经 直:通“值”,价值 因:就;于是 甚:很;非常 出水:排水 闻:听见 遽:就 辞 :拒绝 侄:侄子 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尔:这样 是:这是 诳:欺骗 但:只 【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 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对方了。” 2. 古文 陆元方卖宅 译文 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卖一套房子。家人们要把它卖出去,买房子的人求见,于是元方告诉他说:“这房子很好,就是没有泄水于外的处所。”买房子的人听了,立即推辞不买了。子侄们为这说了埋怨他的话,元方却说:“如果我不说的话,我就是在欺骗他。” 3. 文言文《陆元方卖宅》 翻译 原文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抄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袭不置。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译文 陆少保,字叫元方,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陆家人要接受钱款,买者要求拜见。 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知“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买者听到后,立即推辞不买了.小辈们因此埋怨起来,元方说:“(你们)不能道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的品质。 4. 陆元方卖宅 译文 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卖一套房子。家人们要把它卖出去,买房子的人求见,于是元方告诉他说:“这房子很好,就是没有泄水于外的处所。”买房子的人听了,立即推辞不买了。子侄们为这说了埋怨他的话,元方却说:“如果我不说的话,我就是在欺骗他。” 5. 语文文言文(陆少保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值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jù)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东都(今洛阳)卖一个小宅子。家人将要收钱时,买房人请求见面。陆元方于是告诉买房人说:“这个宅子很好,只是没有出水的地方。”买房人一听,就拒绝不再买了。他的子侄们因此埋怨他。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曾:曾经 因:于是 甚:很 辞:拒绝 子侄以为言: 他的子侄们因此埋怨他。 不尔,是欺之也: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反映出陆元方坦诚、诚信的品质,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 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不会受到他人谴责 望采纳,祝学习进步2023-07-14 08:35:511
陆远方卖宅文言文
1. 陆无方卖宅的文言文并翻译 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汝太奇,岂可为钱而诳人。” 译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 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儿子,侄子因此认为他多话,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 2. 古文陆元方卖宅翻译 一、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要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正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 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决定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 二、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扩展资料 一、道理 “卖宅”一事反映出了陆元方正直,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以诚信为本,为人刚正不阿的品质 。 二、陆元方简介 陆元方 (639年—701年3月20日 ),字希仲,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望族。曾祖陆琛,是南朝陈给事中黄门侍郎。伯父陆柬之,以善于书法知名,官至太子司议郎。 陆元方历官监察御史、武则天朝殿中侍御史、凤阁舍人,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初贬绥州刺史,后复为相,官至文昌左丞。至唐德宗年间,得以续图凌烟阁。2023-07-14 08:35:571
元方卖宅文言文及停顿
1. 语文文言文(陆少保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值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jù)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东都(今洛阳)卖一个小宅子。家人将要收钱时,买房人请求见面。陆元方于是告诉买房人说:“这个宅子很好,只是没有出水的地方。”买房人一听,就拒绝不再买了。他的子侄们因此埋怨他。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曾:曾经 因:于是 甚:很 辞:拒绝 子侄以为言: 他的子侄们因此埋怨他。 不尔,是欺之也: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反映出陆元方坦诚、诚信的品质,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 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不会受到他人谴责 望采纳,祝学习进步 2. 陆无方卖宅的文言文并翻译 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汝太奇,岂可为钱而诳人。” 译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 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儿子,侄子因此认为他多话,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 3. 古文陆元方卖宅翻译 一、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要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正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 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决定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 二、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扩展资料 一、道理 “卖宅”一事反映出了陆元方正直,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以诚信为本,为人刚正不阿的品质 。 二、陆元方简介 陆元方 (639年—701年3月20日 ),字希仲,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望族。曾祖陆琛,是南朝陈给事中黄门侍郎。伯父陆柬之,以善于书法知名,官至太子司议郎。 陆元方历官监察御史、武则天朝殿中侍御史、凤阁舍人,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初贬绥州刺史,后复为相,官至文昌左丞。至唐德宗年间,得以续图凌烟阁。2023-07-14 08:36:041
元方卖宅文言文答案
1. 陆元方卖宅的文言文阅读翻译和答案 【《陆元方卖宅》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 曾:曾经 直:通“值”,价值 因:就;于是 甚:很;非常 出水:排水 闻:听见 遽:就 辞 :拒绝 侄:侄子 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尔:这样 是:这是 诳:欺骗 但:只 【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 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对方了。” 2. 语文文言文(陆少保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值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jù)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东都(今洛阳)卖一个小宅子。家人将要收钱时,买房人请求见面。陆元方于是告诉买房人说:“这个宅子很好,只是没有出水的地方。”买房人一听,就拒绝不再买了。他的子侄们因此埋怨他。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曾:曾经 因:于是 甚:很 辞:拒绝 子侄以为言: 他的子侄们因此埋怨他。 不尔,是欺之也: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反映出陆元方坦诚、诚信的品质,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 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不会受到他人谴责 望采纳,祝学习进步 3.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 文一: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者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即找借口推辞不买房了.儿子侄儿们认为(陆元方的)话不妥当,陆元方说:“(如果)不这样(说),那就是欺骗对方.” 文二: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汝太奇,岂可为钱而诳人.”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者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即找借口推辞不买房了.儿子侄儿们认为(陆元方的)话不妥当,陆元方说:“你太奇怪了,怎么可以为了钱而去欺骗别人.”。 4. 文言文看不懂啊文言文: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字:表字,即人将别名。 男子二十时,才有字。 东都:汉隋唐时称洛阳为东都。 宅:房宅,住宅。 直:通“值”,物价。 受直:接受卖房的钱。 遽辞:立即辞退。 遽:表态副词,有急卒、立即的意思。辞:辞退。 言:在这里有议论、的意思。以为言,即为这件事展开议论。 不尔:不这样。尔,指示代词,如此,这样。 直:通“值”,物价。受直:接受卖房的钱。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卖一套房子。家人们要把它卖出去,买房子的人求见,于是元方告诉他说:“这房子很好,就是没有泄水于外的处所。” 买房子的人听了,立即推辞不买了。子侄们为这说了埋怨他的话,元方却说:“如果我不说的话,我就是在欺骗他。” 5. 文言文《陆元方卖宅》 翻译 原文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抄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袭不置。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译文 陆少保,字叫元方,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陆家人要接受钱款,买者要求拜见。 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知“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买者听到后,立即推辞不买了.小辈们因此埋怨起来,元方说:“(你们)不能道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的品质。 6. 文言文看不懂啊文言文: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 字:表字,即人将别名.男子二十时,才有字.东都:汉隋唐时称洛阳为东都.宅:房宅,住宅.直:通“值”,物价.受直:接受卖房的钱.遽辞:立即辞退.遽:表态副词,有急卒、立即的意思.辞:辞退.言:在这里有议论、的意思.以为言,即为这件事展开议论.不尔:不这样.尔,指示代词,如此,这样.直:通“值”,物价.受直:接受卖房的钱.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卖一套房子.家人们要把它卖出去,买房子的人求见,于是元方告诉他说:“这房子很好,就是没有泄水于外的处所.”买房子的人听了,立即推辞不买了.子侄们为这说了埋怨他的话,元方却说:“如果我不说的话,我就是在欺骗他.”。 7. 陆少保译文 陆元方字希仲,苏州吴人.陈给事黄门侍郎琛之曾孙.伯父柬之,善书名家,官太子司议郎.编辑本段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怨,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编辑本段译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卖一套房子.家人们要把它卖出去,买房子的人求见,于是元方告诉他说:“这房子很好,就是没有泄水于外的处所.”买房子的人听了,立即推辞不买了.儿子侄儿们因此埋怨起),元方却说:“不这样的话,就是欺骗他们.”编辑本段解释 (1)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2)于:在 (3)直:通“值”价值,指钱财 (4)因:于是 (5)但:只 (6)遽:立刻 (7)辞:推辞 (8)以:因为 (9)尔:这样 (10)置:买 (11)是:为 (12)闻:听说 (13)之:代词编辑本段主题 “卖宅”一事反映了陆元方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的品质.编辑本段故事情节 唐朝在武则天执政时,有一位宰相叫陆元方,他想卖掉东京洛阳城里的一所房子,一切手续都办好了,只等着买房子的人来交钱.买房的人来交钱时,陆元方说,这房子哪里都好,就是没有出水的地方,那个人听了,立刻就说这房子他不买了.买主走后,陆元方的儿子和侄子们都埋怨他,而他却说;“不这样的话,就是欺骗他们.”。2023-07-14 08:36:101
元方卖宅的文言文答案
1. 陆元方卖宅的文言文阅读翻译和答案 【《陆元方卖宅》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 曾:曾经 直:通“值”,价值 因:就;于是 甚:很;非常 出水:排水 闻:听见 遽:就 辞 :拒绝 侄:侄子 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尔:这样 是:这是 诳:欺骗 但:只 【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 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对方了。” 2.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 文一: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者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即找借口推辞不买房了.儿子侄儿们认为(陆元方的)话不妥当,陆元方说:“(如果)不这样(说),那就是欺骗对方.” 文二: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汝太奇,岂可为钱而诳人.”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者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即找借口推辞不买房了.儿子侄儿们认为(陆元方的)话不妥当,陆元方说:“你太奇怪了,怎么可以为了钱而去欺骗别人.”。 3. 文言文看不懂啊文言文: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 字:表字,即人将别名.男子二十时,才有字.东都:汉隋唐时称洛阳为东都.宅:房宅,住宅.直:通“值”,物价.受直:接受卖房的钱.遽辞:立即辞退.遽:表态副词,有急卒、立即的意思.辞:辞退.言:在这里有议论、的意思.以为言,即为这件事展开议论.不尔:不这样.尔,指示代词,如此,这样.直:通“值”,物价.受直:接受卖房的钱.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卖一套房子.家人们要把它卖出去,买房子的人求见,于是元方告诉他说:“这房子很好,就是没有泄水于外的处所.”买房子的人听了,立即推辞不买了.子侄们为这说了埋怨他的话,元方却说:“如果我不说的话,我就是在欺骗他.”。2023-07-14 08:36:171
陆元方卖宅原文及翻译
1、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2、译文 陆元方曾经要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正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决定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2023-07-14 08:36:231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陆元方曾经要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正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决定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原文如下: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2023-07-14 08:36:301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阅读答案
1. 古文陆元方卖宅翻译 一、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要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正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 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 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决定不买了。 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 二、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扩展资料一、道理 “卖宅”一事反映出了陆元方正直,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以诚信为本,为人刚正不阿的品质 。 二、陆元方简介 陆元方 (639年—701年3月20日 ),字希仲,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望族。 曾祖陆琛,是南朝陈给事中黄门侍郎。伯父陆柬之,以善于书法知名,官至太子司议郎。 陆元方历官监察御史、武则天朝殿中侍御史、凤阁舍人,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初贬绥州刺史,后复为相,官至文昌左丞。至唐德宗年间,得以续图凌烟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元方卖宅。 2. 陆元方卖宅的文言文阅读翻译和答案 【《陆元方卖宅》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 曾:曾经 直:通“值”,价值 因:就;于是 甚:很;非常 出水:排水 闻:听见 遽:就 辞 :拒绝 侄:侄子 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尔:这样 是:这是 诳:欺骗 但:只 【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 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对方了。” 3. 文言文《陆元方卖宅》 翻译 原文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抄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袭不置。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译文 陆少保,字叫元方,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陆家人要接受钱款,买者要求拜见。 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知“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买者听到后,立即推辞不买了.小辈们因此埋怨起来,元方说:“(你们)不能道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的品质。 4. 古文陆元方卖宅翻译 一、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要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正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 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决定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 二、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扩展资料 一、道理 “卖宅”一事反映出了陆元方正直,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以诚信为本,为人刚正不阿的品质 。 二、陆元方简介 陆元方 (639年—701年3月20日 ),字希仲,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望族。曾祖陆琛,是南朝陈给事中黄门侍郎。伯父陆柬之,以善于书法知名,官至太子司议郎。 陆元方历官监察御史、武则天朝殿中侍御史、凤阁舍人,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初贬绥州刺史,后复为相,官至文昌左丞。至唐德宗年间,得以续图凌烟阁。2023-07-14 08:36:471
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如下: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 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决定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原文: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陆元方(639—701)字希仲,吴郡吴(即今江苏苏州)人。唐代大臣。历官。监察御史、武则天朝殿中侍御史、凤阁舍人、长寿二年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初贬绥州刺史,后复相,仕至文昌左丞,临终尽焚草奏。“卖宅”一事反映出了陆元方正直,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以诚信为本,为人刚正不阿的品质。宁愿房宅卖不出去,也绝不骗人,可见陆元方的为人正直。他既做正直的人,又说正直的话,办正直的事。卖宅虽然失败,却留下了他诚实、正直的美德。2023-07-14 08:36:541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注释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注释有哪些
1、曾:曾经 2、于:在 3、直:通“值”,价值 4、因:就;于是 5、甚:很;非常 6、但:只是 7、出水:排水 8、耳:罢了,语气助词 9、闻:听见 10、遽:遂,就 11、辞:拒绝 12、侄:侄子 13、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14、尔:这样 15、是:这是 16、欺:欺骗 17、《古文陆元方卖宅》翻译。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东都卖一个小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请求拜见。元方于是告诉那个人说:“这个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泄水的地方罢了。”买者听闻他说的话,立即推辞不买房了。儿子侄儿们认为他的话不妥当,陆元方说:“不这样的话,就是欺骗他人了。”2023-07-14 08:37:371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
《古文陆元方卖宅》翻译: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东都卖一个小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请求拜见。元方于是告诉那个人说:“这个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泄水的地方罢了。”买者听闻他说的话,立即推辞不买房了。儿子侄儿们认为他的话不妥当,陆元方说:“不这样的话,就是欺骗他人了。”《古文陆元方卖宅》的书封面《古文陆元方卖宅》注释1、曾:曾经;2、于:在;3、直:通“值”,价值;4、因:就;于是;5、甚:很;非常;6、但:只是;《古文陆元方卖宅》中描绘的场景7、出水:排水;8、耳:罢了,语气助词;9、闻:听见;10、遽:立刻;11、辞:拒绝;12、侄:侄子;13、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14、尔:这样;15、是:这是;16、欺:欺骗。2023-07-14 08:37:431
关于卖房子的文言文标题
1. 陆无方卖宅的文言文并翻译 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汝太奇,岂可为钱而诳人。” 译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 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儿子,侄子因此认为他多话,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 2.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 文一: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者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即找借口推辞不买房了.儿子侄儿们认为(陆元方的)话不妥当,陆元方说:“(如果)不这样(说),那就是欺骗对方.” 文二: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汝太奇,岂可为钱而诳人.”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者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即找借口推辞不买房了.儿子侄儿们认为(陆元方的)话不妥当,陆元方说:“你太奇怪了,怎么可以为了钱而去欺骗别人.”。 3. 简短的卖房宣言怎么写 1、你好,我热爱地产。 2、珍惜每一个客户,给最优质的服务。 3、我坚信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只有服务不到位的销售。 4、没有不想买房子的人,只有不想卖房子的人。 5、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赢的客户的信任。 6、坚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只有协作才能双赢。 7、只有凝聚才有力量,只有专注才能进步。 8、为了我自己,为了关爱我们的给他们最好的港湾。 9、踏实做人,勤勉做事,给你最好的家园。 10、用优质的服务,赢得您的信任,这是我们的态度。 11、做咱老百姓身边最值得信赖的房产专家。 12、对待任何事情认真负责,对待所有客户真诚热情! 13、用心去做事,真诚理解客户,热情打动他人,热爱自己的工作,让每一天充满意义! 14、要和每一个客户做朋友,为他们买到便宜的房子而提供最好的服务。 15、每位上店的客户找到温馨的家,是我们的任务。 4. 古文中代表房子的字 宫、殿、室、屋、厦、庐、宅、邸、府、阙、楼、阁、厅、堂、榭、舍、庙、庵、轩、馆、第(贵族住宅)、廊等等。 拓展资料: 房子 [ fáng zi ] 基本解释 1. 有墙、顶、门、窗,供人居住或作其他用途的建筑物。 2. 指本房所生之子。 详细解释 1. 有墙、顶、门、窗,供人居住或作其他用途的建筑物。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问了姓名,便收拾一间房子,安顿 兰孙 ,拨一个养娘服事他。” 冰心 《去国·最后的安息》:“我们在城里还有房子呢,到这儿来不过是歇夏。” 2. 指本房所生之子。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二:“ 唐 相国 杨收 , 江州 人。祖为本州都押衙。父 直 ,为 兰溪县 主簿;生四子: 发 、嘏 、收 、严 …… 发 以春为义,其房子以 柷 、以 乘 为名; 嘏 以夏为义,其房子以 煚 为名; 收 以秋为义,其房子以 钜 、鏻 、镳 、鉴 为名; 严 以冬为义,其房子以 注 、涉 、洞 为名。尽有文学,登高第。”2023-07-14 08:38:081
《陆元方卖宅》字词翻译
曾经 在 非常 只是 罢了 怎么买者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即找借口推辞不买房了。诚实2023-07-14 08:38:154
初一文言文的书有哪些
1. 初一需要背的古文有哪些 初一年级 精选三十二篇初一古文 卜算子·咏梅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夸父逐日 如梦令 次北固山下 江南春 西江月 《论语》十则 过故人庄 夜雨寄北 泊秦淮 金陵酒肆留别 春夜喜雨 相见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峨眉山月歌 狼 钱塘湖春行 梦江南 清平乐·村居 渔歌子·西塞山 童趣 虞美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口技 孙权劝学 两小儿辩日 木兰诗 《世说新语》二则 山市 伤仲永 忆江南 初二年级 精选二十九篇初二古文 卜算子 三峡 小石潭记 马说 与朱元思书 五柳先生传 公输 水调歌头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记承天寺夜游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观潮 别云间 声声慢 诉衷情 使至塞上 荔枝图序 唐睢不辱使命 核舟记 浣溪沙 满江红 鹊桥仙 醉花阴 一剪梅 论诗 过零丁洋 赤壁 渡荆门送别 陈涉世家 初三年级 精选五十一篇初三古文 世说新语三则——魏武将见匈奴使 世说新语三则——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世说新语三则——陈太丘与友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曹刿论战 钗头凤 出师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关雎 观刈麦 浣溪沙 蒹葭 江城子·密州出猎 君子于役 蝶恋花 隆中对 满井游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陌上桑 墨池记 破阵子 上枢密韩太尉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始得西山宴游记 送东阳马生序 苏幕遮 永遇乐 岳阳楼记 八声甘州 春夜喜雨 汉江临眺 南园 念奴娇·赤壁怀古 青玉案·元夕 书湖阴先生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天门山 武陵春 峡江寺飞泉亭记 行路难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扬州慢 已亥杂诗 饮酒 鱼我所欲也 渔家傲 雨霖铃 越巫 醉翁亭记 2. 初一上册语文书有哪些课文 第一单元:《童趣》全文 第二单元:《论语》全文 第三单元:朱自清的《春》全文,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 第四单元:有一篇文言文《山市》但不要求背 第五单元:散文诗两首:泰戈尔的《金色花》,冰心的《荷叶 母亲》 第六单元: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课外古诗: 《龟虽寿》 《过故人庄》 《题破山寺后禅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夜雨寄北》 《秦泊淮》 《浣溪沙》 《过松源晨炊溪公店》 《如梦令》 《观书有感》。 3. 初一上册和下册所有的文言文有哪些 第一册 沈复 童趣 《论语》 《论语》十则 古代诗词五首 曹操 观沧海(东临碣石) 王湾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蒲松龄 山市 世说新语 刘义庆 咏雪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 课外古诗词背诵 曹操 龟虽寿(神龟虽寿) 孟浩然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商隐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杜牧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杨万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朱熹 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 - - - - - - - - -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 * 范晔 乐羊子妻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 彭端淑 为学 * 欧阳修 卖油翁 * 干宝 宋定伯捉鬼 杜甫 望岳(岱宗夫如何) -------------------------------------------------------------------------------- 第二册 王安石 伤仲永 北朝民歌 木兰诗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林嗣环 口技 短文两篇 《山海经》 夸父逐日 《列子》 两小儿辩日 蒲松龄 狼 课外古诗词背诵 吴均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 王维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 李白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 岑参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 韦应物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 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 赵师秀 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翼 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 - - - - - - - - - - 刘禹锡 陋室铭 * 柳宗元 黔之驴 * 刘基 工之侨献琴 /puton/other/no0003 这个网址有。 4. 初一的语文文言文有哪些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 陆少保,字叫元方,于洛阳城卖一栋房子,陆家人要接受钱款,买者要求拜见,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啊.”买者听到后,立即不买了.小辈们因此埋怨起来,元方说:”不能这样,不能为钱而骗人啊.” 此乃该篇文言文的原文,下附“官方”译文。 我们不难看出这个版本译文的诸多破绽:从头一句来看,卖房的发起者是陆元方,而且在中国古代,所谓“一家之主”,男士一直在家庭中起主导作用并有决策权。也就是说,这间房子从陆元方自己出发是想卖的。 看下一句,“家人将受直矣”,“家人”在句中是解为家庭成员还是用人暂且不提,如果即将收款,那么一定是各项事宜已经充分谈妥,到了敲定的时候了。这时候买主来拜见明摆着是来交钱的。但是陆元方也在这时候才告诉买主房子没有下水管的事,岂不为时已晚?如果说整个卖房过程中全部是家人和买主的暗箱操作恐怕不可能,最起码陆元方是要看售楼广告的。况且根据全文第一句,房子根本就是陆元方本人想卖,那么更要参与整个过程了。 从全文和既定主旨来看,文章要表现的是陆元方的忠厚大气,胸怀广博,那么就没有理由事先不言明没有下水道的事。更何况就算当今的某些俗人卖房,也不至于龌龊到临交款时才说出如此重大的缺陷。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那就是陆元方原来是提到过下水道的事的,但是被家人删去了。 如果这样,那么陆元方是不知道买主们是抱着有下水道的打算来买房的,他也就没有理由再次强调没有下水道。文中他的做法直接的推论是,陆元方完全了解客人们不知道没有下水道,也就是说最后一稿也就是陆元方过目的一稿广告没有提及这件事。那么问题就又回来了:以陆元方如此忠厚,他会坐视不管吗?这种行为是完全可以理解为商业诈骗的。况且文中有云“元方因告其人曰”,说明买主的求见和元方的话是有直接因果关系的,陆元方的行为早有准备。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件事是早有预谋的呢?至于为何如此预谋,在下就不深究了。 文章本身的矛盾就是这样,如果陆元方不是另有所图的话这种情况基本上是不会出现的。 下面是一个网络上流传的我个人比较认同的见解:那就是文中的买主是第N个买主,也就是说在陆元方卖宅事件中有不止一个买主参与。这时陆家已经将一切准备停当,正要吩咐下人去取款,但突如其来的又一个买主无疑造成了麻烦。这时陆元方怕恐夜长梦多,损害了已签约买主的利益,又因为急需资金(一般古代人是不搞房地产投资的,卖房主要因为资金问题),所以设巧计将此买主请走。这时,后辈对元方的行为不理解,于是有些微词,元方随即解释这是骗他的,是善意的谎言。 至于这个版本的中心思想完全可以理解为机敏聪慧,顾全大局等,或者从善意的谎言来理解,或者干脆批判地看,谴责元方作为商人的不诚信……等等等等。 牢骚完毕,请方家点评。 5. 初中语文课本上有那些古文 1《论语》 六、《钱塘湖春行》 七、《童趣 一、《伤仲永》《木兰诗》三、《孙权劝学》 四、《口技》 五、《两小儿辩日》 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二、刘禹锡的《陋室铭》 五、《大道之行也六、杜甫的《望岳》 十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十七、杜甫的《石壕吏 一、《与朱元思书》二、《五柳先生传》三、韩愈的《马说》: (1) 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3)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在人才辈出的今天,如果我们有才华没被发觉却不懂得毛遂自荐的话,定会落得《马说》中的“千里马”的命 四、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杜牧的《赤壁》:六、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七、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2)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有一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句诗意境相似的一句话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九、《小石潭记》 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十一、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十二、陶渊明的《饮酒》: (1十三、李白的《行路难》: 十四、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十五、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十六、龚自珍的《己亥杂 一、《故乡》 二、司马迁《史记u2022陈涉世家》: 十二、夏完淳的《别云间》: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曹刿论战》 六、《关雎》: 七、《蒹葭》:2023-07-14 08:3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