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振
-
译文: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解读: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子至善。它既是《大学》的 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 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 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 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 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 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 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 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 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 列学说怯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 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 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 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 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 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 地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 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它对教育的目的、程序和要求做了完整而明确的概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儒家对《大学》教育目的和为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达,具有强烈的伦理性和人文色彩,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为学、为人和为政有极大的影响。为了实现“三纲领”,《大学》提出了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些儒家经典话语穿越了两千多年,在今天读来依然鲜活且铿锵有力。“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内容和过程,“齐家,治国,平天下”乃“修身”的目的。2023-07-13 21:05:132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接触事物获得知识真诚的态度接受,2023-07-13 21:05:217
物格知至意诚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出自哪里?
这句话的意思是:出处:《礼记·大学》选段: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译文:意欲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能调整好家族,家族调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太平。扩展资料:这一段表现的是《大学》里的“八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时也是在告诉后人,怎样先从完善自己的一点一滴开始积累,一步步做到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直到实现天下太平的远大人生抱负的过程。中国文化在个人品行方面,历来讲“修身”。“修身”的目的,是为了健全自己的人格,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准备条件。逻辑上讲,如果“身”不“修”,便不足堪当治国、平天下的大任。2023-07-13 21:05:361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自哪里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自(大学)2023-07-13 21:05:517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2023-07-13 21:06:212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2023-07-13 21:06:293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原文: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译文: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会诚实。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会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会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推而广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注释:从“物格而后知至”到“国治而后天下平”,则是反向逆推。指出在一个前提得以实现的情况下会产生的结果。天下的万事万物,如果能够推究出其内在的“理”,就会真正地丰富人的知识,人的知识得到丰富了,就套使得意思所发,自然诚实无欺章思诚实了,心便有了主干,也就不会偏颇邪僻了。心志端正而不受外物诱惑,身子自然便会修洁。“物格”意即得到“圣人的教化”,此即“读圣贤书”。南宋文天祥在《正气歌》里提到:“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最后又在《绝笔文》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孰几无愧!”读圣贤书,就是要学作圣人,这就是《大学》的意旨啊!要学作圣人,就要接受圣人的教化。接受圣人的教化,即可获得致善恶是非的标准。懂得善恶是非的标准,才能真诚地看待自己心思的正邪,学做圣人的过程,就在于秉持圣人之教,以遏恶意之既萌,以扬善念之未生。未生已生,则心无偏邪。心无偏邪,才能明见自己的“明德”。明见自己的“明德”,就是“身修”。本节所说的是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到“致知在格物”,再从“物格而后知至”开始的循环往复的文字。这种将上一节话的反复说明,迭相诠释,极堪玩味。《周易·咸彖》上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周易·咸象》又说:“咸,君子以虚受人。”《孟子》则说:“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这些话的意思是说只有虚才能通,通则感,感则善。圣人之所以和平天下者,能感人心而已。身修之后,足以为一家表率,这样家庭便自然而然地会治理好。在家齐的基础上,国治与天下平也扰不是难事了。这便是古人幻想的治平道路。即全从自身做起,从而推己及人,以道德的力量、教化的力量去影响他人,感化他人,从而达到最高的治平政治理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用功修身的人所必经的自修阶段。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身修之后所产生的良好效果。所以作者坚信在八条目中,修身是最关键的一环,是普天之下,不分贵贱都应遵守的真理。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有赖于明明德于一己之身,一己之身尚且昏暗而不能自主,又如何要求他人明其明德呢?其他人不能明其明德,不要说治国、平天下,连齐家都起不了。所以下文要接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023-07-13 21:06:381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哪里
出自《大学》开篇,儒学三纲: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2023-07-13 21:06:441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怎样理解这句话?
释义: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一直坚守着“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以仁为本,忠恕至上,在性格上体现出温和与理性,在执政上体现着“人本”和“民本”理念,重视关注社会中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这是儒家的一种理念,比如格物: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致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物格而后知至。诚意: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发于心之自然,非有所矫饰,自然能做到不欺人,亦不自欺,在“慎独”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修养德性,知至而后意诚。正心:意不自欺,则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无不正。心得其正,则公正诚明,不涉感情,无所偏倚。故意诚而后心正。修身: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人民所拥护。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人民。治国:君主要像保护初生的小孩那样保护人民,以至善之德教化人民,使人民除旧布新,日新又新。统治者要使仁、敬、孝、慈、信的仁爱之风充满全国,国治而后天下平。平天下:平天下最重要的是要求君主具有“洁矩之道”,即以度己之心度人的高尚崇高品质,作为人民的榜样。由于平天下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君主尊老兴孝,敬长兴悌,恤孤爱民,布行仁政。君主要实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坦诚至公,以德为本,举拔贤臣,提倡忠信,开源节流,以义为利,如此则能臻天下太平的境界。2023-07-13 21:06:511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要阐述了人生进修的八个阶段,被称为“八条目”,主要释义如下:1、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2、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3、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4、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5、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6、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7、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8、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实意义:1、事物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推究明白,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会诚实。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2、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会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安定。国家安定了,推而广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这是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2023-07-13 21:07:091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2023-07-13 21:07:251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本人愚笨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 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 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 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2023-07-13 21:07:321
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
1、意思是: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节选自儒学经典《大学》。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2023-07-13 21:07:381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自哪里
出自《大学》开篇,儒学三纲: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2023-07-13 21:07:471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2023-07-13 21:07:561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在春秋时代,家是士大夫的、国是诸侯的、天下是天子的。这就要求士先辅佐士大夫,再是诸侯,再是天子2023-07-13 21:08:045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目标是什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要阐述了人生进修的八个阶段,被称为“八条目”,主要释义如下:1、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2、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3、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4、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5、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6、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7、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8、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实意义:1、事物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推究明白,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会诚实。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2、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会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安定。国家安定了,推而广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这是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2023-07-13 21:08:231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哪里
出自《大学》开篇,儒学三纲: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2023-07-13 21:08:332
如何理解"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含义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大学》。 简单的解释一下:1、格物就是穷尽事物的真相;2、致知,就是得到知识;3、诚意,就是意念诚;4、正心,就是心思正;5、修身,就是修行自身素质;6、齐家,就是治理好家里,齐,就是整齐规范的意思;7、治国,就是治理国家;8、平天下,就是治理好天下,使天下太平。 总的意思就是:穷尽了事物的真相,才能得到知识,懂了知识心意就诚心了,心思也就不会胡思乱想了.那么自身素质也可以得到提高,家就能治理好,进而能治理一个国家,直至使天下太平。 反过来,也可以说:想要使天下太平,必须先能治理一个国家;治理一个国家,必须先能治理一个家庭;能治理好家庭,自身的素质要修养好;要修养自身的素质,就要心思正;要心思正,必须心意要诚心;要心意能够诚心,必须要懂道理懂知识;懂道理懂知识,首先要学会钻研和穷尽事物的真相。2023-07-13 21:08:531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大学》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 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 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 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2023-07-13 21:09:021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八字真言?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要阐述了人生进修的八个阶段,被称为“八条目”,主要释义如下:1、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2、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3、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4、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5、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6、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7、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8、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实意义:1、事物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推究明白,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会诚实。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2、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会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安定。国家安定了,推而广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这是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2023-07-13 21:09:111
古代的〞八目〞之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出自于() A《论语》 B《
礼记大学三纲领八条目2023-07-13 21:09:246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连在一起的吗?
http://bk.baidu.com/view/30135.htm2023-07-13 21:09:403
请解释“修身养性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意为:“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自己的德行,整齐家眷(成家),立志去管理国家,最后平定四方叛乱(实现祖国统一)。”出自《四书》中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2023-07-13 21:09:482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2023-07-13 21:09:572
修身齐家平天下上一句
修身、齐家、平天下、上一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四个步骤加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步骤一共是八个步骤,即八条目,简称八目。八目是儒家提倡的个人道德修养和立身治世的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目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格物”居于首位,意思是探索万事万物的规律,通俗一点就是懂道理,讲道理。“致知”,“致”,就是“达到”的意思,“知”是“知识”,引申为“对知识的完善理解”,所以,“致知”就是对万事万物达到了完善的理解。“格物”重在“探索”,“致知”就是探索之后的“完善理解”。“诚意”即诚心、诚恳、真心实意,不欺人,也不自欺,这表明的是我们在做事之前的一个态度,只要有了这个态度,接下来的事才有可能实现。最后是“正心”,就是“使人们的心都归向于正”。懂得了道理,也有了态度,而且又很“正”,这样,接下来,才有可能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023-07-13 21:10:271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哪?
《礼记·大学》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2023-07-13 21:10:44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样的管理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自于《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封建社会下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历史名言,原本就不是写给普通百姓去看的,因为那个时代的普通百姓根本就不可能认字,也没有晋升为社会管理层的文官制度。它是写给仕大夫(贵族)甚至是君主的,激励人生、成就人生的追求境界。修身就是使自己具备足够的才华和美德,齐家就是去治理好自己的庄园,治国就是辅佐君主(或者是君主本人)治理好国,平天下就是在全世界的范围(那时候世界的概念就是长江流域以北的所谓"中国")内成就功业。事过境迁,夕日的封建社会早已经化为就历史的烟尘,但是这句名言在中国历史上不知道激励和引导了多少俊杰成就了英雄伟业。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自于《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句古语的背景是典型的中国封建社会。那时候的社会不要说和今日社会,就是和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二千多年的社会,都是截然不同的社会。周朝封诸侯八百,每一个诸侯都是一个国;每个国都有相对独立的行政、财政、司法和军事权,但是绝对不是现代意义的主权国家。诸侯国又分封为若干个贵族家族,每一个贵族家族就是一个家,相当于一个庄园;这样的家和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家是天壤之别的概念,今日社会之家庭那时候只能够称为户,今日社会之普通公民在那个时代也只能够称为奴隶或者隶农。我个人认为这句话虽是说给古时英雄人物的,但我们现代人若是以它为座右铭,你也必然会成就一番伟业2023-07-13 21:10:541
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谈谈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解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物格而后知至。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发于心之自然,非有所矫饰,自然能做到不欺人,亦不自欺,在“慎独”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修养德性,知至而后意诚。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意不自欺,则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无不正。心得其正,则公正诚明,不涉感情,无所偏倚。故意诚而后心正。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人民所拥护。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人民。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君主要像保护初生的小孩那样保护人民,以至善之德教化人民,使人民除旧布新,日新又新。统治者要使仁、敬、孝、慈、信的仁爱之风充满全国,国治而后天下平。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平天下最重要的是要求君主具有“洁矩之道”,即以度己之心度人的高尚崇高品质,作为人民的榜样。由于平天下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君主尊老兴孝,敬长兴悌,恤孤爱民,布行仁政。君主要实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坦诚至公,以德为本,举拔贤臣,提倡忠信,开源节流,以义为利,如此则能臻天下太平的境界。2023-07-13 21:11:033
中学生应该怎样理解"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2023-07-13 21:11:101
如何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要阐述了人生进修的八个阶段,被称为“八条目”,主要释义如下:1、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2、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3、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4、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5、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6、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7、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8、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实意义:1、事物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推究明白,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会诚实。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2、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会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安定。国家安定了,推而广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这是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2023-07-13 21:11:241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自哪里?
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 大学》八目— 格物 、 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023-07-13 21:11:344
为什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循序渐进的
1、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循序渐进的原因是做人首先要修身,使自己符合“理”的要求,对治家,能够使家庭和睦,大到治国,平天下,有一样做不好,就无法完成其他的。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直接去扫天下是不现实的,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从小事做起,小事做好了,大事自然差不了。2023-07-13 21:11:412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会诚实。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会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会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推而广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2023-07-13 21:11:501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石!
上面是我们熟识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处,而且它只说了一半内容。如果要完整地描述,应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以求得知识。 诚意正心,即要意念真诚端正心思。 修身,即要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 齐家,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 治国,即治理好国家的事务。 平天下,即让天下太平。 从小到大顺着说,容易忽略失去最初的目的—“明明德于天下”—弘扬正大光明的仁德于天下从而使天下太平。天下人人有仁德或遵守仁德,天下才能太平。 修身是基石。从原文看,如何修身是有较详细的介绍的,即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修身之后,没有什么细节,直接就齐家治国平天下了。我觉得,原文想表达的是,只要个人的品德修养提高了,自然能维持好家庭(齐家)和影响家人的品德修养,接着影响周围和你共事的人,最后当你影响的人越来越多就自然为平天下做出了贡献。 这里我认为治国平天下不应该是追求攀登高位去治理更多人。当然古代往往只有高位者才能做到,毕竟信息传达技术不发达。 在人人更加平等和自由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声音都有机会被别人听到和影响他人。这个时候修身比以往每个时代都重要。 因为好的品德能传达和影响他人,不好的也会。所以修身很重要。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修身的落脚点。在当下,“自律”也是修身的高频词。不过,自律现在更多地和阅读,健身,或者十年如一日锻炼某种技能相关,因为这种修身最简单,也最容易有效。 其实我觉得修身的开始最简单,修身的坚持也不困难,因为不真正收到许多外部的依赖的限制。 也许唯一的“外部限制”是周围的眼光。这个世界会有许多人会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太多。这也不是什么羞于启齿的阴暗面,因为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自我保护的心理,因为人都不希望自己不合群,不像群体的一份子。比如有许多女性被猥亵的时候,有许多人不会先考虑这件事对于受害方造成的伤害,而会考虑会不会是受害方有什么穿着问题才遭受伤害;因为这样想,他们就不觉得自己有机会收到这种伤害。 要坚持修身,做更好的自己。如果在乎别人的眼光,那就用更好的效果去改变他们的想法。 也许修身的路本来就该孤独地启程!后来,走得久了人就多了。| 有感于最近家人说我瘦了不要锻炼了...2023-07-13 21:11:561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什么意思?
出自《大学》开篇,儒学三纲: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023-07-13 21:12:051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意思如下: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会诚实。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会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会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推而广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这是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2023-07-13 21:12:232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观察事物,得到有用的知识;诚实守信,端正自己的心态;自我修养,使得家庭和睦;管理国家,达到天下太平。其中,“格物致知”强调了人们应该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分析、研究世界万物,从中汲取有益的知识。这里的“格”是指观察、分辨、洞察之意,“物”则代表天地万物,即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诚意正心”是说,一个人应该保持真诚的心态,坦诚待人,并且端正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以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心正”。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修身齐家”则要求个人从自我做起,积极进行自我修养,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言谈举止等方面都达到高尚的水平,使得家庭和睦、和谐。“治国平天下”则突出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指的是为人民服务,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而使得整个社会达到平衡、安定、繁荣。总的来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是强调一个人应当从自身做起, 通过不断地自我修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从而最终实现自我提升和社会进步的目标。2023-07-13 21:13:212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一个人内在的道德和智力修养到完成一项外在的事业,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立足于修身、修身、至诚、至诚和修身。 格物:在阅读和实践中寻求知识,然后明辨是非。致知:从推理的原因出发,去探索原始知识。诚意:诚信是诚实的思考。老实说就是消除各种不安情绪,不要被物质欲望所掩盖,并使心灵安静。修身: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修养。齐家: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治国:以德治国,实行德治和以仁慈治国。从儒家思想来看,这些都是一个君子所必备的品质。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这是大学的八项:考虑事情,给予知识,真诚,诚实,培养修养,维系家庭,治理国家,平衡世界。2023-07-13 21:13:351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原文: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译文: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会诚实。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会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会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推而广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注释:从“物格而后知至”到“国治而后天下平”,则是反向逆推。指出在一个前提得以实现的情况下会产生的结果。天下的万事万物,如果能够推究出其内在的“理”,就会真正地丰富人的知识,人的知识得到丰富了,就套使得意思所发,自然诚实无欺章思诚实了,心便有了主干,也就不会偏颇邪僻了。心志端正而不受外物诱惑,身子自然便会修洁。“物格”意即得到“圣人的教化”,此即“读圣贤书”。南宋文天祥在《正气歌》里提到:“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最后又在《绝笔文》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孰几无愧!”读圣贤书,就是要学作圣人,这就是《大学》的意旨啊!要学作圣人,就要接受圣人的教化。接受圣人的教化,即可获得致善恶是非的标准。懂得善恶是非的标准,才能真诚地看待自己心思的正邪,学做圣人的过程,就在于秉持圣人之教,以遏恶意之既萌,以扬善念之未生。未生已生,则心无偏邪。心无偏邪,才能明见自己的“明德”。明见自己的“明德”,就是“身修”。本节所说的是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到“致知在格物”,再从“物格而后知至”开始的循环往复的文字。这种将上一节话的反复说明,迭相诠释,极堪玩味。《周易·咸彖》上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周易·咸象》又说:“咸,君子以虚受人。”《孟子》则说:“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这些话的意思是说只有虚才能通,通则感,感则善。圣人之所以和平天下者,能感人心而已。身修之后,足以为一家表率,这样家庭便自然而然地会治理好。在家齐的基础上,国治与天下平也扰不是难事了。这便是古人幻想的治平道路。即全从自身做起,从而推己及人,以道德的力量、教化的力量去影响他人,感化他人,从而达到最高的治平政治理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用功修身的人所必经的自修阶段。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身修之后所产生的良好效果。所以作者坚信在八条目中,修身是最关键的一环,是普天之下,不分贵贱都应遵守的真理。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有赖于明明德于一己之身,一己之身尚且昏暗而不能自主,又如何要求他人明其明德呢?其他人不能明其明德,不要说治国、平天下,连齐家都起不了。所以下文要接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023-07-13 21:13:561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含义
1、意思是: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 2、节选自儒学经典《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致知在格物。 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6、这是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023-07-13 21:14:031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2023-07-13 21:14:192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2023-07-13 21:14:272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释义: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 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 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 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 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一直坚守着“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以仁为本,忠恕至上,在性格上体现出温和与理性,在执政上体现着“人本”和“民本”理念,重视关注社会中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这是儒家的一种理念,比如格物: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致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物格而后知至。诚意: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发于心之自然,非有所矫饰,自然能做到不欺人,亦不自欺,在“慎独”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修养德性,知至而后意诚。正心:意不自欺,则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无不正。心得其正,则公正诚明,不涉感情,无所偏倚。故意诚而后心正。修身: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人民所拥护。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人民。治国:君主要像保护初生的小孩那样保护人民,以至善之德教化人民,使人民除旧布新,日新又新。统治者要使仁、敬、孝、慈、信的仁爱之风充满全国,国治而后天下平。 平天下:平天下最重要的是要求君主具有“洁矩之道”,即以度己之心度人的高尚崇高品质,作为人民的榜样。由于平天下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君主尊老兴孝,敬长兴悌,恤孤爱民,布行仁政。君主要实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坦诚至公,以德为本,举拔贤臣,提倡忠信,开源节流,以义为利,如此则能臻天下太平的境界。2023-07-13 21:14:461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就是大学三纲领中“明明德”的功夫.齐家、(立业)、治国、平天下为管理者外发的事业完成,便是第二纲领“亲民”的发扬.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2023-07-13 21:14:552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要阐述了人生进修的八个阶段,被称为“八条目”,主要释义如下:1、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2、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3、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4、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5、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6、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7、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8、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实意义:1、事物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推究明白,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会诚实。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2、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会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安定。国家安定了,推而广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这是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2023-07-13 21:15:021
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是什么
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就是大学三纲领中“明明德”的功夫。齐家、(立业)、治国、平天下为管理者外发的事业完成,便是第二纲领“亲民”的发扬。而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表示每一阶段调整得恰到好处的状态,即系第三纲领“止于至善”的境界原文: 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译文: 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会诚实。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会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会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推而广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注释: 从“物格而后知至”到“国治而后天下平”,则是反向逆推。指出在一个前提得以实现的情况下会产生的结果。天下的万事万物,如果能够推究出其内在的“理”,就会真正地丰富人的知识,人的知识得到丰富了,就套使得意思所发,自然诚实无欺章思诚实了,心便有了主干,也就不会偏颇邪僻了。心志端正而不受外物诱惑,身子自然便会修洁。 “物格”意即得到“圣人的教化”,此即“读圣贤书”。南宋文天祥在《正气歌》里提到:“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最后又在《绝笔文》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孰几无愧!”读圣贤书,就是要学作圣人,这就是《大学》的意旨啊! 要学作圣人,就要接受圣人的教化。接受圣人的教化,即可获得致善恶是非的标准。懂得善恶是非的标准,才能真诚地看待自己心思的正邪,学做圣人的过程,就在于秉持圣人之教,以遏恶意之既萌,以扬善念之未生。未生已生,则心无偏邪。心无偏邪,才能明见自己的“明德”。明见自己的“明德”,就是“身修”。 本节所说的是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到“致知在格物”,再从“物格而后知至”开始的循环往复的文字。这种将上一节话的反复说明,迭相诠释,极堪玩味。《周易·咸彖》上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周易·咸象》又说:“咸,君子以虚受人。”《孟子》则说:“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这些话的意思是说只有虚才能通,通则感,感则善。圣人之所以和平天下者,能感人心而已。 身修之后,足以为一家表率,这样家庭便自然而然地会治理好。在家齐的基础上,国治与天下平也扰不是难事了。这便是古人幻想的治平道路。即全从自身做起,从而推己及人,以道德的力量、教化的力量去影响他人,感化他人,从而达到最高的治平政治理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用功修身的人所必经的自修阶段。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身修之后所产生的良好效果。所以作者坚信在八条目中,修身是最关键的一环,是普天之下,不分贵贱都应遵守的真理。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有赖于明明德于一己之身,一己之身尚且昏暗而不能自主,又如何要求他人明其明德呢?其他人不能明其明德,不要说治国、平天下,连齐家都起不了。所以下文要接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023-07-13 21:15:191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2023-07-13 21:15:282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下,,,怎么解释
不稀饭2023-07-13 21:15:376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大学》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 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 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 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2023-07-13 21:1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