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瑞爱吃桃
-
(1)通过以上资料信息可知,赤眼蜂的雌蜂专门寻找害虫虫卵,产卵其中.因此,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2)赤眼蜂的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叫完全变态发育.
(3)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等.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故答案为:(1)有性生殖.
(2)完全变态发育.
(3)以虫治虫,这种生物防治的方法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以虫治虫文言文对比阅读
1. 文言文《以虫治虫》解析 《以虫治虫》描写是童年的一些趣事。这篇课内阅读经常出现在各类考试中。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我给大家整理了“《以虫治虫》文言文阅读答案”。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以虫治虫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以虫治虫 ◇沈 括 元丰中,庆州界生予方虫,方[正当,正在]为[成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代词,指子方虫]喙有钳,千万蔽[遮盖]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都,全]为两段。旬日[十天]子方皆尽,岁[年成]以[介词,表结果,因此]大穰[ráng,丰收]。其[代词,这样,这种]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义],土人[本地的人,当地的人]谓之[代词,指子方虫“天敌”]“傍不肯”。 1、比较一下,下边句子中的“之”的意思是否相同?为什么? (1)方为秋田之害 (2)则以钳搏之 [答]不同。“方为秋田之害”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则以钳搏之”是代词,指子方虫。 2、以虫治虫,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请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以虫治虫的知识。你觉得生物防治有什么好处? [答]如青蛙吞食害虫保护庄稼,啄木鸟食树洞里的害虫,保护树木等。生物防治的好处是不仅能促进农业增产,而且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其他如节约能源等等。 3、“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答]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灭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2. 以虫治虫的文言文阅读题 是语文课堂作业本吗?我还没写额。 先给你说大致意思: 原文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在危害秋天田野里的庄稼。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这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末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为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庆州界:庆州地域 方:正当 为:成为 之:的 害:危害 一虫:一种昆虫 其:它的 喙:本是鸟兽的嘴 这里指子方虫 嘴 蔽:遮盖 则:就 以:用 之:代指方虫 悉:全都 为: 成为 皆:都 旬日:十天 岁:年成,收成 以:因为【“以”只有“因为”的意思,没有“因此”的意思,其实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为“岁以(之)大穰”,“以之”译为“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因此”。】 大穰:大丰收 其:这样 旧:过去 曾:曾经 之:语气助词,无义 谓:叫 ,称作 之:代指那种昆虫(子方虫的天敌) 傍不肯:虫名。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傍:即“旁”,旁边。 注:子方即为子方虫 现实意义 .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的害虫的天敌的作用,降低农作物生产成品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 答案应该在里面吧!你自己看看。 3. 以虫治虫 原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4. 以虫治虫古文翻译 《梦溪笔谈》二则 译文《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来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源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zd佩服喻皓的高明。 5. 以虫治虫翻译和答案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黏虫,实在是秋田的大害。 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遮蔽住了土地;它们遇上黏虫,就用嘴上的钳跟黏虫搏斗,黏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黏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谓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 方:实在 为:成为 之:的 害:危害 其:它的 喙:嘴 蔽:遮盖 则:就 以:用 之:代指方虫 悉:都 为: 成为 皆:都 岁:年 以:因为 大穰:大丰收 其:这样 旧:过去 曾:曾经 之:语气助词,无义 谓:叫 之:代指方这种虫的天敌现实意义 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动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的害虫的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作物生产成品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2023-07-12 21:53:221
以虫治虫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9.为:成为喙:嘴旬日:十天旧:过去10.C11.(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12.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的害虫的天敌的作用,降低农作物生产成品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等。也说明自然界的万物是相生相克的。大自然的某些灾害其实也是可以战胜的。2023-07-12 21:53:291
以虫治虫 阅读答案
9、(1)为:正(2)喙:嘴(3)旬日:十天(4)旧:过去10、C11、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12、应维护生态的平衡,保护环境。2023-07-12 21:53:374
文言文阅读理解
1.(1)完成 (2)终了,完毕 (3)有人 (4)制造 2.其墨他日登于纸上,日影横射有红光者,则以紫草汁浸染灯芯而燃炷者也。 3.(1)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 (2)大凡制造贵重的墨的人,(在)本朝首推徽州(今安徽歙县)人。 4.提示:可联系《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于园》《核舟记》《口技》等课文,从农业技术、建筑、雕刻、表演技能等角度来结合现实的人或事谈感想。2023-07-12 21:53:521
文言文以虫治虫
1. 文言文翻译《以虫治虫》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译文 北宋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了子方虫,正在成为秋天田野里的庄稼的危害。 忽然又有一种虫子出现了,像泥土中的狗蝎,他的嘴上长有钳子,千千万万遮盖了大地。遇见子方虫,就用钳子搏击它,(子方虫)全都被砍成(成为)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都死了,年成因此而大丰收。这种虫子以前曾经有过,当地人称它为“旁(傍)不肯”。 2. 文言文《以虫治虫》解析 《以虫治虫》描写是童年的一些趣事。这篇课内阅读经常出现在各类考试中。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我给大家整理了“《以虫治虫》文言文阅读答案”。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以虫治虫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以虫治虫 ◇沈 括 元丰中,庆州界生予方虫,方[正当,正在]为[成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代词,指子方虫]喙有钳,千万蔽[遮盖]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都,全]为两段。旬日[十天]子方皆尽,岁[年成]以[介词,表结果,因此]大穰[ráng,丰收]。其[代词,这样,这种]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义],土人[本地的人,当地的人]谓之[代词,指子方虫“天敌”]“傍不肯”。 1、比较一下,下边句子中的“之”的意思是否相同?为什么? (1)方为秋田之害 (2)则以钳搏之 [答]不同。“方为秋田之害”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则以钳搏之”是代词,指子方虫。 2、以虫治虫,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请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以虫治虫的知识。你觉得生物防治有什么好处? [答]如青蛙吞食害虫保护庄稼,啄木鸟食树洞里的害虫,保护树木等。生物防治的好处是不仅能促进农业增产,而且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其他如节约能源等等。 3、“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答]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灭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2023-07-12 21:53:59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沈括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蜃说尝读《汉·天文志》,载“海 小题1:曹操铜雀台小题2:(1)跑 (2)只 (3)排列 (4)消失小题3:A小题4:D小题5: 先前所看到的奇异景象那里去了呢?大海还是像往常一样风平浪静。 小题6:海市蜃楼 奢华的宫殿楼台不过是虚幻的景象而已,随时代变迁终究会化为尘埃。 小题1:无小题2:无小题3:无小题4:无小题5:无 小题6:无【译文】我以前曾经读到《汉书·天文志》上有记载道:“海边有蜃吐气,形状很像楼台。” 一开始时我并不相会有这样的事情。唐寅三月,我为了躲避兵乱,暂住在海滨。 有一天正在吃午饭时,家僮忙忙地跑过来报告外面发生了怪事:“大海里突然涌现几座大山,全是以前没见过的,父老们看了觉得非常惊奇。”我听了以后十分惊诧,赶忙跑出去看,正巧遇到颍川主人派人来邀我前往共赏此奇景。 到了海边,我和颍川主人一同登上聚远楼向东望去,只见在广大无边的海面上,直立的蜃景像奇特的山峰、连绵的蜃景像重迭的山峰、排列成行的蜃景像高峻的山峰,时隐时现。过了一会儿,城墙亭阁忽然浮现,犹如一座人口多的城市,几十万户人家像是鱼鳞般整齐而密集地排列着,其中有佛寺、道观、三门,高大雄伟;钟楼和鼓楼像鸟的翅膀一样分别护着寺观的左右两侧,屋檐翘出如牙的建筑装饰,历历可辨,就是穷尽公输般的技巧也没有办法超越它。 又过了一会儿,蜃景又起了变化,有的像站立着的人,有的像野兽在逃散,有的像飘扬的旌旗,有的像瓮盎之内的器具,千姿万态,变幻不定,直到傍晚时分,蜃景才慢慢消失,先前所看到的奇异景象那里去了呢?大海还是像往常一样风平浪静。沈括在《笔谈》上所记载的登州所出现的海市蜃楼,大概就像是这样吧!我是因为亲眼看过,所以才开始相信有这回事的。 唉!想来秦朝的阿房宫、楚国的章华台、曹魏的铜雀台、陈朝的临春阁和结绮阁,如此高耸入云的楼台殿阁,历代不知有多少,可是物换星移、朝代交替,这些宫殿楼阁都已经荡然无存,化为焦土、尘埃,这也算是一种海市蜃楼吧!想到这些,那里还有闲暇工夫去讨论这种蜃景的奇异现象呢?。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小题1:(1)使人/过涧 (2)盖/夕虹也小题1:(1)出使 (2)距离 (3)向西 (4)越过 小题1:虹是雨中的日光影像,日光照在雨珠上就有虹出现。 小题1:是时 久之 次日小题1:虹的变化和形成原理 相传虹能到溪流或山涧里喝水,确实是这样。熙宁年间,我出使契丹,到了那极北方黑水境内的永安山下建起帐篷。 这时刚好雨后初晴,看见彩虹出现在帐篷前的山涧中。我和同事靠近山涧观赏它,看到一条虹的两端都 垂到涧中。 叫人越过山涧,隔着虹相对站立,距离大概有几丈,中伺如隔着一层薄纱。从涧的西边往东看就能看见,这是傍晚的虹。 而站在涧的东边往西看,在阳光的闪烁下却什么都看不见。过了很久,虹稍微偏向正东方,越过山峰离去了。 第二天走了一段路,又看到了虹。孙彦先说:“虹是雨中的日光影像,日光照在雨珠上就有虹出现。” 3. 沈括的古文2则一个是还有一个是求这2篇的全文解释 梦溪笔谈》二则 译文《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梵天寺木塔》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各各字的意思都很明显的写在里面了。2023-07-12 21:54:061
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从2010年开始,赣榆县境内出现美国白蛾,现已蔓延至全县各镇.美国
(1)由图中可以看出,美国白蛾的身体分为三部分:一头部、二胸部、三腹部.头部一对复眼,有视觉作用;单眼3个,有感光作用;有1对触角,有嗅觉和触角的作用,因此美国白蛾的感觉器官主要集中在图中[一]头部,美国白蛾的胸部是运动中心,2对翅和3对足都着生在胸部,运动能力强,扩大了昆虫的分布范围.(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持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胸部一般有3对足、2对翅.口器用于摄食,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具有咀嚼式口器,如菜粉蝶是虹吸式口气,蚊子刺吸式口气,蝗虫咀嚼式口气.(3)飞机喷洒药剂虽然杀虫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也会杀害害虫的天敌和污染环境,更为安全的方法作为这次飞机施药防治的后续补充措施 生物防治.故答案为:(1)昆虫;翅和足;(2)B;(3)生物防治(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得分,如:以虫治虫、引进天敌、释放周氏啮小蜂、人工剪除网幕、黑光灯诱杀、人工挖蛹等);2023-07-12 21:54:131
以虫治虫的文言文阅读题
uy2023-07-12 21:54:2212
以虫治虫文言文古诗文网
1. 以虫治虫古文翻译 《梦溪笔谈》二则 译文《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2. 以虫治虫的文言文阅读题 是语文课堂作业本吗?我还没写额。 先给你说大致意思: 原文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在危害秋天田野里的庄稼。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这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末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为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庆州界:庆州地域 方:正当 为:成为 之:的 害:危害 一虫:一种昆虫 其:它的 喙:本是鸟兽的嘴 这里指子方虫 嘴 蔽:遮盖 则:就 以:用 之:代指方虫 悉:全都 为: 成为 皆:都 旬日:十天 岁:年成,收成 以:因为【“以”只有“因为”的意思,没有“因此”的意思,其实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为“岁以(之)大穰”,“以之”译为“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因此”。】 大穰:大丰收 其:这样 旧:过去 曾:曾经 之:语气助词,无义 谓:叫 ,称作 之:代指那种昆虫(子方虫的天敌) 傍不肯:虫名。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傍:即“旁”,旁边。 注:子方即为子方虫 现实意义 .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的害虫的天敌的作用,降低农作物生产成品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 答案应该在里面吧!你自己看看。 3. 以虫治虫 原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4. 《梦溪笔谈》中《以虫治虫》原文翻译 《以虫治虫》【原文】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翻译:《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梵天寺木塔》【原文】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俶(钱镠的孙子)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翻译:钱氏王朝统治浙东浙西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5. 【语文凤凰出版社七年级上七年级下的所有古诗和文言文】 七上: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幼时记趣,十五月望月,水调歌头,三峡,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秋词,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狼,迢迢牵牛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专题:论语八篇七下:赵普,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两小儿辩日,黄鹤楼(文言文),于园,黔之驴,蝉,孤雁,鹧鸪,沁园春 雪,普算子 咏梅,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使至塞上,黄鹤楼(古诗),归园田居(其一)专题:采莲曲(古诗),莲叶(古诗),赠荷花(古诗),白莲(古诗),爱莲说(文言文)。 6. 以虫治虫原文及翻译 原文: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解释哦: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实在是秋田的大害。 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遮蔽住了土地;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为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方:正为:成为 之:的 一虫:一种昆虫害:危害 其:它的 喙:嘴 蔽:遮盖 则:就 以:用 之:代指方虫悉:都 为: 成为 皆:都 岁:年成,收成以:因为 旬日:十天 陶奕甫A添加大穰:大丰收 其:这样 旧:过去 曾:曾经之:语气助词,无义 谓:叫 之:代指方这种虫的天敌现实意义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动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的害虫的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作物生产成品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2023-07-12 21:54:541
文言文以虫治虫阅读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狗蝎其喙有钳
gou 第三声xie第一声qi第二声hui第四声you第三声qian第二声2023-07-12 21:55:151
语文作业本文言文阅读的答案
No,no,no!don not that!2023-07-12 21:55:263
语文八年级期中试题附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4分) 入夜,整个小巷逐渐停止了白天的喧闹,周围万( )lài俱寂,苏教版语文八年级期中试题。小巷的尽头,一间小屋内亮闪着微弱的灯光,在夜幕中格外显眼。灯光下,老奶奶虽已风( )zhú残年,仍然忙碌个不停。她将手头的一切安排妥( )tiē,步履蹒跚地走到床前,仔细端( )xiáng着睡梦中乖巧懂事的孙女和枕边那“三好学生”的奖状,不禁欣慰地笑了。 2.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B.城墙的顶部,用三四层砖铺砌而成,面上一层是方砖,用石灰砌缝,砌得十分平整坚实。 C.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D.“马赛曲”的歌声终止了,但草地的夜空依然余音不绝。 3.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前不久发生在湄公河上的中国船员被害事件,给许多滞泰中国船员带来了不可名状的恐惧。 B.随着近年来微博的异军突起,权威人士对这项新事物的美妙与危险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面对故弄玄虚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要努力推动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D.法网女单冠军李娜目前状态低迷,面对记者的采访,她终于不能自已,流下了泪水。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前不久,一架飞豹战机在飞行过程中突然失控,坠毁在观众席以西大约2公里左右的地方。 B.经过十几天的积极应对,温州的民间借贷市场逐步趋向稳定,经济混乱局面初步得到控制。 C.我国的文化改革,为发展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D.酒后不驾车,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5.默写(①~⑥每题1分,⑦~⑧每题2分,共10分) ①千里之堤, 。 ② ,流水前波让后波。 ③停车坐爱枫林晚, 。④ ,恨别鸟惊心。 ⑤金沙水拍云崖暖, 。 ⑥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 ⑦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 ,像波涛在澎湃。 ⑧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的诗句是:, 。 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10分) 据消息(新闻联播)报道:在八达岭长城,记者看到,由于被人刻上密密麻麻的字,城砖已经面目全非。有的人在长城上表达爱意,也有人把对他人的恨留在长城上,一些外国游客也入乡随俗,将这里当作留言墙,韩文、英文等文字时有出现。 ①假如请你在网上针对此种现象留言,你的留言是什么?(3分) ②万里长城被列入全球濒危遗址名单,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如今她正蒙受着前所未有的毁坏,很多地段的长城都已经不复存在了,自然毁坏和人为毁坏,使长城目前正受着双重煎熬,保护长城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请你为保护长城提出几点建议(不少于三点)。(3分) ③学校初二年级准备围绕“长城在我心中”主题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完善下面的活动方案。(4分) 活动主题:长城在我心中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小结:联系活动过程,总结活动情况,写出心得体会。 二、阅读理解(共 60 分) (一)阅读孟浩然诗歌《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回答问题。 (6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① 唐·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②,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③,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④。 注释: ①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旧游:故交。②暝:黄昏。 ③建德: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 ④海西头:指扬州。《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7.(1)唐代诗人李白曾在送别友人时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首诗中有与之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1分) (2)诗歌三四两句景物描写有何妙处?请作赏析。(3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文言文《千金买骨》回答8~11题。(14分) 千金买骨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8.(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君遣之 ( ) ②反以报君 ( ) ③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④岂远千里哉 ( )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有以千金求千里马”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俱以假山显(《于园》) B.岁以大穰(《以虫治虫》) C.吾欲辱之,何以也 (《晏子使楚》) D.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11.根据选文内容,请谈谈燕昭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三)阅读《空间站离我们有多远》,回答12~14题。(10分) ①在神七实现“太空行走”后,中国的空间站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②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的消息,中国未来的空间站的名称叫“天宫”。这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寄托了华人无限憧憬的名字。“天宫一号”的名字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此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应该会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这个飞行器实际上就是空间实验站的雏型。从“神七”到“神十”,是为了检验航天员太空实验的能力和对接空间实验站的技术成熟度。此后,就是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实现建立太空实验站并进行料理,届时将会交替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 ③建设实现空间站的关键技术是“空间交会对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交会对接的系统,称为交会对接系统。 ④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控制,另一种是自动控制。用人工控制来完成太空交会对接可以提高交会对接的成功率;自动控制交会对接可靠性特别高,不需考虑人员的安全和救生问题。在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技术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以提高交会对接的灵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 ⑤目前我国的火箭最大运载能力只有10吨,不仅无法将体积更大、重量更重的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也满足不了空间实验室在运行期间所需大量物资的运输要求。在后续的发射中,将采用新一代大推力长征5号火箭。长征5号火箭的运载能力可达25吨,基本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可以满足在低轨道发射空间实验室的需要。 ⑥人类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语文试题《苏教版语文八年级期中试题》。因此,以神七为起点的空间站建设,将为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 12.根据课文内容补全下面信息:(3分) —→建设空间站的关键技术—→ —→我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 13.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子有何表达作用?(4分) 14. “长征5号火箭的运载能力可达25吨,基本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可以满足在低轨道发射空间实验室的需要。”句中加点词“达”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四)阅读《在错误中学习》,回答15~17题。(10分)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中”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告诫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总会翻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替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自始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 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 ⑤“逐日淘沙定有扩”,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我们不但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1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6.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4分) 17.第⑤段引用古谚“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有何作用?(3分) (五)阅读《爱的礼物》,回答18~22题。(20分) ①三天假期,飞快过去了。 ②下午又要回到乡村的单位去。 ③妈妈系着围裙,在灶房给我赶做饼子,是那种卷了葱花、调料和鸡蛋的馅饼。她一边做,一边不停地叮咛我回去好好工作。三天来,她一直都在这么说,我有点烦,想表示一种不满,但望一眼她挂着汗珠的脸庞,心又一下子软了。妈妈总让我心软,总是用爱把我驯服得乖乖的,我听着她永远叮嘱不完的话语,态度顺从的像一个很听话的乖孩子。 ④当妈妈的叮咛终于出现一段间隙的沉默,我赶紧趁机逃出了灶房。 ⑤外面飘着细雨,我站在院子里享受一份湿意,风和雨星子一起吹过来,好沁香的丁香味儿钻入鼻孔,我这才回头注视花园里的丁香树。这是一棵妈妈亲手栽培出来的白丁香,细细碎碎的枝条上,挂满了一串串洁白的丁香花,沐浴在雨露中,更显了几分娇白,湿嫩嫩的,很是美丽。我不禁脱口喊道:“这么香美的花,我真想折两枝带到乡下去!”喊完竟呆呆站在丁香树前痴情了好大半天。 ⑥雨大起来了,我深深凝视了一会儿带着水珠的花姿,然后很是不舍地躲回自己的小屋收拾东西。 ⑦一只大大的天蓝色旅游包,首先装进去的,总是进城一次逛书店买回的新书和稿纸,这是唯一我自己置办的东西。而其他塞满包的,便是妈妈永远赠送不完的爱的礼物。妈妈经常像变魔术似的,将肉、面粉、菜做成各式各样的食品,笑眯眯地送给我,就连怎样吃,一次吃多少以及如何存放,等等,她都要—遍又一遍地提醒到我出门才肯罢休。她知道我怕冷,总是要我多加衣服多加衣服;我喜淋雨,可她非要把雨伞塞进我包里。而我不经意的一声咳嗽,她便凶着脸将那吓人的药片放在我手中。她很是细微,就连我平时馋嘴的果丹皮、泡泡糖、锅巴之类,她都会细心替我装好。反正,每次离家,非得背一个满满的包,她才肯放我走。 ⑧我常想,母亲怎么有那么多的爱呢?从小至今,我已背负了许许多多,可她依然源源不断地爱我,给我无穷无尽的爱的礼物。而她实在就是那么—个瘦瘦弱弱的样子,她那丰厚肥腴的爱,究竟在什么地方蕴藏呢?凝望她,我总也想不透。 ⑨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了,那包也越来越鼓。抬头向窗外望去,雨依旧。突然发现妈妈踩着小凳子站在丁香树前。我倚窗仔细望去,她正拿着剪刀一下又一下地采摘着丁香花。她面带微笑,用纤指拨弄着丁香枝条,细心又专注地挑选着一串串丁香花,她的表情和她一伸手、一屈臂、一挥剪刀、一弯腰的姿势,在这一刻显得极为优美、和谐,摄人魂魄。⑩一时间,我竟被她的美丽惊呆了,我从没注意过妈妈也会有这般美丽的时刻。我本想跑出去给她雨伞的,但我怕破坏了这一刻的美妙,怕弄惨了这幅雨季生动的风景。是的,这确是一幅极真极美的风景: (A) 一个劳累一生的母亲,为出门工作的女儿,冒雨采摘爱的鲜花,多皱的脸上满是雨水和汗水,但她微笑得宽慰而灿烂,笑得一尘不染,就像那一尘不染的白丁香花—样,又美又芬芳。 ? (B) 我呆呆地注视妈妈许久许久,热泪潮涌般滚下来,滑进嘴里,甜甜的、又涩涩的,很是叫人心酸。当妈妈终于捧着一大把含露的白丁香送到我手中时,我那颗脆弱的、承受不了太多爱与美的心,已有种清脆崩塌的感觉。?我背起包,极为珍爱地捧着鲜花出门,妈妈一直笑笑地、笑笑地送我到巷口。花在我怀中美丽地芳香着,转头看妈妈,她依然笑笑地,笑得跟丁香一样芬芳,跟丁香一样的纯洁,跟丁香一样一样的馨香、俊美…… 18.文中第⑧段说“而她实在就是那么—个瘦瘦弱弱的样子,她那丰厚肥腴的爱,究竟在什么地方蕴藏呢?”联系全文,你认为“那丰厚肥腴的爱”究竟蕴藏在什么地方?(6分) 19. “一时间,我竟被她的美丽惊呆了,我从没注意过妈妈也会有这般美丽的时刻。”句中两次提到“美丽”,请结合第⑨段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这“美丽”的?(4分) 20.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请对文中(A)(B)两处划线句子选一句进行赏析。(4分) 我选( )处,赏析: 21. 本文题目为“爱的礼物”,有人建议将文题改为“芬芳的丁香”,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6分) 三、作文(共 60 分)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生活在一个不平凡的时代。不平凡的时代需要众多平凡良心的支撑,它不需要多少辉煌的事迹,也许你身边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影像都可以诠释这种平凡的良心——宽容、善良、担当、孝道、诚信、独立、勇敢…… 请以 “拥有一颗平凡的良心”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说真话,叙真事,抒真情;②文中不要出现与自己身份相关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籁烛帖详 2.D 3.C 4.B 5. ①溃于蚁穴 ②芳林新叶催陈叶 ③霜叶红于二月花 ④感时花溅泪 ⑤大渡桥横铁索寒 ⑥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⑦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像山泉在呜咽 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①示例:朋友,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它不是留言墙,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 相当于把自己的耻辱刻在上面;当你借长城表达爱恨之时,城砖亦记载着你的不文明举动,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文明善待长城,传承中华文明,好吗? ② a.改善土质,减少靠地表城墙剥落的现象。B.设立专项保护长城的法律。C.提高人们保 护长城的意识。d.全面保护长城遗址,可适当还原。E.保护环境,防止部分具有毁灭性的自然现象对长城造成破坏。 ③(4分) 活动主题:长城在我心中 活动准备:搜集、整理长城的资料(图片、文字、音视频等)(1分) 活动过程:1.全班张贴展示图片、文字资料,观看音视频资料 2.岀一期“长城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手抄报或黑板报 3.举行“长城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活动 (3分。写出1点得1分,写出2点及以上得3分) 活动小结:联系整个活动的过程,总结活动情况,写出心得体会。 7.(1)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2)(3分)句中“风鸣”、“月照”,听觉和视觉交替作用,诗人融情于景,(2分)创设了清寂的意境,给人孤独之感,同时烘托出因怀友而产生的凄恻之情。(1分) (3)①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惆怅、孤寂 ②对老朋友的深切思念 8.(1)①派遣 ②同“返”,返回 ③买 ④以……为远,认为……远 (2)C 9.于是 /昭王 /为隗筑宫 10.(1)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买,更何况活马呢? (2)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11.①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爱惜人才 ②善于纳谏,从谏如流 12.空间站的命名 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 人类载人航天活动的终极目的(或前景) 13.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帮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空间交会对接两种控制方法的特点与区别。 14.“达”是达到的意思,突出了长征5号火箭的运载能力之高,同时也表达了长征5号火箭的运载能力基本与国际顶级水平相当的喜悦与自豪。 15.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16.不能(1分):因为第②段写项羽,第③段写刘邦,第④段引用名言和论述的内容与②③段的顺序相对应,(2分)体现了议论文的结构的严谨。(1分) 17.采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更加有力地论证了不怕错误,在错误中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就有机会获得最终成功的观点。 18.蕴藏在许多生活细节中,(2分)如①妈妈的叮咛中 ②妈妈的爱的礼物中(食品、衣服、雨伞、药片)③妈妈冒雨采摘的爱的鲜花(丁香花)中 ④妈妈的微笑中。(举出1点得2分,2点及以上得4分) 19.作者抓住妈妈的神态“面带微笑”“细心又专注”(1分)和动作“用纤指拨弄”“挑选”“一伸手”“一屈臂”“一挥剪刀”等细节描写,(1分)形象而又生动地展示了这种母爱的美丽。(2分) 20.A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妈妈的微笑比作丁香花,写出了妈妈的微笑之美,突出了像丁香花一样纯洁无私的母爱,歌颂了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妈妈,表达了作者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B 多处运用叠词,“呆呆”、“许久许久”写出了发现母爱之美给“我”带来的震撼之大,(1分)“甜甜”、“涩涩”写出了我既感受并理解母爱时的幸福,(1分)同时又因母亲辛劳而心疼的复杂心理。(2分) 21.①我觉得“爱的礼物”更好,(2分)“爱的礼物”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与主要内容,还很好地设置了悬念,所以我觉得“爱的礼物”更好。(4分) ②我觉得“芬芳的丁香”更好,(2分)这个题目更含蓄,更有韵味。丁香花既是文章的一条明线,同时丁香花中还寄托着浓浓的母爱,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另外,芬芳的丁香还借物喻人,用丁香比喻纯洁无私的母爱,用它象征勤劳、甘于奉献的母亲。(4分)2023-07-12 21:55:361
狗医文言文阅读答案
1. 殷云霁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译文 明武宗正德年间,殷云霁(寿张人,字近夫)任清江知县。县民朱铠死于文庙西边廊下,不知道凶手是谁,但有一封匿名信,说:“杀死朱铠的是某人。”某人和朱铠有旧仇,大家都认为很可能是他。殷云霁说:“这是真凶嫁祸他人,要误导我们的调查。朱铠左邻右舍谁和他亲近?”都回答说:“姚姓属吏。”殷云霁就将所有属吏聚集于公堂说:“我需要一个字写得好的人,各呈上你们的字。”属吏之中,姚明的字最像匿名信的笔迹,殷云霁就问他:“为什么杀朱铠?”姚明大惊,只好招认说:“朱铠将到苏州做生意,我因贪图他的财物,所以杀他。” 注释 ①缓治:延缓破案。 ②狎:亲近。 2. 阅读答案狗王周祺圣 1、根据表格中的段落提示,依次补充与周骐圣相关的故事情节。 2、文章开头先交代周骐圣诊所的简陋、外貌的粗豪和医疗纠纷不断,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有何作用? 3、请你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①豹子来到院门口站住,举起一根棍子咣咣砸门。 ②周骐圣抱着肩膀靠着门,脖子上也系着一条黑领巾,面带冷酷的微笑。 4、根据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⑴找出与文章第⑾自然段划横线句相照应的句子。 ⑵文章第⑦自然段,周骐圣面对“豹子”嚣张跋扈的威胁,胸有成竹、淡定自若,有“奇招”致胜,作者在前文已埋伏笔,请你找出来。 5、结合全文总结出两点周骐圣不愧为狗王的原因。 答案: 1、狗主人摔狗拒治,周骐圣与其争执;豹子上门寻仇,周骐圣放狗收拾众党羽。 2、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周骐圣诊所的简陋,外貌粗豪,医疗纠纷不断,再写于恶势力豹子的对抗,以及收留被抛弃的狗,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周骐圣外表粗犷,内心善良正义的性格特点。 3、(1)拟声词,真实生动地写出了豹子砸门时声音的大,表现了他气急败坏和粗暴狂妄。 (2)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骐圣对豹子一伙人的蔑视的表情,表达了对他们的嘲笑和厌恶。 4、(1)正对街门的墙上挂着面锦旗,上绣“狗王”两个斗大的金字。 (2)周骐圣也不示弱,淡淡的答道:“想找茬随时来,我周末不上班,你可以上我家找我,就在铁道边那独院儿,你打听来着,带多少人都行。” 5、①周骐圣率领众狗打败恶势力豹子一伙,这些狗被训练有素,听从指挥,周骐圣大有大王风度。 ②周骐圣治狗、收留别人抛弃的狗,从不杀没病的狗,善心对狗。 还有疑问吗 不懂请追问 3. 文言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善若水 此话出自道德经第五章,第五章整章内容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 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白话意思为: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老子《道德经》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话——一般人批评老子这句话为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 因为他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不仁,生了万物,又把万物当刍狗来玩弄。 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或者故意曲解来作幽默用的。老子“刍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 狗在古代本来是作祭祀用的牺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礼中,如现在的冷猪头、牛、羊等。 后来由于社会风气的演变,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 相当于后世在拜拜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去了。 儒家常说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了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 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 人帮助了人,都往往附带了条件,希望有所回报。于是老子说人要效法天地。 天地生了万物,他没有居功;天地给万物以生命,他没有自认为荣耀;天地做了好事,使万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没有条件。 所以真正要成为圣人,就要效法天地的这种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所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 人之所以对万物差,是因为人的主观,人的自私的观念。 上善若水 释 义: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出 处: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 以虫治虫的文言文阅读题 是语文课堂作业本吗?我还没写额。 先给你说大致意思: 原文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在危害秋天田野里的庄稼。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这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末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为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庆州界:庆州地域 方:正当 为:成为 之:的 害:危害 一虫:一种昆虫 其:它的 喙:本是鸟兽的嘴 这里指子方虫 嘴 蔽:遮盖 则:就 以:用 之:代指方虫 悉:全都 为: 成为 皆:都 旬日:十天 岁:年成,收成 以:因为【“以”只有“因为”的意思,没有“因此”的意思,其实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为“岁以(之)大穰”,“以之”译为“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因此”。】 大穰:大丰收 其:这样 旧:过去 曾:曾经 之:语气助词,无义 谓:叫 ,称作 之:代指那种昆虫(子方虫的天敌) 傍不肯:虫名。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傍:即“旁”,旁边。 注:子方即为子方虫 现实意义 .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的害虫的天敌的作用,降低农作物生产成品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 答案应该在里面吧!你自己看看。 5. 《猛狗与社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猛狗与社鼠韩非子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 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 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狗。 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①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 ”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 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②,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 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 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已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尧欲传天下于舜。 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 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 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节选自《韩非子》)【注】①管仲: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齐桓公任命他为卿,尊他为“仲父”。 ②阤zhì:崩塌。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酒甚美,县帜甚高 县:通“悬”,悬挂B.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明:表明C.此人主之所以蔽胁 所以:……的原因D.故人臣执柄而擅禁 执柄:掌权。 答案:B解析:B项的“明”是一个使动词,可译为“使……明晓”。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迎而龁之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熏之则恐焚木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主焉得无壅 C 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解析:B。 则:连词,均表转折,却。A。 而:上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下例,连词,表转折,却。C焉:上例,副词,表反问,怎么;下例,兼词,于是,在那里。 D。以:介词,表原因。 介词,表凭借。答案:B5.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借写“狗恶酒酸”“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来揭露封建社会一种习见的丑恶现象: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B.猛狗、社鼠的形象,喻意大体一致又各有侧重:猛狗着重比喻排挤贤能的朝廷权臣,社鼠着重比喻蒙蔽君主的左右亲信。 C.最后一段举出尧传天下给舜的传说,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 尧为人主而“不觉”,致使他接连错杀鲧、共工两位大臣。 D.两个寓言故事包含着这样的哲理,事物间常常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复杂关系,如狗猛与酒酸之间的必然关系,就难以判断。 解析:尧是为人主而善察的正面形象,他杀鲧和共工是对的。答案:C【参考译文】宋国有个卖酒的,卖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态度很恭敬,酿造的酒很香醇,(店铺门前)酒旗悬挂得很高。 积贮很多酒却没有人来买,(时间一久,)酒都变酸了。(卖酒的)感到奇怪,不解其中缘故。 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杨倩说:“你养的狗凶恶吗?” 卖酒的说:“狗凶恶,那么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你的狗呀!有的人打发自己的小孩,揣上钱,拿着壶,前往打酒。 但你的狗窜出来咬人,(谁还敢来买酒呢?)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最终变酸的原因。”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 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的本领想要禀陈(大国的君王),使大国的君王能够明晓(治国的方略)。那些大臣像恶狗一样窜出来咬人,这就是国君受到蒙蔽和挟制,因而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 因此齐桓公问管仲说:“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管仲回答说:“最担心的是社坛的老鼠。”桓公说:“担心什么社坛的老鼠呢?”管仲回答道:“君王也看见那社神吗?立起木头(做成塑像的架子),再给它涂抹上泥灰(塑成社神),老鼠穿行在中间,挖掘鼠洞寄托身子在里面。 用火熏烤却怕烧毁了木头,用水浇灌却怕毁坏了涂泥。这就是社坛的老鼠不能被杀除的缘故啊。 现在君王身边的人(就是社鼠),他们在朝廷外为求威势重权,便从百姓中收刮财富;他们在朝廷内就相互勾结,来对君主隐瞒他们的恶行。在朝廷内的(奸人)窥探君王的心思来传递消息给朝廷外的(权臣)。 朝廷外的权臣和朝廷内的奸人互相成为倚重,朝廷众多官吏都认为(这样做)是富有权势。(这样的)官吏不诛灭就会扰乱法度,诛灭了他们君王又不安逸。 (他们)依靠国君的保护进而握有重大的权势,这样的人就是国家的社坛老鼠。因此国君的臣子掌握大权,进而能行专擅或颁禁令,确实能为己用的必定使他得利,不能为己用的必定陷害,这就是(国家的)猛狗啊。 那权臣成了猛狗来咬。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0.C 11.B 12.B 13.D 14. (1)有僧人把修习佛法作为职业,等到死了的时候尸体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尸体送到近郊用来饲养鸟兽。 (2)李暠风度仪容美好严谨,所到之处都被人称赞威严庄重,朝廷称赞他有宰相的声望。 【解析】 试题分析: 10.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需要结合语境,把握语句大意作一分析、判断。 C项,既,这里根据语境意思加以推断,应是“已经”义,因为,古代的“既”与现在的“既然”义差别较大。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实词的文言文中实词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通过代入检验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的语句意思,选出正确选项不难。 同学还要注意课内外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一般这道题目都是课内知识课外考。大部分实词都是一词多义,同学在平时学习的时候,注意哪些义项是经常用到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频,这些词语要注意积累。 本题中的C项,“既”这个字的意思,在学过的古代表计时的“既望”中有所接触,学生容易推断出答案来。 11.给文言文断句,需要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本句话的意思为:开元初年,任汝州刺史,管理严格简朴,州县一派肃然。 和他的哥哥李升、弟弟李晕,感情尤其深厚。李升等人每个月从东都洛阳来探访李暠,悄悄地往来,州中人都不知道,李暠像这样清廉谨慎。 本题可据此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本题中,“开元初”表时间,必须断开,故排除答案AC两项,至于答案D项,需要注意结合“授汝州刺史”与“为政严简”这一内容加以分析、判断,不难排除答案D项。 12.此题考查古代的文学文化常识,需要逐项分析、推断即可。B项,根据前文提示:“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由此推断应是属于年号纪年法。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需要平日多加积累。比如,A项,“丁忧”这一说法较为简单,只要是掌握了“丁”是古代男子的称呼,“忧”在古代是对家人尽孝等方面的委婉说法即可;至于B项“开元”这个年号,学生比较熟悉,容易做出判断;而C项的“继好之义”和D项的“告身”这两个概念学生比较陌生,需要查阅资料才能作出判断。 13.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张冠李戴等等。B项“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其实是金城公主的建议,这里是张冠李戴。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 假设法和代入法是解答此类题最好的方法,即假设这些选项的内容都是正确的,用来加深理解原文,然后再用代入法,一一与原文比照验正,就会发现与原文内容不符的选项,排除即可。本题的设置错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把握,根据文中“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汉庭公卿非无专对,有怀于远,夫岂能忘,宜持节充入吐蕃使,准式发遣。” 一句话可以推知答案。 1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字词的解释。关键字:(1)殓, 尸体不放入棺材;但,副词,只是。 (2)所历:所到之处,名词性短语1分;见:表被动1分,句意1分。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参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做法。 文言文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本题中,“见”字解释很重要,需要注意,还有“但”,要注意古今意思的不同。 【文言文翻译】 李暠,淮安王神通的玄孙,清河王孝节的孙子。李暠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侍奉母亲非常谨慎。 唐睿宗的时候,多次升迁转任卫尉少卿。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因为悲伤。2023-07-12 21:55:431
类似于虫二的文言文
1. 有关一种虫子的文言文是2个字的,叫什么忘了,好象偏旁都是虫字 原 文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印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蝜蝂之死译文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1.其背甚涩的涩(解释): 劳累 2.为去其鱼的鱼(解释): .应该是为去其负的负吧!负(解释):背的东西 3.翻译: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 4.根源:蝜蝂之死理解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成语概括:贪得无厌。 2. 以虫治虫的文言文阅读题 是语文课堂作业本吗?我还没写额。 先给你说大致意思: 原文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在危害秋天田野里的庄稼。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这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末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为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庆州界:庆州地域 方:正当 为:成为 之:的 害:危害 一虫:一种昆虫 其:它的 喙:本是鸟兽的嘴 这里指子方虫 嘴 蔽:遮盖 则:就 以:用 之:代指方虫 悉:全都 为: 成为 皆:都 旬日:十天 岁:年成,收成 以:因为【“以”只有“因为”的意思,没有“因此”的意思,其实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为“岁以(之)大穰”,“以之”译为“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因此”。】 大穰:大丰收 其:这样 旧:过去 曾:曾经 之:语气助词,无义 谓:叫 ,称作 之:代指那种昆虫(子方虫的天敌) 傍不肯:虫名。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傍:即“旁”,旁边。 注:子方即为子方虫 现实意义 .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的害虫的天敌的作用,降低农作物生产成品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 答案应该在里面吧!你自己看看。 3. 和《山市》类型相似的古文有哪些 童趣: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 余:代词,我。 张目:睁大眼睛。张,张开,这里是张得很大的意思。 明察秋毫:这是个成语,出自《孟子u2022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眼力。 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开头这一句形容目光敏锐,既不怕强烈阳光的 *** ,又能观察入微,连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清楚。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 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藐小:微小。 藐、小、微都是小的意思,句中“藐小”修饰“微物”。其:代词,相当于“它的”。 纹理:泛指花纹。物体上的花纹本来就不易辨认,如果物体极其细小,就更难看清楚。 必:副词,一定。“必细察”,强调了对观察的特别爱好和观察的仔细。 [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二、[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夏天蚊群的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私:私下,这里是“自己”的意思。拟:比。 舞空:即舞于空,介词“于”省略。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之: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所向:名词性短语,指想像的景象。则:连词,那么。 或:连词,或者。果然:副词,真的,果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第一个“之”代“群鹤舞空”的景象;第二个“之”代“昂首观之”的动作。为 (wèi):介词,表原因,可作“因为”讲。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做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素:本是白色的生绢,引申指白色的。徐喷以烟:即以烟徐喷之。 宾语“之”省略,介宾短语“以烟”置于“喷”后。其:代蚊子。 作……观:即“当……看”。怡然:喜悦的样子。 然,助词,作词尾,可以作“……的样子”讲。称快:喊痛快。 称,说,声称,这里是喊、叫的意思。 三、[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于:在。 丛杂:多而杂乱。其:代词,相当于“自己的”。 使与台齐:就是使之与台齐,宾语“之”代身子,省略。齐,这里是一样高的意思。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以……为……”是固定结构。“以”是介词,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为”的状语,相当于“把……当做……”。 神游:这里指在想像中游历。其:代想像中的山林。 自得:自己感到得意或安闲舒适。 四、[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二虫:两只虫子。 古汉语常省略物量词。斗草间:即斗于草间,介词“于”省略。 之:代二虫斗。浓:程度深,这里是兴趣浓厚的意思。 庞然:很大的样子。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 拔山:把山移开,形容力气大。拔,原意是用力抽出,这里是移的意思。 而:连词,表修饰关系。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哈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而:连词,表示“吐”和“吞”两个动作的承接关系,这里可解释为“便”“就”。为所: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唉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方:正。出神:精神过度集中而有点发呆。 神定:心神安定。驱之别院:即驱之于别院,介词“于”省略。 4. 急 童趣》仿写 所谓之美,处处有之。用心观察,何处无美? 今日,师将吾等习《童趣》,吾自觉吾之“审美情趣”,大不如作者矣。 夏蚊成雷,大作其声扰人之,且咬人吸血,无恶不作,使人不得安宁。吾亦深受其害,恨之入骨。遂拍手击之,亡十余;施之以“敌敌畏”,又死数十。后诱蚊囚于室,燃蚊香,使之闻烟而殒。不时,蚊纷落,吾反为之怡然称快。 吾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捣蚁穴,捉虫蚁、扒杂草,敲土砾,将此处动植物斩尽杀绝:虫蚁溺之、焚之、碾之,丛草焚之、揉之、弃之,时常如此,乐此不疲。 一日,见一杂草根深蒂固,拔之,劲渐大,忽有丑陋之物,连滚带爬而来,盖一蛙矣。吾大惊,后转惊为怒,捉蛙,缚其手足,送与朋友玩耍。 吾当初熏蚊、捣穴、捉虫、拔草、敲土、捉蛙之时,并未有愧疚之感,却觉理所当然,更无“美”之可言。呜呼!若吾早知此情此景竟有如此之情趣,必将细观察,精研究,怎会去如此摧残?所谓之美,处处有之。用心观察,何处无美? 5. 查一个古文(文言文差不多的) 狙公失猴 明 刘基《郁离子》 原文 :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十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捶焉。群狙皆畏苦之,弗之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译文: 楚国有个人,养猕猴为生,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教老猴率领著小猴子上山去,摘取草木的果实,抽十分之一的税来供养自己.有的猴子数量不足,就鞭打他们.猴子们怕死了,觉得很苦,却不敢违背.有一天,有只小猴子问大家说:「山上的果子,是老头子种的吗」大家说:「不是啊!是天生的.」又问:「没有老头子我们就不能去采吗」大家说:「不是啊!谁都能去采.」又问:「那们我们为什麽要仰赖他,还要被他奴役呢」话还没说完,猴子全懂了.当晚,群猴一起等候狙公睡著的时候,就打破兽栏,拿走存粮,一块儿跑进森林,不再回来了.狙公最后活活饿死. 郁离子说:世上那种卖弄权术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 6. 文言文摘抄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2023-07-12 21:55:501
阅读明代王守仁《何陋轩记》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
小题1:(1)①以……为陋,认为……简陋;②命名;③靠近,就着;④等待。(2)D小题2:就其地∕为轩∕以居予小题3:(1)果真有君子居住在这里,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2)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小题4:①伸张孔子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②期待品德高尚的人来夷地教化百姓;③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④赞扬少数民族人民直率坦诚、乐于助人的品性。【译文】当初,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上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认为这个地方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个月,却很安乐。夷人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非常阴暗潮湿;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辟园圃种菜,夷民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房子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往交游的文人学士,也渐渐聚集(到这里)了。在这时期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边远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弘扬孔子的思想言论。哎呀,现在夷人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性情,然而这不损害于他们淳朴的本质。果真有君子居住在这里,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但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1.注意“以”是“以动用法”,“就” 是靠近之意,这些词常常考到。2. 守仁以罪谪龙场”一句中“以”解释为:“因为”,B、C项中的“以”解释为:“认为”。D项中的“以”解释为:因为。故选D。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小题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第一句注意“诚”和“盖易”。第二句注意“识之”“诲人不倦”的翻译。小题4: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就能会答出此问题。2023-07-12 21:55:591
以虫治虫文言文
以虫治虫文言文: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译文: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长得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遮蔽了大地;这种虫遇上子方虫,就用钳子和它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庄稼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扩展阅读:出处简介《以虫治虫》出自《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还称誉沈括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现存《梦溪笔谈》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17目共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美术及音乐等学科。 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的成就,详细记载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贡献,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例如在数学方面开创了"隙积术"和"会圆术"、天文方面指出极星不在天极;得出冬至日长、夏至日短等结论、并且对天文仪器也有所改进;历法上大胆创新,提出《十二气历》;地理学方面以流水侵蚀作用解释奇异地貌成因。物理方面记载了磁偏角、凹面镜成像实验和声音共振实验;技术方面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河工高超关于合龙堵口的方法;建筑工匠喻皓的《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指南针、炼铜、炼钢、石油等。其中"石油"一词是在该书中首次提出的,并且沿用至今。关于社会历史现象部分,比如叛乱军李顺的事迹,赋税实况,北宋时西北和北方军事,典制礼仪的演变,也有较详细的记载。 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宋史·沈括传》作者称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梦溪笔谈》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被世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1979年7月1日为了纪念他,简而言之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2023-07-12 21:56:131
《以虫治虫》,主题归纳是什么,就是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
文章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2023-07-12 21:56:202
初中课内文言文整理苏教版
1. 急 初中古诗词文必背名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 《次北固山下》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 《次北固山下》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 《赤壁》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浣溪沙》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十五夜望月》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8、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阳楼联)9、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墓联)1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1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 《三峡》1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外》1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 《秋词》1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7、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文也。”1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年级下册2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2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 《登岳阳楼》2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 《蝉》26、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杜甫 《孤雁》27、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郑谷 《鹧鸪》28、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 《采莲曲》29、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郑谷 《莲叶》30、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3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 《观刈麦》3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 《破阵子》3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使至塞上》3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黄鹤楼》3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八年级上册3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春望》3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 花》。 杜牧 《泊秦淮》3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过零丁洋》4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己亥杂诗》4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望岳》4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4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登飞来峰》4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 《雁门太守行》4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 《别云间》八年级下册4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 《陋室铭》4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4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 《渔家傲》50、枯藤老树,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5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无题》53、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元好问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54、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题红叶》55、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 《山中》56、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杨巨源 《城东早春》5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夜雨寄北》5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 赵翼 《论诗》九年级上册59、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李白 《塞下曲六首》6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凉州词》6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 《塞下曲》6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 《惠崇 二首》6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6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 《与朱元思书》6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2. 苏教版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 七年级(上)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幼时记趣,水调歌头,三峡,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狼. 七年级下 赵普,黄鹤楼,于圆,水调歌头,三峡,,两小儿辩日,爱莲说. 八年级上 晏子使楚,人琴俱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下 马说,陋室铭,活板,核舟记,口技,送东阳马生序,山市. 九年级上 陈涉世家,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江城子密州出猎. 九年级下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愚公移山,出师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苏教版 初中文言文 部分实词 归纳 在学习上最好自己去归纳才能记得牢啊。先给你归纳以下的几个吧] 孰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邹忌讽齐王纳谏》 (2)吾孰与徐公美(谁)《邹忌讽齐王纳谏》 (3)吾与徐公孰美(谁)《邹忌讽齐王纳谏》 (4)孰视之(仔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5)卿言多务,孰若孤?(谁)《孙权劝学》 (6)孰为汝多知乎(谁)《两小耳辩日》 属: 1、属引凄异(连续)《三峡》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3、忠之属也(类)《曹刿论战》 4、号令徒属日(部属)《陈涉世家》 数: 1、鞭数十(几)《童趣》 2、然数年恒不同见(几)《山市》 3、见宫殿数十所(几)《山市》 4、层层指数(数数)《山市》 5、数至入层(数数)《山市》 6、居数日(几)《塞翁失马》 7、又数刀毙之(几)《狼》 8、夹岸数百步(几)《 斯 斯是陋室(这)《陋室铭》 卒: 1、卒数万人。——士兵。《陈涉世家》2、卒之为众人。——最后,最终。《伤仲永》 3、爱士卒。-士兵。《陈涉世家》4、卒买鱼烹食。——士兵。《陈涉世家》 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最终。〈送东阳马生序〉6、卒皆夜惊恐。——士兵。〈陈涉世家〉 7、士卒多为所用。-士兵。〈陈涉世家 4. 谁可以总结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的结构和中心 参加07年中考说明会后记1月19日上午,我参加了在星海学校举行的苏州市中考说明会,听了傅老师关于2007年语文中考情况说明的报告,现将自己听讲座的笔记整理如下,如有不全面的地方,还请同行们谅解。 考试范围: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个位数)、名著推荐与阅读、诵读欣赏和专题等。(到模拟考后还是会告知考试篇目的)考试形式:闭卷笔试150分钟;全卷125分;试卷结构和06年完全一致,分三部分:积累和运用15-20%、阅读和理解35-40%、写作45-50%;难度8:1:1。 各类题型占分比例:客观题约35%,主观题约65%。就几个重点作的说明:1、汉字。 汉字考的是常用字,主要是能写出汉字,改正的汉字目前考的都是错别字。2、语法。 语法主要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使用。3、修辞。 修辞重在考表达效果。4、阅读。 大阅读重点把握三个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重点语句的理解和重点词语的品味。小阅读:收集和删选自己需要的信息。 5、文言文。文言文主要考三类:实词、虚词的意义、翻译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言文的重要语句是三类:难句、难理解的句子、带有重点词语解释的句子。翻译要注意要直译。 6、背诵。一种情况放在默写部分考,一种情况放在阅读里考。 主要以最后公布的范围为主。7、作文。 不设置审题障碍,但并不是不要审题,淡化文体要求,但不等于不要文体。鼓励学生 *** 情实感,但要注意美感。 8、中考命题特点和命题趋向。⑴体现课改精神;⑵重视文化的熏陶;⑶体现地方特色;⑷注重开放性;⑸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9、复习建议。⑴基础与能力;⑵方法与习惯;⑶课内与课外。 5. 语文苏教版初中全部的文言文,古诗词 第五册(课内) 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 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课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岛殷情为探看。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 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四册(课内)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 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少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 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课外)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寒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寂,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第三册(课内)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这挂 长林梢,下这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月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课外)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鱼时。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 相见欢 李。 6. 苏教版初中要背的古文内容 嘿嘿。 哈哈哈。 哇哈哈哈哈哈 我来哈? 分给我 我给你传过去 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遂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2023-07-12 21:56:391
钱氏据两浙时文言文注解
1. 梦溪笔谈》二则 译文《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梵天寺木塔》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各各字的意思都很明显的写在里面了。 2. 钱氏拒两浙时这篇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对吗?。 3.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1.(1)在 (2)暗中,秘密地 (3)制造方法(技艺) (4)仅,只有 2.(1)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2)塔刚建成时,看上去不正,而是向西北方向倾斜。 3.(1)喻皓对于木结构的特点和受力情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虽然他没有亲临现场,但依然能准确地指明问题的关键,说明他的实践经验是很丰富的。 (2)原来这是喻皓特意这样做的。可见喻皓在搞设计的时候,不仅考虑到了工程本身的技术问题,而且还注意到周围环境以及气候对建筑物的影响。(答到大意即可) 4.示例:喻皓,浙东人,北宋初建筑家,曾任杭州都料匠,擅长建造木塔。晚年所著《木经》,不仅促进了当时建筑技术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对后来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辛劳一生为我国木制建筑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为自己树立了一座无形的丰碑。 4. 文言文阅读(14分)梵天寺木塔沈 括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 小题1:①担心②这儿③即使④ 同“僵”,僵硬 小题2:D 小题3:略 小题4:词语是“笑”,(1分)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1分)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小题1:试题分析:“患”:一词多义,担心。“是”,一词多义,这儿。“虽”,古今异义,古义:即使。“强”,古今异义词,古义:同“僵”,僵硬。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A.前一个“履”是名词,鞋;后一个是动词,踩踏。B.前一个“于”是动词,在,到;后一个是介词,在。C.前一个“之”是动词,“到……去”,后一个是代词,代指“木塔”。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但逐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时,要注意把“但”(只)、“讫”(完毕,终了)、“实钉”(用钉子钉实、钉牢)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时,要注意把“实钉”(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即下文举例所用箱子的六个面)、“履”(踩踏,走)、“相持”(互相支撑)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4:试题分析:文段中描写喻皓心理活动的一个词语是“笑”,“匠师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一个“笑”字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点评:根据文章的情节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文章的情节,接着是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等角度去揣摩。联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文中叙述的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5. 《梦溪笔谈》中《以虫治虫》原文翻译 《以虫治虫》【原文】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翻译:《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梵天寺木塔》【原文】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俶(钱镠的孙子)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翻译:钱氏王朝统治浙东浙西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6. 【《梦溪笔谈》中的《梵天寺木塔》这篇课文怎样解释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俶(钱镠的孙子)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译文】钱氏王朝统治浙东浙西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词解 方:才 级:层 患:嫌,担心贻:赠给 但:只盖:因为 弥束:紧密约束 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幕 如:遵照 胠箧:从旁边打开的箱子 履:走,踩踏 伏:同“服” 精练:精熟。2023-07-12 21:57:021
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水葫芦是我国16种外来人侵物种之一,也是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它繁殖很快,1株草可
(1)(2)从资料可以看出:从国外引进了叫做“水葫芦”的植物,由于这种植物没有天敌,于是迅速疯长,很快就遮盖了整个滇池,致使滇池内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表明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3)这种利用水葫芦象甲来抑制或消灭水葫芦的防治方法叫做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一些害虫已经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许多害虫的天敌又大量被杀灭,致使一些害虫十分猖獗.许多种化学农药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群健康.生物防治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节省农药经费,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4)如果大规模的引进象甲来控制水葫芦,由于象甲在此地没有天敌,可能出现和水葫芦一样的危害,所以专家们对于我省能否大规模地利用象甲来控制水葫芦,持有谨慎态度.故答案为:(1)外来(2)大量鱼类被闷死,一些江面交通寸步难行,水质、水源严重污染,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危害.(3)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节省农药经费(4)象甲在此地没有天敌,可能出现和水葫芦一样的危害2023-07-12 21:57:111
鼓琴吊丧的阅读答案是什么?
原文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 顾彦先颇复赏此不?" 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翻译 顾彦先(顾荣)生前喜欢弹琴,去世后,家人就把琴放在灵床上。张季鹰来吊唁,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就径直走向灵床,弹起琴来。弹罢几首曲子,他抚摩着琴说道:" 顾彦先还能欣赏这些曲子吗?" 随即又大哭起来,哭完连孝子的手都不拉就走了。A2023-07-12 21:57:201
初中语文课文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1、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 2、繁星(巴金) 3、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4、“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5、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韩非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次北固山下(王湾) 赤壁(杜牧) 浣溪沙u2022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 写作 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 我爱文学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6、往事依依(于漪) 7、幼时记趣(沈复) 8、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 9、伟人细胞(秦文君) 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 少年歌(朱湘) 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u2022索亚历险记》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10、社戏(鲁迅) 11、端午日(沈从文) 12、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 水调歌头u2022明月几时有(苏轼)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图书馆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14、春(朱自清) 15、三峡(郦道元) 16、济南的冬天(老舍) 17、夏(梁衡)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西江月u2022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 秋词(刘禹锡) 文笔精华(一) 充满活力的春天(高晓声) 夏夜(钱钟书) 晚秋的原野(叶以群) 草原之冬(玛拉沁夫) 写作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18、斜塔上的实验(亨利u2022托马斯 达纳u2022李u2022托马斯)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u2022费u2022因格) 20、宇宙里有些什么(郑文光) 21、《梦溪笔谈》二则(沈括) 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 写作 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词语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专题:狼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22、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3、七颗钻石(列夫u2022托尔斯泰) 24、蔚蓝的王国(屠格涅夫) 25、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写作 想像 口语交际 婉转拒绝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条据 通知 日常书信) 附录二 名家书法鉴赏(王羲之、颜真卿) 附录三 字词表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人物风采) 1、童年的朋友(高尔基) 2、一面(阿累) 3、我的老师(魏巍) 4、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余玮) 5、赵普(《宋史》)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登岳阳楼(杜甫) 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 写作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口语交际 做一回小记者 第二单元(童年趣事)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7、月迹(贾平凹) 8、三颗枸杞豆(程海) 9、我们家的男子汉(王安忆) 10、柳叶儿(宋学孟) 诵读欣赏 两小儿辩日(《列子》) 黄纱巾(薛涛) 写作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口语交际 劝告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 1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定舫) 12、巍巍中山陵(刘叙杰) 13、凡尔塞宫(吉祖英) 14、短文两篇 黄鹤楼(阎伯理) 于园(张岱)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二) 天坛(秦牧) 古罗马斗鸡场(乔万尼奥里) 昆明花街(李广田) 苏州小巷(陆文夫) 写作 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口语交际 话须形象才动人 第四单元(动物世界) 15、松鼠(布丰) 16、松树金龟子(节选)(法布尔) 17、国宝——大熊猫(叶永烈) 18、黔之驴(柳宗元)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蝉(虞世南) 孤雁(杜甫) 鹧鸪(郑谷) 写作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语文实践活动 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 第五单元(信息传播) 19、三个太阳(黄传会) 20、录音新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1“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廖文根) 22、新闻两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人民日报》)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闻一多) 写作 写消息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句子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 网上读写与交流 专题:荷 第六单元(诗词拔萃) 23、毛泽东词二首 沁园春u2022雪 卜算子u2022咏梅 24、古代诗词三首 木兰诗(《乐府诗集》) 观刈麦(白居易) 破阵子(辛弃疾) 25、现代诗二首 回延安(贺敬之) 再别康桥(徐志摩) 26、歌词三首 我的中国心(黄沾) 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 黄河颂(光未然)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使至塞上(王维) 黄鹤楼(崔颢) 归园田居u2022种豆南山下(陶渊明) 写作 自由作文 语文实践活动 赛诗会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 申请书、聘请书、请柬、介绍信 附录二 语法简表(词的分类) 附录三 字词表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咏物抒怀) 1、海燕(高尔基) 2、白杨礼赞(茅盾) 3、石榴(郭沫若) 4、马说(韩愈) 5、紫藤萝瀑布(宗璞)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四) 杨柳(丰子恺) 写作 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口语交际 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专题:鸟 第二单元(道德修养) 6、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7、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8、多一些宽容(郭安凤) 9、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周国平) 10、陋室铭(刘禹锡) 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天净沙u2022秋思(马致远) 渔家傲u2022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写作 写简单的议论文 口语交际 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第三单元(事理说明) 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 1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 13、短文两篇 活板(沈括) 核舟记(魏学洢) 14、叫三声夸克 15、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诵读欣赏 山市(蒲松龄) 写作 写简单的说明文 语文实践活动 如果我主办校刊 第四单元(小说之林) 16、孔乙己(鲁迅) 17、范进中举(吴敬梓) 18、口技(林嗣环) 19、变色龙(契诃夫) 20、窗(泰格特)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五) 一双明亮的眼睛(巴金) 写作 写人记事突出中心 语文实践活动 市场新商品调查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 第五单元(人生体验) 21、错过(刘心武) 22、散步(莫怀戚) 2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4、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李瑛) 25、有的人(臧克家)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无题u2022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写作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 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 专题“叶” 第六单元(精彩演讲) 26、悼念玛丽u2022居里(爱因斯坦) 27、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左拉) 28、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公刘) 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郭沫若) 30、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 诵读欣赏 夜雨寄北(李商隐) 论诗(赵翼) 写作 写简短的演讲稿 口语交际 (师生自行设计)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通告、布告、启事、广播稿 附录二 语法简表(短语结构简表) 附录三 字词表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长征组歌) 1、七律u2022长征(毛泽东) 2、《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萧华) 3、老山界(陆定一) 4、草(王愿坚) 5、《长征》节选(王朝柱) 诵读欣赏 诗人 领袖(任先青) 写作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口语交际 当一次主持人 第二单元(爱国情怀) 6、枣核(萧乾) 7、最后一课(都德) 8、始终眷恋着祖国(刘敬智) 9、古诗四首 春望(杜甫)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过零丁洋(文天祥) 泊秦淮(杜牧) 10、晏子使楚 诵读欣赏 革命烈士诗二首 把牢底坐穿(何敬平) 花(白深富) 写作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语文实践活动 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专题:长城 第三单元(至爱亲情) 11、背影(朱自清) 12、甜甜的泥土(黄飞) 13、人琴俱亡(刘义庆) 14、我的母亲(邹韬奋) 15、父母的心(川端康成)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己亥杂诗(龚自珍) 写作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口语交际 一姿一容总关情 第四单元(江山多娇) 16、小石潭记(柳宗元) 17、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8、阿里山纪行(吴功正) 19、美丽的西双版纳(李舵) 20、蓝蓝的威尼斯(马信德)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望岳(杜甫)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登飞来峰(王安石) 写作 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口语交际 假如我是导游 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五单元(人与环境) 21、苏州园林(叶圣陶) 22、都市精灵(舒乙) 23、幽径悲剧(季羡林) 24、明天不封阳台(杜卫东) 25、治水必躬亲(钱泳)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三) 大地上的事情(苇岸) 写作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 实践活动 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第六单元(高新科技) 26、从小就要爱科学(苏步青) 27、在太空中理家(杰瑞u2022Mu2022利宁杰) 28、奇妙的克隆(谈家桢) 29、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小祥) 30、(师生自荐课文)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雁门太守行(李贺) 别云间(夏完淳) 写作 自由作文 语文实践活动 师生自行设计 专题“汉字”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规则、计划、表扬信、建议书、倡议书) 附录二 名家书法欣赏(米芾、赵孟兆页) 附录三 修辞简表 附录四 字词表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学会读书一: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1、鼎湖山听泉(谢大光) 2、林中小溪(普里什文) 3、飞红滴翠记黄山(柯蓝) 4、画山绣水(杨朔)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六) 《温泉》(碧野)(节选自《山泉水暖》) 专题“气象物候” 第二单元(学会读书二:品味u2022感悟u2022欣赏) 5、故乡(鲁迅) 6、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7、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 8、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诗经》二首 《关雎》 《蒹葭》 名著推荐与阅读 《格列佛游记》 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三:学学牛吃草) 9、成功(季羡林) 10、创造学思想录(罗曼u2022罗兰) 11、学问和智慧(罗家伦) 12、论美(培根)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四单元(阅读有独特的感受) 13、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晓雪 附:白鹭——郭沫若 14、小说家谈小说 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茅盾 附:百合花——茹志鹃 15、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曾卓 附:一个深夜的记忆——鲁藜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乡愁(余光中)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结构的调整 第五单元(学会读书五:借助注释学文言) 16、陈涉世家(司马迁) 17、桃花源记(陶渊明) 18、与朱元思书(吴均) 19、捕蛇者说(柳宗元) 20、岳阳楼记(范仲淹) 21、醉翁亭记(欧阳修) 诵读欣赏 词二首 相见欢(李煜) 浣溪沙(晏殊) 第六单元(学会读书六:读书动笔)(自由读写单元) 22、绿(朱自清) 23、囚绿记(陆蠡) 25、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宋淑运) 25、一双手(姜孟之)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绿(艾青) 古代诗词三首 龟虽寿(曹操) 使至塞上(王维) 江城子u2022密州出猎(苏轼) 专题:广告多棱镜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简单的会议记录、简单的总结、简单的调查报告、简单的实验报告、说明书) 附录二 名家书法欣赏 附录三 修辞简表 附录四 词语表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学会阅读七:比较与辨微) 1、威尼斯商人(节选)(莎士比亚) 2、江村小景(田汉) 3、《陈毅市长》选场(沙叶新) 4、一厘米(毕淑敏)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七) 莎剧独白两则 《哈姆雷特》 《雅典的泰门》 古诗二首 《饮酒》(陶渊明) 《行路难》(李白) 第二单元(学会读书八:迅速捕捉阅读信息) 5、藤野先生(鲁迅) 6、生命与和平相爱(铁凝) 7、热爱生命(杰克u2022伦敦) 8、享受生活(海伦u2022凯勒)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八) 《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 专题: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 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九:疑为学之始) 9、送行(比尔博姆) 10、给我的孩子们(节录)(丰子恺) 11、台阶(李森祥) 12、呼兰河传(节选)(萧红)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九) 《往事》之七(冰心) 第四单元(学会读书十:知人论世读经典) 13、曹刿论战(《左传》) 14、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5、《孟子》二章 鱼我所欲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6、愚公移山(《列子》) 17、出师表(诸葛亮) 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山坡羊u2022潼关怀古(张养浩)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文章的综合修改 名著推荐与阅读 《朝花夕拾》 第五单元(学会读书十一:横看成岭侧成峰) 19、雪(鲁迅) 20、《雪》四人谈 读《雪》需要联想(王蒙)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黄蓓佳) 简洁精纯的《雪》(斯妤) 《雪》的独特之处(李允经)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十) 《延安纺车抒怀》(吴伯箫) 专题 我心中的语文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 附录二 语法简表 附录三 词语表2023-07-12 21:57:302
中职课文中有几篇说明文
种子课文中有20多片说明书?2023-07-12 21:57:394
请认真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回答相应问题资料一:近几年,一些野生动物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致使我国
通过分析上面的资料可知,(1)、由于食用野味,青蛙的数量大量减少,致使田鼠大量减少;(2)、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也就越强.狼对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积极的作用,捕杀狼不能保护鹿,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禁止、严惩滥捕乱杀的行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4)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考虑,防控鼠害最有效的措施是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来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故答案为:(1)有;(2)有;不能;(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生物防治;2023-07-12 21:58:091
有关以虫治虫的资料
《以虫治虫》描写是童年的一些趣事。这篇课内阅读经常出现在各类考试中。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以虫治虫》文以虫治虫资料《以虫治虫》描写是童年的一些趣事。这篇课内阅读经常出现在各类考试中。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以虫治虫》文2023-07-12 21:58:171
现在文言文高考的理解选择题怎么做
农夫耕田2023-07-12 21:58:255
以虫治虫的文言文翻译?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在危害秋天田野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一遇上子方虫,就用钳子和子方虫搏斗,把子方虫劈成两半。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末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为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2023-07-12 21:58:5113
鼓琴吊丧的阅读答案是什么?
原文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 顾彦先颇复赏此不?" 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翻译 顾彦先(顾荣)生前喜欢弹琴,去世后,家人就把琴放在灵床上。张季鹰来吊唁,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就径直走向灵床,弹起琴来。弹罢几首曲子,他抚摩着琴说道:" 顾彦先还能欣赏这些曲子吗?" 随即又大哭起来,哭完连孝子的手都不拉就走了。A2023-07-12 21:59:201
以虫治虫 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为:正喙:嘴旬日:十天旧:过去2023-07-12 21:59:392
以虫治虫文言文
1. 文言文翻译《以虫治虫》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译文 北宋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了子方虫,正在成为秋天田野里的庄稼的危害。 忽然又有一种虫子出现了,像泥土中的狗蝎,他的嘴上长有钳子,千千万万遮盖了大地。遇见子方虫,就用钳子搏击它,(子方虫)全都被砍成(成为)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都死了,年成因此而大丰收。这种虫子以前曾经有过,当地人称它为“旁(傍)不肯”。 2. 文言文《以虫治虫》解析 《以虫治虫》描写是童年的一些趣事。 这篇课内阅读经常出现在各类考试中。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我给大家整理了“《以虫治虫》文言文阅读答案”。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 以虫治虫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以虫治虫 ◇沈 括 元丰中,庆州界生予方虫,方[正当,正在]为[成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代词,指子方虫]喙有钳,千万蔽[遮盖]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都,全]为两段。旬日[十天]子方皆尽,岁[年成]以[介词,表结果,因此]大穰[ráng,丰收]。 其[代词,这样,这种]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义],土人[本地的人,当地的人]谓之[代词,指子方虫“天敌”]“傍不肯”。 1、比较一下,下边句子中的“之”的意思是否相同?为什么? (1)方为秋田之害 (2)则以钳搏之 [答]不同。 “方为秋田之害”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则以钳搏之”是代词,指子方虫。 2、以虫治虫,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请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以虫治虫的知识。你觉得生物防治有什么好处? [答]如青蛙吞食害虫保护庄稼,啄木鸟食树洞里的害虫,保护树木等。 生物防治的好处是不仅能促进农业增产,而且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其他如节约能源等等。 3、“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答]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灭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3. 以虫治虫古文翻译 《梦溪笔谈》二则 译文《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来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源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zd佩服喻皓的高明。2023-07-12 21:59:461
以虫治虫文言文阅读答案
1. 以虫治虫的文言文阅读题 是语文课堂作业本吗?我还没写额。 先给你说大致意思: 原文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在危害秋天田野里的庄稼。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这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末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为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庆州界:庆州地域 方:正当 为:成为 之:的 害:危害 一虫:一种昆虫 其:它的 喙:本是鸟兽的嘴 这里指子方虫 嘴 蔽:遮盖 则:就 以:用 之:代指方虫 悉:全都 为: 成为 皆:都 旬日:十天 岁:年成,收成 以:因为【“以”只有“因为”的意思,没有“因此”的意思,其实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为“岁以(之)大穰”,“以之”译为“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因此”。】 大穰:大丰收 其:这样 旧:过去 曾:曾经 之:语气助词,无义 谓:叫 ,称作 之:代指那种昆虫(子方虫的天敌) 傍不肯:虫名。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傍:即“旁”,旁边。 注:子方即为子方虫 现实意义 .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的害虫的天敌的作用,降低农作物生产成品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 答案应该在里面吧!你自己看看。 2. 文言文《以虫治虫》解析 《以虫治虫》描写是童年的一些趣事。这篇课内阅读经常出现在各类考试中。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我给大家整理了“《以虫治虫》文言文阅读答案”。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以虫治虫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以虫治虫 ◇沈 括 元丰中,庆州界生予方虫,方[正当,正在]为[成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代词,指子方虫]喙有钳,千万蔽[遮盖]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都,全]为两段。旬日[十天]子方皆尽,岁[年成]以[介词,表结果,因此]大穰[ráng,丰收]。其[代词,这样,这种]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义],土人[本地的人,当地的人]谓之[代词,指子方虫“天敌”]“傍不肯”。 1、比较一下,下边句子中的“之”的意思是否相同?为什么? (1)方为秋田之害 (2)则以钳搏之 [答]不同。“方为秋田之害”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则以钳搏之”是代词,指子方虫。 2、以虫治虫,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请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以虫治虫的知识。你觉得生物防治有什么好处? [答]如青蛙吞食害虫保护庄稼,啄木鸟食树洞里的害虫,保护树木等。生物防治的好处是不仅能促进农业增产,而且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其他如节约能源等等。 3、“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答]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灭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3. 以虫治虫翻译和答案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黏虫,实在是秋田的大害。 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遮蔽住了土地;它们遇上黏虫,就用嘴上的钳跟黏虫搏斗,黏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黏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谓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 方:实在 为:成为 之:的 害:危害 其:它的 喙:嘴 蔽:遮盖 则:就 以:用 之:代指方虫 悉:都 为: 成为 皆:都 岁:年 以:因为 大穰:大丰收 其:这样 旧:过去 曾:曾经 之:语气助词,无义 谓:叫 之:代指方这种虫的天敌现实意义 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动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的害虫的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作物生产成品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2023-07-12 21:59:581
文言文《以虫治虫》解析
解释哦: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实在是秋田的大害。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遮蔽住了土地;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为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2023-07-12 22:00:062
以虫治虫文言文答案
1. 以虫治虫的文言文阅读题 是语文课堂作业本吗?我还没写额。 先给你说大致意思: 原文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在危害秋天田野里的庄稼。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这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末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为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庆州界:庆州地域 方:正当 为:成为 之:的 害:危害 一虫:一种昆虫 其:它的 喙:本是鸟兽的嘴 这里指子方虫 嘴 蔽:遮盖 则:就 以:用 之:代指方虫 悉:全都 为: 成为 皆:都 旬日:十天 岁:年成,收成 以:因为【“以”只有“因为”的意思,没有“因此”的意思,其实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为“岁以(之)大穰”,“以之”译为“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因此”。】 大穰:大丰收 其:这样 旧:过去 曾:曾经 之:语气助词,无义 谓:叫 ,称作 之:代指那种昆虫(子方虫的天敌) 傍不肯:虫名。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傍:即“旁”,旁边。 注:子方即为子方虫 现实意义 .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的害虫的天敌的作用,降低农作物生产成品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 答案应该在里面吧!你自己看看。2023-07-12 22:00:131
以以虫制虫文言文划分停顿
1. 《以虫治虫》的读法,该怎样停顿 《以虫治虫》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可以参考译文,了解文章意思后,也就知道怎么读了。 北宋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了子方虫,正在成为秋天田野里的庄稼的危害。忽然又有一种虫子出现了,像泥土中的“狗蝎”,它的嘴上长有钳子,千千万万,遍地都是。(它们)遇见子方虫,就用钳子搏击它,(子方虫)全都被砍成(成为)两段。十天后,子方虫都死了,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子过去曾经有过,当地人称它为“傍(旁)不肯”。 庆州界:庆州地域 生:生长出了(动词) 子方虫:今称黏虫,危害麦类、玉米、高粱、水稻等多种作物 方:正当 为:成为 之:的 害:危害 一虫:一种昆虫 狗蝎(xiē):口器咀嚼式,有强大铗状尾须一对,能夹人、物,杂食性或肉食性。 其:它的 喙(huì):本是鸟兽的嘴 此处指虫子的嘴 蔽(bì):遮盖 则:连词表顺接,相当于“就”。 以:用 钳(qián):指长在昆虫嘴上的钳状物。 之:代指子方虫 悉:全,都,例如,《出师表》中“悉以咨之” 为: 成为 皆:都 旬日:十天 尽:完 岁:年成,收成 以:因为【“以”只有“因为”的意思,没有“因此”的意思,其实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为“岁以(之)大穰”,“以之”译为“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因此”。】 大穰(ráng):庄稼大丰收 其:这 旧:过去 曾:曾经 之:助词,无义 谓:叫 ,称作 之:代指那种昆虫(子方虫的天敌) 傍不肯:虫名。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傍:即“旁”,旁边。 注:子方即为子方虫 2. 文言文《以虫治虫》解析 《以虫治虫》描写是童年的一些趣事。这篇课内阅读经常出现在各类考试中。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我给大家整理了“《以虫治虫》文言文阅读答案”。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以虫治虫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以虫治虫 ◇沈 括 元丰中,庆州界生予方虫,方[正当,正在]为[成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代词,指子方虫]喙有钳,千万蔽[遮盖]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都,全]为两段。旬日[十天]子方皆尽,岁[年成]以[介词,表结果,因此]大穰[ráng,丰收]。其[代词,这样,这种]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义],土人[本地的人,当地的人]谓之[代词,指子方虫“天敌”]“傍不肯”。 1、比较一下,下边句子中的“之”的意思是否相同?为什么? (1)方为秋田之害 (2)则以钳搏之 [答]不同。“方为秋田之害”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则以钳搏之”是代词,指子方虫。 2、以虫治虫,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请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以虫治虫的知识。你觉得生物防治有什么好处? [答]如青蛙吞食害虫保护庄稼,啄木鸟食树洞里的害虫,保护树木等。生物防治的好处是不仅能促进农业增产,而且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其他如节约能源等等。 3、“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答]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灭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3. 以虫治虫的文言文阅读题 是语文课堂作业本吗?我还没写额。 先给你说大致意思: 原文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在危害秋天田野里的庄稼。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这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末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为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庆州界:庆州地域 方:正当 为:成为 之:的 害:危害 一虫:一种昆虫 其:它的 喙:本是鸟兽的嘴 这里指子方虫 嘴 蔽:遮盖 则:就 以:用 之:代指方虫 悉:全都 为: 成为 皆:都 旬日:十天 岁:年成,收成 以:因为【“以”只有“因为”的意思,没有“因此”的意思,其实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为“岁以(之)大穰”,“以之”译为“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因此”。】 大穰:大丰收 其:这样 旧:过去 曾:曾经 之:语气助词,无义 谓:叫 ,称作 之:代指那种昆虫(子方虫的天敌) 傍不肯:虫名。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傍:即“旁”,旁边。 注:子方即为子方虫 现实意义 .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的害虫的天敌的作用,降低农作物生产成品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 答案应该在里面吧!你自己看看。 4. 以虫治虫的文言文现象 译文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在危害秋天田野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一遇上子方虫,就用钳子和子方虫搏斗,把子方虫劈成两半。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末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为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它(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这虫咬成两段。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在危害秋天田野里的庄稼。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它(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这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末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为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庆州界:庆州地域 子方虫:今称黏虫,危害麦类、玉米、高粱、水稻等多种作物 方:正当 为:成为 之:的 害:危害 一虫:一种昆虫 狗蝎:口器咀嚼式,有强大铗状尾须一对,能夹人、物,杂食性或肉食性。 其:它的 喙:本是鸟兽的嘴 此处指虫子的嘴 蔽:遮盖 则:连词表顺接,相当于“就”。 以:用 钳:指长在昆虫嘴上的钳状物。 之:代指方虫 悉:全,都,例如,《出师表》中“悉以咨之” 为: 成为 皆:都 旬日:十天 尽:完 岁:年成,收成 以:因为【“以”只有“因为”的意思,没有“因此”的意思,其实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为“岁以(之)大穰”,“以之”译为“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因此”。】 大穰:庄稼大丰收 其:这 旧:过去 曾:曾经 之:语气助词,无义 谓:叫 ,称作 之:代指那种昆虫(子方虫的天敌) 傍不肯:虫名。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傍:即“旁”,旁边。 注:子方即为子方虫 编辑本段现实意义 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收,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界的万物是相生相克的,大自然的某些灾害也是可以战胜的。 5. 以虫治虫文言文什么意思 原文: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黏虫,实在是秋田的大害。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遮蔽住了土地;它们遇上黏虫,就用嘴上的钳跟黏虫搏斗,黏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黏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谓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2023-07-12 22:00:201
以虫治虫文言文阅读题
1. 以虫治虫的文言文阅读题 是语文课堂作业本吗?我还没写额。 先给你说大致意思: 原文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在危害秋天田野里的庄稼。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这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末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为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庆州界:庆州地域 方:正当 为:成为 之:的 害:危害 一虫:一种昆虫 其:它的 喙:本是鸟兽的嘴 这里指子方虫 嘴 蔽:遮盖 则:就 以:用 之:代指方虫 悉:全都 为: 成为 皆:都 旬日:十天 岁:年成,收成 以:因为【“以”只有“因为”的意思,没有“因此”的意思,其实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为“岁以(之)大穰”,“以之”译为“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因此”。】 大穰:大丰收 其:这样 旧:过去 曾:曾经 之:语气助词,无义 谓:叫 ,称作 之:代指那种昆虫(子方虫的天敌) 傍不肯:虫名。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傍:即“旁”,旁边。 注:子方即为子方虫 现实意义 .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的害虫的天敌的作用,降低农作物生产成品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 答案应该在里面吧!你自己看看。 2. 文言文《以虫治虫》解析 《以虫治虫》描写是童年的一些趣事。 这篇课内阅读经常出现在各类考试中。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我给大家整理了“《以虫治虫》文言文阅读答案”。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 以虫治虫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以虫治虫 ◇沈 括 元丰中,庆州界生予方虫,方[正当,正在]为[成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代词,指子方虫]喙有钳,千万蔽[遮盖]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都,全]为两段。旬日[十天]子方皆尽,岁[年成]以[介词,表结果,因此]大穰[ráng,丰收]。 其[代词,这样,这种]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义],土人[本地的人,当地的人]谓之[代词,指子方虫“天敌”]“傍不肯”。 1、比较一下,下边句子中的“之”的意思是否相同?为什么? (1)方为秋田之害 (2)则以钳搏之 [答]不同。 “方为秋田之害”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则以钳搏之”是代词,指子方虫。 2、以虫治虫,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请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以虫治虫的知识。你觉得生物防治有什么好处? [答]如青蛙吞食害虫保护庄稼,啄木鸟食树洞里的害虫,保护树木等。 生物防治的好处是不仅能促进农业增产,而且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其他如节约能源等等。 3、“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答]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灭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2023-07-12 22:00:271
文言文阅读5以虫治虫
1. 以虫治虫的文言文阅读题 是语文课堂作业本吗?我还没写额。 先给你说大致意思: 原文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在危害秋天田野里的庄稼。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这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末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为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庆州界:庆州地域 方:正当 为:成为 之:的 害:危害 一虫:一种昆虫 其:它的 喙:本是鸟兽的嘴 这里指子方虫 嘴 蔽:遮盖 则:就 以:用 之:代指方虫 悉:全都 为: 成为 皆:都 旬日:十天 岁:年成,收成 以:因为【“以”只有“因为”的意思,没有“因此”的意思,其实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为“岁以(之)大穰”,“以之”译为“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因此”。】 大穰:大丰收 其:这样 旧:过去 曾:曾经 之:语气助词,无义 谓:叫 ,称作 之:代指那种昆虫(子方虫的天敌) 傍不肯:虫名。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傍:即“旁”,旁边。 注:子方即为子方虫 现实意义 .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的害虫的天敌的作用,降低农作物生产成品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 答案应该在里面吧!你自己看看。 2. 文言文《以虫治虫》解析 《以虫治虫》描写是童年的一些趣事。这篇课内阅读经常出现在各类考试中。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我给大家整理了“《以虫治虫》文言文阅读答案”。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以虫治虫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以虫治虫 ◇沈 括 元丰中,庆州界生予方虫,方[正当,正在]为[成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代词,指子方虫]喙有钳,千万蔽[遮盖]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都,全]为两段。旬日[十天]子方皆尽,岁[年成]以[介词,表结果,因此]大穰[ráng,丰收]。其[代词,这样,这种]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义],土人[本地的人,当地的人]谓之[代词,指子方虫“天敌”]“傍不肯”。 1、比较一下,下边句子中的“之”的意思是否相同?为什么? (1)方为秋田之害 (2)则以钳搏之 [答]不同。“方为秋田之害”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则以钳搏之”是代词,指子方虫。 2、以虫治虫,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请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以虫治虫的知识。你觉得生物防治有什么好处? [答]如青蛙吞食害虫保护庄稼,啄木鸟食树洞里的害虫,保护树木等。生物防治的好处是不仅能促进农业增产,而且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其他如节约能源等等。 3、“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答]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灭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3. 沈括的古文2则一个是还有一个是求这2篇的全文解释 梦溪笔谈》二则 译文《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梵天寺木塔》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各各字的意思都很明显的写在里面了。2023-07-12 22:00:331
文言文天敌的阅读答案
1. 文言文[天敌]的翻译 天敌 苏辙说:“鱼不怕捕鱼的网,而怕鹈鹕,这是它的天敌。”村里的一个老人看见一个蜈蚣正在追一条蛇,走得很快。蜈蚣渐渐靠近蛇,蛇不动,张开嘴巴等待,蜈蚣径直钻进它的腹中。过了一段时间出来,蛇已经死了。老人将蛇扔到深山里,过了一些时日跑去查看,看到有无数小蜈蚣在吃已经腐烂的蛇肉,原来蜈蚣是在蛇腹里产卵。蜘蛛不再进去,只在竹子上停留片刻,摇了摇小腹便走了。看到蜈蚣很久没有出来,把竹子剥开一看,蜈蚣已经一节节的腐烂断裂了。大概蜘蛛在摇腹部的时候,已经撒了尿将蜈蚣杀死了。动物害怕他的天敌竟有如此奇妙的事。 2. 请各位帮我翻一下古文< > 苏辙说:"鱼不怕捕鱼的网,而怕鹈鹕,是怕它的天敌."一个农村老头看见一条蜈蚣追一条蛇,爬得很快.蜈蚣渐渐追近了,蛇不再动,张开嘴等待着.蜈蚣竟然径直钻进它的腹中,过了一段时间才出来,蛇已经死掉了.老头把蛇扔在深山中,过了十天再去看,有无数小蜈蚣在吃它的腐肉.大概是蜈蚣在蛇腹中产卵的.又曾经看到过一只蜘蛛,追蜈蚣追得很急,蜈蚣逃进乱竹丛中.蜘蛛不再进去,只是把脚跨在竹子上,摇了数四次肚子就走了.等候蜈蚣好长时间不出来,就剖开竹子看,蜈蚣已经一节节断开烂掉了.大概蜘蛛摇肚子时,撒了泡尿杀了它.动物害怕它们的天敌竟有如此奇妙的事。 3. 夜蛾如何躲避天敌 阅读答案 比如长颈鹿---------非洲狮子 蛇-----------老鹰 大概就这个样子!!! 最佳答案 猫-----------鼠 鹰-----------蛇 鹰-----------兔子 蛙-----------蚊 狼-----------羊 豺-----------牛 豹-----------羚羊 鲸-----------沙丁鱼 螳螂-----------瓢虫 海狮-----------企鹅 蜜獾-----------蜜蜂 獴-----------蛇 抹香鲸-----------大王乌贼 海盘车-----------贝类 食蚁兽-----------白蚁 其实人就是所有动物的天敌 4. 以虫治虫的文言文阅读题 是语文课堂作业本吗?我还没写额。 先给你说大致意思: 原文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在危害秋天田野里的庄稼。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这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末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为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庆州界:庆州地域 方:正当 为:成为 之:的 害:危害 一虫:一种昆虫 其:它的 喙:本是鸟兽的嘴 这里指子方虫 嘴 蔽:遮盖 则:就 以:用 之:代指方虫 悉:全都 为: 成为 皆:都 旬日:十天 岁:年成,收成 以:因为【“以”只有“因为”的意思,没有“因此”的意思,其实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为“岁以(之)大穰”,“以之”译为“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因此”。】 大穰:大丰收 其:这样 旧:过去 曾:曾经 之:语气助词,无义 谓:叫 ,称作 之:代指那种昆虫(子方虫的天敌) 傍不肯:虫名。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傍:即“旁”,旁边。 注:子方即为子方虫 现实意义 .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的害虫的天敌的作用,降低农作物生产成品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 答案应该在里面吧!你自己看看。 5.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5篇答案 (一)敏慧1、黄琬巧对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3.曹植聪慧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6.杨亿巧对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9.桓荣勤学不倦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10.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11.催景俘拜师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12.为人大须学问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3.莅事惟烦。 13.读书五失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14.颜回好学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三)仁爱15.张孝基仁爱1. 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16.陈实与“梁上君子”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俞。17.赵简子元日放生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 3.鸠4.担当、胜任。18.3邓攸弃儿保侄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 3.①死②逃跑③死19张之万马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20.王安石辞妾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 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21.宋仁宗忍饿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 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22.范仲淹罢宴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23.顾荣施炙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24.逆旅主人无情1.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3.①放下一张床(作动词用)②房间低矮。(四)诚信25.陆元方卖宅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 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26.岑鼎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 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27.杨万里与“诚斋”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 28.和氏壁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29.幽王击鼓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 3.失信于诸侯。(五)品性30许生端方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 31.王安石待客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 32.范文正正直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2023-07-12 22:00:401
傍不肯文言文答案
1. 文言文《傍不肯》的翻译 原文: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在危害秋天田野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一遇上子方虫,就用钳子和子方虫搏斗,把子方虫劈成两半。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末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为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 2. 以虫治虫的文言文阅读题 是语文课堂作业本吗?我还没写额。 先给你说大致意思: 原文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在危害秋天田野里的庄稼。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这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末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为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庆州界:庆州地域 方:正当 为:成为 之:的 害:危害 一虫:一种昆虫 其:它的 喙:本是鸟兽的嘴 这里指子方虫 嘴 蔽:遮盖 则:就 以:用 之:代指方虫 悉:全都 为: 成为 皆:都 旬日:十天 岁:年成,收成 以:因为【“以”只有“因为”的意思,没有“因此”的意思,其实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为“岁以(之)大穰”,“以之”译为“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因此”。】 大穰:大丰收 其:这样 旧:过去 曾:曾经 之:语气助词,无义 谓:叫 ,称作 之:代指那种昆虫(子方虫的天敌) 傍不肯:虫名。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傍:即“旁”,旁边。 注:子方即为子方虫 现实意义 .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的害虫的天敌的作用,降低农作物生产成品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 答案应该在里面吧!你自己看看。 3. 文言文 原文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译文 北宋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了子方虫,正在成为秋天田野里的庄稼的危害.忽然又有一种虫子出现了,像泥土中的“狗蝎”,它的嘴上长有钳子,千千万万,遍地都是.(它们)遇见子方虫,就用钳子搏击它,(子方虫)全都被砍成(成为)两段.十天后,子方虫都死了,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子过去曾经有过,当地人称它为“傍(旁)不肯”.。2023-07-12 22:00:471
大蝎文言文阅读
1. 《大蝎》文言文翻译 一、译文:明代时,彭宏将军率军队征伐流寇,进入四川。 到一深山中,发现一座大寺院,据说已经一百多年没僧人居住。询问当地人,回答说:“寺里有妖怪,人进去就死。” 彭宏恐怕里边埋伏强盗,便率兵披荆斩棘,进入寺院中。到前殿,一只黑雕夺门飞了出去;中殿没有异常情况;又继续往前走,则是佛阁。 到阁中四下一看,什么也没有,但凡是进去的人便头疼不止;彭宏自己进去,也是这佯。不一会儿,只见一个像琵琶那样大的蝎子从天花板上蠢蠢爬下,士卒们惊得一哄而散。 彭宏便命令放火烧了那座寺院。二、原文:清代 蒲松龄《大蝎》明彭将军宏、,征寇入蜀。 至深山中,有大禅院,云已百年无僧。询之士人,则曰:“寺中有妖,入者辄死。” 彭恐伏寇,率兵斩茅而入。前殿中, 有皂雕夺门飞去、:中殿无异;又进之,则佛阁,周视亦无所见,但入者皆 头痛不能禁。 彭亲入,亦然。少顷,有大蝎如琵琶,自板上蠢蠢而下。 一军惊走。彭遂火其寺。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 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二、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 2. 《大蝎》文言文翻译 原文 明彭将军宏,征寇入蜀。至深山中,有大禅院,云已百年无僧。询之士人,则曰:"寺中有妖,入者辄死。"彭恐伏寇,率兵斩茅而入。前殿中, 有皂雕夺门飞去:中殿无异;又进之,则佛阁,周视亦无所见,但入者皆 头痛不能禁。彭亲入,亦然。少顷,有大蝎如琵琶,自板上蠢蠢而下。一军惊走。彭遂火其寺。 译文 明代时,彭宏将军率军队征伐流寇,进入四川。到一深山中,发现一座大寺院,据说已经一百多年没僧人居住。询问当地人,回答说:"寺里有妖怪,人进去就死。"彭宏恐怕里边埋伏强盗,便率兵披荆斩棘,进入寺院中。到前殿,一只黑雕夺门飞了出去;中殿没有异常情况;又继续往前走,则是佛阁。到阁中四下一看,什么也没有,但凡是进去的人便头疼不止;彭宏自己进去,也是这佯。不一会儿,只见一个像琵琶那样大的蝎子从天花板上蠢蠢爬下,士卒们惊得一哄而散。彭宏便命令放火烧了那座寺院。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斋先生,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还有文集13卷400多篇,诗集8卷900多篇,词1卷100多阕,以及俚曲14种、戏3部、杂著5种。 3. 记蝎 文言文 记蝎 管子客商丘,见逆旅童子有蓄蝎为戏者。问其术,曰:“吾捕得,去其尾,故彼莫予毒,而供吾玩弄耳。”索观之,其器中蓄蝎十数,皆甚驯。投以食则竞集;撩之以指,骇然纷起窜。观其态,若甚畏人者然。于是童子大乐,笑呼持去。 客谓管子曰:“得是术也,可以御恶人矣。” 译文 管子旅游到商丘,见旅馆的童仆有蓄养蝎子来玩的。问他的方法,(回答)说:“我捕捉到(以后),除去它的尾巴,所以它没办法毒害我,却(可以)供我玩耍。”要来看,他的器皿中养着十几只,都很驯服。投给事物就全聚集(过来);用手指撩拨它们,(就)害怕地纷纷逃窜。看它们那样子,好象很害怕人这点是肯定的了。于是童子童子非常开心,笑喊着拿着走了。 客人对管子说:“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抵御恶人啊。” 4. 以虫治虫的文言文阅读题 是语文课堂作业本吗?我还没写额。 先给你说大致意思: 原文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在危害秋天田野里的庄稼。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这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末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为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庆州界:庆州地域 方:正当 为:成为 之:的 害:危害 一虫:一种昆虫 其:它的 喙:本是鸟兽的嘴 这里指子方虫 嘴 蔽:遮盖 则:就 以:用 之:代指方虫 悉:全都 为: 成为 皆:都 旬日:十天 岁:年成,收成 以:因为【“以”只有“因为”的意思,没有“因此”的意思,其实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为“岁以(之)大穰”,“以之”译为“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因此”。】 大穰:大丰收 其:这样 旧:过去 曾:曾经 之:语气助词,无义 谓:叫 ,称作 之:代指那种昆虫(子方虫的天敌) 傍不肯:虫名。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傍:即“旁”,旁边。 注:子方即为子方虫 现实意义 .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的害虫的天敌的作用,降低农作物生产成品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 答案应该在里面吧!你自己看看。2023-07-12 22:01:051
以虫治虫的文言文翻译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比较多,需要多练习, 以虫治虫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原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翻译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出处 在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时,他博学善文,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梦溪笔谈》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2023-07-12 22:01:121
鹦鹉灭火的阅读理解
鹦鹉灭火的阅读理解1 122、鹦鹉灭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沾湿)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 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A.有鹦鹉飞集他山() B.山中禽兽皆相爱( ) C.然何足道也() D.然吾尝侨居是山() 2.翻译: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122、1.A.栖止 B.喜欢它 C.值得 D.移住、寄住 2.天上的神仙赞许鹦鹉的好心肠,就替它扑灭了火。 3.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50万元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分量是相当的。 鹦鹉灭火的阅读理解2 有鹦鹉飞集①他山,山中禽兽皆相②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③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④其义,即为之灭火。 【注】①集:栖息。②相:副词,表动作的对象偏指一方,可译为“它”或“他”,文中指代鹦鹉。③侨居:寄居,寄住。④嘉:赞许,夸奖。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 ② 鹦鹉遥见 ③ 遂入水沾羽 ④ 然吾尝侨居是山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 A.至之市(《郑人买履》)B.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C.鞭数十,驱之别院(《幼时记趣》)D.久之,目似瞑(《狼》)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虽知 区 区 水 滴 不 能 救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小题5:结合鹦鹉勇敢沾羽灭火的举动,谈谈你对“义”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一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上栖息,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爱护)它。鹦鹉想,在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不是我长久居留的地方,于是便飞走了。禽兽们都舍不得它离开。过了好几个月,山中突然发生火灾。鹦鹉远远地看到了,心里非常着急,便钻进水中,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有一番好意,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一点点的水滴不能够把火浇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我不忍心看着山林毁于大火啊!”天神听了赞扬鹦鹉的大义,随即把山上的大火灭了。 小题1:① 离开 ② 远远地 ③ 于是,就 ④ 这(座)(4分) 小题2:B (2分) 小题3:虽 / 知 / 区 区 水 滴 不 能 救 (2分) 小题4:(1)一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上栖息,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爱护)它。(2分)(2)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没有(或“也不如”“也比不上”)船行得快呀。(2分) 小题5:鹦鹉飞到山上,受到善待。山林失火,它心怀感激,勇敢沾羽灭火。告诉我们:“义”就是懂得感恩,知恩图报;“义”就是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2分,答到要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重在平时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所选词语均是古今意义差别大的词语,同时,这些词语都在课内出现过,解答时结合语境分析理解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然非吾久居之地”的“之”是助词,“的”的意思,A项中,“之”动词,到;C项中,“之”是代词;D项中,“之”是语气助词。 小题3:虽 / 知 / 区 区 水 滴 不 能 救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语感,解答时,重在多读,达到熟练地程度。“虽”是关联词,“知”是谓语,后面的内容是知道的对象,可以停顿。 小题4: 试题分析:句子的翻译要做到直译为主,意义为辅,语句要通顺。第一句要抓住关键词“集”“皆”“相爱”等词语,第二句要抓住关键词“虽”“奔”“疾”“以”等。 小题5: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再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主要抓住鹦鹉对天神的回答“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来回答,注意语言表述的条理性,叙述的简洁性。2023-07-12 22:01:181
前世据两浙时文言文翻译
1.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1.(1)在 (2)暗中,秘密地 (3)制造方法(技艺) (4)仅,只有 2.(1)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2)塔刚建成时,看上去不正,而是向西北方向倾斜。 3.(1)喻皓对于木结构的特点和受力情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虽然他没有亲临现场,但依然能准确地指明问题的关键,说明他的实践经验是很丰富的。 (2)原来这是喻皓特意这样做的。可见喻皓在搞设计的时候,不仅考虑到了工程本身的技术问题,而且还注意到周围环境以及气候对建筑物的影响。(答到大意即可) 4.示例:喻皓,浙东人,北宋初建筑家,曾任杭州都料匠,擅长建造木塔。晚年所著《木经》,不仅促进了当时建筑技术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对后来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辛劳一生为我国木制建筑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为自己树立了一座无形的丰碑。 2. 梦溪笔谈:文言文《梵天寺木塔》译文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3. 梦溪笔谈》二则 译文《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梵天寺木塔》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各各字的意思都很明显的写在里面了。 4. 文言文阅读(14分)梵天寺木塔沈 括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 小题1:①担心②这儿③即使④ 同“僵”,僵硬 小题2:D 小题3:略 小题4:词语是“笑”,(1分)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1分)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小题1:试题分析:“患”:一词多义,担心。“是”,一词多义,这儿。“虽”,古今异义,古义:即使。“强”,古今异义词,古义:同“僵”,僵硬。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A.前一个“履”是名词,鞋;后一个是动词,踩踏。B.前一个“于”是动词,在,到;后一个是介词,在。C.前一个“之”是动词,“到……去”,后一个是代词,代指“木塔”。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但逐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时,要注意把“但”(只)、“讫”(完毕,终了)、“实钉”(用钉子钉实、钉牢)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时,要注意把“实钉”(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即下文举例所用箱子的六个面)、“履”(踩踏,走)、“相持”(互相支撑)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4:试题分析:文段中描写喻皓心理活动的一个词语是“笑”,“匠师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一个“笑”字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点评:根据文章的情节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文章的情节,接着是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等角度去揣摩。联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文中叙述的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5. 文言文阅读(18分)(甲)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试题答案:小题1:(1)才 (2)铺排 (3)赠给 (4)结构 小题1:D 小题1:(1)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精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2)京城地势平坦无山,而多刮西北风,(风)吹之(塔)不用一百年,(塔)自然就正过来了。小题1:(1)未布瓦,上轻 (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小题1: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2)启示:看问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高低,决定着他对事物判断的正确与否。2023-07-12 22:01:251
钱氏拒两浙时这篇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1. 钱氏拒两浙时这篇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对吗?。 2. 钱氏拒两浙时这篇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对吗?。 3.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1.(1)在 (2)暗中,秘密地 (3)制造方法(技艺) (4)仅,只有 2.(1)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2)塔刚建成时,看上去不正,而是向西北方向倾斜。 3.(1)喻皓对于木结构的特点和受力情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虽然他没有亲临现场,但依然能准确地指明问题的关键,说明他的实践经验是很丰富的。 (2)原来这是喻皓特意这样做的。可见喻皓在搞设计的时候,不仅考虑到了工程本身的技术问题,而且还注意到周围环境以及气候对建筑物的影响。(答到大意即可) 4.示例:喻皓,浙东人,北宋初建筑家,曾任杭州都料匠,擅长建造木塔。晚年所著《木经》,不仅促进了当时建筑技术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对后来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辛劳一生为我国木制建筑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为自己树立了一座无形的丰碑。 4. 文言文阅读(14分)梵天寺木塔沈 括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 小题1:①担心②这儿③即使④ 同“僵”,僵硬 小题2:D 小题3:略 小题4:词语是“笑”,(1分)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1分)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小题1:试题分析:“患”:一词多义,担心。“是”,一词多义,这儿。“虽”,古今异义,古义:即使。“强”,古今异义词,古义:同“僵”,僵硬。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A.前一个“履”是名词,鞋;后一个是动词,踩踏。B.前一个“于”是动词,在,到;后一个是介词,在。C.前一个“之”是动词,“到……去”,后一个是代词,代指“木塔”。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但逐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时,要注意把“但”(只)、“讫”(完毕,终了)、“实钉”(用钉子钉实、钉牢)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时,要注意把“实钉”(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即下文举例所用箱子的六个面)、“履”(踩踏,走)、“相持”(互相支撑)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4:试题分析:文段中描写喻皓心理活动的一个词语是“笑”,“匠师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一个“笑”字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点评:根据文章的情节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文章的情节,接着是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等角度去揣摩。联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文中叙述的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5. 梦溪笔谈》二则 译文《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梵天寺木塔》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各各字的意思都很明显的写在里面了。2023-07-12 22:01:321
生物中以虫治虫的方法属于什么方法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此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2023-07-12 22:01:381
以虫治虫文言文的字词翻译
上百度百科2023-07-12 22:02:0113
初中文言文课pt
1. 初中文言文课文目录 苏教版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文目录 (序号为排列的次序,不是课文的编号) 七年级上册8 1《郑人买履》 2《刻舟求剑》 3《幼时记趣》 4《三峡》 5《以虫治虫》 6《梵天寺木塔》 7《论语八则》 8《狼》 七年级下册6 9《赵普》 10《黄鹤楼》 11《于园》 12《黔之驴》 13《爱莲说》 14《两小儿辩日》 八年级上册5 15《晏子使楚》 16《人琴俱亡》 17《小石潭记》 18《记承天寺夜游》 19《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下册7 20《马说》 21《陋室铭》 22《活板》 23《核舟记》 24《口技》 25《送东阳马生序》 九年级上册7 27《陈涉世家》 28《桃花源记》 29《与朱元思书》 30《捕蛇者说》 31《岳阳楼记》 32《醉翁亭记》 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九年级下册8 34《曹刿论战》 35《邹忌讽齐王纳谏》 36《鱼我所欲也》 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8《愚公移山》 39《出师表》 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1《田忌赛马》 2. 初中文言文中对课什么意思 对课(对课) 1.旧时学习词句和准备做诗的一组练习。如:老师说“雨”,学生对“风”;老师说“桃红”,学生对“柳 绿”。 2. 旧时私塾中的一种功课,即对对子。《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那时方会得对课,你道他对的课是怎么样妙的? 李先生 道:‘一双征雁向南飞。" 赵雄 对道:‘两只烧鹅朝北走。"” 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对课与现在的造句法相近。大约由一字到四字,先生出上联,学生想出下联来。不但名词要对名词,静词要对静词,动词要对动词;而且每一种词里面,又要取其品性相近的。例如先生出一山字,是名词,就要用海字或水字来对他,因为都是地理的名词。”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对课是旧时私塾常见的乃至必开的课程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课即为对对子,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文学艺术。也叫对联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又称联语、楹贴等等。所谓对联,是指结构形式上由上下两句构成,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讲究对偶的一种联语。楹联是与中国传统建筑格式有关,古代时称一间为一楹。楹:指的是厅堂前的柱子,将联语悬挂或贴在柱子上就叫楹联。对子是民间对对联的习惯称谓。联语又与律诗有关,律诗讲求对偶,其中第三句与第四句,第五句与第六句类似两副对联。因此,对联被誉为“诗中之诗”,是汉语言文学中的奇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珍宝。关于对联的产生年代,历来众说纷纭,传统的说法是最早的对联始于五代,认为后蜀主孟昶所作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对联。对子又叫对联、联语,贴在楹柱上的称楹联。 3. 初中课外文言文求翻译 曹操南征刘表,等到刘表死后,刘表的儿子刘琮代替了他的职位,刘琮派遣使节向曹操请降。 先主刘备屯兵于樊城,不知道曹操的军队突然到来,等到曹操的军队到了宛城才听到这个消息,于是带领着手下人离开了“我不忍心啊”于是停下马呼唤刘琮(希望可以通话)刘琮害怕的站不起来,不能答话。刘琮身边的人和许多荆州人都跟随刘备(一起走了),等到了当阳县,百姓有十多万,辎重车辆几千辆,每天只能走十几里路,只好派遣关羽乘船去江陵求救兵。 (这时)有人对先主刘备说:“应该(舍弃百姓)快速行军保护江陵,现在虽然有很多人,但是披甲的军士少,如果曹操的兵到了,那什么抵抗呢?”先主刘备说:"要想干大事必须的以百姓为本,现在百姓归顺我,我怎么能忍心丢弃他们自己逃走呢?“。 4. 如何让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充满趣味 一、加强学生课前预习的力度: 在学文言文前,先明确预习的要求,我通常要求他们一读、二查、一质疑。一读指:读顺课文,疏通大意,品味佳句;二查指:查资料,找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再查工具书,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三质疑指:学生在自己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上质疑。这样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课上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一改文言文教学课堂的沉闷。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采用多种方法教学,学生易学、乐学。在教学中,教师切忌精讲深析,这样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如在教《刻舟求剑》一文时,我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几幅图画并附上文字说明,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重点的把握。如教《郑人买履》,可以通过让学生讲故事来理解故事的寓意;《愚公移山》可以让学生通过辩论来掌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性格……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强调熟读背诵,也要讲究趣味性 《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中文言文的要求是:“要了解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熟读背诵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巩固学习成果的必要途径,是其他任何教学活动所不能取代的一种训练。学生只有熟读背诵,加深了理解,积累了知识,才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做到熟读背诵,也要注意从趣字上做文章。如教《活板》时,让学生利用简单的道具来模拟活板的制作过程,这样学生就能掌握这篇文章的背诵要点,课文也就能轻松的背出来。如教《桃花源记》时,我采用让学生表演的形式,分别扮成渔人、村中人、太守和刘子骥,模仿他们各自的语言、动作、神态,这样就把渔人进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感非常清晰的再现出来,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就水到渠成。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因材施教,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用趣味化作一缕春风,让贫瘠枯燥的文言文教学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5. 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 要求两篇文章均出自课内 (一)《核舟记》与《口技》选段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将甲段中空缺的文字补充完整。 2、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B、东坡现右足现:表现。 C、其两膝相比者比:挨着。D、佛印绝类弥勒绝:极,很。 3、下面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神情与苏、黄不属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B、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屠自后断其股(蒲松龄《狼》) C、不能名其一处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4、在(甲)文中找出佛印独特神态的句子,然后用现代汉语翻译这个句子,并说说这个句子突出他什么特点。 (1)佛印独特神态的句子是: (2)译文: (3)上面这个句子突出他的特点。 5、(乙)段从、和心理三方面描写了听众的强烈反应,侧面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 6、选文中提到的口技和微雕都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选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6. 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古文翻译.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2023-07-12 22:02:451
语文初一文言文有哪些
1. 初一的语文文言文有哪些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 陆少保,字叫元方,于洛阳城卖一栋房子,陆家人要接受钱款,买者要求拜见,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啊.”买者听到后,立即不买了.小辈们因此埋怨起来,元方说:”不能这样,不能为钱而骗人啊.” 此乃该篇文言文的原文,下附“官方”译文。 我们不难看出这个版本译文的诸多破绽:从头一句来看,卖房的发起者是陆元方,而且在中国古代,所谓“一家之主”,男士一直在家庭中起主导作用并有决策权。也就是说,这间房子从陆元方自己出发是想卖的。 看下一句,“家人将受直矣”,“家人”在句中是解为家庭成员还是用人暂且不提,如果即将收款,那么一定是各项事宜已经充分谈妥,到了敲定的时候了。这时候买主来拜见明摆着是来交钱的。但是陆元方也在这时候才告诉买主房子没有下水管的事,岂不为时已晚?如果说整个卖房过程中全部是家人和买主的暗箱操作恐怕不可能,最起码陆元方是要看售楼广告的。况且根据全文第一句,房子根本就是陆元方本人想卖,那么更要参与整个过程了。 从全文和既定主旨来看,文章要表现的是陆元方的忠厚大气,胸怀广博,那么就没有理由事先不言明没有下水道的事。更何况就算当今的某些俗人卖房,也不至于龌龊到临交款时才说出如此重大的缺陷。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那就是陆元方原来是提到过下水道的事的,但是被家人删去了。 如果这样,那么陆元方是不知道买主们是抱着有下水道的打算来买房的,他也就没有理由再次强调没有下水道。文中他的做法直接的推论是,陆元方完全了解客人们不知道没有下水道,也就是说最后一稿也就是陆元方过目的一稿广告没有提及这件事。那么问题就又回来了:以陆元方如此忠厚,他会坐视不管吗?这种行为是完全可以理解为商业诈骗的。况且文中有云“元方因告其人曰”,说明买主的求见和元方的话是有直接因果关系的,陆元方的行为早有准备。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件事是早有预谋的呢?至于为何如此预谋,在下就不深究了。 文章本身的矛盾就是这样,如果陆元方不是另有所图的话这种情况基本上是不会出现的。 下面是一个网络上流传的我个人比较认同的见解:那就是文中的买主是第N个买主,也就是说在陆元方卖宅事件中有不止一个买主参与。这时陆家已经将一切准备停当,正要吩咐下人去取款,但突如其来的又一个买主无疑造成了麻烦。这时陆元方怕恐夜长梦多,损害了已签约买主的利益,又因为急需资金(一般古代人是不搞房地产投资的,卖房主要因为资金问题),所以设巧计将此买主请走。这时,后辈对元方的行为不理解,于是有些微词,元方随即解释这是骗他的,是善意的谎言。 至于这个版本的中心思想完全可以理解为机敏聪慧,顾全大局等,或者从善意的谎言来理解,或者干脆批判地看,谴责元方作为商人的不诚信……等等等等。 牢骚完毕,请方家点评。 2.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有哪些课文 第一单元1.在山的那边2.走一步,再走一步3.蝉4.贝壳5.紫藤萝瀑布6.童趣(文言文)第二单元6.理想7.行道树8.第一次真好9.人生寓言10论语十则第三单元11.春12.济南的冬天13.夏感14.秋天15.古代诗歌四首第四单元16.化石吟17.看云识天气18.绿色蝈蝈19.月亮上的足迹20.山市(文言文)第五单元21.风筝22.羚羊木雕23.金色花24.荷叶25.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第六单元26.皇帝的新装27.天上的街市 静夜28.女娲造人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30寓言四则(其中两篇文言文: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课外古诗词背诵:龟虽寿 曹操(三国)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提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泊秦淮 杜牧(唐)浣溪沙 宴殊(北宋)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宋)如梦令 李清照(宋)观书有感 朱熹(南宋)名著导读:《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附录:硬笔书法写好硬笔书法。 3. 初一需背的文言文有哪些 21、《论语》六则 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期行 乘船 23、*伤仲永(王安石) 24、木兰诗 25、*诗五首 寄人(张泌) 夜雨寄北(李商隐)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6、卖油翁(欧阳修) 27、三峡(郦道元)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 戴震难师(段玉裁) 29、*陌上桑 30、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江南春(杜牧) 登飞来峰(王安石) 望岳(杜甫) 观沧海(曹操) 4. 初一初二要背的所有古文 初一语文第一册(人教版)背诵古诗文汇总(2008-10-25 12:50:00)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儋,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县见。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绝句(志南和尚)古木阴中系短篷,杖黎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浍(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哕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 花。 脘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请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愧。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论语(孔子和其弟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山市(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唯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飘渺,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咏雪(《世说新语》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 5. 求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书里的所有课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册(2005年6月第5版)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1、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 2、繁星(巴金) 3、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4、“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5、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韩非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次北固山下(王湾) 赤壁(杜牧)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 写作 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 我爱文学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6、往事依依(于漪) 7、幼时记趣(沈复) 8、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 9、伟人细胞(秦文君) 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 少年歌(朱湘) 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10、社戏(鲁迅) 11、端午日(沈从文) 12、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过故人庄(孟浩然) 游山西村(陆游) 一剪梅&S226;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对联六副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图书馆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14、春(朱自清) 15、三峡(郦道元) 16、济南的冬天(老舍) 17、夏(梁衡)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 秋词(刘禹锡) 文笔精华(一) 充满活力的春天(高晓声) 夏夜(钱钟书) 晚秋的原野(叶以群) 草原之冬(玛拉沁夫) 写作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18、斜塔上的实验(亨利·托马斯 达纳·李·托马斯)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20、宇宙里有些什么(郑文光) 21、《梦溪笔谈》二则(沈括) 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 写作 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词语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专题:狼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22、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3、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 24、蔚蓝的王国(屠格涅夫) 25、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写作 想像 口语交际 婉转拒绝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条据 通知 日常书信) 附录二 名家书法鉴赏(王羲之、颜真卿) 附录三 字词表。2023-07-12 22:02:521
初一公办校文言文
1. 找初一到初二所有的文言文和古诗 你的语文书是什么版本的? 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 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 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外古诗词背诵 1 龟虽寿 2 过故人庄 3 题破山寺后禅院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夜雨寄北 6 泊秦淮 7 浣溪沙 8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9 如梦令 10 观书有感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 木兰诗 孙权劝学 口技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狼 课外古诗词背诵 1 山中杂诗 2 竹里馆 3 峨眉山月歌 4 春夜洛城闻笛 5 逢人京使 6 滁州西涧 7 江南逢李龟年 8 送灵澈上人 9 约客 10 论诗 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 《陋室铭》、《爱莲说》 杜甫诗三首 《望岳》、《春望》、《石壕吏》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其一)》 课外古诗词背诵 1 长歌行 2 野望 3 早寒江上有怀 4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 黄鹤楼 6 送友人 7 秋词 8 鲁山山行 9 浣溪沙 10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八年级下册: 马说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满井游记 课外古诗词背诵 1 赠从弟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登幽州台歌 4 送元二使安西 5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6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 无题 8 相见欢 9 登飞来峰 10 清平乐 村居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我的思想是圆的》 古代诗词三首 《过故人庄》、《游山西村》、《一剪梅》 古代诗词四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梦溪笔谈二则 《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 叫三声夸克 狼 论语八则 《迢迢牵牛星》、《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岳阳楼》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 《蝉》、《孤雁》、《鹧鸪》 《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 《黄鹤楼》、《归园田居》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古诗四首 《春望》、《泊秦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把牢底坐穿》《花》 古诗四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夜雨寄北》 、《已亥杂诗》 古诗三首 《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 《雁门太守行》、《别云间》、《论诗》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陋室铭 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渔家傲》 、《天净沙·秋思》 孔乙己 范进中举 口技 古诗二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 两小儿辩日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空城计 美猴王 《论语》六则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 伤仲永 木兰诗 《回乡偶书》、《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卖油翁 陌上桑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江南春》、《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黔之驴 陋室铭 爱莲说 口技 《饮酒》、《次北固山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雁门太守行》、《天净沙·秋思》 《列子》二则 《杞人忧天》、《杨布打狗》 《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春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西江月》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鲁提辖拳打外镇关西 范进中举 小石潭记 记承天寺夜游 游恒山记 满井游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故人庄》、《游山西村》、《渔家傲》、《浣溪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曹刿论战 干将莫邪 劳山道士 《观刈麦》、《赤壁》、《过零丁洋》、《己亥杂诗》、《山坡羊·潼关怀古》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 周亚夫军细柳 古文二则 《孙权劝学》、《祖逖北伐》 公输 《采薇》、《十五从军征》、《送别》、《清平乐·村居》、《朝天子·咏喇叭》 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湖心亭看雪 《长歌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山居秋暝》、《渔家傲》、《长相思》。 2. 初一至初三的诗歌文(文言文除外)有哪些 江苏版初中生必背诗词 次北固山下、题破山寺后禅院、赤壁、浣溪沙`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过故人庄、游山西村、一剪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迢迢牵牛星、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岳阳楼`蝉、孤雁、鹧鸪`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黄鹤楼、归园田居`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夜雨寄北、已亥杂诗`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雁门太守行、别云间、论诗`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渔家傲、天净沙·秋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初中生必背古诗词50首 关雎 《诗经》 蒹葭 《诗经》 观沧海 曹操 饮酒 陶渊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次北固山下 王湾 使至塞上 王维 闻王昌龄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行路难 李白 望岳怀远 张九龄 春望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观刈麦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雁门太守行 李贺 赤壁 杜牧 泊秦淮 杜牧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欢 李煜 渔家傲 范仲淹 浣溪沙 登飞来峰王安石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水调歌头 苏轼 破阵子 辛弃疾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己亥杂诗 龚自珍 陌上桑 曹操 龟虽寿 曹操 归园田居 陶渊明 木兰辞 北朝民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黄鹤楼 崔颢 题破山寺后禅院 王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秋词 刘禹锡 忆江南 温庭筠 浣溪沙 晏殊 醉花阴 李清照 别云间 夏完淳 论诗 赵翼 这些就是重点!慢慢去背!祝你好运~~。 3. 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一初二组古诗文背诵范围 中学组1.古诗十九首u2022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2.古诗十九首u2022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3.咏怀u2022其三十九(阮籍)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4.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5.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6.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无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8.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9.书愤(陆游)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0.谒金门u2022风乍起(冯延巳)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1.卜算子u2022我住长江头(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12.水调歌头u2022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3.念奴娇u2022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4.南乡子u2022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15.菩萨蛮u2022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忘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6.青玉案u2022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7.永遇乐u2022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8.满江红u2022怒发冲冠(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19. 虞美人u2022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0.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 4. 两篇课外文言文 要题和译文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②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③。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④可知。” 太祖悦,即施行焉⑤。 补充注释:①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 ②太祖:曹操。 ③出其理:想出称象的办法。 ④校(jiào):比较。 ⑤施行焉:按这个办法做。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①及 ②访 ③咸 ④置 ⑤即 2、解释下列句子中“若”的意思 ①有若成人之智 ②若出其中 ③中有楼若者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3、解释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 ①欲知其斤重 ②必细察其纹理 ③人皆吊之,其父曰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⑤楼渐低,可见其顶 ⑥其恕乎 4、翻译画线句子: 5、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赞美了曹冲年幼却聪明过人? 6、曹冲是著名的少年聪明人物,在我国历史上这类人物很多,请再举一个例子。 (二)蚌方出曝(晒太阳),而鹬啄其肉。 蚌合而钳(夹住)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舍”的用法: ①两者不肯相舍 ②太丘舍去 ③又渐如高舍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今日不雨 ②鞭数十 ③传不习乎 ④温故而知新 ⑤死者十九 ⑥天雨墙坏 ⑦听取蛙声一片 ⑧幸甚至哉 3、仿照例子,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例句:渔者得而并禽之 禽通“擒”捉住 ①项为之强 通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 ③路转溪桥忽见 通 ④是知也 通 ⑤诲女知之乎 通 ⑥一切乌有 通 ⑦裁如星点 通 ⑧尊君在不 通 4、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5、这则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意思是 6、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教育,请简要谈一谈。 5. 语文版初一到初三的所有古诗词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 *** 花。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 *** 数百年。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 6. 初一到初三语文古诗原文 初中毕业生必背古诗词名句积累1.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2.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3.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6.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7.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8. 海里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9.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0.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1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1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3.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 花》(杜牧《泊秦淮》)14.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15. 何当共解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16.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7.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士不已。(曹操《龟虽寿》)18.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杜甫《石壕吏》)19.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20.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21.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局》)2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2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李白《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2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26.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安石《登飞来峰》)27.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江山数百年。(赵翼《论诗》)28.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29.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刘禹锡《秋词》)30.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3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32.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33. 曲径通幽谷,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4.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5.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3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3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38.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照清《醉花阴》)39.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0.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李贺《雁门太守行》)4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43.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4.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5.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6.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47.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筠《忆江南》)48.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9.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乙亥杂诗》)5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51.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53.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54.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55.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56.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57.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58.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9.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吸钱机《破阵子》)60.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睢》)6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6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63.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64.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5.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6.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67.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68.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69.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70. 两岸猿声啼不住,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71.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2023-07-12 22:03:021
苏教版初二上语文阅读课本目录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为你打开一扇门》 《繁星》 《冰心诗三首》(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青年人) 《诺曼底号遇难记》 《古代诗词四首》(次北固山下、题破山寺后禅院、赤壁、浣溪沙)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往事依依》 《幼时记趣》 《十三岁的际遇》 《伟人细胞》 《现代诗二首》(少年歌、生活是多么广阔) 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社戏》 《端午日》 《本命年的回想》 《中秋咏月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有思念是圆的) 《古代诗词三首》(过故人庄、游山西村、一剪梅) 《对联六副》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春》 《三峡》 《夏》 《济南的冬天》 《古代诗词四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文笔精华一》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斜塔上的实验》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叫三声夸克》 《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 《论语八则》 专题上:《狼》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天上的街市》 《七颗钻石》 《蔚蓝的王国》 《皇帝的新装》 《古诗四首》(迢迢牵牛星、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岳阳楼)(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人物风采) 《贝多芬传》 《一面》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赵普》 《周总理,你在哪里?》 第二单元(童年趣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颗枸杞豆》 《我们家的男子汉》 《柳叶儿》 《黄纱巾》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巍巍中山陵》 《凡尔塞宫》 《黄鹤楼》 《于园》 第四单元(动物世界) 《松鼠》 《松树金龟子》 《国宝—大熊猫》 《师生自荐课文》 《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 名著推荐:《西游记》 第五单元(信息传播) 《三个太阳》 《录音新闻》 《决战太空》 《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七子之歌》 专题:《荷》 第六单元(诗词拔萃) 《沁园春 雪》 《卜算子 咏梅》 《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 《现代诗三首》(树、信念、中国的土地) 《歌词三首》(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 《古诗二首》(黄鹤楼、归园田居)(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长征组歌) 《七律 长征》 《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 《老山界》 《草》 《<长征>节选》(剧本) 《诗人 领袖》 第二单元(爱国情怀) 《枣核》 《最后一课》 《始终眷恋首自己的祖国》 《晏子使楚》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革命烈士诗二首》(把牢底坐穿、花) 第三单元(至爱亲情) 《背影》 《甜甜的泥土》 《人琴俱亡》 《我的母亲》 《父母的心》 《古诗三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夜雨寄北、已亥杂诗) 专题《长城》 第四单元(江山多娇) 《小石潭记》 《记承天寺夜游》 《阿里山纪行》 《蓝蓝的威尼斯》 《美丽的西双版纳》 《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 名著推荐《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五单元(人与环境) 《苏州园林》 《都市精灵》 《幽径悲剧》 《明天不封阳台》 《治水必躬亲》 第六单元(高新科技) 《从小就要爱科学》 《在太空中理家》 《奇妙的克隆》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师生自荐课文》 《古诗三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论诗)(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借物抒怀) 《海燕》 《白杨礼赞》 《石榴》 《竹溪记》 《紫藤萝瀑布》 第二单元(道德修养) 《纪念白求恩》 《敬业与乐业》 《多一些宽容》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陋室铭》 《诗词曲三首》(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渔家傲、天净沙·秋思) 第三单元(事理说明)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活板》 《宇宙里有些什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山市》 第四单元(小说之林) 《孔乙己》 《范进中举》 《核舟记》 《变色龙》 《窗》 第五单元(人生体验) 《错过》 《散步》 《送东阳马生序》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有的人》 《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 第六单元(精彩演讲) 《悼念玛丽·居里》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讲》 《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 《向生命中的一切青春举杯》 《两小儿辩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鼎湖山听泉 2、林中小溪 3、飞红滴翠记黄山 4、画山绣水 第二单元 5、扁鹊见蔡桓公 6、桃花源记 7、与朱元思书 8、核舟记 第三单元 9、故乡 10、我的叔叔于勒 11、在烈日和暴雨下 12、多收了三五斗 第四单元 13、成功 14、论创造 15、学问与智慧 16、说美 散文家谈散文 小说家谈小说 诗人谈诗 第五单元 17、陈涉世家 18、捕蛇者说 19、岳阳楼记 20、醉翁亭记 第六单元(高新科技) 21、绿 22、囚绿记 23、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 25、一双手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1、威尼斯商人(节选) 2、江村小景 3、《陈毅市长》先场 4、一厘米 5、藤野先生 6、生命与和平相爱 7、热爱生命 8、享受生活 9、曹刿论战 10、愚公移山 11、出师表 12、观潮 13、送行 14、给我的孩子们(节录) 15、台阶 16、呼兰河传(节选) 17、雪 18、《雪》四人谈 19、邹忌讽齐王纳谏 20、《孟子》二章 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2、墨池记 综合一 综合学习与探究一 综合二 综合学习与探究二 综合三 综合学习与探究三 综合四 综合学习与探究四 综合五 综合学习与探究五 九下 饮酒 陶渊明 行路难 李白 游山西村 陆游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孟子二章》 愚公移山 出师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观沧海 江城子(密州出猎)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2023-07-12 22:03:141
初二上生物期中测试题[人教版]
三: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功能: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无细胞核)──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有细胞核)──吞噬病菌,防御保护。 血小板(无细胞核)──止血,加速凝血。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影响血液输氧的能力,影响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易疲劳;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发炎: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过多。 人体血量约为体重的7%-8%。一次失血10%,经一段时间调整后可完全恢复正常(一次献血仅占总血量5%,不影响健康,应积极提倡);若一次失血超过30%,需及时补给血液。人类最基本的血型是ABO血型,输血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动脉和静脉的管壁特点动脉 管壁厚 管腔小 弹性大 血流速度快(血流方向离心)静脉 管壁薄 管腔大 弹性小 血流速度慢(血流方向回心),有静脉瓣 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1)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2)管腔窄,红细胞单行通过;(3)管内血流速度最慢;(4)数量大,分布广。 心脏的结构: (1)心脏的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2)与各个腔相连的血管: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 3)内流的血液的种类:左心房、左心室──动脉血; 右心房、右心室──静脉血。 (4)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静脉瓣(位于静脉内)。 (5)血液流动的方向:一定方向。 (因为房室瓣控制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控制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6)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血液循环途径 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意义进行物质交换,将养料和氧气输送给组织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肺循环意义进行气体交换。) 四: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的原理: 呼吸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吸气 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呼气完成肺的通气 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1)肺泡数目多,总面积大;(2)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3)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气体交换。 肺通气是依靠呼吸运动实现;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 肺的换气使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组织气体交换使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人体内的交换: 1.肺泡 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2.组织细胞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呼吸的意义: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需要。 五:人体代谢废物的排除 ⑴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 皮肤→排汗(水、无机盐、尿素) 呼吸系统→呼气(二氧化碳、水) 泌尿系统→排尿(水、无机盐、尿素等) 排泄的意义:排除废物;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平衡,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 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的场所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结构:肾脏分为皮质、髓质、肾盂三部分 肾单位: 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分布在皮质; 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原尿 肾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的滤过作用 肾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等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 人体废物的排出方式⑴排泄:人体代谢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⑵排遗: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人体排便;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和生发层(具有分生能力,有黑色素细胞),真皮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有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皮肤的功能:保护、再生、调节体温、排泄和分泌、感受外界刺激。六:神经系统 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功能: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 分在中枢神经元细胞体构成灰质 神经部分神经纤维构成白质 布在周围神经元细胞体构成神经节 神经部分神经纤维构成神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是由反射弧完成的。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参与即可完成。 反射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方可形成。 反射弧: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主要功能区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脊髓中有许多低级神经中枢0.52如膝跳反射中枢、排便反射中枢、排尿反射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角膜:聚光作用 (一)眼与视觉: 1. 眼球的结构虹膜:黑眼球(中间的圆孔为瞳孔)和功能 外层:巩膜:白眼球和脉络膜:(富含血管) 中层:睫状体 内层:视网膜:感光作用 2.视觉的形成: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产生兴奋)→大脑皮层 3.近视、远视及矫正方法 ⑴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⑵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凸度过小,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二)耳和听觉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外耳道:传送声波 鼓膜: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 鼓室:(位于鼓膜内侧) 1.耳的结构中耳听小骨:传导鼓膜产生的振动和功能咽鼓管:与咽部相通,空气能通过此管进入鼓室,维持鼓膜内外两侧气压平衡。(中耳炎) 耳蜗:有听觉感受器,在听小骨传来的振动的刺激下,内耳产生神经冲动。 前庭有头部位置感受器,能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 半规管 2.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七:激素调节 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的一类腺体。 内分泌腺: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作用及其缺乏症激素 作用 缺乏症生长素 调节人体生长发育 幼年时期分泌不足,患侏儒症;过多,患巨人症。成年人过多,患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时期缺乏,患呆小症;成年缺乏,导致代谢缓慢、怕冷、智力减退等胰岛素 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糖尿病人体主要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等。 的内分泌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及其功能胰岛:分泌胰岛素等2023-07-12 22:03:235